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孩子,會把他養廢嗎
我認識一個全職媽媽,她跟我吐槽說:
「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心思陪孩子,包括陪他玩游戲,陪他讀書,陪他畫畫,可是我兒子發展並不好。
同樣是3歲,跟他同齡的小孩,專注力特別好,畫畫像模像樣的,可是我家孩子讀個繪本都夠嗆,要麼就隨意翻兩頁,要麼就是粗暴地在上頭隨意塗抹。你要說他他就哭。這到底是怎麼了?難道是我陪伴的質量還不夠嗎?」
我當時就反問她:你一直陪孩子,一直陪,孩子現在有了這樣的狀況,你有沒有想過,不是你陪得不夠,而是你陪得太多了呢?
凡事過猶不及。
所以,結合這個媽媽的問題,想說說陪伴這個事。
首先來說說,上面這個3歲的小孩兒,為什麼在媽媽無微不至的陪伴下,反倒出現了專注力差、缺乏耐心等問題?
很多父母以為,陪伴就是花大量時間去關注孩子,去跟孩子互動。以至於,很多父母借陪伴之名,占滿了孩子的絕大部分時間和空間。這就像是一個孩子,成天都是吃飯吃到十成飽。結果會怎樣?當然很容易消化不良。
很多父母不了解這一點。他們對孩子保持了過度的關注。特別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理應去看著孩子、指導孩子,一旦孩子做錯了,他們傾向於立刻糾正孩子。
但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正是自己的隨時介入,在無聲中告訴孩子:你不對,你做的不好,你不行,你離開不我。
就像我們需要給孩子的胃消化食物的時間和空間一樣,我們也需要在孩子的生活中留出一些空白的、沒有被安排的,沒有父母在場的時間和空間。
當父母給孩子留出這個空白,即在孩子獨自專心鼓搗的時候不介入、不打擾,才會給孩子傳遞出一種接納。那意思是說,孩子,你所做的是沒有問題的。
孩子的專注力跟自信心,就是在這樣的空隙中成長起來的。
我當然也可以理解這些父母。
照顧孩子原本很辛苦,但是這個辛苦對父母而言又很迷人。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重要。所以,比較起來,很多父母更願意承受那個陪伴和照顧的苦,而不願意忍受孩子不需要自己的現實。
說句實話,我們做早期教育的其實也會有這樣不太能夠耐受的時刻。
比如當我看到孩子進了幼兒園以後,開開心心去學校頭也不回的時候,內心就會彌漫起失落感。
但是我知道,那個難受是我們必經的。
我們得去耐受,同時,我們也不能去報復。
所謂不報復,就是不因為孩子這方面不需要我,就在孩子別的方面需要我們的時候也不給與,甚至對孩子冷嘲熱諷。
比如有的家長就會沖孩子說:你不是翅膀硬了、不要媽媽了嗎,怎麼又回來了?
這就是在報復孩子。所以這種話我們最好不要說。
一個孩子哪怕他長到十幾歲看起來特別有想法了,其實他也還會時不時需要回到父母身邊求安撫的。
隨著孩子長大,很多父母都需要做到的功課,就是耐受不被孩子那麼需要了。
所以,允許TA有單獨的時間跟空間,可以去探索,去游戲,去生活。
邀請他人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適當隔在你和孩子中間;讓你和孩子,變得親密,但是有間隙。
覺察自己的那份失落,該放手的就得要去放手,然後試著去找回自己的生活吧。
別讓你的陪伴,成為對孩子的打擾。
『貳』 為什麼爸爸帶孩子越久,孩子越聰明
男性和女性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性別上,還體現在性格、處事的方式等等。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雙方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缺一不可。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出現了"喪偶式教育",就是只有女性在教育孩子,男性一般對孩子不理不問,但是實際上,父親對孩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父親多花費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會發展的更好。
原來,在小房不在的這段時間里,丈夫帶著孩子做了各種孩子以前想做卻沒有勇氣做的事,周末還會帶孩子去科技館等地方開眼界。小房這才明白,在教育的過程中,母親的細膩和父親的勇敢都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夫妻二人商量後決定以後要一起花心思照顧孩子,讓孩子以後能夠更好的成長。
照顧孩子並不是母親一個人的責任,父親也有義務去照顧孩子、教育孩子,只要父母親都花費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爸爸帶孩子,孩子越"聰明"的原因
①爸爸性格更像孩子
人們常說男人是長不大的小孩。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男性更加的容易和孩子們玩得來,可以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話題。
②爸爸捨得讓孩子去"受苦"
相比於母親的希望孩子一世平安,父親更願意讓孩子去"吃苦"。父親的做法看上去很殘忍,實際上更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堅強的性格。
③動手能力更強
男性和女性的天生差異在於思維方式的不同。男性在邏輯能力、想像力等方面會比女性更擅長,執行能力強,所以,孩子由父親帶更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性和動手能力。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母親一人的責任。想要孩子成長得更健康,父母的教育兩者都不能缺少。
『叄』 帶娃時間久了心煩,應該怎麼平衡
引言:一個人帶孩子時間久了都會感覺自己非常的煩躁。
『肆』 經常把照顧孩子的事交給保姆,會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疾病如何緩解
一般來說不會造成心理疾病,但是對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經常陪伴,肯定會讓孩子產生疏遠的心理,久而久之對父母的感情淡化。時間長了以後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讓他們覺得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不要為了生活而讓孩子失去關愛。平常的時候多陪陪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關心。
『伍』 照顧孩子使媽媽失去心理鮮活能力,怎樣完成「進化」
生活中似乎社會對媽媽這個角色要求越來越高,真像古話說的,作為媽媽既能上得廳堂又能下得廚房。
媽媽既要賺得了錢養家,還得照顧了孩子顧家,大部分媽媽在這樣的生活中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每當媽媽之前自己活力四射,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而現在整個人黯然無光,沒有一點活力。
媽媽全身心為孩子付出,失去自我,與之前判若兩人朋友小盧沒生孩子之前可是人人羨慕的對象,自己工作體面而且老公和婆婆待小盧也不錯,婚後小盧被幸福的婚姻滋潤得是滿面桃花。
可是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小盧就像變了一個人,上次朋友聚會小盧好不容易來參加,可是看著小盧真想不出她是經歷了什麼,簡直和之前判若兩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累贅,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奉勸父母最好做好自己之後再去玩孩子吧!這樣無論對於孩子還是父母都是最好的選擇。
『陸』 子女因為有病,需要父母照顧。我估計,時間久了,父母都會多多少少感到很疲倦不耐煩人之常情
子女病了,父母需要照顧,時間久了,父母都會多多少少感到疲倦,因為疼在兒身痛在娘心,子女的得病了就是不見好父母感到無能,不看子女病了最後瘦的最多的是你父母,因為他們不僅沒日沒夜的照顧孩子還要承受心裡的壓力。父母不會不耐煩,因為你們是他們親骨肉啊,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