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怎样惩罚孩子最有效果
扩展阅读
证件照拍照怎样照好看 2025-07-22 20:29:23
守护佳怎样添加管理员 2025-07-22 20:05:40

怎样惩罚孩子最有效果

发布时间: 2022-12-21 07:34:30

① 9种“惩罚孩子”的有效手段,推荐给妈妈看看

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惩罚得当,可以规范孩子行为、养成孩子良好习惯,完成正向转化。“自然后果惩罚法”、让孩子失去某些特别待遇、“事不过三”处罚法、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1.自然后果惩罚

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就让孩子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后果,从中接受教训。

2.事先告知惩罚后果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与一定的处罚,这能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如果父母决定惩罚孩子,那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3.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孩子一般有自己喜欢的“特殊待遇”,如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看自己想看的动画片。一旦孩子犯错,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得太多,太长。

4.事不过三

事不过三能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严重后果。孩子犯错是,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第一次”然后跟孩子解释犯这个错的后果是什么。再犯时,“这是第二次”最后告诉他“这是第三次”事不过三,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惩罚。

5.“量刑”要适当

惩罚必须以尊重孩子人格,不伤害孩子自尊为前提,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所以要避免态度粗鲁、凶暴、嘲讽、挖苦,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孩子。

6.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奖罚分明,才会正确的给孩子树立起父母的威信,孩子才会真正听从父母的教导。可以规定一些孩子做了就会有奖励的事情,让孩子自觉往好的方面去努力和发展。

7.对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一般五岁以上)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接受奖金的含义,那么就会懂得要为不好的行为开罚单。比如,家长的可以为孩子设定,不收拾玩具为一枚一元硬币,和小伙伴打架为两枚一元硬币。孩子们渴望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式一定有效果。

8.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父母买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情境,反而会让孩子冷静下来,认识自己的错误。孩子犯错之后,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

9.坚持一种管教方式

无论父母使用哪种管教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解释清楚。如果试图尝试一种新的管教方式,要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要总是变换不同的方式。

无论怎样惩罚孩子,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的心理伤害,要做一个控制住情绪的父母。惩罚孩子之后,要与孩子进行沟通,解释清楚。安抚孩子,让孩子知道惩罚他并不是爸爸妈妈不爱他,改正了错误之后还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② 怎样惩罚孩子最有效

正确惩罚孩子的方法如下:
1、罚站。罚站只是一种方式,并不是最终结果。当孩子完成罚站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进行正面的沟通交流,尽可能的做到心平气和,不要把之前生气的情绪再次传递给孩子。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丢到门外罚站,要告诉孩子需要罚站多长时间,时间到了以后,主动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让孩子自行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
2、做家务。可以起到惩罚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反思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问题。当然,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家务。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情绪,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事情经过。在大家都平静下来的时候,依然需要和平冷静的沟通。
3、没收或者禁止一些喜欢做的事。当孩子可以独立收拾玩具的时候,依旧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那么,这时候,没收玩具,让孩子一段时间都不能再玩自己心爱的玩具,无异于是很重的惩罚了。除了没收玩具,还可以没收爱吃的零食,没收零花钱,取消周末出游计划等等。
4、写字、画画、跑步。当孩子和小朋友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但是,不要长期使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避免孩子直接将写字和惩罚挂钩,在上学以后,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③ 怎样惩罚孩子才有效

一,不使用体罚等严厉的惩罚措施

很多家长都将惩罚等同于体罚孩子,其实体罚孩子只是惩罚孩子中的一种方式,而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应当尽量的避免使用体罚的教育方式,不能去打孩子。可能在心情平静的时候,家长会觉得自己肯定不会打孩子的,但是每当家长被孩子激怒之后,他们往往会无法理性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那样的氛围和环境之下,家长就很容易失控去打骂虐待自己的孩子。

有些家长虽然不打孩子,但是他们有的时候会摇晃孩子,这样的动作其实也是一种体罚的手段,搞不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当然打孩子耳光也是万万不行的,很多新闻报道都有提到孩子因为被父母扇了耳光而导致永久性耳聋。

所以说即使要惩罚孩子,即使要严厉地教育孩子,也不能去打骂他们,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除了打骂之外在没有方法可以约束他们,那么家长首先要反省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孩子。

二,注意惩罚的时机

很多小朋友总是在爸爸妈妈最忙的时候开始做坏事,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惩罚他们,所以他们就更加放心大胆,也确实是这样,小时候我们也经常做这样的事情。

爸爸妈妈没有时间时,他们就说一句“等着回来收拾你”,然后就走了,但实际上等到家长回来,他们就完全忘记了孩子之前做的错事,有的时候即使他们记得也只是轻飘飘的训孩子几句,根本起不到惩罚的效果。所以说要想让惩罚对孩子有效就要在行为发生时或者是刚刚发生后就立刻进行惩罚,这样才能让孩子记得更深,才能有效的阻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④ 教育孩子最有效的七种惩罚方式

