① 寶石藍顏色牆面漆怎麼樣調
摘要 一般都是藍色加銀色 或者藍色加白色 但是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售賣寶石藍色漆料建議直接購買寶石藍色的漆料
② 400分 求玉器染色方法
全部的秘密不能說,這里只說染紅色。
1、著色工藝
將要著色的玉石材裝入密閉容器內脫氣處理後,向容器內注入預先配好的所要著色色相的著色液。靜置2-3小時後,取出石材進行洗滌乾燥。再將石材加熱300-400度,恆溫1-3小時,自然冷卻至室溫,最後用石臘(硅酮類處理劑)處理石材表面。在上述操作過程中,可根據需要改變著色液中二價鐵和三價鐵的含量及工藝控制條件等因素,對色調加以調節,使灰白色或淺色玉石著色或紅色、褐色、黃色、褐紅色、黃褐色等色彩。色彩的著色深度可達5MM以上。
2、著色液及其配製
以二價鐵鹽、三價鹽及鋁鹽為著色物質,且以二價鐵鹽為主。二價鐵鹽可以是硝酸亞鐵、 硫酸亞鐵、硫酸亞鐵銨、氯化亞鐵等;三價鐵鹽可以是硝酸鐵、氯化鐵等;鋁鹽可以是硝酸鋁、氯化鋁等。溶劑為水或有機溶劑,有機溶劑以醇類為宜。
表面活性劑可以是離子型或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氟表面活性劑、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等。以烷基苯磺酸鹽、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為宜。
著色液中二價鐵的含量在0.6%-6.5%范圍內為宜,三價鐵的含量在0.01%-0.20%范圍內為宜。
配製過程:將二價鐵鹽、三價鐵鹽、鋁鹽溶於水或有機溶劑中,另處加入適量的表面活性劑,由此構成滲透性強的玉石著色液。
③ 寶石顏色的表徵方法
一、寶石顏色的表徵方法
表徵顏色的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分別為:色相、明度、彩度。
1.色調Hue(也稱色相)
色調是顏色的主要標志量,是各顏色之間相互區別的重要參數,紅、橙、黃、綠、青、藍、紫以及其他的一些混合色均是由色調的不同而加以區分之。色調的劃分並非絕對,常見6色、8色、20色、100色,但無論數目多少,其劃分方法僅有一種,即把各色調按太陽光譜中的波長順序進行排列,構成一個色譜帶(見圖1-4-4)。彩色寶石的色調取決於對可見光的選擇性吸收。
圖1-4-4 GIA 31色相環圖
色調的混合規律 由單色調組成的寶石,在自然界中幾乎不存在。絕大多數寶石的顏色均是由多種不同波長的色調相互組合而形成的混合色。色調混合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加色混合、減色混合、中性混合。以下僅討論與寶石色調有關的加色和減色混合。
加色混合 即色光三原色(R、G、B)按不同比例混合,以獲得更多的色調。加色混合效果是藉助人的視覺器官來協調完成,因而它是一種視覺混合。加色混合的作用是提高寶石的色調和明度,但其飽和度不變。三原色按一定比例可混合為白色(見圖1-4-5)。為標准化起見,國際照明委員會CIE(CIE是法文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del』Eclairage的縮寫詞)規定紅、綠、藍三原色的波長分別為700nm、546.1nm、435.8nm。通常取光通量為1光瓦的紅基色光為基準,於是要配出白光,就需要4.5907光瓦的綠光和0.0601光瓦的藍光,而白光的光通量則為:φv=1+4.5907+0.0601=5.6508光瓦。
減色混合 指顏料三原色Y、M、C按不同比例的混合,混合後的色調成分越多,其黑濁度越大。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則為黑色(見圖1-4-6)。由加色混合和減色混合組成最常見的12色相環(見圖1-4-7)。
圖1-4-5 色光三原色(R、G、B)
圖1-4-6 顏料三原色(R、G、B)
圖1-4-7 12色相環
2.明度Value
明度指光對寶石的透、反射程度,對光源來講,即相當於它的亮度。明度是人眼對寶石表面的明暗感覺,一般而言,寶石的光反射率越高,明度越高。
3.飽和度Saturation(也稱彩度)
指寶石顏色的純潔程度,可見光譜的各種單色的飽和度為最高,當光譜色加入白光成分時,飽和度則降低,純白色的飽和度等於零。飽和度通常用Pe表示。色調、明度、飽和度三者間的關系見圖1-4-8。
圖1-4-8 色相—明度—彩度三者的關系
二、寶石顏色的測量
寶石顏色的定量或度量十分復雜,它涉及到觀察者的視覺生理和心理、照明和觀察條件等問題。定量表徵顏色的體系稱為表色系。
顏色定量測量常用的系統有CIE色度學系統和孟塞爾顏色系統。一般來說,兩個系統測量的對象有所不同:CIE(國際照明委員會)色度學系統側重於對色光的測量,孟氏系統則測量物體的表面色。色度學系統主要用色度坐標來描述光譜色以及光譜混合色的亮度、色調和飽和度。現代色度學系統採用CIE所規定的一套顏色測量原理、數據和方法,即CIE標准色度學系統。孟塞爾顏色系統是用顏色立體模型表示表面色的一種方法(表色體系)。它可以把表面色的三種基本特性色調、色相、飽和度用三維坐標形式全部表徵出來。
1.1931CIE-XYZ表色系
