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懂水稻直播技术,向本人传授一下呗。十分感谢
精细整地。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过1寸,这是直播水稻成败
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米左右开一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
品种选择 。选择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发、分蘖力适中、抗病力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
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湘早籼24号、湘早籼32号、湘早籼29号、中98-19、早优143以及超级杂交稻株两优
819等。
2. 直播水稻的种植
直播水稻是在夏熟作物让茬后将稻种直接播于大田的一种稻作方式,与移栽稻相比,具有省工、省秧田、成本少的好处,但也有苗难全、草难除、易受淹、易倒伏、杂稻多、成熟迟、后期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等弊端。也就是说在现有种植水平下直播稻虽是一项省工、简化的稻作技术,但并不是一项稳产、高产、优质的技术,所以说种植直播稻风险大于优势。因此,各地要向农民讲清楚直播稻技术的缺陷和存在的种植风险,积极引导农民谨慎使用直播稻技术,尽可能减少直播稻种植面积。对于仍不愿放弃种植直播稻的农户,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以降低风险。
一、直播水稻常见的生产障碍
1、出苗不均不全
(1)田面不平。播后上水,水分不能保持均衡。高的地段受旱种子吸水不足,不能出苗;低洼地段深水闷种或烂芽。
(2)化除不当。播后化除药剂是芽鞘处理剂,要求播种上水后,次日排水,在田表不积水的情况下均匀喷施。如果用药时间偏迟、喷药重复喷后遇雨或积水,都有可能造成草芽和稻芽同杀。
(3)播质不高。盖籽过深,出苗困难;不盖籽,水分不能满足;播后不及时供水,出苗时间拉长芽势差。
(4)鸟雀危害。露籽易被麻雀等鸟雀取食。
(5)肥害。种肥同下,烧根烧芽;肥料质量不高,有毒物质残留超标伤苗。
2、杂草发生严重。
目前,我县推广的直播稻除草技术核心是“一封、二杀、三补”,但技术要求高,农民实际操作易走样,化除效果不理想。
(1)播后芽前用药封杀杂草时,药后如干旱,不能保湿,杂草就不能及时萌发,药剂就起不到杀灭杂草嫩芽的作用。
(2)三、四叶期化除,有的药剂要求保持浅水层,有的要求24小时后才保持浅水层,如果方法不对路效果也差。
(3)药剂品种不对路。目前直播稻田化除药剂多乱,杀草谱不一,对田间生长的多种杂草不能全面杀灭。
3、自生稻拔除费工费时
连作的直播田中,易滋生叶片细长披垂、株形松散、分蘖特强、粒色褐、粒型长、落粒易、熟期早的自身稻,发生严重田块减产达50%。自生稻没有药剂防除,只能靠人工拔除,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
4、种传病害重
水稻种传病害主要有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传统的防治方法是药剂浸种,而旱直播稻多为干籽下种,浸种播种技术要求高,农户很难掌握。有的农户药剂浸种一天,有的搞浸种药剂拌种,起不到防治作用。
5、自然风险大
多雨年份不能保证适期播种;播后干旱和降雨都影响化除效果,有的还产生药害;梅雨季节出现长时间的强降雨天气,苗小易受淹、受涝,分蘖缺位多,僵苗严重;抽穗结实期间遇低温,积温不足,产量低;后期遇台风或大风天气,倒伏重。
二、直播水稻配套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品种
直播水稻受前茬口影响,播种落谷期推迟30天左右,栽培上宜选用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抗倒能力强,生育期少于150天的中熟中粳高产品种,如徐稻4号、盐稻8号、武运粳21、连粳4号等。防止种植生育期长的品种,后期遇低温而不能安全齐穗或结实率低、空秕粒多,造成减产。
2、搞好种子处理
要抢晴晒种1-2天,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旱直播水稻浸种催芽技术要求高,避免种芽水分外渗,造成出苗严重不全不齐,也可选用“旱育保姆”对种子进行包衣,既保证一播夺全苗,又有效地防治恶苗病和预防止后期倒伏。拌种方法:将稻种在清水浸泡20分钟,捞出稻种沥去水分。将拌种剂置于圆底型塑料盆中,再将浸湿的稻种慢慢加入盆中,边加边搅拌,直至“旱育保姆”包裹在种子上为止,随即播种。一般0.8公斤(袋)旱育保姆包干稻种4-4.5公斤。水直播稻要搞好药剂浸种,用16%的恶线清15克+7%的艾美乐10克+水8公斤,拌匀后浸稻种6公斤,浸足60小时,露白稍晾后即可播种。
3、抢腾茬争早播
