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丝印油墨怎样调颜色
所谓配色就是将两种以上的颜色,或是除主调色色彩之外再使用少量的色彩邻接,形成色彩的组合。彩色油墨使用前调配时,首先将色样上需要配制的颜色单独露出,正确的分辨出原稿(或原样)色彩是原色、间色,还是复色。如果是间色、复色,需要分辨出主色与辅色的比例。其次一定要根据原稿指示的色调,小样调试,待与原稿相比,颜色色差较小或相等时,方可大批调配,且时间要短,调量要适当。调的过少,造成停工,油墨色相不一,影响生产正常进行;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调墨通常在光线稳定或光线不直接照射的地方进行。
丝印油墨调色时要注意三点:a.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b.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c.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浅色油墨的调配一般以白墨为主,调以适当的彩色油墨。如淡蓝色,以白墨为主,略加蓝色(青色);淡红色,以白墨为主,略加大红;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黑色;银灰色,以白墨为主,略加银粉浆,再加微量的黑墨。配制浅色丝印油墨(印料),要尽量少加白墨,因为白墨活性大,易使其它颜色发生变色现象。
丝印工作者要调好墨,必须做到:a.了解油墨的各种规格和性能;使所配的油墨适合生产需要。b.掌握色彩学基本知识,在调墨中运用自如。c.对印刷的色彩及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找出多套色的色序,以免色序不对,两色混溶,颜色发生变化。d.调墨时还要注意油墨颜色的亮度,要求亮度大的尽量以原色来调配,否则易使调出的墨“发灰”,降低了原有的色亮度。
② 印刷产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泽度怎么办
印刷产品想要提高油墨的光泽度的方法如下:
1.改进酸性润湿液。我国沿用几十年的酸性润湿液,以铬酸、磷酸为主,虽经冲淡,但PH值仍在3.5~5.6之间。酸性越强,对油墨连结料和颜料的分解力、腐蚀力越大,致使印迹膜面粗糙,降低了光泽。对于润湿液的研究与开发最近几年有所突破,如上海的“立德润湿粉剂”,可以说是效果较好的,如今我国胶印润湿液已步入一个新阶段,但有些印刷厂仍在沿用老配方。
2.降低油墨乳化度。胶印中的油墨乳化过度大都是操作中水大墨多造成的,印迹看上去墨层很厚,但油墨分子成了水包油的状态,干燥后光泽性极差,而且还会产生一系列其它故障。水大墨多是胶印中最犯忌的做法,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应常对操作者进行质量和技术教育外,建议使用“立德润湿粉剂”,因为该剂润湿性能较好,即使版面水分收得较小,也不容易上脏。既利于操作,又使成品有光泽。
3.油墨中适当地加放辅助剂。在油墨中加放适当的辅助剂,可以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以便顺利印刷。绝大部分辅助剂对于成品光泽都会带来不利影响。例如:防粘剂,主要原料为六谷粉,加入油墨后,印迹膜层表面由于玉米粉的析出而变得粗糙,成品光泽性就差。又如加入6号薄调墨油,既增加了流动性,也增加了印迹在纸上的渗透性,而且还降低了干燥性,对于印迹的光泽不利。因此,一般辅助剂加入油墨的用量,不得超过5%,若考虑光泽效果,应少放或不放。但氟碳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能防止墨层出现桔皮、起皱等表面缺陷,同时可改善印品表面的光泽。
4.正确使用燥油。对于高级的亮光快干油墨,在温、湿度正常的情况下,自身已有足够的干燥能力。如遇以下情况应加放燥油:一是在冬季温、湿度偏低的情况下;二是油墨内须添加防粘剂、去粘剂、薄调墨油等的情况下,都应加放燥油。在工艺操作中,正确地使用燥油,对于成品形成光泽非常有利。这是因为纸张吸收连结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尽快使连结料凝聚,直至结膜干燥,是成品光泽好的关键。
5.注意喷粉。喷粉同油墨一样,也会产生凝聚,特别是密封不好的袋装或桶装,喷粉受潮后,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喷到湿墨印迹上,使墨层表面结膜粗糙,降低了原有的光泽,因此喷粉要注意防潮。另外,喷粉装置的机构上有加热装置,在使用喷粉时应加以检查,加热装置是否失灵。
6.正确调节机器。印迹墨层厚度是否达到标准,对于光泽也有影响。例如压力调节不良,网点扩大率高,墨层厚度达不到标准,成品光泽就稍差。因此,要把压力调整好,使网点的扩大率控制在15%左右,所印的产品墨层既厚实,层次又拉得开,光泽也有了。
7.加凡立水(0号油)。这种油粘度很大,本身稠厚,可调节油墨浓度,使稀墨变稠,增加印品光泽度。
8.加入亮光浆。亮光浆由光泽度很高的原材料加工而成,可增加油墨的光泽,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降低油墨的干燥速度,出现粘脏、拉丝现象,影响光泽度。