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还不懂得是非、对错,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养成是非观。那遇到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在教育孩子,怎样的惩罚才是对他们最有效的呢?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6、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当然,给孩子加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比较好,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

7、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其他事情上

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

⑤ 惩罚孩子的有效手段

为了树立孩子正确的对错观点,家长必须做到孩子发错就得惩罚,做对了就得奖励,往往家长在惩罚孩子方面做得不太好,起不到真正的效果,那么惩罚孩子的有效手段有哪些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惩罚孩子的.有效手段

1.金箍棒(打手心)

在大家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制作一根金箍棒。材料最好选择柔软、轻盈的报纸、泡沫塑料等,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己对金箍棒进行装饰。完工之后,写上“惩戒金箍棒”等字样。

接下来,跟孩子约定好,如果他今后再欺负小同学、小动物或者往楼下乱丢东西,就要被“惩戒金箍棒”打手心了!掌握好力度,太轻了孩子觉不着,太重一下打哭了也不行;打手心、屁股就行了,头、脸等部位要避免。

2.金圈圈(计时罚站、罚坐)

跟孩子一起,在卧室或者客厅的一角,用贴纸或者粉笔等围出一个圈圈,里面放一个闹钟、一块垫子。然后跟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再顶撞父母、不尊敬长辈或者犯其他错误时,就要站在圈里3分钟不许出来!

但要注意,圈圈的位置不能过于显眼,否则外人来访,一推门就看见孩子被罚站,可能会伤害孩子自尊;罚站时间3分钟左右即可,太短没有惩罚效果,太长了适得其反。

3.大嘴花(没收心爱之物)

跟孩子一起选一个带锁的抽屉或者箱子,用彩纸给小箱子装饰上眼睛、獠牙等,然后给它取一个“大嘴花”“大嘴怪”等你们喜欢的名字。

接下来,告诉孩子:如果他再不收拾玩具、争抢玩具、乱扔衣服等,就把他最喜欢的一样玩具收到“大嘴花”里,扣留48小时。在此期间,如果孩子表现良好,玩具可以提前“出狱”。

4.七龙珠(兑换愿望)

准备一些玻璃球、一个罐子,跟孩子约定好,做什么好事能得到一颗龙珠(玻璃球),做什么坏事会被扣掉一颗龙珠。今后,如果孩子想买一个并不急需的新玩具、新文具,就必须凑集7颗“龙珠”。

5.将功赎罪(做家务)

洒了一地板牛奶就想跑?没门!

扔了一屋子衣服想让妈妈收?别想!

给孩子准备几样他拿得动的小工具:小盆子、抹布、小铲子、扫把等等。当他弄脏地板或者墙壁时,必须用自己的工具亲自打扫干净,否则,可能会被扣掉一颗“龙珠”。

惩罚孩子的原则

1.有错必罚

不要因为今天心情好就不惩罚孩子,明天心情差就狠狠惩罚孩子;也不能因为这次错误小就不追究,下次错误大了一并算账……

家长自己首先要有始有终,坚定执行!哪怕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杯子,也必须对此负责——孩子自己去收拾干净。家长自己都变来变去,对孩子最终也没什么威慑力。

2.罚前必警告

孩子有时候并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在犯错误,所以家长需要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时予以警告,一来是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二来是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比如在吃饭时,孩子揪着馒头扔着玩,你可以立即制止他,然后平静地告诉他这是浪费粮食的行为,如果再这么做,他这顿饭就结束了,必须离开饭桌。

3.惩罚原因要明确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在惩罚前,直白、明确地告诉孩子原因,并标明你希望孩子以后怎么做。

4.惩罚起止点要明确

惩罚从什么时候开始,惩罚具体内容是什么,到什么时候结束,都要跟孩子说清楚。一旦惩罚结束、孩子认识到了错误,一切便恢复正常,不要让孩子一整天都战战兢兢、闷闷不乐。

5.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

当好多小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有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不要一时生气就鲁莽地惩罚孩子,先耐心听听孩子怎么说,再做决定,以免冤枉了孩子。

⑥ 怎样惩罚孩子最有效果原来除了打骂还有这么多科学的惩罚方法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调皮不听话,打骂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表面上看,见效很快,但时间长了,这种做法不但不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心生叛逆,造成一些不良后果。那么,家长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惩罚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呢?

