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何谓之跑鞋》》
运动鞋 跑鞋 板鞋 气垫鞋以及篮球鞋的区别联系 最好有图
http://..com/question/32404184.html?si=2
作者: arbitrageur (加强武装中) 看板: shoes
标题: 如何选购慢跑鞋(三)目前最佳的各类跑鞋
时间: Mon Apr 14 16:43:04 2003
虽然自己还不是很满意,不过还是先贴出来好了,以后再慢慢改,
不然大家还是不知该买哪双 :P
==========================================================
如何选购慢跑鞋(三)目前最佳的各类跑鞋
1. 在开始介绍众家好鞋之前,再提一下一些基本知识。
1.1 除了自己脚的状态之外,运动方式也会影响足内翻程度,
进而影响跑鞋的选择。
1.1.1 需要比平常更多稳定性的场合
受伤后复原期、长距离、慢速跑。在长跑的后段,因为肌肉
已经相当疲劳,足内翻程度会比一开始跑的时候更多。另外要
特别注意的是,跑慢会比跑快给足弓更大的压力,因为快跑时
肌肉较紧张,在足弓尚未塌陷完全时又已使力跨出下一步,
对脚部软组织的压力反而小。这和常识相反。
比方说,虽然你是正常足,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不如穿双有适当
稳定性的鞋子。
1.1.2 少点稳定性也没关系
比赛时(反正跑出最佳成绩之后痛一个月没关系,
拿到冠军最重要),高速跑、短距离。
以我个人举例,我在跑间歇(如400m反复)至3000m时穿避震型
跑鞋,甚至轻量避震跑鞋都没关系。若是距离拉到五千、
一万甚至更多,就非得穿稳定型跑鞋不可。我属稍软中足弓,
mild overpronation。
1.2 跑鞋的系列与名称
跑鞋就像是车子一样,会出新系列,之后有小改款。之后依市场反应
决定停产或是要延用旧名(即使是大改款)。像NB的就是“差一号”。
比方说803, 804, 805, 806,其他厂牌的常是Name no. (即xx n代)或
是Name date(比方说 yy 2003)。同一系列的不同年份款功能通常不会
差太多,而目标客层相当一致。如NB 76x系列的目标就是主流价位/稳
定跑鞋。但也偶有例外,比方说NB 85X变得更稳定,Nike Span/Althea
和NB 830比以往更轻,所以分类改变。
1.3 跑鞋的分类
分三轴:
X 稳定性低至高:X1避震型、X2稳定型、X3运动控制型
Y 重量低至高:竞赛鞋、Y1轻量训练鞋、Y2训练鞋
Z 越野与否:Z1路跑鞋、越野跑鞋
本篇不介绍越野跑鞋和竞赛鞋,因为我不熟。除非是真的要跑山路,
否则穿普通的鞋子就行了。越野跑鞋的透气性一般会比较差,因为
使用了抗水布,而且因为山间泥土路较柔软,为之设计的越野跑鞋的
避震性通常也没有一般跑鞋好。至于竞赛鞋,其设计的宗旨是:轻量
化压倒一切,故只有最小的避震性和稳定性,也最不耐久,寿命只有
一般跑鞋的三分之一。除非是专业选手,否则一般人即使是比赛穿训
练鞋也就够了,顶多穿轻量训练鞋。
1.4 跑鞋的价格
均指订价。通常2200~3200(美国市场约US$80~100)就有非常好的鞋子了。
更便宜的明显差一点,更贵的不见得更好。台湾的宝成和丰泰代工
的鞋子就已经相当好了,我是觉得没必要为日制或美制的鞋子多花钱。
比方说NB 498属于入门跑鞋,订价US 70,美制的进口到台湾之后要
价3600,而更好的鞋子如1022(避震型)或是765(稳定型)都更便宜,
当然不应该买498。像879(US$80)也没有1022(US$100)的定位高,
可是1022在台湾反而较便宜。最高价鞋款通常都会硬塞上过多的科技,
个人不是很喜欢。另外就是价钱两倍耐久度不会是两倍,
说不定才1.1倍而已。
1.5 选材
我会在以下五类各挑几双鞋介绍,没写的:一,台湾没出、
二、不具代表性。三、太贵却有便宜许多的替代品的,
如要看图片的话:用google或是上官方网站吧
2. 稳定型训练鞋 (stability shoes)
----适合正常足至中度过度足内翻(moderate overpronation)