9.加入撤淡剂。当一些油墨颜色太深不符合专色印刷的要求时,需要将其调浅一些,这时不但可使油墨变浅,同时还能提高印品光泽。
10.加入19#树脂油。当油墨流动性与转移性能不好时,可直接调入19#树脂油,这时不但能提高油墨光泽,且不影响多色套印印刷的进行。
③ 油墨调配教学
印刷是一门以颜色理论为核心的工业。现在的印刷品除了使用四色油墨外,专色油墨也较高频率的使用,尤其是在丝网印刷和凹版印刷中更为突出。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快速掌握这门技术,是初涉印刷行业者的期盼。
国内大多数开设印刷专业的职业院校都开设有调墨实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感觉,掌握油墨调配的技术。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就本人在调墨实训课程一线的教学经验,认为掌握油墨调配的重点是把握好“精”、“博”、“行”三个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调墨的专业理论知识,“行”是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作一简单阐述。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学生在参加调墨实训之前须学习过《印刷色彩学》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所以,在调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重点理论,讲解要透彻。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重点讲解和联系调配专色油墨。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如《印刷材料》课程中纸张性能与颜色表现的关系,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动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者我们可以运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不同印刷适性的纸张对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种油墨添加剂对油墨的性能影响;油墨本身性能的特点;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印刷色序安排与最终颜色效果的关系等等,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1)掌握与颜色表现相关的因素
①纸张因素
纸张对油墨的呈色有密切的关系,如纸张的平滑度、白度。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使用同一种颜色的油墨,打在平滑度和白度不同的刮样纸上,观察颜色的区别。
②工艺因素(如润版液的使用)
在印刷过程中,工艺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墨色的表现,如润版液浓度和PH值的变化等。
③油墨适性调整剂的添加
油墨适性调整剂本身不是无色透明的,加入到油墨中,会影响油墨的色相。所以在多色印刷中不宜添加,需要添加的时候因考虑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黏性的影响,一般加到最后一色里。
④光源的影响
日光是观察色彩最好、最合适的光源。但是日光照明存在缺陷,它受地域、季节、天气、时间变化的影响,国际标准ISO3664规定,观察色样(透明、非透明)应该统一使用D50标准光源(D:光源模拟日光,50:色温值是5003°K)。练习过程中的光源尽量与印刷环境的光源保持一致,这样有助于提高颜色敏感性的精确度。
⑤色序的安排
四色印刷的基本色序是BK→C→M→Y,印刷色序的不同,最终印品的颜色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2)注意事项
①观测印品颜色时,要使用标准光源。
②调墨中所用的刮样张要与承印物相同。
③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要避免浪费,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
④深色墨调配:只用原色墨调配,不加入任何冲淡剂的,统称为深色墨的调配。调配方法是在原色墨中不断添加辅色墨。
⑤浅色墨调配:凡加入冲淡剂所调配成的油墨,统称为浅色油墨。其调配方法决不可在原墨中加入冲淡剂来调配。因原色墨在冲淡剂中展色能力较强,而且各原色墨的着色能力不一,一般的规律是黑>品红>青>黄,故容易造成色相不准和浪费油墨。一般采用在冲淡剂中逐渐加入原色墨来调配,而且是先小量地适调,待色相符合要求后,再按比例扩大调配印刷所耗用的墨量。简言之:以冲淡剂为主,添加原色墨,深色往浅色里加。
④ 油墨调色配方
