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視頻軟體 » 怎樣發撞板球視頻
擴展閱讀
容易胖是什麼原因 2025-05-14 12:30:21
膝蓋以上酸痛什麼原因 2025-05-14 12:29:22
葯流後穿的衣服會怎樣 2025-05-14 12:12:45

怎樣發撞板球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5-04 02:15:22

❶ 乒乓球如何拉弧旋球怎樣練好

現在很多業余球迷都在潛心琢磨拉球發力的問題,追求的越來越細,但還是找不到手感。其實在練球過程中,只要記住一般的發力方法,認真去練習就可以了。一個總的原則就是務求把力量全部用到板子上。然後你只要明白,第一點一定要扭腰,第二點一定要擺臂,第悔首三點一定要有收小臂的動作。最重要的是扭腰,收小臂,一系列的爆發一定要在同時完成。
有很多人就是追求的過細,一會想蹬右腿,一會又覺得扭動的慣性問題沒解決好。這樣總把自己逼得無所適從。很多小隊員發力出色,你去問他,他保證什麼理論也不知道。只知道放鬆----緊張,擺臂----爆發,扭腰----前迎。
堅決反對在練球時,把注意力放到蹬右腿上,因為在你扭腰時槐鏈只要有重心左移前移的意識,右腿不會不出力,只要不在發力時重心下挫就行。同時在練球把問題考慮的過細還會不自覺導致發力不集中的惡果。平時多做做空動作,體會發力的感覺,練球時注意力集中和發力集中。有一些基本而無誤的常識就可以了。長此以往,必會成功。
拉球時重心的轉移拉弧圈沒有重心的轉移,猶如無本之木,既不穩定,也無威力。
不但拉弧圈如此,快攻也是一樣,只是快攻動作較小,不如弧圈明顯。
如果用上了重心的轉移,就是調動了全身的力量來擊球,顯然力量會打得多。
大家可以做如下比較:
坐著做拉弧圈的動作,不動腰 vs 用上重心轉移,做拉球的動作
比較一下,結論就不言而喻了。
說用上重心穩,是因為用上重心時參與運動的肌群多、質量大,運動起來慣性大,不容易變形,自然就比只用手臂穩定。只用手臂,或是亂甩手腕,靈活則靈活了,可容易變形,穩定性也就差了。
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合理運用,可就不那麼容易了。
首先,要保碧明數證發力的順序:從下到上,從大到小,也就是蹬腿-->轉腰--->送肩-->大臂-->小臂-->手腕 (水平不到時手腕可以少用) ;
其次,發力時各部位間要保持「緊密聯系」,力的傳遞過程有部位的先後,但不應有明顯的停頓和滯後。
至於發力的主要部位,大家聽得都很多了:近台在小臂,中遠台在大臂、腰,台內則是手腕。
要達到好的發力,可真是不大容易,判斷准確、步法到位、協調性和爆發力。。。

最後,建議大家多看看高手的發力,最好用慢動作細細地看,好好地體會。
前沖弧圈、側旋弧圈、高吊弧圈的動作要領前沖弧圈:接觸球的中或者是中上部,在球上升前期、後期擊球,整個動作迎前為主,打跟摩擦的比例是6/4體現沖快的特點,帶有鞭打的感覺。
側旋弧圈:手腕稍微往下掉些,接觸球的
右側面(右手握拍)在球的下降前期、後期摩擦球。向前上方發力。

高吊弧圈:接觸球的中或者中下部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真個動作以向上為主。摩擦跟打的比例是:8/2
業余球友如何拉弧圈
一、板形的控制
良好的握板方法是拉好弧圈球的基礎,直拍不能吊拍,手腕與前臂成一直線,拍形略向前傾。拍後三指略彎曲,中指、無名指頂住球拍,以中指為主。有一段時間我一直為自己的握拍所困擾,嘗試各種握拍法,其間走了一段彎路,但對弧圈球的認識卻是越來越深刻,如今我認為不論如何握拍,最重要的是拉球時拍形要控制好,根據來球旋轉不同利用手腕進行微調。
二、基本要領
拉球時手臂與身體不能夾得太緊或者離得太遠,以能容下一拳為宜。大臂放鬆,拍頭要挺得住,不能吊。重要的是轉腰,轉腰一詞說來容易做到很難,難的是要把力量從腰上傳遞到大臂再到小臂再到球拍,最後利用收臂的力量把球拉出,注意球拍要往前送,即張曉蓬教授所謂吃球。收前臂時要快,有一氣呵成的感覺,忌諱拉球時做慢動作,否則即使動作做對,拉出去的球也不會太轉,威脅不大。
三、幾個誤區
1.只轉屁股不轉腰。要分清轉腰與轉屁股是兩回事,拉球時千萬要用腰帶動大臂,而不是只動大臂而不用腰。有些球友拉球時初看動作不錯,有模有樣,但高手一看就知他只能是用死力,而腰部力量用不上,所謂拉球不協調即是此說。
2.步法不到位。我以前拉球時,每一局比賽(平時)中有時能拉出幾個漂亮球,但有時卻感覺拉不到球,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的步法不到位所致。至於步法的種類我想大多數球友已然知道,但要能在比賽中用出來卻需要平時的苦練,比如撲正手用的交叉步即需要多次的練習,乃至成了習慣即可,練步法最好是徒手練習。
3.拉球時身體後仰。此乃大忌,拉球時身體必須前傾,重心在腳尖上,而且重心不能上下起伏太大。

