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酒精、碘酒或高温来消毒杀菌的原因
1. 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学名叫乙醇,分子式为C2H5OH。酒精的分子具有很大的渗透能力,它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打入细菌的内部,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将细菌杀死。
2.游离状态的碘原子的超强氧化作用,可以破坏病原体的细胞膜结构及蛋白质分子。 利用碘的氧化作用,其碘是络合碘。碘伏干后,会形成一种类似油性的薄膜。
3.高温主要用于灭菌。
⑵ 杀菌消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都有哪些装置可以实现
消毒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得微生物蛋白质失活,失去生命活性达到消毒作用。
物理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炉,紫外光杀菌
,伽马射线辐射等。高压蒸汽灭菌炉一般实验室和工作单位都有,用加热到120℃的高压水蒸汽灭活微生物。紫外光杀菌是用紫外光灯进行,用紫外线杀死微生物,但是紫外线穿透性不是十分好,所以一般只是用于辅助消毒。伽马射线辐射是使用钴60的辐射比较快捷彻底的消毒方法,高能的伽马射线破坏生物蛋白结构和遗传物质,这种方法材料不用经过高温烘烤,但是不耐辐射物料则不能使用这种方法,辐射法一般只有到专门的机构才有,因为辐射源是严格管制的。
化学方法有:75%酒精消毒,铬酸洗液消毒,环氧乙烷消毒等。酒精消毒是最常用的了,铬酸洗液是使用铬酸的强氧化性和生物毒性将微生物杀死。环氧乙烷是比较高级的消毒方法,它使得微生物蛋白质交联失去活性。一次性注射器就用这种消毒办法。
酒精消毒不需要特别装置,铬酸洗液一般用特制塑料铬酸洗剂槽,环氧乙烷则需要系统成套的设备了。
希望能帮到你
个人见解
⑶ 紫外线能够杀菌的原因是什么
短波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当该波段的紫外线照射细菌体后,细胞的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强烈地吸收该波段的能量,它们之间的链被打开断裂,从而使细菌死亡。紫外线杀菌历史:早在 1878 年人类就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1901 年和 1906 年人类先后发明了水银光弧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传递紫外光性能较好的石英材质灯管,法国马赛一家自来水厂很快在 1910 年首次使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人类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则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并于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对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资源委员会于 1965 年和 1969 年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紫外线消毒的效果、技术可行性、影响效果的水质因素、对受纳水体中鱼类的影响、消毒副产物以及与加氯消毒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可行,可达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对受纳水体中生物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以上研究为推动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1982 年加拿大某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装的紫外线消毒系统 2000,并引进了模块化紫外线消毒系统概念,即紫外线系统可由若干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动,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阀门,大大降低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的成本并使得系统维护简单方便。同时,当污水处理厂在扩建或改造时,只需适当增加紫外灯模块的数量,而无需添购整套系统,可以节省设备投资,使用起来非常灵活。这一发明得到了污水处理厂的欢迎,大大推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消毒处理中的应用。在世界各地已经有 3000 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其中 95% 以上的系统采用了明渠式模块化紫外线系统的创意。这些污水消毒系统规模小的每天处理数千 m3,大的每天处理上百万 m3。(3)消毒杀菌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除了杀菌作用外,紫外线具有:1、保健作用紫外线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波长在 280~320 纳米的月波紫外线照射人体后,能引起皮肤肌体的光化学过程和光电反应,使皮肤产生许多活性物质,从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采用紫外线照射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经常接受紫外线照射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功能。2、促进产生维生素晒太阳是提供维生素 D 的一种来源。其另一种来源就是食物。比如说: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促进蘑菇产生维生素 D 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采摘后的蘑菇还是没采摘的,都有此项功能。所以鲜蘑菇要晒晒,补维生素 D 效果好。3、分解油烟用紫外光来改变其油脂的分子链,同时这种紫外光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后产生臭氧,将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烟中的有机物被光解氧化,异味也随之消除。4、分解有机物在建筑材料或家用电器材料表面加入(或涂覆)少量的纳米级二氧化钛粉末,可以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 (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线照射后可分解这些有机物。
⑷ 氯气可用于杀菌消毒的原因是什么
氯气(Cl2)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iO),次氯酸可以杀毒
反应方程式:Cl2+H2O=(可逆)=HClO+HCl
⑸ 医用酒精常用于杀菌消毒的原因
(1)医用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其中溶剂为水;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氯元素为+1价;
(3)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 O 2 =2H 2 O+O 2 ↑;
故答案为:(1)水;(2)+1;(3)2H 2 O 2 ═2H 2 O+O 2 ↑.
