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连铸结壳拉断有哪些原因
扩展阅读
外国人怎样网上订机票 2025-07-21 06:39:44
怎样用手机修改文件图片 2025-07-21 06:33:52
同城密聊怎样注销账号 2025-07-21 06:32:18

连铸结壳拉断有哪些原因

发布时间: 2022-05-11 16:07:38

㈠ 连铸900mm结晶器阻力大怎么办

首先,结壳产生的原因:结晶器钢水液面温度低,钢液面钢水温度达到凝固温度,导致液面凝固结壳。
其次,为了避免结壳从以下几点注意:
1、保护渣保温效果;
2、水口使用状态(主要包括水口插入深度、水口对中、水口侵蚀等);
3、浸入式水口的氩气流量;
4、低温浇注、低速浇注;
另外,结晶器水流量影响不大,降低结晶器热流有利于传热的进行,但是影响不显着。

㈡ 线切割断丝都有哪些原因造成的

线切割作为我国独创的一种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模式,应用极为广泛。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优点在于可以加工淬火类等热处理后的零件、异型零件,切除废料少等。工具电极通常为直径0.10~0.18mm的钼丝,加工过程中极易断丝,不但耽误生产时间、增加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原因分析如下:
1、跟工件有关的断丝
(1)工件经热处理后工件内部存在内应力,在切割过程中造成内应力释放,夹住钥丝而造成断丝。如果在工件热处理前加工穿丝孔,从工件内侧进行切割可以避免内应力造成断丝。
(2)切割工件后,由于废料自重较大,在掉落瞬间夹住钥丝造成断丝。在切割快完成时,可以用磁铁同时吸住废料和工件,或用夹具(如压板)夹住,等待加工完成后再取下废料。
(3)铸造类零件在铸造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砂眼、气孔,工件内部有不导电的杂质,在切割过程中可能会拉断丝。对于此类零件,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采用探测工具探测零件内部材质是否均匀,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应该随时监测切割过程中机床仪表,对于电压或者电流突变情况应该及时处理。
(4)工件切入点处或者穿丝孔在热处理后可能会有不导电的氧化物等杂质造成无法切割,造成断丝。对此可以用锉刀或者砂轮打磨工件切入点,去除不导电物质,露出导电部分再切割。
(5)工件表面覆盖层(如塑料薄膜,油漆等)不导电造成的断丝。工件接脉冲电源正极,钥丝接脉冲电源负极,如果工件由于覆盖层跟脉冲电源正极接触不良,则无法放电加工,可能会拉断钼丝,因此必须保证工件和脉冲电源正极可靠连接,必要时首先去除掉工件表面覆盖层。
2、跟工作液有关的断丝
(1)工作液的浓度不合理造成断丝。工作液浓度要合理,首先要选择质量好的工作液,水质要好,然后根据零件不同的加工工艺指标要求进行工作液配制,配比一般为5%~20%。通常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每天工作8h,连续使用8~10天后就需要更换新的工作液,否则容易断丝。对于大厚度或要求切割速度高的工件可以将工作液浓度降低5%~8%左右,这样加工稳定;而对于加工质量要求高的工件,工作液配比可以提高到10%~20%。
(2)工作液冲刷不足造成的断丝。工作液的作用之一是冲刷切缝,冷却钥丝和工件,排除蚀除物。工作液喷出时如果冲击力过大可能会造成钥丝偏移,放电不均匀;冲击力过小时则工作液喷出不足,无法冲入切缝中,无法放电,造成放电条件恶劣,无法排出蚀除物造成断丝。因此要定时检查喷嘴和回流通道是否有堵塞,工作液喷出速度要合理,对于大厚度零件可以开大工作液喷出速度,使得工作液能充分进入切缝进行冷却和排屑。
(3)工作液不够或者堵塞造成无切削液加工,钥丝很快会烧断。因此,机床工作过程中要不定时检查工作液是否足够,循环通道是否畅通。
3、跟走丝机构有关的断丝
(1)跟导电块有关的断丝。导电块通常是压住或者抬起钥丝一点,由于钼丝运行长时间接触导电块,导电块会有沟痕,沟痕过大会夹断铝丝,因此应该定期将导电块旋转一定的角度,或者直接更换导电块。
(2)跟导轮有关的断丝。钼丝通过导轮导向,因此导轮的精度影响钼丝运行,其中支撑导轮的轴承影响导轮的轴向和径向跳动,进而影响到钥丝放电加工时的稳定性,因此,应该严格按照机床保养说明定期喷注润滑脂或者更换轴承,乃至直接更换导轮组件。
