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簡單的打坐方法與口訣
打坐的姿勢和方法: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
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裡就坐不住了。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歷過痛、癢、麻、脹、冷、熱、最後等氣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屁股的姿勢是微微往後外翹的,從側面看,整個脊柱是在類似於屁股跟腿的中間的位置,坐著就像座塔,非常勻稱。有的人喜歡在打坐的時候,靠著後牆,這樣身體往後仰,就沒有辦法像塔一樣。 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傾直,也就是說尾骨是懸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處就在人身多直立, 筆直經緯與天地共振, 經脈有規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亂。所以不能為畜類把脈, 因為其橫生脈亂。身軀筆直不傾斜, 則督脈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脈左右逢源, 箍束橫固, 平定十方, 穩穩有度。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6、雙眼微閉
打坐時,先把兩目定住了,然後再慢慢半閉眼睛,閉眼目光勿下垂,把兩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規矩。若是兩眼向下看,絕對不能得定,只是坐著休息罷了。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如果看得太遠的話,就有點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話,就有點低頭了,所以說一米遠的距離是最合適的,你要感覺到這個鼻子和這個肚臍形成一條線。
普通人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凈。所以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系,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上,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松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打坐時,閉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齶
舌頭前半部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在修道被稱為「搭橋」。搭什麼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鍾,每刻鍾二十分鍾,即每二十分鍾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鍾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這口津液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打坐的要點
一切放下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念起即覺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時上座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觀照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心量廣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總結: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❷ 如何靜心打坐
基本上想要學靜心打坐還是得到正統的地方學習,很難自己自修,不過禪坐前的基本准備,我在悟覺妙天禪師的書上有看過,簡單來說可分為5個部分:
1. 調飲食:飲食適量、定時,禪坐前不要吃太飽,吃太飽容易瞌睡,也別吃太少,會營養不足,精神虛弱,所以最好吃五六分飽。
2. 調睡眠:貪睡或失眠容易讓人產生妄念,無法專心靜下來,所以最好在午夜十二點前就入睡,睡六、七個小時就夠了。
3. 調身:「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鍾、卧如弓」,端正姿勢能使血氣順暢,也要保持身口意清凈,才不會心浮氣躁,幫助禪定。
4. 調心:最重要的,平時多練習專心,心專一就不會散亂,也不浪費心靈能量。
5. 調氣:調呼吸,從粗練習到細柔綿長,而且要改變呼吸方式,從胸腔呼吸轉變到腹部呼吸。
望採納
❸ 請教下:怎樣靜心打坐一般以多常時間為易請問如果當自己心亂時怎樣使自己更快的心靜下來!謝謝!
靜是對的,但要多練習,看你怎麼理解這個靜字,靜是結果,還不是動詞,應該用松字.是意念的放鬆.放下.這樣那些束縛自然放開.心沒了.剩下的是自然安住.你自己不去擾亂哪裡有什麼不靜呢.給你個口決,以最輕松的方式呆著.讓你的心開始安穩下來吧.繼而定住,定住.一直安住下去.這就修心止而定.當然就是靜了.
