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快速记住发散风寒药
扩展阅读
怎样把链接设置到ppt 2025-07-16 03:57:05
盒马集市怎样绑定支付宝 2025-07-16 03:52:00

怎样快速记住发散风寒药

发布时间: 2022-07-20 10:43:14

A. 中药有哪些属于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功效,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不渴,苔白而润,脉浮紧,或兼咳喘,鼻塞流涕者。
多数发散风寒药,还分别兼有止咳、平喘、止痛、祛风湿、利尿、通鼻窍、祛风止痒等不同功效,又可主治肺寒咳喘,风寒头疼,风湿痹症,水肿初期,鼻渊鼻塞及风邪外郁引起的皮肤瘙痒等证。但仍以兼有风寒表证者,最为适宜。
主要中药有,麻黄,桂枝,紫苏,生姜,荆芥,放风,羌活,香薷,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葱白等。

B. 中药学如何学习呢

首先你要把基础理论学好。因为中药学里的语言是中医术语,中医基础你不懂,中药的功效就难以理解。比如黄芪是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要是不知道什么是气、阳、卫、表,你就不理解它到底是做什么的,就是硬背下来也容易忘记,也不会用这个药去治疗疾病。如果你的基础理论非常好了,功效也能理解,就是记不住,那只有一个办法:用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中药学里的每一味药的功效都是重点,功效相对应的每一条目都要仔细的看。我读书的时候要求任何一味药的功效一个字都不能差,虽然死板了点,但能练出基本功。并且,我看着目录背功效,遇到不会的去看里面的内容,这样很容易记住。另外,每一味药都是归类的,有的功效是另外一类里的,这就是特殊功效记忆。有一部分药物功效很相近,就对比着去记,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果要考试了,来不及看厚厚的书,那只有抓一下所谓的重点。中药学中有500来种药,在大纲里面规定有的是重点,有的是熟悉,有的是了解。你就把规定重点和熟悉的掌握住,了解的临床再去看吧,呵呵。
你要很努力的学好这些知识,现在辛苦了点,将来应用的时候就轻松多了----我们总不能当着患者的面去翻书吧?
祝你学有所成!

C. 药店的店员,有什么记药技巧

药店的店员需要记住药品的名称这个是没有特别技巧只能死记硬背,其次记住药品的功效,虽然各种药功效不一样,但是可以进行分类,然后记住摆放的位置便于拿取,最后记住多观察多记住寻找规律方便自己更好的记住。

1、记药品名称

每一个药的名称是固定的(部分药物存在别名),药品的名称是必须死记硬背的,它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2、记药品药效

不同类别的药物它的药效是不同的。同一类别的药物,其药效存在大同小异的情况。例如:扑热息痛、感冒通片等。在记药效时,同一类别的只需记住其区别即可。

3、记摆放位置

药店药物的摆放位置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分为中药和西药两大类。即药品和非药品、外用和内服、药品和非药、阴凉和常温这四类的分开陈列。区分药品、非药品、假劣药。含麻制剂及处方药的登记程序。

4、多观察药架上药物。

记住药名以及对应的药效了还是远远不够的。商品的位置必需熟悉。每天进行快速拿药联系,巩固新店员对于商品的位置熟悉程度

5、寻找规律,加深记忆

当记忆很多得药名后,我们会发现有些药的命名是有规律的。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规律,从而加深记忆。

注意事项:

1、规定每天的药品学习任务,并每天提问,提问可以是当天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是以前的学习内容。

2、基本的医药学知识。一定要了解常见病的辩证和用药,如感冒中医分风热、风寒、胃肠、体虚感冒,咳嗽分为风热、风寒、肺虚、风咳,将常见病的分类和症状分清,并能够正确联合用药。这些基本的医药学知识也需要反复的记忆及提问。

