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效果 » 短篇小说怎样写好看
扩展阅读

短篇小说怎样写好看

发布时间: 2022-05-12 01:01:42

Ⅰ 如何写好短篇小说,应该掌握什么技巧呢

1、人物

人物的形象是真实还是虚假,当读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变化。

2、情节

推动故事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要素。

3、场景

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客厅,或是在操场等等,作者特设的场景。

4、主题

小说所要陈述的主要观点。

5、对话

恰到好处的对话,能对文章起到渲染作用。同时,也能使场景显得更真实。

6、想象

短篇小说的故事中,必须遍布着有内涵的意象。

7、风格

语言是讽刺的,还是幽默的;喜欢用夸张,还是比喻等。

8、视角

使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二人称。

9、口吻

对特定人物的一种观点和某种看法。

Ⅱ 怎么样可以写出好看的小说

鄙人的一些写作心得,谈不上分享,就是纯粹的一些个人对于小说的理解:首先要明白小说的概念,刻画人物,以环境来烘托人物,你想写小说,就必须读大家的小说,研究其小说风格,语言风格,艺术风格,环境特点等等,有小成的时候,可以动笔了,注意,不要一开始就写长篇,而是要写短篇小说,从短篇小说开始写起,因为短篇小说尤其需要扎实的文学基础,这时可以投稿了,当你短篇小说写的好的时候,你就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了,写作就是模仿,当你把几个大家的风格模仿都不错的,就可以发现自己的风格了,搞文学创作,要耐得住枯燥与寂寞,没有速成的方法。还有一点很重要,好的文学作品会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算上好的文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采纳!

Ⅲ 怎么写好一篇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以局部把握整体、反映整体,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语言艺术形式,富于变化、活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它的创作需要调动艺术的才能和运用技巧。本篇分别从以人物为本位、组织故事情节;结构的安排;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细节的描写和叙述视角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传统意义上小说的写作要点。小说习作者可以从中具体地掌握一些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本文分上、下两部分刊发。

