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八月十五怎樣拍孩子視頻
擴展閱讀
用白醋怎樣清洗小飛蟲 2025-05-15 10:46:21

八月十五怎樣拍孩子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8-11 15:44:54

㈠ 八月十五的傳說

嫦娥奔月、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㈡ 2007年全國兒童春節聯歡晚會少兒舞蹈《八月十五》

侯高俊傑 2005年 首次參加市首屆少兒才藝大賽,奪得金獎。 2005年 參加了《舞動中原》河南省首屆電視舞蹈大賽,奪得榜眼。 2005年 參加了由中國文聯、中國舞蹈家協會等聯合主辦的「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榮獲「小荷新秀」獎。 2006年初 未滿7歲的寶寶參加了山西衛視的超級少年節目,憑著他超眩的舞步和高難度的技巧,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評委和現場觀眾,他有很好的才藝又有很好的學習成績,圓周率正背可達1000位,倒背400位。一路過關斬將。他的舞蹈天分也得以展露:單手翻能連翻50多下,頭旋能轉40多圈,空翻、倒立等高難度的街舞技巧對他來說是小菜一碟,讓人不敢相信這些動作是一個年僅7歲的孩子完成的。寶寶輕而易舉地奪得大賽季度總冠軍。 2006年7月 SHE上海移動城堡歌友會表演嘉賓,現場尖叫連連,受到歌迷追捧。 2006年7月11日 山西衛視超級少年評委。 2006年7月 全國大學生街舞賽表演嘉賓,中日韓的街舞高手無不為他的舞藝拜服,歌迷觀眾為他瘋狂,現場一度失控。 2006年8月16日 上海東方衛視東方新人陶喆專場表演嘉賓R&B教父陶喆對他高度評價,稱其演唱會一定會要寶寶做表演嘉賓,得到東方新人大力支持,決定將會在9月為寶寶做專場演出。 2006年9月26日 潘瑋柏上海歌友會表演嘉賓,和潘瑋柏合唱. 並和台灣著名舞蹈老師藍波斗舞。 2007年1月6日 參加快樂大本營,是快樂家族4位成員甘拜下風並在節目中跳唱. 2007年3月7日 參加湖南衛視:藝能競拍秀「一錘定英」被報道稱:「最小的侯高俊傑比超女還威風,年僅7歲就有上萬FANS瘋狂追捧,號稱「亞洲街舞小天王」。小天王,長江後浪推前浪,與潘瑋柏同台演出的時候,連潘瑋柏都甘拜下風。誰能比我酷,《音浪》帶你high翻天。」 2007年4月7日 快樂中國行-外國人表演中華才藝 ,寶寶作為表演嘉賓,令在場觀眾大吃一驚。 2007年 在韓國參加Star.King第23期節目演出,全場隨著侯高俊傑的頭旋而尖叫。 2007年8月 杭州衛視《超級童聲》嘉賓 2007年8月26日 在杭州參加演出,第一次在節目中用吉他彈唱表演. 2007年9月17日 8歲的侯高俊傑亮相「Kappa炫舞門」。 2007年11月17日 8歲侯高俊傑初遇周傑倫,並參加其籃球賽嘉賓表演《本草綱目》,周董對其贊賞有佳 2007年 侯高俊傑參加MASTCOOL兩周年公演,《算你狠》HIGH爆全場 2007年12月17日 侯高俊傑赴福建參加某企業大型演出,並參加福建少兒台《大嘴巴碟報》節目,以及泉州人民廣播電台923城市之聲頻道《娛樂好勁道》,並於表演結束後接受晉江記者采訪 2007年12月29日 侯高俊傑赴浙江金華SOS酒吧參加演出 2008年1月30日 參加福建電視台少兒春晚錄制 2008年2月 參加湖南衛視元宵晚會錄制 2008年4月19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南京站嘉賓,與周董合唱《本草綱目》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4月26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天津站嘉賓,與周董合唱《本草綱目》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4月27日 天津演唱會後,與周傑倫一同出現記者會上,接受訪問 2008年5月1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北京站嘉賓,與周董合唱《本草綱目》 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5月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鄭州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5月24日 周傑倫世界巡迴2008演唱會重慶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並且寶寶在此次演唱會的參加中敲碎金豬,為災區捐款 2008年6月21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長沙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6月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貴州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7月18日 chinajoy2008久游網展台表演《本草綱目》《音浪》 2008年7月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溫州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9月20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西安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9月25日 受邀參加湖南衛視現場直播,與魏靖坤,開克爾曼尼,張鑫名小明星同台演出合唱 2008年10月2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揚州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10月18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廈門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10月25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武漢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還同周傑倫一起彈唱最新專輯主打歌曲《稻香》,現場驚叫連連。 2008年11月1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濟南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11月7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成都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還同周傑倫一起彈唱最新專輯主打歌曲《稻香》,現場驚叫連連。 2008年11月15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杭州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2008年11月22日 周傑倫2008世界巡迴演唱會南寧站嘉賓,並與周董一起參與本草綱目的演出,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還同周傑倫一起彈唱最新專輯主打歌曲《稻香》,現場驚叫連連。 2008年12月 受邀參加吉林的節目錄制 2008年12月 以恭賀新年為主題的hip-hop曲風的歌曲《珠光寶氣過大年》在華語樂壇閃耀登場,與光頭偉合作錄制。 2009年1月25日(除夕),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春晚現場與周傑倫一起演唱歌曲《本草綱目》,頭轉扯鈴HIGH爆全場。

