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脑办公 » 小学生怎样防范身心侵害ppt
扩展阅读
怎样做番茄炒蛋才好吃 2025-05-14 17:24:34
cad怎样数字填充 2025-05-14 17:23:13
快手账号怎样换绑定电话 2025-05-14 17:07:52

小学生怎样防范身心侵害ppt

发布时间: 2022-04-25 21:24:05

Ⅰ 如何预防性侵害ppt.ppt

https://wenku..com/search?lm=3&word=%C8%E7%BA%CE%D4%A4%B7%C0%D0%D4%C7%D6%BA%A6&org=0

Ⅱ 如何教育孩子免受侵害家有女孩的看看吧

随着最近几天中学校长借量体温故意摸女生的新闻沸沸扬扬,让我们再次把目光关注到了儿童性侵校园暴力等等事件之中。
小编搜索了一下儿童性侵词汇出现的链接就有30万多条,可想而知每年出现这样的事件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来关注这样的事情,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每年约有300万儿童遭受游客或人贩子性侵,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免受性侵,当家长的又应该如何保护孩子避免受到伤害呢。
如何教育孩子与正确引导
1.首先,让孩子学会区分好和坏的身体接触。
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人类会用身体接触来表达爱意,在生活中人和人会亲吻、拥抱,来表现他们亲密的关系,亲戚或者父母的朋友、同事也喜欢用一些身体接触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意,这样的身体接触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与被爱,是好的接触。
如果成人与我们身体接触的时候,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手、生殖器)在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反复触摸或者摩擦,这就是不好的接触。当孩子遭遇不好的接触时,要立即想办法离开这个成人,并把事情必须告诉父母。
2、其次,结合已有案件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性侵。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幼童遭受性侵害的新闻,告诉孩子以下行为就属于性侵害:把孩子带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叫孩子脱下衣服或裤子,摸孩子的隐私部位;让孩子摸或者看他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孩子这种身体接触是坏的。
3、禁止别人触摸隐私部位
告诉孩子: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些隐私部位,包括腹部、臀部、大腿内侧、还有女性的胸部和阴部,以及男性的阴茎等。如果有人违背我们的意愿,不合理地要看或触摸我们的隐私部位,一定要立刻离开或者大声叫喊,能离开的立刻离开;如果别人不让离开的要大喊大叫,并攻击对方要害部位。
4.不可以接受别人给的东西
告诫孩子,不管是什么好吃的东西,或者是钱财。如果是陌生人给的,都不可以吃,不可以要,如果特别想吃那样东西,回家后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一定会给买的。
5.不要独自呆在僻静的地方
告诉孩子,不管是在幼儿园玩游戏的时候,还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一个人待在僻静的地方,如放学后的教室、礼堂、实验场地和上课后的宿舍;偏僻幽静处所。如操场角落、池边、湖畔、假山土墩、亭台水榭、树林深处;这样爸爸妈妈会找不到宝宝,容易遇到坏人。一定要和老师或者其它小朋友待在一起。
6.学会利用电话求助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通过电话可以与家人或其他人讲话。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知道可向谁打电话求助。 平时可以教宝宝记住爸爸的电话号码、妈妈的电话号码、其它可以寻求帮助的电话号码。然后教宝宝应该怎么向他人求助打电话等。
最后,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性侵害,要想办法机智地离开。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如果判断出了是不好的接触,要尽快冷静下来,然后想办法逃走;不要激怒侵害者,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被性侵害,应立即告诉父母,随后报警;如果自己的力量无法与侵害者抗衡,也没有机会逃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也不要以跳楼等伤害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抗争,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
可能受到性侵害时的迹象家长平时应该认真观察孩子
1、突然出现带有性特征的行为。
当出现这种行为的孩子年纪越小,越有可能表示其遭受了性侵害。这些带有性特征的行为包括突然出现想要触摸自己或其他孩子甚至成年人的身体,或产生想要父母触摸自己身体的欲望。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常常是为了试图使他们曾经经历的受虐行为正常化。有时候也可能是孩子曾接触过色情资料的信号。
