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后背像针扎一样,一阵一阵刺疼是怎么回事
有些人感觉背部常常出现疼痛感,觉得好像针刺般另人不舒服,因此猜疑自身得了哪些重大疾病。我们说,一般而言颈腰椎间盘突出、肝胆病、消化道疾病、心肺功能病症都可以引起背部的这类疼痛。除此之外,长期伏案工作的这些群体,也非常容易背部损伤,进而出现所述病症。病人可根据中药材、针灸理疗或服食消炎止痛药物等方式开展医治。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一、背部刺痛感针刺一样是什么原因
1.这一忽然的刺疼很象针刺样的觉得,有可能是神经炎的状况,假如说平常长期维持一个姿态,或是是长坐久站就可能会造成的。常常有这一状况,能够服食谷维素片,维他命b一来改进的,并且能够敷热推拿,还留意调节一下座姿坐姿的。
2.常见于背阔肌欠缺能量或损害造成,有误的姿态、异常的用劲、长期的电脑前工作都是导致背部的损害。能够选用中药材、针灸理疗、消炎止痛药物、中医针灸、推拿等医治的。不必疲劳受凉的。
3.颈腰椎间盘突出、胆肝、消化道、心脏、肺脏等病症还可以造成背疼。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二、神经炎的病症及发病原因
神经炎就是指神经或神经群炎症、衰落、或霉变,其病症随发病原因而各有不同,一般病症是疼痛、触疼、刺疼,受感染的神经痛痒和缺失直觉,感染一部分肿胀,及其比较严重的筋挛。
1.中毒了:如铅、砷、汞、磷等重金属超标;呋喃西林类异烟肼链霉素苯妥英钠卡马西平、长春新碱等药品及其有机磷类等有机化学化合物。
2.营养成分新陈代谢阻碍:如B族维生素欠缺,糖尿病、尿毒症、漫性严苛消化系统疾病累积、怀孕等。
3.感染:常继发性或继发性于各种各样亚急性和漫性感染,如痢疾、结核病、传染性肝炎、伤寒、腮腺炎等极少数可因病原菌立即侵害外展神经引发,如麻风神经炎等。
4.皮肤过敏超敏反应:如血细胞医治了解或疫苗打疫苗后神经炎等。
背部刺痛感针扎一样
三、背部七大脚底反射区是什么
有一些内脏器官反射面痛都是反映到背部的疼痛,如肺炎、肺脏肿瘤、胆囊炎、胰腺炎、胰腺癌这些众多病症,都能够有牵涩痛的状况存有。背部为五脏六腑的脚底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刚开始,以手掌心尺寸为一个脚底反射区,往下先后次序为肺区、心区、肝部、脾区、肾区、代谢区、生殖区,共为七个脚底反射区。
Ⅱ 皮肤刺痛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阳性的抓痕型荨麻疹,这种病其实现在是很普遍的,大多数人是过敏引起的,过敏源也有超多的可能性的,怎么可能测试的完.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是体质差造成的,不要以为身上没毛没病就是体质好,这很难说的,急性的比较好治,如果你不是天天发作,不如在发痒时马上看医生直接打一针或挂盐水效果比较好,拖成慢性的就麻烦了,有的人十多年都不见好.
这是我从别处找来的,看一下吧!
