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动清洗 » 写诗怎样才能快速学会
扩展阅读

写诗怎样才能快速学会

发布时间: 2022-05-03 05:22:03

1. 如何学写诗

学写诗,首先就要多多看诗,由看到品,由品到析〔分析〕,最后才是写。
我国唐诗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不是“学写诗可以慢慢来”,而是必须。
我建议,在写诗之前,先试着就一两篇诗文,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随笔,锻炼自己的文字。多看一些古典文学,如红楼〔里面的诗词十分好〕唐诗全集〔见多写广〕等。使自己的文笔多些古典韵味。
在写诗时,要用词大胆,富有想象力,却又不失准确。例如“飞花如烟迷青云”〔自己编的〕,你不能为了突出自己的大胆用词与丰富想象,就来一句“飞花如雷迷青云”。试问,花与雷有何可比?这不能突出你的文采,只能说明你的可笑。〔这里的你,不指楼主〕
至于藏头诗,呵呵,我有一个窍门,告诉楼主吧。就是把每行诗句的第一个字都列好〔就是你要藏的字〕,然后往里凑字,添韵,写的倒也不错。例如“愿你幸福”:
愿君年年吾心付
你侬我意结双酥
幸花碧草描明月
福语喃喃邀红烛
〔自己写的〕
至于情诗,用词再好,心中无感也不行。只要用情专注,与爱人心意相通,想写好倒也不难。
说了这么多,最后补充一句,想学写诗,对诗词无爱是不行的。红楼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那一段,你可以参考参考。

2. 如何学会写诗

学写诗,首先就要多多看诗,由看到品,由品到析〔分析〕,最后才是写。
我国唐诗文化源远流长,所以不是“学写诗可以慢慢来”,而是必须。
我建议,在写诗之前,先试着就一两篇诗文,写一下自己的感受或随笔,锻炼自己的文字。多看一些古典文学,如红楼〔里面的诗词十分好〕唐诗全集〔见多写广〕等。使自己的文笔多些古典韵味。
在写诗时,要用词大胆,富有想象力,却又不失准确。例如“飞花如烟迷青云”〔自己编的〕,你不能为了突出自己的大胆用词与丰富想象,就来一句“飞花如雷迷青云”。试问,花与雷有何可比?这不能突出你的文采,只能说明你的可笑。〔这里的你,不指楼主〕
至于藏头诗,呵呵,我有一个窍门,告诉楼主吧。就是把每行诗句的第一个字都列好〔就是你要藏的字〕,然后往里凑字,添韵,写的倒也不错。例如“愿你幸福”:

愿君年年吾心付
你侬我意结双酥
幸花碧草描明月
福语喃喃邀红烛
〔自己写的〕

至于情诗,用词再好,心中无感也不行。只要用情专注,与爱人心意相通,想写好倒也不难。

说了这么多,最后补充一句,想学写诗,对诗词无爱是不行的。红楼里,林黛玉教香菱写诗那一段,你可以参考参考。

3. 想学写诗,该怎么入门

第1步:确定写诗的主题

在开始写诗时,首选要选好你要写的主题,到底是写关于哪方面的,是关于工作、生活还是爱情题材的,这个一定要确定好,也是写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2步:选择诗词的类型

诗词分很多种类型,是选择古代诗,近体诗还是现在自由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一开始写的作者,个人建议还是写自由诗为妙,因为不用受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

第3步:一开始从从模仿开始

要自己一下子自创一首好诗很难,所以可以先看看别人怎么写,分析他们的写法,挑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词做分析,先分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段落,字数,押韵,只有读懂了这首诗,模仿或者再创作就不是很难了。

第4步:开始写的阶段

一切准备妥当,就是开始写诗的阶段了,先从第一句开始写,反复推敲和思考,不过想到中间或者结尾的句子时也可以用本子记录下来,中间实在写不出来时,也可以再看看参考的诗词加深印象,比结合自己要写的主题,相信很快就会继续写下去,虽然这过程有点枯燥,但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5步:不断修改,逐步完善

