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保护湖水
首先禁止污染物排入,次之做好湖水的使用规划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工作,周边不要设立易产生污染物的建筑如食堂等,再有做好管理工作,并定期清淤及补充新水,最后种植一些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❷ 全国湖泊今年底要做什么
《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下称《意见》)昨日正式公布。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在5日举办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湖泊纳入全面推行湖长制工作范围,到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意见明确了湖长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严格湖泊水域空间管控,严格控制开发利用行为: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实施分区管理,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加强湖泊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加大湖泊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湖泊生态治理与修复;健全湖泊执法监管机制。
意见明确了湖长制的监督考核。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一湖一档”,加强分类指导,完善监测监控,严格考核问责。县级及以上湖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湖泊下一级湖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施湖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湖泊管理,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❸ 保护湖泊的方法和措施
1、全面、系统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首先是确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坚持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协同治理转变,从工程治理为主向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其次是坚持规划引导。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的方法治理面源污染。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分析,对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进行监测。
3、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创建了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农户交费、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告别长期以来垃圾入湖的生活习惯。针对地方财政不足的现实情况,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按财政增长比例增加对环保投入的机制。
(3)怎样管理湖泊扩展阅读:
要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保护和治理湖泊,恢复并发挥湖泊的功能。管理湖泊的有关部门如果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忽视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导致资源的衰减,并引起诸多矛盾。
如围垦湖泊、截走入湖径流、超量引用湖水、超标排放污水,势必降低湖泊的总体功能,恶化生态环境。特别是干旱地区的湖泊,换水周期长,如超量引用湖水,使湖水干涸,后果将十分严重。
❹ 湖泊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干旱气候区湖水很少外泄,主要消耗在蒸发上。蒸发作用使湖水的盐度逐渐增加,变成咸水湖甚至盐湖。在湖水逐渐咸化的过程中,溶解度小者首先沉淀,沉淀的顺序大致为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物,据此将盐湖沉积划分为四个阶段。 \r\n1、碳酸盐阶段湖水在咸化过程中,溶解度较低的碳酸盐先达到饱和而结晶沉淀。钙的碳酸盐沉淀最早,镁、钠碳酸盐次之,形成CaCO3(方解石)、MgCa(CO3)2(白云石)、Na2CO3·10H2O(苏打),Na2CO3·NaHCO3·2H2O(天然碱)。若湖水中含硼酸盐,则可出现硼砂(Na2B4O7s·10H2sO),此类湖泊称碱湖或苏打湖。 \r\n2、硫酸盐阶段湖水进一步咸化,深度变浅,溶解度较大的硫酸盐类沉淀下来,形成CaSO4·2H2O(石膏)、Na2SO4·10H2O(芒硝)、Na2SO4(无水芒硝)等矿物,这类盐湖又称为苦湖。 \r\n3、氯化物阶段湖水进一步浓缩,残余湖水便能成为可供直接开采的、以氯化钠为主的天然卤水。湖水继续蒸发,食盐(NaCl)、光卤石(KCl·MgCl2·6H2O)和钾盐(KCl)开始析出,此类湖泊称为盐湖。 \r\n4、沙下湖阶段当湖泊全被固体盐类充满,全年都不存在天然卤水,盐层常被碎屑物覆盖成为埋藏的盐矿床,盐湖的发展结束。
❺ 如何保护湖水保护湖水需要哪些措施
保护湖水首先禁止污染物排入,其次做好湖水的使用规划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工作,周边不要设立易产生污染物的建筑如食堂等,再有做好管理工作,并定期清淤及补充新水,最后种植一些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提供水源、养殖水产、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支持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湖泊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护湖水。
1、全面、系统地开展流域综合治理。首先是确立科学、系统的综合治理思路。坚持从湖内治理为主向全流域保护治理转变,从专项治理向系统的综合治理转变,以专业部门为主向上下结合,各级各部门密切协同治理转变,从工程治理为主向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其次是坚持规划引导。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的方法治理面源污染。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全面监测和综合分析,对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进行监测。
3、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创建了农村垃圾清运模式(农户交费、政府补助、市场化运作),告别长期以来垃圾入湖的生活习惯。针对地方财政不足的现实情况,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按财政增长比例增加对环保投入的机制。
拓展资料:
1、要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保护和治理湖泊,恢复并发挥湖泊的功能。管理湖泊的有关部门如果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忽视湖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将导致资源的衰减,并引起诸多矛盾。
2、如围垦湖泊、截走入湖径流、超量引用湖水、超标排放污水,势必降低湖泊的总体功能,恶化生态环境。特别是干旱地区的湖泊,换水周期长,如超量引用湖水,使湖水干涸,后果将十分严重。
❻ 大型河道湖面管理法
这种出现错误可能是因为程序需要RICHTX32.OCX文件,我以前下载使用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这个文件又没有被系统注册,所以,我们要首先卸载这个控件,然后再重新注册该文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首先单击“开始”菜单,然后单击“运行”,键入cmd命令,打开命令行。(2)输入“regsvr32/uRICHTX32.OCX”,按下回车键后,出现提示对话框,此时RICHTX32.OCX已经被卸载注册。(3)再次键入“regsvr32RICHTX32.OCX”按下回车键,出现提示对话框,此时RICHTX32.OCX已经被重新注册。注意两次键入区别是/u要空格键再继续RICHTX32.OCX(4)重新运行该程序,可以正常运行。
❼ 中国水管理内容和措施是什么
