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一、原因:
1、用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工具,形成了等级性的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晋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2、清谈误国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谈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课。而西晋的很多官僚为了追求所谓的“风度”,整日谈玄论道,故弄玄虚,主要讨论一些脱离实际抽象的东西,甚至极端放纵任性的局面。他们担任了重要官职,却仍然玩世不恭,导致政事荒废。玄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是无过错的。但它影响了政府机构的运转,使得社会风气变为空谈,不务实际之风。这对国家的统治与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也认为清谈之风使“国亡于上,教沦于下”,这就是清谈误国。
3、拜金主义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整个社会的主流导向形成了有了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最终激起他们的反抗。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4、极度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
西晋统治阶级的当权派,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愈杀愈猛烈,一直杀到发动十几年的大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杀夺与滥赏,使得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躁竞与虚无的相反现象,生活上苟且无耻,纵情享受。
二、西晋简介:
西晋(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后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五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
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但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因此自西晋建立,政风十分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
2. 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要简洁,提到要领>
西晋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士族的背叛
因为:西晋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政权,士族的骄奢淫逸引发阶级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导致士族地主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放弃西晋,建立东晋,将阶级矛盾转移为民族矛盾。
3.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1、西晋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以及对汉族、胡族百姓的残酷奴役。西晋自建立起,已经失去了新建王朝的朝气,统治者都是世代高官豪族,对百姓的压榨毫不留情,而晋武帝更以宽容放纵这种行为,造成朝廷风气的腐朽。
2、实权藩王数量太多。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终篡夺曹魏江山,其中有曹魏宗室实力过弱,无法对崛起的司马家族形成牵制的原因在。
3、所谓五胡乱华,一个是胡人的力量强大后,既要摆脱西晋的歧视和奴役,也要完成其高层的野心,二是各地方分裂势力择主而适,只为了保证其千年、百年的家族地位。因此,胡人高层实际上和地方上的汉人豪族纠结在一起,一起奴役的百姓,国家陷入了疯狂混乱的极致。因为在中原,汉人是大多数,因此胡人上层对普通汉人的疯狂压榨、杀戮,让民族矛盾越发突显出来。
(3)促使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西晋历史沿革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
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4. 西晋迅速败亡的原因除了统一质量较低外,还有什么
晋武帝司马炎能结束三国乱世,统一天下,功劳的确很大,但这些都是在曹魏政权基础上的。没有曹魏打下的基础,司马炎显然是无法统一全国的,而且晋武帝能建立西晋,也是其先祖的功劳,和晋武帝本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晋武帝名曰开国皇帝,实为守成之君。司马家族以接力赛的方式谋朝篡位,历尽三代四人,终于把曹魏的天下,变成了司马晋的天下。然而这个通过谋朝篡位得来的王朝,却在统一之后,迅速衰落,最终被胡人所灭。其中的原因,当然是不一而足。
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
尽管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统一王朝,但就史实而论,西晋的统一,不过是一种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这种低质量、低层次的统一,必然导致其统一的维持时间不会太长。
从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到西晋灭亡,西晋存在了51年;从西晋灭吴,三国归晋到五胡乱华、胡人灭晋,西晋只维持了37年的统一,其后期的16年还是在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乱世中度过的。在归结西晋短促灭亡的原因时,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如得国不正、吏治腐败、接班人白痴、清谈误国、藩王过多等等。
石崇
西晋官员崇尚奢华,怠于职务。晋武帝时官员斗富的现象非常严重,最有名的莫过于石崇和王恺斗富,晋武帝获悉后不仅不处罚,反而支持他们斗富。《世说新语》对此有记载:“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
除了奢侈浮华,士族官员爱特别喜欢清谈,对政务极不热心。官员以谈玄论道为荣,以处理政务为耻。琅琊王氏早期的代表人物王衍,就是清谈高手,他位居高位,却对政事漠不关心,终日沉迷于清谈。五胡乱华时,王衍被羯族部落首领石勒所杀。
王衍临死前,曾发出“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的感叹。多年以后,东晋大司马桓温还曾对王衍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桓温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胡汉冲突问题严重,民族问题没有有效解决
其实在曹魏时期,就有很多胡人内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世居北方的胡人陆续内迁,和中原地区的汉人杂居一起,到了西晋建立以后,中原地区已经达到了“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状态。
如何处理这些胡人,西晋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管控措施。晋武帝时期,曾有官员上书,建议派军队护送胡人回北方老家,晋武帝没有采纳,却拿不出别的措施安抚胡族势力。晋武帝执政后期,胡汉冲突已经非常严重了,西晋政府没有进行任何形势的解决,而是任由胡汉冲突加剧和蔓延,西晋初期和中期就爆发了好几次胡人发动的叛乱。尽管西晋最终平定了,但胡汉冲突依然存在。