最近邻居家的天天又被妈妈揍了一顿,在别人眼里,天天是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可在妈妈眼里,他却是一个妥妥的捣蛋鬼。

这不,天天妈妈刚打扫好客厅的卫生,天天就把卫生纸撒了一地。妈妈看着被弄脏地板很是生气,二话不说就打了天天的屁股。

“我不是故意的。”天天带着哭腔对着妈妈说。

看到儿子大哭不止,天天妈妈又心软了,抱过孩子安慰道:不哭了,咱们去买好吃的。就这样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哭泣,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天天妈妈发现之前的惩罚根本没有让儿子长记性,天天依然还是我行我素,还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可愁坏了天天妈妈。

其实惩罚孩子也是需要技巧的,一旦用错了方法,往往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慢慢毁掉孩子。 天天妈妈在惩罚孩子时,是先罚再赏,这样只会让孩子忘了惩罚的教训,对教育没有任何作用。

那么,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惩罚孩子的方法有哪些呢?以下是睿智灯塔 育儿 导师的建议和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没有改变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责罚的家长!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惩罚孩子起到规范作用?家长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惩罚措施,简单有效。

1、改变声调

如果父母用非常不耐烦或者是生气的语气指责孩子,这样只会得到孩子反抗,但如果此时父母能够稍微改变一下自己说话的语调,那么就可以使双方的情绪平静下来。

2、弥补

如果孩子弄脏了地面,父母可以让孩子把地面打扫干净或者丢掉垃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练字

当孩子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家长可以用练字的方式让孩子平静下来,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

4、面壁思过

孩子在面壁思过的过程中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错了,等到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后,父母此时对孩子的教育比之前有效的多。

5、暂停某些权利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没收孩子孩子喜欢的玩具和手机等,以此来告诉孩子,犯错了就会受到惩罚,只有表现好了才可以使用。

6、帮忙做家务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惩罚他做一些家务,比如收拾房间、打扫卫生等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7、家人口径一致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避免说法不一的情况,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孩子对错误和批评的感受,只有家庭教育观念一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8、自然承担后果法

在孩子犯了错后,家长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这样孩子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9、减少亲密行为

在批评或者是惩罚孩子的时候,家长要避免一些亲密的行为,我们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后就会失去父母的关心,这样孩子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10、制定家庭规则

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份双方都要遵守的规则,规则上面要明确的指出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

如何正确的惩罚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而惩罚孩子是一门学问,一味用强硬态度以及暴力的惩罚方法,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后果。 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根据孩子个性差异把握好惩罚的度,多一点耐心,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引导。

我是 “睿智灯塔”小灯, 一个有温度的 家庭教育分享者 ,给大家带来更多 育儿 方法 ,让各位正在迷茫的父母放下焦虑,轻松 育儿 。

⑦ 怎样惩罚孩子才有用

1、罚站
我们上学的时候,上课迟到了,上课睡觉了,没有好好听课时,老师就会经常对我们进行罚站。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长记性。所以,如果孩子无理取闹或者犯错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以罚站的方式面壁思过。
而且这种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冷静一下自己的情绪,避免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好好想想自己到底错哪里了。
2、没收孩子喜欢的玩具
当孩子可以独立收拾玩具的时候,依旧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那么这时候,家长可以没收他们乱丢的玩具,让孩子一段时间都不能再玩自己心爱的玩具,无异于是很重的惩罚了。
3、惩罚画画或写字
当孩子和小朋友发生正面冲突的时候,惩罚孩子画画写字或跑步。选择固定的惩罚区放上一个小桌子,放一支铅笔、画纸、彩笔、故事书、彩纸等。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所犯的错误。但是,不要长期使用这种方式惩罚孩子,避免孩子直接将写字和惩罚挂钩,在上学以后,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
4、戴罪立功
当孩子犯错后,要告诉孩子,如果他认识到并能及时改正错误,就可以少罚站一会儿,或者不没收喜欢的玩具。这种方式既能对孩子起到提醒的效果,也给孩子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5、冷处理
孩子并不像我们家长想象的那么无知,他们只是控制能力差。然而,许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过于严厉,其实冷处孩理更有利于教育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⑧ 对孩子最有效的七种惩罚方式 七种做法巧妙惩罚孩子

1、规劝。当孩子与同伴抢夺玩具时,父母们要告诉孩子要与小伙伴共同玩耍,学会分享。这时一定不能大声批评孩子,要给孩子好好讲道理。

2、没收心爱的玩具。要教孩子玩完玩具收拾整齐,如果小孩子乱扔不收拾,就可以采取没收的方法,让孩子知道犯了什么错,下次争取不再犯。这样孩子既能长记性,也不至于伤自尊心。

3、禁止一些行为。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不爱刷牙等,可以禁止孩子吃爱吃的东西,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刷牙是一种好习惯,如果不刷牙,牙齿很容易坏掉。让孩子知道刷牙是必须的行为。

4、打手心。用报纸等偏软的材料制作一个纸棒,惩罚孩子时,打手心、屁股,让孩子知道错在哪,有一定的震慑作用。

5、罚站。孩子犯错误时,让孩子站在墙角,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避免再犯,还要计时。