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播种期迟,应主动抢早播。前作腾茬后就应迅速施基肥,基肥要以腐熟有机肥和化肥搭配使用。一般每亩施腐熟家杂肥20担加45%的高效复合肥30公斤。施肥后立即用灭茬机或旋耕机浅旋耕灭茬,耕后即可播种。播种时间最好在6月10日前,不宜迟于6月15日,尽最大可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营养生长量。
4、提高播种质量
播前要开沟做畦,建立沟系。直播稻沟系要有围沟、横沟、竖沟。先开好围沟,然后每20米开一条横沟,竖沟按畦宽2—2.5米开挖,沟深18-20厘米,上口宽18厘米,下口宽15厘米,做到沟沟相通,灌排通畅,或利用前茬的原有沟系加以清沟整理。直播稻分蘖早、高峰苗多,为了达到精播匀播,要计算每畦用种量,按畦称种,均匀播种。旱直播可先机械灭茬后播种盖籽,也可采用稻麦两用条播机进行条播,行距20厘米。播种盖籽后立即沟灌窨水,务必使畦面表土全部湿润,使稻谷吸足水分,做到沟满水,畦面不积水,以利出匀苗全苗和提高化除效果。
3. 直播水稻技术已经很成熟,直播水稻是有什么好处
水稻直播:秧苗从幼苗开始就直接在大田生长,秧苗生长的立地面积和占据空间比较大,与秧田生长的秧苗相比,环境条件得到改善,秧苗生长发育好。表现为秧苗生长健壮墩实,根茎粗壮,根系发育也好,直播是种子直接下大田,一亩田的种子分散在一亩田里,空间非常大,有利于稻秧的根系扩展,有利于稻秧的光合作用,有利于秧苗的直接迅速生长、分蘖、粗壮。
首先一个肯定是省时省力了。传统种植水稻的方法是要先催芽、播种、育苗,然后插秧的。可是水稻直播就节省了人工插秧这个环节,所以更加的省工、省力了,而且劳动生产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尽量减少较大的田面高度差。同时,最好设计好水整地的时间,在播种前10天左右水整地,让泥浆有一定的沉淀时间,免得播种后泥浆松散出现“淤籽”的情况。
4. 直播稻的播种方法
直播栽培技术和直播稻品种
直播栽培是一种原始的栽培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与粗放经营、广种薄收联系在一起。“纵使收成,亦甚微薄”[24]。尤其是在移栽已成为主流的情况下,人们更将其视为一种落后的栽培技术。然而,在移栽技术尚未普及之前,或是尚未普及的地区,或者是在移栽已经普及,而又由于水旱灾害等原因,而不得不采用直播的地区,人们并没有把直播当作是一种落后的技术,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合理的选择。在做出了直播的选择之后,人们依然会通过各种技术措施,解决直播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以期获得最大的收成。尤其是对于那些倡导直播法的人来说,直播更有移栽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他们对于直播技术就更为讲究。这就推动了直播技术的发展。下面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直播稻的主要论述,从中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和地区的直播稻技术。
《齐民要术》中的直播法
中国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虽然也有水稻栽培,但其技术也受到了旱地农业的影响。直播即其中之一。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历来被视为中古时期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其中所记载的水稻和旱稻栽培,虽然提到了“拔而栽之”,用以清除杂草或匀苗、间苗,但基本上来说是属于直播法。其中的水稻直播栽培主要包括整地、浸种催芽、播种、除草、烤田、灌溉等环节,由于没有移栽的环节,草害比较严重,因此,《齐民要术》中提到“岁易(轮作)为良”、“净淘种子”、“镰浸水芟”、“薅(拔草)”、“拔而栽之(将苗拔起来,等清除杂草之后再栽下去)”等预防草害的措施。
和水稻直播相比,旱稻直播法在浸种、播种、镇压等环节上稍有不同。在浸种方面,旱稻只要浸到“裛令开口”即可,而水稻则要浸到“牙生长二分”。也就是说,在旱地直播的情况下,不要象水田直播一样,浸种的时间不要太长,稍为浸一下就可以下。这是因为浸久了,芽已发出,将其下种到旱地上,反把谷种的水份吸走了,这样一来,谷就难于生长。同时,在旱地上直播,为了防止干旱,还采取了“耧耩掩种”的播种办法,这样还可以节省种子。也是出于防旱的目的,播种之后,未生之前,还要采用镇压的办法。即“令牛羊及人履践之”。这些措施都是针对旱地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25]。
《王祯农书》中的直播法
