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母亲去世如何写离职原因
扩展阅读
6分钟演讲稿多少字 2025-05-19 15:04:27
老王二手机怎样 2025-05-19 14:58:27
怎样分享图片到朋友圈 2025-05-19 14:50:46

母亲去世如何写离职原因

发布时间: 2022-04-20 10:20:32

1. 我母亲过世没来得及和公司辞工就回家了,现在工资能不能拿到

一米82还是多少的钱,有合同。合约的话,或者没到期。又不是主动辞职了,嗯,我发你规定是有工资的,但是。工资不是全大,你可以去公司问问,嗯,看看是不是可以可以受罚率超旭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拿到一部分工资,让你不去申诉不提中介的话。嗯嗯嗯。不跟你养核对情况,你会说蛇才可以给你办发工资。谢谢。

2. 如果母亲去世,给老板请假办理后事。老板说:你怎么不至少提前一周告诉我公是公,私是私,你怎么办

首先,这种混蛋老板,没有必要再跟他了。
但是,不要自己辞职,便宜他了!
第一步,该休假休假,丧假是带薪假,也是员工法定应当享受的,但是,要先履行必要手续,公司不接受的话,给他发短信,发函。
然后,找出公司管理中违法的地方:不签合同,不上保险,加班不给钱等等,估计能说出这话的老板,公司管理也规范不了,然后提出劳动仲裁,给他上一堂劳动法课,拿着课时费(补偿金)走人!

补充: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是原来的劳动局)的立案处提交申请,那里一般有咨询人员,能为你解答问题。填个表就行了,不用交费。但是你需要先明确自己的仲裁要求,也就是要求企业补偿什么,具体多少钱。

针对你的情况,建议可以提以下要求:1、解除劳动关系。2、因企业违法在先(不签合同,不上保险),要求企业支付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具体看你的工作年限了,你可以学习下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或看下我其他的回答)3、未签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双倍工资(自入职第二个月起,但最多11个月)。4、支付加班工资,但是关于加班现在是员工举证,如果企业否认你有加班,就看你能否拿出有力证据了。
关于保险,劳动仲裁一般不管,你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或社保中心监察科举报,要求企业为你补缴。

再次补充:
关于劳动仲裁程序,前面的补充中已经提到.

公司说的一月后补偿没有道理,要防备人事耍花招.如果双方关系还没有破裂,可以先办手续,但是离职原因一定要体现因公司违法,不要弄成自动离职,最后说不清楚.如果双方关系已经破裂,可直接申请仲裁,在仲裁要求中加一条:解除劳动关系就行了.

3. 面试的时候怎么说离职原因

作者:幽哥


原则一:外交语言

跳槽的目的,对你来说应该是加薪、晋级、换行,理论上三者都占才好,实际中只要有一个能满足,就算成功跳槽。

那么,对于企业招人来说,它要求“本科学历,3年以上相关岗位工作经验”,请问这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哪来的?显然不是从学校里面学来的。从本质来分析的话,大多数岗位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招人,就是挖人,从其他公司挖人过来,他们的目标就是跳槽的人。

所以,企业最关注的,是看你是否有与这个职位相关的技能和综合素质;至于你之前的历史,包括跳槽的原因、上家离职的原因,都不是企业关心的主要矛盾。

由此可见,我们往往过分看重了这个次要矛盾。企业早就准备好了你的跳槽,甚至用各种福利和前程来诱惑你离开上家,引诱你跳槽过来,它又怎会计较你离开是啥原因呢?

既然是次要矛盾,则我们的应对之策当然是外交语言。对于在职跳槽的人,尽量就这一句话“追求更好的事业发展”,官话为主;那么,对方如果问你“张先生,请问你离职的原因是什么呢?”你直接回答“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即可;对方再追问:“离职总有个理由吧,请问您辞职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还是回答刚刚那句话“为了追求更好的事业发展。”这里就不咬文嚼字了,职业发展、事业发展,都一样。

正常的HR只会问一次,也有一些拎不清心理阴暗的会问两三次。某些HR会强调,问你这个问题是想看看你的职业倾向性、前家的矛盾跟我们家的体系是不是也不相容,这是个官话、套话,是HR想强调自己在职能分工在企业中的地位。给对方一个面子,每问必答即可。