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就本人在调墨实训课程一线的教学经验,认为掌握油墨调配的重点是把握好“精”、“博”、“行”三个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调墨的专业理论知识,“行”是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作一简单阐述。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
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动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者我们可以运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不同印刷适性的纸张对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种油墨添加剂对油墨的性能影响;油墨本身性能的特点;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印刷色序安排与最终颜色效果的关系等等,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3 “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所调色样进行分析和测量
通过操作训练,掌握油墨调配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所调颜色色差等问题的能力。
色度测量是根据色度学原理,获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测色方法。色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色度测量,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测数据。
常见的色度测量有Yxy、Lab及色差测量。
Yxy测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红色的数量,y表示绿色的数量。Lab测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轴是红绿轴,b轴是黄蓝轴。
色差的测量:两种色彩看上去有差别,则称这两个色彩之间存在着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观地表示出了两个色彩在视觉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色差数值越小,色彩间的差异越小,反之则越大,两个色彩外观相同,则色差ΔE=0。色差所表现的视觉感受见表2。
4 结语油墨的调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更有责任上好调墨实训课程。通过“精”、“博”、“行”三段式教学,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调墨及色样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来源: 我的耗材网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⑤ 印刷前调色是什么工作,怎么调的,调色人员怎么调色
计算每色印数的耗墨量,使调配的墨量适当。尤其对二液反应型油墨,应据其固化速度和印刷速度来计算其调墨量。要获得正确的色彩,调墨应在稳定的自然光下进行,同时不可以数色并置观察,免受错觉的影响。
配置新鲜色时,深色墨的加入要逐渐接近,切忌一次加入过多,再用大量浅色墨补救。同时应尽量减少混合的色相,色相愈多,灰度愈大。
另外还应注意干燥前后的色彩变化,如吸墨量大的浅色承印物上,干后的墨色往往浅淡;发泡油墨的湿态、干态及发包泡态三相的色差较大;陶瓷印墨烧制后色相殊变;白色油墨经高温会变黄等。诸如此类的变色规律,需要印刷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样品,做出各自的色标。
(5)怎样改变纸张油墨颜色扩展阅读
调色时要注意三点:
1、配墨时应尽量少加不同色的油墨,色墨种类越少,混合效果越好。
2、采用“由浅入深”原则,无论配制浅色或鲜艳的彩色油墨,当色相接近样板时,要小心谨慎。不同厂家生产的油墨,最好不要混合调用,尽量采用同一厂家不同颜色的油墨进行调色,否则会产生色调不匀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凝聚而使油墨报废。
3、有些丝印油墨是通过烘干来干燥的,浅色烘干后比未干燥的更浅,深色烘干后偏深。另外,油墨的色调在印刷时干燥前和干燥后有否差别,是容易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自然干燥的(溶剂挥发型油墨),承印物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色彩不会发生变化;但若是陶瓷用的色料,由于在灼烧氧化后才显色,只能凭经验来调色。
而对于通过热固、光固来干燥的丝印油墨,颜色在深浅上有变化,上面已提到过。调墨量大时,可以使用调墨机,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调色。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丝网印刷油墨的调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刷专色