除了无法招抚胡人,西晋的士大夫和官员,就经常劫掠胡人,甚至把胡人当作奴隶进行交易,引起胡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特别痛恨西晋。这些使得胡汉冲突日益严重。而西晋对官员买卖胡人的事情,往往不管不顾,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这都进一步加剧了胡汉冲突。
八王之乱时,司马家族的几个王爷,为了争夺皇位,而纷纷引入胡人的力量,企图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胡人势力加入八王之乱,使得西晋政局
5. 西晋灭亡的原因及教训
原因:
1、任人唯亲的选官制度
西晋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晋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2、清谈误国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一股清谈虚浮之风。谈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课。而西晋的很多官僚为了追求所谓的“风度”,整日谈玄论道,故弄玄虚,主要讨论一些脱离实际抽象的东西,甚至极端放纵任性的局面。他们担任了重要官职,仍然玩世不恭,导致政事荒废。玄学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是无过错的。但它影响了政府机构的运转,使得社会风气变为空谈,不务实际之风。这对国家的统治与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明清之际的顾炎武也认为清谈之风使“国亡于上,教沦于下”,这就是清谈误国。
3、拜金主义
在司马炎的纵容和包庇下,社会的主流导向形成了有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西晋的官僚富豪们不遗余力地追求利益,贪婪地搜刮民财,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最终激起他们的反抗。孟子曾经说过:“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如果举国上下的人都在争利、逐利,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此种现象成为社会时尚,那国家肯定要出问题了。在钱的驱动下,西晋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统治危机日益显现。
4、极度腐朽的西晋统治集团
西晋统治阶级的当权派,司马氏集团中人,相互间只有一种极阴恶的杀夺关系,见利必夺,以杀助夺,愈杀愈猛烈,一直杀到发动十几年的大混战,耗竭了西晋的国力。杀夺与滥赏,使得统治集团中人得失急骤,生死无常,心情上表现紧张与颓废,躁竞与虚无的相反现象,生活上苟且无耻,纵情享受。
教训:一个国家的统治腐朽必然会走向灭亡,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各个周遍少数民族长期受到汉族的欺压。民族矛盾导致的冲突最后灭亡了西晋。
6. 晋朝是怎样灭亡的,及其灭亡的原因和详细过程
晋朝灭亡的原因是朋党之乱。
晋朝灭亡的过程:
刘裕掌控朝廷,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之,刘毅兵败自杀。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
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为安抚而命他为广州刺史。
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溃刘毅于桑洛州,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偱之乱。此时刘裕已赶回,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卢循久攻京师不破,撤守寻阳。10月徐道覆进攻江陵,为守将刘道规所败。
12月卢循败于晋军,退守广州。411年刘裕派兵击杀徐道覆。卢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歼灭,投水自杀,至此乱事平定。刘裕消灭若干异己后,为了名正言顺称帝,先后发动两次北伐。当时南燕慕容超屡屡入侵,409年刘裕率军伐南燕。
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擒杀慕容超,南燕亡。而后因卢循叛乱,刘裕回师。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国势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刘裕再度北伐,连克许昌、洛阳 。隔年刘裕兵分两路围攻关中,最后攻破长安,后秦亡。
但于该年冬天,留守京师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为免朝廷生变,刘裕不得不亲返。他命其幼子刘义真同王镇恶、沈田子等诸将防守长安,后来诸将内哄,夏主赫连勃勃率军攻击[59]。417年冬刘裕命刘义真等将领率军东归,遭夏军追击,元气大伤,至此北伐结束。
关中失守后,刘裕开始积极谋取帝位。同年刘裕杀晋安帝,立其弟德文,为晋恭帝。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东晋至此灭亡。
(6)促使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扩展阅读: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
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时天下大乱,士族文人多不以道义为重,儒学中衰。旷达之士,目击衰乱,不甘隐避,则托为放逸,遂开清谈之风。
晋室之兴,世乱未已,向秀之徒,益尚玄风。玄学与印度东传之佛教交汇,中国文化逐渐转变为儒释道融合之状况。
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秦汉三国晋统一,晋朝却是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
7. 晋朝的灭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晋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原因。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同样的道理,大厦将倾的时候,每一块砖石也都贡献了他们的作用,所以,我只能浅显地聊聊是什么造成了晋朝“大厦将倾”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对人才的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晋朝朝野上下,真正有权利的都是名门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却没有权利,也不能为国家和社会真正的出到力,从人才方面动摇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人才都是门阀世族选上去的,那人才效忠的自然就是门阀而非皇帝,这显然又加剧了皇权的流失。
8.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具体原因:
1.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2.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9.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封建统治阶级互相混战造成的灾难,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有些带有阶级矛盾的因素,也加剧起来。统治阶级无法缓和各种矛盾,导致了西晋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