实际上,HR须要在系统里维护进你的履历,其中要填写“从前雇主离职的原因”这一栏,所以才会问。这一栏大多数公司会有一个选项是“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没有的话他她写上去即可。所以,你不用担心对方接受不接受你的离职理由,统一用外交语言答复即可。这个记录,主要是HR用来做公司人事情况备案的。

对于部门主管来说,主要是面试你的工作技能,但也有不开窍所谓花花肠子的部门主管可能会越权,他她也会问你离职原因,你照样那句“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即可,多问就多答一次,不问不答,这几乎不会成为是否录用你的依据。

外交语言中,还有一种,这里也介绍下,就是“家庭原因离职”或者“个人原因离职”,这个理由对于外资企业雇主,比较好理解,这句个人原因出来后,外资企业一般不会追问“是啥个人原因?”欧美比较尊重个人隐私,所以这招在外企很有用,在内资企业则用处不大。内资企业的人大多数会继续追问你的个人原因,甚至追问到你“吵架”“离婚”“丧偶”“父母去世”“小孩无人照顾你又请不起保姆”,这才罢休。所以,这招在内资企业,要慎用。

第三种方法,如果是猎头挖你,或者朋友引荐的职位,或者你个人能力强且很自信,则你说“贵司的这个职位,我无意间碰到,觉得非常适合我,我很感兴趣,所以这才过来面试,请给我一次机会。”意思就是,你们想法设法来挖我的,我本来工作做得好好的本不想跳槽,是你们引诱了我,要问我如果离职的话原因是啥,原因就是你们下一步录用我,否则我不会离职。

总之,外交语言,你懂就行。

  • 问:“请问您对美国军舰这次驶入南海岛屿12海里以内的航行自由行动怎么看?”

  • 外交语言答:“我们的立场是明确的,请域外国家不要搅乱南海秩序。”

  • 继续问:“这是对中方的挑衅,请问你们下一步如何应对?”

  • 外交语言继续答:“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希望域外国家不要搅乱南海安宁。”

  • 原则二:不说前雇主坏话

    任何前雇主、前领导、前同事的坏话,都不要说,实在对方问到你“如何评价你的前雇主?”你也要说它的好,说公司好,生意好,氛围好,同事好,最起码别说他们的坏话。

    如果对方追问“既然这么好,你为何辞职?”应对之法当然还是那几个原因:“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因为个人原因”“是贵司通过猎头联系到我,这个职位更适合我......”

    原则三:尽量说客观原因

    通常,跳槽,是个上家到下家的过程,表现形式就是:上家---->下家。你的新雇主以及面试的企业自然就是有可能的下家,它有理由知道你从上家离开的原因。

    我们可以变通下,变成这样的形式:上家---->缓冲区---->下家。这样一来,下家能够问你的则是从这个缓冲区出来的理由,而不会过多问你为何离开上家了。

    这怎么理解呢?可能语言难以描述,实例更好说明。你看下如下真实回答吧,足够覆盖你任何一种离职原因了,从在职跳槽的无缝连接,到裸辞职业空档1-2个月,再到失业3个月甚至好几年的原因解释。

  • “我回老家处理了一下私事,现在事情已经完成,我心也安定了,所以重新回来找工作,回归职场。”

  • “我父母开了一个饭店,很多年了,他们年事已高,我必须回去打理。现在店也关了,我安心回来工作了。”

  • “我年迈的母亲得了重病,无人照看,我必须辞职照顾她。现在她病情好转且稳定了,我也已经将她接到深圳来了。所以现在我重新找工作,看到贵司这个职位很符合我。”

  • “我已经在一个小公司上班2个月,贵司人事通过猎头找到我,我看这个职位跟我非常吻合,所以来了兴趣,今天才会来面试,请给我这个机会。”

  • “我这几个月回郑州,卖掉了那里的房子,我老公一直在上海工作,此间我们也刚买了上海的房子,现在安定下来,我要重新回到我喜欢的工作中来,贵司是一个不错的雇主。”

  • “老婆和她父母命令我去年必须回去,我离职后经过几个月的调节,现在问题解决了,我已经跟老婆一起在上海买了房子,将老人孩子都接过来了,现在回归职场。”

