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一地理怎样才能学好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着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
怎样学好地理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相信有不少人跟我一样,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好,只能到高中再从头来学。其实我觉得,学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特别密切。学了地理之后,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地图上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及着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可以……这些对于懂地理的人来说都只是些皮毛。而对我这个曾经的“地理盲”却是格外新鲜有趣的。教我们地理的黄国华老师是个全能型的“才子”。上他的课总能给我们一种特别充实的感觉。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分心,生怕一不留神便让知识从耳边溜走。我们总是不停地听着、记着,一堂课下来,提纲上通常都是密密麻麻的笔记。我想,幸亏有这番“狂补”,要不这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我们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呢!�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细心。就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复习的时候最好是能腾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系统地读。先读图。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会比书本还重要。山川、河流、城市,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要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与其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还不如刚开始就认真地记好。通过平时的应用加深印象,省去复习的时间。�
再有就是看书。要理解地记忆。一般只要是你以前不懂的,看的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地理和政治、历史不同,常识性的东西更多些,因此记忆也不会太难。但是要记的东西也很多,要舍得花时间,自己想窍门,比如“谐音记忆法”或者“形象记忆”等等。在学自然地理时,理解的东西会多一些,因为这部分已经有点接近理科的东西了,但只要肯花时间多想一些问题,学起来也不会太难。人文地理方面,记忆要占比较大的成分,多背几遍,争取一遍比一遍用的时间少,每一遍都能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更细的东西。在高考前的那段时间里,主要是看提纲和卷子,要特别留意那些能与当前时事联系起来的内容。比如某个特定的地区,或者是环境污染这一类的问题等等。只要你钻进去了,就会发现地理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如果对它感兴趣了,还怕学不好吗?�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考综合科的同学来说,不论是学“X”科中的哪一门,都不要孤立地学,要特别留意这几科中能互相联系的地方。例如拿到一道时事政治题,就可以想想,它发生在什么地方,与该地方的地理特征有联系吗?该事件是否有什么历史渊源?从政治角度可以如何分析,反映了什么哲理或政治经济学原理。养成这种思考的习惯,不久你就可以在这几科中来去自由了。不过这一切还是要建立在你已经掌握好单科知识的基础上,单科都没有掌握好,哪里还能谈什么联系呢?所以这也就更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就要注意把知识一步一步地吸收好,不要再幻想着到了考前再突击,那样的话有可能会摔得很惨。�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高中是一片沃土,只要洒下辛勤的汗水,就必定有丰收的一天。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吧,把你的脚步迈得坚实再坚实些,祝你“笑傲考场”!��
最重要的是要感兴趣,了解地图很重要,多背,多算,多请教老师,多做题!
一般的学习方法之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各类地图的应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 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首先你需要静下心来,把书真正读一遍(大小字都看)达到理解的程度。这个过程需要两周。然后你就需要开始背了,背只要背黑体字就可以了。而且一定要理解着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凡是政治考试,只要正规,大答题的答案都来自于黑体字。这个需要一周,主要是大纲上的很重要。第一次做错一半是正常的,大题没思路也很正常,关键在于积累,你把所有做过题的答案都在书上标注出来,考一次划一笔,过一段时间后,哪个知识点被划到的次数最多,就重点背。这种方法很有效。
Ⅱ 七下地理地理位置怎么记才能既简单又清楚
看图记。人类的图形记忆远胜于文字记忆。首先试试看完整的世界地图利用经纬网。然后将地图简化,争取可以自己凭记忆徒手画出地图来,比例关系,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基本准确,这个要慢慢来,画一点,再画一点。我的方法是将边缘权简化成直线段,这样亚洲、非洲、南北美洲、欧洲都是三角形,大洋洲是梯形。2.弧形记忆,就是转着圈看,对欧洲,中南美那些国家特多的地区管用。先这么多,方法要自己摸索,合适的才是好的。3.主要的中心国家为基准,如德国,海地,厄瓜多爾尔尔,看他接壤的国家。不过多看是真理,我这么多年了,当年背过的173个国家和地区现在还能记住100来个地理位置也清楚。
Ⅲ 怎样才能快速有效的学好地理
1、学好地理,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因为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Ⅳ 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初一
学好初一地理的方法:
1、初中学好地理,首先要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它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坚持每天识记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Ⅳ 七年级下册地理怎样学习更好,可以拿高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觉更容易产生兴趣。说到直觉,你可以看到更多的地图和相关图片。
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学科。我上了初中,开始接触。然而,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辅修课程中最没意思的科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重视这个科目。事实上,地理在初中是非常基础的。许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但与学习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许多新的科目和新的环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地理在考试中并不占很大比例,但它是学习“视野”的延伸,让你了解地理环境和其他知识的变化。
Ⅵ 七年级如何学好地理的方法
七年级学好地理的方法
01
要勤背知识点,地理其实有很多知识点是需要背诵的,如果要学好,第一点就是不要怕,要勤背书。
02
对于一些画等高线,季风方向这些知识点,就不是靠背诵就行了,要理解吃透,如果不懂,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03
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新学科,如果基础没打好,后续学习就会很吃力。
04
多做一些习题,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还可以和同学通过猜迷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
Ⅶ 怎样快速学会初一地理
第一单元地球“球形说” 不规则球体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体的例证:月食、登高望远、海边观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 3 描述地球大小的基本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为 4 万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 4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旋转轴——地轴,地轴和地面的交点:北极和南极 5 经纬线(经纬度)构成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
