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胡初學怎麼學
二胡初學怎麼學
二胡初學怎麼學,二胡是我國的傳統樂器之一,二胡是胡琴大家族的重要成員,是始於唐朝的一種弦樂器,其結構簡單,以拉奏為主,很多人對二胡非常感興趣,那麼二胡初學怎麼學呢?
二胡初學怎麼學1
二胡入門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練習,二胡是一門拉弦樂器,發的發聲是通過左手按弦,右手拉弓引起琴皮振動發生的,和鍵盤樂器,吉他,古箏等樂器不一樣,這些樂器每個按鍵或者品都對應一個標准音,只要節奏掌握好,那麼演奏出來的音符就是對的。
二胡不一樣,沒有按鍵也沒有品,音符的正確與否完全和拉琴這個人有很大的關系,首先得練習耳音,一般我都建議初學二胡的朋友,多聽聽鋼琴或者電子琴的聲音,這對二胡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二胡的學習一般都是從最基礎的識譜開始的,學習二胡識譜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簡單的識譜,讀譜,唱譜,記譜這個過程的,這個沒有特別快的方法,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練習的!
其次在學習萬識譜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二胡的基礎知識,推弓,拉弓顫弓等弓法技巧和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等指法技巧。這個時間一定不能急於求成,不去練習專業的練習曲,上來就學拉曲子。這樣是不行的,不能急於求成,打好基礎以後學習會更順利!
最後就是學習每首曲子的演奏技巧,什麼時候該加裝飾音,什麼時候該用打音等等。
二胡的學習是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急於求成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練習,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
二胡初學怎麼學2
二胡初學者要怎麼練習呢?
培養音感,學會用耳朵聽
初學者可以買一個校音器和節拍器,跟著校音器和節拍器走。校音器一般調到442Hz或440Hz。先把內弦D外弦A校準,然後再從靠近千斤位置一個一個音的往下找,左手按住弦,看校音器是不是准了,內弦從千斤位置往下依次是D(空弦)E(一指)F(二指)G(三指)A(四指)
外弦是ABCDE也是從空弦到四指(這個是常規第一把位能夠到的所有音)開始就只用C調把(1=C),D=2,E=3依次類推。找到音的位置之後,就盡量記住,以便培養出音感,可以多聽聽五度,四度,大三度,小三度以及八度。
扎實的基本功
# 1.運弓練習
二胡的發音是以弓矛摩擦琴弦產生振動,由琴碼傳動至蛇皮,與琴身發生共鳴而發聲。音色和音質與運弓有著直接聯系, 在練習運弓時,要時刻注意弓的運動方向要與琴弦約成90°。
此外,還需要正確地持弓,讓身體放鬆,右手保持輕松,肩肘下垂,運弓要求平穩,手腕靈活。最後一點,開始練習運弓時一定要拉滿弓,養成好習慣。
# 2.快弓練習
快弓熱烈奔放,慷慨激昂。演奏要求明快、清晰富有顆粒感。所以,我們右手握弓要實,可以說是比較費勁的,要以小臂前部靠近手腕的位置為動作的主導部位,肩關節要以「旋」的動作為主方可奏出鬆弛有力、清楚而有彈性的快速音符。
奏快弓時,兩手的配合要敏捷,同時要注意運弓的速度與運弓部位的自然協調。不但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還要根據節奏保證音節一致、平穩。演奏時要注意兩手的密切配合及換弦動作的靈活,右手指要隨時體會弓矛掛弦時的摩擦狀態,從而保證所奏音符的「顆粒性」。
# 3.換把練習
首先學空弦換把,以明確兩個把位之間的距離。最好先將換把音在不換把的位置上奏出,記住它的音高,再練換把,這樣有利於校對換把的音準。換把應在演奏空弦時進行。
第二步學同指換把。注意練好左手滑動的鬆弛感和換把時臂、肘、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配合動作。
第三步學順指換把。由前一個音的手指滑動至新的把位,後一個音的手指按節奏落下。這樣就帶出一個換把的經過音(媒介音),這個音在練習時很有必要,需要拉清楚點,音也要拉准,熟練之後再慢慢減弱它的痕跡。
第四步學越指換把。上行越指換把由前一個音的手指與後一個音的手指在換把過程中交替,由後一個音的手指滑到新的把位,動作與同指換把相仿。最後學伸張指換把。
這種方法在高把位換把中用得很多,即:臂和拇指不動,通過伸張指按到鄰把音上,然後臂、手和拇指才能調整自己在新把位上的位置。
在初學時,應先學好並鞏固一至三把位的前四種換把,至於伸張指換把和高招位與低把位之間的換把可以後面學。
掌握技巧,進階練習
# 1.揉弦練習
揉弦是二胡演奏中極為重要而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初學練習時先從滾揉練起,首先手指穩定地按在琴弦上,手掌上下擺動,指尖第一個關節隨著手掌的上下擺動而來回彎曲。使指尖在琴弦上勻速滾動。這樣產生的音波就達到了揉弦的效果。
# 2.顫音練習
二胡的.顫音在演奏中應用很廣,主要是練習左手手指擊打琴弦的靈活性。演奏過程中顫音恰當地運用,可以讓樂曲明快清新,這也是二胡特有的技法。練習時用左手指關節上下撥動,手指尖擊打琴弦而發出聲音,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可以給音樂增光添彩。
二胡初學怎麼學3
首先練習時間不要過於集中,特別是對於業余學琴的成年朋友以及剛開始學習二胡但並不打算成為音樂家的小朋友,要學會化整為零分配時間來學習二胡
有報班或者請老師學習的同學要與老師協調,每周盡量不多於兩節課、每堂課1到2個小時即可,其餘時間主要用於練習消化,吸收老師課堂上講的東西。
同時我們日常練習時也要注意,通常不要超過一個小時為宜,事實上對於業余學琴的朋友來說,每天保持琴在手上練習的時間不少於20分鍾就能夠保證穩定進步了。
當然一般而言多練總歸是有好處,但是也不要太多,尤其是初學者一次練習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那樣會對手指造成較大的負擔,而且初學者還缺乏練習音樂性較強的曲目的能力,過度練琴對他們而言往往會過於枯燥,容易導致興趣的喪失,這對一名樂器的學習者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其次練琴時也要注意,寧可慢練也不要錯練,初學者難以拉奏過快的曲目,那就可以降低速度來練習,慢慢加速,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去演奏快速的弓法,這樣往往得不償失。
有很多研究證明我們在學習樂器練一段旋律時,正確動作的次數要超過錯誤的動作次數三倍以上,才能說我們掌握好這一技巧,也就是說我們減少一次錯誤就能減少3練習時間,少犯錯對於我們來說真的是非常重要。
㈡ 二胡初學者入門教程視頻
學拉二胡怎麼入門。
1、坐姿:兩腿放平,兩腳平放於地面,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2、持弓:右手放鬆,彎曲,弓根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弓桿。
3、持琴:琴筒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左臂自然彎曲,將琴桿置於虎口中。
4、按弦: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以左手的掌指關節運動為主。
5、運弓:右手拉弓時,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
二胡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有兩根弦,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二胡包括琴身、琴弦系統和弓。制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等。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則採用蟒蛇皮。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等。
