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歷史如何弄清時間線
可以採用時間軸的方法來記憶歷史的時間點,這樣比較清晰,容易記憶
Ⅱ 中國歷史時間軸是什麼
中國歷史時間軸如下: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後是西漢末年至今。
具體時間順序如下:
夏:約前2070~1600年(400餘年)
商:約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約前1046~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256年(400餘年)
春秋:前770~476年(300餘年)
戰國:前475~221年 (2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
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
北朝: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386~534)、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37年)
唐:618~907(200餘年)
五代:
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20~960)
十國:
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902~979)
宋:
北宋:960~1127(100餘年)
南宋:1127~1279(100餘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2)歷史怎樣整理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
事實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地過渡到另一個王朝,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
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現存統治之前建立起來的,或者是在被打敗之後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統一)。就像清朝建立於1636年(如果從後金開始算是1616年),而最後一個明朝的政權直到1663年才被廢。這種統治的變化是混亂而漫長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來擴大對全中國的控制。
Ⅲ 高中生學歷史,有沒有整理歷史時間軸的必要
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整理一下歷史時間軸,這樣能夠讓大家記憶深刻,雖然有很多人每天都背書,但是大家也不要對自己的記憶抱有太大的信心,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將一些知識點搞混淆,從而會讓大家記憶的不是非常清楚,那麼在做題的時候就會猶猶豫豫,有可能會和正確答案失之交臂。
Ⅳ 用時間軸整理中國古代史從秦到清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2、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3、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4、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5、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6、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7、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8、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9、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10、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11、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12、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13、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14、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15、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16、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17、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18、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9、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4)歷史怎樣整理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是一個有著輝煌文明的古老國度。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
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勇於探索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
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出無比博大、深厚的業績;而包括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內的無數科技成就,更使全人類受益匪淺。
Ⅳ 古代歷史時間軸
奴隸社會(約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476年)
夏 (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 約公元前1600年夏朝滅亡
商 (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殷
西周( 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
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春秋 (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公元前7世紀前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齊國成為東方強國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在葵丘會盟,成為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國經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東方霸主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形成了戰國爭霸格局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在秦國變法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國先後滅掉東方六國
封建大一統時期—秦漢時期
秦 (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六國,定都咸陽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西漢(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公元前3世紀,匈奴冒頓單於統一北方草原,形成奴隸制國家
公元前202年 ,劉邦稱帝 ,國號漢,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Ⅵ 歷史時間軸怎麼做wps
用WPS製作大事記時間軸方法: 材料:WPS office word 打開word,點擊插入,形狀,選擇右箭頭 點住左鍵拖動,畫出右箭頭 把右鍵頭,滑鼠點住左邊的黃色點向上移動,改變形狀 點擊插入形狀,畫幾根豎線 點擊插入——文本框(橫向)
Ⅶ 求助,關於歷史時間軸應該怎麼做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Ⅷ 高中生有整理歷史時間軸的必要嗎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當中是有非常多的科目的政治,歷史,生物,地理這些等等。他們雖然沒有語數英三科重要,但在高考當中,他們同樣都是必考的科目,所以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是有一定方法技巧的。高中生學習歷史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整理歷史時間軸。
所以我們在每學習一個章節的時候,就應該把該章節的歷史時間軸梳理出來,時間軸的梳理其實也非常好做。我們可以做一個橫向的時間軸,然後在每個年份中間空出來,未來學習到這些時間的時候,就一個一個填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