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怎样睡觉能让时间不那么快
扩展阅读
蛀牙晚上痛是什么原因 2025-05-12 07:56:09

怎样睡觉能让时间不那么快

发布时间: 2022-04-25 22:43:36

1. 怎样才能睡得更快、更香

有失眠困扰的朋友可能经常听人提起过睡眠十律。睡眠十律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妙语箴言,而是BBC出品的一个50分钟睡眠纪录片。里面通过大量实验和科学讲解,找出了10条能帮你更快入眠的方法。

最近睡眠不大好?不妨来看看这10条科学建议,有时候除了外界压力影响导致的失眠外,自身的睡眠习惯不正确也可能导致入睡困难哦!

更多居家生活建议,欢迎关注我的微博:@拙然工坊

薰衣草等天然植物可以帮助人舒缓神经并入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2. 如何短时间内高效睡眠有哪些方法

1. 睡前半小时不要运动、玩手机,静静的躺着,可以高效睡眠

我们要想保证高效的睡眠,那么我们在睡前半小时最好什么事情不要做,就是静静的躺着,这样我们的身体在睡前可以得到放松,让身体保持一个舒适的状态,可以提高睡眠质量,高效的睡眠。尤其是玩手机电脑,会让我们更加疲劳,而且电子产品发出的蓝光,会影响我们的睡眠,睡前半小时请静静的躺下,可以高效睡眠。

2.睡觉的时候一定保证房间漆黑一片,不要开灯睡觉

我们要保证高效地睡眠,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卧室漆黑,因为人在进化过程中,都是夜里睡觉,白天工作,产期的进化已经成为我们遗传的一部分。一遇到有光线的地方,我们就睡不实,容易醒来,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更不要开灯睡觉,所以在睡觉前一定要保证房间漆黑一片,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3.晚饭要少吃,尽量不要吃夜宵,保证高效睡眠

我们的身体是要在晚上休息,如果我们在晚上吃了过多的东西,即使我们休息啦,身体的其它器官还是要进行消化的,这样这些器官就不能好好的休息,造成我们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但影响我们第二天的精神,还会影响身体的健康。所以在晚上时要是吃,更不要吃夜宵,可以保证睡眠高效。

4.在睡前不能喝茶和咖啡,有助于高效睡眠

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晚上喝咖啡喝茶,喝这些东西都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一般熬夜的时候喝的比较多。如果我们睡前喝了咖啡喝茶,势必影响我们的睡眠质量,造成我们不能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随意我们睡前一定要注意不要喝这些东西。

5.睡前洗个热水澡或泡个热水脚,有助于高效睡眠

我们在睡觉之前最好先洗个热水澡或泡个热水脚,这样可以将我们的体温升高,一来解除了我们的疲劳、二来体温升高后进入睡觉状态,在体温降低的过程中更能高效的睡眠。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舒适,又能高效的睡眠,是个不错的方法,还对健康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洗个热水澡或泡个热水脚在睡觉。

6.掌握好睡眠的生物钟,更有助于高效睡眠

我们人类都有个生物钟,一般10点以后进入睡眠最好,尤其是23点至凌晨1点,一定要在睡眠之中,所以10点睡觉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高效睡眠。早晨也不要睡懒觉,可以中午午休一会,这样我们按照生物钟的规律睡觉,可以高效睡眠。

7.放松心情,不要将白天的情绪和问题带到晚上,有助于高效睡眠

我们在睡觉前一定要放松自己的心情,保证一个平和的心态进入睡眠。不要将白天的情绪和问题带到晚上睡觉前,这样脑子里总是想着东西,那么晚上不但睡不好觉,还会做梦,影响睡眠质量,所以为了高效睡眠一定要睡前放松心情,不带情绪和问题带到晚上来,有助于高效睡眠。

3. 如何让自己减少睡眠的时间

怎样将睡眠的时间适当缩短?