⑥ 油墨调色有什么技巧
只能依赖作业人员长年累积下来的技巧与经验,一个可信赖的专色油墨调配员,最少需要8至10年时间,才能完全掌控调墨时色彩之变化。
拓展资料:
传统配色:
师父一般会以过往经验或从专色色辨中找出大概的油墨种类,有部份更只靠个人感觉取出份量,再利用电子磅把需要的份量测量,把油墨放在调色盘上混合。混合完成后,取出少量以刮刀于承印物上刮出色带,以检视色彩的正确与否。发现偏色时,再加入少量油墨作微调,完成后于记录纸上仔细记录用墨份量和种类,以备调制大量专色油墨。
⑦ 油墨如何调色
有的时候专色油墨是可以通过直接购买来进行印刷,有时候则出于成本或特 殊墨色的要求需要由原色油墨调配来得到。一般来说调配油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仪器(如密度计)或色谱的比例得到的基础数据来调配,一种是由机台的操作人员依靠经验直接进行调配。后种方式目前较为常用,但对于印刷操作人员的经验要求相对较高。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就本人在调墨实训课程一线的教学经验,认为掌握油墨调配的重点是把握好“精”、“博”、“行”三个方面。“精”和“博”是全面的掌握调墨的专业理论知识,“行”是要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下面作一简单阐述。 1 “精”:突出调墨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精华 1)油墨颜色调配的色彩学理论:色料减色法混合 Y+M=R,Y+C=G,M+C=B,Y+M+C=BK C、M、Y是色料的三原色,不能由其它色料混合而获得。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料混合得到的颜色,典型的间色是R、G、B,还包括Y、M、C色料两两进行不等量混合得到的颜色。复色是指三种原色料混合形成的颜色。互补色是指两种色料混合后如果是黑色,则这两种颜色为互补色,最典型的三对互补色是Y—B,M—G,C—R。 包装印刷中通常使用专色,专色是指某一种颜色不是用四色叠印,而是需先专门制作一块印版,专门调配颜色,一次性印刷出来的颜色。其特点主要有:通常用在印刷色彩要求高的场合;通过使用专色油墨扩大色彩复制的范围;有些色彩是通过四色印刷无法得到的;使用专色还可以解决色彩套印不准的问题。专色油墨的调配是调墨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专业油墨的调配方法:看样色目测判断,通过经验调配,也可以依靠色谱的比例来调配。但是印刷色谱表示色彩的数量有限,色谱中色彩受纸张、油墨及印刷条件影响较大,随时间推移,油墨纸张的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影响色彩的使用价值。2 “博”:旁征博引,联系相关理论知识 既然颜色科学是印刷的核心,那在调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引入理论课程中与颜色表现相关的部分。油墨适性调整剂对油墨的影响,《印刷工艺》中通过密度计的测量来计算油墨的色彩要素,色序的安排对油墨的影响等,让调墨实训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动手操作上,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者我们可以运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不同印刷适性的纸张对油墨的呈色效果;各种油墨添加剂对油墨的性能影响;油墨本身性能的特点;车间工作环境的影响;印刷色序安排与最终颜色效果的关系等等,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 3 “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对所调色样进行分析和测量 通过操作训练,掌握油墨调配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初步具有分析、解决所调颜色色差等问题的能力。 色度测量是根据色度学原理,获取色彩的色度信息的测色方法。色度测量使用的仪器是分光光度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色度测量,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分析所测数据。 常见的色度测量有Yxy、Lab及色差测量。 Yxy测量方法中,Y表示亮度,x表示红色的数量,y表示绿色的数量。Lab测量方法中,L表示明度,a轴是红绿轴,b轴是黄蓝轴。 色差的测量:两种色彩看上去有差别,则称这两个色彩之间存在着色差,色差用ΔE表示。 色差非常直观地表示出了两个色彩在视觉上的差异。可以看出色差数值越小,色彩间的差异越小,反之则越大,两个色彩外观相同,则色差ΔE=0。色差所表现的视觉感受见表2。 4 结语油墨的调配是印刷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更有责任上好调墨实训课程。通过“精”、“博”、“行”三段式教学,能更好的让学生掌握调墨及色样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来源: 我的耗材网