一、要善于以人物为本位,精心组织故事情节
任何小说,情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代作家王蒙曾指出:"所谓没有情节的小说,实际上是用一些小的情节代替了总的情节,绝对没有情节的小说是不可能的"。有的评论家说他的小说"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他回答说:"那岂不是同画符差不多了?其实我没有写过什么'三无'小说,我写的都是有人物、有冲突、有情节的","所谓无人物、无冲突、无情节的小说我是不相信的,我也从来没有那么做过。"
为什么说情节不可缺少呢?情节在小说中,至少起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①小说的各种材料,往往要通过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合适的情节能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想法,观察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知识都编织起来","它可以作为一个起组织作用的酵母"。(阿·托尔斯泰语)②人物的性格,要通过情节来表现。只有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才能获得体现和发展。③小说的情节,往往负载着一定社会历史的内容,小说的主题常常要通过情节来表现。④小说情节能引起读者共鸣性情感和评价性情感,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
19世纪以前,小说的情节,即小说叙述的故事。那时候的小说,往往依据人物经历,顺序铺述一个一个事件,其顺序铺述的事件,也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十九世纪以来,小说有了很大发展,已不同于传统的"故事体"。"故事""情节"这两个概念,便有了新的界定。"故事"一般指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而"情节"一般指依据因果关系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曾指出:"我们对故事下定义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事件叙述。情节也是事件的叙述,但重点在因果关系上。'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则是情节。在情节中,时间顺序依然保存,但已为因果关系所掩盖"。这也就是说,故事强调的是时序性,情节强调的是因果性。按这样的界定,一个故事,它有可能构成一篇小说的情节框架,但情节已不同于故事了。以鲁迅的《风波》为例,作品围绕剪辫子的风波安排情节,始述七斤的烦恼,继写七斤夫妇的恐慌,尔后描写一切复归原状,这是故事;小说同时又隐约始终地贯穿着九斤老太的感叹。九斤老太反复唠叨"一代不如一代"的事件,是很难纳剪辫子的故事之中的,但它却是小说情节有机构成部分,说明她对风波乍起与复归平复未闻未见,无动于衷,毫不关心。这一情节与七斤夫妇的情节天衣无缝地交融在一起,揭示了张勋复辟只是一场闹剧,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依然衰落,农民依然愚昧落后。
近现代小说,较多地摒弃了由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但各种技巧的运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时序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现"意识流"为主的心理小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情节在变化中依然是完整一体的。
作家们写小说,情节设置上一般呈两种倾向:"强化"或"淡化"。情节"强化"的小说,作者常常利用尖锐的、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往往将人物放在尖锐、严酷的矛盾斗争中加以磨炼和考验,造成紧张、激烈、大起大落的气氛和戏剧性的高潮。这类小说,其好处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点是过分强调巧合,多少丧失了一些真实感,让人一看就是"戏",太戏剧性了,往往丧失了生活的开阔感和高瞻远瞩的距离感。有时候,过分强调情节,也会使人物在情节的安排下无所作为,使人物性格难以表现。情节"淡化"的小说,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如孙犁的《荷花淀》,几个农村妇女以送衣为借口,想去淀里部队上探看丈夫,小船划到半路,遇到鬼子兵,她们躲进荷花淀,鬼子船追上来了,男人们正埋伏在淀里,把鬼子船炸沉。作者写打仗,只用一百来个字,却把注意力放在白洋淀水乡美丽自然景物和水乡妇女的美的描写上。情节淡化的小说,其好处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处理不好,极容易写得松散乏味。严格说来,所谓"强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学追求,并不决定作品本身的质量。好的情节,无论"淡化"或"强化",都应作到真实、生动、写出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虚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肤浅的,脱离人物实际、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内容的情节,也是谁也不愿意看的。
写作短篇小说,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从特定的生活感受出发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动了,觉得这些感触,能够写成一篇短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写作中,常见的提炼情节的方法有:
(一)依据主干、充实血肉
作者在生活中发现某一事件,这事件比较完整,又有一定意义。作者对这样的事件往往不作大的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来充实、丰富这一事件。如王蒙谈到《说客盈门》时,曾指出,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就是听来的,"为了解雇一个工人,或是为了处分一个工人,在短短几天内就有二百多人来当说客",作者写作时,只把说客的人数改为199个,故事梗概并没有作什么改动,而是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这个故事情节充实,丰满,使它灌注血肉。
(二)改头换面、更置关键
