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国画中颜色怎样染匀
扩展阅读
ps怎样将白底照换成红底 2025-09-27 02:44:10
嘴唇有黑点是什么原因 2025-09-27 00:05:38

国画中颜色怎样染匀

发布时间: 2022-09-09 14:31:46

❶ 国画怎么上色步骤

最简便的着色方法是使用浅绛着色法。绛为红色,浅绛山水原是指以淡赭色为主调的传统山水画,后泛指在水墨的基础上浅着色的一种画法。皴、擦、点、染、勾、勒,上色时注意不要平涂,不要盖墨线,色彩要有变化。根绝结构,不要盲目的画。要有节奏,不能乱章。

当写生画墨稿完成以后,感到意犹不足,即可在其上着色来丰富画面的效果。写生画对色彩的要求,不强调景物条件色的变化,而以大面积平涂的装饰色为主,注重景物固有色,如树干用赭色,树叶用汁绿,石根用淡赭,石面即涂上墨青或汁绿、花青等。

所使用的原料不外乎赭石、花青、藤黄、朱磦、曙红等,且以前三种色最为常用,一般若备上三四种色就够了。

(1)国画中颜色怎样染匀扩展阅读:

国画其他上色技法

中国写意画上色技法主要有:填色法、染色法、罩色法、破色法、泼彩法、烘托法、反衬法等。

1、填色法

也称勾线填彩法、勾填法、勾勒法。首先用墨线勾完对象的轮廓,然后用颜色在勾好墨线的范围内填满颜色,要填的平整均匀,因此也称单线平涂。

2、染色法

有淡彩晕染、重彩晕染、接染、托染、点染等等,写意画渲染的要求是:先在毛笔上调浅色,然后在笔尖上调深色,一笔画到宣纸上,自然表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大面积染色则用大笔甚至用底纹笔染,力求有质量感、空间感、忌脏、腻、灰。

3、罩色法

在写意画中,在墨色画了之后,为加强这一部分的色调。再用石色罩一层,使这部分物象更醒目、厚实。

4、泼彩法

主要用在写意画中,在大块泼墨的基础上,将饱满、淋漓的石色(有覆盖力)泼在画上,使重色与墨色相结合,从而使物象的色感和体积感更加突出厚重。

5、彩墨法

即色中蘸墨。以色为为主,或是墨中蘸色。以墨为主,进行着色、如画麻雀。先用淡墨着色。再蘸赭石画羽毛,画绿叶。先蘸汁绿。再蘸墨。一笔下去,自然表现出绿叶的浓淡深浅。

6、破色法

有水破色、墨破色、浓色破淡色、淡色破浓色、石色破草色、石色破墨色等等、如画花卉叶片,可在叶片颜色快干时,用重墨勾叶筋,又如在一片淡红的芙蓉花色快干时,用胭脂线勾出花瓣筋络,从而时画面的质感和韵律更加真实夺目。

7、烘托法

笔画中运用较多,写意画中也常采用,如画近处芭蕉时。正面用浓淡墨线勾出芭蕉叶脉,反面用石绿衬托等。

❷ 国画兰叶染色的技巧

参加国画基础课程学习第五课时学习笔记

学习目标: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兰花的染色技巧,完成《秋兰绽蕊图》。

工笔画分勾线、分染、罩染、调整完成四个步骤完成。本节完成罩染和调整完成两个部分。

本节课所需工具:勾线笔1支、羊毫笔4支、熟宣纸30cm×42cm、胭脂/花青/赫石/三绿钛白/藤黄。

操作步骤:

一、用一手执两支笔的方式,用淡墨将兰叶重叠、翻转和后面的叶片及叶脉采用多次叠加的方式进行分染,直到层次分明。

小技巧:分染时卡准叶片边缘,色笔水份多一些,水笔中水份少一点,待上次分染水份干掉后再进行第二次分染。清水笔的作用是把笔痕带走,忌反复涂摸。

二、罩染,是对整个画面无差别的染色即平图。

1、准备花青色加少许藤黄调成汁绿色,再加一点点赭石,降降火气调成稍灰一点颜色,卡准轮廓线,用羊毫笔开始对全部叶片进行罩染一遍,无需考虑层次变化,颜色染匀即可。

分染和罩染不分先后,可灵活处理。染色的次数无特别的规定,根据各自调色效果不同,层次鲜明即可。

2、用赫石加少许淡墨调调淡谈的赭墨色,开始染所有花瓣的尾端,花蕊不染。

3、再用赭墨色用分染的方法将叶片的叶尖和根部进行分染,让层次更加分明些。

4、再次用淡墨分染叶片颜色不够重的地方,让颜色光鲜亮丽些。

5、用三绿加一些钛白用清水调和颜色(稍淡些),染所有花瓣的尖端部分。第二次挑选部分重点花头稍加一些层次。

6、用钛白调和白色,用分染的方法卡住边缘给花蕊着色。待钛白色干之后,用勾线笔沾胭脂色顺着生长方势勾列花蕊的花丝。再用淡胭脂色润一下花头中间的小缝。让花头更赖看。

7、最后调整工作。将自己的画面推远一些,审视整张画面呈现的效果,灵活调整处理层次不够分明的地方。

老师点评:整张画面还可以,中间叶子色调呈现沉稳,但也有点闷,上面叶片稍淡雅一些,下面叶片应稍重一点,左边两片叶子应更淡一些,呈现效果会更好。兰花前浓后淡有所呈现,前面的花瓣颜色再重一些。后面背景再均匀些,外边缘再淡些,整体效果会更好。

❸ 国画怎样调色

首先准备一些白色的盘子或碟子(最好是多准备些瓷器而且深度较浅,因为国画颜料比较多,盘子太少了在创作国画的时候可能会不够的,先准备着方便,而且瓷盘容易清洗哟,呵呵)
在调色前一定要把这些调色盘清洗干净,然后把需要用到国画颜料挤适量到盘中,如果只需调其颜色深浅,则只需用干净的毛笔礁少量洁净的水,慢慢的去调,如果需要调不同颜色混合的颜色,就需要依次加入颜料呀,最好是第二种颜料先少加些,因为第二种颜色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加呢,然后用洁净的毛笔先后蘸不同的颜料在空白处把颜色调均匀,在调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在白色的纸上画一下,看调的色是否能满足需要
呵呵,调色后记得清洗调色盘和毛笔哟,特别是毛笔,一定要清洗干净,不然下次用的时候在调色的话会有污染的。嘿嘿,祝你好运哟

❹ 画国画怎样分染

分染是用晕染的方法分出花,叶明暗,浓淡的变化。是表现花卉形体,起伏,转折,层次的主要手段。注意用一支手执二支笔晕染的方法。(一支蘸色,一支蘸清水),分染时色笔水分要略多些,而水笔不能过多,过多则水有纸上漫流,会把颜色向后倒冲,就染不匀了。胶矾大的纸和绢水分应少些,胶矾小的纸和绢,纸“吃”色。即着上颜色就留迹,烘托不开,应先在纸面上薄薄铺一层水,纸就不会“吃”色啦。

❺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国画颜料的调色技法

导读:在国画中,调色的技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幅画画的好不好,与所调处来的颜色有着很大的联系,一起来看看吧!

一、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四、中国传统色彩样本与描述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色粉末: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五、古典文学常见的色彩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 泥金 、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六、下面按色系来介绍颜色。

红色系: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樱桃色:鲜红色。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绯红:艳丽的深红。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 丹色。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彤:赤色。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嫣红:鲜艳的`红色。

洋红:色橘红。

炎:引申为红色。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绾:绛色;浅绛色。

枣红:即深红。

檀:浅红色,浅绛色。

殷红:发黑的红色。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色系:

鹅黄:淡黄色。鹅咀的颜色。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樱草色:淡黄色。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橘黄:柑橘的黄色。