  • “我前面工作了12年,换过2次工作,中间一天都没休息。这次我辞职给自己放松一下,参加了一个徒步西藏的旅游,看了世界,完成了我人生的最大心愿,现在我回来了。”

  • “家里没人照看孩子,怀孕和哺乳这一年,我必须辞职。现在有人照顾小孩了,因此我继续出来工作。”

  • 通常,如上理由你只要说出一个,对方就不再追问了,不然他她会显得不通情达理,不近人情,反而显得他她自己有点二了。这里的规律,就是找一个客观原因作为你上家离职的缓冲区,而缓冲区显然要是一个不能长久的客观偶发事件,你从偶发事件中回来求职,就顺理成章了。

    原则四:不能说自己创业过

    这第四个原因,可能跟其他一些人的回答以及我们常见的思维有点出入。但我统计过数千个跳槽和求职案例,关于创业重回职场的基本规律就是:千万不要在简历中提及自己的创业经历,一提就死。

    不信你试试看,真的一提就死。你想想原因,有哪家企业欢迎创业失败的人来求职的?你开过一个小店,失败了,到我们这里来应聘任何岗位,实际上你都不能胜任了,得重新培养,你的创业经历对我们来说没用。

    从HR的角度来讲,创业的人是最不稳定的,有野心的,万一招你进来几个月不到你又创业去了,HR不是自打嘴巴?

    部门主管更担心你不能安于现状,职业素养需要重新培养,还担心你跟其他同事的相处,以及你创业者思维是否能迅速转换过来。

    再者,从企业的角度讲,你创业失败,这本身就是能力问题,一个市场上的失败者,我们有必要接受不?如果你创业成功,比方你是另一个“马云”,你来我们这打工,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你注定要走,你来很可能是跟我们开玩笑,要么就是来刺探商业情报的。所以,从企业的经营观念来看,无论你创业失败还是成功,只要有了创业经历,只要简历中有了“创业”二字,基本都不会欢迎你。

    从统计规律来讲,我已经接到过上百个创业者重回职场的求职咨询,有开网吧失败的,有卖了天猫店重回职场的,有创业公司股东创业失败的,那种开饭店后来要回来打工的则更多。他们求职时,一开始甚至接不到任何面试电话,自从简历中去掉创业经历后,这才有了好转。

    所以,言归正传,千万不要提及自己的创业经历,更别说回答离职原因时还有意说自己创业失败了,这不是不打自招嘛!

    补充下,这里有人不动脑筋问:“不写这段创业经历,简历不就空白了嘛!?”当然写在简历上,写在这家公司工作,只是老板股东是谁,你不知道;职位呢?当然写跟你的目标岗位接近的职位。

    原则五:尽量不说裁员遭遇

    最后这第五个原则,不经历是不知道的,被裁员的经历,在职场中不属于光彩得可以示人的一面,更不要说在面对新雇主的时候了。

    无论是自发、他发还是不可抗力导致的你突然失业了,都尽量不要提及自己被裁员的遭遇。

    有些人在外企,领到了公司所谓"n+1"的赔偿金,开心得不得了,以为自己多赚了几个月工资,所以不少没轮到的人甚至希望自己被裁员。殊不知你自己去查下,人事档案里给你备注的离职原因是这样一个单词involuntary,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你是非自愿离职的,被公司辞退的。在当下,非自愿离职,主要就是裁员。到了下家准备发Offer给你时,HR了解到你上家的离职原因是裁员,或者从你上家人事专员那里获取了你的信息,其中关于离职原因显示为“involuntary”,对不起,Offer会被取消。

    换到内资企业,则更加严峻,被裁员的人,哪怕是因为企业倒闭而失业的情况,新公司会将你之前的公司连同你本人,都当成失败者,是市场中的失败者,属于被市场淘汰的类别。自古中国是“成王败寇”,你虽然委屈,但没地方说理去。

    综合这第五点的叙述,请记住: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裁员遭遇。

    总结以上五点关于离职原因的原则,一句话概括就是:尽量用外交语言,以客观原因来回答对方,不说上家的坏话,不透露任何创业和裁员经历。

4. 晋书钟雅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钟雅,字彦胄,颖川长社人。钟雅年少丧父,爱好学习而有才志,因四种才德俱美而受到举荐,被任命为汝阳令,后入朝担任佐着作郎。因母亲去世服丧而离职,服丧期满而复职。钟雅躲避战乱东渡长江之后,元帝司马越任命他做丞相记室参军,升任振威将军。过了不久,转任尚书右丞。

