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上購物 » 紅沙漠的顏色是怎樣的
擴展閱讀
華為多密碼功能怎樣設置 2025-09-23 12:36:24

紅沙漠的顏色是怎樣的

發布時間: 2022-10-21 08:35:36

A. 是什麼使紅色沙丘分布多

在納米比亞的旅行,必到的景點就是紅沙漠。這里有神秘古老的蘇絲斯黎紅沙漠,看似荒涼卻充滿生機,這片神秘古老的沙漠,在陽光的照耀下有絲綢般柔美的曲線,令人驚嘆的奇妙光影,讓每個遊客流連忘返,為之沉醉。

在沙漠里一路向西,就會邂逅名震全球的45號山丘,這座有著8000萬年歷史的沙丘,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沙丘之一,更是國家地理和旅行雜志的寵兒,被稱為「地球上景美的山丘」。

白天這里是柔和的暖色,夜間則是神秘而璀璨的顏色。夜間這里有被評為「世界最美星空」之一的納米比亞沙漠星空,星羅棋布,繁星點點,旱季常能看到清晰的銀河,繁喧都市難以見到的美景在紅沙漠會真實地展現在你的眼前。

B. 紅沙漠顏色老氣嗎

不老氣。沙漠紅其實就是淡紅色,適合喜慶、熱烈、奔放、激情。所以並不老氣。

C. 深圳沙漠風情園,真的有沙漠嗎

深圳沙漠風情園,真的有沙漠。

這片紅色沙漠,就在韶關市南雄縣,面積約1800公里的紅“沙漠”,呈丘陵地貌的紅砂嶺顏色深紅或朱紅,如同北方的沙漠,蒼茫壯觀,南雄紅砂嶺,它與大西北的“火焰山”地貌相似,傍晚在高處遠望,有“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的感覺。層巒起伏的紅砂峰頂,被無數來此的遊客走出了一條條路,從尖峰變為了貧瘠卻也不失其,獨有的風采。土堆在雨水沖刷下,形成嵴狀,兩邊布滿溝壑,遠看如連綿的山脈,紅紅的如西遊記中的火焰山。、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全國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是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

深圳地處廣東南部,東臨大亞灣,西瀕珠江口,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等。清朝初年建墟;1979年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深圳市設置經濟特區。

D. 西柚紅和紅沙漠哪個顏色顯膚白

西柚色就是水果西柚切開裡面的顏色,又粉又紅又橘的顏色。但實際上每種唇膏上嘴的顏色都是不一樣的,和它接近卻又不完全相同。因為西柚色溫柔又有元氣,還非常百搭,所以很多明星都喜歡用這個顏色的唇膏。黃皮是可以用西柚色的,因為西柚色十分溫柔有氣質,不怎麼挑膚色。

E. 有著很多顏色的沙子,是從哪裡來的這些顏色

沙漠雖不像濕潤地區那樣花紅柳綠、絢麗多彩,但也並非完全單調劃一。



研究員對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年齡的認識,比起前人來又向前跨了一大步。他提出的上限,延伸到了中生代最後一個紀——白堊紀的晚期,距今9750~6500萬年。此時,在塔里木盆地的河岸、湖岸、海濱已有零星沙漠的分布,在進入新生代第三紀後,沙漠進一步擴展、活化。進入第四紀後,沙漠反而開始縮小,直到距今14萬年的中更新世以後,風成亞砂土廣泛發育,沙漠隨之進一步擴大。盡管10多萬年來,沙漠的發育經歷了多次的反復,但總的趨勢是處於擴展之中,最終形成今日之格局。

為了清晰說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變遷史,研究員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發育分為前第四紀時期和第四紀時期。前第四紀通俗地說就是第四紀以前的一段時期,包括了中生代白堊紀晚期和新生代第三紀,時間跨度為9500萬年;而第四紀時期的時間跨度為250萬年。