如果到目前为止,你已经眼花了,不如就从这一类鞋子开始试试吧。这类
跑鞋有着良好但不过度的稳定性、极佳的避震性。此类跑鞋全球市占率也
是最大的,而非避震性跑鞋。
2.1 Asics 2080 (20x0系列) (这双台湾不知有没有?)
这双鞋定义了何谓稳定型跑鞋,有着Asics大部份的跑鞋科技,
也让其他厂商苦苦追赶。如果只能挑一双稳定型跑鞋介绍的话,
就是这双啦。也是目前稳定型跑鞋的销售之王。
Nike Structure Triax (台湾没有,日本和美国有)
adidas Supernova Control (台湾没有)
New Balance 765 (76x系列)
765已经上市罗。这双鞋的特色是medial post的密度会变化,
从脚跟处较硬,越往前越软,让脚步的行进更顺畅。在这一代加入
了更多的ABZORB提升避震性,让本来就已经很好的鞋子更是好上加
好,强力推荐。且这双鞋脚跟和足弓处也很合脚,非常舒适。
Mizuno Wave Alchemy
这双鞋用double wave以替代普通的medial post,当年推出之时
得到了Runner's World Editor Chioce(慢跑鞋的最大奖,以下称RWEC),
不过仍保有Mizuno的风格,有着偏硬的中底,这双比其他同size的鞋要小
些,不妨挑大半号试穿看看。
以上五双鞋为目前stability shoes中的五巨头,各有广大的支持者,
是厂商的摇钱树,也是其他厂牌效法的目标。若你是适合此类跑鞋的人,
不妨挑一双试试吧。
2.2 Asics 1080 (10x0系列)
比2080少了IGS system,并有着较软的中足支撑和较短
的medial post,稳定性稍逊2080,价格也低些。
New Balance 716 (71x系列)
这双鞋和765的功能几乎一样。不过没有变化密度的medial post,
且这一代的medial post比较软,控制性较低,也没有那么多的
ABZORB,比较便宜,也比较"好看好搭",颜色多,
Mizuno Wave Mercury 2003
如果你喜欢Mizuno的鞋子,觉得Rider不够稳定,又嫌Alchemy太
稳定的话,那就选这双吧。2003年前足处加入了更多VS-1,并在
wave内侧加入碳纤维,稳定性与避震性双双升级。并且鞋楦调回
2001版的宽度,(2002版偏窄)。不过脚跟处包得没以前密,鞋带
要绑紧些。
Reebok Premier Road
Reebok已经被专业跑者遗忘很久了。后来找来新的设计团队之后,
立刻推出了Premier系列的跑鞋,每双都不错,而其中最具代表性
的就是Road了。也立刻得到了RWEC。不过比其他同类的鞋子重了
一点点。
以上四双也是非常好的稳定型跑鞋,但是稳定性不如上面五双,
(这不见得不好,完全看个人需求)。正常足至mild overpronation
(轻度过度足内翻)的人不妨试试。觉得2.1中那五双太稳定了,可是
避震型跑鞋又不够稳定的人,就从上列四双中挑一双吧。
3. 避震型跑鞋(cushion shoes)
----适合足内翻不足至正常足
如前所述,此类跑鞋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无稳定装置跑鞋",其避震性
不会比有稳定装置跑鞋好,不过因为少了稳定装置,通常会轻些。
每双鞋子因为所使用材质的不同,稳定性会稍有差距,但是比之
stability shoes的稳定性仍然差许多。
3.1 各厂的主流避震跑鞋
New Balance 1022 (102X系列)
这双有超大量的ABZORB,前脚掌整片都是,鞋底柔软、避震性
极佳。楦头相当宽,在台湾的售价也不贵。这在美国属于高价款了,
100美金,80元的879才是主流款。可是在台湾879比1022还要贵许多,
当然选1022。
Nike Air Pegasus 2002 (台湾只有出storm版,clima FIT鞋面)
Pegasus曾经是历史上最畅销的跑鞋,不过Nike自96年停产。
之后收到了数以万计的email, mail and phone calls要求再生产,
总算在2000年又上市。特色是极柔软和避震良好的中底,2002年
时做了小改款,鞋底调硬了些(但还是非常软),楦头加宽,并提升
透气性。台湾只有Storm Pegasus,clima FIT鞋面。两双都是隐藏
式全气垫。
Adidas ClimaCool Response Cushion (订价二千多的那双)
Response是之前Adidas极受欢迎的避震型跑鞋,将鞋面换成
climacool就成了这双啦。避震性良好而且非常凉爽,不过请确定
在晴天时和冬天以外的日子穿着。
Mizuno Wave Rider 6
就是Wave Rider,使得Mizuno跑鞋成功的进入美国市场,并且
让世人认识wave科技。1999年的RWEC。之后年年不断改进,今年的
改款更让Rider 6超越了前五代,并得到Runner's World Best Update
(以下称RWBU)。特色是更大面积的网布鞋面,更厚的前足部VS-1,
并在足跟处使用组合式wave,混入聚酯纤维片,使得鞋跟没有以往
硬,避震性更上一层楼。(当然这双底还是比上面三双硬)。这双比
同size的鞋子要大,试穿时不妨拿小半号试试。
3.2 顶级避震跑鞋
Nike Shox TL
最新的RWEC,虽然极贵,但是shox的寿命至少是一般中底的两倍
如果你体重重达85kg以上,足内翻不足至正常足,嫌传统中底不够耐
的有钱人不妨买来穿。这双和以往shox的不同除了全脚掌shox之外,
