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挂在墙上的时钟在水中的倒影是12:01分,此时的实际时间是
除非你这是电子时钟
因为12:01如果是钟盘式的,那么实际中翻过来后,时针马上接近6字,而分针这时候,不可能还在快接近6字(比时针略退后)的地方
所以你这应该是电子时钟
那么答案就是15:01
B. 最早古人用什么来看时间
在古代,为了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根据昼夜的交替,逐步形成各种计时的方法。
古代计时制度 中国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上古时代,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共同遵守大自然的规律,以日出、日入为作息的标准时间,就相当于把一天分为两部分,这是天然的不等时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对白昼各个不同时刻定有专门名称,例如旦、大采、大蚀、中日、昃、小蚀、小采、莫(暮)、夕等。后来,在夜间有五更五点剖狈īo即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并形成敲梆报时的习惯。等时法:西周时代,为了计量时间,根据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把一天分为十二个等长的时段,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来表示。另一种等时制是把一天均分为一百等分,即百刻制,这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计时法,其产生年代尚无定论,但关于百刻计时的资料,既有文字记载,也有出土文物印证。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指出“昼夜百刻”,东汉马融注解《尧典》时说:“古制刻漏昼长六十刻,夜短氖泰r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十刻”。这里所讲古制,当指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汉以后历代都将十二辰和百刻配合使用。但一百和十二不可通约,因此,各个朝代的配合方案常有改变。
古埃及、巴比伦的计时制度 不等时法:早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把昼夜各分为12时。他们以日出为昼始,正午为昼6时;日没为夜始,子夜为夜6时。因为一年四季昼夜长短不等,不同季节每小时的实际长度也是不相等的。这种计时法传至欧洲,一直使用到公元十四世纪(见埃及古代天文学)。等时法:公元前八世纪,为了满足天文学的需要,古代巴比伦人制定了等时法。他们把一天分为24个等长的时段,即24时制。等时制后来由喜帕恰斯和托勒密继承下来,并规定以正午作为一天的开始。这种计时法常应用于天文学,也称“天文时”。由于它对日常生活不太方便,从1925年起改为以子夜为一天的开始。
古代守时工具 其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流量计时 最古老的守时工具无疑是泄水型漏壶。后来有以沙代水的沙漏,有以油灯耗油量多少来计时的灯钟,也有燃香的香篆钟(香火在金属盒内沿篆字式的沟槽蜿蜒前进)等等。中国现存最古的漏壶是西汉时代的。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滴漏是公元前十四世纪的埃及水钟。
机械钟 中国汉代天文学家张衡作水运浑象(见漏水转浑天仪),能显示恒星出没、中天等天象,与室外天象完全相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推动的机械钟。唐代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所制的水运浑象,除能符合天象外,另立两个木人每刻自动击鼓,每辰自动击钟。这是张衡水运浑象的改良型机械钟。宋元佑年间,苏颂和韩公廉等共同创造水运仪象台。元代有郭守敬制的大明殿灯漏。明代詹希元造五轮沙漏。这些机械钟具有完整的齿轮系、凸轮和擒纵机构。欧洲的机械钟开始于十四世纪,此后盛行了约四百年。
摆钟 1582年,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等时性。1656~1657年,荷兰惠更斯把摆引入机械钟,从而创立了摆钟。1673年,惠更斯采用摆轮-油丝系统,造出一种便于携带的钟表。1735年,英国哈里森首次制造出航海钟,解决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中急待解决的航海定位问题。1896年,法国吉尧姆研制低膨胀系数的合金钢,造出精度极高的天文摆钟。如果把钟装入真空牟Aд帜讴o存放在地下室,保持恒温,即为天文摆钟,每天的误差不超过千分之几秒(见天文时计)。
古代测时工具 杆影测时 古人很早就知道,直立的标杆影长不断地随太阳在天上的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看杆影比直接观测太阳要方便,但测时结果是不等时的。《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中就有春秋时代“立表下漏”测时的记载。用杆影测时法测定中午的时刻精度很高,是中国古代用来校正漏壶计时的主要方法之一。
日晷 在西汉时,中国就已使用日晷测时,中国通用的是赤道式日晷。它是根据针影的方向来测量真太阳所转过的角度。晷盘的刻度分成子、丑、寅、卯……,或分为100刻。北京故宫交泰殿前陈列有赤道式日晷。
古代授时 中国古代许多城市建有钟楼和鼓楼,靠击钟敲鼓向居民报告时间。在夜晚广泛流行的是打梆报时,用间断的梆声告诉人们更点。西方的教堂也有敲钟报时的制度。后来,也有用放午炮报时的。
C. 如何通过物体影子判断时间如题
如果仅仅是测量时间,而不用日期,那根本就不用考虑纬度的问题----纬度只有根据正午影子的长度来测量纬度时才用的。
只要有很正的东西南北方向,那就很容易测算出来,但是需要一个量角器之类的。
测量的原理是这样的:
当地的正午时影子肯定朝正北,然后根据影子的方向来判断:如果影子的方向朝向西北,说明太阳在东南方向,如果影子偏西15度,就说明太阳偏东15度,而太阳的运行速度是15度/小时,那么当时肯定是当地时间11点整。
因此只要测量出影子和正南整北方向之间的夹角,乘以4,就是当时和12点之间的时间差,如果影子便西当地时间即使12减去该值,如果影子的方向偏东,就用12加上该时差即可。