作者在生活中见到或听到某个故事,觉得这故事很有意思,但某个具体环节还不够理想,于是把这个故事稍加改动。如果戈理《外套》的创作。有一次,果戈理和一些朋友闲谈,听到一个笑话,一个穷苦的小官吏,酷爱打鸟,他节衣缩食,积蓄二百个卢布,买了一支很好的猎枪。可他第一次坐船出去打猎时,猎枪被芦苇挡入了水里。小官吏十分痛心,回家便病倒在床,再也爬不起,后来幸亏同僚们凑钱买了一枝猎枪送给他,才算救了他一命。果戈理后来写《外套》,利用这个笑话,把猎枪改为外套这一生活必需品,将芦苇把枪挡入水中改为行劫,将小官吏的命运改为一个悲剧,从而使故事情节更真实、更典型、更具思想意义。
(三)移花接木、揉和综合
作者将听到或见到的许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人物、事件,通过加工、改造,将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如短篇小说《卖驴》:孙三老汉误入火葬场,这不吉祥的兆头与他怕政策变化的疑惑一拍即合。他决定把毛驴卖掉,不想到市场后,遇到老兽医老尚,他不但用"神鬼鞭"给孙三老汉治好了驴的病,也给孙三老汉治好了头脑中的病,终于决定不卖驴了。据作者介绍,这个故事是两个生活素材综合而成的。一个是八、九年前,在闲聊中听到一个故事,说某地一个老汉在拉脚回来的路上,因困倦在平板车上睡着了,毛驴拉着他往回走,半路上恰遇一辆驴车拉死人去火化,拉老汉的毛驴也一路尾随入了火葬场。老汉惊醒后十分气恼,把毛驴暴打了一顿。当他重新收拾缰脱准备回家时,不提防被惊惧的毛驴一脚踢在前额上,当场死去,结果真的被火化了。另一个生活素材,是作者蹲点时得来的。他认识了一位老兽医,这位老兽医出身富农,解放前家里养过不少骡马。牲畜病了,他喜欢细细观察,向懂行的人请教,然后自己摸索治疗,久而久之,积累了许多医术。解放后,他专门行医
,以后在公社兽医站任站长,颇有名望,性格也很开朗。他的医术有许多独到之处,治牲畜脱胯即是一例,他既不用针药,也不用推拿,而是站在斜对面突然一鞭,使牲畜重心后压,借助本身的力量使胯骨自行复位。这两个故事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作者将两个故事加以改造、综合,便形成了小说的情节。
(四)依据情感,连缀片断
作者在生活,积累了许多生动的细节,片断;但这些细节、片断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这时,作者往往通过自己思想、感情的线索,将它联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就是这样写的。从小说的局部看,一个一个片断好像是不连贯的、分散的,但总起来看,又有着整体感。据作者介绍,他写这篇小说时,没有着意去编故事,而是依据情感,让细节一个一个从心里流出来。
(五)依据因果,环环推导
作者在生活中,获得某个片断、某个场面、某个细节,觉得很有意思,又觉得缺乏相对的独立性,还不够丰满。于是,依据这个片断本身提供的可能性、暗示性,规定性,回溯、铺垫它发展至今的过程,猜测它发展的结果。如高晓声写《陈奂生上城》,据他介绍,最初引起他创作动机的,是他本人住进了高级招待所看到高级招待所与农民暂时贫困的差别,住一晚就要花掉一个农民近十天的工资。他感到这太悬殊了,于是想让一个农民到高级招待所去住一晚,让他在沙发上、高级床上和地毯上尽情体验一番、表演一番、比较一番。于是他决定让"漏斗户主"陈奂生住进去。但是,陈奂生一般情况下是进不了城的,于是作者让他在政策开放以后进城卖油绳;卖油绳与高级招待所仍挂不起钩来,非要一个有地位的人介绍不可,于是引出了吴书记;那么吴书记为什么会介绍陈奂生住高级宾馆呢?这里一定有特殊原因,于是设法让陈奂生生病;而且这场病必须来势重,好得快,所以就安排他患重感冒。陈奂生为什么会患重感冒呢?因为他没有买帽子。陈奂生住进了高级招待所,吴书记又急于去开会,于是,陈奂生就能够单纯在招待所并且有充裕的时间去体验"高级"生活了。从作者构思的过程看,采用的就是因果推导法。
(六)依据性格,推导揣测
作者心中有比较成熟的人物形象,构思中将这个人物放在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中,依据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推测猜想人物会怎么做、做什么,从而构思出作品的情节。如契诃夫的《小官员之死》,写的是一个小官员在看戏时,不小心给前排座位上将军的脖子上溅了点喷嚏沫,他为此胆颤心惊,一再向将军道歉,最后竟为此事被吓死。这篇小说的情节,就完全依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来的。换一个人物,如果是张飞或李逵,定会把将军吓死;换了阿Q,恐怕挨了将军一顿呵斥后,他会在里暗骂"儿子打老子",而且寻解脱。可是,在19世纪充满奴性的俄罗斯社会里生长出来的小官吏,他的命运,不仅是怕,赔情,而且是死。小说情节的发展,安全是人物性格发展的结果。一般说来,依据人物性格推导,与依据因果推导是有区别的。我们平时说的因果推导,指的是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的比较明显、直接的因果链条,它往往是单纯的、单线的,由一定原因,往往能推导出明确的结果,这里面并不包含着很多复杂的原因与变化。而人的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体,始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往往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瞬息万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与程序,比起单纯的因果逻辑更具有人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无论用何种方法提炼、编织情节,都应该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通常的教科书,把情节定义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其实又对又不对。倘若"事缘人起","事以显人",情节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倘若编置情节时,见事不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传奇性上,也就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恶障,很难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很难登大雅之堂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二、要善于安排小说的结构
短篇小说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的语言艺术,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虽然不一定要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必须反映重大的社会意义。同时,它在结构安排上,也应见出匠心,一丝不苟。。。