新的shox让脚步行进比以往更顺畅。罩门是外底不耐磨,所以实际寿
命不会是一般跑鞋的二倍。当然,到过季之后就更划算了 :D
Mizuno Wave Creation
Mizuno顶级避震跑鞋,全长式wave。要完全感受到此鞋的好,你
也得够份量才行。(男85kg, 女70kg以上)脚跟组合式wave,
超份量VS-1。如果没那么重,大部份的人还是会选Rider较为舒适。
这两双更硬、更重,会比上面的数双更耐久,不过寿命差距小于价格
差距。3000元的鞋子寿命不会是2400元的1.25倍。
4. 运动控制型跑鞋(Motion-control Shoes)
----适合严重过度足内翻(severe overpronation)
4.1 light motion-control
这类的鞋子仍然是半弯楦的,也不会太重,底不会过硬,代偿性扁
平足的人不妨试试。
New Balance 855 (854与之前的属stability shoes)
2003年NB将855的稳定性大幅提升,使得855现在被归类于运动
控制型跑鞋。整个鞋底比以前还宽,并使用了大量最新的避震材质
ABZORB SBS。此双中底偏硬。
Mizuno Wave Legend
2002年的RWEC,这双鞋在内侧使用了四分之三长的double wave,
外侧使用较软rubber wave,所以在稳定的同时,还能保有不过硬的
触地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双鞋在同类型跑鞋中是最轻的一双。
Nike Air Kantara (台湾没有)
Nike Bowerman Series又一佳作。在内侧使用footbridge与
高密度中底制造稳定性,并使用高压air;在外侧则是低压air。
这双最突出之处是有着最柔软的中底,喜欢软中底的人就选这双
吧。罩门嘛!外底不够耐。
4.2 heavy ty motion-control
----直楦、高密度中底、重量十足,最稳定的慢跑鞋。
结构性扁平足的可能非得买这种鞋不可了。
New Balance 1122 (112x系列)
NB的顶级运动控制型跑鞋,有NB所有的稳定装置,和超大量的
ABZORB,重量极重。
New Balance 587 (586, 585也还可以,584之前是复古鞋,功能差很多)
避震性没上面那双好,稳定性一样,也是很重。预算少时的选择。
5. 轻量训练鞋(Performance Training Shoes)
如果是业余跑者要比赛的话,穿这种鞋就够轻了。平常跑短距离也可穿之。
5.1 performance stability
虽然轻了些,不过该有的稳定性和避震性仍然不错
Asics DS Trainer 8
轻量版的2080。还需要我多做说明吗?这双也是标竿,定义了
何谓轻量稳定型跑鞋,也是该类型跑鞋之王。中底偏硬。2003年
大改版后,评价正负参半,不过还是不减损其王者地位。台湾有
7代,说不定更好。
Mizuno Wave Maverick 2
2001年刚推出时,市场上给予的评价是:总算有一双能挑战
DS Trainer霸主地位的超优轻量稳定型跑鞋了。也立刻得到了RWEC。
运用外侧rubber内侧塑胶wave来创造稳定性,鞋子的合脚性也很好,
脚跟至足弓处紧,脚趾处宽。其弱点是前掌处避震性不佳,特别是
相对于其他的一流好鞋而言。
Nike Air Span Triax/Althea Triax(男女款名字不同) (美/日才有)
为何以前Span/Althea未在此类别中占一席之地呢?因为古时候的
Span/Althea没那么轻,被归类在2.2那类中。新款的就很轻了。这双
比上面两双要软多了,也是有广大爱好者。需要稳定性轻量跑鞋、喜
欢柔软中底和Nike Air的人试试这双吧。
5.2 performance cushion
以下就是没有稳定装置的轻量训练鞋啦
Mizuno Wave Precision 3
2000年刚推出时就得了RWEC,第一双使用rubber wave的跑鞋,
虽然看起来很柔软,但中足支撑出乎意料的好。2002年大改款后
得了RWBU,将前掌处外底改用blown rubber(原先是solid rubber)
并将VS-1加厚至6mm(原4mm),前掌处避震性大爆升,并且将鞋面改
得比以前窄些。
New Balance 831 (830是旧款)
也是非常好的轻量避震跑鞋,此代比之以往用了更多的ABZORB,
有更佳的前足部弯曲性,鞋面紧了些(前一代偏松)。
Adidas Rotterdam
将adidas Boston这双极受欢迎的避震型跑鞋轻量化后的杰作。
将外底和鞋面大幅减重,中底基本上不变。
6. 参考资料
http://www.runnersworld.com/home/0,1300,1-52,00.html
http://www.runnersworld.co.uk/news/article.asp?UAN=477
Runner's World的网站上的资料最详实也最完整。
对原文资料有兴趣的不妨逛逛,千万别错过了鞋评和讨论区啊。
其他的网站比较大的还有两个,不过没上面的详实。
http://www.runningtimes.com/shoes/03web/text/03listbrand.htm
http://www.runningnetwork.com/proctreviews/index.html
B. 特步里的跑鞋要怎么介绍,
主要介绍鞋底和款型。要看具体鞋子。比如说橡胶底经磨防滑耐穿,款型时尚,面料舒适透气等等...
