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雞胗怎麼做好吃
雞胗是雞雜之一,跟雞肉一樣富含營養。很多人都不知道雞胗怎麼做好吃。其實雞胗做起來並不難,但是比較難的是怎麼把雞胗洗干凈,怎樣切出好看的雞胗。
雞胗的好吃做法
1、咸酸炒雞胗的做法
材料:酸筍、雞胗各100g、香蔥1棵、老薑2片、蒜2瓣、泡辣椒2支、鹽1/2茶匙3g、生抽2茶匙10ml、白砂糖1茶匙5g、廣東米酒、油各1湯匙15ml。
做法:
雞胗洗凈,撕去內層黃色的薄膜,再次洗凈。先在雞胗上每隔0.5cm切入一刀,深入但不切斷,然後在垂直切好的刀痕的方向切成片狀備用。
酸筍切成片狀。泡辣椒切碎。香蔥切段。蒜切片。老薑切絲備用。
大火燒開煮鍋中的水,放入切好的雞胗片汆燙片刻,迅速撈出控干水分。
大火加熱炒鍋中的油至5成熱,放入香蔥段、老薑絲、蒜片和切碎的泡椒煸炒出香味,然後放入酸筍片翻炒3分鍾,烹入廣東米酒翻炒均勻。
炒鍋中加入汆燙過的雞胗,調入生抽、白砂糖和鹽翻炒均勻,繼續翻炒3分鍾至成熟即可出鍋。
2、干煸雞胗的做法
材料:雞胗500g、鹽焗粉1包、芝麻、青辣椒、麻油、食鹽、生粉。
做法:
首先把新鮮的雞胗用鹽和生粉清洗洗干凈。用鹽和鹽焗雞粉將清洗干凈的雞胗腌一個小時,將水燒開,加入鹽一湯匙,鹽焗雞粉少許,接著把腌好的雞胗投入水中大火煮開,轉中火煮15分鍾。
再轉小火煮,煮到自己喜歡的熟爛程度,中間可以用筷子試下熟爛程度。煮熟之後,撈出來,過冰水冷河,徹底涼透後切片。
辣椒切絲,白芝麻炒香,准備好。切好的雞胗加入鹽焗雞粉,如果不夠鹹的話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再加入適當的鹽,攪拌均勻。加入炒香的白芝麻、辣椒絲、麻油,攪拌均勻。
就這樣,一款可口的鹽焗雞胗就新鮮出爐了。如果要爽口些,可以在冰箱凍10分鍾再拿出來,配上冰鎮啤酒,特解饞。
3、雞胗燉土豆的做法
材料:土豆1個、雞胗、姜適量、料酒適量、生抽適量、鹽、八角2個、少許糖。
做法:
雞胗切塊,加料酒,少許鹽,姜,生抽腌制15分(想要味道鮮一點就多放點生抽,不想就少放點}土豆削皮切塊。
鍋中放適量油,燒至7,8分熟,放姜,再放腌好的雞胗,翻炒至雞胗變色後,在放土豆和八角翻炒幾下,放鹽,在放1到2勺的生抽在翻炒,加少許糖,再放差不多蓋過土豆雞胗的水即可,大火煮5-10分鍾,轉小火一直煮到用筷子插土豆能插進去,再大火收汁即可裝盤。
雞胗的功效作用
1.化積排石,固攝縮尿等作用。
2.雞胗中含有的成分主要包括胃激素和角蛋白氨基酸等等。雞胗具有增加人體胃液的分泌量以及腸胃的消化功能,從而加快腸胃的排空速度的作用。
3.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雞胗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
4.雞胗同時也是補鐵的最佳食品,對於缺鐵的人士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經過特殊工藝加工的干爆雞胗,則蘊含了傳統養生之道中食補文化的精髓。
雞胗的食療價值
