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快速背下八上物理概念
擴展閱讀
怎樣穿塔衣服 2025-09-17 18:52:57
剖腹產現在多少錢 2025-09-17 18:50:41

怎樣快速背下八上物理概念

發布時間: 2022-06-09 16:00:08

Ⅰ 誰幫忙找一下八年級物理要背的所有概念(復制的也行)

八年級上冊物理概念整理

第一章聲現象

1、科學探究的要素:

⑴發現並提出問題⑵做出假設和猜想⑶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⑷通過觀察等途徑來收集證據⑸評價⑹得出結論或提出新的問題⑺交流與合作

2、聲音產生的原因、聲源

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

3、聲音傳播的條件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4、聲速、聲波、聲能

聲音在空氣中轉播的速度為340米/秒(15℃),聲音是一種波,它具有能量

5、聲音的特徵(三要素)

⑴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同振幅有關。(振動的幅度)

⑵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同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快,音調高。頻率是指聲源每秒鍾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Hz)

⑶音色(音品):聲音的品質;不同的音色有不同的波形。

6、樂音和雜訊

⑴樂音:通常指那些動聽的,令人愉快的聲音,它的波形是有規律的。

⑵雜訊:通常指那些難聽的,令人厭煩的聲音,它的波形是雜亂無章的。

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和休息的聲音都是屬於雜訊。

7、減弱雜訊的途徑:

在聲源產生處,在聲音傳播過程中,在人耳處使雜訊減弱。

8、人耳聽不見的聲音

⑴超聲波:頻率高於20000Hz的聲波;

⑵次聲波: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

⑶可聽見的頻率范圍:20Hz-20000Hz。

9、超聲波的特點: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於獲得較集中的聲能

10、超聲波的應用:

⑴製成聲納⑵B超⑶超聲波速度測定器⑷超聲波清洗器⑸超聲波焊接器

11、次聲波的特點和監控

⑴特點:傳得遠,容易繞過障礙物、無空不入

⑵監控得目的:避免它的危害,將它作為預報地震、台風的依據,作為監測核爆炸的手段。

第二章物態變化

1、溫度計的製造原理:

測溫物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性質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①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②將溫度計的玻璃泡與被測量的物體充分接觸;③當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溫度計仍須和被測量的物體接觸;④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攝示度(℃)的規定方法:

以通常情況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作為0度;

以標准大氣壓下水的沸騰是的溫度作為100度;

在0度到100度之間等分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攝示度(瑞典的攝而修斯首先規定)

4、「熱島效應」形成的原因

在城市的生產和生活中,燃燒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熱,以水泥、瀝青為主的路面和建築物有教強的吸收太陽輻射能的本領;城市中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發少,加之空氣流通不暢,城市中的熱不能及時的傳播出去等。

5、汽化的定義、條件、方式

1、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條件;吸熱。方式: ①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②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6、沸點及沸點的變化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7、液化的定義、條件、方法

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條件是放熱。

方法有:(1)降溫(2)壓縮體積

8、熔化和凝固的定義、條件

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條件是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條件是放熱。

9、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區別:

①晶體有熔點(熔點:是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非晶體沒有熔點;

②晶體熔化時的溫度不變,非晶體邊熔化邊溫度升高

10、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升華需要吸熱;

②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現象,凝華需要放熱。

11、物態變化的定義、類型、條件

物質從一種狀態轉變成另一種狀態稱為物態變化。類型有: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物態變化的過程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第三章 光 現 象

1、光源的定義及類型

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光源分類: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實驗

用三棱鏡把太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叫光的色散,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第一個做色散實驗。

3、光的三原色(三基色),顏料的三原色

紅、綠、藍是光的三原色;紅、黃、藍是顏料的三原色

4、透明體和不透明體顏色的決定

透明體的顏色是由透過它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

5、色光和顏料混合後的顏色

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成白光;紅、黃、藍三種顏料混合成黑色。

色光混合和顏料的混合成的顏色是不一樣的。

6、紅外線的定義和特點

太陽光中色散區域紅光外側的不可見光叫紅外線。

紅外線能使被照射的物體發熱,具有熱效應,太陽的熱主要就是以紅外線的形式傳到地球上的 。

7、紅外線的應用;

紅外線探測器、紅外線照相機、響尾蛇利用紅外線捕食、紅外線夜視儀。

8紫外線的特點和應用:

