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汽車怎樣估車距視頻

汽車怎樣估車距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7-30 10:31:39

『壹』 如何判斷車距

文/林文軒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的機動車保有量也呈爆炸性增長。我們不妨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0億輛,汽車保有量達2.17億輛,與2016年相比,全年增加2304萬輛,增長11.85%。

由於不同車型,駕駛員以及坐姿都會對判斷造成影響,因此判斷方法僅供參考,實際操作中會有差別。總而言之,上路行車不僅僅靠主觀判斷,更多是要操作規范。遵守交通規則才是王道。而提高開車技術的最好方法是熟能生巧。

『貳』 開車時如何判斷四周車輛的距離掌握哪些方法才能判斷車距

開車時判斷自己的車與四周車輛的距離,不是讓你去猜測你的車離其他車輛的距離有多遠,不用管那個距離的具體數字,不用管是0.5米還是0.8米,你只需要知道,你正常行駛,會不會與對方車輛發生刮擦,判斷車距只有三種情況:

一是車距可能會導致刮擦,也可能不會導致刮擦,這個車距自己沒把握,不確定。

二是雙方的車距足夠遠,不會導致刮擦。

三是雙方的車距太近,會導致刮擦,注意避讓。

第一個情況是不確定,後兩個是確定。有一個原則是:開車不確定的車距,不要開,先避讓有足夠的空間再開,任何情況下開車都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會去做,因為開車一旦判斷失誤,就是要出事故的,所以寧願錯過,也不能放過一次出錯的機會。

那麼如何來判斷車距呢?

開車的感覺都是從經驗中得來的,自己的車開得時間長了,哪個輪子會壓到哪裡,後視鏡到哪個地方,車頭在什麼位置,都有感覺的,就像過那個限寬墩一樣,看一眼,然後轉動方向盤直接就過去了,這種感覺是在不斷地實踐中得出來的,開多了車你就會明白,這種感覺比拿捲尺測量還要准。

人難免會有第一次,第一次過限寬墩把握不好車距,可以讓人在下面幫你看看,然後以很慢很慢的速度自己試,不要怕颳了車不敢試,只有這樣才最能鍛煉人,才能提升技術,才能有開車的感覺,當你經過限寬墩不需要停留的時候,你就能准確把握自己的車與周圍車的距離了。

把握車距沒有捷徑,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來培養這種感覺,越是復雜的路況,越能鍛煉司機的感覺,當開車的感覺一旦形成,就要相信自己的感覺,如果在某次開車出了差錯,在下一次開車中就把錯誤糾正過來,人是在不斷進步和熟練的。

『叄』 開車怎樣判斷車距

你好,汽車車距保持方法如下:
1、左輪位置的判斷
我們需要知道左輪會從什麼地方壓過,用以避免輪胎壓到實線,或者規避路上的坑洞石塊等。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地面上的物體重合時,我們的左輪在行進時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
比如在下圖中我們通過雨刮器結點和地面中心線重合,那麼輪胎就會從中心線上壓過
左輪壓住了中線
2、離中線60公分行駛當我們正常行駛時,離中心線60公分是比較安全的。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棉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正好離中線是60公分。
車身離中線60公分
3、判斷右輪的位置
當我們視線通過右雨刮器和目標相交時,輪胎會從該目標上壓過
右輪已經壓線
...展開1、左輪位置的判斷
我們需要知道左輪會從什麼地方壓過,用以避免輪胎壓到實線,或者規避路上的坑洞石塊等。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地面上的物體重合時,我們的左輪在行進時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
比如在下圖中我們通過雨刮器結點和地面中心線重合,那麼輪胎就會從中心線上壓過
左輪壓住了中線
2、離中線60公分行駛當我們正常行駛時,離中心線60公分是比較安全的。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棉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正好離中線是60公分。
車身離中線60公分
3、判斷右輪的位置
當我們視線通過右雨刮器和目標相交時,輪胎會從該目標上壓過
右輪已經壓線
4、右側離路邊60公分行駛
當右噴水器和路面邊目標重疊時,車身離路邊還有60厘米。
離路邊還有60厘米
5、右方靠邊停車
當右雨刮器結點和路邊重合時,方向稍向左拉,就可以達到離路邊10厘米靠邊停車的效果。
離路邊10厘米
以下是另一篇文章。我認為很實用。
如何判斷轎車前端與人的距離以及與前車的距離。
判斷轎車前端與人的距離:
以轎車為例,假設前方有一個身高1.7至1.8米左右的人,腳面高在10厘米左右,膝蓋高在45厘米左右,臀部在70厘米左右。
1、當你看到車前端由地面向人體腳面或腳跟上移並停留此處時,車前端與人體之間的距離為3米。
2、當你看到車前端升高到人體膝蓋高度處時,車前端與人體距離為1米。
3、當你看到車前端升高到人體臀部下端時,車前端與人體之間的距離為0.3米。
判斷前車距離:
1、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保險杠上沿時約一米;
2、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保險杠下沿(人的腳膝蓋)時約兩米;
3、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後輪胎下沿(或看到地面)時約三米;
4、左後視鏡下緣看到的相對地面的橫線就是自己車頭位置。
右後視鏡判斷後車距離:
1、後車影占後視鏡全部時,車距約3米;
2、後車影占後視鏡三分之二時,車距約5米;
3、後車影占後視鏡二分之一時,車距約9米;
4、後車影占後視鏡三分之一時,車距約12米;
5、左後視鏡看到後輪蓋罩中間(後門手握柄、車身橫線或後視鏡底線反射)相對地面就是車尾位置。
6、通過車內後視鏡透視過後窗擋風玻璃下沿判斷後車距離:若看到後車大燈上緣,則後尾箱距後車為三米半左右;若看到後車機倉蓋與前擋玻璃交界處,則後尾箱距後車為一米;若看到後車前擋玻璃的水平三分之一,則基本靠上了。
判斷車輛位置(車輪位置、前後位置):
1、判斷路邊在擋風玻璃中的位置(左輪在擋風玻璃左柱往右10-15cm位置;右輪在擋風玻璃中心線往左5-10cm位置);離路邊距離可以從後視鏡看到。
2、判斷右輪位置(車頭中部或右雨刮器):在車頭蓋板右邊三分一處的相對地面

