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口嗅到低什么原因如何医
扩展阅读
小孩脸黑是什么原因 2025-04-30 17:34:11
脸很油是什么原因 2025-04-30 17:31:52

口嗅到低什么原因如何医

发布时间: 2023-04-03 10:35:26

① 什么是嗅觉障碍该如何治疗

嗅觉障碍,中医称“不闻香臭”、“鼻聋”,是因邪滞鼻窍或脏腑亏虚,鼻失所养所致,以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或伴有鼻塞不利为主要表现的鼻病。

古代中医文献对不闻香臭常与鼻塞相提并论。一般认为与肆辩肺脾心的失调关系密切。如《中藏经》卷上漏信认为属肺风。《诸病源候论》卷29“鼻瓮候”说:“若风冷伤于脏腑,而邪气乘于太阴之经,其气蕴积于鼻,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鼻瓮也。”《东垣试效方》卷5认为,肺脾虚,清阳不升,邪害空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又说:“心主五臭......因胃气失守,寒邪客于面,鼻亦受之,心不能为用而不闻香臭。”明代以后,如《明医杂着》、《医学入门》等,有认为属郁火干于清道,致鼻窒不闻香臭。

一、病因病理

1、中医认识

(1)郁热熏鼻:肺胃素有蕴热,气血瘀滞,鼻窍失利而不闻香臭。

(2)气虚邪滞鼻窍: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上干,鼻窍失利而不闻香臭。

(3)血虚鼻窍失养:心主嗅,又主血脉,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鼻窍失养,功能失司而不闻香臭。

2、西医认识

嗅觉障碍在临床上常见者可分为裂搜缺三大类:

(1)阻塞性呼吸性嗅觉减退和失嗅:嗅觉障碍因于鼻塞,鼻腔通畅后,则嗅觉能恢复正常,可见于各种鼻堵塞性病变(见于各种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腔异物、鼻腔肿块等)。

(2)末梢感受性嗅觉减退和失嗅:是由于嗅粘膜、嗅神经及其末梢的病变或受病变的侵犯不能感受嗅素(具有气味的微粒),如萎缩性鼻炎、病毒感染、化学损伤(如腐蚀药、表面麻醉剂、甲醛、吸烟等)、中毒性神经炎、鼻顶部外伤、肿瘤及老年性退变等,均可导致末梢感受性嗅觉减退和失嗅。

(3)中枢性感受性嗅觉减退和丧失:多见于颅脑损伤、基底脑膜炎、脑炎、额叶脓肿与肿瘤、垂体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有中枢病变的症状和体征,鼻腔检查正常,无嗅觉统一反应。

二、末梢感受性嗅觉减退和失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病史:可有萎缩性鼻炎、伤风感冒、化学损伤、鼻顶部外伤等病史。

2.嗅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完全丧失。

3.鼻腔通畅或伴有轻微的鼻塞,但鼻塞解除后,嗅觉无好转或轻微有好转。

4.简易嗅觉检查法可查出嗅觉的有无;定量嗅觉检查可检测患者的嗅阈。对强烈刺激的气味有嗅觉同一反应(嗅觉同一反应:即不论是受何种有气味的物质刺激,只知有气味,但不能分辨出是何种物质)。

三、治疗

阻塞性呼吸性嗅觉减退和失嗅的治疗比较容易,只需解除鼻腔堵塞,嗅觉即可恢复;而中枢性感受性嗅觉减退和丧失,则需解善中枢病变。现就末梢感受性嗅觉减退和失嗅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郁热熏鼻证

主证:嗅觉减退或丧失,或伴有鼻塞,鼻粘膜暗红。口微干,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胖,苔微黄,脉弦缓有力。

治法:清肺胃热,活血通窍。

2.气虚邪滞鼻窍证

主证:嗅觉减退或丧失,或伴鼻塞不利,鼻粘膜色淡。并见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差,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3.血虚鼻窍失养证

主证:嗅觉减退或丧失,并见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多梦,时有心悸怔忡,舌质淡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补益心脾,通窍聪鼻。

(四)预防护理

1.戒烟、酒。

2.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避免长期高温、多灰尘、潮湿、有毒的空气吸入。

3.积极防治鼻病。

具体情况还是需要辨证施治,针对性根源治疗,详情请咨询刘巧平主任!

② 没有嗅觉是什么原因,怎么治疗

嗅觉丧失,一般情销谈况下可见于两个病因,第一就是由于呼吸通气障碍引起的,第二就是由于嗅神经损伤导致的。

呼吸通气障碍常见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以及鼻息肉、鼻腔的良恶性肿瘤,这些疾病可以导致鼻腔粘膜充血水肿增生,堵塞嗅区,从而导致气流无法通过,患者嗅觉会持续下渣斗返降并且丧失。

需要检查一下电子鼻镜就可以明确诊断。如果是炎症刺激导致的,则需要进行对症抗炎治疗。如果是肿瘤堵塞引起的则需要进行局部的手术治疗,嗅觉即可逐渐恢复。而由于嗅神经损伤引起的,一般情况下见于头部外伤它会引起嗅神经断裂,这种情况下患者则需要口服甲钴胺片进行治疗,大约三个月之内就可以逐渐恢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颅内嗅神经细胞瘤引起的缺血丧失,这种情况下则需要进行开颅,进行局部的手术治疗,嗅觉有可能是恢如饥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