元代《王祯农书》中至少有两处提到水稻直播法,一处是《农器图谱集之十二》:“尝见淮上濒水及湾泊田土,待冬春水涸耕过,至夏初,遇有浅涨所漫,乃划此船(指划船,别名秧塌),就载宿浥稻种遍撒田间水内;候水脉稍退,种苗即出,可收早稻。”一处是《农器图谱集之六》:“辊轴:辊辗草禾辊也,其轴木,径可三、四寸,长约四、五尺,两端俱作转簨挽索,用牛拽之。夫江淮之间,凡漫种稻田,其草禾齐生并出,则用此辊辗,使草禾俱入泥内;再宿之后,禾乃复出,草则不起。又尝见北方稻田,不解插秧,惟务撒种,却于轴间交穿板木,谓之‘雁翅’,状如礰礋而小,以磙打水土成泥,就碾草禾如前。江南地下,易于得泥,故用辊轴;北方涂田颇少,放水之后;欲得成泥,故用雁翅磙打。此各随地之所宜用也。”前一处指的是江淮洪水泛滥区,利用划船直播水稻;后一处专述直播稻的除草。
水稻在大田生长过程中,经常要遭受杂草的侵袭,是有除草的出现。采用漫撒直播最为人所诟病的是除草困难。而人们选择移栽的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去除杂草。因为在拔秧和插秧的过程中,农人可以有选择地剔除杂草,防止杂草进入大田。在漫撒直播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除草呢?隋唐以前,普遍采用的是水耨的除草方式,这种方式根据应劭和《齐民要术》的解释,是在稻苗长到七、八寸的时候,用镰刀割去稻田中的杂草,然后灌水,或是在稻田有水的情况下,直接割去杂草,由于这种除方式仍然将根株留在土里,因此过了一段时间,杂草又会重新长出来,因此,还要通过薅锄等方式进行第二次,或第三次的除草。这是一种直播条件下所用的除草方式,这种方式在后世一些地区仍有采用。[26]不过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直播面积较大,用薅锄的办法难以应付,是有辊轴的出现。《王祯农书》所载的就是这种大面积漫撒直播下的除草方式。这种方式和先前流行的水耨一样都是利用了水稻与杂草对淹水的不同反映[27]。稻苗不怕水淹,而杂草则被淹死。水耨的方式虽然不致将稻淹死,但也会对稻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漫撒直播,省去了通过移栽拔插来清除杂草的过程,加大了草害发生的可能性,更有甚者,由于漫撒无行,农人在田间行走不便,不利于除草作业。有些地方甚至省去了除草这环节。南宋时,邓深在《丰城道中》就看到了“湖田不薅草”[28]的情况。漫撒直播也影响了田间的通风透光,实为作物栽培之大忌。因为“既种而无行,耕而不长,则苗相窃也”。必使“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行,行列也),夬心中央,帅为泠风”[29]方为得法。如何解决草害,保证通风透光,成为直播法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影响着直播的发展方向。
陆世仪的撮谷区田直播法
清初,陆世仪说:“予闻东乡有撮谷法,种必倍收,而人每不肯种,又不能多种。予问其详。云:撮谷有二难:一则耘铴难;二则易酣,不能耐风潮也。盖撮谷之法,先耕地,车水浸田,然后下种,以三指撮谷种下之,约五六寸一撮,如莳秧状,撮毕以足徐退,复撮如初。足从水中行,水微荡漾则谷种不定,多四散,不能成稞簇,故不便耘铴;又根出浮面,入土不深,稞长大,上实下虚,故易酣,且不耐风雨也。以此知区田之法之善。隔区分种,则下种有地,不必足立水中,以手按实,则无荡漾之患,苗出看稀稠存留,则无耘铴之艰,渐耨陇草以壅其根,则根深蒂固无酣侧之虞而耐风与旱。以此征之区田之倍收必矣。人何不畧仿此意而小试之?撮谷区田之倍收有故。盖秧不移种,元气未泄也。……秧苗入土深,则难出;秧根入土不深,则难乆。故农人于播种之始,则撒秧于一处,以浮灰轻盖之,既长则另分而插莳,所以顺其浅深之性也,是亦可谓得其术矣。然孰若区田之法,不用移植,而尽浅深之冝,为尤得其术哉。”[30]类似的做法早在明朝江南地区的旱稻栽培中即已出现,所不同者即水田的撮谷点播为旱地穴播而已。具体做法是:“治地毕,豫浸一宿,然后打撢下子,用稻草灰和水浇之。每鉏草一次,浇粪水一次。至于三即秀成矣。”这种种法“大率如种麦”。[31]陆世仪的贡献在于将区田的概念引入到撮谷法之中,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水稻直播技术。
区田撮谷法是在总结当地农民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文献记载基础之上所提出的一种水稻直播法,它保留了撮谷法的直播的优点,避免了移栽法在拔插过程对于苗根的伤害,吸收了移栽分行的好处,便于播种后地中耕除草和田间管理,保证通风透光,同时又借用了古代区田法的遗意,解决了撮谷法所带来的“耘铴难”、“易酣,不能耐风潮”的缺点。系对水稻直播技术的一大贡献。但这一技术也同样存在“工力甚费,人不耐烦”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这也是此法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潘曾沂的水稻区种直播法