『肆』 新手開車如何判斷車寬車距

新手開車判斷車寬車距方法

一、對道路和車身情況進行預估

駕駛位於車輛左側,因此左側距離把握比右側從容,所以車輛可以適當的貼左。假如這時要過一個兩米寬的小路,車身寬度1700毫米,是可以通過的。有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車頭過了,後視鏡發生了刮蹭。如果不是遇到彎道,遇到的是窄道直行,車輛進入窄道前應盡量擺直車身,發現後視鏡位置不足,倒一倒車。

二、必要時探頭觀察

實在拿捏不準,停車下去看一下。尤其是會車的時候,千萬別存在僥幸心理。

總的來說就是盡量擺直車身通過,確認後輪過了障礙物再進行轉向操作。會車時,提前留出合理餘量,實在不行可以原地停車,讓對方先過。提前預判,提前准備,才能盡可能避免剮蹭。

(4)汽車怎樣估車距視頻擴展閱讀

從左後視鏡判斷車距

1、以左後視鏡中央為參考線,當車身在參考線左側且不能完整看到後方車輛時,此時前後車距為5米。

當前後車距僅為5米時,車輛若此時變道,情況將很危險,如果後方車輛突然加速超車或者行駛在高速上,兩車會很容易撞到一起。當車距過近或車速過快時,謹慎變道。

2、當後方車輛能完全出現在後視鏡中,但車身壓在參考線上,此時本車與後方車輛的車距為10米。當前後車距為10米時,在普通道路可進行變道,但需要觀察好後方車輛是否在加速,若沒有加速則可以打轉向燈進行變道,若是在高速路上,10米距離的變道還是有些危險,需謹慎駕駛。

3、當後方車輛壓在後視鏡的中軸線上,並且後視鏡中車輛與後視鏡左側邊緣還有一輛車的寬度時,前後方車距為15米。當前後車距為15米時,可進行正常的變道,但也要按著規矩來,先看後視鏡,再打轉向燈提醒。

