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少儿美术教育要如何教幼儿阶段的小朋友画画
少儿美术教育和成人美术不同,儿童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正在成长,他们的绘画方式和兴趣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当然,做父母的,也能通过孩子的画,看到孩子的成长轨迹。
一、无意识涂鸦期:1.5-2岁
总有家长问,孩子画画应该从多大开始?我们的答案是能握笔就可以开始绘画启蒙了,就是大概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画画的概念,很多美育研究会忽略它。但其实这时是孩子绘画活动的开端,我把它叫做无意识涂鸦期。这时候孩子画画还算不上艺术表达,但他们已经能从中获益了。
二、涂鸦期:2-3岁
等孩子过了两岁,画画主要还是一种肌肉运动,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有意无意地,想通过绘画来表达点什么,这时候孩子就进入到了涂鸦期。
每个孩子发育快慢不同,怎么判断进入涂鸦期了呢?主要看表现,涂鸦期孩子的画有两个特点:特点一:孩子画画的状态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会从无规律和无法控制地画乱点、乱线,到能画出有一定掌控力、有一定方向的线;接着,再能画出封闭形状来。特点二: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比如能给自己的画取名字,或者告诉你他画了些什么。
这个阶段孩子大部分的涂鸦,你可能完全看不出来到底画的是什么,就是一堆无规则的点、线、圈等等,但对于孩子,它们却是有意义的。
三、象征期:4-7岁
这是开发孩子绘画潜力的关键时期,大概是四到七岁。在涂鸦期,孩子开始产生绘画表达意识,到了象征期,随着生活更丰富,自我意识增强,孩子表达的需求和能力就都增加了。
孩子会开始用一个事物象征另一个事物,比如画一个圆圈说:这是我妈妈。孩子这是在锻炼如何使用绘画这个工具,更好地表达自己。
象征期孩子的画有两个特征:特点一:孩子画画主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会总去画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只画出心中重要的部分。
比如,你可能见过孩子画人,大大的脑袋,没有身体,下面直接连上手和脚,我们把这叫做蝌蚪人。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心里,手脚的重要性远远高于身体,所以就会这样画。
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往往就是这样比例失调或者不完整的。
四、图式期:7-9岁
经过了象征期,七岁到九岁的孩子,绘画一般会处于图式期。
“图式”这个词源于英文schema,是哲学家康德最先提出来的。用它来表示儿童七到九岁的阶段,是由于这个阶段的特殊性。
图式期是一个过渡期,承接着象征期和写实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从凭主观印象画画,逐渐发展到可以真实地描绘现实。
这时候的孩子,能逐渐理解事物间的真实关系,画画开始有了一定的空间意识。它们的画里常常会有一条直线,我们把它叫做基底线,孩子在这条线周围画上的各种事物,就是他们眼中的事物关系。
另外,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意识地去构图、塑造人物、描绘事件,画出的画跟真实的生活更像了。
五、写实期
经过图式期的孩子,基本在10岁以后就进入写实期了,写实期的孩子对空间的认识能力较强,在绘画上能进行素描、人物动态等较高难度的画种进行展开了创作了,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特点是孩子的观察能力较强,不在对儿童画感兴趣,对绘画拥有更高的要求。
少儿美术教育目前多为创意美术的形式来让授课,大多数教育已经向线上转移,美术宝1对1就在创意美术上做得比较好,家长们可以去官网做一下了解,还能免费领取试听课。
最后,绘画也是一步步从涂鸦走向有目的的学习的,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不仅反映了儿童绘画技能的发展,也揭示了深层的发展。这也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心理路程。
Ⅱ 4--6岁儿童画画的内容都有什么、怎样带动他们的兴趣
1、3至5岁的孩子正处于象征期,是涂鸦与真正的儿童绘画之间的时期。
他们对手小肌肉群运动有所控制,开始产生表现意识,但此时所画形象与物象差距甚远,或看不出眉目,仅是一种象征性质的表现,也叫图式期或符号表现期,适合的材料为蜡笔、油画棒。
2、5至9岁的孩子处于意象期,是儿童绘画发展的主要时期,他们能够试着画自己意念中的形象。一旦认定所画形象能够表达自己意念之后,这个形象便相对定型一段时间。适合的材料为:
(
1
)
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彩色铅笔。
(
2
)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
3
)
也可适当接触水彩画和水粉画的工具材料。
3、4至6岁的小孩子,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比如:可以在图画纸的下边画一个圆点,告诉孩子“我种了一颗小种子,它慢慢发芽了...”一边说一边从圆点处开始往上画线,可以是直线、曲线、长线、短线、粗线、细线,可以花很多种子,发很多芽,训练孩子点、线造型,之后可以继续讲故事:“渐渐的长出了许多漂亮的小叶子,花朵...”继续带孩子在故事中学画基本形、涂色等等。还可以采用“变魔术”等方法在简单的线条、形象上添加、联想,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Ⅲ 不同年龄段如何引导孩子画画