在前第四紀時期,地球上出現了全球性的氣溫下降,塔克拉瑪乾地區由亞熱帶、熱帶環境轉為熱帶.暖溫帶環境,氣候進一步乾旱,植被也逐漸由稀樹草原轉變為荒漠草原,沙漠逐步形成,性質上以固定、半固定的草原型沙漠為主。、由於此時的沉積物多為紫紅或棕紅色的富含石膏、芒硝和鈣結核的物質,沙漠外觀以紅色為基礎,故稱為「紅色沙漠期」。

隨著全球氣溫的進一步下降,進入第四紀以後,塔克拉瑪干氣候轉為溫帶環境,且隨冰期的波動,變化於暖溫帶至寒溫帶間,乾旱的趨勢進一步發展,形成暖干與冷乾的氣候組合,以「干」為基本特色,與地球上其他地區,如季風區的暖濕、冷干組合,西風區的冷濕、暖干組合迥然不同,表明了本區的乾旱特色。此時的沙漠,由草原型轉化為荒漠型,流沙逐漸增多,規模也不斷擴大。由於提供沉積的風成沙和原生風成亞砂土色澤棕黃,使沙漠呈現出黃色的主題色調,所以又稱為「黃色沙漠期」。

看來,認為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全新世以來形成的觀點,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根據對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流動沙丘下伏地層採集的石英砂的年代的測定,證明在全新世早期,在沙漠腹地出現過大范圍的河湖相沉積,此時的沙漠應處於收縮和向固定化轉化的階段。到全新世中期以後,隨風力活動的加強,風沙堆積進入旺盛時期,現代的高大流動沙丘也就是在這一時期形成的,距今只有四五千年。而塔里木河故道上的大片沙丘,甚至只有500年的形成歷史。

據此可以認為,就沙漠形成的歷史來說,塔克拉瑪干是古老的,具有近億年的歷史;而就現代沙丘的形成來說,塔克拉瑪干又是年輕的,未來或許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發現。

F. 澳大利亞辛普森沙漠為什麼會是紅色的沙漠

在許多乾旱缺水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會出現沙漠,提到沙漠我們想到的是一眼望去看不到盡頭,給人一種孤寂和荒涼的感覺。我們平常看到的沙漠都是呈現暗黃色或者土黃色的,可是在澳大利亞的一處辛普森沙漠出現了整片的鮮紅如血的紅沙漠,這一奇景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啊。

辛普森沙漠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要是到了夏季沙丘更是綿延數百公里,來自澳大利亞北部的雨水也會流入沙漠,讓乾枯的河床重新增添活力。

辛普森紅色沙漠呈現平行排列分布,大部分為南北走向,因為有些許地方的植物,紅色沙丘處於靜止狀態並不移動,這就使得東西兩面的沙丘不一般高低。

G. 什麼是紅色沙漠

有些裸露的紅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塊地流失,被人們稱為「紅色沙漠」。

長江流域是我國人口集中、工農業和內河運輸最發達的地區。每年長江每立方米水中的含沙量不及黃河的1/30。本區地形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且多為較薄地表疏鬆物覆蓋的石質山地。長期以來,由於濫伐森林、陡坡開荒,即人們向大自然強取薪柴和耕地等原因使長江中上游地區森林植被大量減少;另外本區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集中,並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現,流水的侵蝕作用非常嚴重,導致水土流失現象加劇,江河湖泊嚴重淤積。例如,洞庭湖平均每年淤積泥沙1億多立方米,湖面比1930年時縮小了43%。沿江平原夏季常受到洪水威脅。有些裸露的紅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塊地流失,被人們稱為「紅色沙漠」。

