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自動清洗 » 怎樣用機器ct時間推算產能
擴展閱讀
剪短後的頭發怎樣扎視頻 2025-08-26 15:19:30
怎樣疊豎放的衣服 2025-08-26 14:19:43

怎樣用機器ct時間推算產能

發布時間: 2023-01-08 23:28:03

Ⅰ 增加一台SMT貼片機後工時和產能怎麼計算

你可根據SMT機器打點數量和打每個點所需時間,SMT機器有換料時間、描點調試、保養、維護時間、每天將影響你停機時間按日統計,每天你開機時間,可以通過每天統計,可以發現浪費工時在那裡,可以每周針對這些數據分析提升你們設備的利用率,我有這方面的統計表格,可以發郵件給我[email protected]索要!

Ⅱ 精益生產中什麼是生產循環時間(CT)它與生產節拍時間之間是什麼關系

生產節拍是生產循環時間(CT);關系史如果CT大於生產節拍,就需要安排加班,或提前安排生產,儲備一定庫存,以滿足生產節拍的需要。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並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餘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結果的一種生產管理方式。與傳統的大生產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種」,「小批量」。

(2)怎樣用機器ct時間推算產能擴展閱讀

精益生產方式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Just In Time(JIT),翻譯為中文是「旨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因此有些管理專家也稱精益生產方式為JIT生產方式、准時制生產方式、適時生產方式或看板生產方式。

核心:

1、追求零庫存

精益生產是一種追求無庫存生產,或使庫存達到極小的生產系統,為此而開發了包括「看板」在內的一系列具體方式,並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生產經營體系。

2、追求快速反應,即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

為了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精益生產者開發出了細胞生產、固定變動生產等布局及生產編程方法。

Ⅲ 名詞解釋——什麼是CT時間TT時間PT時間,含義與差別是啥

工業工程的學習和應用之間好像總是存在一些差異,有些概念可能在學校裡面根本沒有學過,而在工作中卻被廣泛使用。CT、TT、PT便是這種類型,工業工程教材裡面沒有這三個概念,但這是IE工程師最常用的三個概念。

下面給大家逐一說明一下。

CT,全稱為Cycle Time,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循環的時間,即是指從某個動作發生到下一次這個動作再次發生之間的時間,是生產線上每相鄰兩個產品產出的時間差,也就是產線實際上會按照CT的時間間隔不斷的產出產品,比如,CT-10S,那麼含義就是產線每10S就會產出一件產品,產線上每個作業員每10S就會重復一次完整的操作(前提是產線平衡)。

與之相類似的一個概念是TT。TT全稱為 Takt Time,指的是生產節拍,也是產線每兩個產品產出的時間間隔。看起來兩個概念一樣,實際上肯定會有區別。

區別在於TT是客戶需求決定的,也就是說客戶要求你的產線每天生產多少產品,計算公式是:TT=每天的生產時間/客戶每天的需求量。

比如客戶每月需要52K,每月上班26天,那麼每天的需求量就是2k,如果每天的工作時間(扣除休息時間)為10HR,那麼TT=10*3600/2000=18S,這個18S的含義就是客戶希望我們的產線每18S產出一個產品。但是我們的產線可能並不能完全按照客戶要求去做,我們可能每16S就生產出一個產品,那麼這個16S就是CT。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其實CT和TT的本質是相同的,只是分別代表的是產線實際狀況和客戶的需求狀況,在實際生產中也經常會依照TT來合並重排工站,瓶頸工站的CT應小於等於TT。

而PT是每個工站的CT之和,全稱為Process TIme,指的是產品從進入產線到變成成品的時間之和。對於一條產線來講,很難做到產線100%平衡,所以每個產線的CT並不相同,比如瓶頸站點的CT為16S,而其他站點的CT可能為14S 、15S,那麼這個產線的PT就是16+14+15=45S

轉自網路貼吧「中國工業工程」

Ⅳ 精益生產中什麼是cycletime怎麼計算

最佳答案
cycle time: time required to proce&deliver a proct or service
是生產2件產品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通過測量取平均值得到。
有兩個意思。
1.如裝配一件產品,所有工作站標准工時之和;
2.同樣裝配一件產品,CT就是工作站的瓶頸時間