㈢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二胡是我國非常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二胡聲音酷似人聲,能表現出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等多種情感,深受各族人民喜愛,很多人喜歡二胡,以下分享二胡自學教程步驟。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1
初期學習二胡的一些注意事項:
1、坐姿
2、琴筒在腿上的擺放角度
3、左手按弦手型
4、右手規范持弓
5、運弓。
開始學習二胡一定要先把基礎打好,欲速則不達。
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心裏面要有一個時間表,最好是用筆記下來,把每天學習二胡的時間做詳細記錄,時間越充足、越認真,學習二胡的進展也就會越快。
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堅持每天練琴。
我國著名鋼琴家郎朗說:「無論我每天忙到多晚,總會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練琴。」
可見學習任何一門樂器、每天的堅持十分重要,一天堅持1個小時,一個月下來就是30個小時,一年下來就是360個小時,這360個小時能學到多少二胡知識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您想自學二胡,並且做好了堅持下去的決心,選擇一把自己心儀的二胡,勇敢邁出學習二胡的第一步吧。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2
二胡初學者要怎麼練習?
先熟練掌握二胡基本功
1、慢長弓練習
二胡屬於弓摖弦類樂器。它發音的音色和音質與運弓有直接關系,慢長弓是運弓的最基礎。練習時首先要正確的持弓,全身放鬆,右手保持輕松,肩肘下垂,運弓要求平穩,手腕靈活。開始練習運弓時一定要拉滿弓,養成好習慣。
2、短快弓練習
快弓熱烈奔放,慷慨激昂。演奏要求明快、清晰富有顆粒感,力度配合得當。練好短快弓要掌握正確練習方法,還要根據節奏保證音節一致、平穩。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多選用中弓,手腕要靈活,從慢練開始練起,逐步掌握靈活性。左右手要熟練配合。堅持耐心刻苦練習。
3、換把練習
練習換把首先練好音準,掌握好音準才能正確找到音位。傳統把位的滑指換把、空弦換把、同指換把,新把位是移指換把等。
二胡技巧進階練習
1、揉弦練習
揉弦是二胡演奏中極為重要而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初學練習時先從滾揉練起,首先手指穩定的按在琴弦上,手掌上下擺動,指尖第一個關節隨著手掌的上下擺動而來回彎曲。使指尖在琴弦上勻速滾動。這樣產生的音波就達到了揉弦效果。
2、顫音練習
二胡的顫音在演奏中應用很廣,如顫音、打音、搜音、裝飾音。顫音練習主要是練習左手手指擊打琴弦的靈活性。演奏過程中顫音恰當的'運用,讓樂曲明快清新,這也是二胡特有的技法。練習時用左手指關節上下撥動,手指尖擊打琴弦而發出的聲音。巧妙運用能給音樂增光添彩。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3
1、挑一把稱手的二胡。初學者並不需要太過昂貴的二胡,選擇一把較為便宜的初學二胡。雖然說啟蒙琴有一些不良的地方,比如說容易跑音。
2、保持音得准確性是拉二胡曲的必備條件,有兩種二胡調音器,一種是根據音與音之間的關系,根據八度來定音,這種定音方法對於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
3、音量的飽滿對於樂曲情感的體現也至關重要,將弓子打好松香,有助於強弱變化的體現。初學者應多練習長弓,將長音拉到沒有一絲雜質。
4、練習好音階,音的准確性可謂學習二胡的最重要因素,如果音有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給曲目帶來損傷,所以音準的准確性不可估量的
演奏技巧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二胡自學教程步驟4
二胡是一種拉弦樂器。有兩根弦,現代二胡以純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屬於中高音域樂器。現在各地方根據需要的條件,獨立發展出不同形狀的弓弦樂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為滿足中樂交響化的需要,根據二胡的制式,也另外發明中胡等。
制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雞翅木、血檀、大葉紫檀、非洲紅花梨、非洲紫檀等,也有制琴師以象牙、玉石、塑膠等材料製作二胡,因為他們有聲學以外的考量。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則採用蟒蛇皮。
不論是來自野生或被圈養的蛇,收集蛇皮的成本日益增高。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限制其參與團體對蠎蛇皮的進出口,近年有人便開發蛇皮的替代材料,以期模仿蛇皮的音色。通常使用鋼弦、尼龍弦、絲弦,羊腸弦已極少人使用。
基本構造——
1、琴筒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這通過弓的推拉運動,擦弦後振動琴皮發音的共鳴體。琴筒的質地和形狀對音量和音質有直接影響。一般用紫檀木或紅木製作。形狀有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前八角後圓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
2、琴皮
琴筒前口蟒皮,叫琴皮,也叫琴膜,它是二胡發聲的重要裝置。一般是蟒皮,蛇皮是最低級的二胡琴皮。蛇皮鱗紋細密,紋路排列規則,並富有韌性,但質地較薄。音質易受氣候、室溫等因素的影響。
3、琴桿
琴桿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軀干。不僅起著上連下接的支撐作用,而且對整體振動發音也有一定的影響。製作琴桿的材料有些檀木(數量較少)、烏木或紅木。一般用烏木較多。烏木價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4、琴軸
琴軸共有上下兩個(又名琴軫),起調整音高的作用,上軸縛絞內弦,下軸縛絞外弦。琴軸有木質軸和機械軸兩種,兩者各有利弊。木質軸調音後穩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時緊時松,給調弦帶來困難。機械軸調弦快而自如,音準也好。
5、琴弦
琴弦是琴的發音體之一,也是二胡的聲源體之一。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發音效果。琴弦有兩種:一種是金屬弦,具有拉力好,音質好,音準好和靈敏度高等特點,又分鋁質弦和銀質弦兩種,銀質弦最佳。
㈣ 初學二胡入門
初學二胡入門
初學二胡入門,二胡是一款傳統樂器,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很多人都有學習樂器的想法,對於不同種類的樂器天學習方法上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以下了解初學二胡入門。
初學二胡入門1
二胡入門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練習,二胡是一門拉弦樂器,發的發聲是通過左手按弦,右手拉弓引起琴皮振動發生的,和鍵盤樂器,吉他,古箏等樂器不一樣,這些樂器每個按鍵或者品都對應一個標准音,只要節奏掌握好,那麼演奏出來的音符就是對的。
二胡不一樣,沒有按鍵也沒有品,音符的正確與否完全和拉琴這個人有很大的關系,首先得練習耳音,一般我都建議初學二胡的朋友,多聽聽鋼琴或者電子琴的聲音,這對二胡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二胡的學習一般都是從最基礎的識譜開始的,學習二胡識譜也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簡單的識譜,讀譜,唱譜,記譜這個過程的,這個沒有特別快的方法,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練習的!