如果色光是單一波長的光,那麼匹配所得到的數量就是這個單色光的刺激值。如果波長遍及可見光范圍,則得到刺激值按波長的變化,這個變化稱為光譜三刺激值。CIE-RGB光譜三刺激值是317位正常視覺者,用CIE規定的紅、綠、藍三原色光,對等能光譜色從380nm到780nm所進行的專門性顏色混合匹配實驗得到的。匹配光譜每一波長為等能光譜色所對應的紅、綠、藍三原色的數量,稱為CIE-RGB光譜三刺激值,記為r(λ)、g(λ)、(bλ)。因此,匹配某波長λ的等能光譜色C(λ)的顏色方程為
C(λ)=r(λ)(R)+g(λ()G)+b(λ)(B)
在顏色匹配實驗中所得到的R、G、B的量值稱為顏色三刺激值。在XYZ標准色度系中,光源、顏色、寶石的透射及反射顏色等自然界所能觀察到的任何顏色均能由X、Y、Z這三個參數來表徵,表示匹配某種顏色時所用的三原色的數量,即三刺激值。由於三刺激值X、Y、Z是三種獨立的數值,即:
系統寶石學(第2版)
上式中:x、y、z為XYZ制的色度坐標,且三個色度坐標中有一個是不獨立的,因而可以用x,y直角坐標系來表示各種色度,這種平面圖形就是CIE色度圖。
任何一個顏色(物體色或光源色),都能用獨立的線性無關的三個原色適當地相加(減)混合與之匹配。實驗證明:用紅、綠、藍三原色產生其他各種顏色最方便,所以這三種顏色是最優的三原色。三原色量的多少用三刺激值(X、Y、Z)表示,而其中的Y值表徵物體色的明亮程度。CIE標准色度學系統用三刺激值X、Y、Z和色品坐標x、y、z來定量表示每一個顏色。對於無色或微帶顏色的物質可通過三刺激值計算其「白度」(用黃度指數表示)來表徵其顏色狀況。
圖1-4-9 CIE色度圖(a)和CIE色度簡圖(b)
確定彩色的標准坐標系統,稱為CIE色度圖。圖1-4-9中的偏馬蹄形曲線是光譜軌跡,凡是偏馬蹄形曲線內部的所有坐標點(包括這條封閉曲線本身)都是物理上能夠實現的顏色。E點稱為「等能白」,這是一個假想的白光,而用於顏色測量中的三個由CIE規定的標准光源A、C、D則分別位於E點的周圍(物體的顏色與照明光源有關)。在該色度圖上:①馬蹄形曲線為400~700nm可見光光譜的軌跡,從光譜紅端700~540nm的綠色光譜軌跡幾乎是直線,此後光譜軌跡突然轉彎,顏色從綠轉為藍—綠、藍和紫色波段壓縮在光譜軌跡尾部較短的范圍內;②400~700nm的直線代表了非光譜色,它們是由紫光與紅光混合而得到的一系列深淺不同的紫紅與品紅;③本坐標系統的三個原色點中,紅原色(X)的坐標為x=1,y=z=0,綠原色(Y)是y=1,x=z=0,藍原色(Z)是z=1,x=y=0,都落在馬蹄形光譜軌跡之外;④y=0的直線為無亮度線;⑤E是理論上的白光的投影點,由三原色X、Y、Z等量混合而成,其色度坐標為xE=0.333,yE=0.333,zE=0.3333,通過正點的任何直線與光譜軌跡相交兩點所代表的顏色互為補色;⑥C點是CIE標准光源C的投影點,C光源的色溫為6774K,代表平均日光。
根據顏色色度坐標值及色度圖上的投影點可以較准確地了解顏色特點。如某寶石的顏色色度坐標值為x=0.16,y=0.55,將x、y投影於色度圖中得到投影點S,過SE作直線並延長交光譜曲線於S ′點,S ′點所指示的波長為511.3nm,該波長值即是該顏色的主波長,它粗略地代表人眼對寶石顏色的感覺,說明該寶石的大致顏色為綠色。再看S點與光源坐標E點的距離,S點越接近E點,說明該色純度(相當於彩度)越低,即顏色越不鮮艷。刺激值中的Y值大致表示了該顏色的明度。
2.按標准色樣的表色系
孟塞爾表色系統是根據顏色視覺特點所制定的顏色分類和標定系統,已被國際上廣泛採用作為分類和標定表面色的方法。孟塞爾用一個三維空間的類似球體模型來表示各種表面色的三種基本特性:色相、明度、彩度(見圖1-4-10(a),其球體的中央軸代表無彩色白黑系列中性色的明度等級,白色在頂部,理想白色明度值定為10,黑色在底部,理想黑色明度值為0。如圖所示,顏色立體水平剖面上的各個方向代表10種孟塞爾色相,分別用英文名稱的字頭表示:紅(R)、黃(Y)、綠(G)、藍(B)、黃紅(YR)、綠黃(GY)、藍綠(BG)、紫藍(PB)、紅紫(RP)。細分時每個色相又分成10個等級,從1~10。樣品離中央軸的水平距離代表彩度的變化,在孟塞爾系統中稱為孟塞爾彩度,中央軸的彩度為0,離開中央軸愈遠,彩度數值越大。
為了便於使用,美國國家標准局和美國光學會不斷修訂並出版了孟塞爾顏色圖冊。最新版本的孟塞爾顏色圖冊包括兩套:一套為有光澤樣品版,一套為無光澤樣品版。有光澤樣品版共包括1450塊顏色樣品,附一套由白到黑的37塊中性色樣品。無光澤樣品版包括1150塊顏色樣品,附有32塊中性色樣品。
在孟塞爾圖冊中,顏色立體各色調的垂直剖面的顏色樣品列入圖冊的同一頁,全圖冊共40頁。圖1-4-10(b)是顏色立體5Y和5PB兩種色調的垂直剖面。如圖所示,其中央軸表示1~9明度等級,右側是黃色色調(5Y)的顏色,在明度值為9時,黃色的彩度最大,這一顏色是5Y9/14。在孟塞爾圖冊中,顏色的標定辦法為HV/C,其中H代表色相,V代表明度,斜線後的C代表彩度。例如某顏色的標號為10Y8/12,它的色調是黃(Y)與綠黃(GY)的中間色,明度值為8,彩度值為12,從這些標號可知,該顏色是一較明亮的鮮艷的綠黃色。
圖1-4-10 孟塞爾顏色立體示意圖(a)和孟塞爾顏色立體的Y-PB垂直剖面(b)
3.Gem Dialogue系統
GemDialogue系統是珠寶界常用的立體顏色模型系統的一種。此系統藉助各種顏色的塑料膜與寶石對比,來對寶石顏色三要素進行描述與評價。GemDialogue顏色手冊由21張透明的顏色標尺(即色標)及3張色罩組成。它可以提供多達60000種的顏色標樣。21張色標相當於21種色相,囊括了有色寶石主要的色相范圍。每張色標上有10個彩度級別的顏色濃度帶,分別為100,90,80,…,10,代表顏色彩度由大到小,以至近無色。色罩有透明黑/灰色、不透明黑/白色及透明褐色3種,每張色罩上也都有10種不同強度的色帶,用於描述隱藏於顏色中的黑/灰色調或褐色調的強度及不透明寶石。