Ⅳ 短篇小说怎么写精彩

无论神马小说我建议最好都要写出一个提纲来、使文章不会脱离本意太多、接下去的就是我的几个小意见哈~第一: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
小说的作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无论它是什么

、特顿山脉,是夕阳(ps描写的景物时最好别描写夕阳、最难掌握的),还是怀基基海滩上的斑马。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你也将使读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请记住爱勒莫。第二: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
第三: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的注意力。这是初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第四:不要概括,要具体。 第五:不要写出一些太常用的某些句子、如:如果眼神可以杀人、XX就死了不下XX次了!@#¥%……这种现在的写手都不屑写了、天雷型…… 最后就是要抓住兴奋点~~~ 纯手打!~谢谢!~

Ⅳ 怎样写出好的短篇小说,8000字左右

您好,短篇小说是最流行的小说品种。它篇幅短小,情节精练,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力量。我国历史上的短篇小说十分发达和丰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广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现代鲁迅的《呐喊》和《仿徨》,都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俄国的契柯夫,法国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着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短篇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单,要以有限的形象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短篇小说时,首先要把握住“短”字。无论对人物的设置,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处理,都要从“短”字出发,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轻举重。
这是因为。短篇小说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把许多事情正面铺展开来,去写一幅雄伟、复杂的历史画卷;短篇小说也不能象中篇小说那样,去记录生活长河中的一个段落。而短篇小说必须从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横断面,或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镜头”,经过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节删去,把能放在暗场处理的人物决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写。努力做到结构清晰、合理、完整、严谨。
以上说的是以篇幅长短外部表象所确立的短篇小说的特征。那么,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见大。
短篇小说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这是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知道,尽管短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个侧面、一个闪光点,使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时代变幻的折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立意所在。
鲁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个场景,便通过淋漓尽致地描写人力车夫全力救护跌倒的老女人,表现了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的优秀品质。都德的《最后一课》,则通过一堂法文课,就把法国沦陷区人民强烈、深沉的亡国之痛、爱国之情表现得非常生动饱满。
可见,立意关键在于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二、在结构上,要以轻举重
短篇小说的结构安排,要求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设置要少,不能过分的铺垫、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会形成短篇小说长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说一般都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以达到线单意不薄,以轻举重的目的。
如鲁迅的《故乡》《祝福》等短篇小说,线索单一,故事情节跟随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向前推进。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接着,又将读者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高潮),使小说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当然,短篇小说也可以写成两条线索。但在写作时,一定要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虚实结合,最后使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既节省笔墨,又能一箭双雕地刻画人物。如果两条线索平行发展,都从正面描绘,就必然要拖长篇幅,使得结构松散。那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做法,不仅线索繁杂,而且矛盾纷繁,使人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而以松散拖沓而导致失败。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胜多
短篇小说又一特征是:要提高节省的笔墨去开拓深而广的思想内涵,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短篇小说的结构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横切的手法
横切就是切取一个生活横断面,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集中情节,集中场景,集中刻画人物,精雕细刻,突出主题。在运用横切的手法时,作者不仅要善于从社会矛盾焦点上切取生活断面,而且要努力经营,精雕细镂,把生活断面所包含的矛盾冲突充分利用起来,把艺术必须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构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情节、画面,这是横切的重要功夫。
2、直缀的手法
运用直缀的手法,可以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个阶段,其容量较横切大一些,但篇幅较横切手法要长一些。这就要求作者严格控制展开面,不要大铺大展而要用浓缩的手法,去描绘、勾勒,粗线条的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含蓄的手法是任何文学作品运用的一种文学手法。而运用短篇小说中,就可以省去大段的描写,抒情和议论,这种手法可以选取一些妙不可言的情节和思想,让人去思考,去想象,以引起读者的再创作,并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来补充和丰富原作。因此,含蓄的手法既能节省篇幅,又能表现深刻地生活内容,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法。运用得好,就会使读者象喝了一杯清香的饮料似的,回味无穷。
以上只是简述了短篇小说的一些基本特征,当然,短篇小说又可分为超短篇、微型小说、小小说。这些都是短篇小说的分支,其特点也从属短篇小说的特点。但表现更精粹,更单纯,更洗练一些。
也就是说,不管超短篇也好,微型小说和小小说也好,起基本特征应具备如下几点,即:必须是高度的浓缩,富有戏剧性,完整地包括一篇普通短篇小说应有的特征,要做到立意清晰,结构严密,结尾新奇。正如有的作家所说的那样,写出好的短篇和小小说,还不只是文字上费心思,更重要的是还要在提炼上下功夫。
对于此点,文学大师阿。托尔斯泰说:“小小说,这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高尔基也说过,学习写作应从短篇入手。西欧和国所有最“杰出的作家几乎都是这样做的。”