修改可以出现在创作的过程,也可以在结尾阶段,写好之后,反复阅读或者打声朗读也行,同时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句子来替代这一句,或者这一句哪个词用的不好,换另外一个相近词表达会不会更好,不断修改,尽量做到自己觉得很完善的程度。

第6步:完成发布,问别人意见

写好之后,可以发给好友看,让好友评论给意见,也可以发布在网络、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让更多的好友阅读和评论,这也是很好提升自己能力的一个渠道。

4. 如何学会写古诗

学习写古诗第一步,掌握平仄。
不要相信“平仄格律是诗歌创作的镣铐”这种懒人借口,平仄是汉字发音系统,我们平时说话就在用。而格律是一套近体诗的规范,你可以不学,也可以学而不用。但是你如果不会格律,不会近体诗,等于自动放弃了中华诗歌文化传统中最高端文学体裁的欣赏,自动放弃了近千年来近体诗人浩如烟海的创作源泉。掌握近体诗的人在山顶俾睨天下,而不懂格律的人却在山底徘徊,还要讥笑山顶的人不自由。
你以为你丢失的只是镣铐,只是文字游戏,却不知根本就没有入门。
古体诗不讲平仄,不讲格律,大概押韵,相当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但是,古体诗最深处的东西就是当时代的古朴、古拙。我们在今天是无法还原那种古意的,即便是大量使用古词进行堆砌,因为时空的不可逆性,社会文化的精致化,今天的所谓古风剥去那些眼花缭乱的古词,内核不过就是一些虚拟的、浮华的、自以为是的古装电视剧的布景罢了。
可是平仄很难啊,有很多朋友会说。其实一点都不难,只是在这个近体诗已经不流行的时代,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钻研罢了。平仄格律远比英文、奥数简单太多,只是在实用主义至上的时代,说它难要比说自己懒好下台些而已。都是汉字声韵系统,咱们今天个个都在讲、无意识中都在遵守,能有多难?
关于平仄的学习以及近体诗平仄格律的推导,前面有多篇文章有详细讲解,包括绝句、律诗、排律都有介绍,有兴趣的认真看看,基本上都能入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步,大量阅读,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好的鉴赏力是技巧和意境结合提升的表现。鉴赏能力来自于大量的阅读,来自于对古诗发展变迁的理解。你知道《诗经》、《楚辞》,那你知道柏梁体,永明体,齐梁体,晚唐体,西昆体,四灵诗派吗?为什么这些诗派并没有好诗出世?因为这些诗体和当时的社会风气相关,都是在一个王朝走向衰败之时涌现出来的颓靡妖艳的作品,虽然辞藻华丽,用典艰深,可是并没有昂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气息,也没有起到记录社会发展变革的作用。
“文章合时而着”,诗也是一样的。当你对诗歌的发展史有了正确的了解,你就会从根本上了解到古诗的起落和演变,搞清楚自己的写作风格能够学习哪个时代的哪位诗人,找准自己的定位。
鉴赏力提高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对古诗写作技巧的提高。也就是前面说的平仄,韵脚,对仗的知识,以及古体诗的转韵,写作统筹,精巧构思各个方面的学习提高。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可以在读到古人诗句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写得如此精妙。
很多人夸口说写诗依靠的是情感,要什么技巧?即便是李白、苏轼,也是讲基本方法的。情感是第一的,但技巧能够让你的作品更增加色彩,技巧是辅助表达的工具。你看着不用技巧的,那是到了用熟用化的地步了。这是“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不是一开始就不要技巧。
当你有了很高的鉴赏力,一首古诗放到你面前,你可以立刻分辨出它的好坏,明白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解它构建的意象,那恭喜你,当你的灵感到来的时候,你的脑海中自然会有积累的经验替你解构你的感情,重新组合,用古诗特有的韵味表达出来。

5. 怎样可以快速学会写诗

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大量的背诗,虽然可能稍微痛苦了点,但是你既然目标这么宏伟,应该可以的,加油!
呵呵,还记得两句相关的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还有大家熟悉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祝你成功!