H. 紅沙漠色就是駝色嗎

我理解不是駝色要比紅色沙漠顏色要淡點,駝色偏棕

I. 狂野、魔幻的納米比亞(一)-亘古的紅沙漠

前幾年欣賞過歐洲的「宮堡雞丁」,光顧過亞洲的奇異國度,拜訪過風光綺麗的北美,2019年4月我們夫婦倆與四位朋友懷著好奇、甚至忐忑不安的心情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神秘的國家------ 位於南半球非洲大陸上的納米比亞!4月18日中午從南京國際機場出發,經轉香港、約翰內斯堡,登上了前往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的飛機。

上了飛機收獲了一個小小的驚喜,我們這個7個人的小團免費升級到商務艙,享受到了兩個多小時納航的優質服務。

納航空姐的熱情、溫馨、貼心的服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臨下機前與之合影留念,以表謝意。

溫得和克國際機場不大,但干凈、整潔、有序,特別是漂浮在半空中的雲朵,美得不太真實,彷彿來到了地球之外的地方。

納米比亞位於非洲西南部,國土面積約82萬平方公里,人口240萬左右。首都溫得和克,三面環山,城市建築依山而建,市區內街道整潔、園林別致,花團錦簇中洋溢著濃郁的歐陸風情,給人以安靜、舒適、愜意的感覺。

這是我們在溫得和克住兩宿的酒店,它的 旅遊 硬體與管理方式的先進程度顛覆了原有對非洲的認知。特別是酒店的設施、服務質量、營造的環境,簡直可以與歐美發達國家相媲美。

這 是我們小團+領隊+地導=9人在納米比亞的座駕,車後拖掛的是行李車。

大廳里擺放著納米比亞的國畜——直角羚羊的模型。

客房內的裝飾低調而不失典雅。

房間外的小院落簡約、雅緻,一塵不染。

安排好住宿之後,我們不顧十多個小時旅途的疲憊,急忙來到市中心觀光。首先看到的是照片中遠處黃色建築——納米比亞國會大樓。大樓建於1913年,由德國人設計,建成後一度是德國在納米比亞(當時叫做「西南非洲」)最高殖民當局的辦公大樓。位於國會大廈前的花園稱為國會花園,花園的面積不大,裡面種植著各種非洲花卉與蘆薈、棕櫚樹等。沒有舉辦會議時,花園會對民眾免費開放。

這是納米比亞國家新博物館,主館是個三足鼎立的雄偉建築,館前豎立著納米比亞的國父薩姆.努喬瑪的銅像,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原名為西南非洲的納米比亞1890年被德國殖民,1915年由南非託管。1990年3月21日,薩姆·努喬馬宣告納米比亞獨立,因境內有著納米布(Nambia)大沙漠 ,故改國名為納米比亞,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

市中心最引人注目的當屬德國路德福音大教堂, 溫得和克地標性建築、著名景觀,一直被納米比亞人視作珍寶,精心呵護。教堂始建於1907年,三年後建成。雖然已有超過100年的 歷史 ,如今的教堂仍然風采依舊,紅色牆面和彩色玻璃鮮明奪目,在日落晚霞的映襯下更加艷麗精緻。

教堂是哥特復興式,呈現出十九世紀末歐美的新藝術主義風格。據說教堂的建築材料除了納米比亞的石英砂岩,其餘都是從德國進口。如今教堂已經不允許遊人進入參觀,只能在外面照相。

參觀完溫市的標志性建築,驅車前往一個網紅餐廳JOE BEER屋吃德國豬肘特色歺。德國豬肘世界有名,我們在慕尼黑吃過一次,份量很大,味道尚佳。當我們來到JOE BEER屋時,門前的吃客絡繹不絕,都是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遊客。

餐廳 JOE BEER屋的內部裝飾,洋溢著純粹而又濃郁的非洲氛圍。

歺廳內人滿為患,一桌難求。

份量一如既往地大得嚇人。這么大的一個德國豬肘,配上土豆泥、蔬菜泥,還有紅酒,每人一份,真是吃不了啊!!

