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气压怎样随时间变化
扩展阅读
莲花入冬怎样管理 2025-07-16 04:45:55

气压怎样随时间变化

发布时间: 2022-07-20 16:28:58

Ⅰ 描述一个气压表如何显示大气压强的变化

气压不仅有空间分布的差异,而且随时间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两种变化的综合结果。所谓周期性的变化,是指气压随时间呈周期性的波动。这里主要讨论气压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压的日变化 地面气压日变化的特点是在一天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次高值,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次低值。最高值出现在9 ~10时,次高值出现在21~22时;最低值出现在15~16时,次低值出现在3~4时。两个不对称的日变化波的出现,表现出每12小时一个周期。气压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出现与气温的日变化有关,地球上向阳的一边(白天)由于加热作用使空气膨胀而垂直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向四周辐散,致使空气柱的质量减少,地面气压降低。背阳的一面(夜间)由于冷却作用,气柱收缩,空中四周气流辐合,使气往质量增多,地面气压升高。至于气压次高值和次低值的出现,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解释。近代有人将它解释为共振现象,在大气中能引起气压半日共振的最初脉冲首先是太阳的潮汐作用,其次是温度日变化的半日波。气压的日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气压日振幅(一日中
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又称为日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在低纬地区,平均日振幅可达3~4百帕,到纬度50”附近日振幅不足1 百帕了。不同纬度上气压日变化的情况,在我国中纬度地区气压日振幅为1~2.5百帕,在低纬地区为2.5~4百帕,而在西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山谷 中气压的日振幅有时可达6. 5百帕。
2.气压的年变化 气压的年变化是由气压的月平均值进行此较而得出的。气压年变化的特点与海陆性质、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大陆上全年气压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低值出现在夏季。年振幅较大,并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在海洋上全年气压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年振幅比陆地小。在高山地区一年中气压最高值出现在温暖的夏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年振幅也较小。
我国大陆气压的年振幅各地相差很大,福建以南沿海各地在16百帕左右,东部沿海及东北南部地区在21百帕左右,华北平原、华中、中南及四川盆地一般在24百帕以上,至于东北北部及西北西南地势较高的地方年振幅在13百帕以下,拉萨只有5.3百帕北京的年振幅可达26百帕。 气压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年变化密切相关,海洋和大陆气压年变化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所引起的。冬季大陆较海洋冷,在冷地表的影响下,大陆上空气柱变冷收缩,洋面上空的空气流向陆地上空,故陆地上最高气压出现在冬季。海洋上冬季出现最低气压。到了夏季则情况与冬季相反。
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与气压系统的移动及演变有关。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高低压系统活动频繁,气压的非周期性变化比低纬度地区明显,若从24小时变压(前一日某时刻到次日同一时间的气压变化量)来看,高纬地区可达10百帕,中纬地区达3~5百帕,而在低纬地区,除有中心气压很低的低压过境外,一般只有1百帕左右。所以在中高纬度地区,往往在大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下,使气压周期性的变化遭到破坏。
气压随时间的急剧变化,往往是天气急剧变化的预兆,因此掌握气压随时间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是天气分析预报工作中的重要方面。

Ⅱ 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大气压力与高度有密切关系,即大气压力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在近海平面1000hPa附近,高度每上升约10m,气压降1hPa;在500hPa(55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20m,气压降1hPa;在200hPa(12000m)附近,高度每上升约30m,气压降1hPa;它应用于航空上,用来决定飞机飞行的高度。

飞机上的高度表,就是以空盒气压计的气压高度换算出高度,作为高度表的标尺。

国际民航组织(ICAO)假设在干空气、平均海平面的气压和气温分别为1013.25hPa和15℃、对流层顶以下约11km之温度随高度递减率每千米下降6.5℃等标准大气条件下,作为高度表的参考基准,在这种状态下的大气称为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大气(ICAO Standard Atmosphere)。

(2)气压怎样随时间变化扩展阅读:

大气压力产生原因:

大气压力的产生是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由于地球引力,大气被“吸”向地球,因而产生了压力,靠近地面处大气压力最大。气象科学上的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的重量(大气压强),也就是大气柱在单位面积上所施加的压力。

气压的单位有毫米和毫巴两种:以水银柱高度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用毫米(mm)。例如气压为760毫米,就是表示当时的大气压强与760毫米高度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相等。另一种是天气预报广播中经常听见的毫巴(mb)。

