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蝸牛的外形特點簡寫怎麼寫
外形概述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現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後一對觸角上。
形態特徵
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蝸牛是牙齒最多的動物,但它們的牙齒並不是「立體牙」。盡管擁有數萬顆牙齒,但它們無法咀嚼食物。這是因為它們用齒舌——一個帶狀結構,上面布滿牙齒——碾碎食物,以便消化。一生之中,它們的微小牙齒會慢慢磨損鈍化,而後被更鋒利的新牙取代。
蝸牛排泄是在靠近呼吸孔的地方排泄的,叫氣孔。它會把糞便排在自己的身上,通過腹足和粘液最終將糞便留在地上。
蝸牛的外套膜腔會在殼口處形成1個開口,稱為「呼吸孔」,這是氣體進出的地方。仔細觀察,呼吸孔常會一開一關,就像是蝸牛呼吸用的「鼻子」;而當蝸牛縮進殼內時,還是會將呼吸孔的開口留於殼口處以便呼吸。外套膜常在足部或內臟團間,形成1個與外界相通的空腔,稱為「外套膜腔」。
蝸牛的呼吸器官就藏於外套膜腔內,有時透過蝸牛的殼,隱約可以見到殼底下密布的肺血管網,大多位於前側,靠近頭部的方向,這正是外套膜腔的位置。
(1)小蝸牛的顏色與景物怎樣塗擴展閱讀:
1、進食
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例如扭蝸牛),會獵食其他種類蝸牛或蚯蚓等動物。蝸牛的嘴裡有一條矩形的齒舌,上面長著細小而整齊的角質舌齒。這些舌齒最多有135排,大概每一排都有105顆,總數達到了一萬顆以上。
2、交配
每年5月-11月是蝸牛的繁殖期,蝸牛交配後,精子並不會馬上被用來與卵受精,而是等蝸牛找到合適的環境、地點時才會考慮使用。有時蝸牛會將異體的精莢儲存起來,保留在體內數日或數個月,以備不時之需。或是將異體的精莢分成多次使用。
有肺類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前鰓類蝸牛是雌雄異體的,只有母蝸才可以產卵。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但少數蝸牛,例如堀川氏煙管蝸牛是卵胎生的。一次可產100個卵。
蝸牛的交配季節主要在潮濕溫和的天氣,例如春天。當蝸牛交配的時候,兩只蝸牛的腹足會黏附在一起,並且會持續接近二十四小時,維持身體不動。這時候,是蝸牛最危險的時間。
3、天敵
蝸牛的天敵很多,鷗、鴨、鳥、蟾蜍、龜、蛇、刺蝟、老鼠、螢火蟲幼蟲,甚至是人類,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
⑵ 要用紅,黃,藍,綠4種顏色彩筆給2隻小蝸牛塗色,每隻蝸牛隻能塗一種顏色,2隻蝸牛要塗不同顏色,一共
六種
紅黃,紅藍,紅綠,黃藍,黃綠,藍綠
⑶ 如何描寫小蝸牛的外形
蝸牛有一雙長長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在它頭勁的下面,還背著一個小小的房子,大概是因為下雨的時候,沒有地方躲,才背上了小房子吧?