其次在學習萬識譜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二胡的基礎知識,推弓,拉弓顫弓等弓法技巧和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等指法技巧。這個時間一定不能急於求成,不去練習專業的練習曲,上來就學拉曲子。這樣是不行的,不能急於求成,打好基礎以後學習會更順利!
最後就是學習每首曲子的演奏技巧,什麼時候該加裝飾音,什麼時候該用打音等等。
二胡的學習是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急於求成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練習,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
初學二胡入門2
二胡演奏入門技巧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持弓(持弓的錯誤方法)
1、持弓位置過於靠近弓頭或過於靠近中弓。
2、弓子過於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靈活運動。
3、持弓時手指過於向下「耷拉」,使弓桿緊壓琴筒磨擦,弓毛反而離開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時,中指和無名指從弓桿與弓毛之間拿出來,到演奏內弦時再伸進去。
5、持弓時拇指的位置不正確。
6、持弓時中指過於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勁。
7、握弓過緊,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關節內側、以及中指第一關節外側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有人誤認為這是「功夫」,而實際是持弓方法上的錯誤。
8、拉二胡時,弓不可向上翹起,這樣會導致音色不好。
1、琴筒錯誤地放於左腿中間,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緊小腹的位置上。
2、琴桿過於左斜或右斜;過於前傾或內收。
3、第一把位時左手虎口離千斤過遠。
4、左臂缺乏應有的支撐力,靠虎口夾緊而吊掛於琴桿之上。
5、拇指下彎勾住琴桿。
6、持琴時左手掌心貼近琴桿,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關節過分彎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觸弦。
8、手指關節反彎,尤其是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第一關節。
9、手指(尤其是無名指和小指)不是從弦的正面(從弦向琴桿方向)按弦,而是從弦的外側(從弦向身體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實了外弦,內弦卻處於虛按狀態,常常因此而出現狼音。
10、演奏時始終讓手指「懸」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鬆。
11、當一個手指按在弦上時,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過分抬高,使左臂處於緊張而不自然的狀態。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
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
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禮樂志》所載「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顧龍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馬尾」進一步闡述了胡琴的製作原理。到了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始成為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並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
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後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民間音樂發展很快,為了大力發掘民間藝人的藝術珍寶,華彥鈞、劉北茂等民間藝人的二胡樂曲經過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藝術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起來。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先後涌現了張銳、張韶、王乙等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又培養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王國潼等。就如二胡作曲家劉文金的《長城隨想曲》等將二胡的性能超常發揮,並刻意創新,使二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異彩。
二胡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二胡正確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兩條原則,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體生理運動的規律和盡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轉換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
現在我將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簡要地介紹如下:
一、坐姿:椅子的高度以兩腿放平,兩腳著地為標准。坐椅子的時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應與肩同寬;兩腳應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的距離,一般都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軀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馳,不可養成駝背、斜肩、歪身、低頭等不良習慣。
二、持弓: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
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演奏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這三個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磨擦發聲。演奏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為支撐點來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面向內勾弓毛作為力點,使弓毛貼住內弦磨擦發聲。
三、持琴及按弦:二胡的琴筒應該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過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與指面交合處觸弦。在演奏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與千斤接觸,這對培養把位概念大有裨益。