在当今时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挤出点睡眠的时间,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并且早已实施的一种方法。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怎样才能将睡眠的时间适当地缩短呢?
(1)要有科学的措施。科学的节约睡眠时间,是长睡眠变成短睡眠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以上的人来说,只有缩短睡眠时间的意愿而没有科学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一般讲来可以以每周减少30分钟睡眠时间的速度递延,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睡6个小时则不宜继续再减。

在由长睡眠向短睡眠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后,要中午午休30~40分钟,否则精力和体力都会不支持。
(2)要有意愿和下意识的结合。意愿是指自己有适当节省睡眠时间的愿望;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心理学上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作用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神实质,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人人都可产生办某件事的意愿,同时内心深处存在下意识,当意愿与下意识一致时,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当意愿和下意识相互对抗时,那么下意识与意愿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识的威力是意愿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当意愿绝对压倒下意识时,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愿是“很想缩短睡眠时间多干点事”,而下意识所形成的观念是“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结局是很难实现短熟睡眠,因为下意识根深蒂固、很强大,只有当意愿加倍时才能与之匹敌。

要实现短熟睡眠,往往需要医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从根本上消除脑海深处的下意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情况看,睡眠的下意识是能改变的,只要从内心深处认为短睡眠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还能使得人们从知识、财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识也就会渐渐地转变过来。
(3)要有紧张有序的节律。把睡眠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后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成功后成果的巩固问题。在工作、学习或经营、社交当中,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时间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及时上床就寝,在紧张有序的节律当中拨了自己的生物钟,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有一点必须指出,睡眠时间的节省并不是人人可行,每个人在实施时不能脱离了自己的具体实际。

长睡眠者延长的是哪个阶段的睡眠时间?

我们已经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了,睡眠的全过程有两个睡眠时相在交替轮换着进行。这两个睡眠时相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的第1阶段为入睡期,表现的只有一丝睡意;第2阶段为浅睡期,表现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唤醒;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别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这时睡者的潜意识消失,不易被唤醒。

慢波睡眠的4个阶段大约为90分钟的时间,慢波睡眠之后即进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动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约要进行4~5个如此的循环周期。
我们在有关条目中也介绍了,有的人是长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时,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时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与学习精力。

这两种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的人中,他们延长了的或短缩了的睡眠时间,分别分布在哪个睡眠时相和阶段呢?

据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钟的时间,在后边的几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则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次延长。

一般说来,如果每晚平均出现五次快波睡眠,其总时间大约在90~120分钟上下,约占睡眠总量的20~25%。如果是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则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讲,长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者) 延长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梦睡眠的阶段。

4. 怎样能缩短睡眠时间

缩短睡眠时间要看你平时有几个小时的睡眠习惯。相信有不少年轻人过着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的坏习惯。这种坏习惯会让我们身体里的生物钟颠倒导致体质变成肥胖型,甚至也会引起很多疾病。那如何改善以及缩短自己的睡眠时间呢?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时间必须每天保证7个小时,就算在缩短也不能缩了这最重要的7个小时。

下班之后如果不喜欢活动的人,我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如果上班的地点离家很近,尽量保持走路不要坐公交车,如果家远可以买一个瑜伽垫,哪怕每天在垫子上伸伸腿弯弯腰都比你天天拿着手机遭辐射好得多。最晚到十一点强迫性的关机、躺在床上,刚开始可能会有很多不适应,但是坚持才是硬道理。久而久之,你也可以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既能保证了自己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又从此不会因为睡得晚而睡眠长了。

