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上购物 » 18世纪的人是怎样穿的衣服

18世纪的人是怎样穿的衣服

发布时间: 2022-09-14 09:53:53

Ⅰ 17世纪和18世纪,贵族男性和女性的衣服采用什么形式

贵族中服饰主要以纯棉、绸缎、锦缎。在加上蕾丝边,印花,等加工最终成为17世纪维多利亚时期风靡一时的洛洛可式服饰。

洛可可(Rococo)一词来自法语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用语,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后来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

十八世纪欧洲宫廷贵族盛行洛可可风格,洛可可服装的显着特点是柔媚细腻、 纤弱柔和,这使整个服装风格趋于柔美化、繁复化,夸张的造型、柔和艳丽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态的装饰,给人以奢华浪漫的视觉效果。洛可可时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红、粉绿、淡黄等娇嫩的颜色。 服饰上的色彩也表现为柔和艳丽的色调,例如甜美的香槟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饰追求柔媚细腻的情调。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服装上的装饰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

(1)18世纪的人是怎样穿的衣服扩展阅读:

历史进人18世纪,西欧各国资产阶级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势力逐渐增强,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18世纪中叶,产生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程。在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

新兴资产阶级不断积累财富,绝对主义的路易王朝渐渐失去活力,处于没落的前夜。在上流社会,出现了与国王主宰的宫廷相对的资产阶级的沙龙文化(salon,即“会客室”、“客厅”。指从17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

18世纪这种集会在法国特别流行)。在这样的沙龙中,人们只追求现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乐,这使人们的感觉异常敏锐,从而形成了与巴罗克那庄重豪华、拘泥虚礼的宫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这就是着名的“洛可可样式”。

Ⅱ 18世纪末 法国贵族的装束

你所说的找不到啊,我就找到这些,你了解一下吧

18世纪洛可可风格优雅灵魂
阅历17世纪巴洛克作风的洗礼,18世纪的衣饰作风从粗狂、强硬转为纤细、精美。这种革命性变更被称为“Rococofashion”。繁复的装潢,豪华的面料,精致的剪裁,是洛可可风格的显明特点,女人,若要用更简练的话来概括,即是“优雅”。 女人流行“Robe”,广大的撑裙上有华丽的刺绣,那时钻石还没有流行,时髦女人们的颈部戴一根蕾丝做成的装饰圈,以烘托胸部的饱满。而男人的衣服则越来越合身,白衬衫、背心、丝绸马裤、胸部装饰、围巾,这一套打扮是典范的男士打扮。
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宫廷男女衣饰都以刺绣、折裥、蝴蝶结装潢;贵妇人的高跟鞋鞋面有些也是用中国丝绸、织锦为面料,上面绣有各种优美图案。伦敦的贵妇人视中国刺绣服装为时兴,这些服装往往绣着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龙凤图案,古典华贵,深得贵妇们欢心;据说有些妇女爱好穿着中国刺绣的服装,披着中国刺绣的披肩、围巾,口袋里有中国刺绣手帕,甚至别出心裁地请中国刺绣工匠精心绣织丝绸名片,把自己装扮成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自夸“东方美人”而大肆夸耀。113 那些精明的东印度公司大班、船长和商人,捕捉商机,在广州采购适销对路的商品,还经常依据贵族豪门的请求,带着丝织品样品前往广州订制。
电影《绝代艳后》讲述的是法国国王路易16的王后Marie Antoinette的故事,在服装上展示了洛可可时代宫廷服饰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点。包含大裙撑,紧身胸衣,低低的领线,还有很多小花 边、蝴蝶结,用一种夸大的语言,强调了女性的特色。
大约在1970年欧洲开始风行一款法国式连衣裙(robe à la fran?aise).它是由传统的镶边饰礼服演化而成的,从后领处开始有两组双层圆褶儿排列在背部,并且一直垂落到底面.紧要身上衣前片呈大V字形.胸前的三角形或是用一片布料或是用蕾丝和两边相缝;这个部分也可以留空只是用丝带把两边串连起来.