6. 怎样才能学会作诗

学会作诗的几个要点:
一、朗读古诗
学习古诗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可事先设置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读,这个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在喜境中读婉约诗歌,在悲境中读豪放诗歌或山水田园诗歌。读的目的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读出诗歌的意境,读出诗人的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握其语气节奏的轻重缓急,了解词人的心绪。尤其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非读无以把握运气之长短,非读无以知晓情感之悲喜。同时,通过读,还可以牢牢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诗眼或词眼,以及特定的意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关键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读”能让同学们初步感知到诗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给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二、了解诗人
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诗歌风格,写作背景。诗人的经历不同,所创作诗的内容也不同。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等多种类型。各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姜夔、李清照的婉约,李煜、刘禹锡的隽永,谢朓、谢灵运的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屈原的雄浑悲壮,王安石的雄健高峻,陶渊明的淡远闲静,王维的恬淡优美等等。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内容。如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先了解当时李白因受政治牵连被流放夜郎,就在诗人行至夔州白帝城时,忽然传来皇帝大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当时诗人的心情真是欣喜若狂的背景,再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就不难了。
三、体悟意境
先要理解两个概念: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比如“举头望明月”,月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带有思乡之情的意象。意境就是由意象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四、把握鉴赏要领
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诗,是诗人假托某种具体事物,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其中,达到言志的目的;边塞征战诗,是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舍或勉励之情;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等等
扩展阅读:
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韵头不同而韵相同的字如干、满、南、叹可以互相押韵,这些互相押韵的字放在同样的位置上就构成诗韵。
〖 简介 〗
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十八韵是: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7. 初学写诗应怎么能入门

一、写诗的基本条件
高中生应该学习写诗
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不仅是抒情诗,就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诗情,才能感动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更能充分反映诗人的品格和情怀。
有人认为,写诗比写散文、小说容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诗歌,不因字数少就容易写,相反,正因为诗歌的字数少,它就更难写了。诗歌,有命意鲜明、直抒胸臆的,也有比较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的。诗歌对写作者的文化、道德、情感及表现技巧要求更高。所以,要做一个诗人,非勤勤恳恳,下一番苦功夫学习不可。
学习写诗,首先要多情善感,具有博爱胸怀。诗歌是感情的结晶,古人云:激动出诗人。大凡优秀的诗篇,都饱含感情,都是感情浸润出来的。对自然的一切都富有爱心,才会去讴歌自然,表现自然,反映人类生活。思想行为动作马虎,感情不细腻是写诗的天敌。其二,要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诗歌不是客观地再现自然,而是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启示真理的使命。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诗人没有道德品质,或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就失缺了写诗的基本条件,即使有高超的表达技巧,也是写不出好诗的。即使写出诗来,也会有悖自然规律,有悖伦理道德,有悖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其三,学习写诗,还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诗歌不仅需要识字,它更需要广博的文化的支撑。要写作诗歌,就要博览群书,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营养、生活的乳汁。古人说:“诗庄,词媚,曲俗。”从这里,我们也能领会诗歌对作者的要求。