4、當後方車輛壓在後視鏡中軸線上,並且後方車輛與後視鏡左側邊緣有大約兩個車的寬度時,兩車車距為20米,這時可以進行自由變道,但也要打轉向燈提示後方車輛。

『伍』 新手開車怎麼判斷車兩邊會車距離

汽車左右輪位置
一、10點一刻左右輪定位法:
要求:自然駕駛姿態;
直行;手握方向為10點(左)15分(右),姆指向前;
判斷位置:直行時車頭前近處可視地面;
判斷方法:直行時,感覺左手拇指位置就是左前輪中心;感覺右手拇指位置就是右前輪中心;
二、看雨刮辨定車輪方位
車頭1/3處看路邊(即路邊在車頭右起的1/3處)
左邊的雨刮器安置點就是左邊車輪的位置,而右邊的雨刮器安置點大體就是從駕駛室判斷前方車右輪將要通過的位置。
三、駕車如何判斷左右前後車距
我們在開車的時候需要知道自己的車子在公路的什麼位置,車身離邊線還有多遠,離中心線多遠。新手在判斷車子位置時往往拿捏不準。
通過幾個圖片試圖說明如何判斷車的位置,僅供參考。
1、左輪位置的判斷
當視線通過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地面上的物體重合時,左輪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下圖中通過雨刮器結點和地面中心線重合,輪胎就會從中心線上壓過.
左輪壓住了中線

2、離中線60公分行駛
當我們正常行駛時,離中心線60公分是比較安全的。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駕駛檯面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正好離中線是60公分。

車身離中線60公分

3、判斷右輪的位置
當我們視線通過右雨刮器和目標相交時,輪胎會從該目標上壓過

右輪已經壓線

4、右側離路邊60公分行駛
當右噴水器和路面邊目標重疊時,車身離路邊還有60厘米。

離路邊還有60厘米

5、右方靠邊停車
當右雨刮器結點和路邊重合時,方向稍向左拉,就可以達到離路邊10厘米靠邊停車的效果。

離路邊10厘米

四、如何判斷轎車前端與人的距離以及與前車的距離。
(一)判斷轎車前端與人的距離:
以轎車為例,假設前方有一個身高1.7至1.8米左右的人,腳面高在10厘米左右,膝蓋高在45厘米左右,臀部在70厘米左右。
1、當看到車前端由地面向人體腳面或腳跟上移並停留此處時,車前端與人體之間的距離為3米。
2、當看到車前端升高到人體膝蓋高度處時,車前端與人體距離為1米。
3、當看到車前端升高到人體臀部下端時,車前端與人體之間距離為0.3米。
(二)判斷前車距離:
1、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保險杠上沿時約一米;
2、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保險杠下沿(人的腳膝蓋)時約兩米;
3、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後輪胎下沿(或看到地面)時約三米;
4、左後視鏡下緣看到的相對地面的橫線就是自己車頭位置。
右後視鏡判斷後車距離:
1、後車影占後視鏡全部時,車距約3米;
2、後車影占後視鏡三分之二時,車距約5米;
3、後車影占後視鏡二分之一時,車距約9米;
4、後車影占後視鏡三分之一時,車距約12米;
5、左後視鏡看到後輪蓋罩中間(後門手握柄、車身橫線或後視鏡底線反射)相對地面就是車尾位置。
6、通過車內後視鏡透視過後窗擋風玻璃下沿判斷後車距離:若看到後車大燈上緣,則後尾箱距後車為三米半左右;若看到後車機倉蓋與前擋玻璃交界處,則後尾箱距後車為一米;若看到後車前擋玻璃的水平三分之一,則基本靠上了。

『陸』 在行車的過程當中,怎樣利用後視鏡來判斷車距

當右後視鏡中能看見後車完整車貌,並且占右後視鏡一半區域時,表示車距約10米距離。轉向操作前,減速並打燈示意。以普通轎車為例,一般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和地面上的線重合時,我們的左輪行進時就會壓線。左觀後鏡:如果後車的影象在左後鏡的左三分之一附近的時候,就不應該變道了,因為後車距離2米至3米左右,變道容易發生剮蹭。一般新手上路為什麼會經常出現和別的車刮蹭和碰撞等一系列的問題呢?而老司機們,卻很少出現呢。說到這里很多老司機們肯定都有一個竅門,那就是根據後視鏡判斷車距。

通過左後視鏡判斷車距:(1)當後車車身已經進入左後視鏡虛線左側危險區時,說明後車與你的車已經很近,這時不能轉向;(2)當後車車身左側已貼近安全區與危險區邊界時,停車時如果把握不好前後車的距離,分分鍾會把愛車碰壞,也會碰壞別人的車。其實判斷前後車距離是有技巧的,下面小編就教大家一個超簡單的方法。