6、一起收拾。孩子乱涂乱画、乱扔玩具、书本时,父母们可以让孩子一起收拾玩具,摆放书本,用抹布擦干净涂画的地方,让孩子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

7、戴罪立功。当孩子犯错后,要告诉孩子,如果他认识到并能及时改正错误,就可以少罚站会,或者少打几下手心。这样既能起到提醒的效果,也给孩子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⑨ 如何有效的惩罚孩子

整理以下方法,惩罚孩子:

规劝

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生争执时首先采取的方式,但真正有效的规劝不仅仅是让家长大声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讲道理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有礼貌地向对方道歉。

打手心

当孩子过度调皮又屡教不改时,小施惩戒也是有必要的。

但家长打孩子也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只打手心或屁股,其它身体部位不要碰,尤其是一些脸、耳朵等敏感部位,否则很容易伤到孩子。

罚坐

罚坐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性,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准备闹钟来计时,顺带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帮忙做家务

事实上,帮忙做家务不应当作为一项惩罚,但家长可以用过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做家务不但能够让孩子形成责任感,也能够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提升。

没收心爱的东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因此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就可以通过没收他们喜欢的东西来达到惩罚的目的。

这个过程中,孩子会经历伤心、反思、后悔等情绪,再见到失而复得的东西,他们也会更加珍惜。

⑩ 如何惩罚孩子最有效的七种惩罚方式


如何惩罚孩子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

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朋友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诉她,如果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执,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娱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她的妈妈认为这是因为依依知道妈妈肯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承担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如果父母决定使用这种处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须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马上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诉他这一次就必须坐在里面了。

2、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3岁的乐乐非常喜欢看书,他的妈妈说,如果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了。他妈妈的经验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欢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诉乐乐:“如果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如果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处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1天的处罚是让孩子每天都约束自己,知道该如何选择,是选择和同伴打架呢,还是选择和睦相处。处罚时间不宜过长的另一个原因是,通常父母在几天过后就心慈手软了,这就会危害到处罚方式的有效性了。

3、事不过三

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也有人尝试过对于3到6岁的孩子有效方式是:在一张纸上画3个笑脸,然后把它贴在墙上显眼的地方或者其他孩子能够经常看见的地方。当孩子有了一次不好的行为,就在一个笑脸上画个'X',并且在下面写明他的不良行为是什么。如果所有的笑脸上都画了叉,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他的一个最爱。一些父母尝试这种做法后,惊奇地发现在笑脸上画叉,对孩子来说效果太强大了。

4、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

宁宁的妈妈一直对3岁的宁宁使用奖励的方法,而且每次都有成效。每天早上,宁宁的妈妈都会提醒宁宁,在家里玩最重要的规矩就是:一不能打小猫,二不能在沙发上乱蹦乱跳。如果宁宁一天都没有违反这个规矩,那么他就得到一个奖励:多看一个动画片,或者今天多讲一个故事。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另外,也有的父母把奖励方法和画3个笑脸的方法结合起来了:他们先把一些奖励品放在盒子里,如果一天下来三个笑脸全都被画了叉,就拿走一个奖励品。目的是让孩子有一种渴望,期望自己一天的行为使所有奖励品都完整无缺。总而言之,无论父母选择哪种奖励方法,都必须确保奖励的物品适宜孩子的年龄,而且能够足够吸引孩子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给孩子奖品的时候,不要忘记表扬他的好的行为。

5、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会有奖励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

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6、追加一些家务活

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当然,给孩子加的家务活要与他造成的后果相联系比较好,别让孩子认为家务本身是一种惩罚。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例如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罗列出3~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那么孩子就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将会招致哪种后果。

7、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换到其他事情上

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旦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过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

有的人或许会产生疑问:这就是对孩子打人的惩罚?这明明没有任何惩罚呀?确实没有任何惩罚,因为父母用各种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终目的是给孩子的过激行为降降温,使他不要再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了,所以,一些低调的缓和方式有时也可以试用,也许就足以达到你们期望的效果呢。

无论父母使用哪种管教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解释清楚。不要等到孩子一犯错,才开始管教,惩罚孩子。如果没提前给孩子说清楚定的规矩是什么,哪些行为是将受到惩罚的,那么孩子就对不良行为没有任何认识和概念,也不知道大人对他行为的期望是什么。而父母呢,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很有可能反应过激,从而使用较为严厉的惩罚方式对待孩子,不过,惩罚过于严厉,将很难坚持到底。

如果试图尝试一种新的管教方式,即便它一开始并不见效,也要坚持2个月看看效果。很多父母在尝试一种处罚方式的时候,如果使用几次,发现它对孩子并没有效果,就会改用其他的方式了。着名教育专家蒙谨认为,事实上,总是变换不同的方式,其结果是使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坚持反抗到底,父母最终会认输,放弃惩罚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