❷ 乒乓球自拋自打式發球老是撞網,感覺手被球頂著無法前後擊打,應該怎麼發

乒乓球自拋自打式發球老是撞網,感覺手被球頂著無法前後擊打,應該怎歲祥么發?

無論是高拋梁舉發球還是中拋發球,大都發的是下旋、側上旋、側下旋轉球,

發側上旋、側下旋轉球,球拍都要有向後的傾斜仰角,發下旋球、球拍向後的傾斜仰角更大,乃至到180度平仰角,

發球時,上臂外展的幅度較大,要藉助轉腰和蹬地的力量講求發出下旋、側上旋、側下旋轉球,

因而,不會出現你說的,「手被球頂著無法前後擊打」現象,

反言之,「手被球頂著無法前後擊打」,應是,你手頂著球板朝前發力,想擊出直線奔球(快球),

奔球,不是手頂著球板朝前發力,

長奔球,要有摩擦使球轉起來才奔的快、奔的遠,

短(假)奔球,要有輕摩擦和吸球動作,球才短,才過網,

沒有摩擦就沒有弧線,沒有弧線就過不了網,

即使,手頂著球板朝下發力,也能過網,那就成了初學過網發球了,

為了更清楚說明問題,請你看一下:

朝橡雀碧霞教練 教學視頻 高拋發球


求採納

謝謝

❸ 板球運動是怎麼樣的呢

板球,又名木球,一向給人稱頌為「紳士的游戲」(gentleman'sgame),是一項崇尚體育精神(sportsmanship)和「費厄潑賴」(fairplay)的運動。板球起源於英國,盛行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家。據說早在13世紀紀,英王愛德華一世就曾在英格蘭東南部的肯特參加過類似半球的運動。板球被譽為貴族運動,亨利八世稱板球為「國王的運動」。直至今日,板球還是被看成中產階級的運動。雖然出身高貴,英國目前正在採取措施,普及板球運動。過去近20年來年來,澳大利亞一直是板球運動的霸主。但英格蘭的實力正在回升,更因為幾個球員外形俊朗,吸引了一大批年輕的球迷捧場。

賽球的規定

板球中所用的球中心為軟木,外表為紅色皮革。紅色皮革用線縫制起來。這部分叫做「縫線」。快投手們都讓球的這部分先著地,藉助場地的作用,就可以讓球偏離原來的方向,增加擊球的難度。以前,板球隊員們都穿白色體恤衫,隨著彩色衣服的使用,有時也使用白色的球。

▲重量及體積
一個全新板球的重量必須不輕於睜肆5 1/2盎斯/155.9克,或不重於5 3/4盎斯/163克,及其周長不小於8 13/16吋/22.4厘米,或不大於9吋/22.9厘米。

▲板球的確認及監控
(a) 所有在比賽中使用的板球,必須得到裁判及隊長的確認,並須於擲幣前,交由裁判保管及直至比賽結束。
(b) 裁判須於每次出局或中場前及比賽中斷期間接過賽球。

球板的規定

▲寬度及長度
球板全長不能大於38吋/96.5厘米,須為全木製造,而最寬部位不能大於41/4吋/10.8厘米。

▲擊球板的覆蓋
板面可以用物料覆蓋作保護、強化及維修之用。而該物料不能厚於1/16吋/1.56毫米,及不能對球造成損害。

▲手及手套視為球板一部份
(a) 球板指擊球員手中的球板。
(b) 賽球與扒沒球板的接觸是,當賽球
(i) 與擊球手球板接觸
(ii) 與擊球手持板手接觸
(iii) 與擊球手持板手手套任何一部份接觸

場地設施

▲球道
1、球道的面積
球道是一長方形,長22碼/20.12米,及寬10呎/3.05米,頭尾兩端為投球白線,而兩側為設想線。一設想中線與球場中的中柱連在一起。見規則8.1(寬度及球道)及9.2(The bowling crease)

2、球道的合適度
裁判為最終裁決球道是否適合比賽。規則3.8(場地、天氣及光線的合適度)及3.9(在惡劣場地,天氣及光線下的暫停比賽)