❹ 如何才能靜下心來打坐因為每次自己打坐時最多10分鍾左右保持不動,後面就堅持不了了。
打坐的竅門在靜、空、松三字訣。道家講求無為、靜、返璞歸真。人要配乎自然,白天是動、是陽,晚上是靜、是陰,白天四肢和腦袋都在運動。晚上四肢和思想都停了,才是五臟六腑修補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早睡早起。白天嘛只有當身體和腦袋都停止活動時才是「真靜」,打坐姿勢不重要,呆坐也行,但千萬別睡著了,睡多了就成了植物。時間,最好是子時午時打坐,找個安靜的地方、把腦袋放空、身體放鬆(靜、空、松),慢慢的會達到道家佛家所講的「忘我無我」的境界——小我死大我才會生(此時沒有思想猶如死亡)。只要你能堅持,三個月下來,保證你氣脈暢通、身心愉快。也必能體會到張醫師《原始點松筋療法》的松筋原理,你能由此治病強身、保養強心,再進一步達到「身心靈」合一,不分人我,民胞物與的心懷,發揮你的慈悲精神,共同和張醫師一樣無私無償的大力推廣<原始點療法>
❺ 如何正確打坐,快速入靜入空
一。靜坐呢,也可以幫助我們增加能量,提高振動頻率,成功進入光子帶,不僅是在生理上的病,也能治心理上的病。可使心性呢逐漸的光明,心胸開闊,使人的身心意識呢,越來越光明,還可以增加涵養。靜坐呢,可以使人體氣血通暢,增強抵抗能力,改善人體細胞能量,從量達到質變呢,最後呢就形成比較強大的一個生命的場能。那靜坐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呢,就會發出無限的安樂、喜悅、幸福,我們佛家經常講的「法喜充滿」啊。隨著功夫的加深呢,日常生活中的身心,都會充滿無限的喜悅幸福。那這種喜悅幸福呢,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因為法喜本身就是超出了人間的快樂幸福的范疇哈,那麼就說,我們從治病醫學上來講呢,可以治一些疾病,比如說心腦血管疾病呢,風、寒、濕、氣血引發的一些,還有失眠哪,靈性上的一些病呀,都是會見效非常的快。然後呢,還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充盈,人體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呢,你的體內呢就可以散發出香味了哈,這個是我有聞到過的哈。一種是你本身體內的一種體香,其實人是,都是光體的哈,當你真的靜坐到一定的狀態下的時候,你的全身會很乾凈,然後本有的那種香味就會散發出來。還有一種原因呢是因為佛菩薩的加持,那這個時候你的心感應了,跟佛菩薩感應了,你就會聞到檀香味。
好現在呢我就來具體說一下那靜坐應該注意的一些事情。第一個,衣服呢要比較寬松,穿著舒服的衣服。褲子越薄越好,穿的越薄呢,盤腿就比較好盤,這個我親身體會非常深刻哈,哎當你穿兩條褲子的時候,可能盤腿只能雙盤的時候可能只能盤一個半小時,或者兩個小時,但是如果你那個穿一條褲子的時候,不要穿短褲哈,就說比較薄一點的褲子,可能你就可以盤兩個半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你的褲子穿的越薄的時候,其實盤腿會越方便越舒服,但是你不要感覺到非常的冷哈,不要感覺到冷,就可以了。然後不要穿尼龍類的衣服,因為這個材質的衣服呢,有時會發出那個聲音,會受到一些干擾。好,襪子呢,最好是穿棉質的,不要穿夏天的那種尼龍襪。同時呢,我們在打坐之前呢哈,檢查一下,不要戴耳環哪,一些首飾啊,還有有些人會戴腳鏈的,好,還有戒指啊,這些都是要把它拿下來哈,身上都不要戴,不然的話呢,非常的受干擾。第二個,我們要安靜的環境,不過就沒有那種環境,因為很吵的時候確實就會非常的難靜下來,這個呢非常的重要。然後實在不行的話,還是比較吵的話,有一個方法,戴上耳機,戴上耳機會好一些,當然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了哈,也是像我一樣,我會跟家裡人打聲招呼。好,跟大家說一下,我現在,打坐,現在我打坐是,不怕,可能外面比較吵,我也不怕了,之前,可以跟你家裡人或者說跟你周圍的人打聲招呼,跟你一起住的人說一下,再打坐,希望不要發出太響的吵聲。