(3)从倒影看要怎样看时间扩展阅读: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D. 镜子里的钟表是3点,实际时间应该是几点
镜子里的钟是下午3点,现在下午9点。
如果是有数字的钟,那么长短针对应的就是正确时间。如果没有数字,建议可以将钟面画到薄纸上,反过来看就行了,那么时间应为9点。
例如:正面3:30,时针在3,4之间,实际的钟应该逆时针看,时针在8,9之间,所以是8:30分。
(4)从倒影看要怎样看时间扩展阅读:
镜子里的时钟是与正确时间关系是:左右相反,上下一样。从镜子里观察到的物体与实际中同一物体的方向(左右)相反,把卷子从反面看或者把表垂直划线,轴对称后就是正确时间了。
直线时间:在直线上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线段时间:在线段上运动的点所形成的时间,即时段。
时间点:在某一位置上的点所形成的时间。
E. 怎样用树影区分时间
在中国用树影来判断时间的问题,都是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因为没有太阳直射的问题,所以计算比较准确。
上午树影朝西北,下午朝东北,树影在正北方则是正午。如果是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就会有南北之分了。具体的情况就视乎其具体位置来分。
因为树的高度是变化的,一般古人计算时间都是用立竿见影来算的,其实用自个儿的身体做参照物也是可以的,方便快捷。
(5)从倒影看要怎样看时间扩展阅读:
树影既可用来确定方向,又可确定时间。
影钟法:在一块平地上,竖直放置1米长的垂直树干。注明树影所在位置,顶端用石块或树棍标出。15分钟后,再标记出树干顶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两点间的连线会给出你东西方向——首先标出的是西。
影钟法: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用另一种更精确的方法——在早晨标出第一个树影顶点,以树干所落点为圆心,树影长的半径作弧;
随着午时的来临,树影会逐渐缩短移动,到了下午,树影又会逐渐变长,标记出树影顶点与弧点的交点,弧上这两点间的连线会为你提供准确的东西方向——早晨树影顶点为西。
F. 如果没有手机和钟表,那用什么判断时间
虽然如今,人手一部手机甚至多部,手表有钱人也是恨不得带满整个臂膀。
但是,那又如何,谁也不会过快一分一秒,也不会慢一分一秒,这是上天给予人们最公平的一件事。
可是假如,就像你所问的那样,没有手机或者钟表,时间该如何判断。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古代人们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如今也是我们很多人所向往的生活,没有什么加班,也没有什么电子游戏,更不会动不动就熬夜甚至通宵。
好了回归正题,古人如何看时间的呢?
其实古代人一般都用“圭表”、“时辰”、“香钟”、“沙漏”、“火计时”、“烛光计时”、”树影”等等把,很多都是古代人发明且创造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历史文化。
就比如成语,立竿见影,以及,日上三杆,等等,都是涉及到时间问题的事情,
有人会说,日上三竿我们知道,那么,立竿见影,怎么个表述时间呢?
其实是因为,古人会把一根树杆子放在地上,放置宽阔的地上,当在正午的时候去测量它的影长,从而确定方向、时间、节气。
其实古代判断时间的方法还远远不止这些,甚至有些我们可能都未曾听说,但是可以说明的是。
就算没有手机和手表以及挂钟等现代产业生产的时间刻度仪器,我们也会知道大概的时间范围。虽然不那么准确到分秒,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很有帮助的!
PS: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一起讨论!!
希望能帮到你。
望采纳
G. 从水中的倒影看时钟什么规律
从水中的倒影看时钟规律是光的反射。它是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方向反射:介于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之间反射称为方向反射,也称非朗伯反射,其表现为各向都有反射,且各向反射强度不均一。
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
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
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H. 除了钟表以外还有哪些办法测量时间
除了钟表以外还有沙漏、日晷可测量时间。
1、沙漏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西方沙漏由两个玻璃球和一个狭窄的连接管道组成的。通过充满了沙子的玻璃球从上面穿过狭窄的管道流入底部玻璃球所需要的时间来对时间进行测量。
一旦所有的沙子都已流到的底部玻璃球,该沙漏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一般的沙漏有一个名义上的运行时间1分钟。
2、日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8)从倒影看要怎样看时间扩展阅读:
影响时间沙漏的因素包括:
填充物的多少、玻璃球内壁的曲线形状(沙漏正置和倒置的计时长度有细微差别)、颈部管道的宽度、填充物的类型和质量。最早的沙漏曾经使用墓穴大理石研磨粉、铁屑和蛋壳粉。
而现代的沙漏一般使用人工制作的玻璃珠。 根据德国沙漏制造商KOCH的说明文档,30分钟沙漏的误差可以控制在1分钟以内,1小时沙漏的误差在5分钟左右。
注意:它并不是可以与现代计时仪器的精度相比拟的计时仪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沙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晷
I. 没有钟表有三种方法知道时间没有钟表知道时间的三种方法推荐
1、看水滴:准备瓶子,用针扎孔,计算滴一滴水是多久,然后进行推算,大概需要多少水是一个小时,时间快慢和扎孔大小有关。
2、看倒影:观察自己影子,影子越短离正午12点越近,影子越长和6点越接近。
3、看蜡烛:计算好一个小时蜡烛会燃烧多长,时间快慢是否和风相关,有风蜡烛燃烧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