二、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
抒情,即诗言志是诗的主要特征。我国优秀的诗歌都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充沛的感情,表达出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的心声,使读者激动、感奋。如《周总理,你在哪里》,《再别康桥》等。 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也就是,写诗就是画画,就是用文字展示美妙的生活胜景。写诗一般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一定的形象,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就充分显示了这个道理。诗歌讲究意境,这个意境就是画意。比如:
天 净 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此曲写游子乡情,以多彩的景物描写,创造出冷落苍凉的意境,映衬出天涯游子的茫然无归的孤独与彷徨。一句一画,全诗又是一幅大画。读此诗,给人以如临其景的感觉。像“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这样的句子就不是诗了。
诗歌讲究表现技巧。诗歌中最常用的表现技巧是比喻和象征。如
炉 中 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烧到这般模样……
诗中这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我们祖国的象征。“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又是形象的比喻,这两个比喻使得全诗没有出现过一次“怀念祖国”的字样,却充分传达出诗人怀念祖国的深切感情。
这里,笼统地列举一些表达技巧,以供爱好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体会的参考。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2、描写方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明暗相衬,粗笔勾勒和工笔细描。描写顺序有:所见、所闻、所感、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现实和神话相结合等。
3、表现方法: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虚实相生、正侧面结合、情理结合、欲扬先抑、铺陈、含蓄、幽默、象征、联想、想象等。还有常用修辞格如比喻、讽刺、起兴、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诗歌的语言讲究准确和生动。诗歌的遣词造句讲究精炼、优美、音乐性,讲究变化。尤其是精炼,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仅仅十个字,却包含着几层意思:①是写鹳鹊楼,这座楼有三层,当时楼有三层的比较少,这是鹳鹊楼的一个特点,“更上一层楼”写出了鹳鹊楼的这个特点,不是泛泛而言,因为只有身在二楼才能有这个说法。②富有哲理的意味,人们读了这两句诗,会离开鹳鹊楼的景物描写,想得更深更远,探讨一个道理,研究一门学问,也跟登楼一样,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打开眼界,取得真知。 学习写诗歌,还要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诸如古诗、格律诗、自由诗的区分;唐诗、宋词、元曲的特点;诗词的内容特点等等。这里不一而论。下面着重谈一点诗韵常识。
三、掌握一点诗韵常识
诗歌要注意押韵和节奏。不管是古诗,还是新诗,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而且有一定节奏的,都力求“易记,易懂,易唱,动听,有韵。”
(一) 合辙押韵
音韵,是诗歌等韵文作品语言的一种特殊表现。音,指音节、音调,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诗歌的押韵,就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声音,在作品中有规律的反复,它给作品的声音组合,造成了流畅回环,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人产生一种和谐的感觉,读之顺口,听之悦耳,便于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就叫做合辙押韵。 押韵,要求句子开头一句或隔句(一般是成双的句子)的落音一致,也就是说,最末一个字的韵母的主要成分要相同或近似,才算押韵。如
东方欲晓(xiáo)
莫道君行早(zao)
踏遍青山人未老(lao)
风景这边独好(hao)
这就是一韵到底。再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g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chù)
二月春风似剪刀(dāo)
这就是首句启韵,双句押韵。
我国历史上,韵书较多,现在基本上都采用“十三辙”。
(二) 节奏与句式
诗歌除了注意合辙押韵外,还要有一定的节奏。诗歌如果缺乏节奏,读起来就不顺口,就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和抒发。 节奏又叫音节,也叫节拍。我们在读一句或一行诗时,有不同的轻重、高低、长短的声音和一定的时间间歇,这就是节奏。如果每句或每行的停顿时间大体相同,有一定的规律,就形成一种节奏感。节奏与音韵的有机统一,就是诗歌的韵律。 要使诗歌节奏鲜明,音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这还与诗句的句式结构和平仄分不开。 句式一般要求上下成对的两句停顿要一样。而平仄一般要求奇句仄声,偶句平声。一般,我们将汉语拼音的一、二声分为平声,汉语拼音的三、四声分为仄声。因为仄声字音调短促,平声字易于声音延长。古诗的节奏和平仄讲究很多,我们今天都是学习写自由诗,所以就不必过多研究这些东西了。
(三) 选韵与换韵
韵分十三辙,每辙各有特色,韵也有宽有窄,因此,在使用时就要有所选择,宽韵的字多,词汇也多,音节丰富,用起来广泛顺手有余地;窄韵字少,词汇也少,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一般来说,长一点的诗歌用宽韵,短诗可用窄韵。
韵辙还有不同的明亮度。十三辙分为三级:宏亮级(有发花、言前、江阳、中东、人辰),柔和级(有油求、遥条、怀来、坡梭),细微级(有灰堆、姑苏、一七、乜斜)。一般来说,表达激昂、雄壮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宏亮级;表达赞美、颂扬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柔和级;表达悲苦、深沉感情的作品,最好选用细微级。总之,选韵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决定。 此外,长篇作品的选韵,还要注意与题材有关联的词汇的韵脚,如写雷锋,因为诗中可能要不止一次地出现英雄的名字,那就要考虑选用“锋”字所在的“中东”辙。诗歌作品不一定要一韵到底,可以中途换韵。如陕北的信天游,就是两句一段,一段一韵。
四、怎样入格写诗
中学生学写诗歌,也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古人写诗讲究“启”、“承”、“转”、“合”。这可以为我们提供写诗入门的路子。所谓“启”就是开头,就是入题。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继续;所谓“转”就是换一个话题,写另一种物象;所谓“合”就是总结,就是明旨。一般情况下,古人是上联(上段、上片)写景,下联(下段、下片)抒情。如:
渭城朝雨浥轻尘(启:写景)
客舍青青柳色新(承:继续写景)
劝君更进一杯酒(转:停止写景,转而写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合:明旨抒情)
再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启:描写自然景物)
一片孤城万仞山(承:继续写静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转:写动景,即声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合:点旨抒情)
像这样的诗,举不胜举,大家都可以一览为快。并从中发现规律。
比如以我们教室里的事物为例,
(窗外有一棵桂花树)
窗前一棵桂花树(开启话题)
枝繁叶茂香如注(继续写树)
人生何须青云直(转议人生)
要留馥郁世人颂(明旨)
又如写墙壁上的窗:
四四方方一扇窗(启:开启话题)
遮风挡雨它最强(承:继续写窗)
脚踏实地不骄傲(转:喻人)
规规矩矩塑人表(合:点题)
沿着这个思路,稍做突破,就可以写成自由诗。如:写粉笔
长长的身体
圆圆的模样
浑身洁白闪银光