次日凌晨我們利用早餐前的時間到外面逛了逛。這里的日出和黃昏一樣,陽光把雲彩燒得火紅,如同油畫般美得妖艷,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艷麗的早霞,是那麼燦爛奪目,著實難以言表。

酒店花園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

兩個不同膚色的男人相遇,熱情地打招呼、握手。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源遠流長、萬古長青!

歺廳內干凈整潔,食材品種豐富!

餐廳服務員一口流利的英語,真誠地微笑、周到的服務,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盡管服務員都是黑人,而導游告訴我們,這種比較上檔次的酒店老闆一般是南非或德裔白人,他們秉承德國人一貫的認真、嚴謹、細致的管理理念,所以我們才能在非洲國土上享受到如此高品質的服務。

成形於八千萬年之前的納米布沙漠,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沙漠,也是最乾旱的沙漠。此地的沙子含有豐富的鐵質,經氧化後變成紅色,使得納米布沙漠具有了世界上最燦爛瑰麗的沙丘。欣賞古老紅色沙漠的獨特地貌、綺麗風光,是來到納米比亞首選的 旅遊 項目。

如果按照人均GDP來看,納米比亞己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因人口密度較低,沙漠中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在近3萬公里公路中,大約5000公里馬路是柏油路,其它的都是砂石土路,有的路段還比較顛簸。早餐後離開溫得和克不多久,車子就行馳上這種砂石路,一路上人少車少,兩邊起伏的丘陵地帶生長著許多個頭不大的刺棗樹。由於地表只有一米的砂石,再往下就是岩石,加之氣候乾旱,所以植物都長不高。

行駛在這種沙石路上,只要車速過快一點,車輪帶起的小石塊就砸在車板上,不斷發出乒乒乓乓的聲音,這種奇特而不太悅耳的聲響一路伴隨著我們奔向遠方。盡管如此,窗外藍色的天空、變幻的雲彩、赭黃的山峰、綠色的草地、覓食的動物,形成一幅幅養眼怡心的草坡牧野圖。面對大自然最原生態、最荒蕪、最狂野的一面,車內不時響起感嘆聲與驚呼聲。

有趣的是有一種叫做織巢鳥的鳥,在繁殖期用樹葉、樹纖維等在樹上織滿大大小小的鳥巢,有的甚至像張開的傘一樣大,幾十隻鳥就象一個大家庭聚居在一起。瞧這棵樹上的鳥巢,堪稱鳥巢中的「巨無霸」了吧!導游叫司機停車讓我們下來拍照,可惜只看到了鳥巢,沒有拍攝到鳥。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顛簸,終於看到了我們在沙漠中的住宿酒店。

剛下車,一條熱手巾,一杯冰果汁,立即沖淡了旅途的疲憊,賓至如歸的感覺油然而生。

建立在沙漠中的酒店設計成茅草屋的模樣,不僅造型別致,還能給客人帶來絲絲涼意。。

酒店庭院綠樹掩映,鮮花環繞,環境優雅,還有酒吧、露天泳池。難道這是在非洲沙漠的酒店嗎?真讓人難以置信!

通往每個客房的小徑都用碎石堆出,小徑旁還種著大樹和不知名的綠色植物。客房的布局類似於國內的「連排別墅」,兩間一幢。這是我們倆的44號房,房外門廳還安置了桌椅,以便客人舒適地欣賞外景。

