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一般便血是什么原因
扩展阅读
涂膜玻璃怎样清洗 2025-05-17 06:59:48
cad光标怎样缩小 2025-05-17 06:54:46

一般便血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2-28 23:31:52

① 便血是怎么回事

便血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导致便血的原因较多,具体如下:
1、痔疮:是指直肠下段或肛管周围的黏膜静脉曲张,在大便的刺激或损伤下,曲张的静脉出现破裂产生出血。痔疮的出血量相对较大,有时甚至呈喷射状,严重的长期痔疮出血还可以导致患者贫血;
2、息肉:息肉导致的出血量相对较少,有时甚至在正常大便的时候也会出现便中带血;
3、肿瘤:这种情况下导致的出血量较少,形态较为污秽,常为黏液脓血便;
4、肠炎性疾病:例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也可能以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
在出现便血的时应进行肠镜或胃镜检查,通过消化内镜可以发现肠内或胃内是否有严重的溃疡或肿瘤病变。一旦发现,应积极进行内科治疗或者手术切除,才能提高便血的治疗效果。

② 便血的常见原因都会有哪些

便血原因有3个:1、颜色比较偏黑,就是像柏油样,是远端出血也就是上消化道出血,比如消化性溃疡等溃疡的出血所导致颜色比较黑,整个大便颜色比较黑;2、便纸上有血,擦的流血往往是有痔疮等肛周疾病的出血;3、大便里面有血,观察一下大便,如果在大便里面有血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也就是炎症性肠病是有便血的,另一种是有直肠癌,有肠道的肿瘤也是可能出现的,所以根据情况不同要做胃肠镜检查来明确。

③ 引起便血的原因是什么

便血指大便带血,全血便,或黑便,可由肛门及直肠疾病、结肠疾病、小肠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中毒和代谢与营养紊乱等所致。

肛门直肠疾病血便为粪便正常,其外附以鲜血,或便后滴出鲜血。直肠癌时,血便中混有坏死糜烂组织。肛门局部有瘙痒、疼痛或便秘、腹泻等。

结肠疾病血便为鲜血,量少,伴有大量粘液或脓液,病人有腹泻,可伴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结肠癌病人粪便有坏死、糜烂组织,出现梗阻及腹部痞块。

小肠疾病血便一般量多,色暗红,呈赤豆汤或番茄汁样,有腥臭味。肠结核、局限性肠炎等出血量不多。

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血液病等引起的血便,量多少不一,亦可表现为黑粪。有原发疾病相应的表现。

救治措施:

(1)明确诊断,病因治疗。

(2)注意休息,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观察病情变化。

(3)口服云南白药、安络血等止血药,如出血量大,立即送医院治疗。

④ 大便带血是怎么回事

你好,大便带血,是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直肠和肛门部出血的一个特殊症状,提示肠道有器质性病变,必须十分重视,及时明确诊断,抓紧治疗。大便带血时应考虑下列疾病:

(1)肛门疾病

①血色鲜红无疼痛者,多见于内痔,Ⅰ期痔核以便血为特征,常因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所下之血,或点滴不已,或一线如箭,或仅在手纸上带血;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脱出肛门之外。

②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门疼痛及典型的便后周期性疼痛。

③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剧。

(2)直肠疾病

①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呈间歇性,色鲜红,一般量不多,这种病常见于儿童。

②直肠癌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粘液及血,伴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便血早期为鲜红,或暗红,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恶臭粘液,体重减轻,应高度重视。

③放射性直肠炎也可大便带血,但应有放射治疗史。

(3)结肠疾病

①结肠息肉:a.幼年性结肠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是6岁,无家族史,主要表现是大便带血,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生长迟缓,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肠旋转不良、脐疝和脑水肿等;b.家族性幼年性结肠息肉病:有家族史,症状以大便带血、直肠脱垂和生长迟缓为常见特征; c .Cronknite Canda综合征(CCS):为错构瘤息肉综合征,至成人发病,大便带血,多有腹泻,排便量大,并可含有脂肪,兼见腹痛、厌食、乏力、呕吐、性欲和味觉减退。几乎总有指(趾)甲的改变、脱发及色素沉着。

②结肠癌:常见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见大便次数增多,癌肿破溃时,可使粪块外面染有鲜血或粘液,甚至排出脓液。

(3)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菌性痢疾:二者都可见便血,且多与粘液或脓液同时排出,伴有腹痛。

(4)阿米巴痢疾:以便血为主要症状,其大便呈酱红色,粘液多,且有恶臭味。

(5)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急性起病,伴发热,腹泻,可有进食腐败肉食病史,常以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你因为描述不全面,还是请你到正规医院确诊,不要耽误了治疗,希望能帮助到你.

⑤ 拉大便拉出便血是什么原因

拉大便拉出好多鲜血怎么回事
一、痔疮是最常见的便血原因,其出血与排粪有关,多在排粪后或便后呈滴状或喷射状,色泽鲜红,有时伴有痔核脱出肛门及相关的不适、疼痛等症状。
二、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痢疾杆菌而引起起。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还可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治疗后症状讯速消失。少数病人治疗当当可迁延不愈,形成所谓“ 慢行痢疾”,可有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便、脓血便、大便出血等与大肠艾相似的症状。
三、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由于血液离开血管后存留在肠腔的时间较长,排出体外时粪便呈柏油状,色黑,或咖啡色,呈浆糊状,大便潜血阳性。
四、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结肠、直肠下端出血,血色鲜红且与排便关系密切。其中,痔疮出血的特点是用力排便时,血液从肛门内排出,量不等,或便后手纸带血,或滴血,或呈喷射状。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较少且伴有剧烈的疼痛。直肠息肉出血,多见于儿童排便时血液污染肛门周围。若为成年人,粪便中带血并混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气味奇臭,伴有便条变细症状,应高度注意直肠 和下段结肠有无艾瘤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