男装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开的三级会议上,波旁家族最后的仪典长德尔·德·布莱哉提出了1614年规定的装束令,认为市民代表只能以最简单的黑色装束来出席会议,但数周后,第三等级在自己召集的国民议会上,宣布废止过去的身份装束令,推行服装上的民主化。过去作为不吉利的而受到鄙视的黑色,这时成为礼仪和公共场合的正式服色,具有新的权威。后来,拿破仑在他的宫廷中想恢复服装上的阶级标识,但没成功。

大革命时期,男装不再沿袭已经失去支配力的法国贵族样式,抛弃了过去那种装饰过剩、刺绣繁复的衣装,沉重庞大的假发和装饰性的配剑,把目光投向海峡彼岸的英国资产阶级和贵族那田园式的服装,向朴素机能化方向推移。

18世纪英国的男装样式可以参看电影《理智与情感》。

图1

首先值得注目的是代表庶民阶级的雅各宾派革命者的服装,图2。上衣称做“卡尔玛尼奥拉”(carmagnole),本来是在南法工作的意大利工人穿的茄克,这个名字来自意大利西北部的城镇carmagnole,1792年马赛义勇军把这种茄克带到巴黎,在当时的革命市民中流行起来,驳头很宽、有挖兜和金属或骨制的扣子。下穿长裤“庞塔龙”(pantalon),庞塔龙原是17世纪意大利戏剧演员庞塔莱奥奈(pantaleone)在舞台上穿的一种不扎裤脚的细筒裤,因此而得名。早在1780年,就曾有人穿过。这时,革命者们把它作为对贵族那种长及膝的半截裤的革命来穿用,因此也称长裤党。最初裤长只到靴深位置,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一般的浅口皮鞋的位置。庞塔龙常用象征革命的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制作,与卡尔玛尼奥尔和庞塔龙组合穿的还有双排扣的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图2

图3

1793年,与桑·克尤罗特的共和党革命分子的服装相对抗,王党派中的时髦男子穿上黑色阿比,金色的假发披散到领子上,脖子上的白色克拉巴特一直缠到下颌处。恐怖政治过后,王宫司令部的男子示威性的穿着灰色的夫拉克,系绿色的克拉巴特,下穿紧身的克尤罗特和短靴,手持文明杖,这种装束被称做缪斯卡丹(muscadin,来自意大利语,意为夸耀装束和举止的年轻人)

图4

到督政府时代,王党派中又出现被称为“昂克罗瓦依亚布尔(Incroyables,意为难以置信的,出奇的)”奇异装束,长发象垂下来的狗耳朵一样披散着,或编成发辫,或在卷发上戴小小的两角帽,身穿有巨大翻驳领的紧收腰身的双排扣大衣,克拉巴特在脖子上围数圈(最多达六圈)后系上,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用吊裤带吊着,在膝下用华丽的缎带系扎,脚登翻口皮靴或浅口皮鞋,手里拿着文明杖。
洛可可风格是开始于17世纪初的法国,延续自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强调优美纤细、精致小巧和女性的柔弱,喜好于裸露肩膀锁骨的设计,完美突显女性身段的美态为主;而维多利亚风格起源自18世纪英国女皇所引导的流行风格,强调装饰花样多且繁杂的、过于精巧华丽的,而当时的衣服流行大量的蕾丝花边、缎带、蝴蝶结和束腰设计,展现十足的女性特质,塑造出高贵典雅的形象。 Lolita服饰其实是简化版的 17-18 世纪的西方宫廷服,也是类似娃娃装的洋装,设计灵感则主要来自法国洛可可时期(Rococo)和英国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的设计

Ⅲ 18世纪欧洲贵族妇女着装的全过程,一共包含大约11道程序,分别是什么

18世纪的欧洲在不断的变革之后,妇女的地位不断提升,当时的欧洲贵族妇女也喜欢穿着更加华美的衣服以表现自己的美丽。他们当时所流行的衣服到现在也是十分漂亮的,但是在漂亮的背后,欧洲贵族妇女穿衣服便要经过十一道程序才可以将衣服完整的穿好,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在此之后更是还要再穿一件衬裙来作为打底,甚至在冬季,女性还会再穿一件由羊毛制成的打底。然后再穿上一件披肩用来保暖和盖住胸部的作用以此遮掩身体,同时也避免女性受到太阳的侵蚀。再穿上胸兜对这块披肩做装饰相当穿上之后就要穿上更为华美的裙子,作为服饰的外裙。外圈穿上更是要由各种无袖连衣裙所表示于裙子作为相应的呼应,以表现服饰的华美效果,当时女性也会带上各种的帽子进行装饰以及相应的作用,最后甚至女性还会穿上一件薄纱,围裙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只是为了凸显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区别。

