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颜料的颜色是在哪里提炼的
颜料的成分来自于很多物质,有从矿石中提炼的,还有从植物.动物中提炼的,还有一些是纯化学颜料,是合成的,铁是可以提炼出很多色相,从红色.赭色.黄色.蓝色等,这与煅烧工艺有关。
采纳哦
Ⅱ 色素提取实验是怎样的
1、选取叶子。此实验必须选择绿色且容易研磨的叶子,所以一般选择鲜嫩的菠菜叶,而且量不宜过多但也不能过少。过多不易研磨,过少则色素量太少。
2、研磨。研磨时注意先将叶子剪碎放入研磨,研磨前还必须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乙醇和碳酸钙。此过程中三种物质必须先加,研磨要迅速,否者色素容易挥发,研磨完毕要保存好。
3、过滤。过滤选择的是单层尼龙布,不能是滤纸。因为滤纸孔特别小,而且吸附能力特别强,所以需要用纱布较好。
4、制作滤纸条。制作滤纸条时必须剪去一端的两个角,并且在靠近剪去角的一端画铅笔细线,注意此细线必须细而且直。
5、画滤液细线。化滤液细线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毛细吸管一滴滴沿着滤纸条上的细线来画,必须保证滤液不扩散。在画细线的时候要先干燥之后再画一次,目的是有更多的色素。另一种方法是用盖玻片沾一下滤液,再像印章一样印在滤液细线上。
6、分离色素。将刚才画好的滤纸条放入到层析液中。此过程必须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淹没,而且需要盖好盖子,因为层析液有毒而且易挥发。
7、干燥滤纸条。一段时间后取出滤纸条,可以用嘴巴吹干,也可以用风扇加速干燥,一段时间就能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的色素带。
Ⅲ 怎样从玫瑰花中提取色素
用乙醇来提取玫瑰花中的色素。
在提取玫瑰精油后的玫瑰花渣中加入柠檬酸水,超声逆流提取多糖和色素,通过树脂吸附饱和,将不能被吸附的流出液浓缩,醇沉,干燥,得到多糖,用酸化的乙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
根据单因素实验所得的温度,料液比,PH值,时间和乙醇浓度五个因素进行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以确定提取条件。结果为组合为A4B1C4D3E2,即65%的乙醇,料液比为1:20,PH为1,提取时间为1.5小时,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5%,此时为提取条件。
(3)各种颜色是怎样提取的色素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从分离器流出的馏出液经过三个串联的装有活性炭的吸附柱进行吸附。活性炭吸收精油饱和后 将第一个柱移去并将活性炭收集子密闭玻璃密器中留待漫提:再把吸附柱前移, 把盛新鲜活性炭的吸附柱放于第兰位。
2、用有机溶剂对活性炭进行浸提。第一次浸泡4~6 h, 以后每次2 h,共12次。活性炭中的油浸提完后,将其中的有机溶剂蒸出, 可循环使用。
3、采用易燃溶剂之蒸馏方法对浸波进行蒸馏, 水浴温度拄制在60度以下。
Ⅳ 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原理
1、分离原理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提取原理
用有机溶剂浸提,然后再经过滤、减压浓缩、真空干燥精制等工艺过程得到最终产品。提取色素所用的溶剂根据色素的性质、所用原料等情况有不同的选择,常用的有水、酸碱溶液、有机溶液,如乙醇、丙酮、烷烯烃、苯等,油脂类及二氧化碳等。
色素扩散速度不同,所以会分成有间隔的色素带。
(4)各种颜色是怎样提取的色素扩展阅读
理论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点样后的滤纸一端浸没于流动相液面之下,由于毛细作用,有机相即流动相开始从滤纸的一端向另一端渗透扩展。
当流动相(有机相)沿滤纸经点样处时,样品点上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一部分样品离开原点随流动相移动,进入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由流动相进入固定相(水相)。
随着流动相的不断移动,因样品中各种不同的溶质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移动速率也不一样,所以各种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进行分配,并沿着流动相流动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和纯化。
纸层析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发生两种作用:
1、溶质在结合于纤维上的水与流过滤纸的有机相进行分配(即液—液分离);
2、滤纸纤维对溶质的吸附及溶质溶解于流动相的不同分配比进行分配(即固—液分配)。虽然混合物的彼此分离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Ⅳ 简述天然色素的原料处理及提取方式
天然色素的生产工艺
一、植物色素的提取技术
天然食用色素一般稳定性较差,对光、热、酶菌等较敏感。为保持其天然性与稳定性,天然食用色素的制备方法一般都采用物理法。
根据色素的原料、用途及剂型不同,天然植物色素的提取方法可分为溶剂提取法、熬煮法、酶反应法、超临界萃取法、压榨法、粉碎等方法。
几种传统的提取方法
1. 浸提法
工艺流程:原料采集筛选水洗干燥原料处理浸提分离纯化干燥浓缩制品化
2. 酶反应法
通过酶反应产生所需要的颜色。如:栀子果实提取的黄色素,在食品加工中经酶处理产生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
3. 压榨法
利用挤压方法,将粉碎的新鲜材料中的天然色素成分挤压出来,此法适宜用于水溶性色素提取。如:苋菜红色素的提取。
4. 熬煮法
将本来无色的物质或非需要色的物质,经熬煮转化成需要色的物质,如:焦糖色素。
几种较新提取的方法
1. 超声提取法(Ultrasonic Extraction, UE)
有关超声强化提取姜黄色素和栀子黄色素的研究表明,浸取率比常规法提高11%~41%,至今未见工业化。
定义:超声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等加速胞内有效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显着提高提取效率的提取方法。
原理:超声提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超声的空化效应、热效应和机械作用。当大能量的超声波作用于介质时,介质被撕裂成许多小空穴,这些小空穴瞬时闭合,并产生高达几千个大气压的瞬间压力,即空化现象。超声空化中微小气泡的爆裂会产生极大的压力,使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物体的破裂在瞬间完成,缩短了破碎时间,同时超声波产生的振动作用加强了胞内物质的释放、扩散和溶解,从而显着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优点:
● 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显着提高达50—500%;
● 提取时间短:超声波强化中药提取通常在24—40分钟即可获得最佳提取率,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大缩短2/3以上,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