当时在太庙举行祭祀,钟雅呈奏道:“陛下继承世系的辈数,对于京兆府君来说应当是玄孙,而今天的祝文中自称曾孙,我担心这是因循沿袭的失误,应当改正。另外按照礼法,祖父的兄弟,是从祖父。景皇帝自己因功德而称为世宗,并不是以伯祖的名分而进入祖庙,也应除去伯祖的字样。”

皇上下诏说:“按照礼法,事奉宗庙时,自曾孙以下皆称为曾孙,这并非因循沿袭的失误。采取重孙的名义称号,可以历代共用这个称呼,不须更改。至于称呼伯祖确是不妥,按钟雅上奏的意见。”钟雅转任北军中候。钱凤作乱,钟雅被加封广武将军,率领将士们驻守青弋。

当时广德县人周圮为钱凤而起兵进攻钟雅,钟雅退守泾县,收编集合士人百姓,讨伐周圮,并斩杀了他。明帝去世,钟雅改任御史中丞。

当时国丧未满周年,而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钟雅上奏弹劾说:“梅陶没有大臣忠心敬慕的气节,家庭中奢侈靡费,歌舞艺伎争奇斗艳,丝竹管弦之音,传播到大路上,应该对他加以放逐罢免,以整肃王法。请求把他交付司徒,公正地评议论处。”

穆后临朝处理政事,特地赦免而不追究谴责梅陶的罪。钟雅公正执法,制裁纠正违反法令的行为,百官都畏惧他。苏峻叛乱,皇上诏令钟雅做前锋监军、假节,带领精锐的勇士一千名来抵抗苏峻。不久朝廷军队大败,钟雅与刘超共同侍卫天子。

有人对钟雅说:“见到条件许可就进取,知道有困难就退却,这是古来的常理。你性格诚实正直,必定不能被仇敌包容,为什么不见机行事而坐着等死呢?”钟雅说:“国乱不能纠正,君危不能救助,各自遁逃而求免祸,我怕史官董狐将要手执写历史的竹简到来了。”

庾亮临走时,回头对钟雅说:“之后朝廷的事我衷心托付给您了。”钟雅说:“栋梁摧折,是谁的过错呢?”庾亮说:“眼前的事,不用再说了,您应当期望有收复国土的功劳阿。”到了苏峻强逼迁都时,皇帝车驾前往石头城,钟雅、刘超流泪步行跟随皇帝。第二年,二人都被叛贼杀害。叛贼平定后,追赠钟雅为光禄勋。

(4)母亲去世如何写离职原因扩展阅读

中国自唐太宗时开始设馆修史,修成六部正史,《晋书》便是其中的第一部。《晋书》里面所讲的火地晋卦,跟《周易》里的火地晋卦不一样。

在唐朝以前,即有十八家晋史传世,其中沈约、郑忠、庾铣三家晋书已亡佚外,其余都还存在。当时唐太宗认为这些晋史有种种缺陷,且“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便于贞观二十年(646)下诏修《晋书》,唐太宗在《修晋书诏》有言:“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意思是说,史书的作用大得很啊!

唐太宗历来很重视修史,今存“二十五史”,其中就有六部史书是在唐太宗时期修成的。他的这篇诏书,就是指示皇家史馆重写一部《晋书》。

李世民统治时代所修的前代史书,在晋书之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李世民选择晋书来写史论,主要因为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

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着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646)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648)写成,历时不到三年。

参加编写的前后二十一人,其中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三人为监修。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

《晋书》同二十五史中的其他各史相比,有四个特点。

1、作者众多。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而且都留下了姓名,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有这样一支作者队伍,是《晋书》之所以能够超过以往各家晋史的一个重要原因。

2、体例的创新。

《晋书》有“载记”三十卷。载记是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即“十六国”史事的形式,这是《晋书》在纪传体史书体例上的一个创造。

《晋书·载记》作为全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而且对于表现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面貌有深远的意义。

