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原因查询 » 哪些原因会导致下肢静脉栓塞
扩展阅读
怎样用颜色染发不褪色 2025-07-22 21:03:06

哪些原因会导致下肢静脉栓塞

发布时间: 2022-05-11 21:31:44

Ⅰ 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为什么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其患血栓后可能有什么结局 急求回答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见)突然肿胀、疼痛,肢体紫暗或潮红,站立活动后症状加重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早期易并发肺栓塞导致突然死亡,或血栓发展快而导致肢体坏死,后期易形成足靴区溃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等症,被大家称为血管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烟和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等措施。
2 吸烟因素:
有人总结,65%~95%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吸烟史,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时间持续长达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发病率较同龄不吸烟者高出几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药因素:
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建议多采用输卵管结扎术或用避孕工具避孕为妥,这对中年以上育龄妇女尤为重要。
4 肥胖因素:
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粘度,对预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义。
5 体位和活动因素:
长久处于某一体位少活动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机、编辑、文书、打字员等以及整天长时间站着工作的警察、机床工人、教师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流改变,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主张做些工 (课)间操、散步、肢体运动,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 创伤和手术因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病人,易发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术后的病人要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对于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活动不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运。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如盆腔手术后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补液。
7 疾病因素:
常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及早给予抗栓药物防治。

Ⅱ 下肢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以下肢(左下肢多见)突然肿胀、疼痛,肢体紫暗或潮红,站立活动后症状加重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早期易并发肺栓塞导致突然死亡,或血栓发展快而导致肢体坏死,后期易形成足靴区溃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等症,被大家称为血管外科的一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 、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烟和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等措施。

2 、吸烟因素:
有人总结,65%~95%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吸烟史,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时间持续长达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发病率较同龄不吸烟者高出几倍。

3 、妊娠和服用避孕药因素:
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建议多采用输卵管结扎术或用避孕工具避孕为妥,这对中年以上育龄妇女尤为重要。

4、 肥胖因素:
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粘度,对预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义。
5 、体位和活动因素:
长久处于某一体位少活动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例如,司机、编辑、文书、打字员等以及整天长时间站着工作的警察、机床工人、教师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流改变,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主张做些工 (课)间操、散步、肢体运动,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 、创伤和手术因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病人,易发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术后的病人要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对于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活动;活动不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运。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
7 、疾病因素:

常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及早给予抗栓药物防治。

Ⅲ 静脉血栓的形成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变成固体物质,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可由静脉血流速度改变、静脉血管内皮破坏、血液成分异常引起。也可以说静脉血栓是由血管损伤、血流变慢、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导致。

三、静脉血栓治疗

其实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控制。除了手术治疗,没有可以消融的药物。患者可以多服用阿司匹林来帮助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还要注意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油腻食物,尽量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患者有严重静脉血栓形成,局部瘀血明显,需手术治疗。

Ⅳ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症状都有啥

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
包括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化学损伤、手术原因、大多患血液易凝等多种疾病,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这些都是静脉血栓所形成的重要因素。
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肢突发肿胀,在急性时期皮肤颜色可呈现为红色,皮肤温度比健肢偏高。如果肿胀严重皮肤可呈现为青紫色,花斑样,部分可出现张力性水泡。发病一周至两周后患肢可代谢性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如果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引起患肢功能障碍或者是患肢无力等症状。

Ⅳ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19世纪中期(1946~1956),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不仅使各因素有了具体内容,而且可用检测方法予以证实。
1.静脉血流滞缓
引起血液淤滞的原因很多,如长时间的制动、因病卧床、久坐、静脉曲张等。手术患者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3.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先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血栓抑制剂的缺乏、血纤维蛋白原的异常、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等,后天性高凝状态原因有创伤、休克、手术、肿瘤、长期使用雌激素、怀孕等。各种大型手术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他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常常是两个或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例如产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高,即是综合因素所致。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能在短期内迅速止血,不致发生产后大出血,与血液的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最高峰,其雌三醇的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1000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各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也大量增加,致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后再加卧床休息,使下肢血流滞缓,从而有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倾向。单纯血流滞缓不足以产生本病,有时伴有血管壁的损伤,如直接损伤、慢性疾病或远处组织损伤,产生白细胞趋向性因子,使白细胞移向血管壁。同样,内皮细胞层出现裂隙,基底膜的内膜下胶原的显露,均可使血小板移向血管内膜,导致凝集过程的发生。