清后期,潘曾沂的《丰豫庄本书》中对丰豫庄的稻作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书中所提到的施肥、整地、选种留种、播种、耘耥、灌溉、烤田等都与当时江南稻区所采用的精耕细作技术,以及《劝农书》、《天工开物》和《补农书》等书中的相关记载大同小异,如基肥垫底、麦苗肥田、深耕细耙、雪水拌种、耘铴培土、灌溉烤田等,所不同者这些技术措施都是围绕着直播法来展开的。
潘氏的主张和做法与陆世仪有相同之处,即以直播取代移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撒谷种,莫插秧”,他认为移栽会“损禾根”,甚至“伤元气”。同时为了防止直播所可能引起的耘铴难的问题,提出了“苗要稀,种要开”要求,“每一撮,用谷五、六粒,离开寸许地,再下一撮。愈稀愈妙。苗出太密,就要赶早删去。”“横里竖里,都要分行清楚,才撒种子。忽遇着暴风,急忙放干了水,免得风浪淘薄,聚谷在一处。忽大雨到,要稍增水。怕暴雨漂飐,浮起谷根。”通过这种办法,在抛弃移栽的同时,把移栽的好处在直播中尽可能地保留下来。潘氏和陆世仪一样也主张用区种法和代田法的方式来实行直播稀种。书中给出了一个黑白相间的示意图。示意图中,白行种稻,掘深八、九寸。每行种二尺,空一尺。黑(墨)行不种稻,起楞头(即垄),高八、九寸,阔一尺五寸,留楞头泥壅根。
和陆世仪相比,潘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入了代田法的概念。代田法最初是由汉代农学家赵过提出来的。基本的意思是土地休闲利用。用潘的话来说就是“今年种的一行是明年不种的,明年种的一行是今年不种的。”可以起到恢复地力的作用。种一行空一行,还为行走和耘铴提供了方便,同时可以结合耘铴进行壅泥培根。二是通过区种直播,潘氏不仅试图解决耘铴难的问题,还试图解决漫撒直播所致的费种问题。直播在历史上所受非议之一便是费种。“钦州田家卤莽,牛种仅能破块。播种之际,就田点谷,更水移秧。其为费种莫甚焉。”[32]后魏《齐民要术》所载直播的情况下的播种量是“一亩三升掷”[33],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34]计算,则每亩大田所用的稻种实际为30(升)/25亩=1.2升。两者相差1.8升。也就是说,直播的用种量是移栽的两倍还多。但《齐民要术》中所用的播种量可能是在撒种直播的情况下出现的。在穴种或条种直播和情况下,用种量可能会减少。潘曾沂《丰豫庄本书》中提到了两个播种量。“每亩下种子一升”,这是区种法情况下的播种量。而一般情况下,“每田一亩,下种三升足矣。”也就是说,在穴种或条种直播的情况下,用种量约为1-3升/亩之间。这个数字和移栽情况下是差不多的。在移栽情况下,由于移栽密度不同,其用种量也是不尽相同的。不过大致也是在1-3升/亩之间。[35] 三是潘氏的区田直播法,并非单纯地改移栽为直播,而且涉及到整个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自宋以后,江南地区已经较普遍地实行了稻麦二熟制,水稻移栽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适应二熟制的需要而出现的。但相应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小麦产量不高,又影响到水稻按时种植,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潘氏的区田直播“首重春耕,播种极早,秧不移插”,这就要求对整个稻田耕作制度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废除小麦种植,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来弥补。但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阻力,很多人对此举“疑信参半,一则谓春花弃之可惜,一则嫌工本费而用力烦。因此视为难事,不甚踊跃。”为此潘氏曾借助官方的力量,通过行政干预来加以推广。
曾吉夫的水稻干田直播法
民国时期,四川省立教育院曾吉夫教授针对当地连年干旱,春耕时无水播秧的情况,提出了水稻干田直播法。这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要点:第一,整干田。把干田的泥巴挖起来,弄得平平整整的,就打起很深的窝窝。[36]窝窝的稀密,跟上年的栽秧远近一样,若是找得到水,就淋点水更好,不淋也要得。第二点谷种。打好的窝窝,如果是完全干的,就点下几十颗干谷种,若是淋过水或落过雨的泥巴有点湿的时候,就把谷种先泡过三四天才点下去,这是顶好的法子。第三、盖草灰。谷种点在窝窝内,就盖点草灰,若是没有草灰,就盖点细沙沙也要得。第四、时期。点的秧子比栽的秧子长得快,就迟一点也不要紧,总在阳历四月十号到五月一号内都可以点的。若是你们不信点谷种的话,过了这个时期,就有水来亦没法。第五、淹水。谷种点在窝窝内,慢慢的发芽,长到三四寸高的时候,天若下雨就可以淹一点水。若是再迟一些时候才下雨,亦不怕得,因为点的秧子比栽的秧子经干得多,就是田干开口了,秧子干黄了,也不要紧,等雨一来他就转青了,所以只要点下去,横顺就有收的。