一、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
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因其遇风而发,故名又称“风疹块”。
荨麻疹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荨麻疹: 全身皮肤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状皮疹,边界清楚,瘙痒剧烈,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着,似桔皮样。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1日之内可发作数次,瘙痒不止,皮肤搔抓后则成块成片,并伴有刺痛或烧灼感,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症状在数日至1——2周内可消退者称为急性荨麻疹。
2、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反复发作达6周以上,迁延不愈, 风团时多时少,时起时伏。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难治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荨麻疹。 如:①.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寻麻疹。
②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性寻麻疹。 ③.压迫性寻麻疹。 ④. 日光性寻麻疹。
⑤.寒冷性寻麻疹。 ⑥ .胆碱能性寻麻疹。 ⑦. 血清病性寻麻疹等。
二、引起荨麻疹的病因
1、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患者暴晒日光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
瘙痒和针刺感。 以压力为主的荨麻疹患者反应较敏感,如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
胀,8—12小时后消退。轻微的压力如:碰触、抓痒、甚至衣服的磨擦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反应。
2.食物:食物以鱼、虾、蟹、蛋、士多啤梨、食物添加物(色素、防腐剂、调味料)最常见。
3.感染:与荨麻疹相关的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乙型肝炎、鼻窦炎、及其他病毒/细菌/酶菌感染。
4.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
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5.疾病: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其实荨麻疹有时可作为疾病的表征之一,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癌症、自体免疫病等。
6.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7.其他因素:胃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御凯弯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8.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镇闷、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9.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10.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三、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以消除病因为主,去除致敏因素,有感染疾病时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尽量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一)、常用西药
1.内服药物
①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单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每次2片,每日3次
③ 强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
④病情严重者给予扑尔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病情缓解后须逐渐停药。
2.外用药物1%薄荷配剂、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等涂搽患部配合有一定的疗效。
(二).中药治疗
中医将荨麻疹分为三型。 风寒型、风热型 、血虚型 。
1 .风寒型 皮疹苍白, 主要表现为风疹色谈,以头面、手足等露出部位为置,吹风着凉加重,
口不渴,小便清,多发于冬季,舌谈,苔薄白,脉迟或儒缓。
治宜:解表疏散风寒。
疏风散寒药方: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孙碧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也可选中成药:风寒感冒冲剂 、荆防败毒散、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2 .风热型 发病急骤,风团泛发一身,颜色鲜红,自觉灼热,剧烈搔痒,或伴发热、畏寒,咽喉肿痛,
或腹痛,吐泻,遇热皮疹加重、得冷减轻.多发于夏季.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疏风清热药方:金银花9克、苦参12克、防风9克、白蒺藜15克、蝉衣6克、牛蒡子9克、赤芍9克、
白藓皮12克、浮萍6克、皂刺3克
祛风清热药方: 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姜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后用纱布蘸药酒擦患处。
也可选中成药:风热感冒冲剂、 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丸、浮萍丸等。
3. 血虚型 主要表现为风疹反复发作,延续数月甚至数年,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舌干燥,
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多见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
治宜调补气血为主。养血疏风。
养血疏风药方: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
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也可选中成药: 八珍丸、 秦九丸、龟苓膏同服。
(三)民间土方:
1.大蒜皮、艾叶、菖蒲煎水趁热洗澡。每天一次,3--5天即愈。
2.香莱: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用中药黄莲加花椒煎水洗澡。多洗几次就见效。
4.韭莱:用鲜韭菜汁外涂,二天痒感消失,疹子消退。也可用 韭菜根捣烂布包,擦患处。
5.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风疙瘩: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 连擦几次即愈。