3、選擇及准備球道
比賽前,場地主管須負責選擇及准備比賽球道。比賽期間,裁判須負起監管、使用及維修。

4、更換球道
一般情況下,球道不可能在比賽中途更換,除非裁判認為球道不適合比賽或有危險,並且得到兩隊隊長的同意。

5、非天然草球道
如使用非天然草球道,人工球道之規格為
長 - 不少於58呎/17.68米
寬 - 不少於6呎/1.83米

▲三柱門
1、寬度及固定
兩組三柱門須平行置於球道兩邊,相隔22碼/20.12米,每組須為9吋/22.86厘米寬,並由三支柱及兩小木置於頂上。

2、球柱的尺碼
豎立的球柱須離球道表面28吋/71.1厘米,並為一柱體。每柱直徑不能少於1 3/8吋/3.49厘米及不多於11/2吋/3.81厘米。

3、三小木
(a) 當小木放置於門柱頂部時
(i) 不能超越門柱頂1/2吋/1.27厘米
(ii) 當小木放置在門柱頂部時,不會干擾門柱垂直度。

(b) 每小柱必須符合下列規格。見附錄A
全長 4 5/16吋 / 10.95厘米
桶長 2 1/8 吋 / 5.40厘米
春早納長塞 1 3/8吋 / 3.49厘米
短塞 3/16吋 / 2.06厘米

比賽規則

▲目標
板球是以擊球(batting)、投球(bowling)和接球(fielding)為主的運動。參與者分兩隊作賽,通常每隊11人,一隊做攻擊,另一隊做防守。攻方球員為擊球手(batsman),比賽時每次只可派兩人落場,致力奪取高分數;一人負責擊球取分,另一人配合奪分。守方則11位球員同時落場作賽,一人為投球手(bowler)負責把球投中擊球手身後的三柱門(wicket),力圖將他趕出局(out),其他球員為外野手(fielder),負責把擊球手打出的球接住,防止攻方得分(run)。攻方的擊球局(in-nings)完結後,兩隊便會攻守對調,得分較高那隊為勝方。

投球的一方則盡力將對方的擊球手出局。擊球手出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投球手擊中門柱

2、 球由擊球手擊出後未落地前被投球方隊員接住。

3、 擊球手的腿擋住了球。如果球投在了兩個球門柱之間的狹小地帶以內,而投球手的腿擋住了原本將擊中球門柱的球,擊球手出局。這個規則與足球里的越位類似。

4、 球門柱被球碰到。當擊球手在跑動時,投球方的接球員時刻准備用球擊中門柱,如果接球員在擊球手跑回氣球區之前用球擊中門柱,該名擊球員出局。

5、 擊球員如果用手捧球,即手球,也出局。這種情況較少發生。

6、 故意第二次擊球

7、 超時。這種情況也很少發生。板球是一項紳士運動,雙方隊員相互尊重。根據規則,門柱被擊中後,新的擊球手必須在3分鍾以內就位。如果晚於三分鍾,擊球手出局。

8、 擊球手觸碰到門柱

9、 擊球手阻礙視線,很少發生。

10、沒有完成跑動。跟第4項類似。

▲球員
投球的一方11名隊員全部都在場上,但是擊球的一方一次只有兩名球員在場上。

投球方的隊長可以將9名接球員安置在球場周圍。另兩名則分別為投球手和門柱守門員。

投球手投球,而對方的擊球手則擊球,並設法完成跑動得分。每在兩個門柱之間跑動一次,得一分。

如果擊球手擊出的球到達場邊,得4分。如果將球擊出界外,得6分。

雖然擊球方的11名隊員都有機會擊球,但如果有10名擊球手已經出局,則正個隊都算出局,因為最後一名擊球手已經沒有隊友可以與他合作。

一場球不一定要整個對出局才算結束,如果隊長認為自己這方已經取得足夠分數,它可以宣布本場比賽結束。

雙方都可以有一名替補隊員,叫做「第十二人」,但他不能投球,也不能擊球,只能接球。

▲時間
板球比賽時間長度不一,國際板球錦標賽的一場比賽每天進行六小時或以上,並長達五天;還有許多午餐和飲茶的休息時間;以及豐富的板球術語,都是使板球門外漢非常困擾的原因。但對於球迷來講,這項運動以及頂級板球國家隊之間的激烈競爭,都為他們提供了充滿激情的娛樂,甚至偶爾會發生外交沖突,如英格蘭與澳大利亞之間臭名昭彰的快速投球(Bodyline)系列賽。

❹ NBA和國際籃聯搶籃板球的規則是什麼

NBA和FIBA搶籃板球時的規則,主要都是判斷隊員是否侵人犯規,標准基本相同,具體來說如下:

一般情況下,處在距離球較遠不利於搶接球的位置上,如在對方隊員的背後或者側面搶球時,一旦發生身體接觸,並構成侵人犯規,則應由該隊員負責。

但有時,在搶球時,處在背後或側面的隊員的手或臂沒接觸到對方隊員的身體,但其胸部和身體頂擔了對方隊員,使對方處於不利搶球的位置,這種也屬於侵人犯規。

搶籃板球的關鍵是搶佔位置,要設法搶佔在對手與球籃之間的位置上。進攻要強調「沖旦枯搶」;防守要強調「擋搶」。

在現代籃球運動中,籃板球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在比賽中搶得更多的籃板球,平時必須刻苦地訓練,俗話說,表演看進攻,贏球靠防守,而搶籃板球則是進攻和防守兩方面均要著重掌改遲神握的重點技能,是攻守轉換的關鍵環節。

(4)怎樣發撞板球視頻擴展閱讀:

兩者不同核虧之處

1、搶籃板時干擾球的判定

FIBA規定是碰到籃筐就可以搶籃板球,而NBA是不可以在圓柱體內搶籃板球,並且不可以觸碰籃網。

2、兩者對犯規的嚴重性判斷也有差別

FIBA對身體接觸比較敏感,一些違體犯規在NBA都只是算普通犯規。

❺ 乒乓球用球技巧

乒乓球實用用球技巧

乒乓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球。乒乓球運動是一項以技巧性為主,身體體能素質為輔的技能型散攜項目,起源於英國。"乒乓球"一名起源於1900年,因其打擊時發出"ping pang"的聲音而得名,在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等地區以"乒乓球"作為它的官方名稱。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乒乓球實用用球技巧,歡迎閱讀。

1直拍握法

直拍握法的特點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拍面擊球,出手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力,攻斜、直線球時,拍面變化不大,對手難於判斷。

2橫拍握拍法

橫拍握拍法的特點是正反手攻球力量大,攻削球時握法變化小,反手攻球容易發力也便於拉弧圈;但正反手交替擊球時,需變換擊球拍面,攻斜、模運直線時調節拍形的幅度大,易被對方識破。

(1) 無論哪種握法,握拍都不應過緊或過松。過緊會使手腕僵硬,影響發力時的手腕動作,過松則影響擊球力量和擊球的准確性。

(2) 握拍不宜太淺。直握時,食指和拇指構成的鉗形不能過大或過小,以免影響手腕動作的靈活性。

(3) 在變換擊球的拍面、調節拍面角度時,要充分利用手指的作用。

(4) 不應經常變化握拍方法,否則會影響打法類型及風格的形成,尤其是初學者,更應注意。

3基本步法

(一) 單步

1、移動方法:以一隻腳為軸,另一隻腳向前、後、左、右不同方向移動,身體重心隨之落在移動腳上。

2、實際運用於:①接近網小球;②削追身球;③單步側身攻棗在來球落點位於中線稍偏左或對推中側身突襲直線或對搓中提拉球時常用。

(二) 跨步

1、移動方法:一腳蹬地,另一腳向移動方向跨一大步,蹬地腳隨後跟上半步或一小步,身體重心即移到跨步腳上。

2、實際運用於:①近台快攻打法,用來對付離身體稍遠的來球;②削球打法,左、右移動擊球;③跨步側身攻,當來球速度較慢,但離身體稍遠時,左腳向左前上方跨一大步,右腳隨即跟上一小步,同時配合腰部右轉動作,完成側身移動。

(三) 並步

1、移動方法:一腳先向另一腳並半步或一小步,另一腳在並步腳落地後隨即向來球方向移動一步。

2、實際運用於:①快攻選手在左右移動中攻或拉球;②削球選手正反手削球;③並步側身攻,多用於拉削球,右腳先向左腳後並一步,以便轉體,隨之左腳向側跨一步。

(四) 跳步

1、移動方法:以來球異側腳用力蹬地,兩腳同時離地向來球方向跳動。

2、實際運用於:①快攻選手左右移動擊球,常與跨步結合起來使用;②弧圈類打法由中台向左、右移動時常用;③跳步側身攻或拉,但在空中需完成轉腰動作;④削球選手在接突擊時常採用,但以小跳步來調整站位用得較多。

(五)交叉步

1、移動方法:以靠近來球方向的腳作為支撐腳,該腳的腳尖調整指向移動方向,遠離來球方向的腳在體前交叉,向來球方向跨出一沖碼伏大步,身體隨之向來球方向轉動,支撐腳跟著向來球方向再邁一步,這是前交叉步。後交叉步是在體後完成交叉動作。

2、實際運用於:①快攻或弧圈打法在側身攻、拉後撲打右角空檔,或從右大角變反手擊球;②在走動中拉削球;③削球打法接短球或削突出擊。

4發球技術

常用的發球技術

(一)、正手發奔球

1、特點:球速急、落點長、沖力大,發至對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對對方威脅較大。

