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颜色是怎样显示出来的
扩展阅读
ps2017怎样做黑白方格图 2025-09-27 15:45:18
怎样用cad放线 2025-09-27 15:44:24

颜色是怎样显示出来的

发布时间: 2022-09-05 00:31:46

① 颜色是怎么看到的

我们能看到颜色是靠三个元素相互作用而成:光源、物体的反射特性、以及人体视网膜和脑部视觉皮质区对光波的处理方式。不管我们使用哪种媒材来作业 -- 绘画、印刷或网络 -- 我们都得依赖上述过程才能有效使用颜色。 色彩的排列 -- 彩虹
十七世纪末期,牛顿证明了色彩并非存在于物体本身,而是光作用的结果,且只要将可视光谱上的长短光波结合起来即可形成白光。这些可视光的波长可对应到七个不同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牛顿在实验中所分离出来的可视光谱其实才占了所有电磁光谱的一小部分,整个光谱范围从分为“短频、长波区”(例如收音机调频)到“高频、短波区”(例如 X 光)。可视光谱的区域是介于红外线与紫外线之间,波长约为 400nm (紫色) 到 700nm (红色) 之间。虽然牛顿证明这些光波结合在一起即形成白光,但其实只需要红、绿、蓝三光波就可以产生白光。

光的吸收与反射
当光波投射在物体身上后,该物质会传送、吸收或反射不同部分的光波。根据不同物体的特性以及它本身的原子构造,它可能反射了绿光但吸收了其它的波长。这时候人们的视网膜和脑部视觉皮质区会处理此一反射光,然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艺术家和设计师将颜色复制到画布或纸张上的时候,他们便是仿真此一过程,利用颜料吸收了某个部分的光波、反射出其它光波。例如要产生绿色,我们可使用会吸收红、蓝光波的颜料即可。此一过程是所有绘画与印刷媒体的色彩模式基础。

一切靠眼睛
当然,不论是反射自物体或是发射自光源本身,我们处理光波的能力都是靠视网膜和脑部的视觉皮质区。视网膜内有三个接收器(或者说是锥细胞)可响应某些光波的频率。红色锥细胞能感应低频率的波长,绿色锥细胞反应的是中频率的波长,蓝色锥细胞反应的是高频率的波长。这些锥细胞的运作并非二元性的,而是类似频道一样,可将刺激分别传达至脑部的视觉皮质区,经过处理后才产生出我们所看到的颜色。

为了产出特定颜色,艺术家/设计师们必须靠着增减光波的方式,让人体内的视觉接收器只反应到某些光波。至于应该用加法或减法原理,则要看你使用何种材质来表现你的作品了。色彩模式与色彩管理 设计师处理颜色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加色法,混合不同颜色的光波以形成白光;二、减色法,使用颜料来减少光波。传统的艺术家所使用的色盘和 CMYK 系统都是减色法模式。在网站上,我们所面对的是光的投射,而不是从物体上反射回来的光,所以使用的是加色法模式,我们称它为RGB。

加色法
在大自然中,我们所看到的光波是经过物体反射进入我们的视网膜,但产生色彩的方式不仅只这一种。例如,舞台灯光是利用白光穿过有色滤镜来产生不同的色光。计算机屏幕也是使用投射光波的方式,但不同的是它借由让电子光枪发光投射到含磷的屏幕来产生色光。这些电子光枪可以发出三种颜色:红、绿、蓝。借由这三种色光,计算机屏幕可制作出完整的光谱。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RGB 色系。

在 RGB 系统中,设计师也可以透过混合三原色的方式做出一个光谱。混合任两个原色,就会产生三个次原色:青、洋红、黄。如前面所说的,将光的三原色加在一起就可以做出白光。所以,如果一个 RGB 的值为 255,255,255 则表示为白色。如果完全拿掉这三原色的光 (RGB: 0,0,0) 则产生黑色。