Lean中的 Cycle time 主要是用來確定機器的生產能力,某產品從放入機器到加工完成,所需機器的加工時間,是生產效率的指標。例如,某件產品需要進行3步機器加工,才能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分別是45秒,90秒,30秒。如果節拍要求同上,即54秒每件。那麼由於第二步的cycle time大於節拍時間,如果要完成訂單第二步加工就需要我們配置2台機器. 產能過剩這里先不討論。Cycle time 不是不可改變的,但比較穩定,是受到一定時期的設備加工能力、勞動力配置情況、工藝方法等因素影響決定的,只能通過管理和技術改進才能縮短,不是短期改善的目標。

Cycle time其實就是你的加工能力是否能達到客戶要求,就是是否能達到節拍的要求,是否要增加產能。

Ⅳ SMT如何計算OEE

OEE名詞定義以及計算方法
OEE=可用率(B/A)×表現指數(C/B)×質量指數(E/D)
日歷工作時間
計劃中斷
A 負荷工作時間 設備 保養 計劃停工待料 計劃 停產 休息就餐
停機
B 實際運行時間 品質 確認 設備 調整 產品 換型 交接班 設備 故障 停工 待料 其他 損失
速度損失
C 正常(無損失)運行時間 設備 空轉 減速 損失 暫停 損失

D 生產數量
浪費
E 合格品數 啟動過程次品損失 生產過程次品損失
OEE
定義: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全局設備效率)的縮寫,它由可用率,表現指數以及質量指數三個關鍵要素
組成。
計算方法
OEE=可用率X 表現指數 X質量指數

可用率=實際運行時間 / 負荷工作時間
可用率:它是用來考慮停工所帶來的損失,包括引起計劃生產發生停工的任何事件,例如設備故障,原料短缺以及生產
方法的改變等。

表現指數=(凈CT時間*生產數量)/實際運行時間
表現指數: 表現性考慮生產速度上的損失。包括任何導致生產不能以最大速度運行的因素,例如設備的磨損,材料的不
合格以及操作人員的失誤等。

質量指數=合格品數/生產數量
質量指數: 質量指數考慮質量的損失,它用來反映沒有滿足質量要求的產品(包括返工的產品)。

負荷工作時間:除去設備休止以外班別正常工作時間(出勤時間)
實際運行時間:除去停機損失之外的計劃生產時間

產線與PMC
1 理想節拍時間=凈Cycle time時間
定義:生產線正常運轉(無停機和速度損失)狀態下,單個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業內容所需的時間(實際測算CYCLE
TIME=生產線瓶頸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業內容所需的時間)
SMT是機器正常生產(前後也都沒有供應不上和堵塞的現象)情況下從一片板夾住開始貼裝到第二片板夾住開始貼裝
為一個周期時間。
MIMA、FA、FG是正常情況單個工位完成一次全部作業內容所需的時間。

2 Standard time(標准節拍時間) -> 設定線速使用
定義:普通熟練的作業員在正常情況下,以合理的勞動強度和速度,合理的操作方法,完成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所需時間。
計算方法:
標准節拍時間(ST)=凈CT時間*(1+T.A.F)=凈CT時間*(1+生理寬放+疲勞寬放+管理寬放)

3 設備有效運轉率
計算方法:
設備有效運轉率(%)= 正常(無損失)運行時間 ×100%
負荷工作時間

4 額定設備有效運轉率
定義:上季度設備有效運轉率平均值

5 額定產品直通率
定義:上季度量產產品直通率平均值

6 SMT小時額定產能(U.P.H) -> 供PMC安排計劃使用
定義:利用CT根據合理系數評價出生產線小時負荷產量。
計算方法:
SMT小時額定產能(U.P.H)= 3600 ×額定設備有效運轉率
CT
MIMA、FA、FG小時額定產能(U.P.H) -> 供PMC安排計劃使用
定義:利用CT根據合理系數評價出生產線小時負荷產量。
計算方法:
MIMA、FA、FG小時額定產能(U.P.H)= 3600 ×額定設備有效運轉率×額定產品直通率
CT