2、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②提高擊球瞬間的揮拍速度;③第一落點要靠近本方檯面的端線;④擊球點與網同高或稍低於網。

(二)反手發急球與發急下旋球

1、特點:球速快、弧線低,前沖大,迫使對方後退接球,有利於搶攻,常與發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2、要點:①擊球點應在身體的左前側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②注意手腕的抖動發力;③第一落點在本方台區的端線附近。

(三)發短球

1、特點:擊球動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對方檯面後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對方不易發力搶拉、沖或搶攻。

2、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②擊球時,手腕的力量大於前臂的力量;③發球的第一落點在球台中區,不要離網太近;④發球動作盡可能與發長球相似,使對方不易判斷。

(四)正手發轉與不轉球

1、特點:球速較慢,前沖力小,主要用相似的發球動作,製造旋轉變化去迷惑對方,造成對方接發球失誤或為自己搶攻創造機會。

2、要點:①拋球不宜太高;②發轉球時,拍面稍後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轉球,越應注意手臂的前送動作;③發不轉球時,擊球瞬間減小拍面後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五)正手發左側上(下)旋球

1、特點:左側上(下)旋轉力較強,對方擋球時向其右側上(下)方反彈,一般站在中線偏左或側身發球。

2、要點:①發球時要收腹,擊球點不可遠離身體;②盡量加大由右向左揮動的幅度和弧線,以增強側旋強度。③發左側上旋時,擊球瞬間手腕快速內收,球拍從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發左側下旋時,拍面稍後仰,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六) 反手發右側上(下)旋球

1、特點:右側上(下)旋球力強,對方擋住後,向其左側上(下)反彈。發球落點以左方斜線長球配合中右近網短球為佳。

2、要點:①注意收腹和轉腰動作;②充分利用手腕轉動配合前臂發力;③發右側上旋球時,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個上勾動作;④發右側下旋球時,拍面稍後仰,擊球瞬間球拍從球的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

(七)下蹲發球

1、特點:下蹲發球屬於上手類發球,我國運動員早在50年代就開始使用。橫拍選手發下蹲球比直拍選手方便些,直拍選手發球時需變化握拍方法,即將食指移放

到球拍的背面。下蹲發球可以發出左側旋和右側旋,在對方不適應的情況下,威脅很大,關鍵時候發出高質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2、要點:①注意拋球和揮拍擊球動作的配合,掌握好擊球時間。②發球要有質量,發球動作要利落,以防在還未完全站起時已被對方搶攻③發下蹲右側上、下旋球

時,左腳稍前,身體略向右偏轉,揮拍路線為從左後方向右前方。拍觸球中部向右側上摩擦為右側上旋;從球中下部向右側下摩擦為右側下旋。④發下蹲左側上、下

旋球時,站位稍平,身體基本正對球台,揮拍路線為從右後方向左前方。拍觸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為左側上旋;從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為左側下旋。⑤發左(右)

側上、下旋球時,要特別注意快速做半圓形摩擦球的動作。

(八)正手高拋發球 1、特點:最顯著的特點是拋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時對拍的正壓力,發出的球速度快,沖力大,旋轉變化多,著台後拐彎飛行。但高拋發球動作復雜,有一定的難度。

2、要點:①拋球勿離台及身體太遠。②擊球點與網同高或比網稍低,在近腰的中右處(15厘米)為好③盡量加大向內擺動的幅度和弧線。④發左側上、下旋球與低拋發球同。⑤觸球後,附加一個向右前方的回收動作,可增加對方的判斷(結合發右側旋球,更有威力)。

5接發球技術

接發球的判斷

判斷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接發球的方式和接發球的成敗。為了判斷發球的旋轉性質、旋轉強度及來球線路落點,應利用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1、 就對方發球時的站位決定自己接發球的站位。

2、 觀察對方發球前的引拍方向。

3、 觀察球拍觸球瞬間摩擦球的方向,判斷球的旋轉性質。

4、 觀察發球時揮臂的動作幅度和手腕用力大小,判斷球的落點長短和旋轉強弱。

5、 根據發球的第一落點判斷來球的長短。

6、 根據球在空中的飛行弧線判斷旋轉。

7、 根據手感判斷來球的旋轉。

8、 記住不同性能球拍的顏色及各自的性能。

6接發球技術的具體運用

1、 接上旋轉(奔球) 正反手攻球或推擋回接,拍面適當前傾,擊球的中上部,調節好向前的力量。

2、 接下旋長球 用搓球、削球、提拉球回接,搓或削時多向前用力。

3、 接左側上下旋球 可採用攻球和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接,拍面稍前傾(後仰)並略向左偏斜,擊球偏右中上(中下)部位,以抵消來球的左側上(下)旋力。

