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教孩子轻松认识时间
扩展阅读
怎样用蜂蜜清洗口腔 2025-07-10 07:54:33
新生儿的衣服挂高会怎样 2025-07-10 07:53:08

怎样教孩子轻松认识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8-04 00:19:00

⑴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你知道吗

1、教孩子先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懂得时针走一个数字,分针则要走一圈,就是一个小时。

2、拨针认钟点:家长拨分针,让孩子观察分针和时针的变化。让孩子懂得分针从“12”走回到“12”时,时针前进一个数字,就是一个小时。同时,让孩子知道分针从“12”走到“6”,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就是半小时。孩子弄懂后,可由家长报时,让孩子拨分针,以增加兴趣,巩固印象。

3、让孩子看图画钟点。

⑵ 父母教孩子认识时间最简单的办法有哪些

1、帮助孩子学习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汇。

如表示时间段的词:上午、中午、下午;表示时间先后关系的词:先、后、然后、最后;表示一些不确定时间的词:从前、有一天、有时;表示时态的词:已经、正在、将来等,在日常生活中,在和孩子讲故事、交谈时,有意识地教孩子认识、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汇,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时间概念和时间关系。

2、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渗透时间概念。

比如,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机,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园一周的食谱,说说从周一到周五的菜肴,结合一些重大节日的“倒计时”活动,帮助孩子理解将来的时间。这些都需要家长做有心人,善于抓住多种机会自然进行。

3、教孩子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通过和孩子一起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钟表,通过和孩子一起玩“拨钟点”、“时间接龙”、“现在几点钟?”的游戏,让孩子了解时钟钟面的主要结构,区分时针、分针并知道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4、有意识地向孩子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比如,晚饭前你可以提醒你的孩子,赶快收拾玩具,再过10分钟我们吃饭,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感到“10分钟”是什么含义。早晨起床和孩子一起比赛穿衣服,让孩子体会做事的快慢,进而体会时间的快慢,养成惜时的好习惯。

总之,生活经验是孩子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孩子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对时间关系的经验和体验逐渐发展起来的。

⑶ 怎样帮助孩子认识时间,增强孩子时间观念,让孩子知道

方法一: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孩子做事拖拉,很大原因是他们做事的时候容易忘掉时间,缺乏时间观念。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做事的时候拖沓、磨蹭、懒散,即使看到珍惜时间的父母,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习惯。这让父母很头疼。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没有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时间观念。
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磨蹭有多种原因:学习兴趣低落,能拖就拖;缺乏自信;本身性格就是“慢性子”;还有的孩子缺乏效率观念,不知道时间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勤勤个很懒散的女孩,做事磨磨蹭蹭,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如果不经常催促,她根本意识不到时间是有限的。妈妈决定从小事中入手,培养她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妈妈知道勤勤喜欢看科幻图书,于是决定周末带她去图书馆,让她增长知识的同时,培养她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勤勤看到那么多科幻书籍很兴奋,但是她还是懒懒地看,以她的速度,一天看一本估计也看不完。
于是,妈妈教给她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书籍看,如何选择里面具有意义的细节,这样就是节省了时间,还增加了知识。在妈妈的教育下,勤勤不仅学习上变得勤快多了,生活上也有了很大变化,时间观念逐渐增强了。
有的孩子早晨起床晚,磨磨蹭蹭地等父母为他们穿衣服、准备早饭、送他们上学,其实这是在助长孩子的磨蹭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并在一旁告诉孩子,再不抓紧时间就要迟到了。孩子迟到后肯定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会主动树立时间观念了。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珍惜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还可以在醒目的地方贴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提醒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此外,父母可以送给孩子闹钟,当孩子有重要的事情要做的时候,就让孩子自己定好闹钟,这样就会有紧张气氛,时间观念也会形成;或者送给孩子手表,那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观念,让孩子时刻都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时间。
方法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就不会具备合理把握时间的能力。时间资源利用得好,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帮助。孩子的随意心理比较严重,但是父母要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这是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的最好途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最好是具体到细节,比如什么时间起床,洗漱需要多长时间,吃饭需要多长时间,放学后做作业和看电视多长时间,几点休息等,都要严格制定,这样会对孩子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孩子将作息时间固定下来,形成习惯,才能明确地认识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良好的作息习惯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守秩序。
当一向对时间缺乏概念的孩子做出了按时作息的事情时,父母不要吝啬奖励,因为赞赏和表扬可以激发起孩子更大的积极性。
方法三:指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既反映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可以使孩子赢得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是他们每天都没有做什么重要的事情,时间花在哪里自己都稀里糊涂。
郝乐阳是个三年级的男孩,他时间观念很差。早晨闹钟都闹了三四次了,妈妈也过来叫过他好几次,他却依旧躺在床上不愿意起来。放学后,他懒洋洋地把书包往书房里一丢,然后趁妈妈不注意跑到电脑面前开始玩游戏,所以经常深夜还在写家庭作业。
针对孩子的这种表现,妈妈积极地采取行动,与孩子协商后制订了一份时间安排表,并且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由于时间安排表制订合理,妈妈的指导到位,孩子也乐于改变,因此,他慢慢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了。
对于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与他们协商后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表,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为孩子制定的学习计划要有利于执行和操作,同时也要对孩子的学习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要在孩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制定,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学习计划目标过高,孩子无法顺利执行,计划就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还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为孩子制定的学习计划也不能过于死板,要有一定的灵活度。比如,有位妈妈给孩子制定了这样的学习计划:晚上6:00-6:25语文,6:25-7:50数学,7:50-8:15英语。这样的安排缺乏灵活性,如果孩子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很难,需要多花时间学习,孩子却拘泥于这个计划表,就不会达到学习的目的了。
学习计划不是教条的,它应该以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孩子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调整。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执行学习计划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学会恰当地管理时间。
方法四:教会孩子充分利用时间
要教会孩子管理时间,就要先教会孩子充分利用时间,讲究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某件事做得最好。爱玩是孩

