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账号管理 » 青蒜种大棚里怎样管理
扩展阅读
车间着火原因怎么写 2025-05-14 06:06:15
你说如果怎样就好了图片 2025-05-14 05:58:21

青蒜种大棚里怎样管理

发布时间: 2022-04-18 15:36:23

❶ 大棚大蒜如何种植,大棚大蒜种植方法

大棚当然适合种植大蒜,按照大蒜的习性,按照下面方式更会大丰收 大蒜虽然喜温,但是其本身为一种较耐寒的植物。播种一般在秋季开始。 (一)发芽期大蒜从播种到初生叶展开称发芽期。在水分适宜、温度3~5℃的条件下,经过10~15天就可以发芽,但以15~20℃最适宜。(二)幼苗期即从初生叶展开到3~4片叶形成。大蒜幼苗能耐零下3~5℃的低温,生长适温14~20℃。幼苗主要靠种瓣供给养分;当养分被幼苗吸收利用后,蒜母开始干瘪,生产上称为“退母”或“化母”。此后幼苗开始靠根系吸收土壤养分,栽培上要有良好的水肥条件,以利幼苗健壮生长。(三)鳞芽、花芽分化期即从鳞芽、花芽开始分化到分化结束。此期新叶分化停止(达7~8片叶)转入以叶片肥大为主,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为蒜苔和蒜头生长打下物质基础。适宜大蒜叶片生长的温度为12-16℃,温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在栽培上应充分满足其对肥水的需要,保证抽苔和蒜头的正常形成。(四)抽苔期即从花芽分化结束到蒜苔采收。此时叶片已全部长出,叶面积达最大,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同时进行,从蒜苔露出叶鞘(即甩尾)到打钩,时间约为15天。在蒜苔生长发育的同时鳞茎也正在形成,消耗养分最多,在栽培上要给予充足的水肥,保证苔肥。(五)蒜头膨大期即从鳞茎开始分化到采收蒜头。当蒜苔采收后,顶端优势解除,养分大量输送到鳞茎,蒜头开始迅速膨大。此期要求20-25℃的高温和12小时以上的日照。雨水过多和温度过低都不利于蒜头的生长,在栽培上要保持土壤湿润。采苔时要避免过度损伤叶片,尽量延长叶片寿命,保证光合产物的制造和输送。后期应停止灌水,防止散瓣。(六)休眠期大蒜采收后约有3-4个月的休眠期,可以人为控制温、湿度,喷青鲜素以延长休眠期,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❷ 大棚种植大蒜的方法

1、选择蒜种:
选用瓣大瓣多、产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长快的品种。
2、播前准备:
用30℃~50℃的温水浸泡蒜种30小时左右,使蒜头吸水膨胀。然后捞出沥水堆闷12小时左右,再挖去蒜茎。如果播种面积大,浸种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种不挖茎。
3、摆蒜压土:
每1平方米摆埋蒜瓣15千克左右,蒜瓣与蒜瓣之间摆得越紧越好,较大的空隙用较小的蒜瓣充实。蒜瓣摆好后,用细沙土在上面盖3厘米厚拍实。
4、水分管理:
用温度不低于15℃的水浇淋蒜苗,栽培后至生长前期浇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浇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长后期浇小水。浇水次数要视架床上的土壤干湿情况而定。
5、温度控制:
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洁,提高透光性,以获得较多的光照时间。架床的温度要求为齐苗前,白天为24℃~26℃,夜间为20℃~22℃;齐苗后,白天22℃~24℃,夜间18℃~22℃;苗高15厘米左右,白天16℃~22℃,夜间16℃~18℃;收割时,白天18℃,夜间12℃。
6、适时收割:
当蒜苗长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叶稍有倾斜时,为收割适期,此时应及时收割。第一茬蒜苗收割后,采用以上同样的管理方法,20天后又可长出新的蒜苗。当新的蒜苗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环管理与采收,可连续采收3~4茬。