纬线 定义 与赤道平行的圆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与 赤道垂直的半圆
形状特点 长度特点
圆
半圆
不相同 (最长是赤道, 最短是极 相同 点)
指示方向 标度范围 零度线 相同度数的区 分 度数的变化规 律 划分半球界线 特殊线
东—西 0°—90° 赤道 N(北纬)S(南纬)
南—北 0°—180° 本初子午线 E(东经) W(西 经)
由赤道向南北递增
由本初子午线向 东向西递增
赤道 南回归线 23.5°S 北回归线 23.5°N 南极圈:66.5°S 极圈
20°W—160°E 东西经度分界线: 0°经线本初子午 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
1
20°W 和 160°E 数量特征 备注 无数 0°-30°为低纬度;30°-60° 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无数
5.划分界限
名称 划分南北半球 界线 纬线----赤道 范围 北半球(0°-90°N) 南半球(0°-90°S) 划分东西半球 20°W 和 160°E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20°W—0°—160°E) 判断东西半球:
{
小东:<160°E 小西:<20°W
划分五带
热带—(0°-23.5°)北温带—(23.5°N-66.5°N) 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23.5°S- 66.5°S) 南寒带——(66.5°S-90°S)
划分高中低纬度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高纬度(60° -90°)
6.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 定义 周期 方向 绕地轴旋转 一天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公转 绕太阳运动 一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地轴的变化 倾斜的, 地轴北端指示北 倾斜的,地轴北端指示北极 极星方向 星方向
意义 (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 四季变化现象、五带、昼夜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图示 长短的变化
2
7 时区:每个经度 15 度划分一个时区,全球一共划分 24 个时区。
8 计算时区
为负)。
要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
9.五带的划分及其特征:根据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
热带(纬度 23.5°N~23.5°S) :气候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 寒带(纬度 66.5°~90°) :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纬度 23.5°~66.5°) :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0. 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的节气(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3 月 21 前后 6 月 22 前后 9 月 23 前后 12 月
22 前后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月份 3.4.5 6.7.8.
9.10.11 12.1.2.
第二单元 地图
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千米化厘米加五个零) :①线段式 ②数字式 ③文字式
(2)图幅相同: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粗略。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 (3)经纬网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
(3)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表示方法: ①山顶:一般用▲表示。
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两组等高线凸形相对称的地方。
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4.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平原:海拔低于 200 米,地面平坦广阔。 高原:海拔高于 500
米,地面起伏和缓。 山地:海拔高于 500 米,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丘陵:海拔低于 500 米,相对高度小,坡度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5. 地图的种类和运用:政区图、城区图、地形图、交通图、影像及电子地图等。 6. 电子地图的应用:确定出行路线 确定地理位置 进行分类搜索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1.海陆分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七大洲从大到小)
(1)洲际分界线:亚洲和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
南美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 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2.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从大到小) ,其中北冰洋纬度最高,大西洋呈 S 型。太平洋在缩小, 大西洋在扩大。
3.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欧亚板块、南美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欧亚板块以陆地为主。
5.板块运动:表现为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形成高山、岛弧链或海沟。板块内部
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处于张裂地带,正在扩大,太平洋处 于挤压地带正在缩小。
6.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
7.世界上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8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1 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2 位于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因此多火山地震
Ⅷ 如何把七年级下册地理学好
学好地理很简单。对于一个热爱地理的我来说。为什么不把地理看成一门有趣好玩的学科呢?
地理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是属于文科中的理科。当我相信题主在七年级的上册,地理学科,是不是有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一些奥秘呢?比如认识地球,怎么看地图,对于我们生活中来说,地图是我们息息相关的重要物件。我相信你的问题是如何把七年级下册的地理学好?肯定是对地理存在兴趣,但是又遇到了困惑。都没有关系的,学好地理很简单,以下教你几招重要的关键方法。
一定要先看地图,研究地图。做到多看没事记一记,经常记住一些地理的相关事物。学 地理是很讲究方法的,用对方式,解决地理知识一同百通,久而久之你会爱上这个非常轻松易学的科目,经常记住一些地理的相关事物。
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地理知识。树立自己的地理思维,要营造相应的空间思维。
及时做好练习,巩固知识,自己要主动总结,看地图不如画地图,有了这些努力,你付出的比别人不一样收获就是会比别人好,相信好,为什那么画地图的,因为你画一遍胜过你看十遍。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地理,一般考的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初级的基础知识,而对于你们在学习物理和化学的这个基础和同等的情况下,其实对于学习地理的一些相关知识也不难的。
最后,你一定要相信和树立对地理的兴趣。他一定会对你未来的生活有极大的用处。比如生活中的气候,真是冷暖自知,知道什么样的气候,什么样的地区,有着什么样的生活习俗。去一个地方旅行如何辨别方向,做好路线的规划。不知道您最开始接触地理学科的时候,是不是帮你解决了你多年来的奥秘呢?比如我们生活的地球,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怎样的构造?我想说这个学科是不是能够解决宇宙万物很多奇妙的现象呢!
