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鱼缸边缘发白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扩展阅读

鱼缸边缘发白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3-02-18 10:09:34

❶ 求助,我的地图鱼尾部和背鳍边缘突然变白怎么办

可能由下列病症引起的:
1、烂尾、烂鳍 病因:因运输、清缸、捞鱼时不慎碰伤鱼体或斗鱼互相撕咬而造成的伤口,被细菌和霉菌感染引起尾巴和鳍条溃烂。 症状:鱼鳍和鱼尾鳍条边缘变白,伤口分泌黏液,严重时背鳍、腹鳍、臀鳍的鳍条残缺不全,有时尾鳍鳍条软骨间结缔组织裂开而使尾鳍呈扫帚状,甚至腐烂的鳍和尾脱离鱼体,使斗鱼失去观赏价值。
治疗:
(1)用5mg/l的呋喃唑酮和1%的食盐溶液浸泡病鱼,以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投喂经消毒的水蚯蚓等新鲜活饵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和组织再生能力;
(2)每10公斤水中用5~10万单位的青霉素水溶液浸泡鱼体,并在鱼饵中添加适量维生素(3)用1%浓度的呋喃唑酮水溶液涂抹鳍条破损处,每天涂抹1次,连续3~5次可促使伤口愈合;
(4)每公斤水用1mg漂白粉或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水温在20℃时高锰酸钾浓度为0.5ppm,当水温为25℃时高锰酸钾浓度为1ppm,捞出后用漂白粉混合物涂抹患处,直至痊愈。

2、小瓜虫 病因:是由原生动物的纤毛类寄生虫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鱼的体表、鱼鳍和鳃上引起的,又称为白点病。 症状:发病初期,斗鱼缩鳍、食欲减退,反应迟顿,常在水草石块上不断磨擦身体,当小瓜虫幼虫在斗鱼上皮组织间不停来回活动和钻营时,鱼体上皮组织浮肿;当幼鱼吸吮鱼体表皮组织的营养时,刺激鱼体分泌出大量黏液,使鱼体组织增生,形成白色斑点状的胞囊。病鱼全身覆盖白色黏液犹如洒了一层白粉。其病程一般持续5~10天。
治疗:
(1)用0.3~0.4mg/l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在20℃水温下浸洗鱼体2小时,然后
将病鱼放入清水中漂洗1小时,以清除鱼体附着的死亡虫体和黏液,5~7天后进行重复治疗;
(2)用200~250mg/l浓度的福尔马林与1~2mg/l浓度的孔雀石绿合剂浸洗鱼体60分钟,连续3次,然后放入清水中饲养60分钟,在6天后重复用药;
(3)用2mg/l亚甲基蓝溶液浸泡6小时;
(4)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浴病鱼5~15分钟;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提高水温至28℃,数天后小瓜虫胞囊自会逐渐破裂脱落,此时只需更换新水,并保持恒定的水温;
(6)将水温加至30℃,在水中按0.05g/l的浓度加入硫酸奎宁,隔七天后重复治疗一次,待痊愈后静置3小时再恢复正常水温。

❷ 为什么我的鱼缸会发白啊

1 光照太强,使水中的绿藻不断生长,所以水就会变白然后变绿了。现在只能换水,为鱼缸遮阴,鱼缸不能让放在窗边,让太阳直射。 2 鱼缸不大,养鱼过多或者是过滤器的功率小,不能完全过滤污物,绿藻生长会很快。 3 喂食过多,鱼吃不完饲料,饲料在水中腐烂,水质过度营养化,使水中更快积累氨等物质,经过硝化细菌,会转换成硝酸盐,硝酸盐是水草和水藻的重要肥料,水中含有很多硝酸盐的话,水藻也会狂长。 4 硝化系统衰退,如果硝化系统正常运作,水藻是不会这样狂长的,只有硝化不行时,才会这样的。这就是一个物种处于强势,另一个物种就会处于弱势。 解决方法1.如果是鱼缸壁有青苔,可以养一两条清道夫来吃绿藻。 藻虾,黑壳虾或苹果螺(福寿螺)也可以。 2.建议你重新换水,养水,建立硝化系统。加强过滤和换水,每天过滤一个小时,不是只要过滤就不用换水的,过滤器也不是什么都能过滤干净的,天天加强过滤,三五天就换三分之一的水, 再加进等量的新水。这是平常的操作.我的水原来就是这样,现在已经改善过来了这样就可以让清水一直清澈.