橙黄:同上。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缃色:浅黄色。

橙色:这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 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棕黑:深棕色。

棕红:红褐色。

棕黄:浅褐色。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赭色:红色、赤红色。

琥珀:介于黄色和咖啡色之间。

褐色:黄黑色。

枯黄:干枯焦黄。

七、国画颜料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

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

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

赭石+草绿

12.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14.灰绿色:

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

汁绿+藤黄

16.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17.桔黄色:

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18.墨青色:

花青+墨

19.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21.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22.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5.褐色:

赭石+墨

26.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27.蓝灰色:

花青+白色粉末+少许三青

28.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29.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30.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

三绿+白色粉末

32.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33.蓝色:

酞青蓝+三青

34.朱红色:

朱膘+曙红

35.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36.粉黄色:

藤黄+白色

37.绿色:

草绿+翡翠绿

38.赭红色:

朱磦+墨+少许曙红

39.土黄色:

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40.青蓝色:

石青+酞青蓝

41.淡橘红色:

朱磦+少许曙红

42.赭黄色:

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43.暖灰色:

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44.粉紫色:

胭脂+白色粉末+少许酞青蓝

45.朱红:

曙红+藤黄(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

❻ 国画怎样分染

在白描稿稿上用淡墨沿着叶片的根部向尖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分染之前要准备两枝笔,一枝用以蘸墨,另一枝蘸清水。分染时先用色笔在叶片的根部轻轻染上墨,然后迅速用清水笔将它不留痕迹地润开,这样经过水润过的墨色就会呈现出由浓到淡的层次。待第一遍干透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前面的步骤上进行多次反复分染,直至达到理想的浓度。注意:不要试图一次就用浓墨染到所需色度,如果这样的话,不但难以掌握浓淡,无法将墨染匀,而且还会缺少饱和度。
在墨色稿上进行色彩分染。第一遍墨稿的作用就是将物体分出不同的明暗向背和前后关系,它就象素描稿。待墨稿浓淡达到要求后,再在墨稿的基础上将色彩罩染上去的。用花青(最好使用花青块,锡管颜色不但色相不准,而且有色渣)从叶片根部向尖部慢慢分染,直至达到浓淡要求。
最后染绿色和调整。用淡淡的石绿调藤黄从叶片的尖部向根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注意:石绿色是矿物质颜料,它颗粒较粗,覆盖力强,因此在染色时不能使用重色。藤黄也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如果使用重色的话,不但会将底色掩盖,还会使颜色污秽。所以只能用淡彩反复多层地分染。
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中如果掌握和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覆盖和拖带底色的现象,要克服这一毛病惟有淡色轻染,反复多层,不可重色少染。传统画法中为了避免拖带底色的现象而采用“矾”法,也即染两层色涂一次矾水,这种固定颜色的方法叫“三矾九染”法。

❼ 国画颜料是怎么调配的

三份矾,七份胶,都用温水泡开。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 。

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国画所需工具:

1、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

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2、墨

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3、纸

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

4、砚

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好的砚台。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5、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 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 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颜料依其制色原料,主要可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 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 渐细渐淡。

(二)石青: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 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 染几次才好。

(三)朱京: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也有 制成墨状,朱京不宜调石青、石绿使用。

(四)朱膘:(朱标)是将朱京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上 面成橙色的部分。

(五)赭石:又秩士朱,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如今赭 石大多精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六)白粉: 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的 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 水轻洗则可返白,至于白垩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画中 常用,亦历久不变色。

常用的植物性颜料有:

(七)花青: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 色颜料,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八)藤黄: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 质的黄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九)胭脂(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如今多以西洋红取代。

6、其它工具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一)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 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二)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 的较佳。

(三)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后 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四)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 ,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五)乳钵: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于烧杯 中飞漂。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 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或废纸)、以及钤印用 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


(7)国画中颜色怎样染匀扩展阅读:

国画形式:

中国字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分别,除壁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中堂