四、注意事项: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尽一切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荨麻疹伴有高热或腹泻时,应及早就医,以免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而延误病情。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注意发病前的服药史、饮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 (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况,其中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应努力 避免。 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服抗组胺药有镇静作用,服 后不应从事登高、开车等工作。
6.病人如有气促、喉头水肿或吞咽困难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7.平时您应注意少食辛辣,不饮酒,不食鸡鸭鱼牛羊肉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8.基于寻麻疹的诊断与不少外在因素有关(如上述),病人应当对医生充分陈述病情,
包括与出疹有关的可能因素,这样医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9.一旦诊断得到确定,对寻麻疹的病因作出适当的处理是最正确的治疗方式,例如感染的治疗。
10.避免可能令表皮血管扩张的举动,包括室温过高、喝酒、剧烈运动、情绪亢奋等。寻麻疹发作时只
要及早看医生,得到妥善的治疗,疹子通常都不会持续太久(数天至数周)。不过,如果您发现疹子
持续不退,或有恶化迹象、或有出现其他症状,您就不能掉以轻心了,一定要去医院就医啊。
临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方三]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四]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方五]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方七]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连服2--3剂。
本方适用于阳虚气弱及气血两虚所致的荨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
Ⅲ 最近身上时不时的有刺痛感,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出现疼痛感觉,像磕碰受伤,身体发生病变都会造成身体出现疼痛,如果全身出现针刺感觉,那么有可能是身体里面出现了一些疾病造成的,很多人会突然出现这种感觉,但是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做一个检查,然后找到病因。
在日常生活里面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出现身体有针刺的感觉,好像是触电一样,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非常在意,所以就会有所拖延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疾病变得越来越严重,当身体出现针刺感觉最好能够到医院检查治疗,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全身有针刺感觉有可能是出现了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疾病,一般会出现的表现就是一些特殊部位出现压痛点,而且肌肉骨骼系统很多地方都会发硬疼痛,纤维肌痛综合征一般都是出现外伤以后会发生,还可能在风湿疾病出现以后出现,像甲状腺功能低下,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等,它是一种特发性疾病,想要治愈这种疾病方法并没有很多,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全身出现针刺感觉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身体就会有针刺的感觉,也有可能是内分泌系统失调引起的或者末梢神经出现病变,身体也会出现异常感觉,有可能会出现针刺感,也有可能是患上了神经炎。
全身有针刺感就应该注意改善一下睡眠质量,还应该改善肌肉和血液循环速度,出现这种现象也可能是平时工作太过劳累造成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好好休息,好好保养身体,可以使用一些活血止痛的中成药,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全身刺痛感觉一直没有办法治好,并且还变得越来越严重,那么大家就要使用一些食疗药膳慢慢调理身体,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平时不要让自己太过劳累。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全身有针刺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全身出现针刺感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疾病造成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忽视,当出现这种症状就应该提高警惕,不要拖延疾病,不要拖延最佳治疗时间,否则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治疗的难度也会变得更大
Ⅳ 为什么身上有针刺的感觉
这可能是医学上称的“感觉过敏”,人的神经本来有一定的阈值,机体的感觉接受的刺激超过这个阈值的程度就会感觉到疼痛,你的阈值比别人小,可能与你小时候触电有关(也不排除旅兄其他原因)拆悉袭,建议去当陆腔地神经内科门诊就诊,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的一些药物(如维生素B12等),但病程较长,恢复也可能较慢,要有耐心
那也一样,只是比较轻度而已
Ⅳ 身体有时候有点针刺感是什么原因
问题分析: 你好,根据中医理论,不通则痛。疼痛的病因有:风尺陵寒暑湿燥火等淫邪外袭,致使经络闭塞,营卫凝滞;或因情志所伤,气滞血瘀,脏腑壅滞;或因内脏气血匮乏,经络空虚,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意见建议:针刺般的疼痛多有血瘀造成。淤血阻滞脉道,血行陵和戚受阻,故痛棚基。而淤血的形成有因寒有因热。如果是受寒,以致寒凝血瘀,可以服用一些温阳散寒通络的药物。如果是因燥火而致,则应使用降火清热的药物,使血行瘀去。
Ⅵ 有的时候会感觉身体某一个部位疼一下像针扎,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感觉有点想抽筋一样,局部抽筋,也有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太紧张了。
Ⅶ 皮肤刺痛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阳性的抓痕型荨麻疹,这种病其实现在是很普遍的,大多数人是过敏引起的,过敏源也有超多的可能性的,怎么可能测试的完.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是体质差造成的,不要以为身上没毛没病就是体质好,这很难说的,急性的比较好治,如果你不是天天发作,不如在发痒时马上看医生直接打一针或挂盐水效果比较好,拖成慢性的就麻烦了,有的人十多年都不见好. 这是我从别处找来的,看一下吧! 一、什么是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粘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 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因其遇风而发,故名又称“风疹块”。 荨麻疹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荨麻疹: 全身皮肤常突然发病,先感皮肤瘙痒,继而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淡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状皮疹,边界清楚,瘙痒剧烈,风团可为圆形、椭圆、孤立、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风团大时,可呈苍白,表面毛孔显着,似桔皮样。