减色法
RGB 模式的相反模式就是 CMYK 模式,也就是使用减少光波的方式来产生颜色。由于物体颜色来自于反射的光波,此一系统乃使用三原色来吸收物体的红、绿或蓝光。例如,如果你减少了红光,那么多余的绿色波和蓝色波就会产生青色。用来除去红光、反射绿、蓝光的颜料就会显示青色。相同的,平面印刷设计师会使用洋红来吸收掉一部份的绿光,以及使用黄光来吸收掉一部份的蓝光。 这样一来,我们很明显的可以知道 CYMK 模式中所使用的三原色就是 RGB 模式中的次颜色,反之亦同。再者,如果将红、绿、蓝光混合在一起形成白光,那么就表示将青、洋红、黄三色的颜料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黑色,因为三原色的光波都将被颜料所吸收了。然而受限于颜料和印刷系统的因素,混合青、洋红、黄并无法完全吸收掉所有的光波。因此实际上还必须加上一个黑色才能完成,所以就产生了 CMYK 里面的 K 元素了。

色彩管理
由于有这两套不同的复制颜色方式,设计师若必须同时创作数字与印刷影像可就伤脑筋了。除了对应加色法和减色法之间的困难外,RGB 和 CMYK可使用的色彩范围差异也相当大。因此对跨媒体设计师而言,拥有一套可根据输出设备做色系转换的色彩管理系统可减轻不少头痛问题。色彩管理系统可包含在操作系统,某些应用软件之中。
色彩调和

视觉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找出有效的调和色彩,让色系既不过于单调,也不过于夸大。想了解色彩平衡之间的关系,可从了解色环开始着手。色环呈现出某一色彩模式中所有可能的色相 每个色彩模式都包含了一组三原色,然后经由这一组三原色的相互混合而产生不同的颜色。在传统色彩学中,三原色指的是蓝、红、黄;而在 RGB 色彩模式中,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任何两个色光的组合会产生一组次颜色。三次色则是混合了原色与次色,或者是混合两种次原色所产生。我们用色环来呈现颜色的逻辑性。你可以从下面的图中看出, RGB 的色环和传统艺术家们所使用的色环是很不一样的。

同色调和:单一颜色,只是深浅、色调和明暗度不同。 近似色调和:使用邻近的颜色或在色环上很接近的颜色做调和。

互补色调和:使用色环上两个相对的颜色做调和。这样的颜色组合通常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对比感觉,但若过份使用使会流于夸大。

对比色调和:使用一种颜色,再加上其互补色旁边的两个颜色做调和。对比色调和能提供比互补色调和较柔和的对比。

三角调和:使用色环上三个等距离颜色。

双互补调和:使用两组 (共四色) 互补颜色。

在探索色彩调和的时候,通常最好从纯色下手,然后再尝试不同程度的渲染、色调和明暗度。接着你可使用网站仿真图先行测试某颜色组合的视觉特效。记得,对比的重要性不只是在于为了吸引人而设计;它也可能帮助或妨碍网站的阅读性。
色彩所传达的意义

当我们在检视色彩的科学本质和色彩调和的美学考量时,我们发现感官在色彩运用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除了感官反应与辨识调和色彩外,人类内在对色彩的反应还有更深层的一面。色彩能引发强烈的生理/心理共鸣,不管是正面或负面。当你在选定颜色组合时,请确定你所选择的颜色能引起适当的回响。

色彩的生理反应
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色彩能引发特定反应,但是研究显示,某些颜色确实能够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反应。例如,红色就是一种非常刺激的颜色,往往会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所以,红色非常适合用在需要引起注意和强调的时候,但若用在背景颜色的时候可能显得过于强烈。相同地,黄色也能引起注意,但因为其反射性太强,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劳和不舒服。另外一方面,蓝色对神经系统具有放松的效果,且根据一些研究显示,以蓝色当背景还能增加生产力。但是,如果你的产品与食物有关,千万不要用蓝色作为背景颜色,因为蓝色可是会抑制人们的胃口喔。