● 提取温度低:超声提取中药材的最佳温度在40—60℃,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中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大大节能能耗;
● 适应性广:超声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
● 提取药液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纯化;
● 提取工艺运行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着;
● 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2. 微波提取法
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能力,细胞破裂。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通过进一步过滤和分离,便获得萃取物料。另一方面,微波所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萃取部分成分向萃取溶剂界面扩散速率,用水作溶剂时,在微波场下,水分子高速转动成为激发态,这是一种高能量不稳定状态,或者水分子汽化,加强萃取组分的驱动力;或者水分子本身释放能量回到基态,所释放的能量传递给其他物质分子,加速其热运动,缩短萃取组分的分子由物料内部扩散到萃取溶剂界面的时间,从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数倍,同时还降低了萃取温度,最大限度保证萃取的质量。 还有的文献是这样描述的:由于微波的频率与分子转动的频率相关连,所以微波能是一种由离子迁移和偶极子转动引起分子运动的非离子化辐射能。当它作用于分子上时,促进了分子的转动运动,分子若此时具有一定的极性,便在微波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秒的速度做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动、撕裂和粒子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促进分子活性部分(极性部分)更好地接触和反应,同时迅速生成大量的热能,促使细胞破裂,使细胞液溢出来并扩散到溶剂中。
3.超临界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是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在临界点以上的范围内,物质状态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的流体成为超临界流体(SF)。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SF的密度和液体相近,粘度与气体相近,但扩散系数约比液体大100倍。由于溶解过程包含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扩散作用,因而SF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流体成为一种好的萃取剂。而超临界流体萃取,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一强溶解能力特性,从动、植物中提取各种有效成份,再通过减压将其释放出来的过程。超临界流体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的过程就叫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表明,浸取率和色价是常规法的数倍,显示出该技术的优势。但是设备投资高和能耗高导致的高成本,限制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
4.多级或连续浸取技术
(1).多级浸取,特别是连续浸取技术在技术原理上比间歇浸取技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不仅可以同时实现高浓度,高浸取率,而且能耗低,工人劳动强度低,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2)多级浸取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的得率比单罐间歇提取提高16%~56%,技术优势明显。
5.高压提取技术
研究发现在100-250Mpa范围内,高压预处理的压力越高天然植物色素浸取效果越好,处理次数越多浸取效果越好。
但是高压处理影响天然植物色素提取的机理研究尚未开展,设备投入和操作费用可能成为工业化应用的障碍。
6.酶法辅助提取技术
用合适的酶将细胞壁消化、破碎使色素提取出来,酶法与其他提取技术的联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但由于酶一般比较贵,因此制约了此项技术的发展。
Ⅵ 在古代,各种颜色是怎么提炼出来的
古代矿物色种类较少大致分为矿物,土质,动物,植物,人造颜料。
矿物:石青,石绿,朱砂,雄黄,白云母等。
土质:岱赭,黄土,白土,白垩,黄赭石,贝壳胡粉,绿土等。
动植物:胭脂,洋红,藤黄,蓝,番红花,苏方,茜,青岱,蓝花,草汁等。
人造颜料:黄朱,赤朱,黑朱,铜绿,铅丹,铅白,墨黑,百草霜,通草灰,葡萄黑,油烟黑等。
人类最早用于着色的颜料是红色的赤铁矿(Fe2o3)和黑色的磁铁矿(Fe3o4)等矿物质。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容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就可使用。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在涂色前须把矿物质粉碎、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附着力、覆盖力、着色力等就越好。
我们把这种利用各种矿物颜料给服装着色的石染方法称为“矿物染”。矿物染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的古书《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的记载,说明那时的人们已对具有不同天然色彩的矿物和土壤有所认识。我国古代主要矿物的颜料有:红色的赤铁矿和朱砂(HgS)、黄色的石黄(雄黄和雌黄)、绿色的空青、蓝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黑色的炭黑。
东汉之后,为寻求长生不老丹而兴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并逐渐开始运用化学方法生产朱砂。为与天然朱砂区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一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用化学方法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外销产品,曾远销至日本等国。
Ⅶ 色素如何提取
取新鲜的含色素丰富的菜叶加入无水乙醇,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充分研磨并过滤,绿叶中就是提取出的色素。(二氧化硅是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是可以保护色素防止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