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给鱼快速制氧
扩展阅读
腰痛膝盖痛是什么原因 2025-07-30 17:13:26

怎样给鱼快速制氧

发布时间: 2022-06-29 23:03:14

㈠ 给鱼缸里制造氧气怎么样做

最直接的是用充氧泵,根据鱼缸的大小选购。但是目前比较实用的是用过滤泵。在鱼缸里鱼的密度不是太大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用充氧泵的。用过滤泵的好处是:1.省去了充氧泵的钱;2.充氧泵往往会把鱼缸里的垃圾“吹”的到处都是,不便于鱼缸水质的清洁;3.过滤泵在过滤的同时也有充氧的效果,并且可以保持水质的清洁。
建议:直接用过滤泵即可解决充氧的问题。

㈡ 鱼缺氧怎么办

氧气是鱼生存的必备物质,缺氧会造成鱼大量死亡,鱼缺氧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勤换水

增氧泵的缺点就是必须在有电的情况下才能够正常使用,养鱼也有可能遇见大面积停电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鱼类养殖的面积比较大或者是水质不够新鲜就有可能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遇见这种情况,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往鱼缸水里面放入适量的增氧片。这种增氧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大量的氧气,帮助鱼类度过缺氧的难关。

在治疗一些鱼类疾病需要高浓度的氧气环境时也可以用和氧气泵搭配使用,在开增氧泵的同时放入大剂量的增氧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 如何给养鱼的水中添加氧气

在买鱼缸的时候,会配有气泵或者水泵,可以买一个,回去安装好插上电,就可以自动给鱼缸里增加氧气了。

可以通过勤换水来增加鱼缸里的氧气,在换水的过程中,水面会充分的和空气接触,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也可以拿一根棍子,在鱼缸里搅拌几圈,这样可以有效的让水面和空气接触,增加水里的氧气含量。

还可以在鱼缸里养一些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也可以释放一些氧气,这些氧气溶于水中,从而增加鱼缸里的氧气含量。

(3)怎样给鱼快速制氧扩展阅读:

养鱼注意事项:

首先要定期的清洁鱼缸,因为鱼缸在长时间的沉淀下,总会有一些污垢藏在鱼缸的角落处,所以就需要自己清洁好鱼缸。

赏鱼通常只生活在比较温暖的环境,那么水温,也一定要保持在暖和的状态,水温也不要超过29度,保持在29度以内就可以了。

鱼缸不要总是面对着太阳的照射,因为长时间的照射下,鱼缸就会生长出很多的绿苔,这样就会让水缸的水变差。

㈣ 如何给金鱼制造氧气

制造氧气方法如下;

1 、有过滤器就相当有了充氧器了,如果是潜水式过滤器,都有充氧装置的,既可过滤又能充气,一机两用。

2、有普通上置式过滤器也行,使出水尽量多一些暴露在空气中,利用水流同空气摩擦的机会,空气会溶入水中。

3、鱼缸里少养一些鱼,或养小一些的鱼,鱼少、鱼小消耗氧少,就相当给水中增加了氧。

4、适当多换水,新鲜水中的氧比旧水多。

5、适当降低一点温度,水的温度低,水中含氧高。

(4)怎样给鱼快速制氧扩展阅读:

鱼缸养鱼技巧:

可以让鱼每天都保证在半饿着的状态,这样消化会比较快。每天喂一次,不能一下喂太多,可以保证鱼更活跃。要保证喂的饲料是新鲜的保证它们的营养平衡,定个时间给它们进行喂食。不要随意的更改时间,每次喂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投喂。

不能使用生水,生水是没有经过晾晒处理的自来水。于鱼缸里的水温度相差太大。可以选择一个星期换一次水,换水是不用换的太勤。换水的时候要先把水放到太阳下晒几天,水温要保持和鱼缸里的温度差不多。

自来水需要经过晾晒的几天并且和鱼缸里的水温是一样的。使用老水养是最好的,因为老水里的绿藻比较多,这也是金鱼非常好的辅助饲料。如果发现老绿水颜色变澄清水,有很多的绿藻在缸的底下,这种水就要及时的更换。这样水非常容易让鱼生病。给鱼换的水必须经过几天存放,还要注意养多少鱼。

㈤ 如何快速增加鱼缸中的含氧量

大家都知道在养鱼的时候要保证鱼缸内的含氧量,才能够让鱼长得更加的健康,平时想要快速的增加鱼缸中的含氧量可以通过给鱼缸换水或者是给鱼缸内安装充氧的设备以及在鱼缸内养一些水生植物的方式来解决。