色彩的象征
色彩所象征的意义有时候跟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关。例如,天空与太阳的颜色所产生的联想举世接然。然而,大部分的色彩意义都跟民族文化有关,例如,政治、宗教、神话或社会结构等 -- 这些因素可能会随着时间与地域的不同而产生差异。若你设计的网站是针对国外地区,那你可千万得小心,同一颜色在不同文化可能会有南辕北辙的效果。另外,大部分的颜色都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联想。你可以运用色彩的质量和饱和度的不同,或者是用混合两个颜色的方式来强调某个特别的涵义。

一般在西方的文化中,色彩所传达的涵义为:

红色:热情、浪漫、火焰、暴力、侵略。红色在很多文化中代表的是停止的讯号,用于警告或禁止一些动作。

紫色:创造、谜、忠诚、神秘、稀有。紫色在某些文化中与死亡有关。

蓝色:忠诚、安全、保守、宁静、冷漠、悲伤。

绿色:自然、稳定、成长、忌妒。在北美文化中,绿色代表的是“行”,与环保意识有关,也经常被连结到有关财政方面的事物。

黄色:明亮、光辉、疾病、懦弱。

黑色:能力、精致、现代感、死亡、病态、邪恶。

白色:纯洁、天真、洁净、真理、和平、冷淡、贫乏。白色在中华文化中也代表着死亡的颜色。
选择最恰当的色彩组合
替网站选对颜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公司还特别聘请专业咨询人员,使其色彩组合能搭配、强化整体的品牌形象。但是,如果你自己就已经具有色彩调和感,并且了解某些颜色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你只需照着你的方法进行,开发出有效的色彩组合。在你开始找寻对应的颜色之前,你必须先很清楚你网站所要传达的讯息和目标。一但你了解要传达的讯息后,就可开始进行调色工作了。在过程中,你免不了要不断地试验混合颜色,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过程。别害怕使用大胆的颜色组合,但在将你的产品公诸于世之前,记得要经过充分的测试喔!

② 计算机中显示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电子设备怎么可以表示颜色啊,我不太懂啊,

显示器主要有3种颜色 分别是R(红) G(绿) B (蓝)这3种是最基本的颜色,称为三基色.
目前的显示器大都是采用了RGB颜色标准,在显示器上,是通过电子枪打在屏幕的红、绿、蓝三色发光极上来产生色彩的,目前的电脑一般都能显示32位颜色,约有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
在led 领域 利用三合一点阵全彩技术,即在一个发光单元里由RGB三色晶片组成全彩像素.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led显示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真实的色彩感受.
原理
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计定的,通俗点说它的颜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红、绿、蓝三盏灯,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两者亮度之总和(两盏灯的亮度嘛!),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有色光可被无色光冲淡并变亮.如蓝色光与白光相遇,结果是产生更加明亮的浅蓝色光.知道它的混合原理后,在软件中设定颜色就容易理解了.
红、绿、蓝三盏灯的叠加情况,中心三色最亮的叠加区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点:越叠加越明亮.
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每种色各分为255阶亮度,在0时“灯”最弱——是关掉的,而在255时“灯”最亮.当三色数值相同时为无色彩的灰度色,而三色都为255时为最亮的白色,都为0时为黑色.
RGB 颜色称为加成色,因为您通过将 R、G 和 B 添加在一起(即所有光线反射回眼睛)可产生白色.加成色用于照明光、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例如,显示器通过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发射光线产生颜色.绝大多数可视光谱都可表示为红、绿、蓝 (RGB) 三色光在不同比例和强度上的混合.这些颜色若发生重叠,则产生青、洋红和黄.