2、突然出现恐惧感。
这一信号表现为害怕来访的某个人或者害怕参加他们通常期望参加的一项定期活动。或是有一种强烈的不愿被人打扰、不愿与人交朋友,也不愿被某个人关注的倾向,因为这样的关注可能会让人察觉到曾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幸。
3、在行为上,明显表现出对他人的愤怒和侵犯。
年纪较小的孩子可能会在玩玩具或与同伴玩耍时,突然变成操场上的欺凌弱小者。年纪大点的孩子会将这种愤怒表现为对某种物质的滥用,尤其是酒。
4、睡眠失调。
例如,比平常睡得更多或者更难入睡。专家指出,孩子们可能会为秘密或隐私所困扰,例如,锁上卧室的门。
5、留意任何性侵害造成的生理上的变化。
例如不正常的阴茎或阴道分泌物,生殖器区域的疼痛、瘀伤,无法解释的伤口或擦伤,身体上不寻常的痕迹,尿频或排尿困难。如果父母确实看见了这些体征,要立即带孩子去找医生。
6、任何反常的重要的举止变化。
这包括改变个性、习惯、举止、喜好和厌恶,还有明显改变对待以前喜欢的事物的态度,如运动项目、舞蹈课等。
当确认孩子遭遇了性侵害,父母应该怎样做?
1、采取生理救助。
如果父母确认了孩子遭遇了性侵害,应赶紧带孩子去看医生,及时治疗性侵害造成的生理伤害,检查是否感染性病,防止怀孕;如果是月经已来潮的女孩,父母要找妇产科医生对她采取紧急避孕措施。
2、采取法律救助。
对侵害者的毛发、体液、现场遗留物等证据要及时保留,以便惩治他们。在询问孩子时可能会发现侵害者是熟人、亲戚,此时不要瞻前顾后,怕伤和气,一定要报警并协助抓获犯罪者。
3、采取心理救助。
发生这种事情后,家长要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作为家长,你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不会再受到伤害。这样能让孩子少承受一些心理压力。
4、尊重孩子的意愿,避免二次伤害。
发生这类事情之后,家长不能情绪崩溃,要担起保护孩子的责任,不要过分自责。世界上没有全能的父母,孩子受伤害不是你的错,你和孩子都是受害者。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孩子可能会“不正常”,比如在噩梦中尖叫、成绩下降、沉默寡言……有的孩子可能对身体接触非常敏感,拒绝你碰他,这些都是创伤反应,父母要给孩子时间独自处理伤痕。等孩子慢慢有了安全感,症状就会自然消失。
父母还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这不是在纵容孩子,因为遭遇如此创伤,在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经过长时间调整,孩子就会变正常的。
5、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
事后,父母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和关爱,耐心等待并帮助孩子从创伤中恢复。父母还要与老师及时沟通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和帮助孩子。在孩子转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之后,家长要加强对孩子进行预防性侵害的教育,同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避免再次发生伤害孩子身心的事件,例如经常与孩子谈心等。
平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不要将孩子随便交给熟人,并带离自己可控的范围。
如:一母亲经常加班,父亲也不在家,将5岁女儿经常交给邻居照料。邻居家恰好有两个分别为8岁、12岁的小男孩。邻居甚至安排小女孩和自己家孩子住一个房间、睡一张床。无形中给不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男孩们制造了性侵机会。当这个母亲发现女儿变成了小男孩们戏耍的性玩具甚至发生了实质上的侵害时,后悔莫及。但,出于爱面子和邻里关系,她选择了沉默。
2、 一个可靠的女性监护人背后有没有不可靠的人?
又比如,一母亲将女儿交给自己的闺蜜照料一周,闺蜜倒是个好人,但闺蜜的私人生活比较混乱,女童在闺蜜家居住时,碰到了闺蜜的一个不靠谱男友。闺蜜男友借口带女孩出去买炸鸡腿,在车上性侵女童。
家庭将女童交给保姆带出游玩,但保姆外出时和小老乡们聚会,将自己照顾的小孩丢在一边给其他人看管,结果,十九岁的打工仔失去理性,趁无人注意时,将女童带进厕所性侵。
3、混杂居住的家庭中的青春期男性、独居男性、鳏寡孤独的中老年男性,家长亦应该高度留意,不应与孩子独处。
长期高度性压抑,在碰到无人监管的孩子时,兽性会超出想象地压倒理性。
一 社区防范措施建议
加开社区治安会议,清除治安死角,健全儿童的成长环境。
唤起社后意识,散播预防儿童性侵害的观念。
透过既有的社区组织,如:妈妈读书会,建立社区守望相助的儿童保护网。
二 学校防范措施建议
将儿童自我保护列入课程,并教育老师、家长及学生正确的观念。
组成“校园性侵害防治小组”,定期集会检讨相关措施。
其他策略,如:学生放学时按回家路线组队同行。
二、当孩子告诉你时必要处置原则
原则一:保护受虐者不再受虐。
原则二:避免让受虐者受到二度伤害或加深心理创伤。
必要处置步骤
当你发现孩子遭受性侵害时,您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他(她)的错。
向儿童保护团体求助。
带受虐者至医院接受身体检查。
协助专业人员进行下列流程。
受虐者与专业心理辅导人员面谈。
与受虐者家人进行面谈。
建立受虐者的支持系统。
与受虐者、家人及加害者分别进行长期心理辅导。
三 社会责任
再次加强儿童保护法,而不是保护那些犯罪的儿童。