D. 400种中药速记口决

(一)解表药) O! {; d' ^*
(1)发散风寒药
麻黄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 风水水肿 )
桂枝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痰饮蓄水寒凝血滞诸痛)9 `5 h& s9 紫苏 解表散寒 解鱼蟹之毒 行气宽中
生姜 解表散寒 解鱼蟹之毒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荆芥 祛风解表 透疹 消疮 炒炭止血# f- \# P; @" | 防风 祛风解表 胜湿止痛 止痉 止泻* R* z! h% ?: P
羌活 解表散寒 祛风胜湿 止痛(上半身风寒湿痹)& r, ?* ?' U) z6 e 藁本 解表散寒 除湿止痛 (颠顶头痛) +. c8 l1 ~ 白芷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阳明经眉棱骨痛) 细辛 解表散寒 祛风止痛 温肺化饮通窍(少阴头痛); b# T7 r# k0 Q 苍耳子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前额鼻内胀痛)
辛夷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包煎。鼻渊苍耳子散加辛夷细辛) 香薷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2)发散风热药
薄荷 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 清利头目 疏肝行气(辛散耗气虚人多汗禁用) 牛蒡子 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 宣肺祛痰 解毒散肿 滑肠通便(气虚便溏慎用) 蝉蜕 疏散风热 利咽透疹 开音 明目退翳 熄风止痉1 Y1 I% w% e5 \- f 蔓荆子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f! ^. F1 r- G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清热解毒
柴胡 解表 升阳举陷 退热 疏肝解郁(醋炙)退热截疟(柴胡截肝阴) 升麻 解表 升阳举陷(炙) 透疹 清热解毒(生)(齿痛口疮阳明热毒) 葛根 解肌退热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阳 止泻(煨)(项背强痛) 淡豆豉 解表 除烦 宣发郁热# t+ N% ~1 ~' J+ ]) g" W F* w. t# S!(二)清热药 : J' H: v9 O. i) O8 ^ (1)清热泻火药
石膏 清热泻火 止渴除烦 敛疮生肌 收湿止血(生泻煅敛先煎)
知母 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阴润燥(肺胃肠肾阴)' J! b. h- t 芦根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烦止呕 利尿
天花粉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忌乌头肌注流产) 淡竹叶 清热泻火 除烦 利尿(胃火心火小肠火)
栀子 清热利湿 泻火除烦 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 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降压瘰疬瘿瘤乳痈)" t2 H5 O2 决明子 清热 明目 润畅通便(不宜久煎)- S) n+ G! S, D (2)清热燥湿药2 a$ Z' Y! ^# C) T8 X' x6 x* q3 g0 U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炒用)(肺热咳嗽高热)
黄连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湿热痢疾善清心经之火) 1 Z) V8 f 黄柏 清热燥湿 泻火除蒸 解毒疗疮(骨蒸劳热)- [+ w6 T( w2 y9 ?" 苦参 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 利尿止泻/ P1 V0 s U! w# _, p 白鲜皮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疥癣)
龙胆草 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明目(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