5.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睡眠时间减少

长睡眠者能变成短睡眠者吗?
现代生活使许多人产生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如求学者总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成年人除正常工作外,总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读报、看电视、社会交往或其他活动,等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提高办事效率外,再就是减少睡眠时间,对于长睡眠者来说,在这方面更具潜力。
那么,惯于长睡眠者能缩短睡眠吗?能缩短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请看国外一位专家所做的实验,或许能得到答案。
1977年有位叫穆拉尼的人指导4对强烈希望变成短睡眠者的夫妇进行了缩短睡眠的实验。为使该项研究更具科学性,他们1周内有3天要在自己家里进行脑电图监测。
实验采取逐渐缩短睡眠时间,每2周缩短30分钟,当睡眠时间缩短到5小时时,坚持1个月,然后在些基础上逐渐地、适当地调整睡眠时间,以受试者白天无明显困意为度。
半年以后的结果,这8人中有 2人每天睡5.5小时,4人每天睡5小时,2人每天只睡4.5小时。对他们进行身体和智能的全面检查,未见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迹象。此时这8人都变成了短睡眠者。
坚持了半年后,再让他们自由选择睡眠时间,停止一切试验。一年后追踪观察,8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一切感觉正常。
这个实验证明,只要自己希望变为短睡眠者,并且坚信短熟睡更益于身体,缩短睡眠时间并不难。至于缩短到什么程度,还需因人而异,一般以6小时左右为宜。
为达到目标,至少需要训练5~6个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训练过程中,白天可能会有强烈的困倦感,但能逐渐适应。
短熟睡眠对精神和体力有不良影响吗?
一个人睡眠充足与否,并不是看你用在睡觉上总时间的长短,而是看你深睡眠时间的多少,那怕你一天只睡4~5个小时,只要有五分之三的时间是处在深睡眠阶段,翌日的精力照样充沛,反应也照样和往常一样敏捷。
反之,如果是一夜睡了8~9个小时,可都是处在浅睡眠阶段,起床后还是有休息不好的感觉。
《失眠与睡眠》一书中举了这样两个实例:酒井氏是一位短熟睡眠者,按照他的体会,睡前写的稿子如果没写完,睡醒后可以立刻接着往下写,没必要先复习一下前面内容,理清思路然后再继续。
这是因为睡前的α脑电波可以很快平移入σ脑电波(深睡眠脑电波),醒后又可平移回α脑电波。当然这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否则入睡时难于控制,醒后也会像一般人那样,脑子里一片空白,要经过“清醒”、经过复习才能找到原来的思路。
又如西班牙有一位画家叫达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他很累时,便坐在扶手椅上,旁边小桌上摆着一盆汤,达里拿起汤匙喝着汤,困了便向后一靠睡着了,手一松汤匙掉到汤盆里,“当啷”一声把他吵醒了。就这么短暂的休息,使其疲劳顿消,又精神百倍地重新工作起来。
另据国外资料介绍,议院里那些政治家,绝大多数是60开外,会议中间休息时可见不少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会议重新开始后就又活跃起来。
每提出一项议案,事先都要与各有关大臣接触、与各有关部门商讨,抽空还要回到自己的选区去征求意见、组织后援、与知名人士面谈,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才能睡3~4个小时,一醒来记者们又会蜂拥而至……所以体力或精力太差或睡眠太长的人是很难成为议员的。
以上介绍的这些表明,短熟睡眠对人们的精神与体力是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弄清这一问题,还得要从脑电波说起。20世纪初,发明了脑电记录方法。50年代进一步证明脑电有四种波型,即随着睡眠的加深,先是α波(8~12HZ),进而Q波、δ波(4~7HZ) 加杂α波,再是Q波、δ波(0 5~3HZ)。
之后又发现了快动眼睡眠。这样睡眠分成了两种: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二者合称一个睡眠周期,每晚有4~5个这样的周期。
非快动眼睡眠是脑睡眠状态,如果人在这种状态下醒来,一时间会不辨东西,处于“睡迷糊 ”状态。
快动眼睡眠主要是躯体,特别是肌肉的休息,而脑活动与清醒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人在这时期醒来,将会很清醒,可立即行动。
既然非快动眼睡眠(特别是其中的深睡眠)是与脑疲劳恢复,而快动眼睡眠与躯体疲劳恢复有关系,那么2~3个睡眠周期的短熟睡眠,足可以达到恢复的目的,而这2~3个周期的时间是3~4.5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短睡眠者每日仍能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原因。
怎样将睡眠的时间适当缩短?
在当今时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挤出点睡眠的时间,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并且早已实施的一种方法。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怎样才能将睡眠的时间适当地缩短呢?
(1)要有科学的措施。科学的节约睡眠时间,是长睡眠变成短睡眠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以上的人来说,只有缩短睡眠时间的意愿而没有科学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一般讲来可以以每周减少30分钟睡眠时间的速度递延,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睡6个小时则不宜继续再减。
在由长睡眠向短睡眠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后,要中午午休30~40分钟,否则精力和体力都会不支持。
(2)要有意愿和下意识的结合。意愿是指自己有适当节省睡眠时间的愿望;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心理学上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作用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神实质,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人人都可产生办某件事的意愿,同时内心深处存在下意识,当意愿与下意识一致时,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当意愿和下意识相互对抗时,那么下意识与意愿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识的威力是意愿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当意愿绝对压倒下意识时,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愿是“很想缩短睡眠时间多干点事”,而下意识所形成的观念是“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结局是很难实现短熟睡眠,因为下意识根深蒂固、很强大,只有当意愿加倍时才能与之匹敌。
要实现短熟睡眠,往往需要医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从根本上消除脑海深处的下意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情况看,睡眠的下意识是能改变的,只要从内心深处认为短睡眠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还能使得人们从知识、财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识也就会渐渐地转变过来。
(3)要有紧张有序的节律。把睡眠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后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成功后成果的巩固问题。在工作、学习或经营、社交当中,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时间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及时上床就寝,在紧张有序的节律当中拨了自己的生物钟,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有一点必须指出,睡眠时间的节省并不是人人可行,每个人在实施时不能脱离了自己的具体实际。
长睡眠者延长的是哪个阶段的睡眠时间?
我们已经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了,睡眠的全过程有两个睡眠时相在交替轮换着进行。这两个睡眠时相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的第1阶段为入睡期,表现的只有一丝睡意;第2阶段为浅睡期,表现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唤醒;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别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这时睡者的潜意识消失,不易被唤醒。
慢波睡眠的4个阶段大约为90分钟的时间,慢波睡眠之后即进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动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约要进行4~5个如此的循环周期。
我们在有关条目中也介绍了,有的人是长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时,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时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与学习精力。
这两种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的人中,他们延长了的或短缩了的睡眠时间,分别分布在哪个睡眠时相和阶段呢?
据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钟的时间,在后边的几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则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次延长。
一般说来,如果每晚平均出现五次快波睡眠,其总时间大约在90~120分钟上下,约占睡眠总量的20~25%。如果是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则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讲,长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者) 延长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梦睡眠的阶段。