❸ 观赏鱼鱼鳍边缘发白怎么办。

观赏鱼鱼鳍边缘发白是鱼鳍受到过伤害,再加上水质偏酸造成的。应坚持定期的部分换水,保持好水质环境。近段时间勤换换水,可以每三天换水1/4。病况严重的应隔离使用黄粉药浴治疗。加热棒恒定24到26度,保持恒温。

❹ 鱼缸水发白是怎么回事,鱼缸水发白怎么办

鱼缸水发白是因为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或者硝化细菌大量死亡,导致硝化系统崩溃。在鱼缸中,硝化细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负责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避免鱼儿被毒害。想要培养硝化细菌的话,需要定期加入培菌液,同时还要关灯爆氧,这样才能促进它的生长繁殖。

一、鱼缸水发白是怎么回事

鱼缸水发白是因为硝化系统没有建立好,或者硝化细菌大量死亡,导致硝化系统崩溃。在鱼缸中,硝化细菌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负责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从而避免鱼儿受到毒害。想要培养硝化细菌的话,需要定期加入培菌液,同时还要关灯爆氧,这样才能促进它的生长繁殖。

二、鱼缸水发白怎么办

1、定期换水:想要改善鱼缸水发白的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定期换水。换水不能太频繁,否则新水太多会刺激到鱼儿,对其健康不利。通常五到七天换一次就可以了,每次换水只需要换四分之一左右,不能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

2、注意过滤:良好的过滤对水质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从而让发白的水恢复清澈。过滤分为物理过滤、化学过滤和生物过滤,其中物理过滤需要用到滤棉,化学过滤则要活性炭,生物过滤则是利用细菌屋培养硝化细菌。

3、控制食量:水之所以会发白,还是因为有机物含量比较高,而有机物的来源就是平常投喂的鱼食,通过控制食量,也对水体发白有预防的效果。通常每天给鱼喂食三次,每次喂食后,要保证鱼儿在3-5分钟内吃完,不留残饵。

❺ 鱼缸水发白怎么办

鱼缸发白原因:水质过于浑浊产生发白,鱼类排泄物挤堆过多。

解决鱼缸发白:

1、新的水族箱应过滤并过滤几天,以过滤掉大部分杂质。过滤之前,最好不要在鱼缸中养鱼,然后过滤水,直到水清澈才放鱼。也可以添加过滤器,以便在短时间内反复过滤鱼缸中的水。时间。

2、每天坚持换水(不必全部更换,使用设备或使用橡胶管更换其中的一部分),并用清水补充12小时以上。每天都要这样做。您可以根据水质或多或少地进行更改。抽水量是总数的五分之一。

3、鱼饲料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会在较长的阳光下繁殖出许多微生物,从而影响水质并影响鱼类的健康。

(5)鱼缸边缘发白是什么原因怎么办扩展阅读:

养过海水观赏鱼的人都知道保持水族箱里稳定的pH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水族箱里的水的pH会因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残留而下降,必须定期检测,以免水质变差,导致鱼体不适而感染疾病。要知道,海水观赏鱼常见的大、小白点病,绝大多数是因pH变化过大而感染的。

一般来说,每隔两周水族箱就应检测一次pH及亚硝酸和硝酸盐的浓度,pH应维持在7.9~8.3之间,如果是刚设立的海水水族箱,测试pH的次数最好多一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鱼缸

❻ 求助,我家的地图鱼,边缘发白,

您好!我估计你的鱼得了白皮病、此病又称白尾病。它是由于你的鱼缸原来水质不洁,特别是粪便未及时清除,或因捕捞、移箱时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我查资料知道它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叫白皮极毛杆菌。鱼儿发病开始时,只在背鳍基部或尾柄处出现一小白点,一般不注意看不见。但随后会迅速扩大,从鱼体背鳍向后蔓延,以致背鳍与臀鳍间的体表至尾鳍全部发白。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加剧了,鱼儿的游泳能力会明显减弱,体躯平衡失控,头部朝上,尾鳍朝上,与水面垂直作上下游动和挣扎,不久即死亡。每年春夏一般是流行季节,鱼儿严重时,发病后2—3天即死亡,死亡率极高。我建议你抓紧治疗,将病鱼单独饲养,可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或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土霉素水溶液浸洗30分钟;也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的漂白粉或百万分之二至四(2~4ppm)的五倍子泼洒于水族箱中消毒治疗。

❼ 鱼缸水质发白变浑浊,真正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鱼缸水体发白,多半是硝化细菌系统崩溃

硝化细菌系统负责分解鱼缸中氨氮物质。造成硝化细菌系统崩溃的原因就是细菌大量死亡。

硝化细菌的死亡,很有可能是因为初期开缸之际,你没有养好水就放鱼,导致少量的硝化细菌无法及时分解有害物质负担太大而造成观赏鱼死亡和硝化细菌死亡,异养菌大爆发,造成水体发白。

❽ 鱼缸边有白色粉末是怎么回事

两种情况:1、水质不是很好。2、应该是用干饲料喂鱼吧,干饲料会浮在水面上,时间长了水也会蒸发,自然就会有白色的粉末了。不管是养什么鱼,要想养的好,水中必须培养出有益菌,能尽量长久保持水质,水环境的稳定对鱼健康才有利。要想保持水质常年清澈无比,就必须培养有益菌,办法:1、保持水温24~28度,不停充氧和过滤;2、铺沙底利于细菌着床或在滤槽中加瓷环;3、按说明加硝化细菌(鱼店有售,10元左右一瓶,初次3倍);做到以上,坚持每周抽沙底脏物约1/3水量,用困好的(3天左右)自来水调温(可用开水勾兑)至缸内水温后倒入补齐;刚开始可能有水变白现象,不用管它,一周后水质相当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