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葯有哪些屬於發散風寒葯
發散風寒葯性味辛溫,發散肌表風寒邪氣為主要功效,主治風寒表證,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口不渴,苔白而潤,脈浮緊,或兼咳喘,鼻塞流涕者。
多數發散風寒葯,還分別兼有止咳、平喘、止痛、祛風濕、利尿、通鼻竅、祛風止癢等不同功效,又可主治肺寒咳喘,風寒頭疼,風濕痹症,水腫初期,鼻淵鼻塞及風邪外郁引起的皮膚瘙癢等證。但仍以兼有風寒表證者,最為適宜。
主要中葯有,麻黃,桂枝,紫蘇,生薑,荊芥,放風,羌活,香薷,細辛,蒼耳子,辛夷,藁本,蔥白等。
B. 中葯學如何學習呢
首先你要把基礎理論學好。因為中葯學里的語言是中醫術語,中醫基礎你不懂,中葯的功效就難以理解。比如黃芪是功效: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要是不知道什麼是氣、陽、衛、表,你就不理解它到底是做什麼的,就是硬背下來也容易忘記,也不會用這個葯去治療疾病。如果你的基礎理論非常好了,功效也能理解,就是記不住,那隻有一個辦法:用功。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中葯學里的每一味葯的功效都是重點,功效相對應的每一條目都要仔細的看。我讀書的時候要求任何一味葯的功效一個字都不能差,雖然死板了點,但能練出基本功。並且,我看著目錄背功效,遇到不會的去看裡面的內容,這樣很容易記住。另外,每一味葯都是歸類的,有的功效是另外一類里的,這就是特殊功效記憶。有一部分葯物功效很相近,就對比著去記,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如果要考試了,來不及看厚厚的書,那隻有抓一下所謂的重點。中葯學中有500來種葯,在大綱裡面規定有的是重點,有的是熟悉,有的是了解。你就把規定重點和熟悉的掌握住,了解的臨床再去看吧,呵呵。
你要很努力的學好這些知識,現在辛苦了點,將來應用的時候就輕松多了----我們總不能當著患者的面去翻書吧?
祝你學有所成!
C. 葯店的店員,有什麼記葯技巧
葯店的店員需要記住葯品的名稱這個是沒有特別技巧只能死記硬背,其次記住葯品的功效,雖然各種葯功效不一樣,但是可以進行分類,然後記住擺放的位置便於拿取,最後記住多觀察多記住尋找規律方便自己更好的記住。
1、記葯品名稱
每一個葯的名稱是固定的(部分葯物存在別名),葯品的名稱是必須死記硬背的,它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2、記葯品葯效
不同類別的葯物它的葯效是不同的。同一類別的葯物,其葯效存在大同小異的情況。例如:撲熱息痛、感冒通片等。在記葯效時,同一類別的只需記住其區別即可。
3、記擺放位置
葯店葯物的擺放位置是很有講究的,一般分為中葯和西葯兩大類。即葯品和非葯品、外用和內服、葯品和非葯、陰涼和常溫這四類的分開陳列。區分葯品、非葯品、假劣葯。含麻制劑及處方葯的登記程序。
4、多觀察葯架上葯物。
記住葯名以及對應的葯效了還是遠遠不夠的。商品的位置必需熟悉。每天進行快速拿葯聯系,鞏固新店員對於商品的位置熟悉程度
5、尋找規律,加深記憶
當記憶很多得葯名後,我們會發現有些葯的命名是有規律的。我們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規律,從而加深記憶。
注意事項:
1、規定每天的葯品學習任務,並每天提問,提問可以是當天的學習內容,也可以是以前的學習內容。
2、基本的醫葯學知識。一定要了解常見病的辯證和用葯,如感冒中醫分風熱、風寒、胃腸、體虛感冒,咳嗽分為風熱、風寒、肺虛、風咳,將常見病的分類和症狀分清,並能夠正確聯合用葯。這些基本的醫葯學知識也需要反復的記憶及提問。
D. 400種中葯速記口決
(一)解表葯) O! {; d' ^*
(1)發散風寒葯
麻黃 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腫 ( 風水水腫 )
桂枝 發汗解肌 溫通經脈 助陽化氣(痰飲蓄水寒凝血滯諸痛)9 `5 h& s9 紫蘇 解表散寒 解魚蟹之毒 行氣寬中
生薑 解表散寒 解魚蟹之毒 溫中止嘔溫肺止咳
荊芥 祛風解表 透疹 消瘡 炒炭止血# f- \# P; @" | 防風 祛風解表 勝濕止痛 止痙 止瀉* R* z! h% ?: P
羌活 解表散寒 祛風勝濕 止痛(上半身風寒濕痹)& r, ?* ?' U) z6 e 藁本 解表散寒 除濕止痛 (顛頂頭痛) +. c8 l1 ~ 白芷 解表散寒 祛風止痛 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癰排膿(陽明經眉棱骨痛) 細辛 解表散寒 祛風止痛 溫肺化飲通竅(少陰頭痛); b# T7 r# k0 Q 蒼耳子 發散風寒宣通鼻竅去風濕止痛(前額鼻內脹痛)
辛夷 發散風寒宣通鼻竅 (包煎。鼻淵蒼耳子散加辛夷細辛) 香薷 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2)發散風熱葯
薄荷 疏散風熱 透疹利咽 清利頭目 疏肝行氣(辛散耗氣虛人多汗禁用) 牛蒡子 疏散風熱 透疹利咽 宣肺祛痰 解毒散腫 滑腸通便(氣虛便溏慎用) 蟬蛻 疏散風熱 利咽透疹 開音 明目退翳 熄風止痙1 Y1 I% w% e5 \- f 蔓荊子 疏散風熱 清利頭目/ f! ^. F1 r- G
桑葉 疏散風熱 清肝明目 平抑肝陽 清肺潤燥 涼血止血 菊花 疏散風熱 清肝明目 平抑肝陽 清熱解毒
柴胡 解表 升陽舉陷 退熱 疏肝解郁(醋炙)退熱截瘧(柴胡截肝陰) 升麻 解表 升陽舉陷(炙) 透疹 清熱解毒(生)(齒痛口瘡陽明熱毒) 葛根 解肌退熱 透疹 生津止渴 升陽 止瀉(煨)(項背強痛) 淡豆豉 解表 除煩 宣發郁熱# t+ N% ~1 ~' J+ ]) g" W F* w. t# S!(二)清熱葯 : J' H: v9 O. i) O8 ^ (1)清熱瀉火葯
石膏 清熱瀉火 止渴除煩 斂瘡生肌 收濕止血(生瀉煅斂先煎)
知母 清熱瀉火 生津潤燥 陰潤燥(肺胃腸腎陰)' J! b. h- t 蘆根 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除煩止嘔 利尿
天花粉 清熱瀉火 生津止渴 消腫排膿(忌烏頭肌注流產) 淡竹葉 清熱瀉火 除煩 利尿(胃火心火小腸火)
梔子 清熱利濕 瀉火除煩 涼血解毒。焦梔子涼血止血
夏枯草 清熱瀉火 明目 散結消腫(降壓瘰癧癭瘤乳癰)" t2 H5 O2 決明子 清熱 明目 潤暢通便(不宜久煎)- S) n+ G! S, D (2)清熱燥濕葯2 a$ Z' Y! ^# C) T8 X' x6 x* q3 g0 U
黃芩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止血安胎(炒用)(肺熱咳嗽高熱)