7 額定生產工時
計算方法:
額定生產工時(min)= 60 ×計劃產量
U.P.H

8 生產效率
計算方法:
生產效率(%) = (1- 負荷工作時間 -額定生產工時 )×100%
額定生產工時

9 人工效率(勞動生產率)
計算方法:
人工效率(勞動生產率)(%)= (1- 負荷工作時間×實際用工人數 - 額定生產工時×額定用工人數 )×100%
額定生產工時×額定用工人數

10 OEE的計算方法也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計算方法:
OEE = 設備有效運轉率(%)× 產品直通率(%)

OEE計算例子:
假設以下是某車間某班次的記錄
項目 數據
日歷工作時間 12小時(720分鍾)
休息中斷 2次(每次15分鍾)
就餐中斷 2次(每次30分鍾)
停機時間 50分鍾
理想節拍(凈CT小時產量) 360個/小時 (6個/分鍾)
生產數量 3060
次品數量 60

計劃生產時間=8x60-15=465 (min)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得出:

可用率=410/465=0.881(88.1%) 負荷工作時間=日歷工作時間-計劃中斷=720-(2×15+2×30)=630(分鍾)

質量指數=(450—20)/450=0.955(95.5%) 實際運行時間=負荷工作時間-停機時間=630-50=580(分鍾)

良品數量=生產數量-次品數量=3060-60=3000(個)

從而:

可用率=實際運行時間/負荷工作時間=580/630=0.921(92.1%)

表現性=(凈CT工時×生產數量)/實際運行時間)=(1/6 × 3060)/580=0.879(87.9%)

質量指數=合格品數/生產數量= 3000/3060=0.980(98%)

OEE=可用率 × 表現性 × 質量指數=0.921 × 0.879 × 0.98=0.793(79.3%)

OEE的另一公式計算結果
設備有效運轉率 =正常(無損失)運行時間/負荷工作時間 =(1/6 × 3060)/630=0.809(80.9%)
OEE=設備有效運轉率× 產品直通率=0.809 × 0.98=0.793(79.3%)

Ⅵ 精益生產中什麼是生產循環時間(CT)

作業者一個人進行標准作業時,毫不困難的、最快的、一個循環的生產作業時間(包括步行時間),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時間。

Ⅶ 工業工程(IE)中,ST=Standard Time 、TT=total time、CT=Standard Time 、tack time、的區別和聯系。

ST=Standard Time(標准工時) T/T=Take Time(節拍工時) C/T=Cycle Time(周期工時)

標准工時是指一個經過培訓且合格的熟練員工以標準的作業速度按照操作規范完成一個合格的產品或工序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注意要求是1、一個經過培訓合格且熟練的員工2、必須以標準的作業速度3、完成品必須是合格品。
節拍工時是指按照生產計劃要求或客戶要求必須生產的產品數量而設定的生產線完成一個產品或工序的時間。
例:客戶需求每天的產品數量為3000PCS,那麼依據3000PCS的產能要求,節拍時間則為:
3600*8/3000=9.6S,也就說每9.6秒你必須出一個產品出來。我這里沒有算周期工時,實際是需要把周期工時減去的。
(3600*8-C/T)/3000=T/T

C/T是指一個產品的各個工序標准工時的總和。也就是將各個工序的標准工時相加就得出周期工時。也就是說從第一個工站投料開始計算直至產出第一個產品所需要花費的工時。

Ⅷ 自動化設備ct時間

ct時間要根據設備的設置而不同。
CT,全稱為CycleTime,顧名思義,是指一個循環的時間,即是指從某個動作發生到下一次這個動作再次發生之間的時間,是生產線上每相鄰兩個產品產出的時間差。
自動化設備是自動化系統中的大型成套設備,是指機器或裝置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按規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動進行操作或控制的過程,自動化設備由振動盤搭配組成。

Ⅸ 什麼是ct,mr.超聲使用率,怎麼換算的謝謝

CT、MRI、超聲的使用率就是這些設備的使用頻率,應該有多重演算法;可以用開機檢查使用時間比總開機時間;也可以用開機時間購置時間;還可以是所有工作日時間減維修時間後比所有工作日時間。也可用工作量計算,例如按正常檢查時間算每天不停檢查一台機器能檢查50個人,但實際沒有檢查到這么多人,只檢查了45人,使用率就應該是90%。不知你理解沒有。