4、 接右側下、下球 可採用攻球或推擋(搓球或拉球)回擊,拍面稍前傾(後仰)並向右偏斜,擊球偏左中上(中下)部位;回接要點和方法與接左側上、下旋球相同。

5、 接近網短球 用快搓、快點或台內突擊回接,主要靠手腕和前臂的力量。

6、 接轉與不轉接 在判斷不準的情況下可輕輕地托一板或撇一板,但要注意弧線和落點。

7、 接不同性能球拍的發球 長膠、生膠、防弧膠的發球基本屬不轉球,用相應的方法回接。

8、 接高拋發球 如球著台後拐彎的程度大,應向拐彎方向提前引拍。

7推擋球技術

常用的推擋球技術

(一)擋球

1、 特點與運用:球速慢,力量輕,動作較簡單,初學者容易掌握。它可以幫助初學者熟悉球性,認識乒乓球的擊球規律,提高控制球的能力。

2、 要點:①擋球是推擋球技術的基礎,初學者應形成正確的動作手法。②引拍時,上臂應靠近身體。③前臂前伸近球,手腕手指調節拍形,食指用力,拇指放鬆。

(二)快推

1、特點與運用:快推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借力還擊,速度快,線路變化多。適用於回擊一般的拉球、推擋球和中等力量的攻球;在相持中能發揮回球速度快的優勢,推壓兩大角或襲擊對方空檔,為自己的進攻創造條件。它是推擋球最常用的一項技術。

2、要點:①擊球前靠近身體,前臂適當後撤引起。②在前臂向前推送的過程中,完成外旋動作。③轉腕動作不宜過大,關鍵是時機要恰當。

(三)加力推

1、特點與運用:回球力量重,速度快,擊球點較高,充分發揮手臂的推壓力量。比賽中運用加力推可迫使對方離台,陷於被動局面(如側身正手攻前一板,加力推底線

或大角度),與減力擋搭配使用,能有效地調動對方,獲得主動。它適用於對付速度較慢、旋轉較弱的上旋球或力量較輕、著台後彈起比網稍高的來球。

2、 要點:①球拍後撤上引是為了增大用力距離。②擊球點適當離身體遠一點。③擊球時間不宜過早或過遲。④要有效地把身體各部分的力集中在擊球的一瞬間。

(四)減力擋

1、 特點與運用:回球弧線低、落點低、力量輕。回接對方的大力扣殺或加力推擋時能減弱回球的力量,如與加力推結合運用,可以前後調動對方,是對付中台兩面拉或兩面攻打法的有效戰術,它還常用於接加轉弧圈球。

2、 要點:①擊球前身體重心略升高,稍屈前臂,球拍保持合適的前傾角度。②觸球瞬間,有意識地做手臂和手腕後收的動作。③削弱來球反彈力的同時,借來球的力量將球擋過去,回球速度快。

8搓球技術

常用的搓球技術

(一)慢搓

1、 特點與運用:慢搓動作幅度大,在來球的下降期擊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於增加搓球的旋轉強度。慢搓一般適用於回接旋轉較強,線路稍長的來球。在對搓中,快慢搓結合起來,可以變化擊球節奏,牽制對方。

2、 要點:①應根據來球的具體情況,控制好拍面的後仰角度。②擊球時,前臂用力為主,轉腕動作不宜過大。③搓加轉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時,應增加前送的幅度。

(二)快搓

1、 特點與運用:動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來球的前進力將球搓回,常用於接發球或削過來的近網下旋球,在對搓中,利用快搓變化擊球節奏,縮短對方回球的准備時間。

2、 要點:①身體重心前移,身體靠近來球。②前臂主動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③快搓一般借力還擊,若來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三)搓轉與不轉球

1、 特點與運用: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轉與不轉球(相對而言),使對方判斷錯誤而直接得分,或為搶攻創造條件。在對搓中,把旋轉變化與落點變化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以獲得更多的進攻機會,在對付削球時,能使自己從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脫出來。(左圖為正手搓球)

2、 要點:①加轉是前提,轉與不轉間差異越大越有威力。②搓加轉時,手腕爆發式用力為主。③搓不轉時,要注意回球的弧線。

(四)不同性能球拍的搓球

1、 特點與運用:倒拍動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擊球,完全改變回球的旋轉性質,使對方難以適應。常用於對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現機會球時。

2、 方法與要點:掌握熟練的倒拍技術,選擇好換拍面搓球的時機,使對方防而不備,出現失誤,並作好下一板球的應變准備。

9削球技術

(一) 遠削

1、 特點與運用:擊球動作大、球速慢、弧線長,有利於削轉與不轉球和以落點變化來牽制對方。常適用於對付對方的扣殺球、弧圈球和提拉球。它是以削為主打法的選手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術之一。