手指在按弦時,各關節要自然彎曲,任何一個手指關節反彎都是不允許的,但過分的正彎也不科學,手指的彎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馳為原則。拇指在演奏中應放鬆持平或微微翹起,不可向下彎曲勾住琴桿。手指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動作,更需要依靠掌指關節動作的靈活與敏捷。手指的觸弦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長弓:拉弓時,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過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
另外,在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使弓子拉成一個園弧狀。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此時,手腕應呈「內屈狀態」。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手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再次轉換成「中間狀態」,以便開始下一個拉弓動作。
五、換弦:換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換弦和快速換弦,在快速換弦中又分為正向換弦和反向換弦,它們在動作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慢速換弦時,一般來講要盡量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為主,而以手臂的動作為輔。在換弦過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弓子運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換弦而突然改變弓速。
快速換弦因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無名指的主動運動來換弦,手指就會因負擔過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勻。因此快速換弦的手指動作實際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來帶動的。
快速換弦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先拉內弦,後推外弦稱為正向換弦。在正向快速換弦中,手指的動作是由腕部來帶動的。因此手腕的動作就要相對地主動而靈活。先拉外弦,後推內弦的快速換弦稱為反向換弦。在反向快速換弦中,換弓的動作是由臂部來帶動的。
六、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個四分音符或一個八分音符的一種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來演奏。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奏帶來了頻繁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不同,運弓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音卻要求一致,這就需要調整弓與弦的「壓速比例」來做到這一點了。
七、連弓:用一弓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弓法稱為連弓,連弓的組合千變萬化,而且連弓中每一個音的時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強弱的變化等等,就使連弓的演奏變得非常復雜了。
但有幾條原則是可以幫助我們演奏好連弓的: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一弓內音符多、用弓較長的連弓在運弓上與長弓一樣,也受著弓子杠桿作用的制約,因此在演奏這種連弓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以求得音質的平衡。3、運弓要柔軟、均勻,右手動作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受左手換指動作的牽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單位上打拍子。4、一般來說,連弓奏法在換弓時,要盡量地減少痕跡。
八、快弓:在演奏快弓時,手和肘要同時向對方的相反方向均勻地擺動,即:拉弓時手向右運動,肘部卻要向左運動;推弓時手向左運動,肘部卻要向右運動,它們運動的「軸心」是在小臂的中間部位。其手臂動作與「對著爐門扇扇子」的動作相似。如果將我們的右手變作一條魚的頭,肘部變作魚尾的話,那麼把快弓動作形容成「搖頭擺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在運動中,手腕只是起一個力量的調節作用,使快弓的動作不致於僵硬。因此,既不可緊張,也不能過於松馳。快弓的貼弦度比起長弓和分弓來要大得多,而且這個貼弦度是需要始終保持的,就是說在換弓時,弓毛也要緊貼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聲音頭,這樣的快弓才能具有顆粒性。
九、顫弓:顫弓在演奏方法上與快弓有本質上的相似之處,它也是將動作的「軸」放在小臂的中部,使肘和腕成為平衡的兩端;以大臂微微的緊張顫動,帶動肘部振抖,通過「軸」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帶動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運動了。
演奏好顫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緊張,以支撐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適當的緊張度,過於緊張會使發音僵硬,且不能持久;過於松垮又會使顫弓不易控制,發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對放鬆,做到上緊(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十、頓弓:演奏外弦頓弓時,右手如同擰螺絲刀的動作,輕微敏捷地向左(擰松螺絲的方向)轉一下,這樣拇指就會對弓桿施加一個力,同時中指也要向外頂一下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當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要立即停止運動,右手復原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不離開弦),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外弦的頓弓動作。
演奏內弦頓弓時,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向內有彈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貼住內弦,同時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在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無名指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內弦的頓弓動作。在頓弓換弦時,弓子要始終保持平直運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動作來改變弓毛的貼弦方向,而不應該用弓子前後晃動,或上下點弓頭的方法來幫助換弦。