最佳学习美术的最佳年龄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启蒙时期(3--5岁),专家研究表明,美术能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右脑的发育,能锻炼孩子的协调性,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美术教育还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转型期(12--14岁),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提高,学习压力的增加,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阶段开设兴趣造型入门课程,为以后考上理想的学校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孩子以后成为设计师或着名画家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学美术可以充分减压,可以调整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以减掉不良的生活作风(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从而避免学生吴入歧途。定位期(15--16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知识面的提高,这一阶段学画的学生往往目标明确,把学习美术作为日后考学的方向标,进步将更加明显。总的来说,如果下定决心学画,时间是越早越好。
Ⅳ 学画画的孩子们什么年龄学什么内容学过什么再学什么
学画画不存在年龄要求,什么时候开始学都可以。
1、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从学习素描开始,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结构、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过程。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
3、关于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4)儿童不同时间应该接触怎样的画画扩展阅读:
重视修改:
这里的“修改”类似于一般意义上的调整,所不同的是:调整大都基于常规的循序渐进,而“修改”则是基于主动表现中的果敢、直干;因为敢画、敢错,才有“修改”的必要。
而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一次思索、进步的过程,有时大刀阔斧的“修改”竟是一种升华、或是一种起死回生。因此,不用怕脏、不用过分地小心谨慎,要敢做敢为;不用担心留有改过的痕迹,这痕迹应该是前进的足迹。
“修改”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探索。初学者常常一错就重来,总想立竿见影、急功近利、一鸣惊人,却不知是一种浮躁的表现。
参考资料:
绘画--网络
Ⅳ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绘画比较好最开始应该学习哪种画种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疑惑,那就是想让自己家孩子学习画画,但是不知道多大开始学习比较合适,太小怕孩子学不会,太大了怕孩子学画画比较晚,不知道几岁最合适,下面我就来给各位家长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在一岁半或者两岁的时候就可以拿起画笔了,这个时候孩子可以在画纸上随意的涂抹,当然现在孩子画画是没有任何的意识的,也可以简单的说是画笔的运动轨迹,在这个阶段孩子不用接受任何的绘画教育,只要给他笔和纸就行,让孩子随意的涂抹,锻炼其手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敏度。
当孩子七岁以后,一般在七到九岁之间,孩子可以在外面的培训机构学习了,这时候孩子首先会学习一些比较有创意的绘画,然后再开始简单的写生,这时候的写生主要是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对画的像不像要求不高,重要的是胆量和观察。等孩子十岁以后可以慢慢的接触素描的训练,这时候基本上就是比较专业的训练了,课程非常的系统,学习的时间也很长,在未来的几年里主要是以素描为主,等有一定的基础以后,再慢慢地学习水粉。
Ⅵ 儿童画画要经过什么阶段
儿童绘画的几个阶段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
2.命名期(2、3岁)
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
3.罗列期(3、4岁)
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
4.图式期(4、5岁)
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
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
5.想象期(6~9岁)
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
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
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
6.写实期(9~12岁) 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
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
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年岁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
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
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尺子衡量儿童画,超越儿童自然发展阶段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但是,我们也要随着儿童心理发展不断培养他们各个感官的功能。在辅导方法、内容、程度上,都应适应这个阶段儿童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儿童的认识水平。孩子会一天天长大,儿童绘画特点会逐渐消失,慢慢向成人绘画过渡发展。
阶段一:涂鸦,2—4岁
1、自由的、随意的
2、受控的、重复的、纵向的、圆的
3、无命名的涂鸦
4、色彩很多但却与对象无关
5、过程比结果重要
阶段二:画符号,4—8岁
1、头\足:由线条构成的封闭图形、放射状外形。
2、身体常用几何图形构成。
3、绘画大部分靠记忆而不是靠直接观察。
4、显示出有意义的情感和身体上的观念,夸张和省略一些身体部位,注重重要部分的细节。
5、很少或者没有重叠。
6、在图片空间内任意布置。
7、出现简单的基线。
8、背离现实。
弯曲的、多重的、平面的和立面的混合,透视重叠。
阶段三:写实,8—12岁
1、 更注意身体比例、人物的动作和服装的细节。
2、更近距离观察环境,绘画基线=逐渐消失,出现地平线。影子和阴影也可能出现。
3、通过缩小尺寸和重叠来显示图像深度。
4、使用真实的色彩。