④ 寶石後面填什麼顏色
寶石後面填什麼顏色可以填:紅、橙、黃、綠、藍、紫、黑等顏色,因為寶石的顏色豐富多彩,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顏色。如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黑色、白色及無色。根據顏色分布特徵,人們將寶石的顏色劃分為彩色寶石和其他色寶石系列
⑤ 寶藍色用顏料要怎麼調出來
寶藍色又名寶石藍,色彩清熒透徹,艷麗。由於它的色相酷似藍色的寶石,因此得名。寶藍色顏色藍得發紫。
在繪畫中是這樣調制藍寶石的顏色的:
用酞菁藍顏料加入適量的群青顏料,寶藍色就調出來了。用上述兩種顏料調出來的寶藍色,其鮮艷度不比原裝的寶藍色顏料差。
寶藍色是藍色的一種,純凈藍寶石的顏色,鮮亮的藍色,又稱寶藍色。在色譜中算是純藍,色調十分純凈,帶有珠光光澤,因此算珠光色系的一種,屬於冷色調。
(5)寶石的顏色怎樣塗擴展閱讀
水墨畫的寶藍色可以這樣調:
用九分之五太青藍,加上九分之二的三青,加上九分之二的花青,還有一點胭脂,就可調出寶藍色。
在色彩中,紅黃藍是色彩三原色,也就是說,這三種顏色是不能用其他顏色調制出來的。如果你勉強調制,調出來的顏色(復色)純度和色相都相差甚遠。如果對純度有要求建議購買寶藍色顏料。
⑥ 化學處理法和物理修飾法與相關寶石
一、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就是用色料或化學葯品浸泡或填充寶石的裂隙、微小孔隙或溶解掉雜色,以改變寶石的顏色。隨色料和化學葯品的不同,可得到3種處理品。
1.染色品
這種寶石常採用有機染料浸泡或充填,染料沿著寶石的裂紋進入內部。寶石多為具有天然孔隙的材料,如玉髓、翡翠等。若無孔隙或裂紋者可用人工的方法製造孔隙和裂紋,如一種稱為炸裂法石英的染色品,就是將天然石英加熱後驟冷,使其產生微小的裂紋,再用染料浸泡,常浸成紅寶石和祖母綠兩種顏色。這種方法由於使用的是有機染料,顏色鮮艷,五彩繽紛,但與天然顏色差距較大,且易退色。
常見的染色品有:翡翠、石英、岫岩玉、瑪瑙、紅寶石、祖母綠、大理石等。
2.著色品
著色品常用無機顏料浸泡或充填,顏色也是沿著寶石的裂紋或微小孔隙進入寶石。加色的方法與染色相同,只是染色色料的溶劑為油,而著色色料的溶劑為水和醇,所以也有稱著色為「水染」的。顏料一般可與寶石內部的化學元素產生部分化學反應,或被寶石吸附,因此其顏色牢固性較好,且接近天然色。
常見的著色品有:著色瑪瑙(藍、綠、黃、黑、紅各種顏色)、各色大理石、綠松石、翡翠等。
3.漂白品
漂白的方法,是採用有漂白作用的化學試劑,對寶石進行漂洗。常用的漂白試劑有過氧化氫、氯氣、次氯酸及亞硫酸鹽等,由於陽光也可退色,也被認為是一種漂白作用。珍珠的過氧化氫-陽光漂白法,就是將那些顏色暗且帶有綠色調的珍珠,放到過氧化氫溶液中浸泡,溶液的濃度是1:10,即一個體積的過氧化氫,10個體積的水,溫度在40℃左右,浸泡1~2周。泡好的珍珠,經清洗後在陽光下曬干,就可以去掉雜色,增加白度,得到灰白、銀白以至純白的珍珠。
常見的漂白品有:珍珠、玉髓、珊瑚、象牙、硅化木、翡翠、虎睛石等。
二、物理修飾法
物理修飾法就是用各種材料對寶石的表面或整體進行修飾,如塗層等,按修飾材料和方式的不同,可得到3種處理品。
1.塗層品
寶石的塗層技術是將寶石的部分或全部表面塗上一層薄膜,可以使寶石表面產生晶瑩的光澤,並可掩蓋瑕疵,主要是減少寶石表面的漫反射。這層薄膜有的是無色或有色石蠟、清漆,也有的是合成樹脂,塗層的厚度一般為0.1微米左右。經塗層的寶石不但表面光澤好,硬度增大,價值也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除塗層外,近年來還出現一種鍍膜技術,可按需要將一些成分鍍到寶石上,金剛石鍍膜就是一例。
應用塗層技術處理的寶石有:琥珀、光玉髓、金剛石、珍珠等。
2.注入品
注入或稱充填,就是將蠟油或塑料等材料注入到寶石的裂紋、孔隙中。這種修飾法的目的有三:首先是藏破,就是把寶石的「破」(裂紋和孔隙)掩蓋起來。如在紅寶石和祖母綠的裂隙中加入無色石蠟、機油等可增強顏色掩蓋裂隙。在高度破裂的淺色祖母綠中加入綠色色料,可形成暗綠色祖母綠,形似翡翠。其次是穩定性,通過注入和填充孔隙,使寶石增加牢固度和硬度。如鬆散質地的綠松石經填充後,其質地堅硬,使用耐久。第3個目的就是提高寶石的顏色鮮艷度和經濟價值。如低等白色的綠松石,由於光在它的多孔表面漫反射,使其顏色很差,也不明亮,用一種帶有顏色的材料(如色蠟、色塑料等)注入填充,不但可以增強其硬度,而且還可以減少光的漫反射,其顏色和硬度都有很大提高。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將無價值白堊狀的歐泊,改善成紛繁變彩的成品,性能十分穩定,耐磨性比天然品還好。
應用注入填充法可改善的寶石有:鑽石、祖母綠、青金石、歐泊、紅寶石、藍寶石、綠松石、綠柱石、石英等。
3.拼合石
拼合石是把幾種寶石或其他材料組合在一起而構成的寶石成品。根據拼合的材料、方式或成品的不同,又可細分為夾層、襯底和附生等各種拼合石,拼合石與人工合成寶石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附生石:這是在一塊天然或人工合成寶石上再生長一層合成寶石,這種附生材料有薄有厚,這種方法多用於在綠柱石或石英上生長祖母綠。