它是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大气柱压力大小来表示气压高低的单位。1毫巴=1000达因/平方厘米(1巴=1000毫巴)。因此,1毫巴就表示在1平方厘米面积上受到1000达因的力。气压为760毫米汞柱时相当于1013.25毫巴,这个气压值称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Ⅲ 同一地点气压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地点气压为什么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还和温度,流速有关.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流速不同,气压不同,例如你在地铁边上当地铁驶过和没驶过时气压是不同的

Ⅳ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时间改变

大气压。也就是空气受地球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这个压力与空气的密度相关。而空气的密度又于温度相关。空气温度受日照影响。所以与时间有关连

Ⅳ 大气压随时间和季节而变化

日出前.午后两点
冬季,夏季
低.高
你只要抓住一点,温度越高,气压越低
还有成雨的话一定是高气压,晴天是地气压
她错的
那是没有科学依据
气压高人就不舒服
你想外界气压高,你呼吸不是吃力
就象你在水中
水过胸,你呼吸很困难的,这是外界压强大

Ⅵ 同一个地方,大气压强在一年四季里有什么变化

偶只知冬天的气压大于夏天,阴天的气压大于晴天,具体请看: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3.大气压与时辰的关系:早上和晚上的大气压比中午的高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中午低,属于“干空气”,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早上和晚上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早上和晚上大气压比较高。而到中午的时候,大气不断的积累热量,使其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午的大气压比早上、晚上的大气压低。

4. 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18.106,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5.大气压随水陆的变化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6.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

Ⅶ 气压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转)
气压随着大气高度而变化,这是因为空气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对物质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气愈接近场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气压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作用,气温低,气体收缩,密度增加,气压增大,相反,气温高,气体膨胀,密度减小,所以气压也减小。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中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阴天时,云层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向外扩散,使空气的密度减小,同时阴天地区大气的湿度比较大,也使大气的密度减小。因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同一地区,在一年之中的不同时间其大气压的值也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年变化。大气压的年变化,具体又分为三种类型,即大陆型、海洋型和高山型。其中海洋型大气压的年变化刚好与大陆型的相反。通常所说的“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指的就是大陆型大气压的年变化规律。下面对此略做分析(另外两种情况不做讨论)。
由于大气处于地球周围一个开放没有具体疆界的空间之内,这就使它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有着很多区别。夏天,大陆中的气温比海洋上高,大气的湿度也比较大(相对冬天而言),这样大陆上的空气不断向海洋上扩散,导致其压强减小。到了冬天,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低,大陆上的空气湿度也较夏天小,这样海洋上的空气就向大陆上扩散,使大陆上的气压升高。这就是大陆上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的原因(大气温度也是影响大气压的一个因素,但在这里决定大气压变化的因素不是气温,而是大气的流动及大气的密度)。

Ⅷ 气压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1.大气压随距地面的高度增大而减小,因为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近大气层越厚受上部气体重力作用空气密度越大,则大气压值越大;离地面越高大气层越薄空气越稀薄,则大气压值越小.
2.同一地点的大气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变化范围不算大),它随季节、气候、天气情况变化.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水银气压计与托里拆利实验类似;无液气压计就是金属盒气压计,这种气压计还可以据气压值知道其所在的高度,可制成高度计.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高山上不易煮熟食物的原因就在于水的沸点低.因为一般食物需100℃才能煮熟,而高山上气压低,可能70℃或80℃水就沸腾,自然沸水煮不熟食物了.用高压锅煮食物,易烂且快就是利用了高压锅内气压高温度高的特点.
1.大气压强与高度有关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小,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是不均匀的,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液体有不可压缩的性质,气体则不同,它具有可压缩性质,越靠近地面压缩得越历害,离地面越高气体密度越小.不过在海拨2km以内,空气密度可近似认为是均匀的,可近似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降低1mmHg,约133Pa.大气压是由于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上面的大气层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下图表示出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如果预先测出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值,列成表,那么到-个高度未知的地点,只要测出大气压强值,就可以知道当地的高度.
2.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增大时升高,气压减小时降低,高压锅就是应用气压高沸点升高的原理制造的.气压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在低压环境中,会出现高山病症;在高压环境中,会出现潜水病症.气压还与生产有一定联系.
3.标准大气压的值
因为气压不但与高度有关,还与时间、天气等有关,因此要确定一个标准.定作标准大气压的是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数值上等于1.01×105Pa,测量气压的工具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Ⅸ 气压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着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