C. 跑步鞋的选择
不管从事哪项运动,其实穿的鞋是很重要的。在跑步时候,跑步穿什么鞋需要我们很认真去选择,因为一个好的跑鞋能给运动者带来轻松的愉悦感。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跑步鞋,如果只是偶尔跑跑步,喜欢穿着跑鞋逛街、上学上班,可以选择造型经典更好搭配的款式,如NIKE Cortez、Air Max、SuperNova等,喜欢长跑应选择轻质的跑鞋,如adiZero和Marathon系列,脚步容易出汗应选择透气性良好的跑鞋,如阿迪达斯清风系列、NIKE Free系列,或GORE-TEX(R)面料系列,容易崴脚或者扁平足应选择有防侧翻控制系统的跑鞋,如LunarGlide系列等等。
解析跑鞋背后秘密 教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利器
当你决定要跑步的时候,肯定会想到买一双跑鞋,但是,当你看到众多跑鞋时,是不是有些不知所措了呢。别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关于跑鞋的知识。
第一:跑鞋存在的意义
我们日常的跑步都会对膝盖造成冲击。而冲击的力量大约是体重的3到5倍。跑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腾空而起,接着落地,然后瞬间再腾空而起,这些动作反复进行。跑步时产生的这些冲量则主要由膝盖的软骨吸收。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有60公斤左右,那他的膝盖在跑步时接受的冲击就有200千克左右。很多保护不周的跑步爱好者下半生都承受着膝盖伤病的折磨,甚至走路都需要扶着东西。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东西来代替膝盖吸收冲击力,保护骨头。因此,跑鞋就出现了。
我们可以把跑鞋想象成一个弹簧。我们跑步时要用一个东西代替膝盖的软骨结构吸收冲击,完成这个任务的,就是跑鞋的避震技术。它能把膝盖软骨原来该承担的形变分一些给这些材料来承担,膝盖的工作就会少一些。跑鞋不是为了让我们跑得更快,而是为了让我们跑步的时候不受伤。这就是跑鞋存在的意义。
第二:跑鞋的种类及区分
1、慢跑鞋:为普通跑步爱好者准备的。全力注重保护,避免运动伤害。一般寿命是跑程1000千米。特点是重,保护完善。
2、性能训练鞋:为专业,半专业长跑运动员准备,赛道训练专用。这种鞋注重的是保护和轻巧的平衡性,一方面要避免运动员训练受伤,另一方面也要让运动员出成绩。
3、马拉松鞋:仅为跑马拉松准备的鞋,不适合日常慢跑。它轻到几乎没有重量,保护性能差,寿命极短。
知道了跑鞋的种类,我们就来看看区分它们的方法:慢跑鞋一般都比较重,鞋底非常厚。性能训练鞋居中,能感觉比普通运动鞋轻,比慢跑鞋远轻。马拉松鞋非常轻薄,几乎没有重量,鞋底也很薄,和容易分辨出。跑步爱好者更适合慢跑鞋。这种鞋的保护比起慢跑鞋是远远不足的,因为一方面专业运动员身体状况远好于我们这些爱好者,避免运动伤技巧更是好得多,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轻便,厂家必须放弃大量保护技术。这种鞋存在只有一个目的,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追求比赛最高成绩。
三、判断自己该用什么鞋
判断自己改用什么鞋子,这涉及到四大点
1、跑步路况
道路首先分为了越野和径跑两种。越野指跑步的道路不是人工修建,或者修建得不那么“好的”,山路,土路,树林。径跑就包括赛道,马路等等修得很直的路,塑胶,水泥,柏油,都算。
2、跑步姿态
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搞错的一步。如果搞错了,结果可能让你花几百上千跟买来的跑鞋,穿上跑了一天,自己生不如死。一般跑步的姿态有三种,外翻,内翻,严重内翻。这三种是连续渐进关系。
对应关系:
外翻——高足弓——没有八字脚或内八字——对应跑鞋:避震型
内翻(外翻不足)——没有八字脚或外八字——中低足弓——对应跑鞋:稳定型
严重内翻——典型扁平足——严重外八字——对应跑鞋:姿态矫正型
绝大多数人都是外翻或者内翻,严重内翻的鞋很难买。
3、足型判断
可以自己脱下袜子判断足型,但是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高足弓的也可能外翻,低足弓的也有内翻的。百分之百准确的判断需要专业测定跑步姿态的机器,或者有经验的人看你跑步时候的姿态状况。
另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办法需要你找一双没有姿态矫正的跑鞋,包括避震型跑鞋,马拉松鞋等等,跑到严重磨损,然后看磨损情况判断。明确没有姿态矫正的鞋子包括多威的马拉松鞋,双星一般的板鞋之类,如果用这种鞋子跑过,可以看看前掌。如果前底磨的是外侧(小脚趾头一侧),那就是外翻,如果是内侧(大脚趾一侧)就是内翻。如果两侧基本差不多,好像是正中间磨的厉害,那避震和稳定型跑鞋都可以试一下。
高足弓主力考虑避震型,也尝试一下稳定型,低足弓的主力尝试稳定型,也去尝试一下避震型。