夾層和襯底:這項技術開展得很早,方法也很多,但都是把幾種或幾層材料組合粘接在一起構成成品,這些材料有的是寶石,有的是寶石代用品,如玻璃等。常見的有二組合、三組合,夾層一般是三組合,三塊材料粘接在一起。
不論是化學處理法,還是物理修飾法改善的寶石都被認為是處理寶石。在定名時應在寶石名稱後面加上「處理」二字,否則被認為是欺詐行為。習慣上,只有著色瑪瑙和漂白的寶石例外。各種處理寶石的新方法,新品種不斷出現。但備受人們冷落,常被認為是「假貨」。這與人們追求自然美,反對修飾美的心理有關。
⑦ 塗顏色的正確方法
這是很好的正確方法一般買全的話是36種
一般常用顏料:(調色盒裡的順序)
檸檬黃(冷調黃)
淡黃(暖調黃)、中黃(暖調黃)、土黃(暗調黃)
桔黃(或桔紅)、朱紅(暖調紅)、曙紅(冷調紅)
深紅(用來壓暗紅系的重色)、褚石(很常用的哦)、熟褐(臟臟的重色,不敢多用,但很好用)
玫瑰紅(美麗透明的顏色,爆炸力強,干後反色,少用效果極好)、紫羅蘭(美麗的冷調色)、群青(偏暖的藍)
鈷藍(挺正的藍)、湖藍(冷艷的藍)、普藍(除黑之外最重的色,用來加重畫面的重色)
淡綠(偏暖的綠)、中綠(用得較多的綠,比較正)、深綠(或橄欖綠,用來壓暗綠色系)
粉綠(偏冷,畫蘋果的時候挺好用的)、草綠(不用說了,畫草的時候得勁)、黑(很少用到,但需要備著點)
顏料簡介
1.黃色檸檬黃:也稱檸黃,三原色之一。黃色顏料中最明亮的一種。暖中偏冷,有綠味,較透明。和紅、藍調和成的橙與綠,色澤鮮明。中鉻黃:溫暖、亮堂有光感。黃中偏橙,是黃色中最暖的顏色。和藍調成的綠濃郁深厚。黃色系統給人的感覺是溫暖、響亮、親切,象徵著權威、光明、飽和、富有。土黃:黃色中較深的一種。黃中帶黑,色澤溫文雅靜,不很透明。調和其他色時,極易諧調。也是繪畫上不可缺少的常用色。桔黃:又稱橙。黃中偏紅,色彩溫暖明亮,是紅與黃調和間色。有極強的動感和亮度。桔黃與普藍相混合,能調出沉著而有分量的綠色。給人的感覺是華麗、興奮、溫暖,象徵著健康、活躍、明朗。比黃色更有甜味感。2.紅色朱紅:色澤鮮明、溫暖,帶黃味。色性和大紅相似,是紅色中最亮的一種。加白調成的粉紅,略灰,不及玫瑰紅調成的粉紅那麼鮮麗。朱紅調和成的紫色呈灰暗,因為朱紅中有黃的成分。大紅:色彩艷麗,比朱紅略深。在冷暖、明暗度上,是紅色中處於中間的層次。曙紅:又名西洋紅,三原色之一。色相比大紅略深,偏冷,沉著、艷麗。被白色沖淡後是極為亮麗的粉紅。以曙紅為主調成的肉色,暖中帶冷,感覺稚嫩,適宜表現婦女、孩子的肌膚。玫瑰紅:是紅色系統中最冷的色。比曙紅略深,透明。和湖藍或群青相混合,調成極漂亮的紫色。和它色混合後要泛色,所以,以玫瑰紅為主畫成的濃色調比淺色調容易掌握。紅色雖不及黃色那麼明亮,但它的光輝不易消失,並帶有相當的強度和力度。它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熱情、興奮、膨脹、前突,象徵著吉祥、喜慶、健康、革命。3.褐色赭石:礦物顏料,是褐色類中最淺的顏色。偏紅,不很透明。和群青或深藍調和,能混成漂亮的灰紫色。調入綠色後,有「焦火」氣,須謹慎使用。熟褐:俗稱咖啡色,不很透明,明度比赭石深,有黑味。色彩頗為沉靜。和藍、綠調和,能得到極為沉著、蒼勁的藍、綠色調。調粉後,又是極為雅緻的灰色調。是調色盒內不可缺少之色。4.綠色淡綠:綠中偏黃,色彩明亮、艷麗,是綠色調中最暖最跳躍的。純度較強。粉綠:色彩鮮艷,偏冷,其色相是綠調中最鮮嫩的,調粉後艷而不俗。不透明。翠綠:綠中偏藍,是濃綠中最艷麗,最鮮亮之色。色相偏冷,比深綠略淺,不宜單獨使用。色彩透明。深綠:明度較暗,綠中帶青,比翠綠暖。色彩沉靜,不跳躍。和桔黃或褐色混合,能調出濃郁厚實的暗綠。綠色是穩重的顏色。給人以清新、生機勃勃和富於青春活力的感覺。象徵著春天、希望、和平、新生。5.藍色鈷藍:可由群青和白粉調和而成。是藍中明度較亮之色。鮮明雅緻,偏紅味,易和它色調和。畫藍天或暗部常用之。湖藍:冷中偏暖,帶綠味。色彩艷麗明亮,明度和鈷藍差不多,略有透明。湖藍和檸檬黃調和之綠,比其他藍色調成的綠要鮮明。接近三原色中的藍。群青:藍中偏紫,偏暖。明度比普藍淡,較透明。群青和土紅、赭石調和,作暗部色和陰影色,濃而透明,風景畫上常用及。普藍:原名普魯士藍,是藍中最深最穩定的顏色。偏黑,色相穩重沉著,用途廣泛。普藍沖粉調和的淡藍,要比其他淡藍沉靜溫和。以普藍調和深綠,也是最沉幽深邃的綠。如果說紅是積極的前進的,膨脹的,藍則是內向的,後縮的,冷的。它是莫測高深而嚴肅的顏色,給人的感覺是沉思,冷靜、開闊。象徵著理智、涼爽、清靜、大海。6.紫色青蓮:也稱紫色。色相溫文典雅,冷中偏暖,使用得當極為華麗。有泛色性能,要控制使用。以群青、玫瑰紅調成的紫,可以替代青蓮。紫色給人的感覺是優雅、沉靜、高貴。象徵著莊重、神秘、溫情脈脈。7.中性色黑:中性色,比白色略暖。在理論上,它是由紅、黃、藍三原色相混而成,因之它可以和其他所有的色彩相諧調,和暖色調的色彩調和效果更佳。黑色調粉後也易泛色,變深。初學者開始練習繪畫色彩時,可以暫緩使用黑色。黑給人的感覺是高貴、沉默、安靜、莫測高深。象徵著穩定、嚴肅、死亡……白:中性色,色相柔和,比黑色稍冷。和它色混合,能提高色彩明度。白色滲合愈多,色彩的力度愈弱。易於和藍、綠、青綠等冷色諧調。不透明,但和水粉白色比,遮蓋力還是差。白色是純潔無邪的體現。有很強的膨脹感,給人感覺是潔白、光亮、樸素、平靜。象徵著純潔、高尚、和平、希望。白為萬色之母,黑為萬色之王。黑白兩色以其一濃一淡,一陰一陽,互相交合,互相依存的極色光輝,產生出無比完美的藝術效果。如果哪個老師叫你買齊36種顏色的,這是誤人子弟?!