2、 要點:①向上引拍,是為了增大削擊球的用力距離。②在下降期擊球,但不能過於低於檯面。③要保持足夠的撞擊力,否則球不會過網。(上圖為正手削球,下圖為反手削球)

(二) 近削

1、特點與運用:動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前進力較強,多用於近削逼角,有一定的威脅,往往能獲得主動或直接得分。一般用來對付輕拉球和一般的上旋球。

2、 要點:①向上引拍比肩略高。②根據來球的情況調節拍面後仰角度。③前臂發力為主,手腕配合下壓,擊球後沒有前送的動作。

(三)削弧圈球

1、 特點與運用:削加轉弧圈球是削球手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術。由於加轉弧圈球上旋強,觸拍後向上的反彈力極大,處理不好容易回出高球甚至出界,所以難度較大。

2、要點:①應在來球的下降後期觸球,此時,球的旋轉已減弱。②擊球點一般選在右腹前為宜,並適當放低些,這樣可利用來球部分向上的反彈力形成自然的回球弧線,有利於提高削球的准確性。③球拍觸球時,拍面不能過分後仰,應觸球的中下部;如來球旋轉較強,可使拍面堅直些,並適當加大手臂向下壓球的力量。④觸球時,手腕應相對固定,以免回球過高。

10攻球技術

常用的攻球技術

(一) 正手近台攻球

1、 特點與運用:站位近台,擊球時間早,球的速度快,動作幅度小,是我們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術之一。常用於還擊正手位的發球,推檔球、一般的上旋球等,使對方措手不及,在對攻中以線路、落點變化相結合,調動對方,伺機扣殺。

2、 要點:①充分利用全身協調用力(蹬地、轉腰、移重心)。②前臂發力為主,手腕輔助用力 。③擊球點在身體右前側(大約為前臂的長度)。觸球瞬間向前打為主,略帶向上摩擦。

(二)正手中遠台攻球

1、 特點與運用:站位稍遠,動作幅度大、力量重,進攻性強,但步法移動的范圍較大。多用於對攻中,以力量配合落點變化直接得分或為扣殺創造條件,也用於側身後撲正手打回頭,防禦時,在相持中尋找機會;削球選手的削中反攻。

2、 要點:①加大向右手方引拍幅度,是為了增大擊球的動作半徑。②上臂帶動前臂發力。上臂向前,前臂和手腕向上發力為主。③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用力不可缺少。

(三)正手扣殺

1、 特點與運用:動作幅度大、力量重、球速快、攻擊性強,是得分的重要手段。常用來對付著台後彈起比網高的機會球或前沖力不大的半高球。

2、 要點:①擊球點離身體稍遠;球拍應與球同高②在高點期擊球,不宜?quot;落地開花球"。③擊球瞬間,整個手臂應發揮到最大力量,配合腰部轉動及蹬地的力量。④如來球帶有下旋,球拍略低於來球,觸球瞬間手腕向上抖動發力。

(四)正手拉球

1、 特點與運用:站位近、速度快、動作小、線路活和穩健性好。是回擊發球、搓球、削球等下旋球的一種必備技術。常用於接發球搶位,對搓中搶位;對付削球時穩拉,以落點、弧線和旋轉程度的變化,伺機進行突擊。

2、 要點:①身體重心略下降,右肩稍下沉。②在球的下降前期擊球,不可過於低於檯面。③觸球時應盡量增大摩擦球體的面積和時間。

(五)正手台內突擊

1、 特點與運用: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突擊性強,是處理近網短球的一項重要技術,是我國快攻打法運動員掌握的特有的進攻技術。常用於還擊彈跳不出台的下旋球,或在對搓中突擊起板,或在對付削球時,利用這一技術直接得分及為扣殺創造機會。

2、 要點:①擊球前持拍手臂不宜伸得太直。②用中等力量擊球較為合適。③應根據來球的旋轉性質與強度,調節好拍面角度、擊球的部位和發力的方向。

(六)正手殺高球

1、 特點與運用:動作幅度大、擊球點高、力量重,配合落點的運用,能給對方致命的打擊,多用於對付彈起較高的來球。 2、

要點:①要集中全身的力量於觸球的一瞬間②擊球點適當離身體稍遠一點(增大揮拍動作的半徑)。③近網高球只需向下用力,但殺落點遠、落點後有一定前沖力的

高球,應保持足夠的向前力量。

(七)反手近台攻球

1、 特點與運用:站位近、動作小、速度快、突擊性強。一般用來回擊落在左半台的來球,與反手推擋、正手攻球結合,能加強攻勢,取得更多的主動權,但反手攻球因受身體妨礙,攻球力量不如正手大。

2、 要點:①擊球過程中要注意收腹,轉髖轉腰。②以肘關節為軸心,前臂發力為主,手腕有一向前上方磨擦球的動作。③保持適宜的擊球點尤為重要,離身體太遠或太近難於發力。