蝸牛把我們家的花盆當做了草地,它喜歡吃菜葉。當我拿菜葉去喂它的時候,它就慢慢地靠近菜葉,上前聞了聞,啊?蝸牛有鼻子?它的鼻子在哪裡?科學老師告訴我們:它的眼睛旁邊的兩個小觸角就是鼻子!瞧,蝸牛得到了食物的信息,開始用它小小的嘴吸菜葉的汁水了。
我發現蝸牛好像沒有骨頭,身體柔軟,全身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如果把它放在陽光下暴曬,它們很快就從用薄膜封閉著的「門洞」里出來了,這說明蝸牛非常害怕強光的直射。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爍。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潤滑。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他那背在背上的保護著它的「小房子」,給人留下極其美好的感覺。
⑷ 小蝸牛的特徵
【外形特徵】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貝殼、頭、頸、外殼膜、足、內臟、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狀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目前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
【生活習性】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喜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但水淹可使蝸牛窒息。自食生存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喜恆溫養殖。溫度恆定在25~28℃之間,生長發育和繁殖旺盛。
【蝸牛的食性】
蝸牛覓食范圍非常廣泛,主食各種蔬菜、雜草和瓜果皮;農作物的葉、莖、芽、花、多汁的果實;各種青草青棵飼料、多汁飼料、糠皮類飼料、餅粨類飼料均食。
【蝸牛的4個時期】
1)孵化期:是指從蝸牛產出的卵到孵化出殼時這一段時間。
2)幼螺期:幼螺是指蝸牛出殼後到30d以內的小螺階段。
3)成螺期:幼螺滿1月至6月齡之間,這5個月齡的螺叫成螺階段。它是介於幼螺和種螺中間的時期,蝸牛在這個階段是生長發育(個體膨大),又是生殖生長(性器官的生長和發育)的時期。
4)種螺期:生長滿6個月以上的蝸牛。
⑸ 樹葉彩泥蝸牛的做法
用橡皮泥製作小蝸牛,簡單又好看,下面就來做小蝸牛。
操作方法
01
先將棕色橡皮泥搓成一頭粗一頭尖的長條,彎成2的形狀,當做小蝸牛的身體。
02
用白色橡皮泥團一個小圓球,粘在蝸牛頭部,當做小蝸牛的眼睛。
03
用桔紅色橡皮泥搓成細細的長條,捲成一盤蚊香的樣子,粘在蝸牛身體上方,當做蝸牛的殼。
04
再用黑色搓兩個小細條,末端用手捏成圓形,粘在蝸牛頭部上方,當做兩個觸角,小蝸牛就做完了。
第一步
首先將一團彩色橡皮泥用手搓成條,注意不要搓的太細或者太長,如圖在一端捏成分叉狀,兩端分別粘貼一個活動眼珠,將其塑造成立體狀
第二步
選擇幾片干凈的大葉子,排在一起固定住,藉助一根牙簽,將樹葉捲起來,如果捲起來不夠大,可按照相同方法多卷幾層
第三步
卷出大小後固定在之前做好的蝸牛身體處,根據自己的喜好可以多做幾只這樣的蝸牛哦!
蝸牛爬行緩慢,那是因為身體上背著重重殼。下面就和小朋友們一起製作可愛的蝸牛,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吧。
工具/原料
橡皮泥
方法/步驟
1/6 分步閱讀
准備好顏色分明的橡皮泥。(顏色可以自行選擇)
2/6
將橡皮泥搓成長條,小而短的長條需要兩頭比中間位置的細一點。
3/6
紅色的橡皮泥由里向外卷,卷出蝸牛殼的形狀。
4/6
殼和身體黏在一起,蝸牛形狀已經出現端倪。
5/6
做出眼睛,嘴巴和觸須黏貼在相對應的位置上。
6/6
呆萌可愛的蝸牛就做好了。
注意事項
確保粘合緊密製作過程需要快一點。
⑹ 蝸牛的外表及特點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顏色大小不一,它們的貝殼有寶塔形、陀螺形、圓錐形、球形、煙斗形等等。現國內養殖的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褐雲瑪瑙蝸牛等都有自己獨特的外形。蝸牛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後一對觸角上。
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門,腹足綱,肺螺亞綱,蝸牛科。殼一般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大的1對頂端有眼。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可用以刮取食物。
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6)小蝸牛的顏色與景物怎樣塗擴展閱讀
1、蝸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屬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20多種氨基酸及豐富的蝸牛酶、SOD等,其中蛋白質含量分別比甲魚、豬肉、牛肉和雞蛋高1個、11個、3個和7個百分點,
而脂肪的含量僅為甲魚、豬肉、牛肉和雞蛋的1/18.1/272.1/92和1/70;每克蝸牛肉含硒量有0.45μg,為茶葉的4.5倍。蝸牛是一種食用、葯用和保健價值都很高的陸生類軟體動物,其食用和葯用歷史已經有二千多年。
2、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步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我國有食用價值的約11種,如褐雲瑪瑙蝸牛、高大環口蝸牛、海南堅蝸牛、皺疤堅蝸牛、江西巴蝸牛、馬氏巴蝸牛、白玉蝸牛等。
⑺ 蝸牛的外形特徵怎麼描寫
蝸牛外形特點描寫:蝸牛有甲殼,形狀像小螺,顏色多樣化;頭有四個觸角,走動時頭伸出,受驚時則頭尾一起縮進甲殼中;蝸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約蜈蚣、蠍子。六、七月熱時會自懸在葉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後自己死亡。
蝸牛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
簡介
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艷,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
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