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释义】 本条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这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与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的资源。流域是一个以降水为渊源、水流为基础、河流为主线、分水岭为边界的特殊区域概念。水资源按照流域这种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对水资源只有按照流域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关系。水落石出资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资源可以用来灌溉、航运、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并具有利害双重性。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活动需要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世界潮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界议程》指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应当在流域一级进行,并根据需要加强或者发展适当的体制。我国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区的流域,这一自然特点使得协调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颁布的原《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部门相互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不清,没有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的现象并存,“多龙治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流域按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与水质分割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利于江河防洪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只顾自保,不顾整体,影响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于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解决缺水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在枯水期争相抢水,还有一些上游地区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区江河断流、无水可用,给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三是不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蓄,加剧了地下水的过量开发。据统计,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亿立方米,已经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四是不利于城乡统筹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五是不利于统筹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目前我国跨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局部治理,特别是下游地区治理无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质和水环境,只有上下游统一治理、统一水量调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水法》根据水资源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水资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经验,按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的原则,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四、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新《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水资源的战略规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设置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流域管理机构,例如1935年设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1933年设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和1929年设立的导淮委员会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大江大河的规划、治理和管理,在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其间机构几经变更。到目前我国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的流域管理机构,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新《水法》对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1)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的监测。(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的编制。(3)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的审查。(4)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5)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排污口设置审查。(6)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水工程保护。(7)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的制订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制定。(8)管辖权限范围内的取水许可证颁发和水资源费收取。(9)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水法》规定的流域管理机构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监督管理上的一些具体职责还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进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经验,从总体上说,流域管理机构在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工作中应当突出宏观综合性和民主协调性,着重于一些地方行政区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单独处理的问题,而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经常性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应由有关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地方在维护全国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统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水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府和有关规划、计划,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❽ 为何要强化湖泊岸线的管理保护
据报道,日前相关部门印发的印发《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湖长制,实施湖长制,是对河长制的一种深化和具体化,是为湖泊专门量身定做的。
专家表示,《意见》要求强化湖泊岸线管理保护。实行湖泊岸线分区管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合理划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可开发利用区,明确分区管理保护要求,强化岸线用途管制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程度保持湖泊岸线自然形态。
根据湖泊岸线主要功能属性,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功能分区的管理保护要求和治理修复具体措施,这不仅是湖泊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强化湖泊水域岸线空间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维护湖泊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
❾ 湖泊的管理范围(请真正会的来回答,做任务的别来)
A B D F
有堤防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围是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护提地。无堤防的河道,湖泊,管理范围是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要保证再洪水来时能使其不发生危险并顺利被排除就要保证河道湖泊的蓄洪~行洪能力
❿ 国家如何管理水资源
水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国务院水行政主管理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