❸ 大棚蒜苗如何种植,大棚蒜苗的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易选用耐高温、性能好、产量高受市民喜欢的早熟良种。以四川硬叶蒜品种“二水早”或软叶蒜,因大蒜种性较杂,菜农切记须到正规单位购买种植。
2.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因夏播大蒜生育期短,须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所以须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腐熟厩肥3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左右,选用沙壤土为宜,播前一周翻整土地,晒白耙细后,再施肥作畦播种。
蒜苗栽培技术3.种蒜处理:这是早熟栽培中最关键的一条,大蒜的鳞茎有一定的休眠期,为了促进发芽,打破休眠,必须在播前进行处理。首先是大小分级,这样可以出苗整齐,便于管理,利于分批采收上市。处理的方法:一种是剥蒜皮,就是把蒜瓣的蒜皮一部分或全部剥去,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气体的交换,然后置于冰箱冷藏室24小时,或浸于井水中2小时。另一种是浸泡法,此法最为实用。即在播前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天,使先吸水后播种,也利于发芽,提早播种。
4.播种育苗:夏播大蒜因气温高,生育期短,植株较矮小,可提高密度提高产量,一般每亩用蒜种200公斤左右,栽时按行距10-12厘米开沟,株距3-5厘米播种,播时先足底水,播后盖土,以刚盖没为好,播后,在畦面盖3厘米厚的稻草,以利于降温,每浇天水,直至齐苗,浇水应在上午9时前进行。
5.田间管理:在畦面搭起30厘米的棚架,盖遮阳网或草帘遮阳,齐苗后撤去荫棚。大蒜齐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可用尿素或稀人畜粪水浇施,总之应把握薄肥勤浇的原则,采收时每采收一次,浇肥一次。
6.采收:一播后50天左右即可陆续分批采收鲜嫩蒜苗上市,为延长供应期,增加产量,应采用隔株采收分批上市。
需肥特性
蒜苗蒜苗生长主要靠蒜瓣自身贮存的营养物质,不经施肥,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条件就可获得产品。但连续收割,只有充足的养分供应才能提高蒜苗产量和品质。又因蒜苗生育期短,追肥次数少,故一定要施足基肥。据研究表明,无土栽培蒜苗,增施氮、磷、钾肥增产效果显着。其中氮>磷>钾。且氮、磷肥有显着互作效应。在N260mg/L 、P2O560.68 mg/L、K2O39.67 mg/L时,蒜苗产量最高。
施肥技术
蒜苗1.基肥。在温室或大棚生产蒜苗时,多把蒜头直接栽到地上。栽前按每公顷施腐熟细碎的优质农家肥150 000千克,撒于地面后,深翻20~25厘米,肥土混匀,耙平作畦。
2.追肥。棚室栽培蒜苗,施足基肥时,一般不需再追肥。但若缺少氮肥而影响生长时,可用磷酸铵溶于水中进行泼浇,每公顷追施225~300千克。不能将化肥直接撒施后再浇水。为了促进蒜苗快速生长,在苗高20厘米时,可用200倍硝酸铵肥液浇灌1次,每公顷用硝酸铵75~90千克;也可用磷酸二氢钾、丰产素、尿素等进行叶面追肥,每次叶面追肥后,都要用清水喷洒两边,以免发生肥害。

❹ 大拱棚青蒜苗种植

冬暖大棚栽培蒜苗,不仅可以调节和弥补淡季蔬菜供应,而且能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大蒜生产获得较高利益。

一、搭建架床

架床用木料、秸秆、塑料薄膜、铁丝和红砖等搭设。温室前后低中间高,前后部分搭设2层架床,中间部分搭设3层。用单砖砌成10厘米高的墙,墙间距为1.2~1.6米,然后用木杆搭成1~3米宽,长度不限的架床,木杆间距为20~30厘米。

在第一层的基础上,距第一层层面80~100厘米处用木杆绑架成80~90厘米宽的床。在每层都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膜上盖5~6厘米厚的沙壤土,并将土拍实。在架设架床过程中,一定要埋牢绑紧,防止架床坍塌。

二、栽培及管理方法

1、选择蒜种:选用瓣大瓣多、产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长快的品种。

2、播前准备:用30℃~50℃的温水浸泡蒜种30小时左右,使蒜头吸水膨胀。然后捞出沥水堆闷12小时左右,再挖去蒜茎。如果播种面积大,浸种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种不挖茎。