客房寬敞明亮、裝飾簡約 時尚 ,空調、電話、淋浴熱水等設施一應俱全。

午餐一如往常地豐盛,比薩餅、三明治、色拉,還是吃不完呀!好在幾只烏鴉飛過來幫忙了……。

在露天陽傘下用餐時,不時地看到圍欄外有幾只直角羚羊在走動、角斗,在樹蔭下乘涼。聽說酒店在附近准備了水塘,以便引誘動物來此喝水,與遊客同樂。

另一邊草地上還有不少珍珠雞在轉悠、覓食。與動物和諧相處,感覺很美妙。

吃飽喝足之後,地導小蘭讓我們美美地睡個午覺,以養精蓄銳。下午4點半,我們一行八人乘坐酒店的這輛敞篷越野車,去周邊觀光,欣賞沙漠中的美景以及壯麗的日落。

敞篷越野車沿著小土路緩緩前行,微風輕拂,非常愜意。車子進入沙漠盤旋上山後,視野逐漸開闊,波浪般起伏的山坡一層又一層,星星點點的綠樹點綴著沙灘,非常遼闊壯觀!照片中層次分明的岩制山體,不知它曾經歷了怎樣的地質變化,才形成如今的模樣?

有人驚呼:「快來看動物」 ,只見那邊來了一群長著一對長劍似的非洲直角大羚羊在沙丘上閑庭漫步,這種臉上和身上有獨特條紋的動物,深得納米人的喜愛。當我們的車逼近時,它們撒腿就跑,彷彿在與我們比賽……。

車子沿著彎曲的小路繼續前行,來到一個更高的山坡上停了下來,讓我們欣賞荒漠的美景

荒野無垠、山巒疊嶂,一片赭紅,滄桑之感撲面而來!

面對如此美景,咱老年人也忍不住浪漫一下,來點異國情調!

我們的美女領隊葉導,也沉迷於美景中不能自撥。

司機拿出隨車帶來的飲料與零食,讓我們邊吃下午茶點,邊等待日落的來臨。喝著冰涼的飲料、吃著可口的甜點,欣賞著夕陽的金色余暉,觀看著血色浸染的沙丘,真是人生一大享受!真沒想到,廣闊無垠的荒野山丘中渺無人煙,竟能展現出這么美妙的沙漠夕陽……。

乾旱的荒漠,植被稀少,偶爾有小樹獨立。紅土綠樹,遠山近野,目光所及之處都是極美的風景。

我們忙著看景、拍照,留下司機以及滿桌的飲料與零食。吃不完的食品和垃圾用箱子全部帶走,以免污染環境,桌子留下,給後來的遊客使用。在非洲大陸上,居然能享受到如此貼心、細致、合理的服務,真令人感慨萬千!

日落西山大漠中的一羊、一樹……,怎一個蒼涼了得!

在這里我們見識了大漠中的夕陽,感受到了狂野中的荒涼,酷熱中的溫情……,太陽完全落山了還捨不得離開。

帶著無比的滿足我們返回了酒店,回到了溫馨的沙漠之家。

納米比亞沿大西洋西南海岸線延伸 ,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沙海,以艷麗的紅色沙丘聞名於世,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而位於蘇絲斯黎的國家沙漠公園,則是納米布沙漠的精華所在。21日早餐後我們便向這個沙漠國家公園出發。納米比亞的空氣沒有任何污染,所以天空中只要有雲朵,總是那麼變幻莫測、多姿多彩,讓我痴迷、讓我陶醉。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不斷地按下快門,拍下一張又一張……。瞧瞧,這樣的雲彩像不像成群的大雁在遷移?!

太陽出來了,金黃色的雲朵瞬間灑滿天庭,好看極了。

導游介紹說,納米布沙漠緊貼大西洋西海岸,海面上的水汽會向大陸漂移形成雲彩。然而,到了沙漠深處,空氣會䞲來越乾燥,雲彩隨之逐漸稀少,最後只剩下湛藍湛藍的天空。過了一會兒,果不其然,雲彩少了許多!

遠遠看去,沙漠表面還有一些水汽形成的薄霧,真是一神奇的地方!

一進沙漠公園的大門,車子便沿著景區內的柏油路疾速向前,向最壯觀的45號沙丘馳去。亘古的沙漠,我們來啦,來領略你八千萬年前就形成的鬼斧神工,來欣賞你在光影之下的美妙靚姿!