(八)反手快拔

1、 特點與運用:反手快撥是橫拍進攻型運動員常用的一項相持性技術。具有站位近、動作小、落點變化多的特點。它主要用來對付弧圈球、直拍推擋或反手攻球,雖有一定的速度,但力量較差,應與側身攻或反手突擊技術等結合運用。

2、 要點:①上臂貼近身體,前臂迅速前伸迎球。②手腕控制拍面前傾,借來球反彈力將球撥回。③掌握好擊球時間。④注意線路落點變化並與突擊結合運用,為進攻創造條件。

(九)反手快點

1、特點與運用:反手快點速度快、線路活、具有突然性,是直、橫拍兩面攻打法的一項重要技術,多用於前三板。如發短球後和接近網短球以及相互擺短時,常用它來搶先上手,以爭取下一板的進攻機會,以左推右攻為主的運動員,如能熟練運用反手快點技術,可在前三板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2、 要點:①左方近網來球,以左腳向左前方上步;中間偏左來球,則以右腳向前上步。快點斜線時,球拍觸球中部偏左,由後向前、向右揮動;快點直線時,球拍觸球中部,由後向前、向左揮動。②重心及時前移,上體貼近球台,以利於在高點期擊球。

(十)反手快拉

1、 特點與運用:

反手快拉的特點是站位近、動作小、速度較快、落點變化多,是對付下旋來球的一項重要技術。用它找機會突擊,既可加強攻勢,又可避免正手空位過大。橫拍和直拍的反面快拉豐富了反手位的節奏,對搓中或對付削球時運用它能爭取主動或直接得分。

2、要點:①根據來球落點、長短,迅速移位。一般多以單步或跨步向左方、左前方或左後方移動,正對來球。②擊球過程中,注意收腹,以增大擊球空間。③須根據來球的下旋強度,調節磨擦球時用力的大小和弧線的高低。

(十一)反手扣殺

1、 特點與運用:反手扣殺的特點是動作大、力量重、球速快、攻擊性強,是還擊機會球的一種方法,是得分的有效手段。它一般在發球、相持中取得機會後運用。

2、 要點:①擊球點不宜離身體太近。②要以整個手臂和腰的協調配合來增加擊球的力量。③球拍觸球瞬間用力要集中,避免僅用手腕彈擊球。

(十二)側身攻球

1、 特點與運用:側身攻的特點是速度快、力量重、攻勢強,它是各種不同類型打法都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術。側身攻運用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標志著進攻能力的強弱。

2、 側身攻球應注意的問題:①側身後,要保持上體與球台的合適角度,既能攻斜線,也能打直線,同時不妨礙下一次擊球。②要有足夠的擊球空間(收腹)③應盡量避免在移動過程中擊球。④攻球時要利用右腳蹬地的力量,重心適當前移,前臂稍向前發力。

11弧圈球技術

(一)正手前沖弧圈球

1、 特點與運用:飛行弧線低、速度快、前沖力強,落點後彈起不高,但急向前沖並向下滑落,能起到與扣殺同樣的作用。常用於對付發球、推擋球、搓球以及中等力量的攻球,離台相持時,也可以利用它進行反攻。在實際運用中,步法移動的速度快、范圍廣。

2、 要點:①引拍的幅度大,盡可能增大揮拍的動作,半徑。②加快揮拍速度,在球拍達到最大速度時觸球。③單純用上肢發力,前沖力不強,因此腿、髖、腰的配合不可缺少。④磨擦力大於撞擊力,球拍與球的吻合面要合適,防止打滑。

(二)正手加轉弧圈球

1、特點與運用:飛行弧線高、上旋很強、速度較慢,但著台後向下滑落較快,對方回擊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為扣殺爭取機會。它是對付削球、搓球和接出台發球的重要技術。另外,由於球出手弧線的彎曲度較大,落到對方檯面後迅速下滑,還可起到變化擊球節奏的作用。

2、 要點:①引拍時,球拍必須低於來球,但不要下沉太多。②拉球時,持拍手臂由下向上發力,前臂快速收縮,觸球瞬間,盡量加長磨擦球體的時間。③身體重心隨右腳蹬地,轉腰,揮臂提高。

(三)反手拉弧圈球

1、特點與運用:反手拉弧圈球,是橫拍握法的優勢之一。拉球的速度比正手稍快,但力量和旋轉略遜於正手。它可用於發球搶沖,接發球,搓中轉拉以及一般的對攻和中台對拉,運用得當,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為正手的沖殺創造機會。

2、要點:①擊球點不宜高身體太近。②充分利用肘關節的杠桿作用,先支肘,再收肘,藉以增加前臂的揮擺幅度和力量。③近台快拉的擊球時間為上升後期或高點期,

中遠台發力拉的擊球時間為下降期,但不可過分低於檯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