中国旧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2、条幅

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

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颇为美观。

3、横批

也称横幅,长条形,横着作画装裱而成,可独立悬挂房间。

4、小品

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细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5、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6、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7、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8、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9、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10、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11、屏风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坐立地屏风之用。

❽ 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

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

调色是指将特定的色调加以改变,形成不同感觉的另一色调图片。下面我整理了国画的色彩及调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国画用色

银朱:呈暗粉色。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白料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拓展:传统国画颜色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中国画颜色从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质、植物质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从包装上分主要有水剂(锡管装)、粉状(袋装和瓶装)和块状(合装)等三种形式。

(一)锡管装水剂色

自从大兴水墨写意之风后,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就逐渐地简洁,特别在颜色和墨上,更是一切为了方便快捷,于是锡管装的水剂颜色和瓶装的墨就大行其道。现市面上的锡管装颜色主要有十二色合装中国画颜色,它使用原料庞杂,包括了传统矿物质、植物质以及现代化学合成色。这种水剂国画色虽然使用方便,但颜色的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一些不合格产品,色胶比例不匀,开封后挤出的全是浑浊的胶水,待挤到颜色时又全是渣滓,很难使用。所以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开封之前先用手指来回挤压锡管,让胶水和颜色在里面混合,这样开封后挤出的颜色就没有胶色分离现象了。在使用锡管装颜色时一定要现用现挤,尽快用完,否则容易干后结块,再也无法使用。

(二)粉状颜色

粉状颜色一般都是由原材料直接加工制作而成,较少使用化学合成物,它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颜色品质好,色彩饱和度高。粉状颜色主要取材于各种矿石、贝壳、金属等,基本上属于矿物质颜料。另还有用木材炭、丝绸等材料经火烧后,取其灰烬进行研磨,加工制作成不同灰黑度的黑色粉状颜料。这种颜色用到画面上后易产生毛绒绒的感觉,可以用它来画蜂蝶、鸟雀、小鸡、猫狗等小动物,能表现出特殊的质感效果。

(三)块状颜色

块状颜色实际上是粉状颜色的深加工。粉状颜色是一种无胶的半成品,在使用它时一定要调入胶水,而块状颜色是已经加入了胶水的颜色,使用时只要用清水将其浸泡开就可以蘸色描画了。块状颜色不象粉状颜色那样,主要是矿物质颜料,它既有矿物质颜料,又有植物质颜料,尤以植物质颜色为主。

中国画颜料的调胶颇有讲究,这是因为胶水是直接将颜色和画面粘结的媒介,胶水用少了容易掉色,用多了又会降低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画颜色特有的魅力。中国画颜料用胶主要有桃胶和骨胶两类。桃胶就是桃树伤口所流液体,这种液体有一定的胶黏度,干后凝聚成半透明状的晶体。桃胶可以春天自己到桃林中摘取,市面上也可以买到;骨胶就是用动物的骨头等胶脂部分熬制而成,呈颗粒或条状的`半透明晶体。由于所取原料不同,所以就有牛胶、鹿胶和一般的猪骨胶等不同的品种。桃胶黏性不如骨胶,因此它不太适合粘合矿物质颜料,骨胶黏性强,无论是矿物质还是植物质颜料都可以使用。但是,骨胶易变质,特别是炎热的夏天要现用现做,如果时间长了就会腐败变臭。在中国画颜料中,需要加胶的主要以粉状颜料为主。粉状颜料加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兑胶调和法,另一种是干粉黏附法。

(A)直接兑胶法

将粉状颜色倒进调色碟,将胶水直接兑进色粉中,用手指加力揉按成有一定韧性的色团备用(如果少量使用,只需要用笔蘸胶揉合色粉即可),使用时加入少许温水将颜色调和成需要的浓稠度即可。如果调制好的颜色一次不能用完,一定要进行退胶处理,否则的话就会影响到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所谓退胶就是用清水将兑过胶的颜料稀释,待其沉淀后倒去颜色上面的清水,这样胶水就会随之被倒去。