③ 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

先得知道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

④ 颜色是怎样调出来的

先得知道三基色原理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青色,黄色颜料吸收蓝色而反射黄色,品红颜料吸收绿色而反射品红。也就是:
白色-红色=青色
白色-绿色=品红
白色-蓝色=黄色
另外,如果把青色和黄色两种颜料混合,在白光照射下,由于颜料吸收了红色和蓝色,而反射了绿色,对于颜料的混合我们表示如下:
颜料(黄色+青色)=白色-红色-蓝色=绿色
颜料(品红+青色)=白色-红色-绿色=蓝色
颜料(黄色+品红)=白色-绿色-蓝色=红色
以上的都是相减混色,相减混色就是以吸收三基色比例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颜色的。所以有把青色、品红、黄色称为颜料三基色。颜料三基色的混色在绘画、印刷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颜料三基色中,红绿蓝三色被称为相减二次色或颜料二次色。在相减二次色中有:
(青色+黄色+品红)=白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
用以上的相加混色三基色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RGB模式,而用相减混色三基色原理所表示的颜色模式称为CMYK模式,它们广泛运用于绘画和印刷领域。
RGB模式是绘图软件最常用的一种颜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处理图像比较方便,而且,RGB存储的图像要比CMYK图像要小,可以节省内存和空间。
CMYK模式是一种颜料模式,所以它属于印刷模式,但本质上与RGB模式没有区别,只是产生颜色的方式不同。RGB为相加混色模式,CMYK为相减混色模式。例如,显示器采用RGB模式,就是因为显示器是电子光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材料发出亮光从而产生颜色。当没有光的时候为黑色,光线加到最大时为白色。而打印机呢?它的油墨不会自己发出光线。因而只有采用吸收特定光波而反射其它光的颜色,所以需要用减色法来解决。

⑤ 液晶显示的色彩是怎么产生的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利用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发生变化,使外光源透光率改变(调制),完成电一光变换,再利用R、G、B三基色信号的不同激励,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滤光膜,完成时域和空间域的彩色重显。

液晶面板包括偏振膜、玻璃基板、黑色矩阵、彩色滤光片、保护膜、普通电极、校准层、液晶层(液晶、间隔、密封剂)、电容、显示电极、棱镜层、散光层。

(5)颜色是怎样显示出来的扩展阅读: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当通电时导通,排列变的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让液晶如闸门般地阻隔或让光线穿透。

单色液晶显示器的原理

LCD技术是把液晶灌入两个列有细槽的平面之间。这两个平面上的槽互相垂直(相交成90度)。也就是说,若一个平面上的分子南北向排列,则另一平面上的分子东西向排列,而位于两个平面之间的分子被强迫进入一种90度扭转的状态。由于光线顺着分子的排列方向传播,所以光线经过液晶时也被扭转90度。但当液晶上加一个电压时,分子便会重新垂直排列,使光线能直射出去,而不发生任何扭转。

⑥ 如何显示word中标记的颜色

word中的文字是可以随便设置颜色的,背景、底纹的颜色也是可以设置的,你只要选择颜色反差大一些的颜色即可。背景、底纹与文字不能设置成相同的、或接近的颜色,否则反差太小无法分辨。如果不熟悉,多操作、多试一试就会了。也可以问一问周围的朋友。见附图

⑦ 显示器是怎么产生颜色的呢

显示器主要有3种颜色分别是R(红)G(绿)B(蓝)这3种是最基本的颜色(以下来自网络)目前的显示器大都是采用了RGB颜色标准,在显示器上,是通过电子枪打在屏幕的红、绿、蓝三色发光极上来产生色彩的,目前的电脑一般都能显示32位颜色,约有一百万种以上的颜色。在LED领域利用三合一点阵全彩技术,即在一个发光单元里由RGB三色晶片组成全彩像素。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成熟,LED显示技术会给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真实的色彩感受。原理RGB是从颜色发光的原理来设计定的,通俗点说它的颜色混合方式就好像有红、绿、蓝三盏灯,当它们的光相互叠合的时候,色彩相混,而亮度却等于两者亮度之总和(两盏灯的亮度嘛!),越混合亮度越高,即加法混合。

