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用excel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问卷的设计格式:
问卷收集以后,很多老师都是自己拿个计算器,一张白纸,进行统计。涉及的问卷人数少,还可以,如果工作量大,就很费劲了。如果使用EXCEL,那么如何设计行和列的内容呢?何老师经过工作实践,提供了如下表格模式,是比较容易进行求和、统计和分析,也便于看出每个题目的学员的认知情况:
❷ 如何用EXCEL做调查问卷数据输入和统计
1、问卷的设计格式:
问卷收集以后,很多老师都是自己拿个计算器,一张白纸,进行统计。涉及的问卷人数少,还可以,如果工作量大,就很费劲了。如果使用EXCEL,那么如何设计行和列的内容呢?何老师经过工作实践,提供了如下表格模式,是比较容易进行求和、统计和分析,也便于看出每个题目的学员的认知情况:
使用图表表示可以让结果更加直观: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2”到最后的“6”,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制作好的图形如下:
2、是否性别不同,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一样呢?存在性别的差异呢?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性别”栏的三角箭头,选择“男”,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根据性别-男性的得出的分析图形: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1”到最后的“4”,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3、是否因为部门不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同呢?存在部门的差异吗?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部门”栏旁边的三角箭头,选择“营销”,然后,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营销部门对第一题的看法是什么呢?使用图形进行显示: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求和”后面的第一个问题的数据行,也就是“1、2、3”)——>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https://..com/question/39645804.html
❸ 如何用EXCEL快速做问卷调查的统计
1、问卷的设计格式:
问卷收集以后,很多老师都是自己拿个计算器,一张白纸,进行统计。涉及的问卷人数少,还可以,如果工作量大,就很费劲了。如果使用EXCEL,那么如何设计行和列的内容呢?何老师经过工作实践,提供了如下表格模式,是比较容易进行求和、统计和分析,也便于看出每个题目的学员的认知情况:
使用图表表示可以让结果更加直观: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2”到最后的“6”,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制作好的图形如下:
2、是否性别不同,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一样呢?存在性别的差异呢?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性别”栏的三角箭头,选择“男”,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根据性别-男性的得出的分析图形: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即在“求和”后面的“1”到最后的“4”,一共12个数字)——>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3、是否因为部门不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比例不同呢?存在部门的差异吗? 使用筛选的功能进行分析: 步骤:在上面的表格里选中第二行——>在命令菜单里点击“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点击在“部门”栏旁边的三角箭头,选择“营销”,然后,然后利用求和的函数,进行求和,表格如下:
营销部门对第一题的看法是什么呢?使用图形进行显示: 步骤:选中需要使用图表的数据范围(“求和”后面的第一个问题的数据行,也就是“1、2、3”)——>在excel 的工具栏里选择“图表导向”标志 ——>按照图表向导的步骤指示,进行视图的制作。
❹ 如何在Excel表中统计问卷调查结果数据
假设11性别在A列,
统计结果的表单中,选项在A列,票数在B列,则A.男
票数
下面输入公式
=COUNTIF(A:A,"A.男")
B.女票数下面
输入公式
=COUNTIF(A:A,"B.女")
A.不超过20岁
后面票数中输入公式
=COUNTIF(B:B,"A.不超过20岁")
B.21~30岁后面票数中输入公式
=COUNTIF(B:B,"B.”21~30岁“)
C.31~40岁
后面票数中输入公式
=COUNTIF(B:B,"C.31~40岁")
以此类推
学历也是如此。只是将上面公式中得
B:B列
换成
C:C
A.初中及以下
后面票数中输入公式
=COUNTIF(C:C,"A.初中及以下")
你根据你实际的数据所在列更换列标,后面在换上相应的选项就行了,选项在双引号
想公式更加方便,就直接引用
票数所在单元格的前面单元格的坐标
假设结果表单中,选项下面的A.男
所在单元格为A3,那么票数的公式
=COUNTIF(A:A,A3),以此类推。其他公式中的A.B.C.D选项均换成
公式所在单元格前面的坐标
❺ 请问Excel如何做问卷调查,根据这个调查Excel会自动统计数据
将a/b/c/d设置成1,2,3,4
或者
设置成二进制形式,就是选中则为1
没选中则为0;
如果是打印收集到的调查问卷
数量不多
可以直接录入,如果数量很多
建议使用一些调查问卷的网站
输入内容
录入数据之后
系统会自动生成excel
或是spss
报表
这种方法更快捷些
网站
有
问卷星
可以试试用这个
❻ 怎么用EXCEL做问卷的数据统计!!