(B)干粉黏附法

这是一种在画面上直接上胶的方法。上色时,在所需填彩的地方用胶水均匀地刷在画面上,然后用小色筛(颇似中药房中过虑渣滓的药筛)将色粉均匀地洒到画面上,然后用干净的底文笔轻轻地来回扫几下,这样色粉就会牢固地黏附在画面上了。这种黏附法颜色和胶水无需直接调合,因此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颜色原有的色泽和光彩,充分发挥色彩的表现力。

矿物质颜色即使加了胶,其和画面的附着力还是不够,在反复覆盖晕染时还常常会将底色带起。要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画面上,可以用胶矾罩盖法加以解决。

矿物质颜色覆盖力强,在使用时一般采用轻色多层,反复罩染的方法,这样染出的颜色厚重沉着,饱和度大,不易出现水迹斑痕等现象。胶矾罩盖法就是在矿物质颜色的上面用胶矾水轻刷,待胶矾水干后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将颜色牢牢地固定在画面上,这样无论在颜色上进行多少次罩染也不会将底色带起。要注意:覆盖颜色的胶矾液宜淡忌浓,如果浓度过高,干后就会在颜色上形成一层白霜,不仅破坏了画面,降低了色彩的明度,而且还无法补救。用胶矾液在颜色上罩盖的方法古已有之,称为“三矾九染”法。

虽然在水墨写意大行其道的今天,色彩在画面中越用越少,但在工笔花鸟画和民间绘画中,色彩一直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工笔重彩和现代花鸟画的兴起,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色彩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在尽力寻找和探索。正当我们苦于色彩品种稀少,颜色形式单一时,我们的邻国日本,其绘画色彩却越来越丰富,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到了日本画的颜料上。

;

❾ 国画怎么调色

一、调色如下:

灰绿色:三绿+少许墨

墨青色:花青+墨

绛红色:胭脂+朱膘+少许墨

墨绿色:草绿+少许墨

老绿色:草绿+少许胭脂

褐色:赭石+墨

檀香色: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蓝灰色:花青+白粉+少许三青

土红色:朱膘+少许胭脂

青绿色:草绿+少许酞青蓝

胭脂水:胭脂+大量水

朱红色:朱膘+曙红

粉黄色:藤黄+白色

绿色:草绿+翡翠绿

青蓝色:石青+酞青蓝

淡橘红色:朱磦+少许曙红

二、彩色国画颜料分配:

草绿: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汁绿: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老赭: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9)国画中颜色怎样染匀扩展阅读:

各类单色涂料(又称原色漆)的品种虽然相当多,但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要求油漆工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已有的原色漆调配出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要。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配色是利用测色和配色仪器和计算机程序,通过光电分光色差仪或光谱光度计,分析来样色板的颜色及成分,以数字的形式记录测量颜色,将其输入调色、配色软件程序,计算出各种颜色的比例,及需要加入何种颜色来达到数值指标,再进行配色,既准确又快速。

在汽车修补行业,电脑测色、调色系统已开始广泛应用。另一种人工配制复色漆,主要凭实际经验,按需要的色漆样板来识别出存在几种单色组成,各单色的大致比例是多少,做小样调配实验,然后进行配制,但也必须按照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进行。

❿ 国画调颜色的技巧

国画调颜色的技巧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国画调颜色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国画调颜色的技巧

一、笔中调色法

一笔中蘸二三种颜色,当笔落在纸上,就能产生一气呵成的色彩效果。主要在避免因三原色混合,而产生彩度低的混浊色彩;如画嫩叶时常同时蘸二种对比色来画出娇嫩的感觉。

二、碟中调色法

着色前将含颜料的笔在调色碟上调色,把颜料混匀再画,如此画出的效果才会显得均匀或有渐层变化。

三、纸中调色法

就是罩色法。即在原来的颜色上、再罩一层颜色。如在上好色后,发现色彩太浮、太艳、太淡、太薄,就可以用罩色法,使色彩产生厚重的感觉。但用来罩染的颜色,以透明的植物性颜料较佳。