在子時的時候,中午11點,12點,或者是晚上11點到12點,啊這個時候呢時間的能量是特別特別強的。那這個也是,我可以非常深刻的感覺的到,你到那個時候去打坐跟你平時打坐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時間選擇好,11點到12點,大家記一下,子時。
好,那對這個方向的問題,我們在打坐的時候,這個面向的方向的問題呢,就可以不要執著,你覺得哪個方向比較舒服,比較容易入靜,你就面向那個方向。
那第五個呢,打坐的時候呢,靜坐的地方,你最好是要固定一個地方,形成你自己的一種能量場,沒有固定的話呢,就沒有這種能量場形成,或者說會非常的弱。同時在打坐的時候哇,我們跟能量強的人在一起打坐呢,你的能量也可以變得更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可以沾他的光哈。跟能量低的人在一起呢,如果你的能量不高,不會高過對方太多的話,你就會受影響。那麼我們在打坐的時候呢,也是要非常注意這個問題。同時在交朋友的時候,以前我有講過這個問題,其實一個負面的朋友,對你的干擾,對你的影響是會非常非常強的。但是我們對於負面的朋友也不是說一棍子打死哈。首先是跟他講道理,但是如果他還是不聽,老是跟你在你面前講一些負面的言語,我們知道,講負面的話,他給你一句話,那股力量是非常大的。我們要說,冰箱啊,電視啊,那些電子的干擾對身體特別的不好。其實一個負面的朋友,對你的身體,對你的心靈,那影響是,實在是太大了。所以第一次呢,我們就說跟他講道理,為什麼不能說負面的話,哈,為什麼我們做朋友,我們要相互的鼓勵,哈,但是呢如果我第一次講了之後,他還是不改,然後第二次就警告他,如果你再這樣子的話,我們真的呢,不能做朋友了哈,有時我們呢還是分開比較好一些。警告他那個還是不改的話,第三次就只能遠離這種負面朋友哈。一個負面的朋友,一個負面的人的能量場,是非常受干擾的。除非你的能量已經夠強了,除非你的能量已經非常非常的強了。好,那所以我們在打坐的時候,也是要注意這個問題。
好,那麼,第六點,靜坐時候呢,你屋內的光線不能太亮,太亮呢就會使你的心氣散亂,無法靜心。還有呢,就也不能太暗,太暗的話,就比較容易昏沉,有的甚至會睡著,那膽小的呢,還會害怕,覺得恐怖。啊所以這個光線呢,就是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
第七點,我們要注意的就是,靜坐時空氣呢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空氣的對流呢不能在身體的正前方和正後方,應該是左右對流的。這樣子的話就不容易感冒。那麼對於北方來說哈,北方,特別冬天,如果太冷開窗戶可能會太冷,那什麼的話,那還是得關。因為我在北方呆過,那邊是相當相當冷的。但是在夏天的時候,或者說,在南方哈,在南方這邊,有這種條件的話,空氣最好是流通的。
第八點,我們靜坐時候呢,就要准備兩個墊子,兩個墊子呢,一個是大一點的,一個墊子呢小一點,啊厚度呢,就兩寸厚,就可以了。啊如果沒有這種墊子的話,用榻榻米那種型的,或者說用幾床那個毛毯,那個毯子疊起來,也是可以的。就是我們注意的,在坐的時候,你的後方,要高於你的前方,這樣的話,背容易直,同時呢,氣血就可以流通。啊氣血很容易從那個尾巴骨通過。然後,後面如果沒有墊高兩寸的話,前後就是一個平面,氣血呢就不容易從尾巴骨通過,或完全淤在尾巴骨這一帶了哈。所以,很重要一點。這是,不過這一點就是對那個初學的。像我們就打坐比較久的,可以完全的把那個背挺直了哈。好,還有一點,不要用那種像沙發一樣的有彈性的東西。還有呢,就要同時准備一條蓋被。打坐的時候呢,必須蓋住你的腿部,特別是膝蓋的兩個位置。即使在熱天打坐,很熱的時候,也必須蓋住你的那個腿部。那身上呢,也一定要准備披掛的東西。我們的後脊骨這一塊骨頭,不要讓它著涼。啊除非是太熱了,不然的話你身上要披,把它裹住,腿上還要蓋。
❻ 怎樣打坐才能靜心