3、补旧史之不足。

《三国志》有纪、传而无志,而《晋书》中的志,多从三国时期写起。关于曹魏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经营西北,及晋朝占田制多有着墨。《食货志》讲东汉、三国时代的经济发展,可补《后汉书》、《三国志》之不足。

4、记载完备。

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5. 母亲去世,我发了条朋友圈,却引来了老板的批评,我该辞职吗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道理其实在自己升级当父母之后才会体会到。我跟妻子是通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因为父亲去世的早,所以家境也不是很好,知道我家境的女孩都不愿意嫁给我。之后通过别人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因为她家境也不是很好,所以对我家也没有多高的要求。我们结婚的时候母亲向亲戚借了不少钱,最后勉强能在城里买个房子付个首付,婚后第二年我们便生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因为请不起保姆,所以老婆只能在家带孩子,家里所以的担子都落到了我的肩膀上。于是母亲便主动提出要来城里帮忙照顾孩子,所以我跟老婆便能安心的工作。

但是并没有维持多久,母亲一次下班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还下着大雨,所以在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出了车祸。在去医院的路上就已经不行了,之后再也没有醒过来,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走了。虽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但是我们还是要面对,在妻子的配合下,我们料理完了母亲的后事。因为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我也想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情跟对那些亲朋好友这几天的帮助,所以便发了一条朋友圈。发出去之后很多同事朋友都评论让我节哀之类的话。但是老板的评论却让我很意外,上面写着:这种晦气的事就不要写出来了,应该写点正能量的话,最近工资正在招标一个大项目,你这样会影响形象的。看到这个后我很郁闷,当场就拉黑了老板,之后打电话给人事说自己要离职了。等到第二天去公司收拾东西的时候,却发现隔壁几个同事都没有来,后来人事告诉我他们也离职了。原来他们认为这样的老板太没有人情味,这种事谁家能避免啊?只是早晚罢了