4、装备量
装备量是两个概念的集合:体重+锻炼强度。
体重越大,锻炼强度越高,跑步的冲击就越大。体重代表着单次冲击的力量,锻炼强度代表这个冲击会持续的程度。跑步差不多就等于你的膝盖挨打,每次被打得多重,被打了多久。
一般说来,好的跑鞋都设计为足以应对单次3千米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锻炼强度。跑鞋一般可以分为两个装备量级,轻量级,大量级。
大量级是“针对”大体重设计的,这就意味着假如你体重不够,你跑步的冲击力可能不够大,那这些“顶级款”设计来吸收大冲击力的弹性材料就显得太硬了。对于跑者来说,明显的感觉就是:鞋底好硬!这样的情况下,跑鞋吸收的能量就不足,而你的膝盖就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所以,尽量根据自己的体重来选择装备量级,不要只盯着顶级款。大装备量级和轻装备量级的分界一般是75千克,如果你的体重紧接这条线,而跑步距离很大,或者很小,那最好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
跑步新人要注意:防晒泡脚休息跑鞋
D. 如何向顾客介绍运动跑鞋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1.提前演练才会有备无患。 在每一次产品介绍前我们都要先确定,我们先介绍什么,怎样介绍,按什么顺序。产品介绍的内容必须熟记在心。聪明的销售员在家里就会演练纯熟。只有做到心里有数,和客户交谈时才会胸有成竹。为了保证与客户沟通的效果,产品介绍之前请先问自己这样四个问题: *我怎样引起对方注意? *我怎样证明产品有效? *我怎样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 *我怎样来表现产品?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2.只有自己非常喜欢,别人才会感兴趣。 只有自己对一件东西着了迷,才能使别人对它兴奋。人都有分享的心态,把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就会很愉快,很有信心。只有喜欢自己的产品,它才有生命力。我们在内心里急不可耐地想告诉别人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样的,会给对方带来哪些好处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种兴奋愉悦之情表明产品在我们心中的价值所在。假如我们自己都不重视的话,就不可能期待客户对我们的产品给予重视。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3.清楚自己的目的。 每次介绍一定要清楚,自己想使客户了解哪些,给客户什么感觉,要达到什么目的。不是每一次产品介绍都会成交,但每次介绍都是为最后的成交作铺垫,所以,每次介绍时一定要清楚:这次与客户沟通我要达到什么目的?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4.以客户的兴趣为中心。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沟通方式也不一样。在介绍产品时,要因人而异,用客户喜欢的方式来解说。 介绍产品时,一定不要忘了和客户互动,让客户亲自参与体验,才会感受深刻,因为客户最在意自己的感受。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5.问问题,让客户参与。 在介绍产品时,只有不断和客户互动,及时发问,才会了解客户的想法并很好地引导客户的思维。发问会让客户参与其中,对产品的感受更加深刻。 特色会引发兴趣,而利益会引发渴望。不断地发问会使客户深入地了解产品的特征和优势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充分调动客户对产品的兴趣,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6.将产品的优点与客户的需求连接起来。 介绍产品时一定要让客户听起来舒服,又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销售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分析产品的特点。二是分析客户的需求。客户永远关心产品对自己的利益和好处,而不是产品的特点,所以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要把产品的特点转化成客户所能得到的利益,从对方的利益这一角度来介绍你的产品。 销售展示的三个简单步骤:介绍产品功能,介绍产品优势,最后介绍客户的利益。有一个固定模式:“由于这项——你就能够——也就是说——”举例来说,当你在描述一款新式手机的时候,你可以说:“由于这种手机带有目前市场上最高像素的摄像装置(产品优势),你可以随时随地拍到最清晰的画面(产品的功能),也就是说,你可以保留或给朋友传送最漂亮最逼真的照片(客户利益)。”