黃連 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濕熱痢疾善清心經之火) 1 Z) V8 f 黃柏 清熱燥濕 瀉火除蒸 解毒療瘡(骨蒸勞熱)- [+ w6 T( w2 y9 ?" 苦參 清熱燥濕 殺蟲止癢 利尿止瀉/ P1 V0 s U! w# _, p 白鮮皮 清熱燥濕 祛風解毒 (疥癬)
龍膽草 清熱燥濕 瀉肝膽火 明目(肝經實火上炎濕熱下注)
9 j ]% ~! u/ x' ?( X( R (3)清熱解毒葯+ N8 K1 S8 x- ]0 U
金銀花 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涼血止痢$ w4 T' v2 ?) g4 u( e3 c; g; 連翹 清熱解毒 疏散風熱 消腫散結清心利尿(瘡家聖葯)
蒲公英 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 利濕通淋 通經下乳4 e- N. e) u4 [1 f 紫花地丁 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
穿心蓮 清熱解毒 涼血消腫 燥濕(煎劑致嘔多入丸散) |8 R8 S! 大青葉 清熱解毒 涼血消斑 利咽
板藍根 清熱解毒 涼血利咽 (痄腮丹毒)" I# b# ?6 [8 [) J8 e2 U 青黛 清熱解毒 涼血消斑 清肝瀉火 熄風定驚(難溶丸散)
白花蛇舌草 清熱解毒 利濕通淋 (陰疽。脾胃虛寒禁用)8 d9 h1 ]% Z, N' 青黛 清熱解毒 涼血消斑 清肝瀉火 熄風定驚(難溶丸散)
白花蛇舌草 清熱解毒 利濕通淋 (陰疽。脾胃虛寒禁用)6 i; A) b/ q& `% 熊膽 清熱解毒 熄風止痙 清肝明目(0.25-0.5丸散) 射干 清熱解毒 利咽祛痰3 p& R, |+ k; U% W* ]
山豆根 清熱解毒 利咽消腫 (有毒3-6)! A1 k) Z, Y3 E& l- y: C 馬勃 清熱解毒 利咽止血 (包煎喉症出血潰爛適宜)' t( \* Z' m8 馬齒莧 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止痢( |; V4 j, G9 l t$ c7 o
鴉膽子 清熱解毒 止痢截瘧 腐蝕贅疣6 e0 Z8 G0 @4 B S5 y) s 白頭翁 清熱解毒 涼血止痢 (胃腸濕熱血分熱毒) 貫眾 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殺蟲(尤善崩漏)
土茯苓 解毒除濕 通利關節 (楊梅毒瘡肢體拘攣解汞毒) (4)清熱涼血葯
生地 清熱涼血 養陰生津 止血 (虛熱骨蒸消渴秘脾虛濕滯便溏禁用)) 玄參 清熱涼血 瀉火解毒 滋陰 消癰(白喉上部腫痛)! l! k7 y" g; 丹皮 清熱涼血 活血祛瘀(治無汗骨蒸要葯、血虛有寒月經過多孕婦不用) 赤芍 清熱涼血 散瘀止痛 清瀉肝火8 o$ d K. [" G& D5 C0 z, B 紫草 清熱涼血 活血解毒 透疹 (瘡瘍燙傷)
水牛角 清熱涼血 解毒定驚(15-30先煎3小時濃縮粉沖服) (5) 清虛熱葯- n; E; m* y0 h$ A4 P; x
青蒿 清透虛熱 涼血 除蒸 解暑 截瘧
白薇 清熱涼血 利尿通淋 解毒療瘡(陰虛外感) 地骨皮 涼血 除蒸 清肺瀉火 生津止渴
銀柴胡 退虛熱 除疳熱/ w/ U4 I; s v; S
胡黃連 退虛熱 除疳熱 清濕熱8 d; u% f% d1 T 胡黃連 清熱燥濕(下焦) 退虛熱 除疳熱