Ⅵ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一)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内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它原因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据Borow报道手术持续时间与深静血栓的发生有关,手术持续时间1~2小时20%发病,2~3小时46.7%,3小时以上62.5%(国外报道的发病率远较国内高),并发现50%在术后第1天发生,30%在术后第2天发生。Sevitt从临床上观察证明血栓常起自静脉瓣膜袋,静脉连续处以及比目鱼肌等处的静脉窦。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舒缩作用向心回流,因此它是血栓形成的易发部位。血栓也可发生于无瓣膜,但易发生血栓,可能因被前方的右髂总动脉压迫所致。约24%髂外静脉是有瓣膜的,在此瓣膜的近端也有相当高的血栓发生率。
(二)静脉壁的损伤
1、化学性损伤
静脉内注射各种刺激性溶液和高渗溶液,如各种抗生素、有机碘溶液、高渗葡萄糖溶液等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静脉内膜,导致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
2、机械性损伤
静脉局部挫伤、撕裂伤或骨折碎片创伤均可产生静脉血栓形成。股骨颈骨折损伤股总静脉,骨盆骨折常能损伤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均可并发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3、感染性损伤
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由静脉周围感染灶引起,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子宫内膜炎,可引起子宫静脉的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
(三)血液高凝状态
这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是引起高凝状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两者的抑制剂水平均有升高,从而使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脾切除术后由于血小板骤然增加,可增加血液凝固性,烧伤或严重脱水使血液浓缩,也可增加血液凝固性。晚期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其它如卵巢、前列腺、胃或结肠癌,当癌细胞破坏组织同时,常释放许多物质,如粘蛋白凝血活素等,某些酶的活性增高,也可使血凝固孕药,可降低抗凝血酶Ⅲ的水平,从而增加血液的凝固度。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Ⅶ 腿部有血栓什么原因

腿部血栓常见于以下原因:
第一、外伤所导致的,在受外伤后可以导致腿部的血管破裂或者是肿胀,局部就会形成血栓,如无明显疼痛时,可以在受伤后的头一天进行冷敷,能够使血栓不再继续增长,在一天之后可以局部热敷,或者是使用中药制剂进行外敷,能够促进血栓的吸收和血管的再通。
第二、有可能是高血脂所导致的,当高血脂时会导致血管狭窄,就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平时需要注意饮食,同时服用降血脂的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等。
第三、其他一些可能,例如血液粘稠度过高或者是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所导致的。
所以如腿部出现明显不适时,需要及时去医院查血常规、凝血五项、血管彩超,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来明确病情。在患病期间不能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同时也尽量不要沾凉水,并且不要按压形成血栓处,以防止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等严重的病情。

Ⅷ 下肢静脉血栓是由什么引起的能治好吗

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段,但老年人多于青年人,要预防这种疾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
高脂肪饮食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和引起血栓病的重要因素,采取戒烟和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等措施。
2、吸烟因素
有人总结,65%~95%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
有吸烟史,每天吸烟在20支以上、时间持续长达20年以上者,其血栓病发病率较同龄不吸烟者高出几倍。
3、妊娠和服用避孕药因素
产后期血栓形成较产前期高出6倍,建议多采用输卵管结扎术或用避孕工具避孕为妥,这对中年以上育龄妇女尤为重要。
4、肥胖因素
适当增加活动量,控制饮食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糖、血压和血粘度,对预防血栓病具有重要意义。
5、体位和活动因素
长久处于某一体位少活动的人,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因素之一.
“例如,司机、编辑、文书、打字员等以及整天长时间站着工作的警察、机床工人、教师和久病卧床病人等,由于血流缓慢和血流改变,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主张做些工 (课)间操、散步、肢体运动,以增加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6、创伤和手术因素
严重创伤和大手术后的病人,易发血栓或血栓栓塞症.因此,手
术后的病人要尽可能“早起床、早活动、多饮水、多咳痰,切勿整天蜷缩于床上,协助患者做下肢伸屈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血液循环。
7、疾病因素
常见的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及早给予抗栓药物防治。

Ⅸ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1.血流淤滞状态血液淤滞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Cockett综合征),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2.血液高凝状态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另一类由于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异常,称为“遗传性血栓综合征”,也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3.静脉壁损伤静脉壁受到任何因素的影响,常见有机械性损伤,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