可局限也可泛发全身,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1日之内可发作数次,瘙痒不止,皮肤搔抓后则成块成片,并伴有刺痛或烧灼感,病重者可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症状在数日至1——2周内可消退者称为急性荨麻疹。 2、慢性荨麻疹:常反复发作,反复发作达6周以上,迁延不愈, 风团时多时少,时起时伏。大多找不出原因,顽固性镇闷难治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荨麻疹。 如:①.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寻麻疹。 ②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性寻麻疹。 ③.压迫性寻麻疹。 ④. 日光性寻麻疹。 ⑤.寒冷性寻麻疹。 ⑥ .胆碱能性寻麻疹。 ⑦. 血清病性寻麻疹等。 二、引起荨麻疹的病因 1、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患者暴晒日光后,在照光部位出现风团,并有 瘙痒和针刺感。 以压力为主的荨麻疹患者反应较敏感,如皮肤受压4~6小时后,局部发生深在性肿 胀,8—12小时后消退。轻微的压力如:碰触、抓痒、甚至衣服的磨擦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反应。 2.食物:食物以鱼、虾、蟹、蛋、士多啤梨、食物添加物(色素、防腐剂、调味料)最常见。 3.感染:与荨麻疹相关的感染包括链球菌感染、乙型肝炎、鼻窦炎、及其他病毒/细菌/酶菌感染。 4.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 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 5.疾病: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其实荨麻疹有时可作为疾病的表征之一,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癌症、自体免疫病等。 6.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7.其他因素:胃内分泌和代谢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慢性寻麻疹。 8.内脏疾病 如红斑性狼疮、淋巴瘤及某些肿瘤、风湿热等可为寻麻疹的病因。 9.遗传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寻麻疹、遗传性家族性寻麻疹综合症和遗传因素有关。 10.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感情冲动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增强血管通透性而发生寻麻疹。 三、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以消除病因为主,去除致敏因素,有感染疾病时应用抗菌素,对某些食物过敏时尽量不吃。 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荨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难确定或不能发现病因。 (一)、常用西药 1.内服药物 ①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单用或交替服用,每次1—2片,每日3次。 ②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每次2片,每日3次 ③ 强的松:每次1—2片,每日3次。 ④病情严重者给予扑尔敏或苯海拉明肌注,或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病情缓解后须逐渐停药。 2.外用药物1%薄荷配剂、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洗剂等涂搽患部配合有一定的孙碧疗效。 (二).中药治疗 中医将荨麻疹分为三型。 风寒型、风热型 、血虚型 。 1 .风寒型 皮疹苍白, 主要表现为风疹色谈,以头面、手足等露出部位为置,吹风着凉加重, 口不渴,小便御凯弯清,多发于冬季,舌谈,苔薄白,脉迟或儒缓。 治宜:解表疏散风寒。 疏风散寒药方: 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3克,银花10克,甘草3克。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浮萍6克,麻黄3克,地肤子10克,防风4克,皂角刺4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也可选中成药:风寒感冒冲剂 、荆防败毒散、秦九丸、通宣理肺丸等。 2 .风热型 发病急骤,风团泛发一身,颜色鲜红,自觉灼热,剧烈搔痒,或伴发热、畏寒,咽喉肿痛, 或腹痛,吐泻,遇热皮疹加重、得冷减轻.多发于夏季.舌红苔白或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 疏风清热药方:金银花9克、苦参12克、防风9克、白蒺藜15克、蝉衣6克、牛蒡子9克、赤芍9克、 白藓皮12克、浮萍6克、皂刺3克 祛风清热药方: 麻黄3克,连翘10克,赤小豆10克,白藓皮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僵蚕12克,蝉蜕6克,苦参6克,姜黄3克,米酒50毫升,蜂蜜15克。 用法:将前四味药共研成细粉,然后用米酒和蜂蜜调服。用白酒煎煮百部,然后用纱布蘸药酒擦患处。 也可选中成药:风热感冒冲剂、 防风通圣丸、银翘解毒丸、浮萍丸等。 3. 血虚型 主要表现为风疹反复发作,延续数月甚至数年,午后或夜间加重,心烦易怒,口舌干燥, 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多见于老年入或久病体弱者。 治宜调补气血为主。养血疏风。 养血疏风药方: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黄芪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10克, 荆芥9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 (蒜苗30克,鸡蛋皮20克。用法:共入锅中,加水煎煮,熏洗患处,每日1~2次)。 也可选中成药: 八珍丸、 秦九丸、龟苓膏同服。 (三)民间土方: 1.大蒜皮、艾叶、菖蒲煎水趁热洗澡。每天一次,3--5天即愈。 2.香莱:取十几棵香莱的根须洗净切段,煮5分钟,调上蜂蜜,连吃带饮,对荨麻疹的红、肿、痒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用中药黄莲加花椒煎水洗澡。多洗几次就见效。 4.韭莱:用鲜韭菜汁外涂,二天痒感消失,疹子消退。也可用 韭菜根捣烂布包,擦患处。 5.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风疙瘩:两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匀后擦洗患处,几分钟后症状即可减轻, 连擦几次即愈。 四、注意事项: 1.保持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应寒热变化。 2.避免抓搔患部,不用热水烫洗,不滥用刺激强烈的外用药物。尽一切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荨麻疹伴有高热或腹泻时,应及早就医,以免严重感染或外科急腹症而延误病情。 3.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注意发病前的服药史、饮食、感染、精神因素及吸入物 (花粉、羽毛、油漆等)等情况,其中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应努力 避免。 治疗慢性病灶,调整胃肠功能,驱除肠道寄生虫。 4.