黃連 清熱燥濕(中焦) 清心胃實火 清熱解毒 % }' `: Z' z9 l
(三)瀉下葯 (1)攻下葯
大黃 瀉下攻積 清熱瀉火 涼血解毒 逐瘀通經(瘡瘍燒燙傷後下)4 芒硝 瀉下攻積 清熱消腫 潤燥軟堅(沖服外敷)
番瀉葉 瀉下通便 (泡。煎服後下)# @6 m! u& _1 C7 t9 n" C! y4 l
蘆薈 瀉下通便 清肝殺蟲(丸散1-2小兒疳積)0 S% {0 Q) P" C, v, j
(2)潤下葯
火麻仁 潤暢通便 滋養補虛# \2 Q, U- z" r$ ^$ V) x: P 郁李仁 潤暢通便 利水消腫 松子仁 潤暢通便 潤肺止咳
(3)峻下逐水葯. c. m k i3 z/ u: ^& v
甘遂 瀉水逐飲 外用消腫散(風痰癲癇內服醋制減低毒性1克丸散)3 京大戟 瀉水逐飲 外用消癰散結(胸脅停飲)2 o; G: k: }3 N! P! _8 莞花 瀉水逐飲 殺蟲療瘡祛痰止咳
牽牛子 瀉下逐水 去積殺蟲4 x* p; @, b1 V( T' m
巴豆 逐水退腫 峻下冷積 祛痰利咽 外用蝕瘡(0.1-0.3丸散制霜用)
(四)祛風濕葯
(1)祛風濕葯7 K6 m. H3 H- N, S 獨活 祛風濕 止痹痛 解表
威靈仙 祛風濕 通絡止痛 消骨鯁 行痰水3 U, o* t; [9 K Y8 x 川烏 祛風濕 溫經止痛(大毒1.5-3先煎久煎心腹冷痛寒疝痛)
蘄蛇 祛風通絡 止痙(有毒截風要葯)/ u5 Q$ x7 e/ p) ~" {* 木瓜 舒經活絡 和胃化濕(吐瀉轉筋)
(2)祛風濕熱葯+ ?4 Y* n! e" U5 z7 x n# ?
秦艽 祛風濕 止痛 通絡 退虛熱清 濕熱(活血養榮)/ E0 p3 g- Y8 防己 祛風濕 止痛 利水消腫(偏上木防己偏下漢防己)9 _* X+ z: 豨薟草 祛風濕 利關節 清熱解毒
絡石藤 祛風通絡 涼血消腫(跌仆損傷)( R- h% f+ p4 X: J; s
雷公藤 去風濕 活血通絡 消腫止痛 殺蟲解毒(大毒 孕婦忌用熬1-2小時)/ H K9 k) i+ t( [' |9 h" A (3)祛風濕強筋骨
五加皮 祛風濕 強筋骨 補肝腎 利尿$ p6 p1 k3 h9 a; A! r+ U 桑寄生 祛風濕 強筋骨 補肝腎 安胎
狗脊 祛風濕 強腰膝 補肝腎(溫補固攝遺尿白帶絨毛外用止血). i7 Y6 Y, a3 B) C2, L:(五)化濕葯 藿香 化濕 解暑 止嘔
佩蘭 化濕 解暑 (脾癉) " Y/ Q) d+ }+ P' ^ e 蒼術 燥濕運脾 祛風散寒 發汗解表
厚朴 燥濕消痰 下氣除滿% O" A" y0 `2 ~6 t8 W
砂仁 化濕行氣 溫中(中下二焦) 止瀉安胎(後下)
豆蔻 化濕行氣 溫中(中上二焦) 止嘔(後下). ~7 Q8 M7 o5 E 草果 燥濕 溫中 除痰 截瘧7 r/ Z/ d, Z; { z' N7 | 0 l.(六)利水滲濕葯 (1) 利水消腫葯
茯苓 利水消腫 滲濕 健脾 寧心' Y; q6 d/ k+ a1 M6 x8 q- y 薏苡仁 利水消腫 滲濕 健脾 除痹 清熱排膿
豬苓 利水消腫 滲濕 $ U. G7 b7 \# M2 x( I( r 澤瀉 利水消腫 滲濕 瀉熱
香加皮 利尿消腫 祛風濕 強筋骨 有毒
E. 三天可以全背完中葯的記憶法是什麼
一切頭疼,必用川芎;
一切疼痛,必用元胡,
一切氣虛,必用黃芪;
一切虛脫,必用人參;
一切血虛,必用阿膠;
一切出血,必用三七;
一切氣郁,必用香附;
一切便秘,必用大黃;
一切肝鬱,必用柴胡;
一切熱毒,必用二花;
一切陽虛,必用附子;
一切熱病,必用犀角;