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7.把客户带入一个点头说“是”的节奏中去。介绍产品时,不停地、自然地问客户:“对不对?”“您相信吗?”“很好,您觉得呢?”如果客户相信了那些优点,他是很愿意给予赞同的。我们得到的这种赞同越多,客户与我们之间取得的一致性就越高,而且愿意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8.减少客户的痛苦和损失。 客户并不想了解产品所有的特点和功能,但是对能够减轻自己痛苦的功能却十分感兴趣。所以,销售的重点在于关注客户的痛苦或他们渴望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你的产品。 向客户介绍产品要注意
9.与客户的视线接触。 客户是点头还是皱眉头?他是从上往下打量你,还是惊讶得不知所措?不断观察客户是绝对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确知他对我们的产品已经了解到什么程度了,是否在考虑购买。只有视线接触才能确认什么是我们所需要的。
E. On昂跑Cloudflow跑鞋评测是什么
前言:
大家好,我是西方七星阵,一个爱好跑步但更爱好装备的跑渣。自从不小心进了跑马这个大坑之后,我对跑鞋一直有很浓厚的兴趣,至今先后穿过亚瑟士、美津浓、耐克、索康尼、李宁、361国际线、凯乐石、安踏、特步、R2、咕咚等多个品牌共计18双跑鞋,也算是勉强有些心得。当今国际跑鞋品牌中,除了耐克、阿迪达斯、索康尼、布鲁克斯、新百伦、美津浓、亚瑟士等七家大厂外,还有几个后起之秀,虽然历史不长,但是旗下跑鞋做的很有特色,比如On昂跑、hoka one one霍伽、Altra奥创等,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On昂跑的Cloudflow跑鞋。
关于On昂跑:
On昂跑于2010年1月在瑞士苏黎世诞生。自创立之日起,On昂跑一直以“为世界带来革新性的跑步体验”为信念,坚持缓震着陆、轻盈质感、强力回弹的产品设计理念。多年来,On昂跑致力于用瑞士工艺和前沿科技设计打造革新性的跑步装备,旗下所有鞋款的鞋底均搭载专利科技CloudTec®,讲究轻盈触地、疾速爆发,让跑者仿佛畅跑云端,享受身体腾跃而起的快感。
On昂跑发展历史:
- 2010年:1月,为了让更多人享受跑步的乐趣,奥利弗·伯恩哈特(Oliver Berhard)、大卫·阿勒曼(David Allemann)和卡斯帕·科贝蒂(Caspar Coppetti)在瑞士创立On
- 2011年:5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发布研究结果表明,穿着On的跑者在测试中的脉率和血乳酸水平明显较低。
- 2012年:4月,On发布Cloudracer竞速赛跑鞋。10月,On登上《华尔街日报》,被誉为革命性的跑鞋。
- 2013年:6月,瑞士铁人三项冠军得主尼古拉·斯皮里格(Nicola Spirig)成为On签约运动员,并在CloudTec®科技的强大支持下,向强度更大的专业田径领域进发,向强度更大的跑步运动发起挑战。11月,On签约运动员、来自比利时的弗雷德里克·范莱尔迪(Frederik Van Lierde)穿着2014年款Cloudracer竞速赛跑鞋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科纳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并把冠军头衔收入囊中。
- 2014年:2月,全天候轻量缓震跑鞋Cloud正式发布。3月,On入选《跑者世界》在美国、英国及德国20双最重要跑鞋榜单。
- 2015年:2月,On Cloud荣获2015/16ISPO全球设计大赛最佳运动表现金奖。11月,全新 Cloudflyer1在保证出色缓震及稳定性的同时,不失轻巧及灵活性; Cloudsurfer为跑者提供出色的缓震功能,同时助力提升跑步速度。
- 2016年:6月,轻量越野跑鞋Cloudventure问世,它专为要求苛刻的户外环境而设计,CloudTec®科技让越野跑者轻松应对下坡环境。11月,On创新采用18点全脚掌CloudTec®科技缓震鞋底一一系紧鞋带,预备,跑一一让你迈出的每一步都如踏在云端般轻巧。
- 2017年:7月,Cloudflash和 Cloudrush两款竞速跑鞋相继问世,再次强调On提升运动表现的设计核心。其中, Cloudflash荣获ISPO2017年度运动产品大奖。11月,Cloud全新升级,同时发布针对日常跑步及训练而设计的全新鞋款 Cloud X。
- 2018年:On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 2019年:11月,瑞士网球天王费德勒以投资人兼合作伙伴的身份加入On品牌。
- 2020年:为纪念费德勒在17年前赢得首个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冠军,On昂跑与费德勒共同研发设计了一款以网球运动为灵感的全天候休闲运动鞋THE ROGER Centre Court 0-Series,CloudTec®专利科技的加持保证了这双鞋的优越性能和舒适脚感。