⑹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消毒效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增强或减弱抗菌消毒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可以指导我们正确进行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
(1)消毒剂种类
针对所要消毒的微生物特点,选择恰当的消毒剂很关键,如果要杀灭细菌芽孢或非囊膜病毒,必须选择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如碘制剂或氯制剂、醛类,才能取得可靠的效果,若使用酚制剂或一般季铵盐消毒剂则效果不佳。季铵盐类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杀菌作用的阳离子具有亲脂性,杀革兰氏阳性菌和囊膜病毒效果较好,但对非囊膜病毒就无能为力了。为了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须根据消毒对象及消毒剂本身特点科学地进行选择,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2)消毒剂配方
良好的配方能显着提高消毒效果,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用70%乙醇配制,比用水配制穿透力更强,杀菌效果更好,酚若制成甲酚的肥皂溶液就可杀死大多数繁殖体型微生物,后来用二甲苯酚和乙基酚代替甲酚,降低了产品的腐蚀性,同时拓宽了应用领域。当然消毒剂之间也会产生拮抗作用,如酚类(石炭酸、复合酚等)不宜与碱类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及碱类物质混合,彼此会发生中和反应,产生不溶物质,降低消毒效果。又如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反应,不但减弱消毒效果,还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性。消毒剂不能随意混合使用,可考虑选择几种产品轮换使用。
(3)消毒剂浓度
任何一种消毒药的消毒效果都取决于与微生物接触的有效浓度,同一种消毒剂的浓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样。通常消毒剂的消毒效果与其浓度呈正比,在配制消毒剂时,要选择有效而又对人畜安全并对设备无腐蚀的杀菌浓度。每一种消毒剂都有它的最低有效浓度,若低于该浓度就会丧失杀菌能力。浓度也不宜过高,过高的浓度往往对消毒对象不利,有的还有腐蚀性、刺激性或毒性;盲目提高使用浓度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4)消毒剂作用时间
消毒剂接触病原微生物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将其杀死,只有少数能立即产生消毒作用,因此,要保证消毒剂有一定的作用时间。消毒剂与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接触时间太短往往达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数量越多,灭菌所需时间越长。大部分消毒剂在干燥后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剂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消毒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
(5)温度
通常温度升高消毒速度会加快,药物的渗透能力也会增强,可显着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缩短。一般温度按等差级数增加,则消毒剂杀菌效果按几何级数增加。消毒剂的抗菌效果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杀菌能力越强。一般规律是温度每升高10℃,消毒效果增强1~1.5倍。消毒剂抗菌效力的测定通常都是在15~20℃气温下进行。许多消毒剂在温度低时,反应速度缓慢,消毒效果就很受影响甚至不能发挥消毒作用。如福尔马林在室温15℃以下用于消毒时,即使用其有效浓度,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室温在20℃以上时,则消毒效果很好。
(6)湿度
湿度对许多气体消毒剂的作用有显着影响。这种影响来自两方面:一是消毒对象的湿度,它直接影响微生物的含水量。如用环氧乙烷消毒时,细菌含水量太多,则需要延长消毒时间;细菌含水量太少,消毒效果亦明显降低。二是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每种气体消毒剂都有其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如甲醛以相对湿度大于60%为宜,用过氧乙酸消毒时要求相对湿度不低于40%,以60%~80%为宜。直接喷洒消毒剂干粉处理地面时,需要有较高的相对湿度,使药物潮解后才能发挥作用。紫外线消毒时,相对湿度增高,反而影响穿透力,不利于消毒处理。
(7)酸碱度(pH)