学好了地理,你未来的方向将是地理科学专业,旅游规划,景区景点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等。未来还有可能成为地理科学家专门研究。宇宙,地球,星球这些空间上的奥妙,未来你将遇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最关键的是做这一份职业非常能实现和体现你的个人价值,这是在为国家做科研奉献。加油吧,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我希望你把他学好,认真学到手,对于你的升学这么学科将会帮助你做更大的成功。
Ⅸ 七下地理复习提纲 怎样才能快速背完复习提纲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不仅能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能帮助我们理解巩固和提高知识技能,也可弥补原有的缺陷,使之进一步完善。
1、高效的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进行。复习时,首先要确定复习的中心内容,这个中心内容一般按照基础知识、阅读、习作这样一个体系来确定。
3、可以通过开发大脑潜能,来提高学习复习效率。之前我的学习成绩很差,直到我下载了《特斯拉大脑训练》,我的人生才发生了改变。经过课程的学习,我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提高了,我掌握了各种高效率使用大脑的技巧,自学对我来说非常轻松,给我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最终考上了大学。希望我的分享能帮到你,请采纳!
Ⅹ 如何学习好七年级地理要点
初一地理10条记忆方法:
1.比喻记忆法
是指把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与人们熟知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记忆的方法。科学、准确的比喻记忆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例如: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时,可比喻为燕子的季节迁徙。记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卫星数最多的行星——土星时,可以将其比作土霸王。
2.字头记忆法
是指把一系列地理事物的字头串联起来来完成记忆的方法。例如:记忆九大行星距日远近时,可以这样记忆: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3.谐音记忆法
是指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通过谐音组合到一块,然后联想创造出一种意境的记忆方法。对于难记忆的地理知识利用谐音联想记忆,便于想象,能极大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收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
如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铬、锰等,可以采用“铁哥们”作谐音记忆。
又如类地行星主要成分是氢、氖、氦,可以采用“勤奶孩子”作谐音记忆。
又如记忆江河年径流总量排序时,可以这样:“径流巴西,俄(我)加(家)(有)美印(人)尼(你)中吗?”。
又如记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时,可以这样“氧(养)硅(闺)铝(女),铁(贴)钙(给)钠(哪)钾(家)镁(美)?”。
又如记忆草场资源丰富的国家时,可以这样:俄(我)新(心)中美澳,阿蒙(门)。
又如记忆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可以这样:美加法(深)澳阿,该出口时就出口。
4.接近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有些地理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接近联想有助于我们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凝聚力。如复习亚马孙平原时,从同一地理空间进行联系,想到亚马孙河,全年水量丰富,季节变化量小;想到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树种丰富,破坏严重,“世界肺脏”作用正在不断减弱。又如,记忆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在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想到北半球的反气旋是顺时针方向流动,东西风向如何就一目了然了。
5.类似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记忆方法。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我们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都为37万平方千米。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对比联想记忆法
是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具有明显对立性特点加以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对比联想,有助于我们比较地理事物的差异性,掌握各自的特性,增强记忆。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气压分布状况、气流状况、天气状况都相反,学习时,只需精记一种即可。
7.从属联想记忆法
是根据地理事物之间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凝聚的联想记忆方法。通过关系联想,引导思考、理解地理知识彼此之间的关系,使思考问题有明确的方向,感到有些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如因果关系:地理自转→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8.聚散联想记忆法
是指运用聚合思维对一定数量的知识通过联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到一起或运用发散思维对同一地理知识,从多方面进行联系的记忆方法。包括聚合联想记忆法和发散联想记忆法,互为逆过程。运用聚散联想记忆法有助于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建立地理知识的“联想集团”。如有关赤道的知识,可运用发散思维从下列各点进行说明。
地理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最低的纬线;
距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纬线;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南北纬度划分的起始线;
地转偏向力为零的纬线;
仰望北极星仰角为零的纬线;
全年昼夜平分的纬线;
地理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纬线;
反之,运用聚合思维可以说明上述所指纬线都是赤道。
9.形象联想记忆法
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形象联想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加深记忆。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又如意大利的轮廓图像高跟靴子。
10.奇特联想记忆法
是指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联想方法,把零散的地理知识串到一块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物象的记忆方法。通过奇特联想,能增强知识对我们的吸引力和刺激性,从而使需要记忆的内容深刻地烙在脑海中。如柴达木盆地中有矿区和铁路,记忆时可编成“冷湖向东把鱼打(卡),打柴(大柴旦)南去锡山(锡铁山)下,挥汗(察尔汗)砍得格尔木,火车运送到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