⑷ 怎么教孩子认时间

摩比上周刚学完《时间的学问》,有的爸爸妈妈就问了,祖老师,孩子在课上认时间还认得挺明白,怎么一到家又晕了?相信不少孩子存在这样的问题, 今天祖老师来说一说小小的钟表里藏着的大大学问。

时间这个概念具有流动性、不可逆转性、周期性和抽象性。怎样让5-6岁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呢?

第一步: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说哪些词汇可以用来表示时间,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比如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给计时,安安静静的感受时间在身旁滴滴嗒嗒流走的感觉,此举可以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第二步:了解认识时间的工具——钟表。
仔细观察钟表,表盘上都有什么?可以看到三个部分,数字、指针、小格子。
都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
还有3根针,这3根针有什么不一样?小格子一共有多少个?
这是让孩子了解表盘的主要结构,通过仔细观察,孩子自己能发现一共有12个数字,3根指针和60个小格子。
在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让孩子们知道其中的运转关系:矮胖胖叫时针,高瘦瘦叫分针,最细的叫秒针。
时针走的像蜗牛一样慢,走一步是一个小时;同时,分针转了一圈,表示60分钟。
仔细观察以后,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制作一个钟表,动手画的过程中找一找每个数字、每个指针之间的关系和感觉,这是直接经验的积累 , 会加深对钟表的理解。

第三步:一一对应的认识时间。
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一步慢慢认。
1. 认识整点,时针指向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分针指向数字12的位置。
2. 认识半点,时针指向2个数字的中间,跟小不跟大,分钟指向数字6的位置.
3. 认识整分,时间指向2个数字之间,跟小不跟大,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表示多少分钟。

第四步:简单的推算
这时候强调孩子边拨边说,现在是2:00,再过一个小时是几点?
怎么说,带着孩子这样表达:2:00的时候,时针指向2,分针指向12,过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步,从2走到3,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所以再过一个小时是3:00。
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会推算了,孩子认识时间的程度就更上一个台阶了。
最重要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时间,渗透时间观念,比如列个时间计划表,几点几分干什么事。
既锻炼了时间的书写又督促孩子自己去认表。这个时间作息表可以做得活泼可爱,挂在墙上,有意识的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

到一年级,有两块内容是孩子的学习的难点,一是钟表;二是人民币,这都属于常识数学。
常识数学一定要在生活中多运用,活学活用才是硬道理!