『柒』 駕駛技巧:新手上路如何判斷車距圖解

1、左輪位置的判斷
我們需要知道左輪會從什麼地方壓過,用以避免輪胎壓到實線,或者規避路上的坑洞石塊等。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左雨刮器突起的結點(起點處)和地面上的物體重合時,我們的左輪在行進時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
比如在下圖中我們通過雨刮器結點和地面中心線重合,那麼輪胎就會從中心線上壓過。
2、離中線60公分行駛(常用)
當我們正常行駛時,離中心線60公分是比較安全的。
當我們的視線通過棉板和A柱的交角和中線重合時,車身正好離中線是60公分。
3、判斷右輪的位置
當我們視線通過右雨刮器中間節點和目標相交時,輪胎會從該目標上壓過
4、右側離路邊60公分行駛(常用)
當右噴水器和路面邊目標重疊時,車身離路邊還有60厘米。
5、右方靠邊停車
當右雨刮器結點和路邊重合時,方向稍向左拉,就可以達到離路邊10厘米靠邊停車的效果
6、行車中左右車距
行車過程中判斷左右車距在開車途中,我們需要跟左右汽車保持一定距離,以避免刮蹭或相碰事故。特別在高峰期或一些擁擠的路段,保持一定的左右車距尤為重要。

『捌』 怎麼判斷汽車和汽車之間的距離

1、根據視鏡判斷距離。

(1)車影占後視鏡全部——車距為3m;

(2)車影占後視鏡2/3——車距為 5m;

(3)車影占後視鏡1/2——車距為 9m;

(4)車影占後視鏡1/3——車距為 12m。

2、用車輪位置判斷距離。

(1)左輪的位置的判別。
車主必須曉得左輪會從甚麼地方壓過,用以免輪胎壓到實線,或者躲避路上的坑洞石塊等。當車主的視野經過左雨刮器崛起的結點和空中上的物體重應時,車的左輪在行進時就會在該物體處壓過。比方經過雨刮器結點和空中中間線重合,那末輪胎就會從中間線上壓過。

(2)判別右輪的位置。

當車主視野經過右雨刮器和目的訂交時,輪胎會從該目的上壓過。

3、根據人的距離判斷。

以轎車為例,假定後方有一個身高1.7至1.8米左右的人,腳面高在10厘米左右,膝蓋高在45厘米左右,臀部在70厘米左右。

(1)當看到車前端由空中向人體腳面或腳跟上移並逗留此處時,車前端與人體之間的間隔為3米。

(2)當看到車前端降低到人體膝蓋高度處時,車前端與人體間隔為1米。

(8)汽車怎樣估車距視頻擴展閱讀:

判斷車與車之間距離100米的方法:

大部分採取的辦法是比較法和判別法。

比較法就是把要測的間隔和已知間隔比擬較。也可將要測量的間隔分紅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

判別法就是依據目的明晰水平來斷定間隔,以下表,但因大家的目力不一樣,加入目的受大小、色彩、氣象、光線和角度等要素的影響,運用時可依據本人的經歷靈敏應用把握。

『玖』 如何利用後視鏡來判斷車距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後視鏡是汽車的眼睛,也是駕駛員的第三隻眼睛,駕駛員通過後視鏡了解車後的路況,並判斷車輛之間的距離,在開車過程中,你會發現大多數駕駛員都會時不時看一眼左、右後視鏡,他們真不是看副駕駛位的美女,是老司機都會懂得。

在利用後視鏡判斷車距之間,首先得做好兩個准備:

一是調整好座椅

座椅有兩個方向可調,一是前後距離,二是上下距離。駕駛員以自然坐姿為准,坐在駕駛位上保證雙腳伸長可以輕松踩到所有踏板,保證雙手可以很方便的轉動方向盤,座位不能離方向盤太遠,也不能太近,方向盤與胸口的距離在20~30厘米左右。

座椅的高度以駕駛員身材為准,在保證足夠視野的前提下,盡量讓座椅高一些,同時保證頭頂離車內頂高度至少有1~2拳的距離。

車內的中間後視鏡用得比較少,一般用來看跟車的距離,後車影像占據整個中間後視鏡全部時,兩車的距離在3米左右,後車影像占據中間後視鏡的二分之一時,兩車距離在5~6米左右,後車影像占據中間後視鏡的三分之一時,兩車距離在10米左右,後車影像佔中間後視鏡四分之一時,兩車距離在15米左右

注意了,這些理論的數據都是死的,並且不同的車輛可能數據會有些不一樣,車距的判斷是根據駕駛經驗來的,當你對理念數據表示懷疑時,可以把頭轉過來通過車窗玻璃去看一看後車是不是真的離你有那麼遠,偶爾看一眼就行,特別是高速公路上。

