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用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如果是吃药,最佳时间是饭前半小时或饭后半小时;
如果是用药,除非很特殊的药,通常那就是6点后,18点之前。
㈡ 怎样分配吃药时间
每天一次。在医生的处方上,有的药被注明服药频率为“Qd”,老百姓看到大多一头雾水,其实这是拉丁语对“每天一次”的简称。这里要提醒大家,每天吃一次的药物最好固定时间,否则不但会使药效打折扣,还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风险。比如,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应在早餐后服用,这是因为人体内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规律,早晨血液中激素浓度最高,晚上最低,而在早晨服用激素类药物,能与人体的生理状态同步,可减少服药后的身体不适。另外,一些长效降压药也需要早上吃,以避免加大血压波动。
每天两次。简写为Bid。这类药物之所以分成两次吃,是因为一次服药能维持的最佳作用是12小时。因此,如果你习惯早上8点吃第一次药,第二次最好在晚上8点左右。不过也有例外,如抗抑郁药黛力新的需要在早上和中午服药,这是因为下午4点以后服这种药会影响睡眠。
每天三次。缩写为Tid。跟着三餐服药是最为普遍的一个用药误区。这样做会使白天的血药浓度过高,毒副作用随之增加,而夜间由于长时间没有药物进入体内,血药浓度会过低,从而影响疗效。“一日三次”的正确服法是间隔8小时服药,如早上7点一次,下午3点一次,晚上10点一次。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很多人害怕同时吃两种药会相互作用,于是把吃药时间间隔开一两个小时,其实,多数情况下这是没有必要的。尤其对很多老年朋友而言,如果需要每天吃三四种药,都间隔开,可能一天需要服药七八次,很容易漏服。因此,服药前一定要问问医生或药师,如果药物之间不会相互作用,就可以同服。
㈢ 用药时间怎么制定
药物的代谢都有一定的半衰期,只有掌握了药物的半衰期,才能及时用药,维持药物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目的。如半衰期长的药物,可能1天只需用1次药,而半衰期短的药物则应该1天内多次用药。
由于不能理解或错误理解药动学原理,在服药时间上经常出现以下误区:
(1)三餐服药
很多胃肠病患者都认为服药时间应该在餐后,但是有的药1日服2次,应每隔12小时1次,如果也在三餐后服药,肯定会导致白天血药浓度过高,夜间血药浓度不够,影响治疗。所以服用时间不应该只考虑在餐后,还应该根据药物在机体的代谢时间及时用药,如1天服用2次的药物,早上8点服用第一次后,第二次就应该在晚上8点,间隔12小时左右,而不是午餐以后。
(2)忘服补服
很多胃肠病患者因为工作学习太忙、进餐时间不规律等出现了忘记服药的情况。这些患者通常会因为早上的药没服用,就把早上的药和中午的药一次服下,以为这样就不会影响药效。其实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是不断变化的,每种药物都有各自的半衰期,如果不按时服药,或将2次的药1次服用,将不利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的维持,没服药的时候起不到药效,加量的时候,又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
(3)时断时续
还有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漠不关心或者由于太忙而无暇顾及,经常是记得就用药,不记得就停药,没有形成疗程,血药浓度也是很不稳定,时高时低。如果达不到比较恒定的血药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的发展,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因此产生耐药性。
根据治疗目的制定用药时间
胃肠病用药针对性很强,一般根据治疗的目的选择用药时间。如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宜饭前服,制酸药宜饭后服,缓泻药宜睡前服等等。
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制定用药时间
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时也是决定用药时间的重要因素。比如胃肠病患者在使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时,应该在饭后使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兴奋作用的药物在使用时应该尽量避免晚上服用;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应该避免在白天工作时间服用,以免出现事故。
正确掌握胃肠病的用药剂量
药物的作用和剂量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什么药,把握好剂量非常关键,因为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药效及其不良反应。很多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所以胃肠道疾病用药更加需要斟酌剂量。一般来说,药物的使用剂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决定:
年龄大小
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易产生不良反应。故老幼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少,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60~80岁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应减为成人剂量的2/3,8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2。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千克)/50(千克)。
性别决定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
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病势轻重
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也会损伤正气。
另外,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㈣ 服药时间的正确方法
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现象呈明显的昼夜节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不良反应与人体的生物节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一种药物的同等剂量可因给药时间不同,作用和疗效也不一样。根据时间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各类药物的服药时间。
高血压
人类血压存在明显的昼夜波动特征。早晨 9:00-11:00 急剧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下午 4:00-6:00 又上升,而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 3 时达最低值,在早晨清醒前又开始回升。故心脑血管疾病在早晨发生率较高。
一般以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下降幅度 ≥ 10%-20% 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呈双峰一谷型,称“杓型血压”。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血压下降 < 10% 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非杓型血压”。
1. 杓型血压
上午 7 时和下午 14 时两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吻合,此时降压效果最好。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以避免血压于夜间的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2. 非杓型血压
却应于晚间睡前服药。钙通道阻滞剂和 ARB 类药物于早晨或晚上服药对 24 h 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的转化;
糖尿病
胰腺的胰岛β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为 50 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因此,清晨给予低剂量的胰岛素,可达到满意效果。上午 8 时可口服作用强而持久的降糖药物,使药效与体内血糖浓度变化的规律相适应。如甲苯磺丁脲早 8 点服药后 0.5 h 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 18 点给药者。
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通过刺激胰岛细胞产生降糖效果,口服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为宜。