(3)张紧机构造成的断丝。如果张丝的时候重锤过重,在张丝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断丝,或者钼丝超过弹性变形的限度,铝丝在运转过程中由于频繁换向以及频繁的放电以及冷却,很快也会断丝。因此,张丝的时候应该选择合理的重锤个数进行张紧。
(4)储丝筒造成的断丝。储丝筒的径向跳动会造成钼丝切割过程中张力突变,会拉断钼丝轴向跳动还会造成叠丝,更容易造成断丝。因此应该定期检测储丝筒精度并调整。
(5)钼丝在储丝筒上缠绕不合理造成的断丝。钼丝在储丝筒两端应该预留5~10mm宽度的钼丝,否则钼丝在换向时张紧力不均匀容易挣断钼丝,如果钥丝在储丝筒上有叠丝也会造成断丝,因此应该在张丝时候调整钼丝在储丝筒上排列合理。
(6)储丝筒运转电机的换向机构失灵造成的断丝。储丝筒运转电机的换向通过手动调整压板调节储丝筒的轴向行程,开关压板压下行程开关后电机应该换向,如果开关压板没有固定好或者没有压下行程开关,或者行程开关失灵,从而会造成储丝筒超程拉断钼丝。因此,机床运行前应该保证行程开关和开关压板可靠工作。
(7)钼丝没有放置在导轮的槽中造成的断丝。上钼丝时如果钼丝没有放置在正常的走丝路径上,如导轮槽外等,开机即会拉断丝,后果很严重。所以穿好钼丝后一定检查一遍走丝路径,看钼丝是否在正常的走丝路径上。
(8)钼丝热胀冷缩造成断丝。工件加工完毕后,如果钼丝停靠在储丝筒的中间段,若钼丝张得过紧则在冷却后可能会挣断钼丝。因此,钼丝应该停靠在储丝筒的一端,如果不加工零件还应该松开丝头一端。
4、跟编程有关的断丝
(1)工件加工编程路径不合理造成断丝。选择了容易造成工件切割过程中变形的走丝路径,工件变形时夹断钼丝,而且切割出来的凸模尺寸精度低。应选择整个加工过程中,尽量保持工件变形最小的走丝路径,而且切割出来的凸模尺寸精度高。
(2)二次切割造成的断丝。如果切割过程中断丝,机床会有回退功能,重新上新钼丝后沿着原切割路径从头开始切割,则由于第一次切缝后的缝隙,再次切割放电会不均匀,铝丝损耗会比较严重。曾经切割一个大厚度零件,一晚上连续断丝七次,每次总是不等切割到第一次的断丝点就再次断丝,细心查找原因发现,断丝点都是烧断的。通过更改切割路径,使钼丝反向走丝切割,顺利加工出零件,没有再断丝。
5、跟钼丝有关的断丝
(1)钼丝质量差造成的断丝。钼丝质量不好可能会造成断丝,应该选择质量好的钼丝。
(2)钼丝损耗造成的断丝。正常情况下钼丝每切割l0000mm2直径损耗大概为0.001~0.02mm,因此钼丝损耗过多且寿命到期后,尤其是将要再次长时间一次性切割一个零件,为了避免切割中可能会断丝,也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应该及时更换新钼丝。
(3)钼丝张紧力不合适造成的断丝。走丝路径长短以及合理与否对张力影响很大,而且新上钼丝应该首先调整张力均匀,如果钼丝张紧太紧,容易拉断丝;如果铝丝张紧太松,则钥丝伸长后容易短路回退,如果跳出导轮也容易拉断钼丝。因此,钼丝张紧力要定期调整到合适大小。
(4)废除的断丝头造成的断丝。钼丝固定端剪断的钼丝如果混入线路中或者在丝桶上面叠丝也会造成断丝,因此剪掉的钼丝应该专门放入一个容器中,避免引起断丝。
(5)铝丝打折或者叠丝造成断丝钼丝不耐弯曲,因此钼丝打折或者在储丝桶上叠丝都很容易造成断丝,对此在上丝或者调整钼丝张力的时候一定注意。
6、跟切割工艺参数有关的断丝
(1)工艺参数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断丝。工艺参数选择不合理会对钼丝损耗有很大的影响,过大的损耗会加快断丝。工艺参数的选取应该根据具体的零件而选择,如零件的材质、零件厚度、零件的精度要求等进行选取。参数选取一般由操作人员凭经验选取,也可以凭借一些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等进行优化选取切割工艺参数。
(2)对于大厚度零件,通常排屑困难,工作液很难进入到切缝中去,因此进给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容易出现短路或者拉弧现象,从而很快烧断钼丝。所以要选择大的脉宽等,让工作液充分冲刷切缝中的蚀除物,否则加工不稳定,烧断钼丝,但是过大的工作电流也很容易烧断钼丝。
(3)对于薄壁类零件,如果进给速度过快,也容易造成频繁短路,钼丝也很容易烧断或拉断。因此,切割工艺参数选择不能过大。
综上所述,造成断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件材料的不同、工作液的性能优劣、电极丝的磨损、电极丝的张紧力、机床的导丝结构以及切割工艺参数的合理性等都与稳定线切割加工过程,提高线切割加工质量和延长电极丝的使用寿命有关。只有找到具体断丝的原因,才能有效地提高加工效率、预防断丝。