6. 如何减少睡眠时间

减少睡眠时间

长睡眠者能变成短睡眠者吗?

现代生活使许多人产生时间不够用的感觉,如求学者总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掌握更多的知识;成年人除正常工作外,总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读报、看电视、社会交往或其他活动,等等。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提高办事效率外,再就是减少睡眠时间,对于长睡眠者来说,在这方面更具潜力。
那么,惯于长睡眠者能缩短睡眠吗?能缩短到什么程度?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请看国外一位专家所做的实验,或许能得到答案。
1977年有位叫穆拉尼的人指导4对强烈希望变成短睡眠者的夫妇进行了缩短睡眠的实验。为使该项研究更具科学性,他们1周内有3天要在自己家里进行脑电图监测。

实验采取逐渐缩短睡眠时间,每2周缩短30分钟,当睡眠时间缩短到5小时时,坚持1个月,然后在些基础上逐渐地、适当地调整睡眠时间,以受试者白天无明显困意为度。

半年以后的结果,这8人中有 2人每天睡5.5小时,4人每天睡5小时,2人每天只睡4.5小时。对他们进行身体和智能的全面检查,未见有任何能力降低的迹象。此时这8人都变成了短睡眠者。

坚持了半年后,再让他们自由选择睡眠时间,停止一切试验。一年后追踪观察,8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6小时,一切感觉正常。
这个实验证明,只要自己希望变为短睡眠者,并且坚信短熟睡更益于身体,缩短睡眠时间并不难。至于缩短到什么程度,还需因人而异,一般以6小时左右为宜。

为达到目标,至少需要训练5~6个月,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在训练过程中,白天可能会有强烈的困倦感,但能逐渐适应。

短熟睡眠对精神和体力有不良影响吗?