3、摆蒜压土:每1平方米摆埋蒜瓣15千克左右,蒜瓣与蒜瓣之间摆得越紧越好,较大的空隙用较小的蒜瓣充实。蒜瓣摆好后,用细沙土在上面盖3厘米厚拍实。

4、水分管理:用温度不低于15℃的水浇淋蒜苗,栽培后至生长前期浇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浇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长后期浇小水。浇水次数要视架床上的土壤干湿情况而定。

5、温度控制: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洁,提高透光性,以获得较多的光照时间。架床的温度要求为齐苗前,白天为24℃~26℃,夜间为20℃~22℃;齐苗后,白天22℃~24℃,夜间18℃~22℃;苗高15厘米左右,白天16℃~22℃,夜间16℃~18℃;收割时,白天18℃,夜间12℃。

6、适时收割:当蒜苗长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叶稍有倾斜时,为收割适期,此时应及时收割。第一茬蒜苗收割后,采用以上同样的管理方法,20天后又可长出新的蒜苗。当新的蒜苗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环管理与采收,可连续采收3~4茬。

❺ 青蒜种植方法

在夏季栽培青蒜,应选择耐热及抗性强的品种。播种期一般在5~8月中旬,具体时间要依据海拔高度而定(一般在海拔600米以上较好)。山区夏季生产青蒜,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对青蒜的发育越有利,而且产量较高,只是生育期长。

种植前,应选择前作非大蒜或其他葱蒜类的田块。土质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壤土为宜。大蒜根系浅,吸收肥料能力较弱,种植前应施足有机肥。一般667平方米施腐熟堆肥2000~3000千克或腐熟的粪肥1500~2000千克、磷肥50千克,堆沤后作基肥。

用于夏季青蒜生产的蒜种,一般是3~4月间采收的。由于蒜种有休眠性,故会影响发芽率,因此应早做准备。种蒜的选择必须在同一品种中选择蒜球大、蒜瓣大、坚实、无病虫害者。如播种期在5~6月,新的蒜种(当年3~4月采收的)休眠不足,宜将蒜种经5~10℃低温处理7~10天。

青蒜一般在播后60~80天为采收适期。采收较早,品质柔嫩,售价高,但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茎叶纤维多,品质差。具体采收标准,应根据出口和市场要求而定。采收青蒜宜在清晨或傍晚。

(5)青蒜种大棚里怎样管理扩展阅读:

青蒜病虫害防治:

山区夏季青蒜反季节栽培,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和红蜘蛛等。病害防治:感染病毒病的病株应及早拔除,并注意防除蚜虫和蓟马,以免传染病毒,另可用1.5%植病灵1000倍液喷施。

黑斑病发生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混合液喷施。蓟马可用20%康福多4000倍液喷杀。蚜虫可用10%砒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红蜘蛛可用克螨特或螨克1500倍液喷杀。接近采收时,应慎用农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蒜