9 j ]% ~! u/ x' ?( X( R (3)清热解毒药+ N8 K1 S8 x- ]0 U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凉血止痢$ w4 T' v2 ?) g4 u( e3 c; g; 连翘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疮家圣药)
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利湿通淋 通经下乳4 e- N. e) u4 [1 f 紫花地丁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穿心莲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 燥湿(煎剂致呕多入丸散) |8 R8 S! 大青叶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利咽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痄腮丹毒)" I# b# ?6 [8 [) J8 e2 U 青黛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 熄风定惊(难溶丸散)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阴疽。脾胃虚寒禁用)8 d9 h1 ]% Z, N' 青黛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清肝泻火 熄风定惊(难溶丸散)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 利湿通淋 (阴疽。脾胃虚寒禁用)6 i; A) b/ q& `% 熊胆 清热解毒 熄风止痉 清肝明目(0.25-0.5丸散) 射干 清热解毒 利咽祛痰3 p& R, |+ k; U% W* ]
山豆根 清热解毒 利咽消肿 (有毒3-6)! A1 k) Z, Y3 E& l- y: C 马勃 清热解毒 利咽止血 (包煎喉症出血溃烂适宜)' t( \* Z' m8 马齿苋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止痢( |; V4 j, G9 l t$ c7 o
鸦胆子 清热解毒 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6 e0 Z8 G0 @4 B S5 y) s 白头翁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胃肠湿热血分热毒) 贯众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杀虫(尤善崩漏)
土茯苓 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解汞毒) (4)清热凉血药
生地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止血 (虚热骨蒸消渴秘脾虚湿滞便溏禁用)) 玄参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滋阴 消痈(白喉上部肿痛)! l! k7 y" g; 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治无汗骨蒸要药、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孕妇不用)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清泻肝火8 o$ d K. [" G& D5 C0 z, B 紫草 清热凉血 活血解毒 透疹 (疮疡烫伤)
水牛角 清热凉血 解毒定惊(15-30先煎3小时浓缩粉冲服) (5) 清虚热药- n; E; m* y0 h$ A4 P; x
青蒿 清透虚热 凉血 除蒸 解暑 截疟
白薇 清热凉血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阴虚外感) 地骨皮 凉血 除蒸 清肺泻火 生津止渴
银柴胡 退虚热 除疳热/ w/ U4 I; s v; S
胡黄连 退虚热 除疳热 清湿热8 d; u% f% d1 T 胡黄连 清热燥湿(下焦) 退虚热 除疳热
黄连 清热燥湿(中焦) 清心胃实火 清热解毒 % }' `: Z' z9 l
(三)泻下药 (1)攻下药
大黄 泻下攻积 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逐瘀通经(疮疡烧烫伤后下)4 芒硝 泻下攻积 清热消肿 润燥软坚(冲服外敷)
番泻叶 泻下通便 (泡。煎服后下)# @6 m! u& _1 C7 t9 n" C! y4 l
芦荟 泻下通便 清肝杀虫(丸散1-2小儿疳积)0 S% {0 Q) P" C, v, j

(2)润下药
火麻仁 润畅通便 滋养补虚# \2 Q, U- z" r$ ^$ V) x: P 郁李仁 润畅通便 利水消肿 松子仁 润畅通便 润肺止咳
(3)峻下逐水药. c. m k i3 z/ u: ^& v
甘遂 泻水逐饮 外用消肿散(风痰癫痫内服醋制减低毒性1克丸散)3 京大戟 泻水逐饮 外用消痈散结(胸胁停饮)2 o; G: k: }3 N! P! _8 莞花 泻水逐饮 杀虫疗疮祛痰止咳
牵牛子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4 x* p; @, b1 V( T' m
巴豆 逐水退肿 峻下冷积 祛痰利咽 外用蚀疮(0.1-0.3丸散制霜用)
(四)祛风湿药
(1)祛风湿药7 K6 m. H3 H- N, S 独活 祛风湿 止痹痛 解表
威灵仙 祛风湿 通络止痛 消骨鲠 行痰水3 U, o* t; [9 K Y8 x 川乌 祛风湿 温经止痛(大毒1.5-3先煎久煎心腹冷痛寒疝痛)
蕲蛇 祛风通络 止痉(有毒截风要药)/ u5 Q$ x7 e/ p) ~" {* 木瓜 舒经活络 和胃化湿(吐泻转筋)
(2)祛风湿热药+ ?4 Y* n! e" U5 z7 x n# ?
秦艽 祛风湿 止痛 通络 退虚热清 湿热(活血养荣)/ E0 p3 g- Y8 防己 祛风湿 止痛 利水消肿(偏上木防己偏下汉防己)9 _* X+ z: 豨莶草 祛风湿 利关节 清热解毒
络石藤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跌仆损伤)( R- h% f+ p4 X: J; s
雷公藤 去风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大毒 孕妇忌用熬1-2小时)/ H K9 k) i+ t( [' |9 h" A (3)祛风湿强筋骨
五加皮 祛风湿 强筋骨 补肝肾 利尿$ p6 p1 k3 h9 a; A! r+ U 桑寄生 祛风湿 强筋骨 补肝肾 安胎
狗脊 祛风湿 强腰膝 补肝肾(温补固摄遗尿白带绒毛外用止血). i7 Y6 Y, a3 B) C2, L:(五)化湿药 藿香 化湿 解暑 止呕
佩兰 化湿 解暑 (脾瘅) " Y/ Q) d+ }+ P' ^ e 苍术 燥湿运脾 祛风散寒 发汗解表
厚朴 燥湿消痰 下气除满% O" A" y0 `2 ~6 t8 W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中下二焦) 止泻安胎(后下)
豆蔻 化湿行气 温中(中上二焦) 止呕(后下). ~7 Q8 M7 o5 E 草果 燥湿 温中 除痰 截疟7 r/ Z/ d, Z; { z' N7 | 0 l.(六)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茯苓 利水消肿 渗湿 健脾 宁心' Y; q6 d/ k+ a1 M6 x8 q- y 薏苡仁 利水消肿 渗湿 健脾 除痹 清热排脓
猪苓 利水消肿 渗湿 $ U. G7 b7 \# M2 x( I( r 泽泻 利水消肿 渗湿 泻热
香加皮 利尿消肿 祛风湿 强筋骨 有毒