十一、拋弓:拋弓在演奏方法上一般是由兩個部份組成的,它的第一部份是一個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推弓開始均可,聲音發出後手臂右旋,將弓子順勢提起;第二部份是當弓子下落至琴筒時,右手拇指與食指稍稍放鬆,中指和無名指乘勢向下壓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時配合與第一部份相反的弓向運動,這樣受阻的弓子就會在琴筒和弦的反彈作用下急速地跳動出聲,發出「得兒兒……」似的跳音。
十二、換把:從一個把位向另一個把位運動稱為換把。換把動作從低把位向高把位換把時,應以大臂為先動點向下運動;由高把位向低把位換把時,應以腕部為先動點向上運動,這與右手的運弓原理是一樣的。在中、慢速換把時,大臂或腕部要有先行動作,以保證換把的連貫性;在快速換把時,臂、腕、手應呈整體運動,動作要敏捷、果斷。
十三、揉弦:揉弦的種類很多,凡是利用琴弦長度或張力持續變化產生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中滾揉是最基本的揉弦技法,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滾揉是由兩個動作過程來組成的,第一個過程是:
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低的音;第二個過程是:手掌下擺,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高的音。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音準基線上下波動的揉弦音。在滾揉時,動作的主動點應該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運動,而不可里外煽動。手腕是動作的一個「軸」,因此腕部千萬不可僵硬。
十四、滑音: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和回滑音。由較低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上滑音,由較高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下滑音,以三個手指聯合運動奏出的滑音叫做墊指滑音,從本音開始滑向較低的音再滑回本音的滑音稱為回滑音。在演奏時左手負責滑音的快慢,右手負責滑音的濃淡,要特別注意發音圓潤、分寸恰當。
十五、裝飾音:裝飾音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各種倚音和擻音。寫在音符左上方的稱為前倚音,占本音音頭的時值;寫在右上方的稱為後倚音,占本音音尾的時值。有二個小音符的叫做雙倚音,有三個小音符的叫做三倚音,有三個以上小音符的叫做多倚音。演奏倚音一般要求演奏得輕巧而富有彈性。
在動作上,左手手指要在掌指關節的運動下敏捷地抬指、擊弦,觸弦後迅速反彈離弦,切忌因手掌動作過大而使演奏顯得笨拙。擻音又稱單打音,它是打一下本音的上方音來裝飾音頭的,因此實際上也就是一個雙倚音。
十六、顫指音:顫指音是在演奏本音的同時,用手指連續快速地擊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以發出類似打花舌的聲音,其實際效果為三十二分音符的本音與上方音的交替重復。
顫指音在演奏技法上與按指一樣分抬指和擊弦兩個動作過程:按本音的手指保留在弦上,顫音的手指要自然彎曲,由左手掌指關節運動,使手指抬起,隨即富有彈性地擊弦;然後利用琴弦對手指的反彈力,使手指彈離琴弦,繼而再一次擊弦,如此快速往復,即是顫指音演奏的全過程。在演奏時,一定要以左手掌指關節的運動為主,讓手指在大腦的控制下有意識地「擊」弦,而不能是在手指緊張的狀態下失控地「哆嗦」。
十七、泛音:二胡的泛音分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兩種。自然泛音即以千斤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幾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寫在音符的上方。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實按某個音位,再以四指輕觸泛音點,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也寫在音符的上方。
在演奏泛音時,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貼弦要松,弓速要快。此外,在演奏高把位的泛音時,右手可將弓子壓低些,使弓毛的觸弦點盡可能地靠近琴碼,這樣也有利於泛音的發音。
十八、撥弦:二胡的撥弦奏法分左手勾弦、彈弦和右手的撥弦。左手以手指指面部位向里撥弦發聲稱為勾弦;左手用手指指甲部位向外撥弦稱為彈弦。最常用的是右手撥弦,通常以撥內弦居多,其方法是:弓子離手,將弓桿放於右腿之上,並使弓毛自然地靠著外弦,在千斤與琴碼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用右手食指或中指的指面部位向左方撥動琴弦,同時還配以左手的按弦,以撥奏出曲調來。
以上簡要地介紹了二胡的一些基本演奏方法,隨著二胡技巧的飛速發展,新技巧不斷涌現。
這是十八種基礎技法,是每一個二胡學習者都必須很好掌握的。另外建議多看一下網上的一些二胡教學視頻。學二胡用的是簡譜,不會五線譜沒關系的。
你可以找一個老師或者上網看看入門視頻。先了解二胡的結構,然後練習抽弓【要求:平、穩、直】,再來是基本音階...說起來很容易,但是要有毅力!是么時候開始的並不重要,你喜歡就行啦。剛開始要多多練習哦~至於二胡的選擇,新手的二胡沒有太多要求,一般的就行。等到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再換把好的二胡吧~~
加油哦~(*^__^*)注意34,71是半音,手指相近,演奏前調好15弦,弓要緊貼琴筒,如果是F調要注意把位的准確性,如果是DG等調手要緊貼虎口,盡量撐開琴弓,不要讓弓桿碰到外弦,如果還有什麼細節不懂請私信
二胡入門知識
他是才學誒,一樓的既然說出長弓。至少3級了吧,
一開始練的是D調的,手形像拿和、筷子,但是中間四指要和三指並攏,外面的那根叫外弦,是電話免提鍵的聲音,是5,內弦是1,這是空弦音,食指2,中指3,無名指4,小指5,外弦同樣類推
教材有等等每天的練習順序:長弓,快弓,其他弓法(自己拉不好的),音階(每個調的五聲音階),小的綜合練習曲,老師布置的樂曲。
長弓和快弓每天必練,快弓一定要由慢到快,最重要是每個音要清楚!這兩個要15分鍾左右。
音階要每個調都練習,但重要的是一定要保證音準,下載一些音階示範對比著練習,時間根據速度而定。
綜合練習在考級的書上每級都有,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
練習樂曲的時候,最好化整為零,每天攻克一小段,千萬不要一遍遍過曲子,由慢到快一點點練,特別是快弓,注意音準。
不管怎麼練,時間是保證,至少每天一小時,如果還是覺得沒有足夠時間,就練基礎的,打基礎很重要,也許你有能力拉下一個大麴子,但是沒有好的基礎,你就會發現所有的曲子你拉的都有瑕疵,沒有一首是滿意的。
以上都是我的切身體會,希望你琴藝提高,加油!按住弦拉,開始會比較難聽,枯燥,但一定要聽准音,資料可以買一本二胡基礎入門的書,歌不一定很多,但要有教多練習曲,不要怕拉練習曲,打好基礎是關鍵,當然最好還是請老師教.有里外兩根 什麼都不用恩,直接用弓子拉裡弦學二胡用的是簡譜,不會五線譜沒關系的。
你可以找一個老師或者上網看看入門視頻。先了解二胡的結構,然後練習抽弓【要求:平、穩、直】,再來是基本音階...說起來很容易,但是要有毅力!是么時候開始的並不重要,你喜歡就行啦。剛開始要多多練習哦~至於二胡的選擇,新手的二胡沒有太多要求,一般的就行。等到達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再換把好的二胡吧~~
初學二胡入門3
初學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二胡。