一个人睡眠充足与否,并不是看你用在睡觉上总时间的长短,而是看你深睡眠时间的多少,那怕你一天只睡4~5个小时,只要有五分之三的时间是处在深睡眠阶段,翌日的精力照样充沛,反应也照样和往常一样敏捷。

反之,如果是一夜睡了8~9个小时,可都是处在浅睡眠阶段,起床后还是有休息不好的感觉。
《失眠与睡眠》一书中举了这样两个实例:酒井氏是一位短熟睡眠者,按照他的体会,睡前写的稿子如果没写完,睡醒后可以立刻接着往下写,没必要先复习一下前面内容,理清思路然后再继续。

这是因为睡前的α脑电波可以很快平移入σ脑电波(深睡眠脑电波),醒后又可平移回α脑电波。当然这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否则入睡时难于控制,醒后也会像一般人那样,脑子里一片空白,要经过“清醒”、经过复习才能找到原来的思路。

又如西班牙有一位画家叫达里,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当他很累时,便坐在扶手椅上,旁边小桌上摆着一盆汤,达里拿起汤匙喝着汤,困了便向后一靠睡着了,手一松汤匙掉到汤盆里,“当啷”一声把他吵醒了。就这么短暂的休息,使其疲劳顿消,又精神百倍地重新工作起来。
另据国外资料介绍,议院里那些政治家,绝大多数是60开外,会议中间休息时可见不少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会议重新开始后就又活跃起来。

每提出一项议案,事先都要与各有关大臣接触、与各有关部门商讨,抽空还要回到自己的选区去征求意见、组织后援、与知名人士面谈,每天一直忙到深夜才能睡3~4个小时,一醒来记者们又会蜂拥而至……所以体力或精力太差或睡眠太长的人是很难成为议员的。
以上介绍的这些表明,短熟睡眠对人们的精神与体力是不会有太大的不良影响。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弄清这一问题,还得要从脑电波说起。20世纪初,发明了脑电记录方法。50年代进一步证明脑电有四种波型,即随着睡眠的加深,先是α波(8~12HZ),进而Q波、δ波(4~7HZ) 加杂α波,再是Q波、δ波(0 5~3HZ)。

之后又发现了快动眼睡眠。这样睡眠分成了两种: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二者合称一个睡眠周期,每晚有4~5个这样的周期。
非快动眼睡眠是脑睡眠状态,如果人在这种状态下醒来,一时间会不辨东西,处于“睡迷糊 ”状态。

快动眼睡眠主要是躯体,特别是肌肉的休息,而脑活动与清醒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人在这时期醒来,将会很清醒,可立即行动。
既然非快动眼睡眠(特别是其中的深睡眠)是与脑疲劳恢复,而快动眼睡眠与躯体疲劳恢复有关系,那么2~3个睡眠周期的短熟睡眠,足可以达到恢复的目的,而这2~3个周期的时间是3~4.5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短睡眠者每日仍能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原因。

怎样将睡眠的时间适当缩短?

在当今时代里,人们的时间观念都比较强,有不少的人想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学习及社交等方面上,所以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

如果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挤出点睡眠的时间,这是人们比较关心,并且早已实施的一种方法。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将睡眠时间从8个小时缩短为6个小时是完全可行的,对健康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怎样才能将睡眠的时间适当地缩短呢?
(1)要有科学的措施。科学的节约睡眠时间,是长睡眠变成短睡眠的关键。对于一个长期睡眠时间保持在8小时以上的人来说,只有缩短睡眠时间的意愿而没有科学的措施是不行的。

措施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一般讲来可以以每周减少30分钟睡眠时间的速度递延,待睡眠时间减少至每日睡6个小时则不宜继续再减。

在由长睡眠向短睡眠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改成短睡眠以后,要中午午休30~40分钟,否则精力和体力都会不支持。
(2)要有意愿和下意识的结合。意愿是指自己有适当节省睡眠时间的愿望;下意识又称潜意识,心理学上是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这种作用是潜伏在意识之下的一种精神实质,能支配人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人人都可产生办某件事的意愿,同时内心深处存在下意识,当意愿与下意识一致时,其效果就不是二者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当意愿和下意识相互对抗时,那么下意识与意愿的2倍成反比,即下意识的威力是意愿力量的2倍,因此只有当意愿绝对压倒下意识时,才有可能成功。