我認為水粉剛開始顏色應該買多一點。因為你剛開始不怎麼會調色,只有藉助現成的色彩可,如果顏色少的話,調多會出現臟的現象。建議你還是把顏色買全一點,畫到那種色彩直接用就好了。這是初學的人走的第一步,例如你畫啤酒瓶直接用橄欖色為主色畫就好了,如果沒有這個色就麻煩了,還要調.......畫水粉用量最大的幾種顏色
白色.檸檬黃。普蘭.大紅.灰色(初學者還是買灰色,因為不好調,等水平高了後就不用買了)
用的多。常用顏料工具:
1.油畫刀是用來挖顏料的(瓶子裝)。
2.調色盤是用來調色的;顏料盒用來裝顏料;調色盒,里邊有一層海綿條,沾上水放在顏料盒裡是防止顏料變干。不過這海綿條最好別弄濕,要不你的顏料就臟了,畫完後噴點水就可以。
3 我個人不推薦使用調色盒,我都是用錫管裝的,要多少擠多少(太奢侈了,但是這樣作畫方便)油畫:
油畫顏料可不能買齊XX種顏色(國外的有170種) 。油畫顏料不是想用哪個就可以用哪個,顏料還有個化學成分,會發生化學反應
最早的時候可是沒有顏料賣的,靠藝術家自己製作,所以藝術家也是化學家
不可混合的顏料:
S+fe->feS
硫化物和鉛鐵
比如 群青和氧化鐵
大紅或是 朱紅和白色
混合會發生化學變化
有毒的顏料:
錳鎘鉛系列顏料簡介:(可以參考水粉)
赭石:是由鐵礦石衍生而成,穩定性極好,有黃赭石和紅赭石之分,是古代畫家最常用的顏色,覆蓋力強、易干、堅固。現在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人工合成的赭石,比天然赭石透明,強度高且耐久。生赭和熟赭是含有鐵和錳的化合物製成的顏色,熟赭在水彩色里比較穩定,在油畫色里不太穩定,尤其不要調得太稠厚。生赭的穩定性比熟赭還差一些,這兩種顏色的覆蓋力都不太好。生褐和熟褐:這兩種顏料的色彩都偏暗,均為天然土質顏料。生褐色含有淡淡的綠色傾向,熟褐色略帶紅色傾向,年長日久傾向性會更強。熟褐的比重較,容易從色層里泛上來。這兩種油畫色幹得快,與其它顏色混合幹得更快,單獨使用時切忌在它的色層未乾透之前畫其它顏色,不然畫面干後易龜裂。也就是說用它做油底子時,必然干透之後才能使用,並且單獨使用不能調得過於稠厚。由於它比重較輕,古典油畫家往往用它進行透明畫法,在煤焦油和瀝青里提取的棕色類顏料,由於含有不純的物質,穩定性不佳。若調和光油在畫面上進行透明畫法,可用來臨摹歐洲古典作品。象牙黑:是將動物骨骼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焙燒而成的骨黑。作為油畫色穩定性很好,干後不易龜裂,是最純正的黑色顏料。它可調和任何顏料使用,是我國目前生產的黑顏料中最好的品種,單獨使用時有產生裂紋的可能。只有稍微調和一點其它顏料就可以避免裂紋。煤黑:是從煤煙里生產出來的顏料。具有冷的色調,有很好的穩定性,幹得較慢,可調和各種顏料使用。
油畫技法探析藍、綠色油畫顏料備有什麼特性
群青:最早是用天然的半寶石(玉青石)磨製而成,它具有漂亮晶瑩的色澤,價格昂貴。今天使用的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群青,穩定性極強,附著力差,覆蓋力一般,幹得較慢,適合於透明畫法。除與銅顏料(寶石翠綠)略有反應之外,可以調和其它任何顏料。紫羅蘭是由群青生產的,和群青具有相同的性能。鈷藍(氧化鈷):是藍顏色中穩定性最好的,覆蓋力和乾燥度中等,適用於透明畫法,單獨使用效果最好。切忌在沒有干透的色層上使用,調得過厚,容易乾裂。鈷紫和鈷藍的特性相同,屬於同一類性質的顏料。天藍:是與鈷藍相近似的色彩,有一定的穩定性,微帶綠色,明亮、純凈而又密實。耐久,易乾燥。普藍又稱巴黎藍,是鐵和氰的化合物,著色力極強。穩定、幹得較快。與鉛白、鎘色、土紅調和,會起氧化作用,久後會使畫面發褐。青蓮:是一種砷酸鹽顏色,穩定性一般,耐光性差,易褪色。寶石翠綠:穩定性強,覆蓋力弱,色彩晶瑩透明,是一種比重較輕的透明色,可用於透明畫法。翡翠綠也叫翠綠:色彩濃郁,是綠色中最穩定的顏色,幹得較慢。中鉻綠:有很好的覆蓋性,幹得很慢,穩定性極好,與鎘黃調和有反應。鈷綠:覆蓋力一般,幹得快,能與各種顏色調和,穩定性較好。土綠:是一種帶褐色的土質顏料,較易干,有較好的覆蓋力,色彩偏暖但不很鮮明,可與任何顏料調和,很穩定。粉綠:是從含鐵的天然礦物中提取研製而成的,有較好的覆蓋力,可與任何顏色調和,較穩定。紅色油畫顏料分別有什麼特性朱紅即硃砂,其化學成分為硫化汞,略有毒性。國產的硃砂質量穩定,屬上乘顏料。油畫朱紅顏料幹得慢,覆蓋力強,單獨使用較耐久,但陽光直射下會變暗。古代大師使用朱紅時,表面塗一層蠟或一種透明保護色,朱紅與含銅的顏色調和容易變黑,和比重較輕的顏色(如普藍)調和會出現泛色現象。鎘紅是硫酸鎘和鎘的硒化物,可替代硃砂,能製成大紅、深紅、紫紅等顏色。