1、初學二胡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價位適中,或選擇一些比較普及型的二胡,二胡知識老師建議初學二胡在購買二胡的時候,能在自己購買能力許可 的范圍內選擇相對比較好一些的,好的二胡對學習和演奏是具有引導作用的,雖然是初學,選擇質量好的二胡就像選擇啟蒙老師一樣,會對今後的學習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做工精良的二胡從 手感和音色上都會勝出那些普通的二胡,也更能提高二胡操控,技法運用,音色鑒別的能力,由此對學習二胡產生興趣。對於小孩更是如此,興趣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
有了「音、形、神」的理 念,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在培養藝術審美 的同時也達到了家長培養孩子的目的,再者選擇 好的二胡後在考級的時候也不需馬上換琴,拉好一把琴是需要時間來磨合的,從操控上、熟悉程度等都是演奏技法的發揮基礎,也可避免重復無 效的投資。
2、樂器是消費品,購買力也是很重要的, 檔次高的二胡自然會從材料,工藝,音質上更 好,材料和工藝是固有的品質,有了這兩點才會有好的音質,同時也是一種工藝和心靈上的投資。樂器還是要人用的,二胡使用人為因素很大,演奏水平的高低是決定二胡音色好壞的重要 因素,好的二胡更能將使用者的演奏技能發揮出來,但也不一定要盲目的去追求很高檔次的二胡。
制琴師如同書畫家一樣,是一種個人文化思 想的體現,只不過書畫家是用筆墨紙,制琴師是 表現在二胡作品上,琴如其人,當選擇到合適的 制琴師也就有了自己心儀的二胡了,二胡的神韻在製作工藝上,是有制琴師把握的,材料和製作工藝的結合才是二胡質量的根本。
㈤ 初學者學怎樣學二胡,以及方法,入門知識必備
上優酷網搜索「二胡教學」,打開網頁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視頻觀看學習。
㈥ 零基礎怎樣學二胡
零基礎開始學習二胡是基本入門的弦樂器,所以不要擔心,兩根弦還是比較虛駕馭的,學習2年後可以報考三級證書,隨後每年往上考一級,一般8年左右可以考到十級證書。學二胡不像學聲樂,學了三年的說不定比學了五年的要唱的好。
二胡的音準難以控制,拉弦時多數是按弦音不準,嚴重影響學習情緒,這時,家長也往往有厭煩心理,教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迅速地解決運弓的第一關。
(6)初學二胡怎樣學視頻擴展閱讀:
為了求得二胡聲音的改善,發音沙啞的二胡採用紙碼(即用牛皮紙或其它硬紙捲成嚴實的簡狀),聲音就要顯得 柔和一些:發音沉悶的二胡改用竹碼,就可使聲音變得較為響亮,適合演奏活潑輕快的曲調,發音單調的二胡採用金屬彈簧碼,就可使發音變得較有共鳴。
琴碼的下面,還須在琴弦與皮膜之間塞一小塊用絨布或氈子做的制音墊,它能解決二胡的「狼音」,消除二胡的空曠音,使之集中、豐滿,制音墊的薄厚、大小要適中,過厚則影響音量,過薄則不起作用。
㈦ 零基礎怎樣學二胡
零基礎學二胡的步驟。
1、坐姿:椅子的高度以兩腿放平,兩腳著地為標准。坐椅子的時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眼應與眉同寬:兩腳應平放乾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的距離,一般都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身軀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馳,不可養成駝背、斜肩、歪身、低頭等不良習慣。
2、持弓: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詈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演奏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這三個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磨擦發聲。演奉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為支撐點來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面向內勾弓毛作為力點,使弓毛貼住內弦磨擦發聲。
3、持琴及按弦:二胡的琴筒應該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時部不要過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與指面交合處觸弦。在演奏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與千斤接觸,這對培養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時,各關節要自然彎曲,任何一個手指關節反彎都是不允許的,但過分的正正彎也不科學,手指的彎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馳為原則。拇指在演奏中應放鬆持平或微微翹起,不可向下彎曲勾住琴枉,手指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堂指關節運動為主,以手堂的運動為輔,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動作,更需要依靠掌指關節動作的靈活與敏捷。手指的觸弦應該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4、長弓:拉弓時,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先動點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過早地向外伸展,以致時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傾向。另外,在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使弓子拉成一個園弧狀。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先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此時,手腕應旱「內屈狀態」。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手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再次轉換成「中間狀態」,以便開始下一個拉弓動作。
5、換弦:換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換弦和快速換弦,在快速換弦中又分為正向換弦和反向換弦,它們在動作上是有一定差別的。在慢速換弦時,一般來講要盡量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動作為主,而以手臂的動作為輔。在換弦過程中,通常要求弓手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還要注意保持弓子運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換弦而突然改變弓速。快速換弦因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無名指的主動運動來換弦,手指就會因負擔過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勻。因此快速換弦的手指動作實際上都是由右手草它部位來帶動的。快速換弦分正向和反向兩種,先拉內弦,後推外弦稱為正向換弦。在正向快速換弦中,手指的動作是由腕部來帶動的。因此手腕的動作就要相對地主動而靈活。先拉外弦,後推內弦的快速換弦稱頭反向換弦。在反向快速換弦中,換弓的動作是中臂部來帶動的。
6、分弓·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奉一個四分音符或一個八分音符的一種弓法,一般用中馬部位來演奉,因為一音一弓的演奉帶來了頻數的換弓,所以換弓的技法在分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分司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拉推弓的時值往往不同,運弓的長度也必然不同,但發音卻要求一致,這就需要調整弓與弦的「壓速比例」來做到這一點了。