一、七支坐法
1、雙足跏趺——此有二式:
①通途是以左腳在下,右腳置於在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置於右大腿上,稱為如意吉祥坐。
②或將右腳在下,左腳置於右大腿上,再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稱為不動金剛坐。
這兩種坐法,對於年長的人及初學坐禪的人,並非人人能夠做到。
2、背脊豎直——挺起腰干,勿挺胸部,頭頂向天垂直,下顎往裡收,領壓喉結。
3、手結晶法界定印——兩手圈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拇指相結成圓圈形,輕輕平置於丹田下的骻部。
4、放鬆兩肩——將兩肩肌肉放鬆,自覺如無肩、無臂、無手的狀態。
5、舌尖微舐上顎——門牙上齦的唾腺處,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則緩慢咽下肚去。
6、閉口——無論何時,只用鼻息,不可張口呼吸;除了有病在鼻。
7、眼微張——視線投置於身前二、三尺處的地上的一點,不是要看什麼,只因睜大眼睛時,心容易散亂,閉起眼睛時,心容易昏沉。如果睜眼過久,覺得勞倦時,不妨閉一會兒。
對於七支坐法的次序和內容,各家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將調息及調心的方法,也合在七支之內。
二、其他坐法
由於初學坐禪的人,不一定能夠跏趺坐,對於從未學過打坐的人,一開始便要求雙腿結跏趺坐,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也會因此而把許多希望嘗試打坐的人,阻嚇在具備道的大門之外,現在我給初學的人,介紹由難而易的其他幾種坐法如次:
1、半跏坐——不能盤雙腿的人,或者雙腿盤久了,覺得疼痛難忍之際,不妨把上面的一隻腳松開,置於另一隻小腿的下面。或者一開始僅將一隻腳,置於另一邊的腿上,左腳在右小腿之下,均可。
2、交腳坐——兩腳均置於地,各內向後收,結果,兩腳掌向上,置於兩小腿乃至兩大腿之下。
3、跨鶴坐——又名為日本坐,因為迄今的日本人,在日式的室內的正式坐姿,仍是用這種方式。即是雙膝脆下,兩腳的大拇指上下交疊,將臂部坐落在兩腳跟上。此種坐法,在中國古代未用高椅高桌之時普通人在正式場合,也是如此坐。
4、天神坐——左腳坐如跏式,曲向內,置於身前,另一腳,曲向外,置於身後側。迄今南傳上座部佛教徒,席地聞法時多用此式,乃至坐禪時的初步坐法,也用此式。
5、如意自坐——此式系模仿菩薩八相成道,自兜率天下降人間之前的坐姿,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腳跟置於會陰前,右腳垂立、曲膝置於右胸側,左右兩手平覆分置於左右兩膝。
6、正襟危坐——以上各種坐法,均系席地而坐,此式則坐於與膝同高的椅子或板凳上,兩腳平放於地,兩小腿垂直,兩膝間容一拳的距離,背不可依靠任何東西,僅臂部坐實,大腿宜懸空,與小腿成一直角。
以上六種,除了坐姿不同及如意自在坐的手姿不同之外,其他均用七支坐法的第二至第七項規定的標准。功效最大最快而且能夠經久穩固的坐姿,仍以最難的跏趺坐,最為可靠。因此,初學的人,盡可用你覺得最舒適的坐法,以不讓自己產生畏懼心為原則,漸漸地試著用較難的坐法,是有益無損的。結合以上的坐姿,我們在選擇打坐墊時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
❼ 打坐如何才能入靜
提到“打坐”,可能大部分人對這個詞的理解,主要是定義在一種傳統意識上。所以這部分人眼中的“打坐”,僅僅就是以某種姿態安靜的坐著。其實打坐也是有它的特定的定義的,我們從網路上搜索,可以得到這樣的答案。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
以上就是我所認為的,打坐時入靜的幾個小方法。其實每個人在打坐的時候都有自己的方法,不管怎樣,只要做到對道法虔誠,在打坐的時候做到“入靜”應該不難。