鎘紅色彩鮮明、濃裂,有良好的覆蓋力,乾燥時間長,陽光下曝曬會逐漸變暗,鎘紅可與鎘黃調配成桔色,忌與含銅的顏色調和,除此之外可與任何顏色調和且耐久不變色。西洋紅即胭脂紅,是從胭脂蟲中提取出的顏色,無毒,非常鮮艷漂亮,但穩定性較差,無論散射還是直射都褪色。玫瑰紅過去是從植物茜草的根部提取的。現在工廠生產的玫瑰紅已經是人工合成的茜素紅,比較穩定,乾燥時間長,單獨使用不能厚塗,太稠厚色澤易變暗,調得稀薄幹後容易褪色。土紅屬於礦物顏料,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極強的覆蓋力,干後較結實。質量差的土紅,干後易脆裂。所有紅顏色粉比重都較輕,與比較高的顏色相調,往往容易泛色。在使用紅油畫色過程中,一般不能調得太稠厚或太稀薄。歐洲古代大師使用的紅顏料與現在有所不同。紅火山灰和紅土常被畫家採用,它們穩定且堅固,但色澤不夠鮮艷。鐵紅粉(氧化鐵)現在畫家只用它來作底色。永固紅是煤焦油色淀顏料,類似朱紅,色澤鮮明,較穩定。油畫技法探析鉻黃、鎘黃、藤黃、土黃有何不同
鉻黃、鎘黃、藤黃、土黃有何不同鉻黃是中性的鉻酸鉛,是一種非常漂亮的略帶暖性的顏色,無毒。按照不同的製作方法生產的鉻酸鉛可以從最淺的檸檬黃、淺黃、中黃、深黃直到橙色。市場銷售的鉻黃都注有鉻色,如中鉻黃。鉻黃色覆蓋力強、不透明且幹得快,其穩定性隨其顏色深淺而呈明顯變化,顏色越深越耐久,淺鉻黃受熱或年久會變暗,所以凡·高的(向日葵》等油畫作品中的鉻黃色,最初遠沒有現在神妙,而是明亮刺目。鉻黃與普藍調和後穩定性會提高,但鉻黃不能與帶硫的顏色相調,調後容易變暗發黑。鉻黃更不能與鉛白調配。現在市場上鉻黃已不多見。鎘黃的化學成份是硫化鎘。中黃油畫色就是鎘黃,其耐光性很好,能經久不變色,無毒,非常穩定,幹得較慢。除中黃外,油畫色中的淺黃、深黃、桔色也是鎘色或硫化鎘與其它顏料的混合色,這些都是很穩定的顏色。還有一種鎘檸檬黃,比檸檬黃穩定性要好得多,但著色力差。在陽光直曬下會變成橙色。鎘黃的覆蓋力較強,幾乎能和所有的顏料調和使用,對不常見的銅顏料有反應,調和後容易變黑,與鉻綠調和,干後色澤也會加深。土黃屬礦物質顏料,是天然的含鐵化合物,可以人工合成。國產的有金土黃、土黃二種。國外生產的還有淺土黃和深土黃,是黃顏色中穩定性最好的,有很強的著色力和覆蓋性,干後色層堅實,可以和任何顏料混合使用。鉻黃、鎘黃、藤黃的穩定性都不夠好,國產的永固黃較穩定,可替代其它淺黃色使用。此外,鈷黃是一種鮮艷的透明色,較穩定,但製造困難,且不易與群青相調,國內不生產調色:
三原色: 紅 黃 青
間色: 橙(紅加黃) 綠(黃加青) 紫(青加紅)注意,就算是電腦中的LAB色域也不能表現世界上所有顏色,有的顏色是無法或是很難調
金色和銀色等一些金屬色怎麼調,只能買現成的紅+黃=紅橙(紅多黃少,俗稱桔紅)
橙色(等量混合,俗稱桔黃)
黃+藍=黃綠(黃多藍少)草綠
綠色(等量混合)中綠
藍綠(藍多黃少)深綠
藍+紅=紅紫(紅多藍少)
紫色(等量混合)
藍紫(藍多紅少) 原色適當相混: 二間色適當相混:
紅灰色:紅多,黃、藍少 黃灰:橙加黃
黃灰色:黃多,紅、藍少 藍灰:綠加紫
藍灰色:藍多,紅、黃少 紅灰:橙加紫
少紅+少黃+多白=肉色熟 褐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粉玫瑰紅 = 純白色 + 玫瑰紅
朱 紅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暗 紅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紫 紅 色 = 純紫色 + 玫瑰紅
褚 石 紅 = 玫瑰紅 + 檸檬黃 + 純黑色
粉 藍 色 = 純白色 + 天藍色
藍 綠 色 = 草綠色 + 天藍色
灰 藍 色 = 天藍色 + 純黑色
淺 灰 藍 = 天藍色 + 純黑色 + 純紫色
粉 綠 色 = 純白色 + 草綠色
黃 綠 色 = 檸檬黃 + 草綠色
墨 綠 色 = 草綠色 + 純黑色
粉 紫 色 = 純白色 + 純紫色
啡 色 = 玫瑰紅 + 純黑色
粉檸檬黃 = 檸檬黃 + 純白色
藤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桔 黃 色 = 檸檬黃 + 玫瑰紅
土 黃 色 = 檸檬黃 + 純黑色 + 玫瑰紅
⑧ 剛玉(紅寶石、藍寶石))Corunm
紅寶石、藍寶石與鑽石、祖母綠、金綠寶石一樣,是最名貴的寶石品種之一。紅、藍寶石是寶石級的剛玉。剛玉主要化學成分為Al2O3,是具有三方對稱的礦物晶體。
剛玉的英文為corunm,源自印度語kurand或kuruvinda,是礦物名稱,當年指顏色不純的剛玉;也有人認為來自泰米爾語kurunm和梵文kuruvinda,意為紅寶石。