紫外線最顯著的性質是它能使熒光物質發光。應用:紫外燈滅菌、驗鈔機驗鈔。

9、光的直線傳播,光速

⑴、 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⑵、 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3×108米/秒。

⑶、 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可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

10、平面鏡成像特點:

一、平面鏡成像是同大、正立、左右相反的虛象

二、像和物的連線同鏡面垂直

三、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1、光的發射定律;光發射時,反射光線位於入射光線和法線所確定的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2、光的反射類型:

鏡面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也平行,物體表面光滑。

漫反射:入射光線平行,反射光線不平行,物體表面粗糙不平。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第四章 透鏡及其應用

1、別透鏡的方法:

①、用手摸:中間厚邊緣薄是凸透鏡。

②、用眼看:能使字放大是凸透鏡。縮小的是凹透鏡。

③、用光照、能使平行光會聚一點的是凸透鏡。

2、凸透鏡和凹透鏡的作用:

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②、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焦點、焦距

焦點:平行光通過凸透鏡 在主光軸上會聚一點叫焦點(F)

焦距:透鏡的中心(光心)到焦點的距離叫焦距。(f)

焦距可用平行光聚焦法測量。

4、物距:物體到透鏡的距離叫物距。(u)像距:像到透鏡的距離。(v)

5、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物距

u
像的性質
應用

舉例

像距v
大、小
正、倒
虛、實
同異側

U>2f
f<v<2f




照相機

U=2f
v=2f
同大





f<u<2f
v>2f




投影儀、幻燈機

U=f

不能成像

U<f
物象同側




放大鏡

6、凸透鏡成像的變化規律

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7、凸透鏡成像的其它內容

①、實象和物體的最近距離是4f

②、F點是成實象和虛象的分界點

③、2F點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8、照相機和眼睛的相同點

①、所成像都是倒立縮小的實象

②、眼鏡的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

③、眼鏡的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的膠片

9、視力的缺陷及矯正

①、近視眼: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之前,用凹透鏡來矯正

②、遠視眼(老花眼):近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之後,用凸透鏡製成遠視眼鏡來矯正,遠視眼鏡的作用是使像相當於晶狀體向前移,它能使光會聚,使近處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清晰的像。

10、望遠鏡的發展歷史

伽利略望遠鏡

開普勒望遠鏡

射電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

11、望遠鏡的組成:

伽利略望遠鏡 :物鏡,凸透鏡;目鏡,凹透鏡;

開普勒望遠鏡:物鏡,凸透鏡,焦距長;目鏡,凸透鏡,焦距短;

12、顯微鏡

①、作用:可以幫助我們用看清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物體

②、結構:物鏡,凸透鏡,焦距短;目鏡,凸透鏡,焦距長;

13、遠視眼睛焦距和度數的關系:D=1/f×100 D:度數 f:焦距,單位是米。

14、光的折射定律: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或者水時,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方向;當光從玻璃或者水斜射入空氣時,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方向。當光垂直射入玻璃或者水中時,光的傳播方向不變,(三線一面) 。

15、光的介質

能夠傳播光的物質,例如:水、玻璃、真空、空氣

第五章 物質的運動

1 長度的國際單位 常用單位和單位換算

①國際單位是 米(m)

②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③1km=103 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 mm=103 um 1um=1 03nm

2 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和使用注意點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注意:

a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放正尺的位置

b零刻度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視線與尺面垂直

c 測量物體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記錄測量結果時要寫出數字和單位

3 速度的定義 意義

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它反映了物體運動的快慢

4 速度的公式和單位

v=s/t

國際單位:米/秒 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1 m/s=3.6km/h

5勻速直線運動:

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6 平均速度

意義:它反映變速運動的快慢

測量:用皮尺和秒錶

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7機械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參照物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如位置不變就是靜止

8參照物及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用來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的另一個物體

由於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判斷的結果也不同,所以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