产品信息:
鞋重:239克(个人实测)
鞋码:42(US8.5)
中底落差:6mm
适用场景:快速跑训练、竞速跑、10公里、半马、马拉松、节奏跑以及长距离间歇训练
适用路面:公路
适用活动:训练、竞速
缓震性:适中
稳定性:适中
宽度:正常
主要跑鞋科技:CloudTec®、Speedboard™、Helion™ Superfoam
售价:1090元
开箱:
▲包装盒非常的简洁,除了logo和侧面的标注之外没有任何多余信息。
▲我这双配色是铁锈红/柠檬黄,42码(美码8.5),内部有鞋撑。
▲瑞士精工网眼鞋面非常轻盈透气。
▲大底采用新型橡胶复合物,上面有防滑纹路,增强抓地力。
▲中底采用Helion™ Superfoam缓震泡棉,这种材质的特点是轻质兼具很强的能量反馈、灵活性和防护性。
▲新型系带系统和鞋带孔结构配合鞋侧关键部位压胶支撑条,为跑步前进时提供出色支撑。
▲鞋垫似乎来自ortholite,表面红色织布与鞋面网布材质一致,中后掌外侧使用了发泡材质,有些类似凯乐石飞翼Fuga Pro 2.0 NASA的鞋垫设计。
▲后跟、鞋面两侧及鞋舌上的logo为反光材质,夜跑安全性不错。
上手测评体验 :
实测里程:20公里
测试环境:马路、公园绿道、铺砖路等
测试类型:节奏跑
此次测评过程非常辛苦,因为这双跑鞋不是我这个跑渣目前能驾驭的,稍微跑一下心率就很高,所以总的上脚距离只有20公里,轻喷。
尺码&穿着舒适性:
我之前测量自己双脚长度约为255mm,低足弓/轻度扁平足,跑鞋尺码一般选择42(US8.5)。这双Cloudflow给我的感觉比亚瑟士、耐克、索康尼等同码略微宽松一些,上脚没有感觉任何挤脚现象,前掌较为宽松,鞋带在保持图中状态时甚至感觉后跟有些松。鞋舌非常舒适,有些类似361国际线零重力鞋舌给我的感觉,但它更为轻薄透气,只是鞋舌有点长,袜子要穿长一点,否则脚背上有皮肤直接与鞋舌接触,长距离下可能会有摩擦(图中穿的迪卡侬19.9元基础款跑步袜,短了)。鞋带弹性非常足,很轻,可以灵活调节松紧度。对我来说,这双Cloudflow码较为宽松,穿着非常舒适,不压脚背,不挤脚趾,不压迫脚踝。239克的重量相当轻盈。
包裹性&透气性:
虽然穿着感觉略微宽松,但实际上脚跑步过程中并无松脱现象,很跟脚,包裹性不错。
鞋面非常轻盈,多处大小不等的网眼增强了透气性,在我跑步时感觉比较清凉。
缓震&回弹:
Cloudflow的缓震性能只能说中等,并没有国内跑者提及较多的”踩屎感“,这也是它本身定位造成的。从慢动作动图上也可以看到,落地时cloud模块并没有很明显的变形。这点我其实有些不解,因为我之前用手掐过cloud模块,比美津浓inspire13的wave片要软不少,但实际上脚跑步时脚感是偏硬的,比inspire13要硬。
落地时脚感很坚实,路面反馈很灵敏,回弹较为强劲,抬脚时感觉很流畅,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它采用了Speedboard™技术,用一块类似碳板的Speedboard板放在鞋垫和中底之间,足部触地时,Cloud模块挤压变形,Speedboard™也随之弯曲加载能量,然后Cloud模块锁住触地压力进入蹬脚阶段,Speedboard™也随之释放负载,塑造推进时的爆发力。
但对我这个跑渣来说,这双鞋有些驾驭不住,配速在6分钟左右时,1公里后右小腿开始感觉疲倦,发酸,2公里后右脚踝内外侧均感觉酸痛,每次跑完回家都感觉足弓有些酸痛。配速提升到5分左右时感觉倒是不错,有点像索康尼向导10给我的感觉,只可惜我并不能在此配速下持续……它终究是一双偏竞速的训练鞋,不适合我这个平时配速6分开外的跑渣……根据我的慢动作回放可以看到我落地时还是偏后跟落地,腿也伸得比较直,大约这就我穿它跑得吃力的原因吧。
抓地&防滑:
Cloudflow抓地不错,无论是马路、铺砖路、绿道甚至瓷砖路面上表现都不错,但在有水的路面上表现不算太好,有一些轻微打滑现象。
支撑:
虽然比较轻,但它落地时的支撑给我的感觉却相当好:每一步落地时都觉得很稳当,不担心扭转侧翻,后跟也不像耐克飞马35那样软绵绵的缺乏支撑感。
总结:
这款On昂跑Cloudflow给我的总体感觉如下:
- 尺码正常偏宽松,穿着很舒适,我非常喜欢它的鞋舌与鞋带设计;
- 包裹性不错,灵活贴合,透气性很好,重量控制得不错;
- 脚感软硬适中(对习惯了缓震跑鞋的跑者来说偏硬),回弹很有力,支撑不错;
- 抓地表现不错,但在有积水的路面上防滑表现有待加强;
- 比较适合前掌落地、体重正常或较轻、配速在5分钟以内的进阶跑者。
它是一款很有特色,适合做速度训练的跑鞋,但不建议大体重、配速5分钟开外的跑者入手。
F. nike 跑鞋全系列 求介绍
耐克NIKE跑鞋主要有四大系列:Air Max系列、Free系列、Lunar系列以及Zoom系列。
1、Air Max系列
Air气垫科技是耐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1987年正式应用到首款搭载了可视式Air Max科技的跑步鞋Air Max 1上。30多年来,耐克将这项科技不断研发,不断创新。Air Max也不负众望,用自身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从第一代Air Max到Air Vapormax,Air Max可以说带给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主要技术有:Flywire 飞线 、Cushlon 泡棉中底、后脚跟 Nike Zoom 气垫、 华夫格外底。
