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怎樣在網上投訴欠薪的人
擴展閱讀
怎樣綉鞋墊視頻教程 2025-09-26 14:29:02

怎樣在網上投訴欠薪的人

發布時間: 2022-09-14 05:25:44

㈠ 拖欠工資怎麼網上舉報

拖欠工資在網上沒有直接的更好的途徑,最好的辦法是去人社局舉報,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如遇到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行為,要積極採取法律途徑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可直接向當地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大隊進行舉報。

在網上舉報沒有針對性,並且如果是普通老百姓,看到也沒辦法幫你維權,只有專門的主管部門,才能幫勞動者討回公道。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大隊就是專門管理拖欠工資這一塊的主管部門。

可以打開你們所在省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頁,找到執法大隊這一部門的電話,需要本人直接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報,親自去備案。

帶著本人的身份證,以及工作證明等等。執法大隊的執法力度還是挺強的。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㈡ 網上怎麼舉報公司拖欠工資

一、到勞動行政部門舉報(通常是單位所在區的勞動監察大隊)。公司不按時支付員工工資的,員工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並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員工拖欠的工資以及按照拖欠工資的支付25的經濟補償金。
二、直接申請仲裁。
1.你要確認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實。
2.確認勞動關系後,可以要求單位補繳社會保險,補發工資。
3.單位應當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否則應當支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作為代通金。
4.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支付雙倍工資,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
5.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經濟賠償金,為經濟補償金的兩倍。建議及時搜集相關的證據,依法向當地的勞動仲裁部門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履行上述的義務。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可以在拿到仲裁書後15天之內到法院起訴。公司不發工資去哪裡投訴:
1、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局投訴。
2、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投訴。勞動者在拖欠工資的維權中需注意:1、要確認和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的事實,如工資單,考勤記錄,工作過程中的文件記錄。2、確認勞動關系後,對於單位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可與老闆協商,要求單位補發工資。
3、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4、如果拖欠工資數額比較大的話,可以直接請律師打官司,通過訴訟的方法來要回被拖欠的工資。
【法律依據】
第一條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部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勞部發〔1994〕489號
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關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㈢ 網上投訴老闆拖欠工資怎麼投訴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總的來說,用人單位存在剋扣、拖欠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部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舉報(可以撥打12333全國勞動保障熱線);也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三十四條 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或者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而未支付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支付。

㈣ 公司拖欠工資怎麼在網上舉報

法律分析:用人單位存在剋扣、拖欠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勞動保障部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舉報,可以撥打12333全國勞動保障熱線,也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索要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九十一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四)解除勞動合同後,未依照本法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㈤ 網上怎麼投訴拖欠工資

法律分析:1.首先打開微信,在發現頁里點擊找到小程序。

2.在小程序里搜索國務院客戶端。

3.進入客戶端後,點擊查看全部便民服務。

4.然後在便民服務里選擇投訴。

5.接著點擊打開投訴電話本。

6.找到社會保障,點擊撥打熱線,投訴舉報拖欠工資問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㈥ 網上怎麼舉報公司拖欠工資

法律分析:關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微信公眾號在「人社服務」欄目中選擇「根治欠薪」登錄後可隨時隨地提交欠薪線索不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2進入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點擊「欠薪線索投訴」圖標,先點擊紅框示意位置登錄,點擊紅框示意位置開始反映線索選擇工程建設領域或者非工程建設領域點擊下一步填寫即可。平台收到欠薪問題線索後,將自動流轉至欠薪地人社部門進行核實處理。人社部和各省級人社部門將通過平台,對欠薪線索處理情況進行全程監督,確保欠薪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對群眾反映強烈、帶有普遍性的重大欠薪線索,人社部將會同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單位直接掛牌督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㈦ 網上怎麼投訴公司拖欠工資

一、被拖欠工資打什麼電話投訴對於拖欠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撥打12333進行投訴舉報。二、公司拖欠工資到哪裡投訴1、勞動局;2、勞動仲裁委;3、如果協商不成,帶好相關資料到勞動局投訴,或者直接到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
法律分析
打12345可以解決拖欠工資的問題,打12345會轉勞動監察處理或者告知向勞動監察投訴,可以直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拖欠工資這種違法行為。勞動監察對違反勞動法規的單位或勞動者,可以依據現行勞動法律、法規、規章的決定,分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罰款、吊銷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的處罰。
拖欠工資的解決辦法:(一)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舉報人提供投訴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和被投訴用人單位的名稱、地址、電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電話等信息。如果不方便出面,可以選擇撥打投訴電話:12333進行口頭投訴,由舉報中心接待員進行筆錄,並由投訴人確認無誤後簽名或蓋章,投訴人拒簽的,應註明情況;如果接待員要對投訴過程錄音,需要徵得舉報人的同意。(二)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以及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提交材料後,5個工作日仲裁委會給予立案,再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後開庭審理,之後對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於裁決書不服,可以起訴到法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