Ⅳ 18世纪服装特点

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文化为典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纯粹形态。特别是女装,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过剩,娇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作的衬裙式连衣裙。其造型特点是把腰线提高到乳房底下,胸部内侧做成兼有乳罩作用的护胸层,袖子很短,袖型多为泡泡袖,玉臂裸露,作为弥补,长及肘部以上的长手套登场。裙子很长,柔和、优美的垂褶自高腰身处一直垂到地上,而且这种长裙越来越长,以至使女士们行走时不得不用手提着裙子,这种优雅的姿态也是一种流行。这时流行的面料是来自英国的薄如蝉翼的白色细棉布,自1760年以来,英国的产业革命使其纺织技术有了显着发展,利用从印度进口的棉花,生产出高纱支的细棉布和纱、罗等薄形棉织物。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这种薄形棉织物取代了过去那华美的丝织物。在朴素的衬裙式女装流行的同时,为了增加美感,也是出于御寒之需要,女士们喜用各种颜色的披肩来装饰自己,其中法国中部的蒂勒市出产的经编绢网(六角形网眼纱)最为常用。因此,这种绢网织物也就用其产地名来命名为“蒂勒”(tulle)。从1798年起,人们又时兴使用印度产的开士米披肩,这是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山羊绒制成的精纺织物,其优越的保暖性能和轻软柔和的手感深受当时贵妇们青睐。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他非常崇拜古罗马文化,为了尽快恢复国力,他采用鼓励奢华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复兴丝绸。天鹅绒和丽丝等纺织工业,奖励工艺美术事业;另一方面,在着装上追求华美的贵族趣味,他让画家为自己设计礼服,不许上层女性在同一场合穿同样的衣服,这使法国宫廷掀起一股豪奢风潮,同时期的英国以及欧洲其他诸国都望尘莫及,只好盲目迫随。这种着装风习的确促进了法国纺织业和服装业的发展,给当时许多手工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但帝政时代的女装仍是高腰身的造型,从1804年起,裙长变短,一般长及地面,下摆开始变宽,并出现褶饰、飞边和丽丝做的边饰,使用的面料也由薄形细棉布改为较厚的缎子等丝织物。这种样式在历史上称作“帝政样式”(Empirestyle).帝政末期,曾在大革命后一度摒弃的紧身胸衣又悄然回到女性身上,女装上的装饰越来越多。拿破仑失败后,随着旧贵族势力的东山再起,女装再次向华美的装饰过剩的重装方向发展,向浪漫主义时代过渡。

Ⅳ 18世纪英国劳动阶级女性穿衣的步骤有多繁琐从复杂到简单是如何演变的

18世纪英国劳动阶级女性的穿衣步骤,相比较贵族而言会更加的简单一些。劳动阶级的女性在选择衣服的时候会更加的重视一件衣服是否方便,所以说根本就不会里里外外的裹上十几层。从最先开始的时候,衣服的穿着也是会有一些复杂,不过慢慢的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相比较而言,当时这个世界贵族女性的衣服就非常的麻烦了,而且贵族女性的衣服也是会更加的华丽一些,会露出自己的胳膊或者是锁骨等部位,看起来会更加的瘦一些。当时的女性也是追求自己的身材比例会更加的重视自己的腰身,一般会用束腰紧紧的把自己的腰给勒住,让整个腰看起来就只有一尺宽一样。现在还有很多的英国女性非常的喜欢这种穿搭,而她们的穿搭也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Ⅵ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服饰是怎样的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样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并以丝绸为贵为尚。

14—16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人们开始反对封建神学,反对教会的禁欲,提倡个性、人性解放,这些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对服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服装开始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态来表现服装的做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端的追求服装个性造型美道路。

从中世纪对女性美避而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出来的女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大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曲线美。

巴洛克,中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宗教感。这一时期服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

男装不再像之前那么短,并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装饰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从上打到下,装饰也颇为华丽,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几个,剩下的都为装饰用。

(6)18世纪的人是怎样穿的衣服扩展阅读:

贵族,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只是,其中以调侃与误读居多。在欧洲,贵族群体虽已逐渐没落,但贵族文化却沉淀下来,尤其是贵族服装对艺术圈的影响,至今仍在。

从西欧4世纪末开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终于灭掉高文化的西罗马帝国,成为西欧中世纪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为形成近代欧洲文明打下了基础。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环境地处山洪排水道口处,由于环境恶劣,造就了这个民族深思熟虑的头脑,他们不得为了生存而拼命干活。

可能是由于为了自身行动方便,他们慢慢脱离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 文化,顺应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那种自然发生的四肢分离的体型服饰。而这种服饰就是现代西欧服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