相关鞋款有:Air Zoom Pegasus、Air Zoom Structure 、 Air Zoom Vomero等。
G. 跑鞋的介绍
根据生物力学的需要,跑鞋可分为提供减震性、提供稳定性、提供运动控制三大类。提供减震性的跑鞋,通常有较柔软的夹层鞋底,辅助足部在运动时均匀受力,帮助足部减震。鞋体通常较轻,稳定性会相对较差。提供稳定性的跑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匀的柱子或内侧具有夹层结构。提供运动控制的跑鞋,通常比较坚硬,能减小或控制足部的过度内翻,防止脚踝受伤,这种跑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
H. 什么跑鞋适合胖子
胖人如何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
1、跑鞋主要由3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上部就是鞋面,一般会采用透气排汗面料,在后跟及脚踝处会有一些硬质材料支撑,起到稳定作用,这一层对跑者的作用是透气、包裹和稳固脚踝与脚跟。
中底是跑鞋的缓震核心,也是整个跑鞋的核心。起到脚踏地时承受人体重量和地面撞击的作用。好的跑鞋不是越软越好,或是越弹越好,而是跑步时踩下去明显感觉到力量被吸收了,离地时又明显感觉到蹬踏有弹性。
外底(底部)是直接接触地面的部位,最主要的功用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保持跑者发力时的稳定型。
2、多大体重该穿什么等级的跑鞋
(1)体重和中底缓震等级恰好匹配:中底形变适中,可以起到完整的缓冲和回弹作用。
(2)体重大于中底所能承受的范围:中底被挤压成线(又叫中底被击穿),只能起到部分缓冲作用。
(3)体重小于中底所能承受的范围:中底形变很小,只能起到很小部分缓冲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体重太小踩不动鞋)。
3、足弓高低和步态**惯对应的跑鞋种类
这是一般跑者最难理解、区分的地方。先说足弓高低,这是天生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足弓高,脚外侧承受力量更大,脚踝外侧,小腿外侧的肌肉会格外紧张,膝盖所受到的震感也会更强烈。
足弓低,足底腱膜会被拉伸,长期处于绷紧状态(有点像穿高跟鞋),所以不论走路跑步都特别累。
针对步态而言:
内旋不足,也就是内翻(足外侧受力,内侧翻起),通常会伴随高足弓,产生的副作用也基本一致——震感明显,对脚踝、膝盖的冲击感受明显。
内旋过度,也叫外翻(足内侧受力,外侧翻起),通常伴随低足弓,跑步时脚掌内侧受力,稳定性差,对足弓、脚踝的冲击感受明显。
按照这几种不同的足弓高度和步态,跑鞋分成三种:缓震(缓冲)、支撑(稳定)、控制。
4、公路、泥路适合什么跑鞋?
公路跑鞋,一般以轻便和减震为主,带减震的跑步鞋能够提供充足的弹性,保护足部免受振动。路跑时能为双脚带来良好的户外体验。
对于水泥路选择跑鞋而言,主要在耐磨在的鞋底和支撑及避震系统。一般来分主要有:有比赛用的(鞋底会比较薄比较硬);练**用穿舒适的(避震比较厚比较软);还有纯马拉松鞋跟田径用的其他鞋种...,前头翘高或甚至短跑的钉鞋。
5、跑量跑速对跑鞋选取的影响
介绍到这里,适合自己的跑鞋其实已经可以挑出来了。跑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跑量、跑速和肌肉强度对所选跑鞋进行进一步精选。
原则是:跑量越大跑速越快对身体负担越大,越需要缓冲保护。因此假如经过上面的步骤挑选出几双跑鞋,跑量大,速度快的跑者可以选取缓震级别较高的。
6.伤病对跑鞋选取的影响
很多跑者在挑鞋时候都会询问,自己有膝伤,脚踝伤该怎么挑鞋。这里简单遵循几个原则就好了。
(1).长期运动产生的劳损伤(如膝盖疼,髋骨或者腰椎疼)选取缓震级别较高的。
(2).偶尔因外力受伤(如脚踝扭伤,挫伤)选取稳定支撑性较好的。
I. 如何快速介绍超轻19的产品卖点
可以从李宁超轻19跑鞋的材质与黑科技来介绍卖点。
跑鞋又名运动鞋,根据生物力学的需要跑鞋可分为提供减震性、提供稳定性、提供运动控制三大类。提供减震性的跑鞋,通常有较柔软的夹层鞋底,辅助足部在运动时均匀受力,帮助足部减震。
李宁,是“体操王子”李宁在1990年创立的专业体育品牌。李宁公司拥有完善的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制造、经销及销售能力,以经营李宁品牌专业及休闲运动鞋、服装、器材和配件产品为主,已在中国建立庞大的零售分销网络和供应链管理体系,并持续加码电商阵地、构建电商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