6. 宋代 谢弘微传 原文,不要翻译

宋书谢弘微传
【原文】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
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谢弘微调任通直郎。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因为谢混在前一朝代获罪,东乡君节义可嘉,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着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
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南史列传第十谢弘微传
【原文】
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峻司空琰子也,于弘微本服缌,亲戚中表,素不相识,率意承接,皆合礼衷。
义熙初,袭爵建昌县侯。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数千卷书,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预。混闻而惊叹,谓国郎中令漆凯之曰:“建昌国禄本应与北舍共之,国侯既不厝意,今可依常分送。弘微重违混言,乃少有所受。北舍,弘微本家也。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晦、曜、弘微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诗所言“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者也。其外虽复高流时誉,莫敢造门。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谓瞻等曰:“汝诸人虽才义丰辩,未必皆惬众心,至于领会机赏,言约理要,故当与我共推微子。常言“阿远刚躁负气,阿客博而无检,曜仗才而持操不笃,晦自知而纳善不周。设复功济三才,终亦以此为恨。至如微子,吾无间然”。又言“微子异不伤物,同不害正,若年造六十,必至公辅”。尝因酣燕之余,为韵语以奖劝灵运、瞻等曰:“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沈俊,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摽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灵运、瞻等并有诫厉之言,唯弘微独尽褒美。曜,弘微兄,多其小字。通远即瞻字。客儿,灵运小名也。晋世名家身有国封者,起家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微亦拜员外散骑侍郎、琅邪王大司马参军。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混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与谢氏离绝。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混仍世宰相,一门两封,田业十馀处,僮役千人,唯有二女,年并数岁。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宋武受命,晋陵公主降封东乡君。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年,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东乡君叹曰:“仆射生平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中外姻亲、道俗义旧见东乡之归者,入门莫不叹息,或为流涕,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伯叔二母,归宗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婢仆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时有蔡湛之者,及见谢安兄弟,谓人曰:“弘微貌类中郎,而性似文靖。”
文帝初封宜都王,镇江陵,以琅邪王球为友,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蔬素逾时。文帝即位,为黄门侍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迁尚书吏部郎,参机密。寻转右卫将军,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
居身清约,器服不华,而饮食滋味尽其丰美。兄曜历御史中丞,彭城王义康骠骑长史,卒官。弘微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噉鱼肉。沙门释慧琳尝与之食,见其犹蔬素,谓曰:“檀越素既多疾,即吉犹未复膳。若以无益伤生,岂所望于得理。”弘微曰:“衣冠之变,礼不可逾,在心之哀,实未能已。”遂废食歔欷不自胜。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友睦之至,举世莫及。口不言人短,见兄曜好臧否人物,每闻之,常乱以他语。历位中庶子,加侍中。志在素宦,畏忌权宠,固让不拜,乃听解中庶子。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上以弘微能膳羞,每就求食,弘微与亲旧经营。及进之后,亲人问上所御,弘微不答,别以余语酬之,时人比之汉世孔光。
及东乡君薨,遗财千万,园宅十馀所,又会稽、吴兴、琅邪诸处太傅安、司空琰时事业,奴僮犹数百人,公私咸谓室内资财宜归二女,田宅僮仆应属弘微,弘微一不取。自以私禄营葬。混女夫殷叡素好摴蒱,闻弘微不取财物,乃滥夺其妻妹及伯母两姑之分以还戏责,内人皆化弘微之让,一无所争。弘微舅子领军将军刘湛谓弘微曰:“天下事宜有裁衷,卿此不问,何以居官?”弘微笑而不答。或有讥以“谢氏累世财产,充殷君一朝戏责,譬弃物江海以为廉耳”。弘微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内人尚能无言,岂可导之使争。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东乡君葬,混墓开,弘微牵疾临赴,病遂甚。元嘉十年卒,年四十二。文帝叹惜甚至,谓谢景仁曰:“谢弘微、王昙首年逾四十,名位未尽其才,此朕之责也。”
弘微性宽博,无喜愠。末年尝与友人棋,友人西南棋有死势,复一客曰:“西南风急,或有覆舟者。”友悟乃救之。弘微大怒,投局于地。识者知其暮年之事,果以此岁终。时有一长鬼寄司马文宣家,言被遣杀弘微。弘微疾每剧,辄豫告文宣。及弘微死,与文宣分别而去。
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二摎书,须刘领军至,可于前烧之,慎勿开也。”书是文帝手敕,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弘微与琅邪王惠、王球并以简淡称,人谓沈约曰:“王惠何如?”约曰:“令明简。”次问王球,约曰:“蒨玉淡。”又次问弘微,约曰:“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之所谓名臣,弘微当之。”其见美如此。子庄。
【译文】
谢密字弘微,晋朝西中郎谢万的曾孙、尚书左仆射谢景仁的侄子。祖父谢绍,是车前司马。父亲谢思,是武昌太守。