一路上,我們的車彷彿進入了一個沙漠迷宮,兩邊連綿起伏的沙丘望不到邊,就象波濤盪漾的金色海洋。在早晨陽光照耀下,紅沙漠變幻著不同的色澤,每一座沙丘有著不同的曲線……。

八千萬年前成形的古老沙漠,雕塑出神秘而壯美的蘇絲斯黎沙丘。陽光賦予這片神奇土地猶如絲綢般的優美曲線、令人詫異的奇妙光影,以及極具沖擊力的多彩暖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這里的沙丘類型多種多樣,有流線型、新月型、S形等,在陽光下展現出豐富的變幻光影,唯美得像是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納米比亞真幸運,上天居然賜給了這個國家如此美妙的沙雕博物館?!

終於來到有著世界上最美沙丘之稱的45號沙丘。沙丘因其距離公園大門45公里而得名,巧合的是,它的坡度也是45度。45號沙丘可是沙漠公園的名片,它優美的曲線、亮麗的色彩,曾登上過眾多雜志封面,引無數世人競折腰!

在太陽低光照射下,45號沙丘一面殷紅一面黑暗,鮮明的色彩反差和優美的曲線,令所有來此的遊客傾倒。每個人都在它的腳下留下自己的身影,也有不少勇敢者在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我們當然不想錯過登上世界最美沙丘的機會。

遺憾的是,因為要趕往死亡谷,導游沒讓在45號沙丘處多停留。只能多拍幾張照片,留下自己的足跡。

繼續前行15公里就是園內柏油路的終點。在中轉站,我們需要轉乘公園提供的四輪驅動車進入沙漠。照片上的這幾位是安排車輛的工作人員。

在乾燥的大漠中,任何異於人的生命都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停在乾枯樹枝上的一隻美麗的小鳥居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經過了只有車轍沒有路的4公里行程後,四輪驅動車完成了使命。下車一看,眼前沙漠連著沙丘。導游說,死亡谷就在沙丘的背後,大概得步行半個多小時。二話不說,趕快走過去!

在死寂的沙漠中也有少許綠色植物在頑強的生存,帶著絲絲生機,顯示出凄美的輝煌。

繞過沙丘,前面是一段相對平坦的路程。沙漠中露出一塊塊板結的硬地。後來才知道,這原本是一條遠古年代的河道,如今己變成這般模樣。

過了兩個小沙坡,赫然出現在眼前的是紅色沙丘群中的一塊白色窪地,就是世界文化遺產——死亡谷(Dead Vlei)。在當地語言中, Vlei就是沼澤的意思。眼前是遠古的湖泊,曾經的沼澤,經過歲月滄桑,再沒有碧波盪漾,再沒有綠草樹林,只有石化了的湖底,只有枯死了的樹干。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置身於清澈的藍天、紅色的沙丘和黑色的駱駝刺樹之中,感覺周遭一片靜謐,彷彿時間靜止,萬物停滯……。

這片約一平方公里的白色乾枯鹽沼地,地表是龜裂的花紋,沒有生命的跡象。一棵棵在九百年前就枯死的樹木,死而不倒、枯而不腐,安靜地向人們展現著近千年前的狀態。

死亡谷如同一幅經過大自然之手創作的油畫,美麗、壯觀,又令人震撼。面對這幅大自然的傑作,不僅感受到歲月的無情變遷,滄海桑田;亦感受到生靈的不屈,生命的堅強……。

死亡谷左前方的這座高聳入雲的山丘俗稱「老爹」沙丘(Big Daddy Dune),高達32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不少的人在烈日下勇敢地攀登,我們遙望著山坡上螞蟻般的人群只能望山興嘆。勇敢 的攀登者,令人羨慕、令人敬佩!