第六、粮食田内点谷种。你们的田内若是已经点得有麦子、胡豆、豌豆的时候,那就更好点谷种。照上面的法子在粮食的空空头一窝一窝的点下去,盖点灰更不怕干。收入粮食时秧子就长起来了,这样更收得多了。[37]曾吉夫的直播法和明朝的所谓“打撢下子”的旱稻直播法是一样的,只不过他多了一个淹水的环节,所以称为“水稻干田直播法”。曾教授还将这种直播法用于间作套种,在旱粮田中直播稻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综观中国历史上的直播稻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齐民要术》和《王祯农书》为代表的漫撒直播,这种直播法比较简便,也比较原始,适合于人少地多的情况下使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浪费种子,不利于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和中耕除草等作业。一种是以陆世仪和潘曾沂为代表的区种直播(穴播或条播)。它借用了移栽的许多特点,节约了种子,同时为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耘耔等,提供了便利,还有利于作物的通风透光。缺点是播种时稍费工夫。
5. 水稻直播下种晚了一个月,后期如何管理才能高产
直播水稻播种期与田间平整度、土壤水分和天气条件密切相关,尤其是天气条件,对农民确定合理播种量影响最大。如果田间表面不平、粗糙,有许多大土块,高度差异很大,播种后有大雨或大雨,幼苗会在高处出苗而不积水,种子和芽会在低处积水而腐烂;播种到浅田的幼苗出苗早,播种到深土的幼苗出苗晚;这种情况很复杂,很难掌握,因为土壤水分好的幼苗会充分发芽,而土壤水分差的幼苗则不会发芽。在干旱年份,一些幼苗可以通过灌溉生产,一些幼苗可以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生产,但无法获得足够的幼苗;在多雨的年份,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幼苗,种植更多腐烂的种子。
6. 水稻直播主要有哪些优点
水稻直播和移栽是水稻的两种不同的种植方式。直播就是将稻种直接播种到大田,经生长发育和栽培管理而形成产量的一种稻作生产方式。其中按直播方式分为水直播和旱直播,按机械化程度还可分为人工播种和机械播种。一般多在北方和田多人少的地区或农场、粮食承包大户采用。直播水稻的主要优点是:
(1)省工、省力,劳动生产率高
直播水稻省去了育苗移栽用工,尤其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和飞机播种,更能节省大量人工和减轻劳动强度,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插秧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人工手插秧相比,劳动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更适于规模经营。
(2)不占用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由于直播稻直接在大田中播种,无需育秧和专用秧田,在一年一熟不存在前后茬矛盾的地区,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多熟制季节矛盾不突出的地区,可减少前茬作物因预留秧田而不能种植的产量损失。但在茬口季节紧张的地区一般不采用,以免影响周年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3)缩短水稻生育期
直播稻没有拔秧断根和移栽后返青活棵过程,能提早分蘖,加快生长发育,同时因直播稻分蘖早,有效穗数多,每穗总粒数减少,其灌浆结实成熟时间也相应缩短,因而直播稻的全生育期缩短。一般直播稻的生育期比同品种(组合)同期播种的移栽稻生育期缩短7~10天左右。对多熟制生产有利,只要品种搭配适当,也有利于季季增产和全年高产。
(4)经济效益好
直播稻由于其省工、不占用秧田、大田生长期缩短和机械化作业程度高等原因,使得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投入产出率增高。一般每公顷可节省用工60个左右,减少施用尿素约60千克左右,节省生产成本750元左右,单位投入产出率比移栽稻高20%~25%,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若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经营,则经济效益会更高。
7. 直播水稻施肥量和时间
由它的生长情况确定。直播水稻施肥的时间一般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施肥量为10-15公斤/亩。