谢弘微十岁的时候,过继给了堂叔谢峻,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童年时代精神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过继后的叔叔谢混很有名气,见到他后认为他很不平凡,对谢思说:“这孩子内心廉正机敏,将成为优秀人材,有这样一个儿子也就足够了。”谢峻是司空谢琰的儿子,和谢弘微是较远的亲属,为中表亲戚,素不相识,随意承接,都和礼法相合。
义熙初年,他世袭爵位为建昌县侯。谢弘微家一向贫穷节俭,而过继的家中富足,谢弘微只接受了几千卷书和官吏数人,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谢混听说后十分惊叹,对封国的郎中令漆凯之说:“建昌封国的俸禄本来应该和北舍共同拥有,国侯既然不在意,现在可以照常规分送。”谢弘微难以违背谢混的话,才稍有变化。北舍,是指谢弘微的本家。
谢混风格高峻,接交的人很少,只和同族兄弟的儿子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弘微以文学互相欣赏聚会,常常共同宴饮相处,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为乌衣之游。也就是谢混诗中所说的“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姓”。此外即使是享誉当时的上流人物,也不敢到门上去。谢瞻富有才华、能言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要的话说服他,谢混特别敬重和珍视,称他作微子。对谢瞻等说:“你们几个人虽然才高善辩,却未必都合众人心意,要论领略会意机敏鉴赏、语言简明道理精妙,则应当和我共同推赞微子。”他常说:“阿远刚强浮躁仗气自负,阿客宽博而缺乏检束,谢曜倚仗才能而坚持操行不够严格,谢晦自己有智慧而听取善言不周全,如果要建树有利于天、地、人三才的功业,最终还是以此为遗憾。至于像微子,我没有什么挑剔的了。”又说“微子存异不伤别人,求同不害公正,如果年龄到了六十,一定会成为三公和宰相。”他曾在酒宴上喝得尽兴的时候,吟成韵语来鼓励谢灵运、谢瞻等人说:“康乐诞通度,实有名家韵,若加绳染功,剖莹乃琼瑾。宣明体远识,颖达且沉隽,若能去方执,穆穆三才顺。阿多标独解,弱冠纂华胤,质胜诫无文,其尚又能峻。通远怀清悟,采采詄兰讯,直辔鲜不踬,抑用解偏吝。微子基微尚,无倦由慕蔺,勿轻一篑少,进往必千仞。数子勉之哉,风流由尔振。如不犯所知,此外无所慎。”对谢灵运、谢瞻等人都有告诫的话,只有对谢弘微一个人完全是赞美。谢曜,是谢弘微的哥哥,“多”是他的小字。“通远”是谢瞻的字。“客儿”,是谢灵运的小名。晋代名家自己有封国的,离家任职大多是担任员外散骑郎,谢弘微也是担任散骑侍郎、琅笽王大司马参军。
义熙八年(412),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改嫁给琅笽人王练。公主虽然执意不去,而诏令她要与谢家离绝。公主把谢混的家事委托给谢弘微。谢混家几代宰相,一门两次封国,田业十余处,仆役千人,只有两个女儿,年龄都是几岁。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一个钱一尺帛的出入,都有文簿记录。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因为谢混是在前代皇帝时犯的罪,东乡君节义可嘉,允许她归返谢家。从谢混死到现在九年了,而房舍整齐,仓库丰满,守门的人和平日无异。田地开垦,比旧时更有增加。东乡君赞叹说:“仆射生前就重视这个孩子,可以说是了解人的,仆射等于并没有死。”看到东乡君归来的宫廷内外的亲戚、教门和世俗的旧友,进门后无不叹息,有的还流下了眼泪,深为谢弘微的义行所感动。
谢弘微性格严正,举止必定合乎礼度,事奉继亲家人,恭谨超过一般。对伯母和婶子、归宗的两个姑母,早晚伺候,尽他的诚敬之心。家内家外有时传话通讯,则把衣冠整好。在婢仆面前,不随便说笑。因此尊卑大小,就像敬神一样敬他。当时有个蔡湛之,曾见过谢安兄弟,他对人们说:“谢弘微容貌犹如中郎,而性情好似文靖。”
文帝起初封为宜都王,镇守江陵,以琅笽人王球为朋友,谢弘微为文学。母亲去世后离职,守丧以孝顺被人称赞。服丧完毕,超过了期限还在吃蔬菜和素食。文帝即位,他担任黄门侍郎,和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称五臣。调任尚书吏部郎,参与机密研究。不久调任右卫将军,各个旧时的下属官员,都委托谢弘微进行选任。
谢弘微生活清廉简约,器物衣服都不华丽,而饮食滋味却极其丰美。他的哥哥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彭城王刘义康骠骑长史,死在任上。谢弘微哀痛超过礼法,丧服虽然除去却仍不吃鱼肉。和尚释慧琳曾经和他一起吃饭,见他还是只吃蔬菜和素食,对他说:“施主平时就多疾病,除去丧服仍然不恢复膳食。如果因为无益的事情而伤了身子,难道就合乎您所希望的情理吗?”谢弘微说:“衣服帽子的变化,礼数不能越过,而在心中的哀痛,实在难以停止。”于是中止了吃饭,叹息不能自制。
谢弘微少年成为孤儿,事奉兄长如同父亲,极其友爱和睦,全社会都比不上。口中不说别人的短处,看到哥哥谢曜好褒贬人物,每当听到的时候,常常就用其他的话来打乱他。历任中庶子,位居侍中。他志在做一个平常的官员,害怕和忌讳握权得宠,坚持辞让不接受,于是便听凭他辞去中庶子的职务。每次进谏和言事,必定要烧掉手写的草稿,人们都不知道。皇上因为谢弘微善于做美食,常常去他那里求饭吃,谢弘微和亲友一起制做。等进献上去以后,亲友问他皇上吃得怎样,谢弘微不回答,另外用其他的话来应酬他们,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代的孔光。
东乡君死了以后,遗留财富千万,园宅十几所,另外在会稽、吴兴、琅笽几个地方太傅谢安、司空谢琰时候的家业,奴仆还有几百人,公家和私人都说室内的资财应该归两个女儿,田宅僮仆应该属于谢弘微,而谢弘微一概不要。自己用私人的俸禄将她埋葬。谢混女儿的丈夫殷睿平时好赌博,听说谢弘微不取财物,便滥夺他妻妹和伯母以及两个姑姑应得的份额来偿还赌债,家中的妇女们就把谢弘微所让出的部分全都变卖,一点也不去争。谢弘微舅舅的儿子领军将军刘湛对谢弘微说:“天下的事情应该有个合理的裁判,您这样不管不问,怎么当官?”谢弘微笑而不答。有的人讥笑他是“谢家几代的财产,抵了殷睿一天的赌债,就好像是把财物扔到江海里来作为廉洁一样。”谢弘微说:“亲戚争财产,十分丑陋,现在家中的妇女们尚且没说什么,怎么可以引导着让她们争夺?现在分掉的多,共有的少,不至于会穷乏,身死以后,难道还能有什么关连?”
东乡君埋葬,谢混的墓被打开,谢弘微带病赶到,病于是更重了。元嘉十年(433)去世,年龄四十二岁。文帝极为叹惜,对谢景仁说:“谢弘微、王昙首年过四十岁,名位没有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干,这是我的责任。”
谢弘微性情宽厚博大,没有喜怒。末年曾经和友人下棋,友人西南方的棋有致死的形势,又有一个客人说:“西南风急,可能会有翻船的人。”友人领悟了便进行了挽救。谢弘微大怒,把棋盘扔在了地下。了解的人知道这是他暮年的征象,果然由此而寿终。当时有一个很高的鬼住在司马文宣家,说是受到派遣来杀谢弘微。谢弘微的病每次加重,它就告诉司马文宣。等谢弘微死后,它也就和司马文宣告别而去。
谢弘微临终的时候告诉身边的人说:“有两橱书,等刘领军到来,可以在他面前烧掉,千万不要打开。”书是文帝的手敕,皇上对此感到十分痛惜。让左右二卫一千人办完了丧葬事务,追赠他为太常。
谢弘微与琅笽人王惠、王球都以简淡着称,有人对沈约说:“王惠如何?”沈约说:“令明简。”其次又问王球,沈约说:“茜玉淡。”又接着问谢弘微,沈约说:“简而不失,淡而不流,古代的所谓名臣,弘微可以当之。”他就是如此地受到赞美。他的儿子是谢庄。