❻ 怎么进行保护地青蒜栽培

可以用于青蒜栽培的保护地设施形式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中棚、小拱棚和阳畦以及各种改良设施形式,如外部加盖草苫、内部架设二膜或地膜小拱等,在部分冬季严寒的北方地区,保护地内还可以进行煤火加温或铺设地热线。
在保护地内栽培青蒜苗时,要进行恰当的温度管理。出苗前保持保护地内20~25℃。出苗后生长期,白天保持20℃以下,超过20℃则通风降温,夜间不低于5℃。收获前4~5天应降低温度,白天15℃左右。蒜苗生长期温度过高,很易发生徒长倒伏,影响产品质量。而温度过低,又致生长迟缓,影响上市期。因此,在晚秋和初冬,外界温度较高时,应加强通风降温。在深冬寒冷季节,应注意扣严塑料薄膜,加盖草苫子保温。
在温室内铺设架床进行多层栽培,具有燃料耗费量少、温室储热性能好、生产场所空间利用率高和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架床用料包括木杆、秫秸、塑料膜、铁丝和红砖等。温室的前部较矮,一般搭2层架床,中部较高可搭3层架床,每层架床间距为80厘米。第一层床架距温室地面10厘米。用单块砖砌几道6~7厘米宽的隔墙,每道墙距120~160厘米。然后用木杆搭成100~130厘米宽(长度不限)的床架,木杆间距视木杆粗细而定,一般以20~30厘米间距为宜。第二层床架在距第一层床架80~100厘米高处用木杆绑架框,床宽100厘米。第三层床架在距第二层床架60厘米高处用木杆绑架框。床宽80~90厘米。架框绑好后,在每层架床上铺1层6厘米厚的秫秸,秫秸上铺1层旧塑料膜(用于保水),膜上盖6厘米厚的细沙土,将土拍实。将蒜种用20℃水浸泡30小时,然后进行播种,每平方米摆蒜15千克左右。蒜头摆得越紧密越好,蒜头空隙用散蒜瓣填充。蒜摆完后盖上3厘米厚的细沙土,然后拍实。隔3天再拍1次,以免蒜种“跳蒜”。架床蒜苗裸露在空间,水分散失较快,浇水次数依床土干湿情况而定,以保持湿润为度。当蒜苗长到35厘米高,苗叶稍有倾斜时,应及时收割。架床蒜苗从栽蒜到收割第一刀约20天。头刀收割后,待苗刀口处愈合长出新苗再浇水。过20~22天,苗子长到30厘米左右高时,收割第二刀。一般100米2的温室面积可生产青蒜8000~10000千克。

❼ 怎样种植大棚大蒜

大棚大蒜种植技术:
一、搭建架床
架床用木料、秸秆、塑料薄膜、铁丝和红砖等搭设。温室前后低中间高,前后部分搭设2层架床,中间部分搭设3层。用单砖砌成10厘米高的墙,墙间距为1.2~1.6米,然后用木杆搭成1~3米宽,长度不限的架床,木杆间距为20~30厘米。在第一层的基础上,距第一层层面80~100厘米处用木杆绑架成80~90厘米宽的床。在每层都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膜上盖5~6厘米厚的沙壤土,并将土拍实。在架设架床过程中,一定要埋牢绑紧,防止架床坍塌。
二、栽培及管理方法
1、选择蒜种:
选用瓣大瓣多、产量高、休眠期短、出苗和生长快的品种。
2、播前准备:
用30℃~50℃的温水浸泡蒜种30小时左右,使蒜头吸水膨胀。然后捞出沥水堆闷12小时左右,再挖去蒜茎。如果播种面积大,浸种量多,也可提前一周播种不挖茎。
3、摆蒜压土:
每1平方米摆埋蒜瓣15千克左右,蒜瓣与蒜瓣之间摆得越紧越好,较大的空隙用较小的蒜瓣充实。蒜瓣摆好后,用细沙土在上面盖3厘米厚拍实。
4、水分管理:
用温度不低于15℃的水浇淋蒜苗,栽培后至生长前期浇大水,苗高15厘米左右的中期浇中水,收割前3~4天的生长后期浇小水。浇水次数要视架床上的土壤干湿情况而定。
5、温度控制:
要保持大棚膜面的清洁,提高透光性,以获得较多的光照时间。架床的温度要求为齐苗前,白天为24℃~26℃,夜间为20℃~22℃;齐苗后,白天22℃~24℃,夜间18℃~22℃;苗高15厘米左右,白天16℃~22℃,夜间16℃~18℃;收割时,白天18℃,夜间12℃。
6、适时收割:
当蒜苗长到35厘米左右的高度,苗叶稍有倾斜时,为收割适期,此时应及时收割。第一茬蒜苗收割后,采用以上同样的管理方法,20天后又可长出新的蒜苗。当新的蒜苗长至30厘米左右时可再次收割出售。如此循环管理与采收,可连续采收3~4茬。
大棚大蒜抽薹不良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发生原因 主要由环境不适或栽培管理不当造成的。储藏期间已经解除休眠的蒜瓣,或者播种后的幼苗期需要30~40天0~10℃低温才能分化成花芽,如果遇到高温和长日照条件,花芽和鳞芽感受的低温不足不能正常分化,就会产生不抽薹或者不完全抽薹的植株。另外,从海拔高的地方引种也会出现不抽薹现象。
2. 防治技术 气温较高的年份,可适当提前播种,或者采取不覆盖地膜栽培措施;严把引种关,从高纬度往低纬度引种时,可对蒜种采取0~10℃低温处理,处理时间一般不少于30天。