⑧ 丝印油墨冷灰怎么调色
一、油墨调配原理
在印刷工艺中,彩色复制的原稿种类繁多,所呈现的色彩也五彩缤纷,各不相同,仅用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来表现已远远不够,往往需要用原色油墨调配成其他颜色的油墨,或用原辅材料调配成不同粘稠度和色相的油墨,来适应印刷作业的要求。通常,我们把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油墨和辅助材料按照不同比例的混合,改变其原有的物理特性(色相或印刷适性),以适应印刷作业要求的工艺操作,称为油墨调配,简称调墨。
色料三原色的品红色,其呈色是从白光中减去(吸收)了绿光,反射出红光和蓝光,并在人眼的视网膜感色细胞上感觉到这两种色光混合的品红光的结果,所以品红色又称减绿色。其呈色关系式为:M=W-G=R+B。色料三原色的青色,其呈色是从白光中减去(吸收)了红光,反射出绿光和蓝光,并在人眼视网膜上感色细胞感觉到这两种色光混合的青光的结果,所以青光又称减红色。
二、油墨调配操作工艺过程
1、分析色样色样分析是做好油墨调配的工作基础,是决定油墨
调配是否正确的重要环节。
所谓分析色样,是指对原稿标准色样
进行色彩构成及特点分析,以便确定油墨调配所需油墨的色相、数量、比例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种类和比例。经过色样分析得出的结果,选用相适应的油墨就可以着手油墨配色。常用的油墨配色方法有:①经验法调配油墨墨色。充分运用黄、品红、青、红、绿、蓝、黑、紫、古铜、橄榄色十种,另加一白墨,或者利用印刷色谱来调配。②电脑调配油墨墨色。采用测色分光光度计、电脑及其配套的配色软件来调配。
2、选择油墨及确定调配数值墨色调配应采用原封色墨,按用量
在天秤上称取,记录下油墨的配比数据。称量宜采用减量法进行。在确定原墨的色相、型号及冲淡剂的种类后,还要根据印刷品着墨面积、油墨着色力、粘度、纸张的印刷适性、墨层厚度及印刷数量等因素,估算出需调配的色墨量。
三、油墨调配原则:
1、浅色油墨尽量采用冲淡剂来调配,少用稀释剂来调配。
2、调配的油墨色相中,缺什么色相就加什么色相。
3、调配时不要反复胡乱改动,不行推倒重来。
4、调配过程中,配色应从最淡的颜色开始配。
5、油墨采用同系列拼配,使用的油墨品种数越少越好,尽量少用不同颜色的油墨。
6、配色时要尽量参照同一个配色系统,先调试墨样,确定后再大量调配。
7、要做到三个准确:色相调配准确、耗墨量调配准确、印刷适性调配准确。
四、经验油墨调配法
所谓经验油墨调配法。是指操作者应用的油墨调配实践经验和色彩基础知识来进行油墨调配的方法。经验油墨调配是以三种原色油墨变化组合比例调出所需的深色油墨;以三种原色油墨为基础调配的深色油墨中加入冲淡剂,则可得到各种浅色油墨。我要印油墨配色的操作方法有:
①根据印刷色谱配色印刷色谱与三原色网点面积有类似的规律。因为色谱中每块色谱旁标有原色网点面积百分比,可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原稿色样中三原色的含量比例。计算时应注意单位面积内除去三原色含量,余下的为白纸面积百分比,即为白墨含量。生产实践中通常可以分为深色油墨调配和浅色油墨调配。
②根据十基色配色利用色料减色法原理,用黄、品红、青三种原色墨,红、绿、蓝三种间色墨,枣红、古铜、橄榄绿三种复色及黑,另加白墨,可以调配出所需要的色墨。
⑨ 油墨调色可以使用什么方法
根据10种基本浓色图调配油墨是指饱和的三原色油墨以最简便明了、直观的组合排列方式,使其等量混合成具有代表性的深色油墨,也是专色墨调配中最常见的颜色。这些基本浓色按混合的原色墨数量,可分为三类共计10种,包括三原色的黄、品红、青(通常用Y、M、C表示)加三种间色的红、绿、蓝(R、G、B)加四种复色的紫红、古铜、橄榄绿和黑色(BK)。10种基本浓色图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其中内层的小三角形是原色层,三顶点分别是三原色。
中三角形为间色层,三顶点是由相邻两种原色等量混合出的间色,如Y+M=R。大三角形是复色层,三顶点是由相邻两种间色等量混合得到的复色,也是三种原色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如R+G=(Y+M)+(Y+C)=2Y+M+C=古铜色。三角形中心的黑色,可由任何一层的三顶点颜色等量混合得到。尽管彩色油墨色相有无数种,但是,千变万化的色彩,每种颜色几乎都能与10种基本浓色中的某种颜色相近。只要我们认识和掌握这10种基本浓色的相互关系,就可为准确、快速调配专色油墨打下扎实的基础。根据印刷色谱的颜色调配油墨,是更加直观查找颜色的方法,但是,若印刷的纸张、纸板的颜色和光泽度与色谱的纸质不一样,颜色对照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所以,色谱的颜色比例一般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只要大体的色相找到了,可参照色谱提供的油墨颜色及其比例,酌情掌握调墨方案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