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着名的民主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的改革和教育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着作。机缘巧合,我在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裴斯泰洛齐的一本教育类丛书,于是细细地了解了他的背景以及生平的一些经历,并阅读了他的着作《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这是一本很特殊的着作,特殊在它的内容是由十五封信组成的。书中作者塑造了葛笃德这样一位善良的集母亲、教师、教育改革者于一身的妇女形象。读后细细品味,会发现作者正是借助葛笃德的形象来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思想。
由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裴斯泰洛齐重点是通过对儿童教育的研究,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集理论与实践依据的教学方法。他的“要素教育理论”、“简化教学方法”等对初等学校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曾指出应该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心的教育——手的教育——头的教育”,“并且要使三种教育协同发展,心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他的这种思想也就说明了教育必须是教给儿童知识并发展他的智力的过程,教育也应当教会儿童如何动手动脑,从而发展儿童的道德、德性与心性。
前几封信中,他从自身的艰难经历出发,阐述了自己从事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和对彻底进行教育改革的认识。他认为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下,若是想使民众获得更好的生活,就必须要将孩子们从幼年开始进行教育,让他们全面发展,能够有能力自己挽救自己。也是通过对这种不良环境的反思,才使得裴斯泰洛齐从此立志于从事教育改革。
接下来的十几封信中,他分别从智育,德育,以及实际劳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儿童全面发展应接受的教育。其中在智育方面,他主要说明了他的教学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直观原则。“必须在儿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观察到的事物同有关的词汇之后,才能教他们拼写和认读。儿童开始在有意识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训练。但是没有艺术的指导,要人们进行这样的训练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难以办到的,因而我强烈地意识到应该有一些图画课本”。他很详细地论述了直观性的理论基础,反复讨论了关于教学应当让学生们由混乱模糊的感觉印象逐渐上升到清晰概念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问题。
在德育方面,他认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母爱,道德精神的核心是热爱他人,直至对上帝的挚爱,要使道德力量与宗教感情融汇起来。
在论述关于儿童实际活动能力的培养问题上,裴斯泰洛齐客观地批评了旧式学校不重视实际能力培养,儿童只有文字知识而无行动的能力,不能克服实际困难。他的教学模式中强调教学应该重视儿童的体力活动能力的培养,并认为体力活动蕴含人的一切复杂实践能力包括各种职业能力的基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会实践,多体验社会的生活,而不是做一个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
裴斯泰洛齐遵从自然教育,认为儿童应该自然地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强制也不能抑制儿童的发展。在他的这本书中,他将学校教育家庭化,寄予了葛笃德这样一位母亲的社会期望,希望社会上的母亲都能像主人公这样按照智育、德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心理化等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原则,将儿童培育出有用的人才,用他们自己来“挽救”自己,从而宏观上改变教育体制。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原则大部分很值得我们现代教育借鉴,而他做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经历以及他在艰难中散发出来的一些品质,也很值得我们走在奋斗路途中的人学习。他敢于批判腐朽的旧教育制度和观念,他不懈地对新教育进行探索和实验,从而形成新的教育观,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人类。他的教育理论中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其一是要深入认识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本质作用,教育能够使人的所有潜在能力得到发展,使人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智慧、实践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其二是,引用“实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裴斯泰洛齐指出只有在百折不挠的实践基础上,才能探索、揭示符合自然发展、包括人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律,从而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原则和教学方法,以便使人的个性完善发展成为现实。
②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特别是早期教育家.有哪些教育家
孔丘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
教师论:
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
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
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
“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
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 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军国民教育 2、实利主义教育 3、公民道德教育 4、世界观教育 5、美感教育
“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1、“活教育”的目的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要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的“活教育”课程大致有五类:儿童健康活动(包括体育、卫生等学科);儿童社会活动(包括史地、公民、常识等学科);儿童自然活动(包括动、植、矿、理化、算术等学科);儿童艺术活动(包括音乐、图画、工艺等学科;儿童文学活动 (包括读、作、写、说等学科)。
3、“活教育”的方法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
“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
苏格拉底像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亚里士多德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昆体良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着有《雄辩术原理》。
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大教学论》(1632)《世界图解》(1658)、《母育学校》(1628)等。
洛克 英国教育家洛克(1632-1704)是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政府论》(1690)、《人类理解论》(1690)、《教育漫话》(1693)等。
卢梭 法国教育家卢梭(1712-1778)是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社会契约论》(1762)、《爱弥儿》(1762)等。
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是要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林哈德与葛马德》(1781-1787)、《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1801)、《天鹅之歌》(1826)等。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帕克 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之父”帕克(1837-1902)是“进步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关于教育学的谈话》(1894)等。