默默地走
悄悄地说
用尽灵与肉
击退愚昧
迎接文明的阳光
这首小诗,形式上就有了舍取,同样是沿着启承转合的思路来写的。再如《选择》:
她累了
前面是一座茶亭
休息吧
她累了
前面是一条长路
继续吧
一天
她遇见了她
她哭
她笑
五、结语
写诗并不难,这和写其他文章一样,只要勤观察,多思考,常练笔,就会功到自然成。这也同鲁迅所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中学生懂诗,中学生写诗。愿中学生们用诗的情愫感受生活,用诗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诗的色彩描绘生活,用诗的音符歌唱生活,用诗的品德创造生活。

8. 怎样快速写诗

一、词汇要多

用写月作比喻,如银界、银盘、玉盘、破镜、上弦、桂影、嫦娥、瑶池、瑶蟾、主夜、蝉娟、照床、透竹、映阶、弯镰、弯勾等等,凡象月形态的、传说月神的、古人诗中写月的和月有关的句子都可写成月亮。

二、手法要活

同样用写月作比喻:可写成:问月“明月几时有?”;推月“双手推出窗前月,”;看月“露似珍珠月似弓”;听月“忽闻一阵天风鼓,吹下嫦娥笑语声”;客月“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拜月“开帘见新月,即便下阶拜”;情月“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挂月“月挂霜林家欲坠”;责月“月皎惊鸟洒不定”等等。古诗人还有数不清的手法,你也还可以大胆创造其它手法。

三、掌握结构

起--承--转--合是近体诗的基本结构。

四、拟好标题

诗题,画龙点清之笔,相当重要。通常有以下几种:

1、概括型。如《江南春》《黄鹤楼》《送友人》等;

2、限制型。如《秋夜》《孤雁》《春思》《闺怒》等;

3、序言型。4、酬答型。如《酬白乐天<杏花园>》等;