学会观察生活
小说创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自己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投寄给编辑部时,往往在退稿信中有这么一句话:希望你认真的观察生活,从中筛选和提炼主题。
初学写作者,接到信甚感茫然。心想,我就处在生活之中,尽是些熟人、熟事,还用得着认真观察吗?找篇小说看看吧,一看便进入到事件和场景中去了,觉得小说中的任务,事件真是太熟悉了,不就是自己身边常见的人和事吗?可是,遇到自己写起来为什么不行了呢?很多人便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要问:这里面难道有什么奥秘吗?
是的,这个奥秘不是别的,而正是编辑的退稿信所说的“观察生活”。
观察生活这句话,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观察,顾名思义就是看看。这是指平常而言,而在文学上的“观察生活”,则具有特殊含义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文学的观察生活,要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这是因为文学性的观察生活,就要从生活中寻找和观察能够写入文学作品的人和事。换句话说,也就是对于那些最能体现社会生活本质,人生要谛的人和事给予特殊的感知、品味和体察。不然,你尽管自己的视力很好,但在文学的视力上很可能是个色盲、近视眼或者老花眼,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妨举一例:
这老头大约五十多岁,不带帽子,头发剪得短短的,穿一身褪了色的蓝布服装,脚上穿一双淡黄色的解放鞋,小趾外侧有一小圆补丁,大小相差不多。一双紫色的长统袜子,两个袜统拥在脚踝骨上。他的脸色,黄中渗黑,乌黑的前额嘴角上都布满皱纹,似展开的扇子,向鬓边伸展。说话的时候,这些皱纹显得更深,靠得更近了。他的眼睛微黄,有神气,敏锐。浓浓的眉毛,眉心上有棵小黑痣。稀疏的几根硬胡须,象插在嘴唇和下巴上似的。一双又黑又粗的手,倒剪在背后......
这段描写,可以说观察得细,写得也细,问题在于没有文学的“眼睛”去观察那些最能体现社会生活本质、人生要谛的人和事。结果,什么都写,就等于什么都没有写,显得繁琐累赘,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描写再细、再具体,也等于“画了全副的头发,使人看不清眉目,这是毫无意义的”一句话,这就是不会观察生活。
那么,怎样才能去用文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呢?这就需要具有文学性的观察习惯,也就是感受能力。
我们知道,作者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并受到社会的影响。但也受到自然界的影响。要想写出反映这种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力的小说来,就必须养成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的习惯。比如,在观察生活时,只观察到一些人的表面特征和吃什么穿什么,或者只看到一些风物景致等,这些作为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文学技能是可以的,但它还不算文学,因为这些表象的本身不能够代表社会生活的本质。反之,只要观察到人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并由这种联系所构成的矛盾,或者人与大自然斗争的矛盾,便进入了文学之门。
比如,韦君宜同志的小说《龙》,就是通过作者观察到晋西北地区长期旱荒,人民渴望下雨的情景,而写下了这篇小说的开端:
整两个月,天一直是亮青亮青的。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连纺车上掉下来的棉花毛那么大一点的云彩都没有。青的比村东的溪水更清,比老老山顶龙王庙前那年袅袅的青烟还更青得多呢?红太阳天天是山得特别早。而每天晚上,到最后一个顽皮孩子都困得想睡觉的时候,它还迟疑着不肯下山。老老村所有的山地、旱地、川地和水地,都分不出来了,最初所有的地都成了山地,后来,所有的地上的苗子都变成和山上的一样矮小,最后,莜麦和谷子就都长得和隔岸的狗尾巴草一样了。土地被长长的坼裂的缝划分成无数块,那些坼裂的缝是一天比一天更长,更深,以至有一个两岁的孩子失脚掉在坼裂里竟跌死了......
作者把观察到的旱情,作为背景,形象地描画出来,来衬托出人们怎样求雨、怎样出寻找真龙。如无此段,那么情节的发生、发展便失去了依据。这,就是文学的观察。而观察,又是感受和思考的总和,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尽管对什么事都好奇,都敏感,也只能是:“死观察”和“滥观察”。
那么,在观察中应注意什么呢?从一些作家的创作经验来看,需要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文学的观察,必须耳眼并用。
这里关键的一点,是要作个有心人。要能透过人们的表象及言行,去看他们的潜意识,这就是文学的感受力。
2、不要为写小说而观察,
一个作者,应以正常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不要先带着什么框子,去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样,就会失去正常人的身份,不仅观察不出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还会出现两个不同的极端,将活的看成死的。
3、观察时,要摆脱传统观念。
在对人和事的观察中,不要被世俗和传统观念所左右。比如好与坏,美与丑,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观察,去发现顺应时代的闪光点,从而挖掘出代表时代主潮的深刻的内涵来。
总之,观察生活是搞好文学创作的基本功之一,每一个初学写作者,都要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以求尽快提高短篇小说创作的水平。 满意请采纳,谢谢