四、中国传统色彩样本与描述

国画用色:

████ 银朱:呈暗粉色。

████ 胭脂:色暗红。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颜料,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 朱砂:色朱红。用以画花卉、禽鸟羽毛。

████ 朱膘:色橘红。明度比朱砂高,彩度比朱砂低。用以画花卉。

████ 赭石:色红褐。用以画山石、树干、老枝叶。

████ 石青:色青,依深浅分为-头青、二青、三青。用以画叶或山石。

████ 石绿:依深浅分为-头绿、二绿、三绿。用以画山石、树干、叶、点苔等。

████ 粉:亦称胡粉,色白,有蛤粉和铅粉两种。用以画白花、鸟,或调配其他颜料使用。

████ 花青:色藏青。用以画枝叶、山石、水波等。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靛,再提炼出来的青色颜料,蓝绿色或藏蓝色。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广花,颜料。即广东产的花青。(微含红色成分,故与黄色调和后生成的绿色较为沉着)

████ 藤黄:色明黄。用以画花卉、枝叶。藤黄:明黄色。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常绿乔木,茎高达二十米,从其树皮凿孔,流出黄色树脂,以竹筒承接,干透可作国画颜料。(亦含微量红色成分,有毒。和黑色配合时甚为醒目,多为危险警示色彩)

████ 赭石色:暗棕色矿物,用做颜料。

████ 雌黄:矿物名。成分是三硫化二砷(As2S3)橙黄色,半透明,可用来制颜料。古人用雌黄来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乱发议论为“妄下雌黄”,称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为“信口雌黄”。

████ 雄黄:中药名。为含硫化砷的矿石。别名石黄、黄石。

████ 石黄:国画颜料,即雄黄。

████ 洋红:色橘红。用以画花卉。

五、古典文学常见的色彩词

鎏金:中国传统的一种镀金方法,把溶解在水银里的金子涂刷在银胎或铜胎器物上。

飞金 泥金 、洒金: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洒金一说是指带斑点的图案。

描金:为使器物美观而在其上用金银粉勾图、描绘作为装饰。

花黄:古代妇女的面饰。用金黄色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点黄色。

撒花:织物上的碎花图案。

云斑: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云母纹:像云母断面及砂子闪烁光泽的纹理。

六、下面按色系来介绍颜色。

红色系:

████ 粉红:即浅红色。别称:妃色 杨妃色 湘妃色 妃红色。

████ 妃色 妃红色:古同“绯”,粉红色。杨妃色 湘妃色 粉红皆同义。

████ 品红:比大红浅的红色。

████ 桃红: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

████ 海棠红:淡紫红色、较桃红色深一些,是非常妩媚娇艳的颜色。

████ 石榴红:石榴花的颜色,高色度和纯度的红色。

████ 樱桃色:鲜红色。

████ 银红:银朱和粉红色颜料配成的颜色。多用来形容有光泽的各种红色,尤指有光泽浅红。

████ 大红:正红色,三原色中的红,传统的中国红,又称绛色。

████ 绛紫:紫中略带红的颜色。

████ 绯红:艳丽的深红。

████ 胭脂:1,女子装扮时用的胭脂的颜色。2,国画暗红色颜料。

████ 朱红:朱砂的颜色,比大红活泼,也称铅朱朱色 丹色。

████ 丹:丹砂的鲜艳红色。

████ 彤:赤色。

████ 茜色: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红色。

████ 火红:火焰的红色,赤色。

████ 赫赤:深红,火红。泛指赤色、火红色。

████ 嫣红:鲜艳的红色。

████ 洋红:色橘红。

████ 炎:引申为红色。

████ 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 绾:绛色;浅绛色。

████ 枣红:即深红。

████ 檀:浅红色,浅绛色。

████ 殷红:发黑的红色。

████ 酡红: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泛指脸红。

████ 酡颜:饮酒脸红的样子。亦泛指脸红色。

黄色系:

████ 鹅黄:淡黄色。鹅咀的`颜色。

████ 鸭黄:小鸭毛的黄色。

████ 樱草色:淡黄色。

████ 杏黄:成熟杏子的黄色。

████ 杏红:成熟杏子偏红色的一种颜色。

████ 橘黄:柑橘的黄色。

████ 橙黄:同上。

████ 橘红:柑橘皮所呈现的红色。

████ 姜黄:中药名。别名黄姜。为姜科植物姜黄的根茎。又指人脸色不正,呈黄白色。

████ 缃色:浅黄色。

████ 橙色: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混合色。

████ 茶色: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 驼色:一种比咔叽色稍红而微淡、比肉桂色黄而稍淡和比核桃棕色黄而暗的浅黄棕色。

████ 昏黄:形容天色、灯光等呈幽暗的黄色。

████ 栗色:栗壳的颜色。即紫黑色。

████ 棕色:棕毛的颜色,即褐色。1,在红色和黄色之间的任何一种颜色 2,适中的暗淡和适度的浅黑。

████ 棕绿: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

████ 棕黑:深棕色。

████ 棕红:红褐色。

████ 棕黄:浅褐色。

████ 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 赭色:红色、赤红色。

████ 琥珀:介于黄色和咖啡色之间。

████ 褐色:黄黑色。

████ 枯黄:干枯焦黄。

七、国画颜料配色表

1.草绿:

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

80%藤黄+15%花青+5%朱膘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丝瓜、黄瓜的用色,根据需要+适当的浅墨。

3.老绿:

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

约70%藤黄+20%朱膘+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

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

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

朱膘+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

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9.豆绿

三绿+藤黄+少许酞青蓝

10.墨红色

曙红+稍许墨

11.赭绿色:

赭石+草绿

12.古铜色:

朱膘+墨+少许藤黄+少许曙红

13.汁绿色:

草绿+藤黄+少许朱膘

14.灰绿色:

三绿+少许墨

15.芽绿色:

汁绿+藤黄

16.米黄色:

藤黄+朱膘+少许墨

17.桔黄色:

藤黄+朱膘。画黄瓜花、丝瓜花、枇杷果、葫芦等用色。

18.墨青色:

花青+墨

19.藏青蓝:

酞青蓝+墨+少许石青

20.绛红色:

胭脂+朱膘+少许墨

21.紫色:

曙红+少许酞青蓝。画葡萄、紫薇花、紫藤用色。

22.墨绿色:

草绿+少许墨

23.老绿色:

草绿+少许胭脂

24.翠绿色:

酞青蓝+藤黄+少许翡翠绿

2 5.褐色:

赭石+墨

26.檀香色:

藤黄+朱膘+少许三绿

27.蓝灰色:

花青+粉+少许三青

28.豆沙色:

胭脂+朱膘+少许花青

29.土红色:

朱膘+少许胭脂

30.青绿色:

草绿+少许酞青蓝

31.四绿色:

三绿+粉

32.青灰色:

花青+少许墨+白色

33.蓝色:

酞青蓝+三青

34.朱红色:

朱膘+曙红

35.紫青色:

胭脂+少许酞青蓝

36.粉黄色:

藤黄+白色

37.绿色:

草绿+翡翠绿

38.赭红色:

朱磦+墨+少许曙红

39.土黄色:

墨+藤黄+朱磦+微量三绿

40.青蓝色:

石青+酞青蓝

41.淡橘红色:

朱磦+少许曙红

42.赭黄色:

藤黄+少许赭石,画枇杷果、葫芦用色。

43.暖灰色:

淡土红色+少许墨(画鸽子暗部颜色)

44.粉紫色:

胭脂+粉+少许酞青蓝

45.朱红:

曙红+藤黄(樱桃、柿子根据需要藤黄用量非常少或不用)

**

各种颜色+水可以使其变深或变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