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梗菜抽薹原因
2010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早春茬青梗菜、大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发生了大面积未熟抽薹的现象,其中以东北华北地区最为严重,部分地区抽薹率竟达20-80%之高。
1、原因分析
1.1气候因素:
据气象资料显示,2009年11月-2010年4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剧烈,气温偏低,尤其元月下旬比常年偏低2-3℃。持续约40天的强冷气温,阴雨雪天气较多。使得棚室内低温较低,青梗菜属于种子春化型作物,种子萌动后即可接受低温春化而进入生殖生长(即开始抽薹开花),一般种子萌发后,在低于l0~l2℃的条件下经过10~20天即可通过春化阶段,发生先期抽薹,从而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由此可见,气候因素是导致2010年早春青梗菜未熟抽薹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栽培因素:
(1) 播期过早:十字花科作物未熟抽薹在每年的生产中都会出现,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栽培管理是否得当对未熟抽薹有很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栽培管理措施对先期抽薹有很大影响。如春大白菜定植过早,气温偏低,叶芽无法充分形成,会促使花芽提早形成而未熟抽薹。近几年连续暖冬,幼苗通过春化出现抽薹仅是个别现象,没有引起菜家足够重视,2009年底气候异常,青梗菜播种过早,又遭遇2010年元月份的低温而导致大面积抽薹开花。
(2)播种过密分苗不及时:幼苗生长快,在苗床内发生拔节现想,加速了青梗菜抽薹。
(3)缓苗期长:揣调查,多数农户在青梗菜定植期遇上降雪,或因忙于其他农活,延误了移栽。
(4)棚室保温性能差:有的农户幼苗刚定植遇上降雪,保温设施又差,缓苗草苫破损,2000年初的低温连阴天气,棚内温度持续40天在10℃以下,尤其棚的四周温度更低。幼苗营养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促进了抽薹的发生。
(5)思想麻弊,缺乏经验:十几年暖冬,许多农户在栽培措施不当的情况下侥幸成功或损失很小,因而在思想上对早期未熟抽薹重视不够。尤其种植经验不足的农户,对未熟的薹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未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2、防止对策
2.1严守操作规程
农业生产—定要讲科学,不能完全凭经验办事,因为经验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经验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一定要严格播期,并搞好肥水管理。
2.2根据品种要求,严格控制播期:具体应根据当地当年的气象条件、品种特性、育苗方式及定植后的保温条件而定。
2.3加强苗床温度管理,避免大苗定植:出羁后若气温较高(苗床温度高于20℃),在幼苗3片叶以前,可以通过加大放风量及延长放风时间降低苗床温度,控制幼苗生长;若幼苗3-4片叶,气温仍较高,只能通过分苗或切块囤苗控制其生长,并加强苗床的夜间保温工作,使之不低于10℃。据调查,对8398、四季39两个品种,栽培4片叶以上的大苗,抽薹率明显提高。因此,要加强定植时的幼苗鉴定工作,淘汰病劣苗及有可能抽薹的大苗。
2.4加强定植棚的保温设施:采用新棚膜、厚草苫,增厚后墙及山墙等。
2.5加强定植后的管理,缩短缓苗期:定植时保持土团完整,免伤根系。缓苗前不放风,中耕提高地温。若遇严寒天气,除增加覆盖物厚度外,棚内可采取地膜覆盖、生火等临时增温措施。缓苗后在晴天中午可适当放风,最好放顶风,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渐加大放风量及延长放风时间。团棵期,每亩撒施50kg硝铵,地不旱不浇水,收获前15天左右浇1次。
2.6选择优良品种
品种冬性的强弱即耐抽薹能力大小是选择品种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气温偏低,应选择冬性强的品种。
2.7及时赶种下季
对于抽薹特别严重,已无保留价值的田块,则应尽快毁苗清园,及早赶种下茬作物,以弥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