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等通过促使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降糖效果,因此宜饭后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 ):等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减小,因此,只有进食同时服用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急心绞痛和心脏猝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高峰时间均在上午 6:00-12:00。因此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早晨服用生物利用度大,半衰期长,并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肿胀,僵直和握力下降等症状,以早晨最为严重;而且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节律呈昼夜节律性变化,血药浓度峰值一般在清晨 7-8 时,谷值则在午夜 0 时。所以最好在早晨服用激素类药物。故糖皮质激素均选用早晨 7-8 时给药,短效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每日 1 次。长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隔日 1 次。
抗癌治疗
肿瘤细胞在上午 10 点生长繁衍最快,而正常细胞则在凌晨生长最快,因此肿瘤患者用药的最佳时间为上午 10 点。这时进行化疗,用药最省,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小。
晚期疼痛严重的癌症病人,使用止痛药的时间也有规律;人的痛觉以上午最为迟钝,而午夜至凌晨最为敏感,故止痛药以夜晚临睡前服用效果更佳。
哮喘
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等因素存在生理性昼夜波动,因此哮喘多在深夜或凌晨发作。故多数平喘药以睡前服用为最佳,此时哮喘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
β 受体激动剂如特布他林等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早上 8 点口服 5 mg,晚 20 点服 10 mg,可使该药的血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而氨茶碱则不同,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它在早晨 7 点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葡萄糖酸铁、亚铁等铁剂,对胃肠道可产生刺激,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才宜吸收。所以宜在胃酸分泌最活跃的时候用,晚间胃酸分泌最高,故晚 20 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 8 点高,疗效延长 3-4 倍。
㈤ 吃药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
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如遇汗难出者,可缩短服药的时间,以利于发汗。
二、
正确的服药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淤,热则沸溢。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凡热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汤),而寒性病则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可用生姜擦舌即止。
三、
正确的服药剂量
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
15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四、
正确的服药次数
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
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㈥ 服药有一日三次和一日两次时间怎样掌握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人得了病,就要吃药。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在药店买的药,还是在医院医生给开的药,最常见的服用方法就是一天三次。很多人都以为,因为人通常一天都要吃三次饭,所以一天三次药就是按“饭点”吃的。如果你这么想,那就会极大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呢!那么一日三次服药正确时间是什么时候?
一般来说,“一日一次”最好选择在饭后固定的时间点按时服用;“一日两次”则指每12小时服用一次;“一日三次”指每8小时服用一次,这样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此外,药物“空腹服”一般指清晨吃早饭前服用,因为此时服药利于人体对药物的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饭前服”常指饭前30~60分钟服用;“饭时服”则是指在用餐过程中服药;“饭后服”指饭后15~30分钟服用,目前绝大部分药物都是在饭后服,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睡前服”通常指睡觉前15~30分钟服用药物。
药物应该按时按点服用,但并不是每种药物都必须在每天同一个时间点服用,比如感冒药、止疼药等就不用如此,有症状时服用即可;但降压药、降血糖药、抗病毒药、抗菌药物最好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服用,不过也不用过于严格,相差30~60分钟也没关系。
怎样才能即合理安排服药时间,还不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太大影响呢?以一日三次服用的药物为例,可以这样安排:早上6点1次、中午14点1次,晚上22点1次;如果是一日两次的药物,可以早上8点和晚上20点各服用一次;如果是一日四次的药物,可以在6点、12点、18点和24点各服用一次。
当然了,有特殊规定的药物不在此列。如必须饭后吃的药物、必须与餐同服或服药后必须进餐的药物、必须空腹或远离进餐时间服用的药物等。这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
㈦ 空腹、饭前、饭后吃药,有没有个准确时间
如果我们生病去医院看病的话,一般医生可能都会给我们开口服药。但是我们在吃口服药的时候,根据药物不同的效果和作用,我们的服用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医生或者是护士都会跟我们交代清楚每种药应该怎么吃。有些药是在饭前吃,但有些要用要在饭后吃,而且有些还要在空腹的时候吃。这个时候很多人就有一种鱼问了什么时候才能算作是空腹,饭前到底多久?饭后到底多久吃才是最合适的?
但是我们在吃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每种药的不同作用来服用。比如那些止咳糖浆之类的,就千万不要在饭后服用,而且服用了以后千万不要再喝开水。
㈧ 药一天吃三次到底按怎样的时间吃
是按每间隔8小时吃一次,一般的药是早晨8.00左右服,中午12.00左右服,晚上8.00左右服.
任何药具体都要"遵医嘱",看了病,拿了药医生应当有交代的,如果没有交代,要仔细问清楚,因为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要求的。有饭前半小时服,有饭后半小时服,有睡前服,空腹服......等等。
“饭前、饭后服用”有要求有:
“饭前服用”的意思是指此药需要空腹(餐前30分钟-1小时)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如果餐前刚吃进了不少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并非“空腹”,会影响药物的疗效。“饭后服用”的实质是指饱腹(餐后15分钟-30分钟)时服用,以利于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
常用的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有: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红霉素、利福平、息斯敏、胃舒平、大部分中药或中成药等;需要饱腹服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复方新诺明、环丙环星、扑尔敏、消化酶等。
(8)怎样知道正确吃药时间扩展阅读:
服药的注意事项:
要谨遵医嘱,自行减药停药或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自行买药、服药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 确保给药方式正确
读懂药品说明书,正确对待不良反应
服药有6个最佳时间,抗肿瘤药物上午10时服用为宜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儿童用药应及时就医,不应自行减量使用成人药
境外购药应对症下药,别盲目跟风
高度重视老年人多重用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