5、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更高。
Ⅶ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最合适
从1、2岁就开始接触绘画比较合适,但是先不要进行比较规范的绘画练习,让孩子学着自由涂鸦,对绘画完全产生兴趣,等到孩子自己萌生出想要更进一步学习的念头,再让孩子学习素描、水粉、水彩等专业课程,强制性的学习对孩子的绘画素养培养没有帮助,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Ⅷ 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又有哪些特点
图式期6——8岁。
6、7岁儿童处于幼儿期向儿童期转变的阶段,大脑的发育已达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却仍保留着幼儿期的状态,想象力十分发达。他们把画画看成是一种游戏常把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东西混淆在一起。
一过7岁,幼儿的这种特征就逐渐减少或削弱,渐渐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客观世界,在想象的同时,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样去画。随着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增多和知识面的不断扩大,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进入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代。
他们依靠直觉,加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凭自己的记忆表达心绪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这一阶段儿童画的一般特征,故称之为图式期。
这个时期,特别要求教师和家长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作品,也不能让儿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顺其自然充分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画自己喜欢画的内容,这样才不会把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给扼杀了。
写实倾向期9—11岁
由于儿童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变化,观察能力的提高,判断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同于前一个阶段,他们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并进行探索,对幼儿时期深信不疑的童话、梦幻开始发生怀疑。
对以前自己常采用“古怪”的、“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持否定态度,对过去画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实的画表示否定。他们对儿童画表现的天真、幼稚并不喜欢,更羡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绘画,对绘画的空间知觉有了较大进步,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过渡,故称为写实倾向期。
由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画开始追求真实,致使他们那些感人的童趣创作逐渐消失,对绘画的兴趣趋于淡漠,个别甚至视画画为额外负担。
这个时期要使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同图式期时那样浓郁,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审美意识,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他们画出的作品能抒情达意,这样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才会有增无减。
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
这个时期的儿童在生理上已进入少年期,在心智发展方面,已渐渐接近成年人。从思维发展来看,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从绘画的角度看,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比以前两个阶段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由于多年的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教育与影响,他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
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再加上手脑的生长发育日趋成熟,儿童在绘画技法上已体现出由易到难的转化,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故称之为写实期。
当然,写实期中的一部分人因为绘画兴趣淡薄,绘画时极力想画得像,而进步却不令人满意,同时又缺乏自信心和耐心而转移兴趣,进入绘画的抑制期。
这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他们喜爱的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表现方式进行训练,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写实的技能技巧,以便使这一部分人顺利地度过抑制期。
(8)儿童不同时间应该接触怎样的画画扩展阅读
怎样培养儿童绘画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
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
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参考资料
网络--儿童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