Ⅱ 如何學好八年級物理

物理學習掌握八個關鍵
一、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熟記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論;記住一些結論對於提高解題速度、提高應試技巧等是大有幫助的。
二、重視隨堂筆記
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或盡量少走神,認真做好筆記。老師講過的一些好的解題方法、例題,或者是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爭取把漏洞、難點都掌握;另一方面,「溫故而知新」通過對課堂筆記的回憶,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解題方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有些知識當時可能學會了,便間隔一段時間後容易淡忘,如果能及時地做好筆記,不間斷地加以復習,形成永久記憶,把所學知識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
三、重視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獨立完成、不依賴他人的基礎上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思考,有時可能慢一些,有時可能會走彎路,有時可能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物理學習優異者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四、學會畫圖分析物理過程
不論題目難易都要盡量畫圖分析,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知識需要通過畫圖來達成,畫圖是一種良好的物理學習方法,通過反復的訓練,你會發現很多看似復雜的物理問題其實會變得很簡單。
五、重視物理知識的鞏固
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就是對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在弄懂、弄會的基礎上,按時按量完成作業,盡可能的節約解題時間,提高解題速度,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一個高度。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來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對知識進行鞏固。
六、學會勤學多問
在物理學習中不清楚和不理解的問題要與老師或與同學進行及時的討論、交流。好多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如果總有知識漏洞不及時加以解決,久而久之,漏洞就越積越多,這樣會逐漸失去物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沒有了興趣,則很難把這門學科學好的。
七、重視總結知識點
及時總結知識點,同類題型及時做好歸納,以便做到舉一反三,及時融會貫通。研究表明,有系統的學習會比零散的知識點容易掌握。習慣性地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慢慢就能總結出自己的一套解題思維,知識就慢慢變成自己的了。
八、重視數學計算能力的提升
在物理學習中好多同學總是因計算失誤導致丟分嚴重。「數理不分家」,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平時一定要勤練計算準確的基本功,要盡量減少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誤。

Ⅲ 怎樣最快的學習好物理

想要最快的學習好物理,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正確理解物理基本概念,熟練掌握物理基本規律。
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是學習物理的基礎,首先必須很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規律。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每個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引出來的?
(2)定義、公式、單位或注意事項各是什麼?
(3)其物理意義或適用條件是什麼?
(4)與有關物理概念、規律的區別和聯系是什麼?
(5)這些概念和規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6)適度訓練。

2.重視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對物理問題分析能力。
建立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典型的「分析綜合」思維方法的訓練。同學們必須要善於學習,勤於思考,從教師講解的典型例題和自己所做的習題中,歸納出各種物理模型,並明確其產生的條件和特徵。當同學們頭腦中有了建立物理模型的主觀意識時,復雜的物理現象分解成的若干簡單物理過程與物理模型聯系起來,便使復雜的物理問題演變成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物理畫面,這樣既豐富了同學們的想像力,也使問題迎刃而解,從而培養了同學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3.多做題,強化思維訓練。
當學生的物理解題思維建立之後,要進行強化訓練。強化思維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加深鞏固,是思維方法的具體應用,是使你靈活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適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練習題,特別要敢於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物理過程較復雜的練習題。通過不斷訓練,不斷歸納總結,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定期復習總結
學習物理要培養自己定期復習總結的習慣。復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知識升華提高的過程。一是當天復習,這是高效省時的學習方法之一。二是章末復習,明確每章知識的主幹線,掌握其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找出節與節之間、章與章之間的聯系,建立新的認識結構和知識系統。既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又學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單純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多數需要理解。通過系統有效的復習,就會發現,厚厚的物理教科書其實是「很薄的」。要試著對做過的練習題分類,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盡快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5.強化思維訓練。
物理概念和規律建立之後,還要進行強化訓練。強化思維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進一步加深鞏固,是思維方法的具體應用,是使同學們靈活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同學們要適量地多做一些物理練習題,特別要敢於做一些綜合性較強、物理過程較復雜的練習題。通過不斷訓練,不斷歸納總結,才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訓練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運用「一題多解」可以達到「弄清一道題,明白一串理」的目的;運用「一題多變」可以培養同學們應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

怎樣快速學好初中物理!!!

物理是一種理科課程.初中物理呢,是應用物理的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當中的許多現象的學科.比較貼近於生活.也來自生活.要是想學好物理呢,就必須有合適的方法.如果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的話.你根本就學不會物理的,因為物理是有邏輯性的.那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這門學科呢?有什麼樣的方法可以學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維導圖

第五、不懂就問

發現自己有不會的地方,一定要及時的問同學或者是老師.不懂就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就把所有的知識點都放在你的腦子里邊了.成為你自己的東西了,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關於怎麼學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經告訴給大家了,希望同學們能夠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對於你們提高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Ⅳ 怎樣自學初二物理!