一切婦科,必用當歸;
一切外感,必用荊芥;
一切失眠,必用棗仁;
一切郁證,必用合歡;
一切面癱,必用白附;
一切腿病,必用牛膝;
一切頭病,必用天麻;
一切陽痿,必用羊藿;
一切陰虛,必用麥冬;
一切咳嗽,必用杏仁;
一切嘔吐,必用半夏;
一切中毒,必用綠豆;
一切諸風,必用防風;
一切白發,必用首烏;
一切風濕,必用靈仙;
一切骨病,必用川斷;
一切咽喉,必用桔梗;
一切失音,必用大海;
一切腰痛,必用杜仲;
一切尿石,必用金錢;
一切虛熱,必用青蒿;
一切牙疼,必用細辛;
一切黃疸,必用茵陳;
一切閉經,必用益母;
一切淋症,必用車前;
一切鼻塞,必用辛夷;
一切乳少,必用山甲;
一切目赤,必用梔子;
一切目昏,必用青葙;
一切雞眼,必用鴉膽;
一切呃逆,必用柿蒂;
一切疝氣,必用橘核;
一切脹滿,必用檳榔;
一切汗症,必用浮麥;
一切陰癢,必用蛇床;
一切痰厥,必用皂莢;
一切遺尿,必用桑蛸;
一切瘡瘍,必用麝香;
一切白斑,必用陀僧;
一切疥瘡,必用硫磺;
一切蛇瘡,必用雄黃;
一切不孕,必用石英;
一切耳鳴,必用磁石;
一切痰多,必用竹瀝;
一切癌症,必用蛇草。
(5)怎樣快速記住發散風寒葯擴展閱讀:
中葯一類一類的記。比如說發散風寒的葯有哪幾個,然後記住他們的共同點:性味大多是辛溫的,大多歸肺經,都能治風寒表證。再歸納它們的不同的特點,有幾個是能利尿消腫的,有幾個祛風濕的,有幾個能通鼻竅的。最後記每一個葯獨有的特點:如紫蘇也歸脾經,能行氣安胎;白芷入陽明經,能治眉骨頭痛;蒼耳子性升,可以通鼻竅。這樣,歸納總結比較,一類葯就背下來了。
F. 風熱感冒,風寒感冒.怎樣區分,一般用什麼葯物以及注意
有些人感冒,多種葯同服,效果仍不理想,也就是葯不對症。 風寒感冒:為外感風寒,因風寒之邪侵襲肌表,汗孔開合不利引起,症見惡寒無汗、頭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宜辛溫解表,發散風寒。推薦使用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九味姜活丸、參蘇丸、驚風丸等。 風熱感冒:為感受風熱之邪,因正邪交爭引起,多表現為發熱較重,畏寒輕,汗不多,頭面脹痛、四肢酸乏、咽喉腫痛等。推薦使用辛涼解表、疏風散熱葯。如VC銀翹片、感冒清熱顆粒、雙黃連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 病毒性感冒:為病毒侵襲引起,因風熱犯表、熱毒郁於肌表,症見發病快、病情重、高熱、寒戰、頭痛劇烈、疲乏等,宜清熱解毒、疏風散表。推薦使用板籃根顆粒、抗病毒顆粒、抗感顆粒、抗沖顆粒、三九感冒顆粒等。暑濕感冒:為夏天暑熱之氣侵襲,
G. 什麼是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葯
病情分析:辛溫解表葯又稱發散風寒葯,本類葯物性味多屬辛溫,辛以發散,溫可祛寒,故以發散風寒為主
要作用。主要用於外感風寒所致惡寒發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頭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等風寒潮證。部分葯物還可用治痹證及
喘咳、水腫、麻疹、瘡瘍初起兼有風寒表證者。,常用葯物有麻黃、桂枝、紫蘇、荊芥、羌活、防風、白芷、細辛、藁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