Ⅲ 中小学生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安全防范问题

一、交通安全

1、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过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二、防溺水安全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好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

4、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

5、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

三、行走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横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它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四、食品安全

1、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其次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3、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五、用电安全

1、不用手或导体(如金属类制品、液体、气体等一系列导体)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沾水的物品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小学生安全知识

Ⅳ 小学生如何预防人身伤害

小学生预防人身伤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意外伤害已成为少年儿童第一杀手,并被认为是21世纪危害孩子健康的主要问题。意外伤害主要是指:交通事故、火灾、触电、中毒、溺水、摔伤、动物咬伤、抢劫、诱拐、自杀等等出乎意料的事故。
怎么学会保护自己呢?
1、小学生上学、放学要注意交通安全。学生易穿着色彩鲜艳、引人注目的服装;经常在黑夜间行走的学生最好穿戴可以反射的荧光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反射汽车灯光,警示司机避让。
2、家庭安全。有调查资料显示,有大约40%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教会孩子如何防火、防煤气泄漏、食物中毒、防(触)电等。
3、孩子一人在家,听到有人摁门铃,或接到陌生人电话,要提高警惕,回答:爸爸在忙,而不要轻易开门。
4、外出时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候回来,以免家人为你着急。
5、孩子一般夜间不外出,不外宿。不与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
6、万一遇到抢劫、绑架和拐骗,首先不要惊慌失措,想方设法求得生存,故意同坏人巧妙周旋,遇到机会可向别人发出信号、逃跑,遇到人多或有警察时及时呼救。一旦有可乘之机,或者趁其松懈不备,尽量摆脱坏人,偷偷溜走。要留心观察坏人的相貌、语言特征,等警方破案时,向警方提供。幼儿园、学校不妨做一做儿童逃生游戏。
7、女孩子假若面对不怀好意的人触摸、拥抱、亲吻,要大声说“不!”,以震慑坏人;如果万一遇到强暴,要向你的父母、老师或亲人倾诉,因为错不在你;即使最好的朋友、恋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偷尝禁果;要特别警惕异性的甜言蜜语,小心受骗上当,更不要跳进成熟男性用小恩小惠或者汽车别墅摆设的陷阱。
8、万一遇到危险,学会拨打110电话报警,或向亲人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