紅寶石的英文ruby,源自拉丁語ruber,意為「紅色」,我國古代曾譯為「剌子」等。在梵語中,紅寶石還有許多溢美的名字,如ratnaraj(寶石之王)、ratnanayaka(寶石之冠)等,說明當時印度民族對它十分珍愛。藍寶石的英文為sapphire,來自拉丁化的希臘詞sapphires,是藍色的意思。中國古代也稱藍寶石為「瑟瑟」或「薩弗耶」,後者是英文的音譯。
中文的紅、藍寶石名稱是根據其顏色得來的。我國元代陶宗儀著的《輟耕錄》中有紅雅姑、青雅姑、黃雅姑、白雅姑之說,有人認為可能是指紅、藍、黃、白色剛玉寶石。雅姑是阿拉伯語寶石的音譯。此外,我國古代文獻中,還有「光珠」、「映紅」、「映青」等詞,指紅色或藍色的寶石,其中就包含剛玉質的紅、藍寶石。
紅、藍寶石質地堅硬,其硬度僅次於鑽石。紅寶石顏色鮮紅、美艷,為紅色寶石之冠,亦為有色寶石之首。藍寶石顏色湛藍,或如雨後天空一樣清新遼闊,或像大海一樣寬廣深邃,也堪稱藍色寶石之王。因此紅、藍寶石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飾品的歷史很悠久。我國清朝官員的「頂戴」中,親王至一品官用紅寶石,而三品官用藍寶石,客觀地反映出它作為權貴、富有的象徵以及人們對它的青睞。現今,世界各地都把紅寶石作為7月生辰石和結婚40周年(紅寶石婚)的紀念石,象徵愛情、熱情和品德高尚,人們又稱其為「愛情之石」;藍寶石為9月生辰石及結婚45周年(藍寶石婚)的紀念石,象徵忠誠和堅貞。
一、剛玉寶石的基本特徵
礦物名稱:剛玉
化學成分:理論化學式Al2O3,可含多種類質同象雜質或機械混入物。類質同象成分,尤其是替代Al的鐵族元素,如Cr、Fe、Ti、V、Co等對寶石的顏色有重要影響,而類質同象分解出溶物——絲狀體以及指紋狀、羽狀等氣、液包裹體對剛玉寶石的凈度、透明度影響較大。
晶系及結晶習性:剛玉屬三方晶系,常呈柱狀、桶狀、腰鼓狀、雙錐狀、板狀晶形(圖16-1-1),並可見聚片雙晶。
光學性質:剛玉可呈現多種顏色,除紅、藍色外,還有黃、紫、橙、綠、褐、灰及黑、無色者。剛玉呈現彩色主要是由於Cr、Fe、Ti、V、Co、Ni等鐵族色素離子取代Al所致。表16-1-1列出了部分彩色剛玉的著色離子及含量。某些藍寶石還有變色效應,如泰國、緬甸和斯里蘭卡的變色藍寶石,日光下呈帶灰色調的藍-綠色或藍紫色,白熾燈下為紫紅或紫色,變色是由於含微量的Cr、Fe和Ti所致;而坦尚尼亞Umba河谷的變色藍寶石(及維爾納葉法合成的變色藍寶石)則是含V導致變色效應的。
表16-1-2 天然剛玉寶石和主要合成品的區別特徵
3.天然剛玉質寶石與處理品的區別
用於紅、藍寶石改善的方法主要是熱處理、擴散處理和染色。單純熱處理過的寶石可以作為天然品出售而不必特殊說明,借包裹體的變化可以判別熱處理跡象,並在凈度評價時參考。擴散處理者應在出售時聲明。鑒別擴散處理品主要利用浸沒法,即將待鑒定寶石浸沒水(或其他液體)中,觀察棱和刻面上的顏色差異。若棱比刻面的顏色深,則說明其極可能是擴散處理的。這種浸沒法也用於區別天然石和合成品的生長層紋特徵。染色處理的比較好鑒定,可以利用放大觀察顏色是否主要沿裂隙分布。
六、剛玉寶石礦床類型、產狀、產地簡介
紅、藍寶石礦床成因可以分為岩漿型、偉晶岩型、變質型和砂礦幾種類型。
1.岩漿型
主要是產於鹼性玄武岩等基性火山岩中的紅、藍寶石。剛玉在地殼深部結晶,然後被玄武岩漿噴發帶到地表。世界各地藍寶石大多是這種成因,如我國產的藍寶石(包括山東、海南、福建等地的礦床或礦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藍寶石(其產量佔世界藍寶石產量的50%以上);有些產地還兼產紅寶石,如我國海南、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等。
美國蒙大拿州約戈谷藍寶石礦床是惟一的鹼性-基性煌斑岩型礦床。藍寶石晶體表面往往有一層細粒鎂鐵尖晶石,表明剛玉是在岩漿結晶早期從岩漿中晶出,隨岩漿迅速上涌,Al2O3與鎂、鐵質一起形成尖晶石浮生於剛玉上。
澳大利亞哈茨山紅寶石礦床是惟一的斜長雜岩體中的岩漿-變質過渡型礦床。在地殼深部形成的紅寶石被斜長岩帶到淺部呈斑晶或巨晶分散於岩體中;岩體侵入就位後受褶皺、變形,礦物再結晶時,紅寶石也再結晶、長大,從而形成所見的顏色極好的板狀晶體。
2.偉晶岩型
坦尚尼亞翁巴塔爾紅、藍寶石礦床是典型的偉晶岩型礦床。剛玉產在奧長偉晶岩中,以橙紅色的著名,還有天藍—綠、天藍—灰、褐黃、褐色者。
3.變質岩型
又可以分為區域變質型、接觸交代型和熱液蝕變型。這種成因類型在剛玉寶石礦床中曾是最重要的,產量最大,現在產量已退居岩漿型之後。