比如意愿是“很想缩短睡眠时间多干点事”,而下意识所形成的观念是“睡不够8小时会伤身体”,结局是很难实现短熟睡眠,因为下意识根深蒂固、很强大,只有当意愿加倍时才能与之匹敌。

要实现短熟睡眠,往往需要医生暗示以及自我暗示,从根本上消除脑海深处的下意识及其所形成的观念。

从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实际情况看,睡眠的下意识是能改变的,只要从内心深处认为短睡眠对身体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并且还能使得人们从知识、财富、社交等方面受益,其自己的下意识也就会渐渐地转变过来。
(3)要有紧张有序的节律。把睡眠的时间节省下来以后的利用问题,是关系到成功后成果的巩固问题。在工作、学习或经营、社交当中,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把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

工作的时间就集中精力的去工作,到了应该睡觉的时间就及时上床就寝,在紧张有序的节律当中拨了自己的生物钟,以便为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高效率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有一点必须指出,睡眠时间的节省并不是人人可行,每个人在实施时不能脱离了自己的具体实际。

长睡眠者延长的是哪个阶段的睡眠时间?

我们已经在有关条目中介绍了,睡眠的全过程有两个睡眠时相在交替轮换着进行。这两个睡眠时相为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又分第1、2、3、4几个阶段。慢波睡眠的第1阶段为入睡期,表现的只有一丝睡意;第2阶段为浅睡期,表现的睡眠不深,非常容易唤醒;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别为中等深度睡眠和熟睡期,这时睡者的潜意识消失,不易被唤醒。

慢波睡眠的4个阶段大约为90分钟的时间,慢波睡眠之后即进入快波睡眠,也就是眼快动睡眠。每夜的睡眠中大约要进行4~5个如此的循环周期。
我们在有关条目中也介绍了,有的人是长睡眠者,每天至少要睡9小时,才能睡足;有的人是短睡眠者,每天只睡5~6小时即能保持旺盛的工作与学习精力。

这两种睡眠时间长短不一样的人中,他们延长了的或短缩了的睡眠时间,分别分布在哪个睡眠时相和阶段呢?

据睡眠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第一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快波睡眠只有5~10分钟的时间,在后边的几个慢快波睡眠周期中,则快波睡眠的时间逐次延长。

一般说来,如果每晚平均出现五次快波睡眠,其总时间大约在90~120分钟上下,约占睡眠总量的20~25%。如果是延长了总的睡眠时间,则主要是增加了快波睡眠。

因此讲,长睡眠者(指每夜睡眠时间在9小时以上者) 延长的主要是快波睡眠,也就是有梦睡眠的阶段。
参考资料:http://www.success001.net/cuimian/renshi/200407/5.html

7. 为什么在家睡觉感觉一天过的那么快我不想时间过的那么快!

睡觉时间就是过的快,不想过这快,教你个办法,你不要睡觉,就在哪里蹲马步2个小时,然后,做1000个俯卧撑,再做1000个蛙跳,时间就过的慢了。

睡觉时间就是过的快,不想过这快,教你个办法,你不要睡觉,就在哪里蹲马步2个小时,然后,做1000个俯卧撑,再做1000个蛙跳,时间就过的慢了。

8. 怎样才能睡个好觉,不让自己老那么快

我们知道,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未成年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青少年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就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比如夏天午睡片刻,并且要设法改善睡眠状况等。
按照一般的观点,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青少年学生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

总之,一个人的一中,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政党的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会头错脑胀、全身无力。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 睡眠要适量

1、我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觉不可少睡。在很多书上都说,成年人一般每天睡7-8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可是最近美国心理学教授詹姆斯•马斯博士指出:一个人晚上睡眠6-7个小时是不够的。他对睡眠研究的结果表明,只有8个小时睡眠才能够使人体功能达到高峰。所以什么是“适量”,主要是“以精神和体力的恢复”作为标准。