1.访问 Office Online 网站。
为了最大限度地正常访问,我的经验是从 Outlook.com 打开 Office Online比较保险。
❼ 怎么统计问卷调查数据啊
我们做问卷调查研究,一般的思路是:
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一、问卷设计
1、从目标入手,找关键词,结合研究目标设计题项。
问卷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问卷收集数据,了解某个问题的原因状况并且给出科学的建议。因此问卷题目的设置始终都要围绕着目标展开。不用急于开始设计问卷,首先要确定好研究的主题,相信这不是什么难事,有了这一点,接下来就好办很多。 从这一主题入手可以看看,这个主题下可以细分出什么关键词。
比如,要研究“网购情况和社交媒体使用关系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有两个明显的关键词,“网购”和“社交媒体”,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用具体的问题表示这两个关键词。
2、问卷结构尽量简单明了,便于后续分析。
问卷的题目不是一拍脑袋,想到什么题目就加上什么。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它出现在那里的道理。一份好的问卷一定会有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
比如上面例子提到的,“网购情况和社交媒体使用关系的情况”,可以围绕着‘’网购行为情况-网购态度情况--网购行为影响因素-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社交媒体态度情况-社交媒体使用影响因素“这一线索设计题目。再加入一些共性的问卷题目,比如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消费等基础信息,一份比较完整的问卷就已经完成。
3、从数据分析角度入手设计问卷
如果思路上更偏向于差异关系研究,比如不同收入人群对于网购的态度差异。那么收入是个关键词,网购态度则可以使用比如规范的量表题进行设计,这样便于进行方差分析对比差异性;如果不是使用量表题,那么就可以考虑卡方分析进行研究。如果进行更多丰富的研究方法使用,则对应需要使用多样的问题设计,并且预期上就需要进入差异对比的范畴。
如果思路上更偏向于研究影响关系,比如满意度对于忠诚度的影响,看上去,满意度和忠诚度均可以使用量表题进行表示,那设计成量表题没有问题,因为可以使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可以考虑,即logistic回归,满意度影响最终是否再次购买,是否再次购买被满意度影响,这类情况是应该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如果是希望两类研究方法均使用,此时满意度对应的问题则需要有量表题,还有比如“是否愿意再次购买”一类的定类数据问题。
如果预期数据需要进行统计上的信度分析,此时请记住一定需要设计成量表题,否则无法进行信度分析。以及如果预期思路上有分类,即比如将样本分成3种人群,此时需要考虑使用更多规范的量表题数据。
二、收集数据
这一步主要就是发放问卷,可以先做预调研,确定问卷有效,问题表达准确,选项设置合理,就可以正式调研了。样本数量对于量表类问卷,样本量的常见标准是量表题项的5倍或者10倍,一般要在100以上;对于非量表类问卷,通常需要在200个以上。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通常大家都会用SPSS进行分析,推荐使用SPSSAU,可以直接进行在线分析,“拖拽点一下”三步出结果,非常方便,小白也可以轻松完成分析工作。
很多时候,比较困扰我们的不是怎么使用SPSS,而是看不懂指标,不知道怎么解读,SPSSAU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智能化分析系统,可以对标你的数据进行智能化文字分析,结果一目了然,就不用再担心看不懂的问题了。
❽ 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数据统计
方法很多,目前最好用的应该是由专业的调查公司开发的在线调查平台。如:我要调查网。她能发布问卷,回收问卷,而且能有效控制问卷的有效性,以及自动整理数据,真正实现“一键调查”服务。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❾ 怎样用Excel统计调查问卷的数据
我做一个简单例子。
你照样本,将下面的进行完善
表中的卷1,卷2,根据问卷交卷的人数而定,我例子中只写了15个人的。后面带简单的分析,合计,每个备选答案采用的百分比。
-------------
如有看不明白的,你再问我。
附件:问卷统计.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