酸碱度可从两方面影响消毒效果,一是对消毒作用,酸碱度变化可改变消毒剂溶解度、离解度和分子结构;二是对微生物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适宜pH在6~8,过高或过低的pH值有利于杀灭病原微生物。酚类、次氯酸等是以非离解形式起杀菌作用,所以在酸性环境中杀灭微生物的作用较强,碱性环境就差。在偏碱性时,细菌带负电荷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作用;而对阴离子消毒剂来说,酸性条件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的消毒剂常含有缓冲剂等成分,可以减少酸碱度对消毒效果的直接影响。
(8)表面活性剂和稀释用水水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大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影响季铵盐类的消毒作用,在用表面活性剂消毒时应格外小心。由于水中金属离子如Ca2+和Mg2+对消毒效果也有影响,在稀释消毒剂时,必须考虑稀释用水的硬度问题。如季铵盐类消毒剂在硬水环境中消毒效果不好,最好选用蒸馏水进行稀释。一种好的消毒剂应该能耐受各种不同的水质,不管是硬水还是软水,消毒效果都不受什么影响。
(9)有机物
消毒现场通常会遇到各种有机物,如血液、血清、培养基成分、分泌物、脓液、饲料残渣、泥土及粪便等,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消毒剂消毒效果。因为有机物覆盖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碍消毒剂与病原直接接触而延迟消毒反应,以至于对病原杀不死、杀不全。部分有机物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更低或杀菌能力更弱的物质,甚至产生的不溶性物质反过来与其他组分一起对病原微生物起到机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有机物消耗部分消毒剂,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如蛋白质能消耗大量的酸性或碱性消毒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易被脂肪、磷脂类有机物所溶解吸收。在消毒前要先清洁再消毒。当然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对大多数消毒剂来说,当有有机物存在时,需要适当加大处理剂量或延长作用时间。
(10)微生物类型和数量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种消毒剂有各自的特点,消毒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地选用消毒剂。消毒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数量越多,消毒越困难。对严重污染物品或高危区域,如孵化室等处应加强消毒,加大消毒剂用量,延长消毒剂作用时间,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11)其他因素
消毒物表面的形状、结构和化学活性,消毒液的表面张力、剂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离度等,都会影响消毒剂的活性。
⑺ 杀菌消毒剂的作用机理有哪些
(1)改变病原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
表面活性剂、酚类及醇类可导致胞浆膜结构紊乱并干扰其正常功能。使小分子代谢物质溢出胞外,影响细胞传递活性和能量代谢,甚至引起细胞破裂。
(2)干扰、破坏病原微生物的酶系统
许多消毒剂能破坏微生物的酶系统,从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发生抑菌和杀菌作用。如某些氧化剂和重金属盐类能与细菌的巯基结合并使之失去活性。
(3)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酸、碱和醇类等有机溶剂可改变蛋白构型而扰乱多肽链的折叠方式,造成蛋白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凝固,导致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都遭受严重破坏。如乙醇、大多数重金属盐、氧化剂、醛类、染料和酸碱等。
⑻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有: 1.加氯量:加氯量除满足水消毒时需要氯量外,应保持一定的余氯量以维持杀菌的效果。 2.接触时间:应保证消毒剂与水中杂质和微生物有一定的反应时间。 3.水的pH值:pH值较低时,OCl-的含量较高。消毒效果较好。 4.水温:水温每升高10摄氏度,杀菌效果提高2~3倍。 5.水浑浊度:水浑浊度高时投氯量应增加。 6.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同。微生物数量过多将洽薮蜜溉楝防描狮磨饯影响消毒效果。
⑼ 紫外线能够杀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短波紫外线对微生物的破坏力极强,当该波段的紫外线照射细菌体后,细胞的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强烈地吸收该波段的能量,它们之间的链被打开断裂,从而使细菌死亡。
紫外线杀菌历史:
早在 1878 年人类就发现了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1901 年和 1906 年人类先后发明了水银光弧这一人造紫外光源和传递紫外光性能较好的石英材质灯管,法国马赛一家自来水厂很快在 1910 年首次使用紫外线消毒工艺。
人类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则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并于 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对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早期的研究。
加拿大安大略省水资源委员会于 1965 年和 1969 年对紫外线消毒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其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紫外线消毒的效果、技术可行性、影响效果的水质因素、对受纳水体中鱼类的影响、消毒副产物以及与加氯消毒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了大量先驱性的研究工作。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污水消毒技术可行,可达到和加氯相同甚至更好的消毒效果。对受纳水体中生物无毒副作用,不产生消毒副产物。以上研究为推动紫外线消毒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82 年加拿大某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明渠式安装的紫外线消毒系统 2000,并引进了模块化紫外线消毒系统概念,即紫外线系统可由若干独立的紫外灯模块组成,且水流靠重力流动,不需要泵、管道以及阀门,大大降低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的成本并使得系统维护简单方便。
同时,当污水处理厂在扩建或改造时,只需适当增加紫外灯模块的数量,而无需添购整套系统,可以节省设备投资,使用起来非常灵活。
这一发明得到了污水处理厂的欢迎,大大推动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城市污水消毒处理中的应用。在世界各地已经有 3000 多家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使用了紫外线污水消毒系统,其中 95% 以上的系统采用了明渠式模块化紫外线系统的创意。
这些污水消毒系统规模小的每天处理数千 m3,大的每天处理上百万 m3。
(9)消毒杀菌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除了杀菌作用外,紫外线具有:
1、保健作用
紫外线对人体的保健作用。波长在 280~320 纳米的月波紫外线照射人体后,能引起皮肤肌体的光化学过程和光电反应,使皮肤产生许多活性物质,从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采用紫外线照射调节高级神经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经
常接受紫外线照射能加强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强人的免疫功能。
2、促进产生维生素
晒太阳是提供维生素 D 的一种来源。其另一种来源就是食物。比如说: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促进蘑菇产生维生素 D 的重要因素。无论是采摘后的蘑菇还是没采摘的,都有此项功能。所以鲜蘑菇要晒晒,补维生素 D 效果好。
3、分解油烟
用紫外光来改变其油脂的分子链,同时这种紫外光与空气中的氧反应后产生臭氧,将油脂分子冷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油烟中的有机物被光解氧化,异味也随之消除。
4、分解有机物
在建筑材料或家用电器材料表面加入(或涂覆)少量的纳米级二氧化钛粉末,可以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 (如甲醛、苯,甲苯、乙醇、氯仿等),用紫外线照射后可分解这些有机物。
⑽ 哪些因素可影响消毒剂的杀菌效果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每一种化学消毒剂都有特定的有效杀毒浓度,浓度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杀菌效果。如含氯消毒剂,在一定范围内浓度愈高,杀菌效果愈强;而乙醇只有 在70%〜75%时杀菌效果最好。作用时间愈长,微生物杀灭率愈高。
(2) 温度和相对湿度:在一定范围内,消毒剂的温度越 高,杀菌力越强;某些杀毒剂的杀菌效果在适宜的湿度下效果最佳。
(3) 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污染愈严重,消毒愈困难。
(4) 酸碱度:某些化学消毒药只有在相应的pH值范围内杀菌效果最佳。
(5) 拮抗剂:某些消毒剂因含有离子表面活性物质,故应避免与拮抗剂同用。
(6) 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可阻碍消毒剂的渗透作用,降低其杀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