㈢ 连铸坯纵裂产生的原因及特性有哪些

1)表面纵裂纹:①水口与结晶器不对中而产生偏流冲刷凝固壳;②保护渣熔化性能不良、液渣层过厚或过薄导致渣膜厚薄不均,使局部凝固壳过薄。③结晶器页面波动;④钢中S+P含量。钢中S大于0.02%,P大于0.017%,钢的高温强度和塑性明显降低,发生纵裂趋向增大。⑤钢中C在0.12-0.17%,发生纵裂倾向增加。
2)表面横裂纹:①振痕太深是横裂纹的发源地;②钢中Al、Nb含量增加,促使指点在晶界沉淀,诱发横裂纹;③钢坯在脆性温度矫直;④二次冷却太强。
3)表面网状裂纹:①高温铸坯表面吸收了结晶器的铜,使铜变成液体再沿奥氏体晶界渗透所致。②铸坯表面选择性氧化,使钢中残余元素残留在表面沿晶界渗透形成裂纹。
4)铸坯角部纵裂纹:对于方形,是因为沿结晶器高度水缝厚度不均匀,造成结晶器角部冷却不良;结晶器锥度太小,结晶器圆角半径太小。对于板坯,是由于①窄面支撑不当造成窄面鼓肚。②锥度不合适。③窄面冷却谁不足。
5)铸坯角部横裂纹:①结晶器锥度太大。②结晶器表面划伤。③结晶器出口与零段对弧不准。