一、學習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會」
初中將學習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規律,而這些概念、規律,是解決各類問題的基礎,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應力求做到「五會」:
①會表述:能熟記並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②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③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④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並理解變形後的含義。
⑤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二、重視畫圖和識圖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從運用力學知識的機械設計到運用電磁學知識的復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的。知識的條理化,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等問題,用通常意義上的語言或文字表達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學的方法動手畫圖是學習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對今後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物理課里,同學們會學到力的圖示、簡單的機械圖、電路圖和光路圖。「大綱」要求的畫圖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畫圖屬於作圖類型題,比方說,作光路圖、作力的圖示、作力臂圖以及畫電路圖等等;另一部分,根據現成的圖形學會識圖,所謂識圖是指要注意結合條件看圖,不僅要學會把復雜的圖形看簡單(即分析圖形),更要學會在復雜的圖形中看出基本圖形。例如,在計算有關電路的習題時,已給出的電路圖往往很難分析出來是串聯、並聯或是混聯,如果能熟練地將所給出的電路圖畫成等效電路圖,就會很容易地看出電路的連接特點,使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三、重視觀察和實驗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觀察和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經說過:「沒有觀察,就沒有科學。科學發現誕生於仔細的觀察之中。」對於初學物理的初中學生,尤其要重視對現象的仔細觀察。因為只有通過對觀象的觀察,才能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只有通過仔細、認真的觀察,才能使我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深化。例如,學習運動的相對性,老師講到參照物時,許多同學都會聯想到:坐在火車上的人,會觀察到鐵路兩旁的電桿、樹木都向車尾飛奔而去。這個生動的實例使我們對運動的相對性有了形象的認識。
在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重視實驗,注意把所學的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其中也包含與物理實驗現象的結合,因為大量的物理規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物理的初中學生,要認真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並獨立完成學生的動手操作實驗。在認真完成課內規定實驗的基礎上,還可以自己設計實驗,來判斷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測量學校綠地中一條彎曲小徑的長度;可以通過實驗測量上學途中騎車的平均速度;還可以設計在缺少電流表或缺少電壓表的條件下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這些都需要同學們自己獨立思考、探索,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決問題會更全面。
四、學會「兩頭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識的特點是由簡到難,逐步深入,隨著學習知識的增多,許多同學都感到物理題不好做。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對頭的緣故。拿到一道題後,一般有兩條思路:一是從結論入手,看結論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攏;二是要「發展」已知,從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當兩個思路「接通」時,便得到解題的通路。這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兩頭堵」的方法。這種方法說起來容易,真正領會和掌握並非「一日之功」,還需要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體會並加以應用。
五、注意適當分類,把知識條理化和系統化
當學習過的知識增多時,就很容易記錯、記混。因此,可試著按照課文和某些輔導材料中繪制的框架圖去幫助記憶和理解。有時,適當地對概念進行分類,可以使所學的內容化繁為簡,重點突出,脈絡分明,便於自己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可以不斷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統化,不斷地把新概念納入舊概念的系統中,逐步在頭腦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概念系統,使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少走彎路。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能夠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有法,但學無定法。在學習物理的道路上,願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特點,穩扎穩打。

Ⅵ 怎樣學好初二物理

(1)怎樣學好初二物理??首先要重視實驗,盡可能多動手做實驗。不會做實驗就不能說學好了初中物理。因些,要積極做實驗,不僅課堂上做,課前課後還要反復地做,用「VCM模擬實驗」,多做幾遍實驗,牢牢掌握每個化學反應的具體條件、現象、結果,加深理解和記憶,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實驗動手能力,主要指觀察、操作和製作等動手能力。開始學習物理時,可注意觀察老師是如何做各類演示實驗的,如實驗的步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實驗的方法。做實驗時,按老師要求的實驗步驟和方法認真實驗、練習。對老師和教材中給出的有關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的探索性小實驗、小製作都要積極想辦法動手做。這對增強動手能力是非常有利的。另外,還可以自己主動設計實驗。如對教材中插圖、習題里隱含的實驗內容,就可以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實驗步驟和方法,進行實驗。這能培養你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意觀察。在學習初中物理時,首先要注意觀察教師和課本中給出的物理現象,如課本中提出的問題、給出的圖片、實驗及教師的演示實驗等。觀察的主要方面有:物理現象或事實產生的條件、表現的形式如運動、變形、溫度變化、結果等。其次,要有意識培養自己觀察生活中物理現象的習慣和興趣。
(3)要注意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自己逐漸提高思維能力。物理教材中並沒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但,又可以說,整本教科書都在講述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教材在講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時,就是按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步驟在進行。即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通過實驗研究、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等步驟進行的。因此,在整個物理學習過程中,在學習教材解決問題步驟的同時,還要注意思考,看自己能否想出與教材中不同的解決問題的實驗、方法和步驟。這樣,就能在學習繼承前人思維成果的同時,又能鍛煉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Ⅶ 怎樣學好初二物理