有時候可以通過看兩邊的後視鏡來看同一輛車,增加對距離判斷的准確感覺,但是,判斷車距的作用是為了更安全地行駛,要做到安全必須要有三個動作:

一是在變道時一定要打轉向燈。

二是在變道時要徵求後車同意,不要強行變道,否則會造成事故。

三是後視鏡中後車的影像越小,變道越安全。

當你掌握這些技巧時,你也會是老司機,注意了,最好的判斷就是不斷地實踐。

『拾』 車輛行駛過程中,如何判斷車距

道路上排成行列行駛的機動車,後車與前車之間的距離,常用前車車尾至後車車頭之鬩的距離來表示。其作用是防止前車緊急制動情況下,後車有效制動卻發生撞尾事故。影響安全距離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行駛速度、天氣和路面情況。本文談談車輛如何在會車、超車和尾隨3種狀態下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1.會車狀態下的安生歪離車輛在雙向道路上行駛與對面來車交會是極為普遍的現象。車輛能否安全交會與道路的寬窄、視線的好壞、車速的快慢有關,與是否保持必要的橫向安全距離也有著直接的聯系。此間距的大小與車速成正比,車速越高,車輛的橫向擺動就越有資料表明:車速為20--41/千米/4,時。要求橫向昂小距離為0.50--064.米,同時要求車輪至路邊緣最小距離為05~07米若車速為40—60千米ld,時,橫向最小距離為1.2~14米,車輪至路邊緣最小距離為O.5~O8米。如果在冰雪、泥濘道路上行駛,由於橫向擺動大,此間距應相應增大。所以駕駛員在會車時.特別是在窄路,窄橋上會車,應減速靠右,根據車速有效地保持橫r口]安全距離.同時注意保持與非機動車、行人之間的攢向間距。2.翹車狀態下的安全距離超車是頓繁且相對復雜的操作。為防止在超越過程中發生側刮事故,超越車輛必須與被超車輛之問保持一定的橫向距離。此距離與車輛的行駛速度有關,超越車車速越快,要求橫向間距就越大。如車速為40~60千米/小時,要求車輛之間最小橫向何距為lO--14米。在泥濘冰雪路面上該聞距應相應增大同時,車輛超車後必須與被超車之間保持必要的縱向安全距離後C『駕駛技術O『O『方可駛回原道,以免威脅後車行駛或發生追尾事散。該安全距離視被超車的行駛速度和原車道前方是否空閑而定速度差決定著應在被超車之前保持多遠的距離駛回原道才不被遺尾。舊此,在超車前駕駛員應認真觀察被超車的行駛速度、道路寬度、其他車輛的運行狀態等情況,正確判斷能否超車,超車時能否與被超車保持必要的橫、縱向安全距離當然被超車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及時靠右減速讓路,不能故意不讓或加速行駛。因為被超車如果占據路面較寬.影響超越車與它的橫向間距;加速行駛造成速度差減小,需要的安全距離加大,超車時間增加.危險性增大。3.尾隨行駛的安全巫離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後車與前車應保持多大的距離呢?距離過長.不利於提高運輸效率;距離過短容易造成追尾事故。行駛間距的太小應按前車制動燈有教情況下,後車有教制動能保征不擅上前車為原則。制動距離的長短.取決於行駛速度、當時天氣(視線)的好壞、道路附著系數的大小、駕駛員技術的高低、駕駛員當時精神集中和分散等。其中行駛速度是影響最大的因素根據經驗,一般說來,同方向行駛間距的米數約等於車速的千米數。如行駛速度為2O千米,小時,貝!【行駛問距應不小於20米。如果車輛行駛在不好天氣、不好路面上,應拉太距離。因為天氣不好,如風、雨、霧天氣和陰暗天氣.影響駕駛員視線,不利於觀察前車動向,特別是尾燈的變化,這時安全距離要求拉大,防止事故。對於在道路狀況不好.像在彎路、坡路、冰雪路面上行駛.由於視線差和附著系數小的原因,行駛問距通常要增加I5~2.0倍。在上坡路上的行駛間距,通常要保持在75~100米,以免前車倒退而相撞;在下坡路上行駛問距還要加大另外,車輛載有重物或拖帶掛車的行駛間距也應增大。●機手新編「歇後語」最大的美德一助人為樂。最大的丑惡一晃死不教。最大的光榮一衛義募為。最大的恥辱~撮人利己。最大的聰明一遵章寄法。最大的愚蠢一違章駕駛。最大的快樂一安全行車。最大的損先一發生事故。最大的幸福一技術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