人的睡眠分为慢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两个时向。浓度的快动眼睡眠在记忆储存、维持组织、信息整理及新的学习、表现等都发生在快动眼睡眠的最后阶段,而快动眼睡眠通常发生在8小时睡眠期的后部,并可以持续90分钟左右。虽然我们可能并没有觉察到,但是,我们当中大部分人的睡眠其实都是不够的,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疾病。

为了弥补这种普遍的睡眠不足,马斯博士提倡“小睡”。这种小睡是指每天正式睡眠醒来后再小睡20分钟,其效果比晚上早睡要好得多。

我们特别强调的是,现在中小学生虽然说“减负”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考试压力,他们并不轻松,很多人睡眠的时间明显不足。与过去相比,实际上是明松暗紧。这实际上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认为,只有睡好觉,才能学习好。睡好觉并不会妨碍前程:睡眠时间必须保证!

* 睡觉的环境

要想晚间得良好的睡眠,注意睡前三宜三忌非常重要。

三宜是:

睡前散步。

《紫岩隐书•养书》说:“入睡时行,绕室千步,始就枕……盖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求静。”

睡觉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主要是一个清静的卧室和舒适的卧具。

通风是卧室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新鲜的空气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室外的温度高低,睡觉之前都应该开窗换气。选择一张舒适的床,一般以软硬适中的棕绷床或软木板的褥子为宜。枕头软硬要适中,尽量做到冬暖夏凉。

要有正确的睡眠姿势。

一般主张向右侧卧,微曲双腿,癸身自然放松,一手屈肘放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无论是每晚的睡眠还是白天的小睡都要尽量保持在同一个时间上床和起床,节假日也不例外。要进行有规律的适度的行动。

* 顺应生物钟

如果我们每天准时起床,定时去迎接每天早晨的阳光,那么你的生物钟就会准时运转。研究表明,这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影响生物钟的运行的因素之一是体温。研究证明,人的体温波动对生物钟的节律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体温下降就容易引起睡意,这是利用体温调节生物钟的有效方法。如果体温调节失控,就会引起睡眠生物钟发生紊乱。控制体温的方法很多,例如睡前洗澡,或睡前做20分钟的有氧运动等,睡觉的时候体温就会有所下降。

总之,形成习惯之后,人就会按时入睡。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这是最重要的。生物钟是不能轻易破坏的,千万不要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不睡,白天不起,破坏了自己的生物钟。

* 调节饮食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少数人在晚上大量食用咖啡、巧克力、可乐、茶等食品或饮料之后主观上没有睡眠不良的感觉,但是实验证实,他们的深度睡眠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睡觉之前,不要食用这些东西。

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睡眠效果,睡前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忌讳:

忌饱食

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 ,以免加生胃肠负担。

忌饮浓茶与咖啡

晚上不要饮用浓茶、咖啡等食品,以免因精神兴奋或尿频影响正常的睡眠。

忌喝酒

研究证明,喝酒好像可以帮助人入睡,但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酒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天然的兴奋剂,破坏我们下半夜睡眠。

* 噪音

不少青少年朋友因为经常处在某种噪声中,习惯成自然,适应了这种不良的环境。这对我们的睡眠是不利的,会减少我们浓度睡眠的时间。所以睡觉的环境应该尽量避免噪音干扰。

另外,对于容易失眠的人来说,应在有睡意的时候才上床,早早上床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只会加重心理压力。有人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试验,在某些情况下,晚睡早起,减少睡眠时间,而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 睡觉时间

要想提高睡眠质量,入时间必须注意;

能取得较好的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中午12点到1点半,凌晨2点到3点半,这时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情绪低下,利于人体转入慢波睡眠,以进入甜美的梦乡。

什么样的睡眠才是最好?睡眠应该是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

就算睡的时间短,而第二天起床能够很有精神,就表示有好的睡眠‘品质’,但是如果在睡了很久之后仍然觉得很累,就表示睡眠质量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