㈥ 简便的养鱼制氧机怎么做

1、首先找一个空饮料瓶,用工具刀沿着瓶盖上方切开。

㈦ 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给鱼制造氧气,不用买的。

①常注入配置好的新水,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②进行适度的振荡,使水中常有波动,以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加溶解氧。

③水面上设置一些网状板,使之不断慢速回转,以增加水的振荡。

④多种些水草,同时减少鱼的密度。

(7)怎样给鱼快速制氧扩展阅读

生化需氧量

地面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消耗水中的溶解氧的量,称生化需氧量,通常记为BOD,常用单位为毫克/升。一般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其降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氨和水的过程,第二阶段则是氨进一步在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即所谓硝化过程。BOD一般指的是第一阶段生化反应的耗氧量。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程度同温度、时间有关、最适宜的温度是15~30℃,从理论上讲,为了完成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需要无限长的时间,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可以认为反应可以在20天内完成,称为BOD20,

根据实际经验发现,经5天培养后测得的BOD约占总BOD的70~80%,能够代表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量。

为使BOD值有可比性,因而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五天后测定溶解氧消耗量作为标准方法,称五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BOD反映水体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总量,以每升水中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

BOD小于1mg/L表示水体清洁;大于3-4mg/L,表示受到有机物的污染。但BOD的测定时间长;对毒性大的废水因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而难以准确测定。

化学需氧量

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通常记为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在COD测定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水中各种有机物进行化学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条件下,水中可被氧化物质的需氧量的总和。当前测定化学需氧量常用的方法有KMnO4和K2CrO7法,前者用于测定较清洁的水样,后者用于污染严重的水样和工业废水。

同一水样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在报告化学需氧量的测定结果时要注明测定方法。

COD与BOD比较,COD的测定不受水质条件限制,测定的时间短。但是COD不能区分可被生物氧化的和难以被生物氧化的有机物不能表示出微生物所能氧化的有机物量,而且化学氧化剂不仅不能氧化全部有机物,反而会把某些还原性的无机物也氧化了。

所以采用BOD作为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较为合适,在水质条件限制不能做BOD测定时,可用COD代替。

溶解氧超饱和

因剧烈掺气等原因造成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成为溶解氧的量显着增加,使得水体中溶解氧超饱和的现象。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情况下,空气中的含氧量变动不大,故水温是主要的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

但是水利工程会造成溶解氧的超饱和现象。如在高坝大库条件下的泄水建筑物过流或大坝通过泄洪孔洞泄流时,水流跌落的过程中伴随着剧烈的水气交换,往往因剧烈掺气使得下游水体中溶解气体含量显着增加,造成下游更远的范围,从而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不利影响和伤害。

㈧ 怎么给自养鱼水中制造氧气

可以使用氧气泵。

氧气泵的原理是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体充分接触,使氧气融入水版中,从而增加水体的权溶氧量,以保证耗氧类生物的生长需求。因使用方便高效,成本低廉,氧气泵在现代鱼类养殖中应用非常广泛。

理论上讲,每公升水可养3条3cm以下的小型鱼,或1.5条6cm以下的中型鱼而不需要在正常气候下充氧。但若在气压低的天气,如梅雨天溶氧量不足的情况下,就需充氧,以防鱼儿窒息而死。

(8)怎样给鱼快速制氧扩展阅读:

家里养鱼的注意事项:

一、要根据房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鱼缸,不要在小房间里放大鱼缸。

二、要根据房间回大小和功能选答择养鱼的种类。一般房间小的可以养一些小型的热带鱼;办公室、客厅或者比较大的房间可以养一些大型鱼。要注意控制鱼的放养密度和食物投放量,防止多余的食物污染鱼缸水和室内环境。