⑸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 分钟 时钟

首先,用纸板动手要做一个钟表的表盘模型,要有刻度,有时针和分针。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
其次,告诉孩子表盘上的每一个小格和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区分时、分、秒的概念和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等量代换关系。
再次,教会孩子认识钟表的步骤:
1、先教会孩子认识整点(时针拨动,而分针一直对准数字12不动,让孩子读出时间)。
2、教会孩子认识几时半(如:6:30,8:30等):时针拨动,分针对着6不动,让孩子读出时间。
3、教会孩子认识随意时间(如:6:25,8:55等):时针与分针相应的波动,让孩子读出时间。

⑹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孩子对时间观念较

小孩子不听话要慢慢引导,孩子不听话不爱学多是父母不会教育造成的,越早教育越好,一般到了青春期就管不住了,这边都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因材施教,孩子从小教育好,长大也懂事好学,不用父母担心

⑺ 怎么教孩子认识时间

教孩子认识时间可以拿一个钟表放在孩子的面前,然后结合周围的时间段来进行认识,比如说早晨可以联系太阳升起,中午可以联系五岁,晚上可以联系,月亮和睡眠。

怎样快速学会认时钟

快把下面这些认识钟表的小口诀教给孩子吧,帮他们快速认识钟表。
一、【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跑的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二、【认识时钟】
一个小时 60 分,半点也叫 30 分。
看完时针找分针,指针长短仔细分。
分针走路停不住,走了一步又一步。
分针半圈走到 6,拉着时针迈半步。
时针半步不计数,还念半步前的数。
分针每次踩住 6,就是半点请记住。
三、【指针兄弟来赛跑】
指针兄弟来赛跑,顶端 12 是起点。
大哥时针慢吞吞,分针腿长跑得快。
分针跑了一大圈,大哥慢慢挪一步。
四、【小表盘】
小小表盘圆又圆, 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 一个快来一个慢。
时针长长指 12, 短针指几就几时。
分针长长指向 6, 短针刚刚过几就几时半。
五、如何让孩子更快地认识时间?
1、用一个有闹铃的钟表,对好计时器,然后对孩子说:我们来收拾房间吧,5分钟以后,闹铃响了,我们就可以停止了。
2、用图表的形式给孩子制定一个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画一个小钟表,指针指向7点,然后旁边画上一个小孩子起床的图画,表示早上7点起床。然后,7点半吃饭,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他们会很快对时间有了概念。
3、长途旅行的时候,把时间和地点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孩子认识时间。比如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汽车长途旅行,每个小时或者间隔一段时间就向孩子说明又到了什么地方,下一段时间还将看到什么,或者可以和学校联系起来,告诉他我们要走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待在幼儿园的时间。
4、经常把两件事情进行比较,让孩子理解有些事情花费的时间要更长一些。可以从简单的问题开始训练,例如:“谁单脚站立的时间长?”。

⑼ 怎样教孩子学算钟表时间

恐怕要多花点时间。是想学有指针的钟时间吗?最好买一个有秒针的钟。先把长针、中针、短针代表的意思告诉他。一开始,在每天大概固定的一个时间,最好是整点,告诉他现在几点了,他学会这个点时后,再让他学半点的,比如7:30,8:30,等等。。。。然后再开始学一刻钟什么的。。。不知道你孩子多大,如果小可以慢点来...,如果大呢,可以快一些。。。。。

⑽ 怎么教初学数学的孩子认识时钟

每天有无数的父母在和孩子们的“拖沓”作战中精疲力尽,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有没有好方法既能轻松愉快地让孩子认识时间,又能让孩子有时间观念呢?
其实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需要让孩子认识时间。
1、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说一些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的词汇,年、月、日、星期、小时、分钟、秒。
比如玩捉迷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感知一分钟有多长,孩子们闭上眼睛,爸爸妈妈通过数数来计时,感受时间,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概念。

2、用具体事件替代时间
随着能力逐渐增强,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件件事组成,而且时间会在事件进程中流逝。
比如令父母头疼的“拖沓”,对孩子来说,做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但如果是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慢。

这需要家长想要给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观,用客观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时间不可逆。可以将吃饭、睡觉、上学等作为孩子感知时间的指标,当具体事情和时间紧密连在一起,“时间”就不再陌生了。
3、DIY时钟墙
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守时的人,就得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规律和节奏,陪孩子一起做个时钟墙来督促他吧。
或者直接在挂钟上不同的时间刻度,贴上需要做的不同事情。

到了什么时候,就让孩子按照约定做什么事情,坚持这样的要求,让孩子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动力定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态度要平和有耐心,要以身作则,还要讲究方法,养成对孩子终身有益的好习惯,千万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