❽ 大棚蒜苗如何种植

1、选用良种,蒜苗生长主要靠蒜瓣的养分,因此应选蒜头大,蒜瓣大,生长迅速的品种。

2、栽前准备,栽前要将蒜头用水浸泡一昼夜,然后除去茎踵及蒜种中间残留的蒜薹。剥去外面的蒜皮,但应该保持整个蒜头不散,这样发芽扎根快。

3、栽蒜,栽蒜距离稀栽为5*6cm,条播行距13-16cm,瓣距3-4cm,密栽时要把蒜头靠紧,不留空隙。

4、栽植后的管理,栽植后3-5天新根就开始长出,这时应浇一次透水。待苗床稍微呈现干燥后,用木板依次将苗稍加镇压,使新根与土壤密切接触,并促其向下生长。

5、收货,温室蒜苗在室温下,栽后约20-25天苗高25-35cm时,即可收割头茬,余后苗高30-40cm,可连根收割第二茬,再另栽新蒜。每公斤蒜头可收割2-3公斤蒜苗。

❾ 大蒜的种植与管理

一、 选择适宜品种各地根据当地的销售渠道、市场需求及种植食用习惯选择适宜良种。 1 、选种:选用抗病、耐寒、生长势强、高产优质、形状规整、质地紧实、蒜苔耐贮存的品种为宜。如头蒜有金乡白皮蒜、鲁蒜王一号、鲁优系列等品种;苔、头兼用品种有嘉祥红皮蒜、双丰二号、苍山蒲棵蒜、早苔一号等;苔蒜有早苔2号、二水早等品种。为防止重茬障碍,要采用大蒜脱毒、异地繁种、异地调种、药剂浸种等措施来提高种子质量。 2 、分级:把选好的品种按大小分2级。选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无糖化、无虫蛀、无霉变、无机械损伤的蒜头作为种蒜。播种前掰瓣分级,去掉盘茎,标准是选鳞茎 5 - 6cm 为宜,百瓣重 500-600 克为一级,400-500 克为二级,按一、二级分别播种,每亩种子用量 150-200公斤。 3 、种子消毒: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浸种 6 小时以上,或用 100 倍的 EM 多效液浸泡 8 -12 小时或多宁悬浮液 200倍浸种1- 3小时;浸后捞出晾干待播种,也可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150克,兑水2公斤,拌种150-200公斤。二、精耕细作,合理施肥 1 、选地施肥:前茬要选用非蒜、葱、韭类蔬菜地,要求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施优质完全腐熟有机肥 4000- 5000 公斤,并配施尿素 20 公斤、硫酸钾 15公斤、过磷酸钙 80 -100公斤,或含氮、磷、钾各15 %的复合肥 50公斤,混匀撒施地表。 2 、耕地作畦:深耕 20cm 以上,要求耙透耙匀耙细,上松下实,整平作畦,畦宽可根据使用的地膜宽窄和浇水条件决定,如地势低洼易积水可作成台畦,台畦冬季地温也较高。三、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1 、适期播种:根据大蒜主产区的种植经验,正常年份大蒜的适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上旬。近几年冬前温度持续偏高,为培育越冬壮苗,播期宜适当推迟,始播时间在 10 月5日前后较为稳妥。播种过早温度高,植株生长过旺,越冬时抗寒性差,不利安全越冬。播种晚温度低,生长慢,越冬前植株小达不到安全越冬的标准,不利于安全越冬。大蒜植株安全越冬的长相是:越冬前株高 20cm 以上,5 - 6 片叶,心叶露出,假茎粗壮无病。 2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产的基础。不同品种要求密度不同,以蒜头产量为主的金乡白皮蒜、鲁蒜王一号等品种,行株距20╳15cm,每亩种植密度为 2.2 – 2.7万株;苔、头兼用品种嘉祥紫皮蒜、双丰 2 号、苍山蒲棵蒜等品种,行株距20╳12cm,每亩适宜的密度为2.5 -3万株;苔蒜品种适宜密度为3.5万株,行株距20╳10cm 3 、播种方法:播种时按要求开沟深浅一致,栽蒜深浅一致,覆土厚薄一致,并且种瓣与土壤密接,不留空隙。