7. 辞职时领导问原因,说不方便照顾家里,领导再问,就说了母亲去世了,父亲不在家,家里就妹妹和奶奶在家里

这个理由可以,你都要辞职了,还在乎领导的看法干什么

8. 我妈妈去世不久,非常难过,我辞职了想冷静一下,女朋友没有陪我,居然说她怕鬼,然后又跟我分手因为家里

家长不祝福的恋情。没有持续下去的必要。否则就算结婚啦。也会出事的!

9. 妈妈去世爸爸年纪大了,在家无人照看想辞职公司领导不批准怎么办

这是一个希望忠孝两全的问题。
在古代人们会义不容辞的辞官回家照顾年迈的父母,甚至为父母守孝三年,才愿意出来做官,造福一方。
可见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孝是多么刻骨铭心。同样,忠在我们国家的文化中,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如今,国家的各种福利政策,特别是养老政策的完善,为希望忠孝两全的人提供了方便之门。我们不在困守在这个伪命题中。
首先,我们可以衡量这个问题,如果辞职照顾父母,经济上可以承担吗,职业发展受限吗?同样,爸爸的身体完全离不开人了吗,他可以适当离开人的陪护。这决定了忠和孝谁更紧急。
其次,决定了什么更紧急,就是取得另一方的支持。如果你还是希望留在身边照顾爸爸,那么你可以和领导谈,可以适当减少你的工作时间,或者采取弹性工作的方式等。如果决定留下来工作,那么就可能和爸爸谈,让他跟你一起生活,方便照料。或者请专业陪护等。
最后,无论是怎么样的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考量。真的却有需要离职照顾爸爸,相信你的领导也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