有色光可被无色光冲淡并变亮。如蓝色光与白光相遇,结果是产生更加明亮的浅蓝色光。知道它的混合原理后,在软件中设定颜色就容易理解了。红、绿、蓝三盏灯的叠加情况,中心三色最亮的叠加区为白色,加法混合的特点:越叠加越明亮。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每种色各分为255阶亮度,在0时“灯”最弱是关掉的,而在255时“灯”最亮。当三色数值相同时为无色彩的灰度色,而三色都为255时为最亮的白色,都为0时为黑色。RGB颜色称为加成色,因为您通过将R、G和B添加在一起(即所有光线反射回眼睛)可产生白色。加成色用于照明光、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

⑧ 计算机上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点距--相同颜色最邻近两个象素点之间的距离(红、绿、蓝所组合的各种颜色)象素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电了枪激励后所形成的颜色来描述的,颜色的深浅用颜色数来描述,颜色数实际是用二进制数的位数多少来表示的,位数越多,颜色深度越大。在了解CRT显示器工作原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原色的原理。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画画,经常将红、蓝、绿色的水彩颜料以不同的分量混合成各种各样的色彩吧?那就是利用了三原色的原理,只是我们当时不知道而已。在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是通过光来反映给我们的。而这些色彩几乎都可以由选定的三种单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而且绝大多数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种单色光。这三种选定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各三原色相互独立,其中任一种基色是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得到,但它们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颜色,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黄色加蓝色合成绿色。理解了三原色,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可以用这样一个原理来制作彩色显示器呀。没错,我们今天的色彩丰富的CRT显示器正是由这个三原色原理制造出来的。刚才我们提到,三原色的选择在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眼睛对红、绿、蓝三种颜色反应最灵敏,而且它们的配色范围比较广,用这三种颜色可以随意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颜色,因此在CRT显示器中,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作为三原色,还分别用R、G、B三个字母来表示。现在问题来了,怎样可以把这三原色的光表现出来呢,我们需要一个机电装置来完成这一表现过程二、从三原色到彩色CRTCRT显示器(学名为“阴极射线显像管”)是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主要由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和玻璃外壳五部分组成。其中我们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玻璃外壳,也可以叫做荧光屏,因为它的内表面可以显示丰富的色彩图像和清晰的文字。CRT显示器是怎样将三原色原理用在其中的呢?当然,并不是直接将这三原色画在荧光屏上,而是用电子束来进行控制和表现的。这首先有赖于荧光粉层,在荧光屏上涂满了按一定方式紧密排列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荧光粉点或荧光粉条,称为荧光粉单元,相邻的红、绿、蓝荧光粉单元各一个为一组,学名称之为像素。每个像素中都拥有红、绿、蓝(R、G、B)三原色,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三原色理论,这就有了形成千变万化色彩的基础。然而,怎样把这三原色混合成丰富的色彩呢?我们通过电子枪(Electron gun)来解决这个问题,没错,电子枪就好像手枪一样,可以发射,不过发射的不是子弹,而是非常高速的电子束。其工作原理是由灯丝加热阴极,阴极发射电子,然后在加速极电场的作用下,经聚焦极聚成很细的电子束,在阳极高压作用下,获得巨大的能量,以极高的速度去轰击荧光粉层。这些电子束轰击的目标就是荧光屏上的三原色。为此,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不是一束,而是三束,它们分别受电脑显卡R、 G、 B三个基色视频信号电压的控制,去轰击各自的荧光粉单元。受到高速电子束的激发,这些荧光粉单元分别发出强弱不同的红、绿、蓝三种光。根据空间混色法(将三个基色光同时照射同一表面相邻很近的三个点上进行混色的方法)产生丰富的色彩,这种方法利用人们眼睛在超过一定距离后分辨力不高的特性,产生与直接混色法相同的效果。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不同色彩的像素,而大量的不同色彩的像素可以组成一张漂亮的画面,而不断变换的画面就成为可动的图像。很显然,像素越多,图像越清晰、细腻,也就更逼真。可是,怎样用电子枪来同时激发这数以万计的像素发光并形成画面呢?