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静脉输液的不通畅原因如何处理
扩展阅读
怎样能把照片变小点 2025-05-15 10:19:40
ps怎样调整发黑的照片 2025-05-15 10:04:48

静脉输液的不通畅原因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 2022-05-02 18:21:47

Ⅰ 静脉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是什么

http://..com/question/281731730.html?oldq=1
1检查管路是否通畅,输液器是否打折扭曲
2输液瓶压力是否均衡,排气管是不是堵住了导致瓶内压力过小,液体不能输入
3穿刺是否成功,针头位置在血管里,是否外渗,或者针头移位
4针头在血管内,但是前部血液凝集堵塞针头
5还有一种可能,穿刺入动脉血管,压力不够,这个可能很小
基本上就这么多吧

Ⅱ 给小儿静脉输液不顺利,应怎样向家长解释

手部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改进方法:让被穿刺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病人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右手食指与拇指前后平行,持头皮针柄使针头与皮肤成10度~25度角(静脉深浅与进针角度成正比),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针尾再向下压,使角度小于15度向前送针。
@pagebreak@
对儿科护理纠纷进行分析,认为儿科护理纠纷高发与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儿科特殊的护患关系、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家长期望值过高、家长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护理人员技术不过关、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有关。指出医院要建立高素质的儿科护理队伍,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管理水平,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是防范儿科护理纠纷的重要方法。
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
在为小儿行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新静脉穿刺,不仅增加患儿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我科采用小儿静脉头皮针的头围固定法,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材料: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圆圈。
方法:静脉头皮针穿刺成功后,常规用胶布固定,将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
此方法使用于:1.由于患儿烦躁哭闹、发热患儿退热期等出汗较多时,胶布粘贴不紧;2.有些小儿头发很长,为了美观,患儿家长要求给患儿头发剃少些,致使胶布粘贴不牢固;3.静脉穿刺成功后,患儿家长为了避免小儿哭闹,抱在怀里不外地摇晃,使针头滑出血管外。
体会:穿刺时握拳影响穿刺者的操作灵活性,且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病人痛苦大,而用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病人疼痛减轻。握拳时血管被拉长,穿刺时若针尖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针尖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出现穿刺局部慢渗,胖大现象。而不握拳时上述现象较少见,穿刺成功率达99%以上,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运用。
做好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身心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是患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促进护患间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因不理解、不配合而发生护理纠纷。面对没有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的患儿
不同民族、职业、文化层次
的家长,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操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家长的心情,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家长提出疑问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的家长,护士应采取迂回的方式,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防止事情扩大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努力使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Ⅲ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是什么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可见局部肿胀并有疼痛。
处理方法:将针头拔出,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顺利进入血管。
处理方法: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为止。

Ⅳ 静脉输液或滴入时出现外渗或外漏现象应怎样判断和处理

有无外漏可以从三个方面判断,一是穿刺部位是否有胀痛感,二是看穿刺部位周围有无水肿现象,三是看输液管回血是否通畅(方法:关住输液器调节钮或用手折压输液器管使其断流,另一只手挤压靠针头方向的输液管,若回血顺畅且无痛感说明无渗漏现象)。
若出现渗漏现象,必须拔掉针头换一部位重新穿刺。对水肿部位用热水敷即可消肿。

Ⅳ 静脉输液不通畅回抽有回血肿胀原因

有回血说明在血管里,但又有肿胀说明有渗液,这种情况有可能针头一半在血管里,一半在血压外。

Ⅵ 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 1.发热反应: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症状。处理:(1)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医生;(2)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3)对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 2.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齐。处理:(1)出现上述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如果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3)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药物,以稳定患者紧张情绪,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液体排出,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4)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

  • 3.静脉炎: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处理:(1)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溶液行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20分钟;(2)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

  • 4.空气栓塞: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并伴有濒死感。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处理:(1)如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舒缩,空气被血液打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2)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3)有条件时可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4)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Ⅶ 输液中遇到液体不滴或滴液不畅时常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处理

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无菌液直接输入静脉内。在临床的应用中,既平常又重要.护士每天在输液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液体不滴,输液不能继续进行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护士掌握输液常见液体不滴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1、检查输液器是否折叠患者活动的原因,只要把输液器折叠部拉开即可。2、针头滑管外液体进入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另选血管重新穿刺。原来穿刺部位按压片刻至不。3、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这可能与患者活动及未固定稳固有关。检查针头斜面是否紧贴血管壁。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改变肢体的位置,直到液体顺利滴入。4、.输液器的排气针是否堵塞排气孔堵塞影响输液瓶内负压也可使液体不滴;时间长了还可引起头皮针处有回血出现。只需另换排气管即可。5、针头阻塞1)可先用一手捏住滴管下端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2)排气针及进液针堵塞很多情况下原于针尖扎瓶塞时被皮塞所堵。出现这种情况时必须要用小号无菌器将其巧妙取出,若取不出皮塞可以重新更换输液器确保输液的通畅, 排堵时间不宜过长。6、压力过低由于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瓶位置。7、静脉痉挛由于患者对疾病及新环境的紧张、天气的寒冷肢体暴露在外、输液的溶液温度过低等因素所致。可安慰患者尽量消除不良情况,局部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