1.重視常規學習
(1)研讀課本。
軍隊不打無准備之仗,學習物理也是如此。新學期的書發下來,希望你能夠拿起物理課本,翻開美如畫的篇章,順著目錄,大致了解本學期的內容;每章、每節上課前,再次提前預習,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課堂上與老師一起揭開謎底;復習時,課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復復習,「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而且每一次你都會有新發現。
(2)認真聽講。
天才不是天生的。無論是新課、實驗課,還是習題課、復習課,每一個「考試狀元」都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聚精會神聽講,緊跟老師思路,積極思考,不時勾畫出重點,標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記錄又產生的新疑問,這樣的學習才是高效的。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斷鞭策自己,堅定自己的學習信念,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會學」和「學會」的境界。
(3)自我督查。
習題是鞏固、復習是系統、考試是檢驗。每一次作業、每一次考試,獨立完成,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精煉結論,全面思考,規范答題;及時訂正,不懂就問,學會歸納,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多題歸一。
學好物理,關鍵問題是要盡快了解物理學科的特點,否則,就會「坐飛機」,雲里霧里,窮於應付,失去學習主動性。

2

2.重視物理過程
(1)會看。
例如,老師在空礦泉水瓶子的側面不同高度處扎了幾個小洞,將水倒入瓶中。你睜大了眼睛,像看電影一樣,就怕漏掉哪個環節。做好實驗,老師問觀察到什麼現象?集體回答「水噴出來了」。其實,還有一個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噴得越遠」。兩個現象,兩個結論,而後一個更是研究重點。物理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初中物理的實驗更多,但實驗不是看熱鬧的。
(2)會想。
上述例子中兩個現象說明什麼問題?回顧前面的知識,木塊壓在海面上,海綿凹陷,即產生形變,說明木塊對海綿有壓強。類比一下,水噴出來,說明水對瓶子側壁有壓強,且水越深壓強越大。那麼如果倒入其他液體會產生什麼現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惟有動腦思考,才能實現思維升華。
(3)會探。
上述是《研究液體壓強規律》的引入課,若要深入研究,還需要分組探究。動手准備充足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必須注意控制變數,編制數據表格要分清有幾行幾列,需填寫什麼內容,小組成員分工明確,溝通協作,這都是很重要的實驗技能。
(4)會說。
「說」即「歸納」,根據測量數據,橫縱對比,歸納實驗結論。哪些數據可以進行數量上的對比,得出初步結論?如何對數據運算處理,得到進一步結論?歸納初步結論時,語言敘述要精煉,也要注意控制變數,還要注意結論的完整性。歸納進一步結論時,要明白進行加(求和)、減(求差)、乘(乘積)、除(比值)運算,是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與普通的數學運算是有本質區別的。
囫圇吞棗的學物理,沒有過程,就像蓋樓房沒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會背概念,不會用概念,時間久了,那些物理名詞、公式、原理,就成了「天書」,不理解,不是「真經」。

3

3.重視思維方法
(1)方法遷移。
初學物理,你會讀到《擺的故事的啟示》,同時,你第一次接觸了利用控制變數法「研究影響擺的周期的因素」。漸漸地,你從「研究聲音的音調跟哪些因素有關」、「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等實驗中,領會了控制變數法的真諦,而這個方法是貫穿於初中物理學習的始終,可以這樣說,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學習光的傳播規律,老師教你畫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線」嗎?當然沒有,只有「光」,沒有「線」,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磁感線」、高中的「質點」、「電場線」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沖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曹沖很聰明的運用了「等效替代」這個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頭的重力就等於大象的重力,「化整為零」,解決了沒有大稱的難題。「合力」、「總電阻」等概念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時間」圖像是學習高中運動力學圖像和其他圖像的基礎。初中物理是為高中物理、大學物理打基礎的,所以你還要學會下列研究方法:累積法、類比法、比較法、歸納法、圖像法、列表法等。
(2)知識遷移。
物理課程系統分為五個部分: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除了光學相對獨立,其他內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物質、運動、能量把它們牢牢地捆在一起。要從整體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確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教材、知識系統中的地位,注意前後聯系。