❽ 最簡單有效的打坐方法
打坐是一種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勞而獲的嘗試。老子說: 「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不看窗外,便明天道 。」
說的就是打坐入靜開闊眼界可以遠行,也可以登高。可以破萬卷書,也可以守方寸心。打坐是一種不思而得,不期而遇,不勞而獲的嘗試。
打坐最能聚陽生火,聚的是肝腎之陽,生的是命門之火。打坐時陽氣內斂,最怕受寒,最好能擁衣裹被。
打坐時可以觀照『眉心』,可以觀照『膻中』,也可以觀『肚臍』。就像是一個守著老宅的看門人,在院子里悠閑的走來走去。想停在哪裡就歇在哪裡。
初學打坐不必雙盤,單盤就行,但要打到半小時以上,三個月後漸漸的自然就能雙盤了。
初學打坐,不必死守一竅,不必刻意呼吸。放鬆隨意,就不會出偏。可以一會兒想著丹田,一會兒關注呼吸,一會兒留意膝蓋酸痛的地方。
像個頑皮的孩子,東張西望,玩累了,自然會歇在某處,落葉歸根。
初學打坐,不必拘子時午時,飯前飯後,只是不要過飢過飽就行。兩手隨意疊於腹前,兩眼微閉,怡然自得。
打坐最長陽氣,就像冬天在屋裡生火一般。陽氣本足的人,一打坐就愛出汗,排出體表之寒。
陽氣不足的人,會覺得手腳溫暖,鼻流清涕,排出體內之寒。打坐一段時間,陽氣漸盛,身體開始排寒,鼻流清嚏,睏倦思睡。這時馬上裹衣而眠。最長氣血。
打坐時氣血旺盛,內力集中,便會沖擊固有的病灶,通常是酸、麻、脹、痛。酸是缺血,但好血將至,多按揉即可。麻是氣至血未至,可拔罐引血而至。
脹是濁氣有餘,不可拔罐,可敲打經絡,也可推腹。痛是血瘀,刮痧刺絡可除。
總之,靜心打坐時,身體自行調節修復,酸麻脹痛,隨它而去好了。
打坐可以是一種享受,也可以是一種受罪。享受的人打坐一小時,也不想下來,受罪的人坐十分鍾,如坐針氈。不能享受打坐,就難堅持,堅持也無益。初學打坐的時候,一定要放鬆下來,先聽聽音樂吧,班得瑞的《迷霧水珠》很好聽,可以作為打坐的背景音樂。
打坐是為了給自己的心,找一份清凈,一份自由,一片只屬於自己的天地。不是又學一門技術,又上一門課程,又勞一份心神,又費一份體力。
打坐時沒有什麼必須遵守的規矩。腿盤不上,不盤,腰背不直,就先彎著。就象坐在沙灘上曬太陽。這樣的打坐,不會腰酸背痛腿抽筋。
❾ 打坐怎樣才能靜下心來
打坐,真想靜下來的時候,
才發現,
原來自己心裡頭念頭那麼多,
真是停不下來。
入靜難?為人,煩惱必不可少,而且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去思考,正因如此,平時心一直在動,養成了習慣,就連睡覺都在想事情,做夢。想讓心安靜下來實屬不易,不易歸不易,方法還是有很多的,下面講幾個簡單的入靜方法:
觀呼吸、數息法、觀念頭、意守法、觀想法、客塵法
一、觀呼吸
把注意力放在自已的呼吸上,注意呼氣。這個方法是為了讓心有一個去處,讓心不到處亂跑亂想。
此法因注意力集中在頭部,可能會導致頭暈、頭漲、頭痛。如出現這種情況,立即停止此法。
二、數息: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數呼氣,一呼數一個數字,一直數到九,再從頭開始數。這個方法,也是為了一念壓萬念。
三、觀念頭:
打坐,有妄念是必然的。「不怕念頭起,就怕覺知遲。」有了念頭,自已要立即知道,才不會任由念頭發展下去。
觀念頭,就是在念頭剛產生時,自已看著這個念頭,看它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滅的。下一個念頭起來了,再觀。這種方法,能使念頭減少很多,進而入靜。
四、意守法:
打坐時,把思維靜止,把意念(注意力)放在丹田上。一般放在下丹田(肚臍眼下三寸)。
意守丹田,把意念輕放於此,也可意守其他部位,意守時不要意念過重,也不要死守,不然會很累。
五、觀想法
此法對於初學者較有難度,涉及到道教修煉以及佛教功法,觀想法也叫觀想像法,可想像任何一個場景。