7、快弓:在演奏快弓時,手和時要同時向對方的相反方向均勻地擺動,即:拉弓時手向右運動,肘部卻要向左運動:推弓時手向左運動,肘部卻要向右運動,它們運動的「軸心」是在小臂的中間部位。其手臂動作與「對著爐門扇扇子」的動作相似。如果將我們的右手變作一條魚的頭,肘部變作魚尾的話,那麼把快弓動作形容成「搖頭擺尾」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在運動中,手腕只是起一個力量的調節作用,使快已的動作不致於僵硬。因此,既不可緊張,也不能過於松馳。快弓的貼弦度比起長弓和分弓來要大得多,而且這個貼弦度是需要始終保持的,就是說在換弓時,弓毛也要緊貼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的一聲音頭,這樣的快弓才能具有顆粒性。8、顫弓:顫弓在演奏方法上與快弓有本質上的相似之處,它也是將動作的「軸」放在小臂的中部,使時和腕成為平衡的兩端;以大臂微微的緊張顫動,帶動時部振抖,通過「軸」的作用,腕部及手指自然也就帶動弓子快速地左右平行運動了。演奏好顫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臂要微微地緊張,以支撐住小臂;但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大臂適當的緊張度,過於緊張會使發音僵硬,且不能持久;過於松垮又會使顫弓不易控制,發音模糊。小臂以下部位要相對放鬆,做到上緊(指大臂)下松(指小臂、腕部及手指)。
9、頓弓:演奉外弦頓弓時,右手如同擰螺絲刀的動作,輕微敏捷地向左(擰松螺絲的方向)轉一下這樣拇指就會對弓桿施加一個力,同時中指也要向外頂一下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當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要立即停止運動,右手復原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不離開弦),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外弦的頓弓動作。演奏內弦頓弓時,以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向內有彈性地「勾」一下弓毛,使它貼住內弦,同時配合弓子短促的拉推運動,以發出聲音;在聲音發出的瞬間,弓子立即停住,中指和無名指放鬆,使弓毛浮在弦上,聲音嘎然而止,由此完成一個內弦的頓弓動作。在頓弓換弦時,弓子要始終保持平直運行,完全依靠手指敏捷的動作來改變弓毛的貼弦方向,而不應該用弓子前後晃動,或上下點弓頭的方法來幫助換弦。
10、拋弓:拋弓在演秦方法上一般是由兩個部份組成的,它的第一部份是一個短促的跳音,以拉弓或堆弓開始均可,聲音發出後手臂右旋,將弓子順勢提起:第二部份是當弓子下落至琴筒時,右手拇指與食指稍稍放鬆,中指和無名指乘勢向下壓一下弓毛,以阻止弓子上跳,同時配合與第一部份相反的弓向運動,這樣受阻的弓子就會在琴筒和弦的反彈作用下急速地跳動出聲,發出「得兒兒……」似的跳音。
11、換把:從一個把位向另一個把位運動稱為換把。換把動作從低把位向高把位換把時,應以大譬為先動點向下運動;由高把位向低把位換把時,應以腕部為先動點向上運動,這與右手的運弓原理是一樣的。在中、慢速換把時,大臂或腕部要有先行動作,以保證換把的連貫性;在快速換把時,臂、腕、手應呈整體運動,動作要敏捷、果斷。
12、揉弦:揉弦的種類很多,凡是利用琴弦長度或張力持續變化產生音波的方法都可以叫做揉弦,其市滾揉是最基木的揉弦技法,它是以手堂的上下擺動,帶動手指第一關節作屈伸運動,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來改變弦長產生音波的一種揉弦方法。滾揉是由兩個動作過程來組成的,第一個過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關節伸直,以指面觸弦,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低的音;第二個過程是:手掌下擺,使手指第一關節彎曲,觸弦點滾至指尖部位,此時發出比音準基線略高的音。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勻地滾動,從而發出圍繞音準基線上下波動的揉弦音。在滾揉時,動作的主動點應該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運動,而不可里外煽動。手腕是動作的一個「軸」,因此腕部千萬不可僵硬。
13、滑音:常用的滑音有上滑音、下滑音、墊指滑音和回滑音。由較低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上滑音,由較高的音滑向本音稱為下滑音,以三個手指聯合運動奏出的滑音叫做墊指滑音,從本音開始滑向較低的音再滑回本音的滑音稱為回滑音。在演奏時左手負責滑音的快慢,右手負責滑音的濃淡,要特別注意發音員潤、分寸恰當。
14、裝飾音:裝飾音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各種倚音和數音。寫在音符左上方的稱為前倚音,占本音音頭的時值;寫在右上方的稱為後倚音,占本音音尾的時值。有二個小音符的叫做雙倚音,有三個小音符的叫做一倚音,有三個以上小音符的叫做多倚音。演奏倚音一般要求演奏得輕巧而富有彈性。在動作上,左手手指要在堂指關節的運動下敏捷地抬指,擊弦,觸弦後訊速反彈離弦,切忌因手堂動作過大而使演奏顯得笨拙。擻音又稱單打音,它是打一下本音的上方音來裝飾音頭的,因此實際上也就是一個雙倚音。
15、顫指音:顫指音是在演奏本音的同時,用手指連續快速地擊打本音上方的二度音或三度音,以發出類似打花活的聲音,其實際效果為三十二分音符的本音與上方音的交替重復。顫指音在演奏技法上與按指一樣分抬指和擊弦兩個動作過程:按本音的手指保留在弦上,顫音的手指要自然彎曲,由左手掌指關節運動,使手指抬起,隨即富有彈性地擊弦;然後利用琴弦對手指的反彈力,使手指彈離琴弦,繼而再一次擊弦,如此快速往復,即是顫指音演奏的全過程。在演奏時,一定要以左手掌指關節的運動為主,讓手指在大腦的控制下有意識地「擊」弦,而不能是在手指緊張的狀態下失控地「哆嗦」。
16、泛音:二胡的泛音分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兩種。自然泛音即以千斤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幾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寫在音符的上方。人工泛音是用一指實按某個音位,再以四指輕觸泛音點,即以一指所按音位到琴碼為全弦長,取其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段所奏出的泛音,符號為「◇」也寫在音符的上方。在演奏泛音時,要做到「准、松、快」,即音位要准,貼弦要松,弓速要快。此外。在演奉高把位的泛音時,右手可將弓子壓低些,使弓手的觸弦點盡可能地靠近琴碼,這樣也有利干泛音的發音。
17、撥弦:二胡的撥弦奏法分左手勾弦、彈弦和右手的撥弦。左手以手指指面部位向里撥弦發聲稱為勾弦:左手用手指指甲部位向外撥弦稱為彈弦。最常用的是右手撥弦,通常以撥內弦居多,其方法是:弓子離手,將弓桿放於右腿之上,並使弓毛自然地靠著外弦,在千斤與琴碼下三分之一的位置上,用右手食指或中指的指面部位向左方撥動琴弦,同時還配以左手的按弦,以撥奏出曲調來。
㈧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 二胡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一直受到大眾的喜愛。而練二胡的過程,就是復習、鞏固、提高的過程,現在,有不少朋友自學。以下分享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1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一:坐姿要端