科学家们想到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其原理是利用了人们眼睛的视觉残留特性和荧光粉的余辉作用,这就是我们即使只有一支电子枪,只要我们的三支电子束可以足够快地向所有排列整齐的像素进行激发,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幅完整的图像的。大家不要怀疑,我们现在的CRT显示器中的电子枪能发射这三支电子束,然后以非常非常快的速度对所有的像素进行扫描激发。要形成非常高速的扫描动作,我们还需要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的帮助,通过它,我们可以使显像管内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顺序,周期性地轰击每个像素,使每个像素都发光,而且只要这个周期足够短,也就是说对某个像素而言电子束的轰击频率足够高,我们就会看到一幅完整的图像。我们把这种电子束有规律的周期性运动叫扫描运动。3.显示器的扫描方式理解了三原色,聪明的你一定会想到,可以用这样一个原理来制作彩色显示器呀。没错,我们今天的色彩丰富的CRT显示器正是由这个三原色原理制造出来的。刚才我们提到,三原色的选择在原则上是任意的,但是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们的眼睛对红、绿、蓝三种颜色反应最灵敏,而且它们的配色范围比较广,用这三种颜色可以随意配出自然界中的大部分颜色,因此在CRT显示器中,选用红、绿、蓝三种颜色作为三原色,还分别用R、G、B三个字母来表示。现在问题来了,怎样可以把这三原色的光表现出来呢,我们需要一个机电装置来完成这一表现过程没错,因为有大量排列整齐的像素需要激发,必然要求有规律的电子枪扫描运动才显得高效,通常实现扫描的方式很多,如直线式扫描,圆形扫描,螺旋扫描等等。其中,直线式扫描又可分为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两种,相信大家都经常听到,事实上,在CRT显示系统中两种都有采用。逐行扫描是电子束在屏幕上一行紧接一行从左到右的扫描方式,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方式。而隔行扫描中,一张图像的扫描不是在一个场周期中完成的,而是由两个场周期完成的。在前一个场周期扫描所有奇数行,称为奇数场扫描,在后一个场周期扫描所有偶数行,称为偶数场扫描。无论是逐行扫描还是隔行扫描,为了完成对整个屏幕的扫描,扫描线并不是完全水平的,而是稍微倾斜的,为此电子束既要作水平方向的运动,又要作垂直方向的运动。前者形成一行的扫描,称为行扫描,后者形成一幅画面的扫描,称为场扫描。有了扫描,就可以形成画面,然而在扫描的过程中,怎样可以保证三支电子束准确击中每一个像素呢?这就要借助于荫罩(Shadow mask),它的位置大概在荧光屏后面(从荧光屏正面看)约10mm处,厚度约为0.15mm的薄金属障板,它上面有很多小孔或细槽,它们和同一组的荧光粉单元即像素相对应。三支电子束经过小孔或细槽后只能击中同一像素中的对应荧光粉单元,因此能够保证彩色的纯正和正确的会聚,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至于画面的连续感,则是由场扫描的速度来决定的,场扫描越快,形成的单一图像越多,画面就越流畅。而每秒钟可以进行多少次场扫描通常是衡量画面质量的标准,我们通常用帧频或场频(单位为Hz,赫兹)来表示,帧频越大,图像越有连续感。我们知道,24Hz场频是保证对图像活动内容的连续感觉,48Hz场频是保证图像显示没有闪烁的感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显示效果良好的图像。其实,这就跟动画片的形成原理是相似的,一张张的图片快速闪过人的眼睛,就形成连续的画面,就变成动画.三、单色显示器工作原理刚才我们谈到的是彩色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现在有必要再跟大家回顾一下我们的“古董”——单色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其实两者的原理是相当相似的,而且单色CRT的工作原理还比较简单一点。单色显示器的单色显像管只能显示一种颜色,但可有灰度等级,也就是亮度层次,如对于黑白显像管,除了可以显示黑色和白色外,还可以显示黑色同白色之间的各级灰色。由于电子束的强弱是受电脑显示卡送来的视频信号控制的,电子束强,像素发的光就亮一些;电子束弱,像素发的光就暗一些,因此每个像素发光的亮暗程度是不同的。这样,大量的亮暗程度不同的像素聚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一幅图像或文字。我们知道,在电脑里面有一块板卡和显示器相连接,那就是显示卡,它主要接受CPU的控制和送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显示卡在主机外部有个接口,通过电缆和显示器相连。显示卡把主机以二进制输出的数字信息变为显示器能够处理的视频信号、同时再加人行频、场频同步信号或其它控制信号,然后通过数据线转送到CRT显示器的内部电路中,这主要包括场扫描电路、行扫描电路、视频放大及显像管附属电路、显示器电源电路。其中场扫描电路和行扫描电路是控制电子枪扫描荧光屏像素的形式,保证准确击中每一个像素。而视频放大及显像管附属电路主要是用于对视频信息进行再加工以形成图像,至于显示器的电源电路,就是提供显示器稳定的电源供应的设备。这样,由显示卡送过来的数据经过处理,再由显示器中的电子枪(Electron gun)、偏转线圈(Deflection coils)、荫罩(Shadow mask)、荧光粉层(phosphor)和荧光屏来显示出图像或者文本,这就是我们在显示器中看到的画面形成的全过程结语:彩色CRT显示器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单从显像管来说,就已经有球面显像管、柱面显像管,一般平面显像管和纯平面显像管,这些显像管具有不同的性质,适合不同的使用人群。而从工作原理而言,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在扫描技术、画面表现技术上不断突破,相信未来一天,CRT显示器的技术会更上一层楼。