比如想像自己眉心有光球,看著這個光球,又比如想像自己坐在虛空中或坐在水面上,又比如想像自己飄在空中等等,只要有助於入靜都可以。
六、客塵法
此法對於初學者稍有難度,客塵是什麼意思呢?客是客人,塵是凡塵。
此法把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不動的真心,另一部分是漂浮不定的妄心,就像客棧老闆和客人,老闆始終不會離開客棧,而客人只是暫時落腳在客棧,來來去去的客人就像動來動去的妄心,不可留。
所以,此法需要把持住一顆一直不動的心,淡然的看著那些漂泊不定、蠢蠢欲動的身心,不去執著它們,它們是客,你才是主人,一切都跟你無關。
最後入靜並不是很難,就要能時刻保持一顆純潔,安靜的心,任何時候都可以入境不浮躁!通過對打坐的練習,你也會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內心的變化。
❿ 如何打坐靜心
有緣聽聞《妙印法師-成佛之路-如解《金剛經》》
-----------------------------------
妙印法師
阿彌陀佛:
定分等級:
一、無念定,無相定——1、止息念慮,2、滅大腦幻影。
二、空定,屬小乘定。空定里,肯定沒有念慮,沒有幻影;
三、性定,屬大乘定,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清清楚楚,一念無生,明靈獨耀,歷歷孤明!
定,一定是靜,動者怎麼是定呢?思考問題,豈是定乎?積極的思慮,是葯也是毒。說葯,積極的思考可以替代無益的妄念!說毒,任何念頭的生起,都不是定的狀態。
有人說:「讀誦經典,可以戒定慧一次完成。」這個說法不圓滿。為什麼?
你舌根還在動,怎麼是定?你沒有見性,怎麼是慧?說是戒,還勉強,但是,若說大乘戒,無念清凈才是大乘戒,你有念,眼根,意根,舌頭都在動,怎麼說戒定慧同時完成了呢?
修行,是不是真實的修行,一定要契入實相,實證這個實相無相的境界,才有能力辨別自己是怎麼回事。他人是怎麼回事,你也會很清楚。
究竟怎麼入定?持戒,持咒,聽經聞法,通曉佛理,明了入定的次第:
第一,舍棄惡念惡行;
第二,舍棄善念善行;
第三,舍棄一切妄念,幻影;
第四,體悟「法性」空;
第五,體悟「空性」的「圓覺」。
如果你能進入舍棄一切妄念,就可以進入四禪八定,果報在三界的色界和無色界。如果你能體悟到(法性)空,你就入小乘定了,果報是四果羅漢;如果你能體悟到空性,你就入大乘定了,你的果報就是,見性成佛!
---------------------------------
法門實相與方便
妙印法師
阿彌陀佛:
2、真正的念佛法門:
以念佛心
(任何一尊佛號,並不是專指某一尊佛號。不是不念阿彌陀佛,就不行。《楞嚴經》里沒有這么說過,也不曾提過阿彌陀佛。),
入無生忍,悟念佛的是誰?
悟了這個誰,就得念佛真三昧,進而才有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用功在意根。
3、禪宗,
口即不念佛,也不念咒,直接打坐參悟,悟意根,念佛的是誰?或者,念咒的是誰?
參到這個『誰』,就是明心見性,然後保任,進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也是在意根用功,
為什麼不參舌根?念佛的若是舌,指揮舌的又是誰?雖然理論上好理解,但實際感受上卻不容易參悟。
其實,若不念佛,不念咒,不如直接參「打妄想的是誰?」
當
然,禪宗各脈,各有用功的方便,有的則是在『身根』見性,比如黃檗三次打臨濟,都是讓被打的人從打人的姿態作用上明悟自性,若挨了打,再從自身的痛楚處,
了悟自性。也有參「拖死屍」的是誰?也是在身根見性。 有的則是突然大吼一聲,所謂:棒喝!讓聽者從耳根,了悟自性。
4、天台宗,
但在意根,止息一切妄念,然後,觀,起妄念的是誰?
觀到這個誰,守住這個誰,就是中觀。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就是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