1.用於飲食積滯,小兒疳積。本品有較強的消食化積作用,並能健運脾胃。廣泛用於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種食滯證。病情較輕者,單用研末服有效。若治食積不化,脘腹脹滿,可與山楂,麥芽、青皮等同用。治小兒脾虛疳積,可與白術,山葯、使君子等同用。
2.用於腎虛遺精、遺尿。治遺精,可與芡實、菟絲子、蓮肉等同用。治遺尿,多與桑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同用。
3.雞胗味甘平、性澀、無毒。有消食導滯、幫助消化的作用。有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牙疳口瘡,以及利便除熱解煩等。
⑵ 雞內臟怎麼做好吃
雞內臟做泡椒雞雜、洋蔥炒雞雜、仔姜炒雞雜好吃。1、泡椒雞雜。准備食材:雞雜、泡椒、郫縣豆瓣、白糖、花椒粉、菜籽油。雞雜、泡菜切片,雞油剁碎。雞雜加入澱粉、豆瓣醬、糖、花椒粉攪拌均勻腌制十五分鍾。大火將雞雜爆炒至變色、斷生、無血水。
⑶ 雞內臟怎麼做好吃,雞內臟的吃法
雞內臟的吃法
一脆辣雞胗
做法:雞胗洗凈颳去雞油筋膜除去內金。切小塊,用澱粉,蚝油,料酒,鹽腌制20分鍾。小米椒(雲南品種,很辣的),青線椒均洗凈涼干,切成小粒。榨菜洗凈切成碎。蒜茸蔥花。
起鍋熱油,油熱後,爆香蒜蓉,下榨菜碎和雞胗大火快速翻炒,放入小米椒和鮮椒,繼續翻炒,待雞胗退去血色,差不多就熟了,(雞胗不能炒太久,會面,必須大火快炒)。放蔥花,撒適量鹽,翻炒均勻, 即可起鍋。
二爆炒雞胗
材料:
鮮雞胗350克、青蒜200克、鮮紅辣椒10克、姜10克、蒜粒15克、鹽10克、醬油5克、味精5克、料酒10克、麻油5克、食油400克(實耗30-40克)、少量芡粉。
做法:
先將雞胗洗干凈切片,把鹽、料酒、醬油、味精、芡粉用筷子拌均,稍微腌制4分鍾,這步也即「上漿」,保持雞胗滑嫩。
把姜切絲,蒜粒剁成粒,鮮紅辣椒切成絲,青蒜斜刀切成斜長形,好讓它在炒後自動散開。
起鑊,倒入食用油,待油溫升至60度,將腌制的雞胗倒鑊「滑一下」,也就是過油,或叫走油。走油時,見雞胗都要滑開六七成熟,出鑊濾油。
鑊內留少許油,將蒜粒、姜絲、鮮紅辣椒煸出香味之後,才倒入青蒜和雞胗,加鹽,料酒,用旺火爆炒三四分鍾,加點麻油,即可起鑊。
⑷ 雞內臟怎麼做好吃
雞內臟做泡椒雞雜、洋蔥炒雞雜、仔姜炒雞雜好吃。
一、泡椒雞雜。
1、准備食材:雞雜、泡椒、郫縣豆瓣、白糖、花椒粉、菜籽油。
2、雞雜、泡菜切片,雞油剁碎。
3、雞雜加入澱粉、豆瓣醬、糖、花椒粉攪拌均勻腌制十五分鍾。
4、大火將雞雜爆炒至變色、斷生、無血水。
5、將雞雜鏟在一邊,留下熱油,倒入泡菜繼續大火爆炒一下炒出泡菜香味。
6、將雞雜蓋住泡菜燜幾秒入味即可。
二、洋蔥炒雞雜。
1、准備食材:雞內臟、洋蔥、十三香、胡椒粉、鹽、醬油。
2、洋蔥洗干凈切塊。
3、雞內臟清理干凈切塊。
4、熱油放入雞內臟翻炒片刻,加入十三香、胡椒粉、料酒、鹽、醬油,下入洋蔥炒至內臟熟透即可。
三、仔姜炒雞雜。
1、准備食材:雞內臟、泡椒、仔姜、蒜苗、蒜、鹽、生抽、紅苕粉、蚝油。
2、仔姜、泡椒切絲,大蒜切片,蒜苗切段。
3、雞雜切片,加入白酒、鹽、紅苕粉,腌制20分鍾。
4、大火將雞雜翻炒至斷生撈出。