三、虽然水族箱的过滤设备能够过滤鱼粪、食物残渣等,但也要经常清洗鱼缸、水具和过滤系统,及时清理其排泄物。

㈨ 养鱼怎么制氧

在水产养殖中采用的增氧方式种类繁多,在这里根据其增氧的原理,可以大致分成三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2.1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利用氧气在向水体溶解过程中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人工或其它手段的作用,提高氧气向水体中溶解的速率,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2.1.1 充气式 又叫扩散式,它是将空气或制备的纯氧通过散气装置释放为微小气泡,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与水进行传质,使得氧慢慢地溶解到水体中去,成为溶解氧。这种方法在目前的工厂化养殖中应用的比较多。
2.1.2 机械式 它是利用机械动力,增加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水体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从而促使空气中的氧溶解入水中,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在池塘养鱼中大量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就属于这种类型。
2.1.3 重力跌水式 它是通过自然重力跌水溅起的水花,增加了水体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这种方法常常在流水养殖中看到。
2.2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把某些化学物质投入到养殖水体中,在这种物质分解或与水发生某种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氧分子向水体中溶解,从而提高溶解氧的一种增氧方法。
2.2.1 臭氧化学增氧法 臭氧(03)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标准状态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3倍,而且其分子结构非常不稳定,极易分解成氧分子,分解后不会产生对鱼类有害的物质。同时臭氧还能起到杀菌,氧化分解氨氮,氧化降解水体中有毒物质的作用。
2.2.2 过氧化钙(Ca02)增氧法 过氧化钙与水作用产生氢氧化钙,并放出氧气。由于过氧化钙的增氧过程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以它是在水中慢慢的增氧,持续时间随着过氧化钙浓度的增加而加长。当过氧化钙浓度为10mg/L以上时,其增氧持续时间可达83 h以上。另外过氧化钙可以促进硝化作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
2.2.2 过氧化氢(H2O2)增氧法 过氧化氢在水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并放出氧气。过氧化氢在一般状态下比较稳定,当有催化剂二氧化锰(Mn02)存在时可以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的速度取决于二氧化锰的用量。有实验表明,在每升水中加入3 mL 30%的过氧化氢和0.05 g二氧化锰,将其装入瓶中置于池塘底部,可以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加3 mg/L,增氧可以持续48 h。
2.3 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通过向鱼池中增加水生动植物,通过这些水生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使水中溶解氧增加的一种方法。
2.3.1 利用水生植物增氧法 鱼池中移栽一定数量的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或通过合理施肥,培育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利用这些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量。
2.3.2 利用水生动物增氧法 在养鱼池水中混养少量喜欢运动的水生动物,比如泥鳅,利用其在水中频繁的活动,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量。

3 如何合理选择增氧方法
3.1 走出观念的误区
想要从现有众多的增氧方法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养殖需要的增氧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我们在选择增氧方法时,一定要从观念的误区中走出来,这样才能更理性的做出选择。笔者对目前常见的一些观念误区作了一个归纳,希望能对大家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有所帮助。
一是唯增氧能力论,也就是认为只要增氧能力高的增氧方法,就是好的增氧方法。增氧能力的确是衡量增氧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还应该考虑到一些其它方面的影响因素,如该增氧方法是否会妨碍养殖对象的生长,是否会对养殖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等等。
二是不论养殖对象,认为某一种增氧方法可以包打天下。即某一种增氧方法在某个地方的某个品种养殖中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后,也不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就武断地认为这种增氧方法能放之四海皆有效。这样的情况,只要大家留心就能在某些企业的自我宣传中很容易看到。
三是认为水中溶解氧浓度越高越好。其实不然,我们姑且不谈能耗的浪费。根据有关的实验表明,氧气并非越多越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或人工增氧使得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过高,导致溶解氧过饱和现象。鱼类长期生长在溶解氧过饱和的水体中,就会发生气泡病。例如鲤鱼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50%的水体中,其发病率比生长在溶解氧含量为饱和值的100%-125%的水体中要高许多。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饱和值的300%时,鱼就会死亡。
3.2 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3.2.1 养殖对象 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养殖对象的需要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养殖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有些鱼喜欢安静的生长环境,这样就不能选择那些对水体搅动比较大,噪声大的增氧方法;有些养殖品种喜欢有一定的水流,这样在选择增氧方法时,就可以考虑选择一种既能增氧又能产生一定流向水流的增氧方法。另外,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解氧量随鱼的品种、大小、生理条件和其他因素而异。如淡水鱼中的鲤科鱼类可耐受的最低溶氧量为0.7-1.0 mg/L,罗非鱼可耐受的最低溶解氧为0.5mg/L。故我们选择增氧方法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要的增氧方法。
3.2.2 养殖模式 不同的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在选择增氧方法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差异,根据各自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增氧方法。如在池塘养殖中就大量采用叶轮式增氧机,因为叶轮式增氧机适应池塘养殖的需要,在鱼出现浮头后,能比较快的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解决鱼浮头的问题。
当然,在选择增氧方法时,还需要考虑水源状况、养殖密度、进排水情况、能耗等问题,综合比较后再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

㈩ 怎样可以让鱼儿在鱼缸里有更多的氧气

制氧机啊! 要不就种些水草!勤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