直播水稻最后的施肥不是用月份作为标准,而是根据水稻的生长期而定的,一般水稻后期的追肥可分拔节孕穗肥,穗肥,粒肥,可具体根据水稻的长势情况,重点是施用什么肥。如不能自己确定吃不准,可请当地种田能手和农技人员进行指导。
水稻的食用
水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要食物来源。稻米不仅是主粮,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还有很多对人类有贡献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
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中64%的营养,还含有90%以上人体需要的营养。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直播稻
8. 水稻直播应选用什么样的品种或杂交组合
选用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的品种(组合)是获取直播稻高产的基础,直播稻因其直播类型、生育特点和稻田环境与移栽稻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品种(组合)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目前专门用于直播稻生产的品种(组合)尚未形成气候,生产上用的品种或杂交组合基本上是以移栽稻为对象而选育的,在生育特性、熟期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直播稻的要求,只能从现有的高产优质的品种(组合)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直播稻品种(组合)。选用品种(组合)应尽可能达到如下要求:
(1)高产优质:要求选用的品种(组合)首先应具备高产优质条件。产量潜力必须接近或超过现有移栽稻水平,米质要优,这样才会有市场和获得更高的效益。
(2)生育期要适宜:一般选用早熟或中熟品种及杂交组合。因为直播稻的播种期受前茬让茬或早春寒流的影响,都要比移栽稻晚,成熟期相对要延后。若不选用生育期相对短一些的品种或杂交组合,就不能保证安全成熟或及时让茬。一般双季早稻要选用早熟种,油菜茬中稻可选用中熟种,小麦茬中稻可以选用早中熟种。
(3)株形较紧凑,分蘖力中等,穗形大,成穗率高,适宜于直播足穗、大穗高产。
(4)抗性好:有较强的抗病虫能力和抗逆性。
(5)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对旱种的品种(组合),还要求顶土力强,出苗快,耐旱力强,苗期生长繁茂,灌溉开始后长势恢复快。
9. 水稻直播应怎样施肥
水稻施肥可分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视水稻生长势而取舍)4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施肥时间和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
水稻移栽前施入土壤,基肥占化肥总量的40%,结合最后一次耙田施用。在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一般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2、分蘖肥。
水稻分蘖期是增加株数的重要时期,在移栽或插秧后半个月时施用。每亩随水冲施就果一桶,叶面喷施花果医生果能多元素补充微量元素,促进分蘖。
3、穗肥。
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水稻促花肥是在穗轴分化期至颖花分化期施用,此期施氮可增加每穗颖花数。保花肥是在花粉细胞减数分裂期稍前施用,具有防止颖花退化和增加茎鞘贮藏物积累的作用。每亩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一套。
4、粒肥。水稻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水稻粒肥具有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粒重,减少空秕粒的作用。尤其群体偏小的稻田及穗型大,灌浆期长的品种,建议施用少量的尿素,但切不可偏氮,以免贪青晚熟。每亩冲施德孚尔滴灌肥10-15千克。
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
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
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水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水稻精确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