㈣ 怎么看出是什么样的漏钢

连铸漏钢事故分为哪几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所谓漏钢是指连铸初期或浇注过程中,铸坯坯壳凝固情况不好或因其他外力作用引起坯壳断裂或破漏使内部钢水流出的现象。漏钢是连铸生产中恶性事故之一,严重的漏钢事故不仅影响连铸机的正常生产,降低作业率,而且还会破坏铸机设备,造成设备损坏。漏钢事故因发生的时间不同及发生在铸机上的位置不同分为多种形式,其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⑴ 开浇漏钢:开浇起步不好而造成漏钢。
⑵ 悬挂漏钢:结晶器角缝大,角垫板凹陷或铜板划伤,致使在结晶器中拉坯阻力增大,极易发生起步悬挂漏钢。
⑶ 裂纹漏钢:在结晶器坯壳产生严重纵裂、角裂或脱方,出结晶器后造成漏钢。
⑷ 夹渣漏钢:由于结晶器渣块或异物裹入凝固壳局部区域,使坯壳厚度太薄而造成漏钢。
⑸ 切断漏钢:当拉速过快,二次冷却水太弱,使液相穴过长,铸坯切割后,中心液体流出。
⑹ 粘结漏钢:铸坯粘结在结晶器壁而拉断造成的漏钢。
某厂生产500万吨板坯的统计表明,各类漏钢所占比例:开浇9.1%,夹渣2.3%,粘结54.5%,裂纹22.7%,鼓肚4.6%,水口凝钢2.3%,其他4.5%。
开浇时发生漏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
开浇时发生漏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 结晶器内冷料放的不好,引锭头没有塞实。
⑵ 起步早,起步拉速快,或拉速增长太快。
为防止开浇漏钢,开浇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检查,重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检查引锭头密实和冷料堆放情况;
⑵ 检查水口与结晶器对中情况;
⑶ 检查结晶器铜板有无冷钢,锥度是否合适;
⑷ 检查二冷喷嘴是否畅通完好;
⑸ 了解钢水的流动性、钢水温度状态,中间包和水口是烘烤状态,保护渣的质量。
⑹ 要根据铸坯断面决定注流大小和钢水在结晶器停留时间。
⑺ 起步拉速一般保持为0.5m/min,增速要慢(0.15 m/min),防止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
浇注过程中发生漏钢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
浇注过程中发生漏钢的根本原因在于铸坯出结晶器后局部凝固壳过薄,承受不住钢水静压力而破裂导致漏钢。因而,为防止浇注过程中的漏钢事故发生,需找出凝固壳局部过薄的影响因素,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 设备因素:结晶器严重破损而失去锥度,铸坯脱方严重;结晶器与二次冷却段对弧不准;铸流与结晶器不对中等。此外,结晶器铜管变形、内壁划伤严重,液膜润滑中断等,也会造成坯壳悬挂而撕裂。
⑵ 工艺操作因素:如拉速过快,注温过高,水口不对中、注流偏斜,结晶器液面波动太大,注流下渣,出结晶器冷却强度不足等。
⑶ 异物或冷钢咬入凝固壳:如液面波动太大时,结晶器中未熔渣块卷入凝固壳,中间包水口内堵塞物随钢流落到结晶器液相穴,被凝固前沿捕捉而导致漏钢。
综上所述,为防止浇注过程中漏钢,在设备维护方面,应定期检查结晶器的使用情况,保证结晶器的倒锥度,结晶器应与二冷导向段保持对中,避免铸坯在拉钢过程中受到机械力的作用而发生坯壳变形破裂等引起拉漏。
在结晶器润滑方面,应保证结晶器润滑均匀,避免因润滑不好造成结晶器与坯壳的粘附漏钢和悬挂拉漏。
在工艺操作方面,应注意操作稳定,减少拉速的变动次数和变动量,保持结晶器内液面稳定,避免出现过大或过频繁的波动。同时应控制中间包内液面不能太低,避免大量的非金属夹杂物或钢渣卷入结晶器内。对采用保护渣的浇注,应采用熔融状态好粘度适中的保护渣。此外,应避免过热度太大的高温钢,因为高温钢水对漏钢事故及铸坯质量的影响都是相当明显的。
什么叫粘结漏钢,它是如何发生的?
粘结漏钢是连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漏钢形式,据统计诸多漏钢中粘结漏钢占50%以上。所谓粘结的引起是由于结晶器液位波动,弯月面的凝固壳与铜板之间没有液渣,严重时发生粘结。当拉坯时磨擦阻力增大,粘结处被拉断,并向下和两边扩大,形成V型破裂线,到达出结晶器口就发生漏钢。
粘结漏钢的发生有以下情况:内弧宽面漏钢发生率比外弧宽面高(大约3:1);宽面中部附近(约在水口左右300mm)更易发生粘结漏钢;大断面板坯容易发生宽面中部漏钢;而小断面则发生在靠近窄面的区域;铝镇静钢比铝硅镇静钢发生漏钢几率高;保护渣耗量在0.25kg/t钢以下,漏钢几率增加。
发生粘结漏钢的原因是:1)形成的渣圈堵塞了液渣进入铜管内壁与坯壳间的通道;
2)结晶器保护渣Al2O3含量高、粘度大、液面结壳等,使渣子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坯壳与铜板之间形成润滑渣膜。3)异常情况下的高拉速。如液面波动时的高拉速,钢水温度较低时的高拉速。4)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如浸入式水口堵塞,水口偏流严重,更换钢包时水口凝结等会引起液面波动。
防止粘结性漏钢有哪些对策?
在浇注过程中防止粘结漏钢的对策有:
(1)监视保护渣的使用状况,确保保护渣有良好性能。如测量结晶器液渣层厚度经常保持在8~15mm,保护渣消耗量不小于0.4kg/t钢,及时捞出渣中的结块等。
(2)提高操作水平,控制液位波动。
(3)确保合适的拉速,拉速变化幅度要小。升降拉速幅度以0.15m/min为宜。