4

4.重視知識應用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回歸生活。
家裡突然停電了,你還會像小時候那麼害怕嗎?八成是保險絲燒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賽跑時,為何要求計時員看到槍冒煙開始計時,而不是聽到槍聲計時?你學了光速比聲速大很多,計算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汽車剎車後還要行駛一段距離?在雨雪天氣路滑時,如何減小交通事故的發生?這與慣性、摩擦有關。如何判斷戒指是否純金?測量質量與體積,計算密度,查密度表對比吧!隨著物理學習的深入,你會豁然明朗,生活到處是物理謎語,等待你去解開。
(2)課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豐富的。猜想一下,沒有聲音的世界將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無聲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爐。城市現代化,玻璃牆面的樓房越來越高,黑夜越來越亮,刺眼的光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減少光污染》。《如果沒有摩擦》、《自行車上的物理》……調查報告,課外製作、課外探究都能把物理從課內延伸到課外,為你帶去研究的歡樂與驚喜。
(3)學科交叉。
「刻舟求劍」、「掩耳盜鈴」的典故中包含著深刻的物理原理:參照物、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國古代詩詞、成語諺語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現象,你可以從語文中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從歷史中體味物理學家的優秀品質。
你嘗到了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就會愉快地、主動地投身於物理知識的學習中。

5

5.重視情感傾注
(1)合作。
人不是獨立的個體,不能離開群體而存在。有些物理問題,單獨思考會回答不全面,此時需要集體的智慧。有些實驗一個人無法操作,就需要兩個人,甚至四個人一起分工協作完成。有時答案五花八門,則需要集體討論,找到真理。
(2)堅持。
學習物理要能吃苦,愛因斯坦說,「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學習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和足夠長的杠桿,我能撬動地球」。學習物理更要謙虛,牛頓說,「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習物理必須腳踏實地,夯實基礎,系統把握,循序漸進,不搞突擊。

Ⅷ 八年級上冊物理概念,公式 總結

(1)速度公式:V=S/t

(2)質量與重量:G=mg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折射的同時必發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 凸透鏡: 邊緣薄, 中央厚
凹透鏡: 邊緣厚, 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 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密度公式:ρ=m/V

Ⅸ 怎樣學好初二物理的方法技巧

一、 端正學習態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學們提出的普遍問題,即為什麼上課聽得懂,而課下不會做?我作為學理科的教師有這樣的切身感受:比如讀某一篇文學作品,文章中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對人物心裡活動的描寫,都寫得令人叫絕,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讓自己提起筆來寫,未必或者說就不能寫出人家的水平來。聽別人說話,看別人文章,聽懂看懂絕對沒有問題,但要自己寫出來變成自己的東西就不那麼容易了。

二、要注意學習上的八個環節:制定計劃→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這里最重要的是: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這五個環節。

三、注意自學能力的培養

記憶: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熟記基本概念,規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結論,即所謂我們常提起的最基礎的知識。同學們往往忽視這些基本概念的記憶,認為學習物理不用死記硬背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其結果在高三總復習中提問同學物理概念,能准確地說出來的同學很少,即使是補習班的同學也幾乎如此。我不敢絕對說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對你某一次考試或某一階段的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這對你對物理問題的理解,對你整個物理系統知識的形成都有內在的不良影響,說不準哪一次考試的哪一道題就因為你概念不準而失分。

2怎麼提高初中物理成績
1.見物思理,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講的是「萬物之理」,在我們身邊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識。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多抬頭看看天空,你就會發現物理中的「力、熱、電、光、原」知識在生活當中處處都有。一旦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原來物理這么有魅力,這么有趣。!

2.學會從「定義」去尋找錯因。打好基礎。

對於基本公式,規律,概念要特別重視。「死記知識永遠學不好物理!」最聰明的學生都會從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尋找錯誤的根源,並且能夠做到從一個錯題能復習一大片知識——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物理是否開竅的最重要的標志!

3.把「陌生」變成「透徹」!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勢能」「電勢」「電勢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納它,再通過聽老師講解、對比、應用理解它。要有一種「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這樣時間長了,應用多了,陌生的就變成了透徹的了。

4.把「錯題」變成「熟題」!

建立錯題本,在建立錯題本時,不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尤其注意建立錯題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創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結在裡面,力求做到賞心悅目,讓人看了贊不絕口,自己看了會贊美自己的傑作。並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縮小一次錯題的范圍,最後錯題越來越少,直至所有的「錯題」變成「熟題」!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觸類旁通,永不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