(1)區域變質型:最著名的緬甸抹谷紅(藍)寶石礦床即屬這種成因類型。它產於鄰近花崗岩的大理岩中。過去曾被認為是矽卡岩型礦床,後來研究表明,紅、藍寶石是隨著石灰岩變質成大理岩時,由石灰岩中的Al2O3富集結晶而成,與後來的花崗質岩漿活動無成因聯系。抹谷紅寶石自古以鴿血紅品種著稱,20世紀30年代又以星光藍、紅寶石聞名,一般是1~10mm的短柱,有時可達5cm。同此類型的還有阿富汗哲格達列克紅寶石礦床;類似此類型的有俄羅斯帕米爾地區及巴基斯坦罕薩紅寶石礦床。
斯里蘭卡、美國及我國新疆還有產於片麻岩、片岩中的區域變質型紅、藍寶石礦床。我國新疆阿克陶縣的紅、藍寶石分布在矽線黑雲斜長片麻岩或變粒岩中,剛玉被包裹於矽線石等富鋁貧硅礦物中,顏色以紫藍色、灰色為主,少數呈淡紫、紫紅等色。
(2)接觸交代型:斯里蘭卡康迪山等藍寶石礦床屬此類型。礦體位於正長岩與大理岩的內接觸帶,即正長岩體中。晶體為雙錐、桶、柱狀,藍色、天藍綠色等(無黑色、褐色者),是世界上優質藍寶石及彩色藍寶石(帕德馬剛玉)的主要產區。
著名的克什米爾藍寶石礦也屬此類型。礦床產於花崗偉晶岩與白雲岩化灰岩的內接觸帶(藍寶石產於偉晶岩的長石中)或雙交代的陽起石-透閃石帶或偉晶岩與雲母片麻岩接觸帶,剛玉被被認為是氣成熱液與偉晶岩等反應時,交代長石而形成。晶體長達幾厘米,產天藍、藍、紫、綠、橙、黃等色藍寶石。其中藍中略帶紫的「矢車菊」藍寶石最負盛名,是克什米爾藍寶石的代表。某些晶體核部無色,僅在靠近晶體表面才呈藍色。
(3)熱液蝕變型:坦尚尼亞坦噶城和俄羅斯烏拉爾地區的紅、藍寶石礦床屬此類型。礦床產於蝕變超基性岩體內。剛玉形成在雲母和斜長石組成的岩脈中,為熱液蝕變產物。類似的還有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剛玉山」等剛玉岩脈和非洲南非等國以及印度和我國青海、安徽的紅、藍寶石礦床,剛玉產於蝕變超基性岩體或其邊緣接觸帶上。我國青海的是在剛玉雲母斜長岩扁豆體中,剛玉多為深玫瑰紅色,有時呈藍色,或晶體內部為藍寶石,外部為紅寶石,半透明;安徽的則產於剛玉黑雲斜長岩脈或扁豆體中,晶體為淺紫—玫瑰紅色。
4.砂礦
由於剛玉有相當大的穩定性,因而常常富集於砂礦中。砂礦是優質紅、藍寶石的主要來源,經濟價值比原生礦重要得多。上述各種成因類型原生礦都有相應的次生砂礦。砂礦有殘積、坡積和沖積等類型。
迄今,進入國際市場的紅、藍寶石來自以下國家:緬甸、泰國、柬埔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美國、納米比亞(不透明的紅寶石)、哥倫比亞(藍寶石和紫羅蘭色藍寶石)、日本(透明晶體)、蘇格蘭(藍寶石)、坦尚尼亞(紅寶石和裝飾石)、辛巴威(各色藍寶石和黑色星光藍寶石)、馬拉維(藍寶石)、肯亞(帶粉色紅寶石)、阿富汗、印度(紅寶石、星光紅寶石)、巴西(藍寶石)、越南和中國山東(藍寶石)。
⑨ 能不能用PS給寶石換顏色
簡單:
用「色相/飽和度」調一下「色相」即可。
⑩ 樹化玉造假的顏色是怎麼弄上去的啊有的看起來很真!
樹化玉一,熱處理
將寶石放置在可控氣氛和溫度的加熱設備(電阻箱,馬弗爐,石墨管爐,燒結爐等)中,添加不同的化合物後塗填物,選擇不同的溫度范圍和氣氛條件下(氧化,還原,中性),加熱速率(升溫,冷卻)及恆溫時間對寶石進行熱處理,使得寶石顏色、透明度、凈度、光學效應等外觀特徵得到明顯改善。其原理是改變玉石組成分子中的共價鍵,從而改變光線照射到上面時對於光波的吸收,進而改變了顏色。例如,氧化氣氛和高溫條件下,對錢藍灰色寶石進行熱處理,通過Fe2+→Fe3+的轉化,使之轉變為橙紅色。
此種方法常見於紅藍寶石、綠柱石、碧璽、鋯石、黃玉、水晶、玉髓等,樹化玉尚未發現,即使理論上可行,顏色也會極其不自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綠色樹化玉價格的不斷攀升,更多高超的顏色造假方法會隨之出現,也許會有高人真能做出這種欺騙性極強足以假亂真騙過行家的假綠,那就只能怪自己水平太淺了。單憑肉眼很難辨別,那隻能藉助儀器和鑒定機構了。但是據我所知,稀有色樹化玉鑒定現在仍是個盲區,雖然可以出具鑒定證書,但上面只是顯示硅化木,不會顯示「綠色硅化木」,「紅色硅化木」等,即使綠色造假樹化玉,證書上依然是硅化木,不會顯示「處理」等字樣。雖然理論上可以參照翡翠顏色造假的鑒定體系做出真假顏色鑒定,但是不能出具相應的標示證書,這就制約了稀有色樹化玉的發展空間。我一個上海的朋友曾跑遍了上海最大的幾個寶石鑒定機構,都是無功而返。當然,這只是我自己對於幾個城市寶石鑒定機構了解到的情況,我感覺這種情況應該有普遍性。如若真有其他地區的寶石鑒定機構可以做到樹化玉顏色真假的鑒定並出具證書,那對樹化玉的發展真是一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