⑨ 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颜色是一种视觉效果,与光波的频率(波长)有关。光波的频率与波长是成反比的,知道一个就知道了另个。

人的颜色感觉来自于人的视网膜上对不频率光波的的感应。即,不同频率的光波在人的视网膜上产生不同的刺激,这个刺激传递到大脑后,大脑作出不同的反应,就产生了不同颜色的认知。
人眼能够感应的光波范围是有限的,大概是390-760纳米这个波长范围内的光都能被人眼识别。
超出这个范围的光,人眼往往不能识别,认为是不存在的,即不可见。

我们都见过彩虹,大约是依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来排列的。在可见光范围内,频率越高的光线(波长越短)越靠近紫光,频率越低的光线(波长越长)越靠近红光。
比如:
可见光波长范围:390~760纳米。
红光:波长范围:760~622纳米;
橙光:波长范围:622~597纳米;
黄光:波长范围:597~577纳米;
绿光:波长范围:577~492纳米;
青光:波长范围:492~450纳米;
蓝光:波长范围:450~435纳米;
紫光:波长范围:435~390纳米。

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少数人能看到我们上面说的范围外不远的范围内的光波,这也很正常。因为他们对光比较敏感,但这个差异并不太大,我们通常就是用上面说的范围来界定可见光波长。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发光体和反光体的区别。
发光体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学电视机原理的同学都知道这一点。电视显示的彩色是通过相邻很近的三个发光原色点的不同亮度来合成想要的颜色点,再由很多个这样的点组成我们看到的图案。
反光体的三原色为青、品红、黄色。与这个相关的是用颜料画画,或彩色打印机。美术老教我们说:用合适比例的青、品红、黄色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颜色。而彩色打印机的三个彩色原料往往就是青、品红、黄色,在黑色原料用完后,用这三个原色的颜料可以合成接近黑色的颜色。
这个区别的产生来自于发光体发出的就是我们知道的频率的光波,而反光体的颜色的产生却是它吸收了部分的频率的光波,只留下我们能看到的频率的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