开沟播种,沟深 7- 8 公分,播种深度 3 - 4公分,栽直、栽匀、栽稳,蒜瓣腹背面应与行向一致,使出苗后展开的叶子与行垂直,叶片分布合理,增大受光面积,利于提高产量,并注意使种瓣上齐,播后覆土 2-2.5公分,随后浇透水,第二天喷除草剂,用 33 % 施田补,每亩 150 克,兑水 40- 50 公斤,均匀的喷洒畦面,喷后及时覆盖地膜,地膜四周要拉紧、拉平、压实,紧贴畦面无空隙,严防大风刮膜。四、加强田间管理 1 、苗期:大蒜播种后 4 - 6 天幼苗出土,不能自行破膜出苗的,要人工辅助破膜放苗露出膜外,播后10-13 天浇 1次齐苗水,促苗生长,此后根据土壤墒情,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小雪后(11月下旬至 12 月初)土壤封冻前浇一次越冬水,此时如基肥施用量少,可结合浇水亩追施三元复合肥 20公斤,为安全越冬打好基础。如遇深冬特殊寒冷气候,有条件的可从 12 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在蒜畦上覆盖一层4 - 6丝的塑料膜,护苗保温。 2 、返青期:2月中旬后,气温逐渐回升,蒜苗返青生长,于3月中旬左右(春分前后),根据墒情浇返青水,如蒜苗长势不壮,可结合浇水亩施磷酸二铵12 公斤。4月初(清明前后)是蒜苔和蒜瓣孕育分化期,需水肥量较大,要及时浇水追肥,浇水时随水亩冲施尿素 20 公斤,磷酸二铵 12 公斤,硫酸钾 20 公斤。 3 、抽苔期:大蒜现“尾”期在 4月 20日左右(谷雨前后),此期是植株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共生期,又是蒜苔现“尾”伸长期,要水肥齐攻。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 25公斤,磷酸二铵7公斤,硫酸钾 16 公斤,或氮、钾复合肥 25 公斤。要保持土壤潮湿,5天左右浇小水一次,提苔前 3天停止浇水。待蒜苔顶部弯曲呈“称钩”形,总苞下部发白时,为蒜苔的采收适期。 4 、蒜头膨大期:蒜苔收获后,蒜头进入膨大盛期,要及时浇透水,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 20 公斤,磷酸二铵7公斤,硫酸钾 15 公斤,或三元复合肥 20-25公斤,此时要保持地面见干见湿,根据天气情况6-7天浇一次水,收获蒜头前 3-4天停止浇水,促进茎、叶部的同化物加速向蒜头转运,使蒜头膨大达到最大化,提高产量和质量。 5 、适时收获:蒜头成熟的标志是植株下部叶片枯黄,上部叶片变为灰绿色,假茎松软,此时为收获适期。大蒜收获后防止日晒、雨淋,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最佳。五、病虫害防治在大蒜生长过程中,葱蝇(蒜蛆)是危害大蒜的主要地下害虫。要在 3 月上中旬采用 40 %辛硫磷 1500 倍液灌根,到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用 10 %的丙线磷每亩3- 4克,拌土 20 - 30公斤,撒入蒜畦,随后浇水。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灰霉病、白腐病。防治从 4 月上旬开始,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防治灰霉病;4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是大蒜叶枯病的发病高峰期,可用 70 %的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喷防,也可用 75 %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800倍液防治,或用乙磷铝 600 倍液喷防;白腐病多在 4 月初发病,防治有效药剂有白腐净,每亩用量 90 克,兑水 40 公斤喷防,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