要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兩腿放平、兩腳掌著地。坐椅子的時候,不能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與肩同寬,兩腳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距離(左前右後)。小腿與地面垂直,與大腿成90°角。身軀要正直,上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姿勢,全身放鬆。防止駝背、斜體、歪身、低頭等不正確坐姿。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二:持弓要穩
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上,拇指用指腹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拉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用這三個著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摩擦發聲。
拉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作為支撐點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向內勾弓毛作為著力點,使弓毛貼在內弦上摩擦發聲。握弓、持弓都要輕松自然。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三:持琴要正
二胡的琴筒要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抬得太高,左臂與體側成45°角,手腕微微抬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和指腹交合處觸弦。拉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二胡的切音線位置上,食指根部要與二胡的切音線接觸,相對固定。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四:按弦要科學
左手指在按弦時,各個關節要自然彎曲,食指的彎曲度最大,以中指、無名指、小指為序逐個遞減,到小指就幾乎是伸直按弦了。手指的彎曲必須以自然、鬆弛為原則。拇指應放鬆持平,也可微微翹起,但不可向下彎曲。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也稱手指的第三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手指的觸弦應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生硬的「按」弦。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五:運弓要平
右手拉弓時,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但大臂不能過早地向外伸展,以避免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正確姿勢。同時,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避免使弓子拉成一個圓弧狀。在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起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手腕應呈內屈狀。
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回到「中間狀態」,便於下一個拉弓的開始。無論拉弓還是推弓,弓子運行一定要平直。運弓的順序,通常以拉弓開始,以推弓結束,這要養成習慣。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六:左右手協調配合
左手上,要講究指法;右手上,則講究弓法。弓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弦、分弓、連弓、快弓、顫弓、頓弓、斷弓、跳弓、拋弓等等;指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把、揉弦、滑音、裝飾音、顫指音、泛音、撥弦等等。這些技法都要循序漸進地學。
此外,學拉二胡還要學習、掌握一些樂理知識。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2
如何自學二胡
一、選擇曲目。大部門業余喜好者平時練琴年華有限,指法、弓法的每種技術手段都必須練,操演曲要有所決意,盡可能容易、明快、易記;再把自身LOVE的歌曲精選一批來拯救演習,由於多麼不管對音準、把拉感更容易駕御,尤其是對初學者有一箭雙雕之效。
二、確保針對性。常日練琴,要依據自身的實踐狀況有了解的方針,找到自己琴技上的「軟肋」,標准行動要領,分段練習,方案難點,逐漸沖破,這與平常背書異樣,先熟悉全文,再分段背誦。其實關於一個靜心的人來講,只要做到這一點,不論是任何一種指法與弓法,了不得一周擺布就能夠找到感覺,再按正確的途徑走下去,掌握每種技法都是很能快的。
三、弓子決議。我團體認為弓子標題是行進二胡武藝的一大關頭,良多友人在這點上大約無暇思考到。不管是長弓、分弓、快弓、還是另外弓法的掌握,都與弓子的抉擇相關重大。我首倡高級水平的[[朋]儕練琴時弓子要決議重一點或粗一點的,何等無論是從運弓的干癟程度也好、力度也好,都能獲取保證,再者,低級水平的[朋]儕受生理因素的支配,手都很重,弓子過輕不好掌控。
不過拉跳弓,弓子過重是不易找到感覺的,這須要琴技十足前進後自己來感知。跟著自身琴技的進步,增進了對各類輕重不同的弓子的掌控水平,縱然借用別人的二胡,本人也不會感得手生,就象水滸鐵漢小李廣花榮那樣,「能騎乖劣馬,愛放海東青」。
四、觸類旁通。二胡的良多技法都能從一些相關的事物中找到感覺,這在文學修辭學上叫「通感」。譬喻,我拉快弓的感覺一開始是從拉板胡中找到的,因為二胡快弓中的技術手段要領之一是增加貼弦度,而板胡的弓子又相對粗和重一些,必須要比拉二胡稍用一點力度,再者板胡比二胡更不容易上手。
最早我是篩選一個簡單點的二胡快弓操演曲,先用板胡來練,等練得基礎可以時,再用二胡來練,才發覺拉快弓是那麼輕松與愜意,這類門徑比貞潔用二胡練習快弓得多多少了。再如,會吹笛簫的[朋]儕,可把吹笛簫的運指方式嫁接到二胡上去。長弓的運弓方式與太極拳才幹中「用意無庸力」的心法很不異,等等。
五、刻意模仿。「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模仿 」,每個二胡學習者,都應不息從外人身上學習吸收無益的教誨與法子,尤為應向高級琴師身上深造和摹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到「思緒清、門徑對、路子正」,假設一味本身蠻練,沒有一個正確的'坐標,是有失琴的歪理的。
六:耐心。練二胡要有不練夠一萬次不死心的信息,要不然很難成功的
二胡自學入門圖解視頻3
學習好二胡的方法
挑一把稱手的二胡。初學者並不需要太過昂貴的二胡,選擇一把較為便宜的初學二胡。雖然說啟蒙琴有一些不良的地方,比如說容易跑音,但是成本的降低也可以避免在我們不熱愛它時後悔當初對他的付出,也不會因為高昂的琴費苦苦糾纏在自己不喜愛的東西上。
保持音得准確性是拉二胡曲的必備條件,有兩種二胡調音器,一種是根據音與音之間的關系,根據八度來定音,這種定音方法對於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我們不如選擇一種電子定音器,通過自動顯示音的高低來定音,既容易又方便。
音量的飽滿對於樂曲情感的體現也至關重要,將弓子打好松香,有助於強弱變化的體現。初學者應多練習長弓,將長音拉到沒有一絲雜質,從弓頭到弓尾保持音量的一致,會對以後拉樂曲有很大的幫助。
練習好音階,音的准確性可謂學習二胡的最重要因素,如果音有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給曲目帶來損傷,所以音準的准確性不可估量的。
初學者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曲目進行練習,比如說四級的良宵,賽馬等,雖說只是簡單的四級曲目但是曲目的情感都是難以把握,沒有大量的聯系很難體現出最完美的感覺,詮釋最美的情感。
我們可以去網路上搜索宋飛老師,於紅梅老師等老師的二胡視頻,他還會有相應的教程視頻有助於我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