㈤ 连铸坯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及特征有哪些

摘要:连铸坯表面纵裂纹是指沿着拉坯方向在铸坯表面发生的裂纹,主要包括面部纵裂纹和角部纵裂纹,纵裂纹在板坯多出现在宽面的中央部位,对于方坯而言则多发生在棱角处,表面纵裂纹直接影响钢材质量,经观察,发现纵裂纹组织有如下特点:

㈥ 粘结漏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粘结漏钢是连铸生产过程的主要漏钢形式,据统计诸多漏钢中粘结漏钢占50%以上。所谓粘结的引起是由于结晶器液位波动,弯月面的凝固壳与铜板之间没有液渣,严重时发生粘结。当拉坯时摩擦阻力增大,粘结处被拉断,并向下和两边扩大,形成V型破裂线,到达出结晶器口就发生漏钢。
粘结漏钢的发生有以下情况:内弧宽面漏钢发生率比外弧宽面高(大约3:1);宽面中部附近(约在水口左右300mm)更易发生粘结漏钢;大断面板坯容易发生宽面中部漏钢;而小断面则发生在靠近窄面的区域;铝镇静钢比铝硅镇静钢发生漏钢几率高;结晶器铜板使用次数大于200炉,因铜板镀层粗糙,使液渣不能均匀流入,漏钢倾向增大;保护渣耗量在0.25kg/t钢以下,漏钢几率增加。
发生粘结漏钢的原因是:1)结晶器保护渣Al2O3含量高、粘度大、液面结壳等,使渣子流动性差,不易流入坯壳与铜板之间形成润滑渣膜。2)异常情况下的高拉速。如液面波动时的高拉速,钢水温度较低时的高拉速。3)结晶器液面波动过大,如吹氩量过大,浸入式水口堵塞,水口偏流严重,更换钢包时水口凝结等会引起液面波动。

㈦ 炼钢板坯连铸浇钢板坯出现鼓肚现象,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连铸坯鼓肚:带液芯的板形铸坯在连铸机运行过程中,由于钢水静压力的作用,铸坯宽面中心坯壳膨胀成为凸面;铸坯发生鼓肚后会使拉坯阻力增加,严重时还会使连铸被迫中断,甚至损坏设备。产生的原因: ( 1)连铸机设计不合理,结晶器垂直段高度过高,造成钢水静压力过大; ( 2 )二冷区棍间距过大; ( 3 )二次冷却强度低,造成坯壳厚度过薄; ( 4 )支承辊变形、错位。

㈧ 连铸拉钢,钢坯在结晶器里结壳的原因及处理办法那位师傅知道谢谢!

结晶器是有水冷钢锭模组成的,在连铸机开机前,有杆锭顶着结晶器底部,钢液浇注到结晶器内,底部慢慢凝固,周边由于水冷也慢慢凝固,这就是坯壳的初步形成。此时的结晶器也是不断的震动,防止钢坯与结晶器粘住。然后由引锭杆将连铸坯以合理的拉速拉出,才能降低漏钢事故的风险

㈨ 钢铁厂连铸拉钢工了铜管为什么总是结壳了

这就对了,不结壳钢水从结晶器下方外溢,就是拉漏事故,把二冷段、矫直机都给铸死了,就要断浇,处理事故,影响连浇炉数,结壳是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