Ⅵ 如何创作一篇好看的通俗短篇小说

首先,你一定要让读者有代入感,读小说就是读自己。比如你看那些网络通俗小说,盗墓笔记等,读着就把自己当成里面的某个角色。

第二,短篇小说的精髓都要用欧亨利式结局。简单来说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再说说,代入感,代入感,就是让角色活灵活现,很真实感觉,现实中有原型。没有代入感,整个小说都不行,

Ⅶ 如何写好短篇小说

第一、 在行文之前,首先确定文章的主旨即中心。文章的中心如同一个人的思想灵魂,缺乏中心的文章犹如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是毫无生机可言的。其次是文章的结构布局,文章的结构就像人体的骨架,好的布局会造就出气宇轩昂的外部框架来,让人思路明晰,条理清楚。再次是选材,选材如同人体的血肉,围绕中心所选的材料,足以使文章内容充实,无空洞之感。最后是修辞和遣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及遣词成句犹如`精心装扮。作文也正应了“三分颜色,七分装扮”,只有对自己的文章经过反复修改、增删,才有可能成其为美文。

第二、 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时常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平凡的日常琐事中往往会有令我们感动不已的东西,把它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在感动自己的同时去感动别人,相信你笔下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写,文思枯竭的写作困境。

第三、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人物的外貌、气质、性格、情感各不相同,只有抓住了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确立你笔下的“这一个”,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打破“千人一面”的陈旧模式。即使是对同一个人进行描写,也要力避雷同,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千个观众的心中定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Ⅷ 怎么样才能写好短篇小说

写小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1.情节的把握
2.节奏的快慢(解说部分快,精彩部分慢)
3.暗线的埋伏(一本小说基本都会有几条暗线,一般是在第二章开始埋下)
4.情节的画面感

写好这几条,一个小说就差不多了,这不仅仅适用于短篇,还适用于长篇

Ⅸ 写青春校园短篇小说该怎样才能写的好看

1《如果爱不释手


浥轻轻松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喜剧
2《在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你


WANGJI8023悲情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开放式
3《幸福》,
在樱花树下绽放
静子墨悲情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开放式
4《剩女的CEO
》爱财者墨文花正剧
现代生活
日久生情喜剧
5《假如爱有天意》
邻居大妈的女儿悲情
现代生活
别后重逢喜剧
6《龙凤玉之现世情缘》
语知清秋轻松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喜剧
7《左手边的幸福》
897025592轻松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喜剧
8《贵族世纪》:圣代爱
窦一惜茜悲情
现代生活
青春校园开放式

Ⅹ 如何写好一篇短篇的小说

1. 亲身经历,再把它夸张一点,唯美一点,画着吧你们这世的爱恋再追溯一世
2. 做梦,把梦里的剧情在想象一下,
3. 看别人的小说写自己的【不是抄袭】
时间:上古952年
地点:天碟大陆
起因:天碟大陆分为两块,一块是‘天’,是神与仙气盛之所,一块是‘碟’是人,魔 栖身之处
女主角:穿越成庻女,奶奶不疼,舅舅不爱。。。。。
经过:闯荡江湖,发誓成最强 路遇爱情,美男纠缠
结果:1.美男舍身相救,大难不死,终抱得美人归
2.美男死了,女主大怒,报仇,。。。。最后, 守在美男墓前,回忆往昔
一般那些小说都是这个思路,不过是穿越小说,不过上面所列的三条适用于所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