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和海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 5.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服抗组胺药有镇静作用,服 后不应从事登高、开车等工作。 6.病人如有气促、喉头水肿或吞咽困难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7.平时您应注意少食辛辣,不饮酒,不食鸡鸭鱼牛羊肉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8.基于寻麻疹的诊断与不少外在因素有关(如上述),病人应当对医生充分陈述病情, 包括与出疹有关的可能因素,这样医生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9.一旦诊断得到确定,对寻麻疹的病因作出适当的处理是最正确的治疗方式,例如感染的治疗。 10.避免可能令表皮血管扩张的举动,包括室温过高、喝酒、剧烈运动、情绪亢奋等。寻麻疹发作时只 要及早看医生,得到妥善的治疗,疹子通常都不会持续太久(数天至数周)。不过,如果您发现疹子 持续不退,或有恶化迹象、或有出现其他症状,您就不能掉以轻心了,一定要去医院就医啊。 临床上常用的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荆芥穗10克,防风9克,金银花12克,牛蒂子10克,丹皮9克,浮萍6克,生地9克,薄荷6克,黄芩10克,蝉衣12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辛凉解毒,疏风止痒,适用于荨麻疹。 [方二] 生地10克,当归12克,赤白芍各10克,首乌10克,黄芪12克,防风、芥穗、刺蒺藜、川芎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养血益气,疏风止痒,适用于血虚受风所致的荨麻疹。 [方三] 香樟木、晚蚕砂、徐长卿、败酱草、核桃叶各30—创克,紫苏120克。将药任选一种煎水,乘热先熏后洗,每日1叫次。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四] 黄芪10克,白术、防风、桂枝各9克,白芍10克,生姜6克,大枣9克,浮萍6克,白藓皮10克,荆芥穗9克,陈皮12克,甘草9克。水煎服, 日1剂,早晚服。 本方调和营卫,益气固表,对荨麻疹有效。 [方五] 金银花12克,地肤子、芥穗各9克,大黄10克,厚朴、云苓各9克,白芍10克。甘草9克。水煎服,日贝剂,分2次服。 本方清热散风,适用于荨麻疹。 [方六] 熟地9克,当归、白芍各20克,首乌、黄芪各30克,防风、川芎各12克,甘草30克,蝉蜕10克,荆芥、白蒺藜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晚或早晚分2次服。 本方出自《山东中医杂志》1989.8期,适用于顽固性荨麻疹。 [方七] 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l00克。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 本方适用于荨麻疹。 [方八] 三七1—1.5克,去骨鸡肉100克。 三七切成薄片,用鸡油或猪油炸黄,加入鸡肉拌匀,放人碗中,再加水适量,用文火蒸炖1小时,加入少量食盐调味,药肉汤1次服完,每天或隔1--2天服1料,连服2--3剂。 本方适用于阳虚气弱及气血两虚所致的荨麻疹。 [方九] 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3味共人砂锅煎煮,醋干时,取出木瓜、生姜, 早、晚2次食完,每日1剂,痊愈为止。
Ⅷ 热了感觉身上像针扎一样,是什么原因怎么治
根据您的描述可能是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如果对这种化学物质过敏,可以出现过敏反应。
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人们常说的风疹块的一种。当受热、精神紧张、摄入热的食物或饮料,或在运动后,体温略增,增热的血流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胆碱能性神经并释放乙酰胆碱,正是因为机体对乙酰胆碱这种化学物质过敏,我们将过敏引起的症状称之为胆碱能性荨麻疹。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症状特征
①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
②多发生于青年期,一般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当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严重的话,症状完全消退可能要经过数月或数年不等。
③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红色的、2毫米左右的风团,这种风团速来樱中衡速去不留痕迹。严重者可能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出现。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治疗
【一般治疗】
目前西医培陵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 , 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 , 口服激素 , 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 , 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脊做;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患者为了避免停药后的痛苦,完全依赖于激素。会皮肤明显变薄,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紫癜等,特别是在面部可出现更深的持续性红斑。用激素时间越长、产生反跳性过敏也就越重。可使皮肤变薄、脆弱、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紫癜、真菌感染、痤疮样皮炎等。变得易受损伤;还可出现轻度多毛、多汗、皮下出血和伤口愈合困难等。 尤其是一些皮肤病更不适宜使用激素类制剂。
如果长期或短时间大剂量注射或内服地塞米松、康宁克通、强的松等皮质类激素药物治疗,还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水肿、血钾降低、月经紊乱、骨质疏松、无菌性骨质坏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对肾脏也可造成一定损害,如加重肾小球疾病蛋白尿、加重肾小球硬化、易致肾钙化或结石,诱发或加重肾脏感染性疾病、引起低钾性肾病等。还会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破坏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
如果有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并对激素产生了的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病变反跳加重与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痛苦,患者家属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激素的作用及副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逐渐减量直至撤除停用皮质激素的情况下,选用对抗以上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方法与中药。达到安全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
Ⅸ 身体上的某个部位会有突然的针刺感怎么回事呢
这种情况在正常人身上比较多见,主要还是因为皮肤干燥,还有一些是末梢神经一过性敏感性增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