德可乐利 德可乐利(1871-1932)是比利时教育家,是科学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整体化的功能:整体化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1927)、《比利时德可乐利的新教育法》等。
马卡连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蒙台梭利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是“自由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蒙台梭利方法》(1909)、《童年的秘密》(1936)、《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等。
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雅斯贝尔斯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大学的观念》(1946)和《什么是教育》,集中反映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教育着作有:《帕夫雷什中学计(1969)、《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65-1967)、《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1969)等。
尼尔 英国教育家尼尔(1883-1973)是“自由教育学派”最激进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萨默希尔一种激进的儿童教育方法》(1960)、《谈谈萨默希尔学校》(1966)等。
巴班斯基 苏联教育家巴斑斯基(1927-1987)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1977)、《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1982)等。
皮亚杰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着作有:《儿童的言语和思维》(1923)、《儿童智慧的起源》(1936)、《儿童心理学》(1966)、《结构主义》(1968)、《发生认识论导论》(1945-195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1979)等。
罗杰斯 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杰斯(1902-1987)也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处理》(1939),《人的形成》(1961)等。
阿莫纳什维利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孩子们,你们好!》(1983)、《六岁入学》(1984)、《目标始终如一一一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1987)等。
布鲁纳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卢姆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1913-)是“掌握学习”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掌握学习》(1968)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1976)等。
朗格朗 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1910- )是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终身教育引论》(1970)等。
③ 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有哪些
裴斯泰洛齐代表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是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天鹅之歌等。裴斯泰洛齐是瑞士着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热爱儿童,对劳动民众非常同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
裴斯泰洛19世纪瑞士着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奉献,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独创的论述,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着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
裴斯泰洛齐1746到1827是瑞士着名教育家,父为医生。5岁失怙,赖慈母忠婢成长,性柔懦富于感情,及后入中学、大学,修神学而不信其说教而改学法律,又历政界腐败去而习农,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曾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
常与孤儿同寝食,共忧喜,苦心孤诣以发展儿童道德心,成效颇着。后又在布格多夫、伊佛东创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实验。认为儿童的能力由练习而发达以至于强壮、凡教育及教学均当以直观实物为基础、教育的进行及教材的排列,当以儿童的精神、自然的行为为准。
凡为教学,当注意数目、形式和词语三个基本要素。他根据这一原理,改进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着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④ 葛笃得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读后感 2500字
作为一名教师已经三个月有余了,闲来无事时总是去网上浏览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东西,尤其是有关的一些视频和着作。前段时间就看到了一部《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粗看了一遍,还是从中读到了很多东西。于此把自己一些微薄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全书是由15封书信组成的。前三封为裴氏在布格多夫对自己教育工作的回顾。因战争缘故,他不得不结束史坦茨创办的孤儿院,在如此带着悲痛的心情下。他仍然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教师的立场,无论世人如何的评价,他都把自身定性为一位教师。一个热爱教育的老师是喜欢第一线与学生接触的,即使困难重重,充满挫折,从他的字里行间里看出他所教的孩子大多不是家境良好的孩子,资源的匮乏也使得他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教学,但他仍然努力扮演好他的角色——一个尽心教学的老师,尤其是他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知识和生命力,就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第一封书信里它所展现出来的那份为人师的热情,即使外在环境多么困难,内心有很多挣扎,但他突破环境的压迫,为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努力甚至把这份理想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当学生增加到80名,年龄各不相同,有些孩子虚荣做作,有的沿街乞讨,除了极个别外其他的都是无知的。何等艰巨的工作!要造就和培养这些儿童多么艰巨的任务啊!但他敢于接受这一任务,站在他们中间发音,让他们来模仿……这样一位热情的教师为了学生每天都在艰难的前进,拓为学生创造了更直观的教育法,却不受欢迎,反而带来了很多的负面传言,这样一位热情的教师并不是人人都敬爱的。他不以为然,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学,更是对待这些蛮言蜚语。他坚持认为自己每天都在稳步进步,他的创新教学法不仅体现在他对教材的要求上,还必须要有图画,让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言。
第二书主要介绍了裴氏的两位合作对象。提到了他的教育原则,创造出一种教师和儿童都能有所提升的教学法,并且这样的教学法具有普世价值,它不仅教知识,而是教儿童一个稳固的基础知识,好似一股求知能力,一旦具备了该项能力,则知识自然水到渠成。还提到了他的工作热情---那样如火执着的热情让他的同伴开始相信“人类是可以改善的”。教育工作中的繁琐与挫折,往往使我们失去了当初教职的那股初衷,一代大师的言行,着作能让我们重新燃起失去的热情,我想这正是裴氏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