宜可灵活运用。

五:学会起头

诗的起头通常有以下几种:用写月作比喻

1、直起法,也叫“赋”。如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句;

2、兴起法,也叫“兴”。如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句;

3、对偶起。如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4,叙事起。如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5、言情起。如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6、议论起。如刘禹锡“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六、学会押韵

韵就是将拼音中除去声母的部分叫韵母。把同韵母的字摆在近体诗的指定位置,就叫押韵。

七、结好尾

9. 学习写诗的步骤是什么

学习写诗的步骤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选择诗词的类型诗词分很多种类型,是选择古代诗,近体诗还是现在自由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一开始写的作者,个人建议还是写自由诗为妙,因为不用受那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
2.一开始从从模仿开始要自己一下子自创一首好诗很难,所以可以先看看别人怎么写。

10. 怎样才能学好古诗词

作为一个诗词发烧友,虽然入坑没多久,但是还是可以分享下我的经验滴。

怎样学好诗歌,首先你需要明白一首诗歌它所讲诉的内容,或者说它的字面意思,其次就根据注释分析所用典故,推测所想表达的情感一定要结合作者的生平事迹来看,因为典故想要的表达也是看随作者想表达什么。初初入诗词坑,可以参考诗词大家们的作品,比如叶嘉莹等等。

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推荐一个APP!!! 西窗烛,里面的内容绝对足以让你入坑,对诗词的兴趣来源于对美的渴望,感悟生活中的美,诗词自然会帮你很好的表达这种美。

最后欢迎加入诗词大家庭!!!!!学得早的,多是兴趣浓厚,抑或就是有家学,无论哪种,只要学下去了,到了20岁的时候,在很多方面会比之20岁才开始学步的人要强。譬如,对文言语境、诗词审美的熟稔程度,绝对是要超出不少的。而这些东西,短时间你又是难以补上的。答主我是18岁开始专心学诗的,后来遇到的最大障碍就在于此,总会和粗糙、杂驳、文言语感不纯这样的评价不期而遇……这些东西伴随着我五六年,一直到如今,程度或有减轻,但是底子薄弱自己心里知道。所以,题主要留心的是,多读,哪里虚补哪里是不二法则。

但要说学得晚,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最起码,年岁到了20左右,心智上比蒙童要成熟多了,思辨能力,理解能力都也不是一个层次上。学得早,难免为最初的那些东西限制住,思维要转过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对整个诗词的审视,自己理论体系的架构,还是在年岁到了之后再形成才好。十几岁就被某种审美理念、门径限制死了,更大的世界很可能就看不到了。

所以最佳的配置应该是入手早,底子厚,心智成熟后,又不被固有的知识限制,眼界视野宽,二次构建自己完整的理论审美体系。

于是如何入门的问题,就有所取舍了,恶补弱势,发扬优势。

基础的东西,格律也好,词汇量也好,技法也好,文言语感也好,是大龄学诗最应着眼的地方。这些东西所幸只要花时间,总会越来越好。

格律上,也就那几本,《诗词格律》什么的,我专栏有一个自己写的教程,也可以去瞅瞅,比王力老爷子要平易一些。

词汇量,文言语法,这是一块,不单单是看诗,多看文言书,收效或者更佳。《古文观止》打头,《左传》、《世说新语》等继之,看看读读语感词汇量自然日渐长进。

诗词字法句法章法、审美、修辞等等,文本来文本去,多读多写。读书如剥皮抽筋,写来总会易筋洗髓。

读的基础上,勤写,勤实践。

而优势的地方,在于心智成熟,一定要在最开头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诗,选择诗,诗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这是你之后表达什么的基石。亦在于年龄既足,视野一定要广阔,开头的时候不能存什么新诗旧诗有所高下的幺蛾子,一切文艺理念,没有对错,只有取舍,大可不必对一样取舍之分的东西视为寇仇。总之,东方诗论要读,西方文艺理念也要读,抱着一颗现代人的现代视野,才能做这个时代留下名字的诗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