E. 三天可以全背完中药的记忆法是什么

一切头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气虚,必用黄芪;

一切虚脱,必用人参;

一切血虚,必用阿胶;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气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黄;

一切肝郁,必用柴胡;

一切热毒,必用二花;

一切阳虚,必用附子;

一切热病,必用犀角;

一切妇科,必用当归;

一切外感,必用荆芥;

一切失眠,必用枣仁;

一切郁证,必用合欢;

一切面瘫,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头病,必用天麻;

一切阳痿,必用羊藿;

一切阴虚,必用麦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呕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绿豆;

一切诸风,必用防风;

一切白发,必用首乌;

一切风湿,必用灵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断;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钱;

一切虚热,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细辛;

一切黄疸,必用茵陈;

一切闭经,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车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栀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鸡眼,必用鸦胆;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气,必用橘核;

一切胀满,必用槟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麦;

一切阴痒,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荚;

一切遗尿,必用桑蛸;

一切疮疡,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疮,必用硫磺;

一切蛇疮,必用雄黄;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鸣,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沥;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5)怎样快速记住发散风寒药扩展阅读:

中药一类一类的记。比如说发散风寒的药有哪几个,然后记住他们的共同点:性味大多是辛温的,大多归肺经,都能治风寒表证。再归纳它们的不同的特点,有几个是能利尿消肿的,有几个祛风湿的,有几个能通鼻窍的。最后记每一个药独有的特点:如紫苏也归脾经,能行气安胎;白芷入阳明经,能治眉骨头痛;苍耳子性升,可以通鼻窍。这样,归纳总结比较,一类药就背下来了。

F. 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怎样区分,一般用什么药物以及注意

有些人感冒,多种药同服,效果仍不理想,也就是药不对症。 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姜活丸、参苏丸、惊风丸等。 风热感冒:为感受风热之邪,因正邪交争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畏寒轻,汗不多,头面胀痛、四肢酸乏、咽喉肿痛等。推荐使用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药。如V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 病毒性感冒:为病毒侵袭引起,因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症见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剧烈、疲乏等,宜清热解毒、疏风散表。推荐使用板篮根颗粒、抗病毒颗粒、抗感颗粒、抗冲颗粒、三九感冒颗粒等。暑湿感冒:为夏天暑热之气侵袭,

G. 什么是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

病情分析: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
要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潮证。部分药物还可用治痹证及
喘咳、水肿、麻疹、疮疡初起兼有风寒表证者。,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