5、留底油將調料炒出香味。
6、再將雞雜、蒜苗倒進鍋中翻炒均勻即可。
⑸ 雞的內臟水煮怎麼做 雞的內臟煮好吃的方法
1、首先雞內臟處理干凈備用。
2、青紅椒、姜分別切絲。
3、雞油放入鍋里,煉出油,油渣撈出不要。
4、下入姜絲炒出香味,雞雜倒進鍋里炒至變色。
5、放入青紅椒一起翻炒。
6、放鹽調味,炒至青紅椒斷生。
⑹ 雞雜怎樣做好吃
雞雜是雞雜碎的統稱,包括雞心、雞肝、雞腸和雞胗(雞肫)等,鮮美可口,且有多樣營養素。 雞的 營養價值很高 . 其內臟的營養也不差 . 好好利用 , 精 心烹調 . 同樣美味可 口 。
中醫認為它們皆有助消化、和脾胃之功效。合而為湯,能健胃消食、潤膚養肌。
材料:雞雜(心、肝、肺、腸等)200克,豆瓣醬1湯匙,泡椒3棵,料酒1湯匙,香芹1棵,植物油2湯匙,鹽2茶匙,醬油1湯匙,味精1茶匙,姜1小塊,切絲,大蒜3瓣。
做法:
1.用清水將雞雜的心、肝、肺沖洗3-4遍即可;腸需要用刀劃破,抹上鹽不加水干搓,再沖洗,反復3次以上。雞雜要切細碎一些,保持1厘米的長度,更易入味。
2.泡椒、姜切細絲,大蒜切片;香芹摘葉洗凈,切0.5厘米的短節備用。
3.用料酒、豆瓣醬、醬油、1茶匙鹽、泡椒、大蒜、姜絲將雞雜在碗中拌勻;腌20分鍾。
4.炒鍋置於大火上,倒植物油熱至9成下雞雜,快炒3-5分鍾,下香芹和味精調味再炒1分鍾即可裝盤上桌。
⑺ 雞內臟怎麼做好吃 雞內臟的做法
1、食材:雞內臟,青椒,紅椒,姜絲。
2、雞內臟處理干凈備用。
3、青紅椒、姜分別切絲。
4、雞油放入鍋里,煉出油,油渣撈出不要。
5、下入姜絲炒出香味,雞雜倒進鍋里炒至變色。
6、放入青紅椒一起翻炒。
7、放鹽調味,炒至青紅椒斷生。
8、出鍋裝盤。
⑻ 雞胗怎麼做好吃
爆炒雞胗做法:
1、雞胗打花刀在雞胗打多十字花刀(菊花花刀),為雞胗厚度的4/5。
2、雞胗沖油500克色拉油燒170度左右,下入雞胗迅速有手勺翻動炸8秒左右,撈出控干油備用。
3、爆鍋、勾芡鍋中留30克底油,燒熱加入蔥姜爆鍋,烹入料酒、醋,放入配料稍炒加入50克鮮湯後放入水澱粉勾芡
4、翻炒打明油迅速將炸好的雞胗倒入鍋中翻炒芡汁裹勻淋入明油出鍋。
雞胗,是雞的砂囊,砂囊又稱為肌胃,所以雞胗屬於一種雞胃。也稱作雞肫、雞郡肝。概括來說,禽類的胃分肌胃和腺胃,腺胃較小分泌胃液,肌胃較大且肉質較厚負責儲存和磨碎食物,所以可以說雞胗是指雞的一種胃。
雉科動物家雞的砂囊(雞胗)是幫助雞進行消化的,由於雞沒有牙齒,常吞食砂礫儲存在此,協同砂囊壁的皺褶及發達的肌肉來研磨食物進行物理消化。
雞的營養物質大部分為蛋白質和脂肪。雞肉中欠缺鈣、鐵、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以及各種維生素和粗纖維,需要配合各種蔬菜水果食用。
雞肉鮮美且雞肉蛋白質的含量頗多,甲硫氨酸含量豐富,維生素A的含量和牛肉和豬肉相比更高,雞胸肉中微量元素硒對人體有好處。雖因現代禽類工廠化養殖方式會導致肉雞一定程度上的脂肪升高蛋白質下降,但雞肉不是高膽固醇食品,尤其是雞胸肉,營養價值更要優於豬肉,熱量也更低。有條件的消費者建議食用散養雞,一方面雞肉的口感更好,另一方面杜絕葯殘和重金屬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