㈢ 怎樣用手機才能拍照八月十五的月亮

你好,手機沒有光學變焦,不能把月亮拉到跟前,所以無法拍好月亮的。即使拍了,也只是黑暗中的一個很小的小亮點,看不到月亮的細節。

㈣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是哪首歌里的

歌名:爺爺為我打月餅

作詞:徐慶東,劉青

作曲:梁寒光

原唱歌手:兒童歌曲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

月餅圓圓甜又香呀 一塊月餅一片情呀

爺爺是個老紅軍呀 爺爺待我親又親呀

我為爺爺唱歌謠呀 獻給爺爺一片心呀

八月十五月兒明呀 爺爺為我打月餅呀

月餅圓圓甜又香呀 一塊月餅一片情呀

爺爺是個老紅軍呀 爺爺待我親又親呀

我為爺爺唱歌謠呀 獻給爺爺一片心呀

拓展資料:

《爺爺為我打月餅》是中國兒童歌曲。

創作背景:

《爺爺為我打月餅》又名《八月十五月兒圓》,是八十年代初拍攝的故事影片《啊,搖籃》中的插曲,為童聲演唱。寫的是戰爭年代我軍後方的一個托兒所里的故事。曲作者梁寒光這樣介紹這首歌:"《爺爺為我打月餅》是一首民歌式的兒童歌曲,具有鮮明的民間歌謠提特色,歌曲簡朴明快,天真活潑,孩子們唱著唱著,還以為爺爺睡著了呢,而爺爺卻在著親切動人的歌聲中長眠了。"

該歌曲反映的是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時紅軍老爺爺關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在整個活動中,層層遞進,生動感人,啟發幼兒積極投入。

在幸福關愛里「泡大」的孩子,在呵護有加的環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動關心老人的情感意識,也較少接受革命傳統歌曲的影響或學唱革命歌曲。讓幼兒學唱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激發幼兒懷念紅軍爺爺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知道老人曾為我們祖國,為我們大家,為自己的家裡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㈤ 中班音樂八月十五是中秋教案

一、活動背景: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節的習俗也很多,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時值中秋節的來臨之際,為了提高孩子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加深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和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熱愛之情。由此,我開展了此主題。
二、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感受體驗傳統文化;2、通過討論和講述,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3、讓幼兒體驗和夥伴老師一起過節日的快樂並學會分享;4、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
三、活動准備:
1.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掛圖;2.家長幫助孩子搜集關於中秋節的資料,並為孩子准備一塊月餅;3.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及民間故事《常娥奔月》
四、活動過程:
(1)導入給小朋友展示關於中秋節前後月亮變化的幻燈片,激發幼兒興趣。讓小朋友通過觀察、記錄月亮變化,知道月亮時缺時圓,每天都有不同的變化。
(2)引出課題通過觀察月亮的變化,讓孩子們知道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強調中秋節是豐收節,團圓節。
(3)探尋中秋節的來歷,鼓勵小朋友自己介紹,分享自己搜集的資料。
(4)議一議:"我家怎樣過中秋"。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結束,請小組派代表講述。
(5)"團團圓圓過中秋"--擺上月餅,讓小朋友分享、品嘗月餅,通過分享月餅體驗節日的快樂。
(6)最後環節:聽故事《常娥奔月》。
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後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後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葯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後,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後,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後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㈥ 【急】中秋節的習俗簡短視頻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ei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鉑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中秋》(唐)李朴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劉禹錫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水調歌頭》(宋)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月qㄋ危┧臻∧涸剖站∫縝搴何奚衽蹋〈松艘共懷ず茫髟旅髂旰未礎!短R貳。ㄋ危┬療病∫宦智鎘白鴆ǎ刪滌種嗇ァ!「丫莆蕣穡罕話追⑵廴四魏危〕朔綰萌ィ嘞氯模荊

㈦ 八月十五有什麼習俗

1、燒斗香

江蘇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上月宮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

2、拜祖先

廣東潮汕地區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當天下午,各家廳里就擺台設祭,置祖先神主牌,獻上各色供品。祭畢,把祭品逐樣烹調,合家同時一次豐盛晚餐。


3、燃燈

燃燈以助月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系於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7)八月十五怎樣拍孩子視頻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㈧ 八月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啊

八月十五即中秋節,在我國有很多習俗。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
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8]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在廣西南寧一帶,除了以紙竹扎各式花燈讓兒童玩耍外,還有很樸素的柚子燈、南瓜燈、桔子燈。所謂柚子燈,是將柚子掏空,刻出簡單圖案,穿上繩子,內點蠟燭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燈、桔子燈也是將瓤掏去而成。雖然樸素,但製作簡易,很受歡迎,有些孩子還把柚子燈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戲。
廣西有簡單的戶秋燈,是以六個竹篾圓圈紮成燈,外糊白紗紙,內插蠟燭即成。掛於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給孩子們玩。
燒塔: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直至夜深,無人觀看,始行潑息,是名燒瓦子燈」。廣東潮州的燒瓦塔,也是以磚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樹枝燒起火來。同時還燃煙堆,就是將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結束後燒燃。而在廣西邊疆一帶的燒番塔,亦類似這種活動,但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清代抗法名將劉永福將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國侵略者)燒死的英勇戰斗。福建晉江亦有「燒塔仔」的活動。
傳說這種習俗與反抗元兵的義舉有關。元朝確立後,對漢人進行了血腥的統治,於是漢人便進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約中秋節起事,在寶塔的頂層點火為號。類似於峰火台點火起事,這種反抗雖被鎮壓下去,卻遺存了燒寶塔這一習俗。

㈨ 以中秋節為主題的親子活動有哪些

以中秋節為主題的親子活動有很多,比如跟幫小朋友做月餅等等。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