在沙漠中行走真不容易,軟軟的,一腳踩下去,全陷進沙里,所花的力氣全被沙子收下,真是舉步為艱呀!加上太陽毫不留情的照射,更是筋疲力盡,口乾舌燥。

前面的團友正在向我招手,必須堅持,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雖然有點辛苦,但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近距離欣賞其古老、凄美的獨特風光,還是挺有價值、頗有感觸的:是怎樣的滄海巨變才會讓曾經豐茂的湖泊變成乾涸的死亡窪地?未來的歲月里這里又會變成什麼樣呢?真難以想像!

兩個在沙漠中戲耍的小孩,那麼歡樂、那麼無畏,給荒涼、死寂的大漠帶來了勃勃生機和活力。

背著兒子闖天涯!荒漠中父子倆的身影令人感動。

在納米布國家公園出口不遠處,有一家沙漠里的帳篷酒店,名字叫蘇絲斯黎酒店(Sossusvlei Lodge) ,我們在這里用了午餐。

這是一家沙漠中的網紅酒店。這里有 美食 ,有游泳池,有WiFi,有空調,有熱水,還有熱情接待的服務員。早上去沙漠玩,中午回到酒店休息,晚上吃野獸燒烤、住帳篷客房……,可以滿足你所有的需求與想像!從進大門的走廊設計就可以看出酒店服務的理念是多麼周到細致,又是那麼簡潔、那麼有創意!

房間外牆的防曬措施簡約而不失 時尚 、洗手間外走廊一塵不染,地磚五顏六色。

室外還有供遊客燒烤的地方。

庭院角落裡的小點綴充滿了濃濃的非洲風情。

離開納米布沙漠公園不多久就到了南回歸線穿過納米比亞的地標。曾經到過北回歸線穿過台灣的地方,那兒建了個高大上的白色紀念塔,相比之下這里簡單多了。三根鐵棍支撐著一塊木板,上面寫著「Tropic of Capricorn」,孤寂地豎立在荒涼的大漠上。

深得上帝眷顧的納米比亞自然稟賦卓越,從荒野的古老沙漠驅車四個小時,越過沙漠跨過戈壁,就來到了大西洋畔美麗的城市斯瓦科普蒙徳。時近黃昏,天空被晚霞燒紅了半邊天,歡迎我們的光臨。

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建於1892年,當時是德國殖民地。整個城市按照德國建築的風格設計建造,至今這里的街道還保留著德語名字。城市中的建築,灰色的基調,簡單的線條,整潔而內斂。

這是我們在斯瓦科普蒙德住宿的酒店。在如此美麗的酒店裡住宿肯定會做個好夢。

明天接下來的行程,將去鯨灣港出海,與海洋動物約會,去斯瓦科普蒙德附近沖沙,欣賞沙與海的交響曲,去探尋納米比亞更多令人驚艷的傳奇……。

——未完待續——

J. 五一始興自駕游,哪裡景美又好玩

始興自駕游去哪裡好玩?1紅沙漠,2車八嶺自然保護區,3南嶺紅沙灣。紅沙漠地處裸露的丘陵地帶,形似沙漠,色彩鮮艷,光彩奪目,呈紫紅色;車八嶺自然保護區擁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次森林及珍稀動植物,植被繁茂,空氣絕佳;南嶺紅沙灣擁有獨特的紅色沙丘風景,逐新趣異,獨樹一幟。

關於南嶺紅沙灣:它坐落在韶關市始興縣馬市鎮,景區內分布有大量的紅色沙土,色彩鮮艷,顏色較深,其實這里與紅沙漠景觀可以合為一處。可能對於當地人來說,對於這里的景觀已經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但是對於許多外地遊客來說,還是會感到景觀獨特,較為新奇。遠觀景區,一座座紅色的山丘,被雨水沖刷出一條條的山脊,在陽光的照耀下,與綠色的草地形成一明一暗,一起一伏的景觀,非常優美,所以這里的確是許多遊客非常嚮往的地方,五一選擇這里遊玩,感受不一樣的風景,但是喜歡大景的遊客,請繞道。個人感覺這里更適合於情侶出遊或一個人散心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